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修辭學古羅馬_第1頁
古典修辭學古羅馬_第2頁
古典修辭學古羅馬_第3頁
古典修辭學古羅馬_第4頁
古典修辭學古羅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典修辭學古羅馬第1頁,共1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修辭觀念在希臘化時代和早期羅馬的演變與發(fā)展*從馬其頓帝國到羅馬帝國公元前4世紀30年代,一向被希臘人視為“蠻族”的馬其頓人在其國王菲利普二世的率領下入侵并征服了希臘各城邦。菲利普的兒子亞歷山大隨后率領大軍南征北戰(zhàn),建立起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個大陸的龐大帝國。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之后接下來的三個世紀就是歷史上的“希臘化時期”(HellenisticAge),通常認為其時間范圍開始于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到公元前30年羅馬吞并最后一個希臘化國家托勒密王朝(PtolemaicDynasty)為止。所謂“希臘化”是指伴隨著亞歷山大軍隊的擴張,希臘文化漸漸與地中海沿岸文化相融合的過程,是古希臘文明和小亞細亞(AsiaMinor)、敘利亞(Syria)、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埃及(Egypt)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個進程。第2頁,共1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羅馬帝國公元前第1千紀上半葉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一個奴隸占有制城邦,到公元1世紀前后擴張成為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于476年,馬克思主義史學一般認為這是西歐奴隸占有制社會歷史的終結;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逐漸演化為封建制國家,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希臘化時期的修辭學希臘化時期政治、社會條件的急劇變化給希臘修辭實踐的傳統(tǒng)模式造成了不少問題:審議修辭被宮廷和其他行政決策機構內部小范圍的政議所取代,庭辯修辭的實踐空間極大拓展,修辭實踐由純口語形態(tài)向口語與書面混合形態(tài)轉向。修辭學在希臘化時期的發(fā)展有兩大顯著特征:一是“爭議點理論”(stasistheory)的建立,即演講辯論問題的界定;二是對文章中許多常見的辭格、文體形式給出定義和例證。第3頁,共1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希臘化時期修辭理論的演變和發(fā)展可以分為兩個不同層次:第一層次可以被看成是公元前4世紀初、中葉出現的修辭研究黃金時代的余暉(“承前派”);屬于后面這一層次的學者致力于構筑起一個適應當時歷史、文化條件的新修辭范式(“啟后派”)?!俺星芭伞?泰奧弗拉斯托斯

(Theophrastus,約公元前372-約前287),繼續(xù)發(fā)揚了亞里士多德的修辭思想,并對其進行了改進和系統(tǒng)化。散文文體應具備的四個特征:正確性(correctness)、明晰性(clarity)、修飾性(ornamentation)與合適性(propriety)。修辭發(fā)明-有關修辭觀念中“留有余地”原則的最早也是為最言簡意賅的表述表明泰奧弗拉斯托斯對修辭作為一種話語互動,尤其是對受眾的反應及其心理機制,有非常深刻的認識。第4頁,共1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泰奧弗拉斯托斯]:不要把一切都講得十分詳盡,應該留下一些事讓聽者自己去領會和推導。這是因為一旦聽者覺察出有些東西被缺省了,他就不僅僅是你的聽者,而且還是你的“證人”,而且是一個十分友好的證人。如果你只向他提供理解[所議話題]的出發(fā)點,他會覺得自己很聰明。相反,如果你把事情講得面面俱到、清楚透徹,好像他是個低能兒,他就會覺得你看不起他。(Kennedy1994:84-85)德米特里

(Demetrius),“承前派”后期代表人物,學術活躍期在公元前1世紀初葉。其《論風格》(OnStyle)將風格分為:平和、雄偉、優(yōu)雅、強勁四類;對辭格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討論,率先對所謂“思想辭格”(figuresofthought)和“語言辭格”(figuresofspeech)加以區(qū)分并命名了不少辭格;對信件的撰寫進行了探討,提出書信應融合“平和”和“優(yōu)雅”兩種文風,并且應該像是在與收信人對話。德米特里[在書信寫作這個問題上]顯然已經擺脫了古希臘以口語修辭為基本參照的學科框架,融入希臘化時期修辭思想的第二層次即“革新”層次。第5頁,共1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啟后派”:赫爾瑪格拉斯,公元前2世紀中葉希臘修辭學家。他認為討論修辭發(fā)明的出發(fā)點嚴格地說不應該是說服,而必須是說服的起因,或者說是那個使人們有必要從事某一說服活動的初始起因。這一起因不能籠統(tǒng)地被理解為一個特定情境(如公民議事會議必須就某一議題作出決定),因為追本溯源,任何修辭情境都是由存在著的或者至少是潛在著的不同意見造成的。公眾如果對某一件事已有明確而且比較牢固的共識,就完全沒有必要就這件事進行討論和說服,也就是說,就不可能出現使這一說服活動成為必要的那個“修辭情境”。赫爾瑪格拉斯將使人們有必要訴諸說服的那個意見沖突稱為“爭議點”,認為“爭議點”才是修辭發(fā)明的真正動力?!盃幾h點”理論:修辭者在修辭發(fā)明過程中的首要任務不是搜尋和發(fā)現與體裁、情境相適配的常規(guī)話題,而是確定什么是內在于相關修辭形勢的核心爭議點。只有當具體的核心爭議點獲得確定之后,才談得上探索和構筑自己的論點、論據。以法律修辭為范例:事實、定義、品質、程序為修辭發(fā)明的四大爭議點。第6頁,共1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事實爭議點(issueoffactorconjecture)、定義爭議點(issueofdefinition)、品質爭議點(issueofquality)、程序爭議點(issueofprocedure)。爭議點理論使修辭者在從事修辭發(fā)明時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感,將修辭者的注意力引向修辭發(fā)明的原動力即意見沖突,指引修辭者沿著四個已被明確界定的基本方向搜尋中心爭議點,進而有針對性地發(fā)現或者說發(fā)明出適用的說服手段。此外,該理論使修辭者在進行修辭發(fā)明時有一個明確的順序感,即基本言說程序。雖然爭議點理論脫胎于庭辯修辭,其適用范圍卻是整個修辭領域。爭議點理論影響至為深遠,從長遠看,它為論辯發(fā)展成為修辭的一種基本樣式鋪平了道路;從近期看,它成為羅馬修辭思想的一個富有特色的主要構成成分。第7頁,共1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古羅馬早期的修辭學羅馬人直接接觸到的是希臘化時期的修辭觀念和理論。然而,他們最終在自己的修辭論著中加以繼承和發(fā)揚的并非是典型的希臘化時期修辭思想,而是仍在不斷延續(xù)發(fā)展中的整個古希臘修辭傳統(tǒng)。跟希臘修辭比起來,羅馬修辭更為注重理論的系統(tǒng)性,更加強調應用修辭學和理論修辭學的分野,同時也致力于修辭理論與修辭教育的融合。羅馬修辭學家在將自己的研究從實用層次提升到哲理層次的同時,將關注的中心從技巧和形式轉移到修辭的社會規(guī)范,對修辭者的培養(yǎng)進行了獨特而深入的探討。如果我們將羅馬修辭的發(fā)展過程粗略分為三個階段,即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初葉的早期,從公元前1世紀中葉到公元1世紀末的中期,以及從2世紀初葉一直到羅馬帝國崩潰的后期,則上述特點分別在早期和中期羅馬修辭中得到了突出的體現。第8頁,共1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獻給赫倫尼厄斯的修辭學》(TheRhetoricforHerennius)文本這部出自佚名作者之手的四卷本著作大約成書于公元前89-前86年間,是保留下來的最早也是最完整的羅馬修辭手冊。它的編撰、內容、體例都很有特色,論述以系統(tǒng)性和實用性見長,本書作者表現了突出的理論自覺。在現存古典理論著作中,明確地將修辭的研究領域劃分為發(fā)明(invention)、謀篇(arrangement)、文采(style)、記憶(memory)和發(fā)表(delivery)五大部門的這是第一部。修辭概論認為修辭有三大動因(causes),即表現、審議和法務(judicial)。修辭者應該掌握五大能力(與上述五大部門相應)。修辭者的任務是“稱職地討論通過法律和習俗確定的所有那些對公眾有用的事物,并最大限度地贏得聽眾的贊同”。指出獲得上述五大能力的途徑有三:理論、模仿和實踐。主張將發(fā)明、結構、風格瞪希臘理論家分別討論的范疇結合起來,從一開始就討論如何根據引言、事實陳述、分點討論、證明、駁斥和結語這六大話語構成成分的功能和結構特征進行發(fā)明構想。第9頁,共1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引言指出受眾往往從引言中聽出名譽、不名譽、可疑、猥瑣四種動機。修辭者只有將這一認識和關于引言的理論結合起來考慮,才能確定正確的開篇策略。引言分“直截了當的開場白”(directopening)和“迂回詭秘的開場白”(subtleapproach)兩類,前者直接對聽眾的情緒和態(tài)度加以調節(jié),使之“注意聽、聽得進、有好感”(attentive,receptive,andwell-disposed),后者則訴諸迂回詭秘、不為人察覺的掩飾手法以達到同樣效果。在三種情況下應該考慮使用迂回詭秘開場白:a.當言說者所要討論的事情本身就使受眾產生反感,從而一開始就造成言說動機不名譽的印象;b.當受眾顯然已經被前面那位發(fā)言者所表達的對立觀點爭取過去;c.當受眾聽了前面的發(fā)言之后已經感到疲憊不堪。此外,作者還提出設計引言的一些基本原則:文風要溫婉適度,選用的詞語應該是眼下流行的,以便所說的話聽起來不像是刻意準備的;避免使用同時可以派上各種用場的老套引言或者對手也照樣可以用得上的通用引言;尤其不能采用會讓對手有機可乘、可以倒過來用以攻擊自己的那種引言。第10頁,共1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融爭議點和話題模式于一體的發(fā)明理論作者和希臘修辭學家一樣,認為“證明和批駁”是成功進行說服的關鍵步驟和途徑,因而是修辭發(fā)明的核心。然而他關于證明的討論融亞里士多德的話題發(fā)明模式和赫爾瑪格拉斯的爭議點模式于一體,對兩種模式都有所取舍、有所改造。以審議性言說為例:a.以爭議點為導向分為兩類:或者用于解決從兩個行事方案中選定一個產生的爭議;或者用于處理在好幾個行事方案中選定一個產生的爭議。b.以利益為審議性修辭的根本目的,以話題為導向:政治性審議修辭所追求的利益進一步分解為安全、榮譽兩部分,進一步細分為具體的話題。法律修辭中的爭議點:格物(conjectural)、釋法(legal)、司法(juridical)三大爭議點。第11頁,共1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修辭者在根據實際情況和修辭目的確定了爭議點之后,緊接著要決定的是修辭發(fā)明總體結構的其他要素,包括自己這一方可以提出的證當動機(justifyingmotive),估計對方會提出的核心指控(centralpointoftheaccusation),以及由于這兩個針鋒相對的說法相互碰撞而產生的一個裁決點(pointofadjudication),一旦明確了裁決點,就應該圍繞這它將整個說辭組織成一個完整的[互動]系統(tǒng)。羅馬修辭發(fā)明理論的特點總是遵循從古希臘延續(xù)下來的“對言”傳統(tǒng),分別從起訴者和辯護者互相對立的角度討論修辭者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發(fā)明各自的說辭,應該如何通過言辭和論辯應付對方采用的話語策略;對話語策略的強調和對文本解讀的重視。文體風格從類型和性質入手討論修辭話語的風格:宏大(grand)、中和(middle)、簡樸(simple)。認為:a.修辭者應該在言說中輪流應用這幾種風格,以造成跌宕起伏的效果,避免單調乏味;b.這三種風格各有其形似而神不似的冒牌貨,一定要注意避免:浮華(swollen)、松垮(slack/drifting)、干癟。第12頁,共1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衡量風格相對于言說目的是否恰當完美有三個標準,即得體性(taste)、整體性(artisticcomposition)、卓越性(distinction)。辭格作者對當時已知的辭格進行了一番大清點,通過定義和示例詳細討論了分為“思想內容”和“語言辭匯”(figuresofspeech)兩大類共計四五十個的辭格,注重從修辭功用的角度對辭格進行界定或對其產生效果的條件加以說明。首語重復(epanaphora),末語重復(antistrophe),首尾重復(interlacement),同詞復用(transplacement),擬聲(onomatopoeia),換稱(antonomasia),換喻(metonymy),迂回(periphrasis),倒裝(hyperbaton),夸張(hyperbole),提喻(synecdoche),偏喻(catachresis),隱喻(metaphor),諷喻(allegory),旁訴(apostrophe),詰問(interrogation),問答推理(reasoningbyquestionandanswer),格言(maxim),反襯推理(reasoningbycontraries),假省(paralipsis),等第13頁,共1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鋪排謀篇修辭者在鋪排和組織發(fā)明階段產生的話題及材料,使之成為可實現既定目標的一篇話語時,可遵循:a.修辭原則(六部結構:引言、事實陳述、觀點區(qū)分、證明、批駁、結語;或五部結構:論點、理由、理據、修飾、概述);b.根據具體情況斟酌決定,取決于修辭動因。以“證明”和“批駁”為例,材料的鋪排和組織應該遵照三個特殊規(guī)則:最強的論點必須在言說的首、尾推出;只有中等程度說服力,或者是對于證明既非完全無用又談不上必不可少的那些論點,應該在言說的中間部分合在一起推出;由于最后提及的總是在聽眾心中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在言說的結尾處無論如何應該安排很強的論點。記憶作者對記憶在修辭實踐中所起的作用評價很高,將它稱為“主意的寶庫”,“修辭所有部門的監(jiān)護者”;認為“藝術和方法”對記憶能力的發(fā)展極為重要。記憶分為天生、人工(“背景-形象法”)兩類。背景應該按一定順序系列化,形象(記憶內容)按相似原則進行轉化。第14頁,共1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發(fā)表作者高度重視發(fā)表,認為在五大修辭部門中,發(fā)表占據著一個特別重要的地位,區(qū)分“聲音品質”和“身體運動”兩大部分。a.聲音品質:音量、穩(wěn)定性、靈活度(會話音調、辯論音調、夸張音調三個主要調式)。會話音調:尊嚴、說明、敘事、詼諧四種調式;辯論音調:持續(xù)、間斷兩種調式;夸張音調:激勵、傷感兩種調式。b.身體運動:通過控制動作和表情,使正在發(fā)表的言說更具可信性。面部表情結合適度的動作??偨Y:就其系統(tǒng)全面、豐富細致、深入精到的程度而言,《獻給赫倫尼厄斯的修辭學》--以及體現在這部著作中的早期羅馬修辭思想–明顯超越了古希臘修辭思想家達到或的水平。這一超越為接下去兩個世紀羅馬修辭研究出現的黃金時代鋪平了道路。第15頁,共1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古典修辭思想的全盛期公元前1世紀中期之后,隨著西塞羅修辭思想趨于成熟及其主要理論作品的完成,一系列新的基本問題取代了“怎樣才能說服受眾”這個古老而單一的問題,成為修辭研究的焦點,包括修辭的社會功用、修辭的論理規(guī)范、不同修辭傳統(tǒng)之間以及修辭和相鄰學科之間的關系、修辭家應有的素養(yǎng)以及理想的修辭家應具有的本質特征、修辭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口頭實踐和筆頭實踐之間的關系、修辭教育的結構和修辭實踐者的培養(yǎng)方式,等等。這些新問題將理論家的興趣引導到跟修辭的技巧和策略沒有直接關系,然而對修辭作為一種社會實踐和一門學科的發(fā)展卻是至關重要的一些研究方向。羅馬修辭學家對這些新目標領域的探索持續(xù)了近兩個世紀。他們的成就既標志著西方修辭作為一門學科開始形成全面的自我意識,也標志著西方修辭的理論實踐成功地實現了范式轉換。第16頁,共1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新范式的確立和運作產生了以西塞羅于公元前55年創(chuàng)作的《論言說者》(DeOratore)和昆提利安于公元1世紀末出版的《論言說者的教育》(InstitutioOratoria)為代表的偉大理論作品。由于這些杰作的出現,羅馬修辭發(fā)展的中期不僅是羅馬修辭理論最為輝煌的時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