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詳細的歷史學習方法_第1頁
最詳細的歷史學習方法_第2頁
最詳細的歷史學習方法_第3頁
最詳細的歷史學習方法_第4頁
最詳細的歷史學習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最詳細的歷史學習方法最詳細的歷史學習方法(2023)學習歷史就會有一顆平常心,才會慢慢的接受許多挫折,再冤你冤的過岳飛嗎?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最詳細的歷史學習方法(2023),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最詳細的歷史學習方法【篇1】從四個步驟學習學習高中歷史課程大致可分四個步驟:第一步:史實。要求學生對基本史實和階段特征的掌握必須準確、全面,建構清晰完整的歷史體系。第二步:史通。聯(lián)系比較,觸類旁通,古今中外融會貫通,形成立體思維。第三步:史論。運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論,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評價,對歷史現(xiàn)象進行探索質疑,科學分析歷史的因果關系,使歷史學習上升到較高的理論層面。第四步:史感。通過學習歷史,感受歷史、走進歷史、體驗歷史,形成全新的歷史時空觀和歷史新感受,增強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從而指導生活,引領人生。最詳細的歷史學習方法【篇2】1、整理背景對于歷史來說,高考文綜肯定不會直接考察課本上的知識點,必然從歷史事件的發(fā)生背景和思考分析著手,來考察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想要提高歷史成績,就要先讀懂看透歷史書,按照歷史的時間脈絡,將每個時代的背景梳理清楚;除了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背景以外,還應該整理出在課本上出現(xiàn)過的重大歷史事件。比如看到15至18世紀,我們應該馬上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殖民掠奪、物種交流、文化交流、自然科學、啟蒙思想、民主政治和工業(yè)革命等等,當然還應該包括每個事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背景。對于歷史學習而言,對歷史事件的背景認識,決定著我們思考問題的廣度;而把歷史試題和相關背景結合在一起的程度則決定著我們分析問題的深度。因此,不管我們是高一還是高三,我們都應該立即著手,把每個歷史時代的背景整理出來。然后怎么復習呢?在做題的時候,看到任意一個時代或事件,都應該問問自己,這個時代活時間的背景是什么,前后幾十年都發(fā)生過哪些重大歷史事件。2、定位方向政治、地理和歷史,都需要在答題時定位方向。政治需要首先定位是哪本書,然后確定主體思想和相關理論;地理需要快速定位地點,然后把相關的自然、人文和地理要素全都列出來。歷史需要快速定位時代,先確定背景,再結合背景去思考題設條件,確定答題思路。題目中可能說的是某時代的人、事物或是事件,不管看到什么,我們都必須像條件反射一樣,想到這個時代的歷史背景,才能在答題時找到頭緒和方向。3、審清題意為什么要特意強調把題設材料看懂,審清題意呢?因為對于歷史題目來說,首先要摳字眼,把題設條件看明白,才能確定答題方向。a、題設材料上的每句話和每個字詞,都有可能隱藏著命題老師的深意。b、題設材料中會明示或暗示很多限制條件,你如果看不懂、找不到,在答題時沒有涉及,那就不得分。c、題設材料會給出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如果我們在答題時沒有把挖掘出的信息全部用到、用完,肯定得不了高分。歷史最難的是概括題,而且有固定招數(shù)和套路。這個需要在平時做題時總結和思考,比如表示特點的詞語有隨意性、延續(xù)性、獨立性、漸進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正面意義可以用穩(wěn)定性、優(yōu)越性、擴張性、進步性或是開放性來描述;而政治經(jīng)濟背景可以用法制化、民主化、現(xiàn)代化、科學化、工業(yè)化、集團化或區(qū)域化來闡述。最詳細的歷史學習方法【篇3】高中歷史課本采用了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按照模塊化分冊的組織方式,這樣會讓我們在學習時不容易走神或是出戲。但是我們在閱讀和背誦歷史課本的時候,千萬不要把歷史事件看做是一段又一段需要死記硬背的枯燥材料,而應該看作是一個個立體而生動的故事,就不會像直接拿著課本背那樣感到枯燥乏味了。1、分解內容將高中歷史課本從目錄上分為大的模塊和知識環(huán)節(jié),諸如:中國古代史、古羅馬史、古希臘史,或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世界現(xiàn)代史等等。然后再將大模塊細分為小模塊,比如將漢朝分為東漢和西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分為三國、兩晉和南北朝;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等等。2、整理材料先按照課本,依據(jù)時間順序整理出歷史事件年表,將頁碼標注在每個知識詞條后面;然后將時間和事件從大模塊細分到小模塊,再結合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歷史背景,串聯(lián)起來做成歷史關系思維導圖,讓材料活起來。以歷史事件年表和歷史關系圖為基礎,找到不同歷史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讓不同的歷史事件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的知識鏈。3、學會講故事先看著歷史事件年表上的知識詞條,試著把歷史事件的故事梗概講下來。如果感到非常吃力,就翻到我們前面整理細分的知識模塊和思維導圖,然后回過頭去翻課本,查資料,通過查漏補缺,把不明白的地方挑出來做標記或是整理出來,一有時間就反復翻看記憶。直到可以看著知識詞條將高中歷史的重大事件講下來,而且越來越精細,能把歷史事件的相關知識點、背景和影響全部講出來,就可以進一步嘗試以朝代或是國家,按照時間順序來講專題故事。最詳細的歷史學習方法【篇4】四輪學習法第一輪:預習,查出障礙;第二輪:聽課,排除障礙;第三輪:溫習,打掃障礙;第四輪:功課,學會運用。實在這四輪與上面了解進程的感知、理解、鞏固、運用是對應符合的,固然所述的角度差別,但都有分階段的4步,每一步的學習要求特別很是類似。預習就是為了對一節(jié)課初步感知,聽課就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溫習是為了鞏固,功課就是對所學知識進行運用。4輪學習方略是近幾年風行天下的一種學習方法,因為它吻合一樣平常了解進程,故嚴厲堅持按這四個步驟學習每一節(jié)課,必能獲得較好的結果。4輪學習方法中還介紹了一些具體的法子,如四輪溫習法:①通讀,進行體系溫習;②精讀,進行重點溫習;③演練,進行解題溫習;④回想,進行磨練溫習。4步解題法:①審題,搞清是什么;②構想,搞清為何;③解答,搞清怎么辦;④磨練,驗證怎樣。4步記憶法:記憶、維持、再認、再現(xiàn)。這些看似常見的步驟,但一旦可以或許照步履行,學習結果就會當即表現(xiàn)出來。最詳細的歷史學習方法【篇5】有史必有時間,歷史時間是串連歷史知識的網(wǎng)絡。掌握歷史時間是學習歷史的一大難題,茲就高中生掌握歷史時間應注意的一些問題,作一簡述。一。中國古代史教材敘述歷史時間的階段特殊性(1)凡是原始社會階段的時間,都使用“距今__萬年”、“距今__千年”的提法,而未采取“公元前多少年”的提法。(2)從夏朝建立到“國人一”這一階段,教材一律使用“公元前__世紀”的提法,而不再用“距今”的提法,更不可能有“公元前__年”的說法,因這時的中國歷史尚無確切紀年。(3)從“周召共和”到西漢末年,教材一般采用“公元前__年”的說法。因從“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開始,中國歷史有了確切紀年。書寫這一時期的歷史時間,務必在年代數(shù)據(jù)前冠以“公元前”三字,切忌省去不用。(4)教材從“公元8年王莽稱帝”開始,以后的歷史時間不再冠以“距今”、“公元前”等字樣,而是直書年代數(shù)據(jù)。如唐朝建立于618年。王莽稱帝雖非公元前后的分水嶺,但“公元8年”是教材上出現(xiàn)的第一個公元后的時間。(5)西漢是中國古代史上,惟一的一個跨越公元前后的朝代。二。記憶歷史時間的策略性首先,應把歷史時間放到教材上的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去記憶,時間與史實相即。最好不要拋開教材的章節(jié)內容,而孤立地機械背誦書后所附的《歷史大事年表》。因背大事年表更枯燥難記,所記的知識又孤立零散,易于忘卻。其次,歷史時間應在學習過程中分散記憶,隨時記憶,循序漸進,而不宜堆壘于后集中背誦。此外,還需探求方法、訣竅。三。歷史時間的計算與對換(1)如果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后的歷史時間,計算時間差直接用“減法”。如果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一年。如:太平天國運動(1851.1—1864.7)年差13年,月差6個月,故謂“堅持戰(zhàn)斗14年”。如果月差小于半年,則舍去不提。如“一”(1966.5—1976.10)月差不足半年,故舍去月份而稱“十年內亂”。(2)如果計算公元前后的時間差,則以公元前與公元后的時間直接相加,所得之和再減去一年。因公元前1年過后就是公元后1年,中間無“公元0年”的時界。(3)民國紀元與公元紀年的時間對換。若將民國年對換為公元年,則是“1911年+民國年”;若將公元年對換為民國年,則為“公元年-1911年”。切忌以1912年相加減,因1912年已經(jīng)是民國元年了。(4)切莫將距今約4000多年的黃帝與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建立誤解為相距近20__年。因公元前后相加,夏朝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了。四。世紀、年代及階段的劃分(1)世紀。一般是100年為一個世紀,只有公元前1世紀和公元后1世紀分別為99年。因無“公元0年”,因此,從公元1年到99年為1世紀,而公元100年則為2世紀的開始。(2)年代。一般是10年為一個年代。如:1870—1879年為19世紀70年代。但每個世紀的最初20年,不稱“__年代”而稱“__世紀初”,如1905年同盟會建立,可說“建立于20世紀初”,不能說“建立于20世紀10年代”。(3)一個世紀內的階段劃分。一種是二分法,即把一個世紀分為前半期和后半期兩個階段(亦稱上半期和下半期)。另一種是三分法,即把一個世紀分為早、中、晚三期。以19世紀為例;1800—1829年為早期;1830—1869年為中期;1870—1899年為晚期。(4)兩個世紀之交的特殊稱謂。一般把上一世紀的最后20年到下個世紀的最初20年稱為“__世紀末__世紀初”。由于中國和世界近現(xiàn)代史教材上,很多大事集中于19世紀的最后10年和20世紀的最初10年,故習慣上把1890—1909年稱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五。中國歷史教材涉及的幾種紀年法(1)公元紀年。教材上的歷史時間,多采用公元紀年,但中國歷史上正式采用公元紀年是從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開始的。(2)干支紀年。教材上多有“甲子”、“戊戌”、“辛亥”等提法。但需注意,可以說1898年是戊戌年,不能說戊戌年是1898年。因干支紀年每隔60年又是戊戌年。(3)以皇帝年號紀年。如貞觀元年、康熙年間等。中國以年號紀年開始于漢武帝時期,但中學歷史教材上出現(xiàn)的第一個用年號紀年的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