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講+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知識精講+備課精研】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1頁
第4講+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知識精講+備課精研】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2頁
第4講+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知識精講+備課精研】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3頁
第4講+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知識精講+備課精研】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4頁
第4講+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知識精講+備課精研】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講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學習目標:1、通過了解兩漢國家在政治、經濟、社會、思想文化上的鞏固措施,認識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2、通過了解兩漢社會矛盾與農民起義,認識兩漢衰亡的原因。3、熟記并掌握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一、西漢漢初漢武帝二、王莽篡漢三、東漢(BC202年-AC8年)新朝(AC9年-AC23年)AC25年-AC220年一、西漢(BC202—AC8)(一)漢初1、國家治理①政治:漢承秦制,有所損益。漢承襲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軍功爵制;地方制度為郡國并行制。②經濟: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輕徭薄賦(什五稅一、三十稅一)③思想:推行黃老之學,主張無為而治黃老之學戰(zhàn)國時期興起的哲學政治思想流派,其特點是:它既尊重自然規(guī)律,反對盲目行為,又主張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倡導“適時而動”“因時制宜”是一種積極無為的哲學觀。2、結果①“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在位期間,經濟明顯恢復,社會穩(wěn)定,史稱“文景之治”。②王國問題嚴重——景帝時“七國之亂”;土地兼并嚴重解決方式:漢文帝時,賈誼上書削藩,文帝未采納;漢景帝采納晁錯“削藩”的建議,引發(fā)“七國之亂”(1)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的背景①經濟:經濟恢復,國力增強,為其奠定了物質基礎。②政治:諸侯國勢力膨脹,土地兼并劇烈,匈奴為患。七國之亂的平叛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諸侯國的力量。③思想: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滿足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二)漢武帝時2、漢武帝加強統治的措施(二)漢武帝時政治上:①設立中外朝→加強皇權,削弱相權1、漢武帝加強統治的措施(二)漢武帝時政治上:①設立中外朝→加強皇權,削弱相權

②頒布“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1、漢武帝加強統治的措施(二)漢武帝時①設立中外朝→加強皇權,削弱相權。②頒布“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③選官制度:察舉制(自下而上);征辟制(自上而下)。④設刺史(監(jiān)察地方)⑤任用酷吏強化地方管理,加強中央集權政治:選拔人才,利于治理國家察舉制性質:自下而上推薦人才為官的制度標準:品德、才能影響:為兩漢政權選拔了大批人才,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官僚隊伍需要;東漢后期為豪強地主所壟斷,助長了其勢力皇帝征召稱“征”,官府征召稱“辟”。作為一種自上而下選任官吏的制度,地位僅次于察舉征辟制經濟:①改革幣制(五銖錢),將鑄幣權收歸中央②實行鹽鐵官營③推行均輸平準,均衡物資,穩(wěn)定價格④抑制工商業(yè)者,征收財產稅(算緡、告緡)⑤實行附益之法意義:抑制富商大賈的實力,加強中央集權,增加政府收入嚴禁官僚為諸侯王聚斂財富;嚴禁官僚與諸侯王勾結,為諸侯王謀取利益。思想文化: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尊崇儒術②設立五經博士意義:儒學正統地位確立,成為封建社會主流思想,完成意識形態(tài)的統一來鞏固政治統一≠禁絕百家注: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董仲舒“新儒學”結合了道家、陰陽五行家和法家的一些思想對儒家思想進行了改造,以適應統治者的需要,稱為“新儒學”。是對先秦儒學的繼承與發(fā)展

①內容:“春秋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中央集權

“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和“君權神授”——加強君權

仁政思想,主張限田、薄斂——土地兼并

“三綱五?!?/p>

——君臣倫理②特點:①儒學獨尊,思想專制

②外儒內法,兼采各家思想③神化封建王權

④繼承和發(fā)揚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③新儒學的影響:積極:①為封建統治提供了理論依據,加強了專制統治

②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

③加強了對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視,推動了民族歷史文化的進步消極:①儒學獨尊,扼制了學術自由

②其學說中的封建倫理道德具有封建性和迷信色彩漢武帝推行的對內措施措施目的(作用)政治頒布“推恩令”設立直接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選官制度:察舉制;征辟制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分設刺史,負責對轄區(qū)內郡級官員及子弟和豪強勢力進行巡視監(jiān)察任用酷吏經濟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由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產和銷售推行均輸平準,均衡物資,穩(wěn)定價格抑制工商業(yè)者,向他們征收財產稅文化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尊崇儒術朝廷設立五經博士加強皇權,削弱相權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選拔人才,利于治理國家促進地方監(jiān)察,強化地方管理,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富商大賈的實力,加強中央集權,增加政府收入儒學獨尊地位確立,儒學成為封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漢武帝尊儒的措施①政治方面:啟用儒學之士參與國政;②思想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經典成為國家規(guī)定的教科書;③教育方面:在中央興辦太學,使儒學官方化和制度化,從此教育被儒學家壟斷;在各郡縣設立學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統,使儒學在民間開始處于獨尊的地位②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設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③加強對東南沿海和西南民族地區(qū)的治理①反擊匈奴,設河西四郡(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民族關系意義:穩(wěn)固邊疆,開疆拓土,鞏固統一,促進民族融合和對外交往一、西漢漢初漢武帝二、王莽篡漢三、東漢(BC202年-AD8年)新朝(AD9年-AD23年)AD25年-AD220年1、國家治理2、治理結果3、加強集權的背景;措施及意義二、王莽篡漢——新朝(AD9——AD23)1、王莽改制:針對西漢后期的社會矛盾,王莽試圖通過改革挽救社會危機,但措施不切實際,改革反而使社會矛盾更加激化,加上自然災害嚴重,王莽政權被綠林、赤眉起義軍推翻。一、西漢漢初漢武帝二、王莽篡漢三、東漢(BC202年-AD8年)新朝(AD9年-AD23年)AD25年-AD220年沒落的皇族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性勤于稼穡。——《后漢書·光武帝紀》1、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史稱“東漢”。三、東漢AD25年-AD220年東漢疆界東漢都城西漢都城2、“光武中興”措施:①政治上:加強皇權,增強尚書臺的作用(尚書臺成為最高行政機構);裁并郡縣,整頓吏治,懲處貪腐。②經濟上:清查全國墾田、戶口數量,釋放奴婢。③思想上:重視儒學,大興太學三、東漢AD25年-AD220年“馬放牧,邑門不閉”“四夷賓服,家給人足,政教清明”——《后漢書》1000多萬2100多萬光武中興3、東漢的衰亡:皇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沖帝質帝桓帝靈帝少帝獻帝即位年齡(歲)1011311281512149壽命(歲)27231303936341454(1)中央:皇帝幼年即位,壽命不長,導至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宦官專權3、東漢的衰亡:(1)中央:皇帝幼年即位,壽命不長,導致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黨錮之禍”:正直官員和士人對宦官亂政的現象不滿,與宦官發(fā)生黨爭最終宦官以“黨人”罪名禁錮士人終身而得名(2)地方:豪強地主勢力膨脹,土地兼并嚴重,階級矛盾尖銳。1、東漢衰亡的原因2、東漢滅亡①184年,張角領導的農民起義(黃巾起義)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基礎,地方長官趁機擁兵自重,出現了軍閥割據局面,東漢政權名存實亡。②220年,曹丕逼迫獻帝讓位,改國號為魏,東漢滅亡。(2019·全國·高考真題)西漢初期,道家學說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各家學說的精髓;后來董仲舒的儒家學說也吸收陰陽五行、法、道等各種思想。促成當時學術思想上呈現這種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國勢力強大B.百家爭鳴局面的延續(xù)C.現實統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2021·湖南·高考真題)漢初,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與宗室大臣平定“諸呂之亂”后,商議新帝人選,經再三討論,認為代王劉恒在高祖劉邦在世諸子中,“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決定迎立劉恒為帝,是為漢文帝。這一做法A.反映嫡長子繼承制得到執(zhí)行

B.旨在預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動仁孝成為選帝主要標準

D.表明相權對皇權構成威脅(2022·浙江·高三專題練習)漢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轄區(qū)內巡行,年終赴京奏事。刺史秩僅600石,但能以卑臨尊,監(jiān)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國相。由此可知,西漢刺史的設置A.可以彌補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C.是地方行政體制建設的重要內容

D.代表著社會履行監(jiān)察官員的職能(2020·山東·高考真題)先秦至西漢前期,山東東部地區(qū)得“魚鹽之利”,總體上是商業(yè)活躍的地方。西漢中期以后,這一地區(qū)的商人活動開始步入低谷。這是由于西漢政府A.重視關中地區(qū)經濟發(fā)展 B.強化了經濟控制C.開通了絲路貿易 D.以儒家義利觀教化百姓(2021·河北·高考真題)下圖為中國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間政令信息承轉運行關系示意圖,對圖中信息解讀正確的是A.尚書是中央最高行政機構B.分權造成了冗官現象C.決策權與執(zhí)行權出現分離D.王國問題得到了解決四、兩漢的文化1、史學(1)西漢—司馬遷—《史記》—首創(chuàng)紀傳體(2)東漢—班固—《漢書》—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2、文學(1)漢賦:講究鋪陳排比,辭藻華麗。(2)樂府詩: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