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安徽省中小學
單元作業(yè)整體
設計大賽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九年級化學上冊《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設計金剛石石墨C60 C540C240納米碳管石墨烯設計學校:蕪湖市第二十九中學設計成員:董優(yōu)華呂娜慈潔琳設計學科:九年級化學
設計時間:2022年1月1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碳的歷程----碳中和目錄1101 【單元信息】、【單元內容及教材分析】……………31102 【單元整體學習目標】、【課時學習目標】…………41103 【單元課時作業(yè)目標】………………51104 【單元重組知識框架】………………61105 【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思路】…………7【單元課時作業(yè)】1106 第1課時碳單質……………………81107 第2課時碳的氧化物………………131108 第3課時碳酸鹽……………………171109 第4課時含碳的燃料………………221110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yè)】碳的歷程----碳中和………271111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yè)屬性表】………352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單元信息】 基本信息學科年級學期教材版本單元名稱化學九年級第一學期人教版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單元組織方式自然單元重組單元課時信息序號課時名稱對應教材內容1碳單質6.1金剛石、石墨和C602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3碳酸鹽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4含碳的燃料7.2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fā)【單元內容及教材分析】本單元是繼第二、四單元學習空氣、氧氣和水以后,學習的又一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單元,學習含碳元素物質的性質、用途以及它們之間的衍變關系,這里既是對前一階段學習能力達成的檢驗----需要全面運用前階段學習所積累的化學知識與技能,又是為后面學習酸和堿、鹽和化肥等單元的內容打基礎、做鋪墊,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本單元包括碳單質、碳的氧化物、碳酸鹽及含碳的燃料的性質及用途四部分內容,教材注重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和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體現(xiàn)出學化學是為了用化學;教材內容緊密聯(lián)系社會和高新科技,采用體驗式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式,圖文并茂,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等含碳的燃料,過量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加劇了溫室效應,對環(huán)境造成了影響。為了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來減緩溫室效應的危害。本單元以《碳的歷程----碳中和》為主題進行重組,通過圖片展示、科普閱讀及活動與探究、調查研究等多種學習方式,能讓學生深切地意識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加深對碳循環(huán)及碳中和,節(jié)能減排、低碳生活的理解和應用?!緦W習重點】1.了解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質;能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裝置。2.能以發(fā)展的觀點看待碳的單質,能理解物質的多樣性。3.能關注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理解“碳中和”的意義?!緦W習難點】1.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裝置,掌握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2.能通過比較歸納,較為系統(tǒng)地認識幾種含碳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學情分析】本單元的學習是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之后深入、細致地研究具體的物質,內容緊密聯(lián)系社會和高科技,可以沖淡學生在學習物質構成以及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中產生的枯燥感。加之本單元實驗內容豐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重視學科間的聯(lián)系、注重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有效地恢復學生在第五單元學習中受到影響的學習化學的興趣。3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單元整體學習目標】核心素養(yǎng)維度單元學習目標化學觀念通過碳的多種單質、氧化物、碳酸、碳酸鈣的學習,豐富物質多樣性的認識;通過碳單質、碳的氧化物性質的比較與分析,初步形成“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觀念??茖W思維通過二氧化碳制取的學習,形成研究“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問題模型;通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質的系列實驗,能依據現(xiàn)象推導結論,逐步提升證據推理的意識和能力。探究實踐通過碳的還原性實驗、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實驗,學會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fā),確定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進行科學探究。通過制取二氧化碳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創(chuàng)新設計,逐步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通過學習化石燃料的使用對環(huán)境的影響,及二氧化碳風險和防控的學習,能辯證地認識溫室效應,增強環(huán)保意識;通過一氧化碳的廢氣處理,養(yǎng)成實驗綠色化的理念,增強社會責任感。【課時學習目標】重組單元課時和課時學習目標了解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形成“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第1課時碳單質的化學觀念。領悟物質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以發(fā)展的觀點看待碳的單質。掌握碳單質的化學性質。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重要的化學性質及主要用途;了解自然碳第2課時碳的氧化物界的碳循環(huán),知道物質間的相互轉化對的人類生活和自然生態(tài)平衡的意義,理解歷化學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系,理解程“碳中和”的意義。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
和方法,知道二氧化碳的驗證和驗滿方碳第3課時碳酸鹽法;能設計出實驗室制取CO2的簡易裝中置,歸納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方法和和基本思路。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認識合
理開采和節(jié)約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第4課時含碳的燃料4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單元課時作業(yè)目標】課時安排課時作業(yè)目標第1課時碳單質1.了解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2.通過比較學習,形成“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化學觀念。3.掌握碳單質的化學性質,會書寫相關的化學方程式。4.能從最新的碳單質研究進展中分析其他碳單質的性質。5.掌握碳與氧化銅反應的原理及注意事項、能根據實驗裝置推測實驗現(xiàn)象。第2課時
碳的氧化物1.掌握CO2和CO重要的化學性質,了解其物理性質和用途,建立“性質決定用途”的化學觀念。2.了解自然界的碳循環(huán),知道物質間的相互轉化及其對保護人類生活與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平衡的意義,能理解“碳中和”的意義。3.系統(tǒng)地認識幾種含碳物質間的相互關系,能解答碳及其化合物相關的綜合問題。4.能完成與CO2和CO性質相關的實驗探究(實驗現(xiàn)象表述、實驗數(shù)據、圖像的分析與處理、掌握控制變量和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5.能完成實踐活動:如調查與研究、創(chuàng)新實驗設計、構建知識網絡、家庭小實驗等等。第3課時碳酸鹽1.知道碳酸鹽能與酸反應產生CO2氣體,通過實驗探究能選擇合適的藥品制取CO2氣體。初步學會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裝置、收集、檢驗。2.能歸納出實驗室制備氣體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思路。3.能建構實驗室制備氣體的模型,推測制備其它氣體的儀器和裝置。4.能依據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自主設計氣體制取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并進行知識遷移。第4課時
含碳的燃料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燒對環(huán)境的影響。2.了解乙醇等重要的清潔燃料,認識使用和開發(fā)清潔燃料的重要性。知道選擇使用不污染環(huán)境或污染小的燃料,增強環(huán)保意識和責任擔當。3.能根據含碳的物質之間轉化的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掌握規(guī)范的計算格式。5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思路】大概念統(tǒng)領下【單元重組知識框架】如下:大概念學科大概念核心概念核心內容核心觀念決定物質性質決定物質用途物質結構反映反映實例碳單質:金剛石、石墨、C60物理性質差異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用途化學性質碳原子的結構相同用途碳的氧化物CO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分子的構成不同CO2物理性質用途化學性質碳酸鹽物理性質用途實驗室制法含金屬離子和CO32-化學性質物理性質工業(yè)制法CaCO3Na2CO3含碳的燃料用途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化學性質乙醇C2H5OH6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思路】依據國家教育部推行的“雙減”政策要求,提高作業(yè)設計質量,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我們進行了單元作業(yè)的整體設計。作業(yè)設計注重層次性、實效性和趣味性,由淺入深,既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又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碳元素是形成物質種類最多的元素,也是人類接觸到最早的元素之一,碳是生命之源,碳材料的使用對人類的文明和進步起了重要的作用。人類大量使用含碳的燃料,加劇了溫室效應,為了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科學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標,我國政府積極應對全球氣候問題,提倡“節(jié)能減排”、“低碳生活”。2020年9月22日,我國在第七十五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作出莊嚴承諾:“中國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xiàn)碳中和?!彼员締卧乙浴疤嫉臍v程----碳中和”為核心概念進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以“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發(fā)生轉化,物質具有多樣性”這一大概念為統(tǒng)攝,按照大概念、學科大概念、核心概念、核心內容、核心觀念、實例的順序整理出本次重組單元的知識框架。本單元以“物質結構決定物質性質,物質性質決定用途”核心觀念為主線,學習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質及用途。構建的碳及其化合物間轉化的知識網絡,通過【基礎鞏固】、【能力提升】、【拓展延伸】三塊內容的設計,促進學生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净A鞏固】通過完成相關練習,鞏固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突出教學重點內容,幫助學生形成重要的化學觀念,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灸芰μ嵘客ㄟ^完成綜合練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加工信息能力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拓展延伸】通過【調查與研究】、【創(chuàng)新實驗設計】、【家庭小實驗】等實踐性活動,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增強作業(yè)的趣味性,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責任擔當,提升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能力水平AA1學習理解A2概括關聯(lián)BB1實踐應用B2推論預測B3簡單設計CC1復雜推理C2系統(tǒng)探究C3遷移創(chuàng)新7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單元課時作業(yè)】第1課時碳單質學生信息學校班級姓名學號作業(yè)信息學習內容課題1金剛石、石墨和C60課本P106--111作業(yè)時間約14分 鐘作業(yè)類型課時作業(yè)單元作業(yè)學期作業(yè)作業(yè)功能課前預習課中練習課后練習作業(yè)設計分層及目標作業(yè)內容參考答案/時間要求/評價設計作業(yè)分析設計意圖【基礎鞏固】(理解、關聯(lián))
1.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下列關于碳單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都是黑色固體
B.一定條件下,石墨轉化成金剛石是物理變化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在氧氣中充分燃燒時都生成二氧化碳
參考答案:D
時間要求:1分鐘
評價設計:錯選A,認為碳都是黑色固體,不清楚金剛石是無色的。錯選B,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本質區(qū)別不清楚。錯選C,不了解這三種碳單質結構不同。2.在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物質金剛石石墨炭黑活性炭結構碳原子結構④性質①質軟③吸附性用途做玻璃刀②碳素墨水,書寫檔案長期保存凈水劑參考答案:硬度大;做鉛筆芯;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疏松多孔
時間要求:2分鐘
評價設計:本題做錯是沒有掌握碳單質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關系。需要了解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之一,可以用于劃玻璃,做鉆頭等;石墨質軟,用于做鉛筆芯;金剛石與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質差異大。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用于做碳素墨水,書寫檔案不褪色;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結構,使它有很好的吸附性,可用于做凈水劑。1.A1
考查碳單
質的性質2.A2
考查不同
碳單質的
結構、性
質、用途,建立“結
構-性質-
用途”三
者之間聯(lián)
系區(qū)分金剛石、石墨和C60等性質的相同和差異。鞏固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在學習物質的時候關注物質結構、性質、用途的聯(lián)系,建構學習物質的三角模型。8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能力提升】(綜合、運用)
3.碳原子是神奇的,既可構成世界上最軟的礦物質石墨,也能構成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金剛石。2017年合成出由碳原子構成的另外一種新物質T—碳。T—碳是一種蓬松的碳材料,內部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間,密度非常小(約為石墨的2/3,金剛石的1/2),具有很高的硬度。下列關于T—碳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T—碳內部的可利用空間為其作為儲能材料提供可能B.相同體積的T-碳、石墨、金剛石,質量最輕的是石墨C.T—碳、石墨、金剛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均生成二氧化碳D.T—碳、石墨、金剛石都屬于碳單質
參考答案:B
時間要求:1分鐘
評價設計:不正確的是B,根據題目信息得知T—碳密度非常小(約為石墨的2/3,金剛石的1/2)。其他正確。選錯答案是因為讀題不仔細,獲取信息能力不足,遷移能力差。4.【探究實驗】某中學化學興趣小組按照課本實驗方法(如圖甲),做木炭與氧化銅反應實驗時,發(fā)現(xiàn)很難觀察到紫紅色銅的生成,卻往往有暗紅色固體出現(xiàn)。他們決定對這個實驗進行探究和改進。(提出問題)暗紅色的固體是什么?如何選擇合適的條件,使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查閱資料)銅有+1和+2兩種化合價,通常情況下,氧的化合價為-2,碳的化合價為+4或-4
(猜想與假設)
(1)同學們認為這種暗紅色固體可能是一種化合物,并猜測它的化學式為(寫出一種)。(2)同學們還認為,通過改變反應物的狀態(tài)、質量比,以及反應裝置,可以使該實驗現(xiàn)象更加明顯,減少出現(xiàn)暗紅色固體的情況。(分析與交流)
(1)小吳建議用超細炭粉與氧化銅粉末進行實驗。你認為這樣建議的原因是。(2)小周建議用圖乙裝置替代甲裝置。與甲相比較,乙裝置中將試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____。(3)對下列三種氧化銅和碳的質量比例,小施建議選擇3.B1
考查新型碳單質和其他碳單質的性質異同4.C2
綜合考查木炭與氧化銅實驗相關內
容。包括化學方程式書寫、實驗現(xiàn)象表述、實驗裝置改進等分析實驗探究能力。學會從已學過的碳的性質推測新的碳單質性
質,提升學生知識遷移能
力。通過綜合實驗探究發(fā)展科學思維,啟發(fā)學生關注實驗中出現(xiàn)的意外現(xiàn)象,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提升“科學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核心素
養(yǎng)。9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______(
A32:3
你認為小
___
(實驗與
同學們決
置的____
熱,當看
以”或“
應結束,
讓產物自
___
了期待已
式:
參考答案
用顆粒更
的進行;((實驗與
氧氣消耗
有利于反管中,使2Cu+CO2↑時間要求
評價設計填選項序號)的比B40:3C施這樣選擇的理由結論)
定按改進后的方案______后,往試到澄清的石灰水剛不能”)確定氧化先將導氣管從石灰然冷卻。若不關閉。待久的紫紅色的銅,:(1)Cu2O(Cu4C小的固體反應物, 2)有利于集中加結論)在選擇氧化的碳,不能按反應應充分進行;氣生成的依然灼熱的
:約5分鐘:例。48:3
是__
進行實驗,他管中加入已干燥 出現(xiàn)渾濁時,_ 銅和炭粉已經 水中取出,然 止水夾,可能 產物冷卻后, 請你寫出該反 。、Cu2C);(分析可以增加表面熱,獲得持續(xù)銅和碳的質量的比例選擇,密性;不能;銅重新被氧化。們在檢查了乙裝 的藥品并開始加 _____(填“可開始反應。待反后關閉止水夾,出現(xiàn)的問題是
同學們終于找到應的化學方程與交流)(1)使積,有利于反應高溫;(3)A;比例時要考慮到碳要稍多一些, 空氣會進入試;2CuO+C前結構單點結構多點結構關聯(lián)結構空白或
無意義知道碳有還原
性,了解課本實驗注意事項,能寫成化學式和相關化學方程式,知識遷移不夠,改進實驗分析表達不準確。在掌握課本實驗原理基礎上能對知識進行遷
移,能解釋改進實驗原因,但表達不完整。理解碳還原氧化銅原理,能進行知識遷
移,改進實驗分析表達準確完整。綜合思維能力強?!就卣寡由臁浚ㄟw移、創(chuàng)新)
5.【實踐性作業(yè)】【調查與研究】近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碳單質的探索和研究,請你查找資料,發(fā)現(xiàn)碳單質最新的研究進展,談一談你感興趣的地方,并寫一份調查報告。網址鏈接:石墨炔
/item/%E7%9F%B3%E5%A2%A8%E7%82%94/1254976?fr=aladdin
預言的碳家族新丁
/a/206570802_2861285.C3
實踐性作業(yè),讓學生通過查資料認識化學科學的研究進展,體會碳的多樣性,增強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啟發(fā)學生關注化學學科的發(fā)
展,理解化學學科價值,養(yǎng)成科學態(tài)10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時間要求:約5分鐘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實踐、創(chuàng)新等素養(yǎng)。度,提升
“科學精
神和社會
責任”核
心素養(yǎng)。評價反饋學生評價時
間15分鐘以內15—20分鐘20分鐘以上過
程獨立完成同伴互助請教師長反
思你有什么收獲或疑問?還想探究什么問題?教師評價分
析正確題數(shù)錯誤題數(shù)空白題數(shù)基礎
鞏固能力
提升拓展
延伸輔
導
與
建
議作業(yè)訂正11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實踐作業(yè)評價】5.【調查與研究】評價內容A很好B一般C不合格會查閱資料全面真實可靠。資料比較全面。資料不可信。會記錄記錄詳細,內容有價值、有創(chuàng)新。記錄認真,有一定參考價值。無記錄。會思考能認真思考,尋找碳單質領域感興趣的點。能提出相關問題,不是很感興趣。不能提出相關問題,沒有感興趣的點。會合作能和小組成員合
作,發(fā)言交流討論積極,有明確觀
點。能參與小組成員合作交流討論,發(fā)言不積極。能參與小組成員活
動,但不發(fā)言,不交流。會展示能較好完成一份圖文并茂的碳單質研究進展的小報告。能書寫一份調查報
告,但不夠充實和豐富。不能完成調查報告,簡單表達幾個研究進展。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
(等級+評語)小組成員評價(等級+評語)教師評價(等級+評 語)12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單元課時作業(yè)】第2課時碳的氧化物學生信息學校班級姓名學號作業(yè)信息學習內容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課本P117--122作業(yè)時間約14分鐘作業(yè)類型作業(yè)類型課時作業(yè)單元作業(yè)學期作業(yè)作業(yè)功能作業(yè)功能課前預習課中練習課后練習作業(yè)設計分層及目標作業(yè)內容參考答案/時間要求/評價設計作業(yè)分析設計意圖【基礎鞏固】(理解、關聯(lián))
1.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目的是()ABCDA.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B.證明CO2密度大于空氣C.證明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D.證明CO2能滅火參考答案:A
時間要求:1分鐘
評價設計:A實驗瓶子變癟,只能說明瓶中壓強減小,CO2溶于水可以使壓強減小,不能證明生成碳酸。其他選項正確。選錯答案是不理解實驗本質要驗證碳酸的產生。2.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公約《京都議定書》要求限制CO2等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控制日趨嚴重的溫室效應。⑴綠色植物通過作用吸收CO2,通過作用將CO2釋放到大氣中。⑵科學家采取“組合轉化”技術,將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請在括號中填寫該化工原料的化學式:2CO2+6H2==1()+4H2O
⑶為了減慢大氣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議可行的是(填序號)。①開發(fā)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③大量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參考答案:(1)光合;呼吸(2)C2H4(3)①③時間要求:2分鐘
評價設計:(1)做錯是不理解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產生CO2(2)化學式錯誤,不會根據質量守恒原理推1.B2考查CO2的性質實驗,掌握物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2.A1
考查溫室
效應相關
知識。碳
循環(huán)、質
量守恒應
用、減緩
溫室效應
措施等。突出重點內容,提升科學探究能力和分析能
力。理解化學學科價值,感知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增強環(huán)保意
識。13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導(3)錯在漏選或多選,②禁止使用,用詞不當,應該是減少使用。【能力提升】(綜合、運用)
3.如圖關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識網絡圖(圖中“→”表示轉化關系)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CO→CO2”的反應只能通過燃燒實現(xiàn)
B.“C→CO”的反應中碳發(fā)生氧化反應C.“CO2→CaCO3”的反應可用于檢驗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應可用石蕊試劑驗證
參考答案:A
時間要求:3分鐘評價設計:A選項錯,“CO→CO2”的反應可以通過燃燒實現(xiàn),也可以通過還原氧化銅等實現(xiàn)。其他正確。錯選其他選項,對CO的還原性理解不夠。4.如圖是CO與CuO反應的實驗裝置,下列關于該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體變成了紅色②CO被還原為CO2
③玻璃管中發(fā)生的反應為置換反應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對空氣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參考答案:B
時間要求:2分鐘
評價設計:錯選A或C,不理解CO轉化為CO2是氧化反應;錯選D,對CO與CuO反應方程式的類別不清楚,反應物沒有單質,置換反應概念不清。3.B1
考查碳和碳的化合物相互轉化知識4.B2
考查CO
與CuO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原理、反應類型及注意事項構建元素化合物知識網絡,提升學生綜合思維能力。提升科學探究能力及分析能力,樹立環(huán)保意識和安全意
識。提升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核心素養(yǎng)?!就卣寡由臁浚ㄟw移、創(chuàng)新)
5.【實踐性作業(yè)】
【調查與研究】在大氣層中,因CO2含量不斷增加而引起“溫室效應”,中國應對全球氣候問題作出莊嚴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xiàn)碳中和?!闭埳暇W查找有關資料,與同學交流討論,以“碳中和與低碳生活”為題目寫一篇環(huán)保小論文或辦一份環(huán)保小報,進行小組交流。(可以結合CO2的捕捉、封存、轉化、利用等,談一談實現(xiàn)碳中和的目標措施及生活中如何做到低碳生活。)
相關網址鏈接:如何在生活中實現(xiàn)碳中和,如何實現(xiàn)低碳生活
/ditanshenghuo/2014/0513/32228.html
環(huán)保科普|為什么要實現(xiàn)碳中和?意義在哪?/a/446009829_4802175.C3
實踐性作業(yè),讓學生通過查資料認識化學科學的重要價值。發(fā)展學生多角度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實
踐、創(chuàng)新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碳中和”,低碳生活等,增強環(huán)保意識,理解化學學科價
值,感知人與自然和
諧、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升“科學精神和社會責
任”核心素養(yǎng)。14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參考答案:(1)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
(2)使用清潔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氫能等;(3)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4)利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CO2吸收和利用,或轉化為產品等。(5)倡導低碳生活:如綠色出行,少開私家車,多乘公交車或騎自行車出行;節(jié)能環(huán)保,節(jié)約用電;使用節(jié)能產品,如使用節(jié)能燈,使用太陽能熱水器等;節(jié)約紙張(雙面使用紙張);拒絕用一次性餐具和一次性塑料購物袋等;循環(huán)利用購物環(huán)保袋等。時間要求:約6分鐘等綜合素養(yǎng)。評價反饋學生評價時間15分鐘以內15—20分鐘20分鐘以上過程獨立完成同伴互助請教師長反思你有什么收獲或疑問?還想探究什么問題?教師評價分
析正確題數(shù)錯誤題數(shù)空白題數(shù)基礎
鞏固能力
提升拓展
延伸輔
導
與建
議作業(yè)訂正15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實踐作業(yè)評價】5.【調查與研究】評價內容A很好B一般C不合格會查閱資料全面真實可靠。資料比較全面。資料不可信。會記錄記錄詳細,方案有價值、有創(chuàng)新精神。記錄認真,有一定參考價值。無記錄。會合作能和小組成員合作,發(fā)言交流討論積極,有正確的觀點。能參與小組成員合作交流討論,發(fā)言不積極。能參與小組成員活動,但不發(fā)言,不交流。會展示能制作一張圖文并茂的完整環(huán)保小報或寫一篇有價值的小論
文。能制作一張環(huán)保小報或寫一篇的小論文,但不夠完美。不能制作一張環(huán)保小報或寫一篇的小論文,任務沒完
成。學生自我評價
與反思
(等級+評語)小組成員評價(等級+評語)教師評價
(等級+評語)16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 稀鹽酸【單元課時作業(yè)】第3課時碳酸鹽 大理石學生信息學校班級姓名學號作業(yè)信息學習內容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作業(yè)時間約15分鐘 課本P113--115
作業(yè)類型 課時作業(yè)單元作業(yè)學期作業(yè)作業(yè)功能 課前預習課中練習課后練習 作業(yè)設計分層及目標作業(yè)內容參考答案/時間要求/評價設計作業(yè)分析設計意圖【基礎鞏固】(理解、關聯(lián))1.小華在實驗室制取CO2時選擇了下列4組藥品進行實驗,1.A1理解碳酸鹽實驗現(xiàn)象如下,最適合用作實驗室制取CO2的一組藥品是考查CO2能與酸反應()實驗室制產生CO2,組號藥品實驗現(xiàn)象但實驗室制取藥品的取氣體要考A塊狀石灰石與稀鹽酸產生氣泡速率適中選擇B塊狀石灰石與稀硫酸產生氣泡速緩慢并逐漸慮反應速率適中,便于停止C碳酸鈉粉末與稀鹽酸產生氣泡速速率很快收集,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D碳酸鈉粉末與稀硫酸產生氣泡速速率很快參考答案:A維。時間要求:1分鐘
評價設計:A正確,其他錯誤,做錯是沒有考慮實驗室制取氣體反應速率適中,便于收集,不宜太快也不能太慢。2.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2.B2突出本單元(1)圖中標有字母a的儀器名稱是;考查考查重點:實驗CO2制取裝室制取氣體置的選一般思路及擇、驗滿方法的應方法。用,提升(3)和(2)實驗室常用裝置B與相連制取二氧化碳(填字“實驗能(4)進母),檢驗二氧化碳氣體已滿的方法是;力、科學探行適當知(3)用圖C所示裝置制取二氧化碳,在反應的過程中,究”能力。識拓展。若關閉導管上的活塞K,反應停止,其原理是適當?shù)耐卣?。能提升學生科學思維能(4)右圖所示裝置可用來測量生成的力。CO2的體積,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層植物
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氣對實驗結果
_____(填“有”或“無”)明顯影響。17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參考答案:(1)酒精燈;(2)D;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熄滅,則已滿;(3)干燥管內壓強增大,固液分離;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與水反應;無;
時間要求:2分鐘
評價設計:本題做錯是沒有掌握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不認識常見儀器,不了解儀器選擇的依據,不理解儀器設計和操作原理?!灸芰μ嵘浚ňC合、運用)
3.高純碳酸鈣廣泛應用于精密電子陶瓷,醫(yī)藥等的生產。某興趣小組按下圖所示實驗步驟,模擬工業(yè)流程制備高純碳酸鈣。已知:SiO2難溶于水,且不與酸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1)“酸溶”過程中,將-定濃度的鹽酸緩慢加入粉碎后的優(yōu)質石灰石中,同時攪拌石灰石粉碎目的是
。這步反應的方程式為。(2)“操作1”、“操作2”步驟中,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________。(3)已知水參與“轉化”步驟的反應,請寫出“轉化”步驟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參考答案:(1)增大接觸面積,充分反應;
CaCO3+2HCl=CaCl2+H2O+CO2↑;
(2)漏斗;(3)CaCl2+CO2+H2O+2NH3=2NH4Cl+CaCO3↓;時間要求:2分鐘
評價設計:(1)錯,沒寫解釋增大接觸面積,只說充分反應,表達不準確?;瘜W方程式書寫錯,化學式錯,不配平或↑未標;(2)錯寫“陋”(3)化學方程式書寫錯,分析不夠,化學式錯或漏寫反應物或生成物,不配平或↓未標。4.【探究實驗】口罩是重要的“防疫”物資。熔噴布是生產口罩的主要原料,某興趣小組以“探究熔噴布的元素組成”為課題,開展項目式學習。設計如下活動探究。3.C3
考查高純碳酸鈣工業(yè)生產流程圖相關知識,包括混合物分離的操作,流程圖分析獲取信息,重要化學方程式書寫。4.C2
綜合考查實驗探究能力,
化學方程式書寫、實驗現(xiàn)象表述,實驗裝置分析,通過考查綜合應用化學知識,多角度、多層次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發(fā)展學生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以“防疫”物資熔噴布的元素組
成”為課
題,開展項目式學習,通過綜合實驗探究發(fā)展科學思維,18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任務一)小穎同學以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為原料,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氣。(1)欲收集干燥的氧氣,以上提供的裝置連接順序為:發(fā)生裝置→C→_______(填裝置編號)。發(fā)生裝置的導管口應與裝置C中_______(填“a”或“b”)端相連。(任務二)小梅同學連接A→E→F、F→I進行某氣體性質的探究實驗,實驗過程中她發(fā)現(xiàn)E中的溶液變白色渾濁,裝置I處低處蠟燭先熄滅,高處后熄滅。(2)她在裝置A中加入的藥品組合應為(填字母代號)A.生石灰和稀鹽酸B.石灰石和稀鹽酸
C.熟石灰和稀鹽酸D.鋅粒和稀硫酸
(任務三)小路同學對熔噴布的元素組成進行探究(假設所有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都充分進行)
(3)她選擇了“A→C→B→J→E→堿石灰干燥管”的順序連接如上圖(部分連接裝置),并檢查氣密性,裝入試劑,進行實驗。先通一段時間氧氣后,再點燃B處酒精燈,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J中,裝置E中出現(xiàn)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可知,熔噴布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素和氫元素。(4)裝置J和E不能調換位置的理由是
,堿石灰干燥管的作用。(5)(任務四)【拓展】為進一步確定熔噴布的組成,將5.8g該熔噴布在氧氣中完全燃燒,裝置J、E增加的質量分別為5.4g和13.2g。通過計算判斷:該熔噴布的組成中______(填“含”或“不含”)氧元素。參考答案:(1)F;a;(2)B;(3)白色固體變藍;(4)如果調換,則無法檢驗是否有水生成;吸收二氧化碳和水;(5)含
時間要求:5分鐘
評價設計:(1)應選F,做錯是沒有掌握收集干燥氣體方法選擇依據,要考慮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第二個空格選a,錯選b是沒有掌握多功能瓶應用,干燥氣體,通過洗氣瓶應該是長導管通入,否則就會將瓶中的液體壓出。(2)選B,選錯答案,是沒有分析定量計算判斷物質組成元
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
力。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提升“科學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核心素養(yǎng)。19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文中描述現(xiàn)象是制取CO2;(3)錯答,是不理解氫元素與氧氣反應生成水,會使無水硫酸銅變藍色(4)錯答或空白,不理解對調順序后經過溶液會帶出水蒸氣,對水的檢驗造成干擾。(5)錯答,是不會根據質量守恒原理計算生成物水和CO2中氫、氧、碳元素質量,再與反應物質量比較,得出含氧元素。綜合能力差?!就卣寡由臁浚ㄟw移、創(chuàng)新)
5.【家庭小實驗】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家中現(xiàn)有的物品,設計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下節(jié)課進行展示交流。時間要求:約5分鐘5.C3
實踐性作業(yè),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利用家中現(xiàn)有的物品設計裝
置。在分組合作探究過程
中,發(fā)展樂于實踐、善于合作的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實踐、創(chuàng)新等素養(yǎng)。評價反饋學生評價時
間15分鐘以內15—20分鐘20分鐘以上過
程獨立完成同伴互助請教師長反
思你有什么收獲或疑問?還想探究什么問題?教師評價分
析正確題數(shù)錯誤題數(shù)空白題數(shù)基礎
鞏固能力
提升拓展
延伸輔
導
與建
議作業(yè)訂正20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實踐作業(yè)評價】5.【家庭小實驗】評價內容ABC會設計能選擇生活代用品設計出完整,正確的實驗裝置,科學、有創(chuàng)新?;灸苓x擇生活代用品設計可行的實驗裝置,但無創(chuàng)新。設計的實驗裝置不科學或有問題,或不會設計裝置。會合作能和小組成員合作,發(fā)言交流討論積極,表達準確。能參與小組成員合作交流討論,發(fā)言不積極。能參與小組成員活動,但不發(fā)言,不交流。會展示能展示自己小組設計的實驗裝置,說出自己的設計思路,語言表達準確,設計的裝置有創(chuàng)新。能展示自己小組設計的實驗的裝置,說出自己的設計思路,語言表達不夠準確,設計的裝置無新意。不能展示實驗裝置,不能說出自己的設計思路,或無實驗裝置。學生自我評價
與反思
(等級+評語) 小組互評
(等級+評語) 教師評價
(等級+評語)21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單元課時作業(yè)】第4課時含碳的燃料學生信息學校班級姓名學號作業(yè)信息學習內容第七單元課題2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fā)課本P136--146作業(yè)時間約13分鐘作業(yè)類型作業(yè)類型課時作業(yè)單元作業(yè)學期作業(yè)作業(yè)功能作業(yè)功能課前預習課中練習課后練習作業(yè)設計分層及目標作業(yè)內容參考答案/時間要求/評價設計作業(yè)分析設計意圖【基礎鞏固】(理解、關聯(lián))
1.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jié)能減排等措施,抵消因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相對“零排放”。下列做法不利于實現(xiàn)碳中和的是()
A.減少煤炭資源的過度開采
B.為方便出行,提倡多開私家車
C.倡導“低碳生活”,綠色出行
D.積極開發(fā)太陽能
參考答案:B
時間要求:1分鐘
評價設計:不利于實現(xiàn)碳中和的是B,多開私家車,燃燒汽油會排放更多的CO2,加劇溫室效應。其他選項都可以減少CO2排放。減少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開發(fā)新能源,倡導節(jié)能減排,低碳生活。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人類使用燃料首先是生物燃料(柴草、木炭等),然后開始大規(guī)模使用化石燃料,其中使用時間最長的是生物燃料。我國城市居民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使用蜂窩煤,80年代逐漸用液化石油氣代替蜂窩煤,90年代末天然氣開始進入千家萬戶,成為家庭燃料的主角。燃料使用歷程如圖1所示(括號內表示主要成分),圖2表示1kg天然氣和1kg煤充分燃燒產生的CO2和SO2的量。1.B1考查化石燃料的使用對環(huán)境的影響。2.B1
通過科普文章閱
讀,讓學生了解人類使用燃料的歷
程,綜
合考查含碳的燃料的相關知識,有文字解釋,有數(shù)據圖像分析,知道使用含碳的燃料會加劇溫室效應,突出“碳中和”知識,形成低碳理念,增強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增強學生閱讀能力,獲取有用信息能力,培養(yǎng)科學思維,感受燃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進步關系密切,同時關注社會可持續(xù)發(fā)
展,關注環(huán)境保護,提升社會責任22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1)煤和天然氣都是(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為了保證安全,燃氣公司要求在如圖3位置安裝天然氣泄漏報警器,請分析其中的理
由:。(2)將煤做成蜂窩煤的目的
是;大氣中CO2的含量增加對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是,圖3排放到大氣中的SO2會形成酸雨。(3)近年來許多地方政府都在大力推廣“利用天然氣代替煤作為冬季取暖燃料----煤改氣工程”,依據短文分析這樣做的原因是;寫出天然氣主要成分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4)含碳的燃料充分燃燒會產生CO2,加劇溫室效應,從節(jié)能減排,低碳生活的角度列舉更加環(huán)保的新能源有(填一種即可)
參考答案:(1)不可再生;甲烷的密度比空氣??;(2)增大煤與氧氣的接觸面,使煤燃燒更充分;
全球變暖(或溫室效應加劇)(3)可以減少SO2排放, 點燃
減少酸雨危害(合理即可)CH4+2O2 CO2+2H2O(4)氫氣或太陽能、風能等。時間要求:2分鐘
評價設計:(1)答錯,不知道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不知道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密度比空氣小,安裝天然氣泄漏報警器在上方位置;(2)答錯點是語言表達不準確,只說使煤燃燒更充分,不答前面本質原因。沒有抓住接觸面積與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3)化學方程式書寫錯誤,有化學式錯、不配平、反應條件漏寫、亂標氣體符號等。(4)新能源要列舉不含碳的燃料,才符合低碳要求?;瘜W方程
式書寫。核心素養(yǎng)?!灸芰μ嵘浚ňC合、運用)
3.二氧化碳的過量排放會加劇溫室效應,近些年我國科學家取得了將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制取乙烯,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碳原子結構示意圖為B.二氧化碳和乙烯均屬于氧化物3.B1
考查微觀示意圖分析,有原子結構、氧化物類別判斷,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通過化學反應微觀圖將宏觀、微觀及化學符號表征結合,培養(yǎng)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能力。也滲透了低碳23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C.參加反應兩種分子的個數(shù)比為4:1
D.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shù)目均不變
參考答案:D
時間要求:2分鐘
評價設計:正確答案選D,體現(xiàn)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A錯誤,畫的是8號氧原子結構示意圖,碳原子應該是6號;B錯誤,乙烯由碳、氫元素組成,不是氧化物;C錯誤,反應前后方框多出2個氫分子,根據質量守恒計算出參加反應兩種分子的個數(shù)比應該為3:14.【計算題】隨著人類大量使用含碳的燃料,使得CO2排放日益增加,為降低溫室氣體含量,科學家正在研究一種新型“人造樹葉”。假設每1升“人造樹葉”可以從空氣中吸收880gCO2并轉化為乙醇,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H2O+2CO2C2H5OH+3O2,請回答:
(1)寫出該研究的一點意義;(2)若每天一棵樹平均吸收44gCO2,則1升“人造樹葉”吸收的CO2相當于棵樹吸收的CO2。(3)1升“人造樹葉”工作一個月(按30天計算) 可得到乙醇多少克?(寫出計算過程)
參考答案:(1)降低溫室氣體含量,緩解溫室效應;(2)20(3)13800
設:1升“人造樹葉”工作一個月可得到乙醇的質量為X。 一定條件
3H2O+2CO2====C2H5OH+3O2 8846
880gX30X
88/26400g=46/X
X=13800g
答:1升“人造樹葉”工作一個月可得到乙醇的質量為13800g。時間要求:3分鐘
評價設計:(1)錯答,是不理解將CO2并轉化為乙醇,可以降低溫室氣體含量,緩解溫室效應;(2)答錯,不會用880g/44g=20(3)做錯,沒有掌握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一般步驟和方法。4.B1
考查根據化學方程式的基本計算。完成相應
填空,要
求按規(guī)范
格式進行
化學方程
式的計算思想和人文教育。以科學家研究一種新型“人造樹
葉”降低溫室氣體含量為背景,考查化學方程式的基本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方法,再次突出本單元重點內容,減少
CO2的排
放,緩解
溫室效應;提升了學生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核心素養(yǎng)。【拓展延伸】(遷移、創(chuàng)新)
5.【實踐性作業(yè)】
【調查與研究】通過上網查找資料、查閱書刊、訪問或請教他人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調查你家使用燃料的性能、價格、可能對環(huán)境的影響;從資源、環(huán)境、經濟等方面綜合考慮,這些燃料各有何優(yōu)缺點,寫成一篇調查報告。時間要求:5分鐘5.C3
實踐性作業(yè),讓學生通過查資料或請教他人,調查家中使用的燃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增強環(huán)保意
識,理解化學學科價
值。發(fā)展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24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料優(yōu)缺
點,寫成一篇調查報告。升“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核心素養(yǎng)。評價反饋學生評價時間15分鐘以內15—20分鐘20分鐘以上過程獨立完成同伴互助請教師長反思你有什么收獲或疑問?還想探究什么問題?教師評價分
析正確題數(shù)錯誤題數(shù)空白題數(shù)基礎
鞏固能力
提升拓展
延伸輔
導
與
建
議作業(yè)訂正【實踐作業(yè)評價】5.【調查與研究】評價內容ABC會查閱資料全面真實可靠。資料比較全面。資料不可信。會記錄記錄詳細,能從資源、環(huán)境、經濟等方面綜合考慮,介紹燃料的優(yōu)缺點。表達準確完整,有價值。記錄認真,能從資源、環(huán)境、經濟等方面綜合考慮,介紹燃料的優(yōu)缺點,但不完整。無記錄?;騼热葸^少,沒有價值。會合作能和小組成員合作,發(fā)言交流討論積極,有正確的觀點。能參與小組成員合作交流討論,發(fā)言不積極。能參與小組成員活動,但不發(fā)言,不交流。會展示能寫一篇有價值的調查報告。能寫一篇調查報告,有一定參考價值,但不夠完美。不能完成調查報告,或內容過少。25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學生自我評價
與反思
(等級+評語)小組成員互評(等級+評語)教師評價
(等級+評語)26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單元質量檢測作業(yè)】碳的歷程----碳中和學生信息學校班級姓名學號作業(yè)信息學習內容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單元復習
第七單元課題2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fā)作業(yè)時間約20分 鐘作業(yè)類型作業(yè)類型課時作業(yè)單元作業(yè)學期作業(yè)作業(yè)功能作業(yè)功能課前預習課中練習課后練習作業(yè)設計分層及目標作業(yè)內容參考答案/時間要求/評價設計作業(yè)分析設計意圖【基礎鞏固】(理解、關聯(lián))
1.石墨烯是新發(fā)現(xiàn)的二維空間材料,它是石墨制成的新型碳單質,金剛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結構示意圖如下所示,下列關于這四種物質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在氧氣中充分燃燒都生成二氧化碳
B.都質軟,都可作潤滑劑
C.碳原子排列方式都相同
D.都是黑色固體
參考答案:A
時間要求:1分鐘
評價設計:正確答案是A,四種物質都是碳的單質,在氧氣中充分燃燒都生成二氧化碳;B錯,石墨質軟,但金剛石硬度很大;且石墨可做潤滑劑是利用它有滑膩感;C錯,它們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錯,金剛石是無色透明的固體。選錯是沒有掌握碳單質的結構、性質、用途。2.碳循環(huán)和氧循環(huán)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環(huán),用學科觀點分析碳循環(huán)和氧循環(huán),不正確的是()
A.變化觀:碳循環(huán)和氧循環(huán)過程中均發(fā)生了化學反應B.守恒觀:碳、氧循環(huán)過程中各元素質量守恒C.微粒觀:綠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總數(shù)增加
D.平衡觀:碳、氧循環(huán)有利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wěn)定
參考答案:C
時間要求:1分鐘
評價設計:不正確的是C,因為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氧原子總數(shù)不變。其它1.A1
考查了碳
單質的結
構、性
質、用
途,了解
碳單質的
多樣性。2.B1
考查碳循
環(huán)和氧循
環(huán)相關知
識,滲透
重要的化
學觀念:
變化觀、
守恒觀、
微粒觀、
平衡觀。聯(lián)系新科技提升學生“宏觀辨識微觀探析”核心素養(yǎng),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
途”化學觀念。提升學生
“變化觀
念動態(tài)平
衡”核心
素養(yǎng),體
現(xiàn)化學學
科價值,
人與自然
和諧可持
續(xù)發(fā)展。27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3個選項正確。選錯是沒有掌握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3.將CO2、CO、O2、N2的混合氣體依次通過灼熱的銅網,澄清石灰水,灼熱的CuO,充分反應冷卻至室溫,最后剩余的氣體是()
A.N2B.CO2和COC.O2和N2D.CO2和N2
參考答案:D
時間要求:1分鐘
評價設計:錯選A,遺漏CO2,沒有考慮到最后通過灼熱的CuO,CO反應又重新生成CO2;錯選B或C,不清楚每步發(fā)生的化學反應,不了解通過灼熱的銅網是除去氧氣,澄清石灰水除去CO2,N2化學性質穩(wěn)定,沒有發(fā)生反應。4.閱讀下列科普短文,回答問題。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疤贾泻汀笔侵溉祟惢顒拥奶寂欧胚^程森林碳匯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凈增量為零。目前,CO2捕集技術的關鍵是將CO2從排放物中分離出來。分離方法主要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物理吸收法中的一種方法是用活性炭、沸石等對CO2進行吸附性吸收?;瘜W捕捉法是利用CO2和水通過人工光合作用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制備甲醇,其微觀圖如圖1;圖1化學吸收法還有鈣基吸收劑,其吸收過程如圖2所示:先將吸收劑在吸熱反應器中(870°C)熱解成CaO,同時將產生的CO2回收利用,CaO進入放熱反應器(560~700°C)捕捉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CO2。圖2 高效的CO2捕集和封存技術會為我國2060年前實現(xiàn)“碳中和”目標作出巨大貢獻。(1)活性炭、沸石等可作吸附劑吸收CO2,則它們可能具備的結構特點是。(2)寫出CO2與水在催化劑作用下制備甲醇的化學方程式 。(3)鈣基吸收劑吸收過程,放熱反應器中發(fā)生的反應的化3.B2
綜合考查
多種氣體
的性
質,牽涉
多個化學
反應的判
斷和分析4.B1
綜合考查了CO2的捕集、利用和封存相關知
識。寫化學方程
式,物質結構與性質的關
系,流程圖數(shù)據信息分析
等。提高學生分析問
題、解決問題能
力。培養(yǎng)科學思
維。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碳中
和”,突出本單元重點。多角度考查了學生的綜合能
力,增強了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根據微觀圖寫化學方程式,體現(xiàn)了宏微結合,培養(yǎng)了學生“宏觀探析與微觀辨析
“核心素養(yǎng)””28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學方程式是。(4)下列措施有利于實現(xiàn)“碳中和”目標的是
(填字母序號)
a.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減少燃氣熱水器的使用
b.發(fā)展風力發(fā)電,減少火力發(fā)電
c.大力發(fā)展城市燃油公交以提升運力參考答案:催化劑(1)疏松多孔(2)4H2O+2CO2=====2CH3OH+3O2;560~700°C
(3)CaO+CO2=========CaCO3(4)ab
時間要求:2分鐘
評價設計:(1)錯,是沒有掌握物質結構決定性質,不知道活性炭疏松多孔結構使它吸附性強;(2)(3)書寫化學方程式錯,化學式不確書或反應條件漏寫或沒有配平。(4)選ab,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減少CO2排放,有利于實現(xiàn)“碳中和”目標,錯選c,不理解燃油公交,也會增加CO2排放,不利于實現(xiàn)“碳中和”目標。5.下列為實驗室常用的實驗裝置,回答問題:(1)寫出帶有標號儀器的名稱:①;
(2)實驗室制取CO2,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填序號,下同),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應從裝置C的______(填“m”或“n”)端通入。(4)將CO2的水溶液轉移至燒杯,并組裝裝置如圖D所示,置于陽光下一段時間,觀察到有氣泡產生,檢驗該氣體的方法是。參考答案:
(1)長頸漏斗;(2)B;CaCO3+2HCl=CaCl2+H2O+CO2↑;(3)m(4)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收集到的氣體中,觀察木條是否復燃
時間要求:2分鐘
評價設計:(1)錯,不能識別常用儀器,不會寫儀器名稱(2)錯,不會根據反應條件和反應物狀態(tài)選擇儀器裝置?;瘜W方程式書寫錯,化學式錯,或沒配平,↑不會正確使用。(3)錯,不理解制得CO2的水溶液,CO2要跟水充分接觸;(4)錯,沒有根據圖中所示新鮮綠色水草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分析得出產生氧氣,需要檢驗氧氣。5.B2
考查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鞏固重要化學方程式書寫,儀器裝置選擇。(3)(4)進
行適當知識拓展。(4)融
入了生物
知識光合
作用,要
分析得出
產生氧氣突出本單元重點:實驗室制取氣體一般思路及方法的應用,提升學生“證據推理和模型認
知”核心素養(yǎng)。適當?shù)耐?/p>
展,融入
跨學科知
識,更好
能提升學
生科學思
維能力。29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能力提升】(綜合、運用)
6.如圖所示進行碳的氧化物的性質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處的現(xiàn)象是紅色粉末逐漸變黑B.乙處試管可防止液體倒吸
C.丙瓶中的現(xiàn)象是溶液變渾濁D.該裝置的不足之處是未進行尾氣處理參考答案:B
時間要求:1分鐘評價設計:正確選項是B,乙處試管有2個短導管,可防止液體倒吸入玻璃直管;錯選A,不清楚氧化銅是黑色,得到的銅是紅色;錯選C,不清楚氫氧化鈉與CO2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錯選D,不理解該裝置中丙瓶可以收集多余的CO尾氣。7.我省兩淮多煤礦,但液體燃料短缺。通過“煤液化”技術,用煤炭和水制取甲醇(CH3OH)對我省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主要流程如下;(1)煤屬于__(填“可再生”成“不可再生”)能源。(2)CO中C的化合價為_____,冷卻器里發(fā)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3)寫出合成塔內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該反應屬于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4)下列關于甲醇生產的說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序號)。A粗煤脫硫可以防止酸雨
B煤炭與水在汽化爐中的反應體現(xiàn)出煤炭的可燃性C甲醇的生產會受到CO和H2比例的影響
D甲醇做燃料充分燃燒時生成CO2和H2O
參考答案:(1)不可再生;(2)+2;物理;催化劑
(3)CO+2H2=====CH3OH;化合反應(4)B時間要求:2分鐘6.C2
一氧化碳的還原性實驗現(xiàn)象及儀器作用分析7.B2
綜合考查工業(yè)流程“煤液
化”取甲醇相關知識。有化石能源特點、求元素化合
價、化學方程式書寫,反應類別判
斷,流程圖信息分析判斷選擇通過創(chuàng)新
實驗儀器
和裝置,
引導學生
從多角度
分析問
題。改進
裝置培養(yǎng)
學生分析
能力和創(chuàng)
新意識。提升學生分析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感受化學跟工業(yè)生產密切聯(lián)系,理解化學學科價值,感知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增強環(huán)保意
識。30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評價設計:(1)做錯是不要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都是不可再生的;(2)做錯化合價,是沒有掌握求化合價的方法,根據化合物里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進行計算。(3)化學方程式書寫錯,沒有仔細分析流程圖方框里的物質,化學式寫錯或配平和反應條件錯。反應類型錯是不知道化合反應特點是多變一;(4)錯,不理解煤炭與水在汽化爐中的反應生成CO和H2體現(xiàn)的是碳的還原性。8.【項目式學習】在學習了CO2及其性質后,同學們來到實驗室開展項目式學習研究。任務一:實驗室制取CO2
(1)同學們選用(填藥品名稱)制取CO2。任務二:驗證CO2的密度大于空氣
(2)將制得的CO2通入如圖所示燒杯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由此得出結論:CO2密度大于空氣。有同學提出質疑:伸入燒杯中的導管接近燒杯底部,所以結論錯誤,理由是 ,因此,要想證明結論正確,應該進行的操作是。任務三:驗證產生的氣體是CO2
(3)將制得的CO2氣體通入適量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證明產生的氣體是CO2。任務四:探究CO2的溶解性及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4)小組同學如右圖向一個收集滿CO2氣體的軟質塑料瓶中倒入約1/3體積的水,立即擰緊瓶蓋,振蕩,瓶子變癟。原因是。又將水換成濃NaOH溶液重復實驗,發(fā)現(xiàn)瓶子變得更癟,對比之后得出結論: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任務五:(再探究)拓展實驗—數(shù)字化實驗測壓強(5)在老師指導下,小組同學用如圖Ⅰ裝置做實驗:用注射器將水壓入裝滿CO2氣體并連接有壓強傳感器的集氣瓶中,通過測定瓶內壓強變化得出CO2的性質;又將水換成濃NaOH溶液重復實驗。兩次實驗壓強變化如圖Ⅱ所示?!窘涣饔懻摗啃〗M同學通過實驗得出壓強隨時間變化的曲線,請你對曲線走勢做出合理說明。8.C2
通過項目式學習考查CO2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包括藥品選
擇,實驗現(xiàn)象表
述,實驗分析及改進,化學方程式書寫,及創(chuàng)新實驗:數(shù)字化實驗圖形分析與表
達。通過綜合
實驗提高
學生科學
思維能
力。培養(yǎng)
綜合應用
化學知
識,多角
度多層次
分析解決
問題,認
識化學科
學的重要
價值。培
養(yǎng)學生的
合作、實
踐、創(chuàng)新
等素養(yǎng)。31碳的歷程----碳中和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①AB段增②BC段下③小組同
反應,但實參考答案
燭先滅,
上升過程
倒入;(3
壓強減小
(5)①水
②二氧化
③二氧化
時間要求
評價設計:大:降:學用NaOH溶液實 驗時壓強為什么:(1)大理石(高蠟燭后滅;CO2中也會產生同樣)澄清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 小小運動會:7、6加幾》(教案)-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 青島版
-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4.2 分數(shù)加減法的簡算 ︳西師大版
- 勞動合同管理臺賬(2025年版)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4.1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西師大版
-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4 14,15減幾 ︳西師大版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租船3 北師大版
- 模擬試卷一(原卷版+解析版)-三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全真模擬卷(部編版五四制)
-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卷-
-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歷年中考古詩欣賞試題匯編(截至2023年)
- 2025屆黑龍江佳木斯一中高三上學期五調地理試題及答案
- 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新插圖) 練習二 教學課件
- 磚數(shù)量自動計算、換算表
- 【課題】《中學道德與法治法治意識培養(yǎng)策略的研究》中期檢查表
- 《十萬個為什么》推進課(小學課件)
- 發(fā)展?jié)h語初級綜合1:第28課《長城有八千八百五十多公里》
- YY/T 1619-2018牙科學種植體系統(tǒng)及相關過程的術語
- GB/T 18838.1-2002涂覆涂料前鋼材表面處理噴射清理用金屬磨料的技術要求導則和分類
- GA/T 1162-2014法醫(yī)生物檢材的提取、保存、送檢規(guī)范
- 紅金大氣商務風領導歡迎會PPT通用模板
- 例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開展(講座)課件
- 產品質量法培訓講義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