《魚我所欲也》中考題(含答案)_第1頁
《魚我所欲也》中考題(含答案)_第2頁
《魚我所欲也》中考題(含答案)_第3頁
《魚我所欲也》中考題(含答案)_第4頁
《魚我所欲也》中考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魚我所欲也》中考題(含答案)(2004·新疆)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1.請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①舍:②患:③蹴:④已:2.下列加點詞語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A.得之則生B.蹴爾而與之C.呼爾而與之D.行道之人弗受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畫線句子。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譯文:②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譯文:4.作者在文中贊揚和批評了怎樣的人,請你各用一個成語來回答,并談談你的看法。答:贊揚了的人;批評了的人。看法:。(2004·青島)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此文選自《初中語文第六冊》)1.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茍得:________________)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③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________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______)⑤此之謂失其本心。(本心:_______________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簡答題①從全文看,本文先后運用了______________論證和______________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證明了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舍生取義這一觀點。生活中有許多人將這個觀點奉為行為的準則,請你根據對這個觀點的認識,列舉一個奉行這種行為準則的事例,加以簡要闡述(要求:舉例典型,敘議結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作為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的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8)河南省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6—19題。(共10分)(一)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二)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①以為養(yǎng)②??鬃愚o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绷畹茏尤ゑ{,辭而行。(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注:①廩丘:地名。②養(yǎng):供養(yǎng)之地。③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④丘:孔子,名丘。16.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1)萬鐘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17.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之謂失其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文段(一)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孔子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賜給他的供養(yǎng)之地呢?請用文段(一)中的語句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8)莆田閱讀下文,完成5-7題。(12分)(2011?北京市)閱讀《魚我所欲也》(節(jié)選),完成第12~14題。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①萬鐘則不辨②禮義而受之。③萬鐘于我何加焉?④為宮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向⑦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咀ⅰ竣儆薪滩牟环侄巍"谟薪滩臑椤稗q”。③有教材為逗號。④有教材為嘆號。⑤有教材為逗號。⑥有教材為逗號。⑦有教材為“鄉(xiāng)”。⑧有教材為冒號。1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1)蹴爾而與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2分)呼爾而與之翻譯:14.“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2012)曲靖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小題。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③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12.下列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A.舍生而取義者也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皆以美于徐公C.行道之人弗受是以謂之“文”也D.萬鐘于我何加焉犧牲玉帛,弗敢加也13.分別選出下列文言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共4分)(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2分)A.不是賢德的人有這種想法,人人都有這種想法,(只不過)賢德的人有能力不喪失罷了。B.非常獨立且賢德的人有這種心態(tài),人人都有這種心態(tài),(只不過)賢德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C.不只是賢德的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德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2分)A.這種(做法)不也已經可以了嗎?這就叫做失去了(自己的)本意。B.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自己的)本性。C.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完成了嗎?這就叫做改變了(自己的)心意。14.分析第①段畫線句子運用的論證方法及作用。(3分)15.孟子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在當今社會,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如何處理好“合生取義”和“珍愛生命”的關系?請舉例說明。(3分)參考答案:新疆:1.①放棄②禍患、災難③踐踏或踩④停止2.D3.①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就放棄生命而選擇正義。②吆喝(或:喝斥)著給他,過路的人都不會接受。4.贊揚舍生取義;批評茍且偷生(見利忘義)??捶ǎ海ㄑ灾衫砑纯桑?。青島:1.①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②禍患,災難;“辟”通“避”,躲避。③“鄉(xiāng)”通“向”,從前。④停止,放棄。⑤天性,天良。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②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③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大意正確即可)3.①道理舉例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來入侵,失敗被俘后,面對元朝的威逼利誘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他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為正義獻身的精神是永遠值得后人學習的(大意正確即可得分)。②答案示例:a.生于憂患,死于安樂。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要是孟子有哲理的名言均可)河南?。?6.(1)有什么益處(帶來什么好處)(1分)(2)感激(1分)17.(1)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嗎?(2分)(2)這就叫做喪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共4分)18.對比論證法。強調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論證了舍生取義的觀點)。(2分)19.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ù酥^失其本心)莆田:5、魚,是我所喜歡的。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6、舍生取義7、人為能為了獲取高官厚祿而舍棄“禮義”08青島答案:(1)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①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茍且偷生”不得分)。③禍患,災難;“辟”通“避”,躲避。③“鄉(xiāng)”通“向”,從前。④停止,放棄。⑤天性,天良。(6個詞,共3分,每個0.5分)(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②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③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4個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確即可得相應的分,每句有2個或2個以上錯別字,該句不得分)(3)簡答題:①道理舉例(兩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來入侵,失敗被俘后,面對元朝的威逼利誘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他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為正義獻身的精神是永遠值得后人學習的(共2分,舉例典型1分,敘議結合1分,列舉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確即可得分)。②答案示例:a.生于憂患,死于安樂。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益陽答案:9.D10.C11.B12.(1)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不喪失罷了。(2)用腳踢著給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13.中心論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