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同心村、學工村防洪工程匯總大學論文_第1頁
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同心村、學工村防洪工程匯總大學論文_第2頁
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同心村、學工村防洪工程匯總大學論文_第3頁
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同心村、學工村防洪工程匯總大學論文_第4頁
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同心村、學工村防洪工程匯總大學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1.綜合說明1.1工程概況嘉陵江是長江上游左岸的一級支流,是長江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流域位于東經102°30′~109°,北緯29°40′~34°30′之間。主流發(fā)源于陜西省秦嶺南麓,向南流經甘肅再如陜西,至陽平關進入四川省境,南流經廣元、南充、合川等市縣,于重慶匯入長江。干流全長1120km,平均比降2.05‰,流域總面積15.98萬km2,占長江流域面積的9%,河口多年平均年徑流量達698.8億m3。嘉陵江水系發(fā)育,自上而下的主要支流有西漢水、白龍江、東河、西河、南河、渠江、涪江等?;佚埡訛榧瘟杲野兑患壷Я?,發(fā)源于利州區(qū)城西,穿利州區(qū)右岸主城區(qū)而過匯入嘉陵江。本次研究的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同心村、學工村防洪工程包括三個部分:一、學工村段堤防工程、道路工程,其中堤防工程的防洪堤按5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工程等別為3級,堤線總長934.91m;道路工程位于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區(qū)北部,西臨回龍河河道,項目北起學工村北部跨回龍河橋,南至現狀廣煤路,全長約888.738米,規(guī)劃紅線寬為20米,城市次干路,設計速度為30Km/h,工程總投資2798.18萬元。二、同心村段堤防工程的防洪堤按5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工程等別為3級,堤線總長432.29m,工程總投資321.93萬元。三、同心村段道路工程位于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區(qū)中部,東臨回龍河河道,項目北起同心村漫水橋處(西端),南至京昆高速,全長約418.326米,規(guī)劃紅線寬為12米,城市支路,設計速度為20Km/h,工程總投資1239.7萬元。1.2水文1.2.1流域概況嘉陵江是長江上游左岸的一級支流。地理坐標東經102°30′~109°0′,北緯29°40′~34°30′之間。發(fā)源于陜西省鳳縣以北的秦嶺鎮(zhèn),于重慶匯入長江。全長1120km,平均比降2.05‰,流域總面積15.98萬km2,河口多年平均年徑流量達698.8億m3。流域洪災頻繁,沿江市縣現狀防洪能力約20年一遇,耕地只有2~5年一遇,隨著沿江經濟的日益發(fā)展,洪災損失日趨嚴重?;佚埡訛榧瘟杲野兑患壷Я?,發(fā)源于利州區(qū)城西,穿利州區(qū)右岸主城區(qū)而過匯入嘉陵江?;佚埡蛹娣e小,流域面積僅80.0km2,河道長28.1km,比降10.7‰,為嘉陵家右岸狹長型的溪溝流域?;佚埡庸こ毯佣纹鹩诤涌谏嫌渭s6.0km的跨回龍河大橋,止于下游京昆高速,河段長2km。河段斷面多呈“U”型,平均河寬30~50m,兩側為灘谷平地。該段河道兩岸多已為城區(qū),兩岸建筑較為密集,且臨河建筑,洪水淹沒損失大。1.2.2氣象利州區(qū)屬亞熱濕潤季風氣候區(qū),氣候溫和,光照適宜,四季分明。利州區(qū)春季氣溫回暖比同緯度地區(qū)稍快,又比盆地其它地區(qū)回升較慢,且穩(wěn)定性差,秋季則降溫迅速;境內年均氣溫16.0℃,東西兩側山丘地區(qū)略低于嘉陵江干流沿岸地帶。年內氣溫最高在7月份,月平均氣溫26.3℃;最低氣溫在1月份,月平均氣溫4.6℃。霜期變化情況由北向南漸減,年平均無霜期260天。利州區(qū)境內年均降雨量1185.5mm,多年平均年降雨天數為153.4d,但降水年際變率大,易出現旱澇災害,且年內分配嚴重不均,夏、秋季節(jié)受暖濕海洋氣團控制,水氣充足,降水顯著增多;約占全年總降水時的75.6%,月降水以7月份最多,其中又以7月上旬為最大。冬季在大陸干冷氣團的控制下,降水稀少,僅占全年總降水量的6%左右。降水年際變化較大,少水年降水量不足豐水年的三分之一。區(qū)境內大風常出現在每年春秋季節(jié)轉換交替階段。多年平均風速1.7m/s,最大風速28.7m/s,有時山口河谷達8~10級以上。每年3月至5月和10至11月,大風日數最多,持續(xù)時間一般16至18小時,最長時間3天。每年盛夏,雷雨常伴陣性大風,但持續(xù)時間較短。1.2.3水文基本資料回龍河流域內無水文站點。但在其周邊河流中,白龍江上設有三壘壩水文站、清水江上設有上寺水文站。此外由于白龍江水電梯級開發(fā)較早,梯級完善度較高,有寶珠寺、紫蘭壩、昭化水電站實測及整理資料可供使用。資料情況如表1-1?;佚埡又苓吽恼厩闆r統計表表1-1河名站名站別斷面地點座標集水面積設立日期觀測資料項目及年限東經北緯水位流量泥沙白龍江三磊壩水文廣元市寶輪鎮(zhèn)105°39′32°24292471953.21953~至今1953.9~至今1956.5清江河上寺站水文廣元市上寺鎮(zhèn)105°28′32°1824501957.81957~1968、1971~至今1957~1968、1971~至今雍河三川水文蒼溪縣龍王鎮(zhèn)106°00′32°023031967.51967.5~至今1969~至今1970.6~至今1.2.4雨洪特性回龍河分處嘉陵江廣元城區(qū)段左右側,集水面積較小,易受暴雨區(qū)籠罩,加之該區(qū)屬于我省川北大巴山暴雨區(qū),暴雨量級大,峰型尖瘦,由此形成的洪水具有起漲快,陡漲陡落,與暴雨過程基本同步的特點。洪水多出現在6~9月,一次洪水過程歷時1~2d,洪量多集中在1d內。1.2.5設計洪水回龍河流域內無水文站店,無實測水位、流量要素資料。考慮其流域面積較小,采用我省《中小流域暴雨手冊》中推理公式法計算設計洪水。見表1-2?;佚埡釉O計洪水成果表表1-2工程斷面集水面積設計洪峰流量p=1%p=2%p=3.3%p=5%p=10%p=20%回龍河工程處73.56415374624043072151.2.6泥沙回龍河集水面積較小,流域泥沙主要來自于域內人類活動減少了植被導致的水土侵蝕。中下游河段為廣元利州區(qū)城區(qū),河段泥沙還包括城市建渣傾倒等。隨著城區(qū)管理的,現已杜絕了此類現象。本階段未能實測工程河段泥沙級配資料,建議下階段進行實測顆粒級配使用。1.3工程地質1.3.1地質概況1、地形地貌工程區(qū)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川北淺~中度切割的低山丘陵區(qū),山脊高程500~800m,河床高程約470~490m,相對高差一般小于100m?;佚埡幼晕鞅毕驏|南于下西壩下游匯入嘉陵江。區(qū)內以侵蝕堆積地貌為主,主要發(fā)育有漫灘及Ⅰ階地。漫灘呈不連續(xù)條狀分布于兩岸,寬50~500m,長度100~500m,低漫灘高出枯水期河水位2.0~3.0m,洪水期大部分被水淹沒,高漫灘高出枯水期河水面5.0~10.0m。Ⅰ級階地為堆積階地,階面保留完好,階面寬50~300m。2、地質構造及地震工程區(qū)在區(qū)域大地構造上位于龍門山前陸逆沖楔和揚子地塊分界線靠近揚子地塊一側,地處新華夏構造體系龍門山構造帶的北中段附近的東側,南側緊鄰四川拗陷,東鄰巴中——儀隴蓮花狀構造。而岷山斷塊和龍門山構造帶又是青藏高原東緣與四川盆地分界的一部分,以此為界,東、西兩側的構造變形及其地震活動性出現明顯差異,岷山斷塊和龍門山構造帶以東的四川盆地斷裂構造不甚發(fā)育,規(guī)模小,活動性弱,僅有一些零星的中強地震活動記載,是相對的穩(wěn)定區(qū)。以西的地區(qū),斷裂規(guī)模大、活動性強,地震頻發(fā),尤其是6級以上強震主要集中于塊體邊界斷裂上,是活動構造區(qū)。工程場地內無規(guī)模較大的區(qū)域性活動斷裂,主要受外圍中強地震的影響,根據GB18306-2001《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及第1號修改單工程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0s。另據工程區(qū)附近《廣元昭化水電站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地震動參數復核結果,在50年超越概率10%時,地震基本烈度為Ⅶ度,基巖水平峰值加速度100cm/s2。1.3.2水文地質條件工程區(qū)內水文地質條件較為單一,按含水層性質和埋藏條件,分為第四系松散堆積層中的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兩大類型,其中以松散堆積層中的孔隙水分布最廣。1、松散堆積層中孔隙水主要賦存于階地及河漫灘等松散堆積層孔隙中,以河漫灘及Ⅰ級階地砂卵礫石層中含水較為豐富,其透水性強,滲透系數一般K=1.1×10-2~2.6×10-2cm/s,孔隙水主要受大氣降水、地表水和山體地下水補給,隨季節(jié)變化幅度較大,排泄于沖溝和河流中或補給下臥基巖裂隙中。2、基巖裂隙水主要埋藏于基巖裂隙中,其含水、透水性,受巖性、裂隙發(fā)育程度、風化程度影響,粉砂質泥巖含水微弱,透水性差,可視為相對隔水層。裂隙發(fā)育的砂巖,泥質粉砂巖為相對含水透水層?;鶐r裂隙水受大氣降水和上覆堆積層孔隙水補給,以下降泉形式溢出地表,排泄于溝谷,河流中。地下水動態(tài)隨季節(jié)變化,部份泉水枯期斷流。工程區(qū)地表水(河水)和地下水(井水)均為重碳酸·硫酸—鈣·鎂(HCO3·SO4—Ca·Mg)。按環(huán)境水對砼腐蝕性評價標準,地表水和地下水對任何水泥拌制的砼都不具腐蝕性。1.3.3堤基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本次設計的堤線分為兩部分,即學工村柳家壩工程區(qū)和同心村橋頭西側工程區(qū)。學工村柳家壩防洪堤位于回龍河左岸,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區(qū)北部,北起學工村北部跨回龍河橋,南至現狀廣煤路。同心村橋頭西側防洪堤位于回龍河右岸,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區(qū)中部,北起同心村漫水橋處(西端),南至京昆高速跨回龍河大橋。堤線主要從回龍河階地前緣通過,局部經過河床,據勘探資料,覆蓋層厚度11.5~13.5m,下伏基巖為J2S2層砂巖。覆蓋層表層為砂質粉土,厚0.5~1.0m,其下為砂卵礫石層。卵礫石成份以火成巖、變質巖、灰?guī)r及砂巖等,粒徑大于200mm僅占5.5%,以卵礫石構成骨架,含量72.7%,其中以2~60mm居多,砂粒充填其中,主要為粉細砂。據試驗資料,砂卵礫石天然密度2.132.310.52,不均勻系數336.4。1.3.4天然建筑材料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為混凝土粗、細骨料、砂礫石填筑料。在袁家壩料場購買,運距10km。1.4工程任務及規(guī)模1.4.1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回龍河工業(yè)園區(qū)被圓包梁和黑石坡環(huán)抱,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間低?;佚埡映誓媳弊呦驈膱@區(qū)中部穿過,寬度30米左右。區(qū)內用地最高高程位于園區(qū)西部圓包梁山腳,海拔531米;用地最低高程位于回龍河南端濱河地段,海拔471米,最大高差60米。片區(qū)用地坡度整體較平緩,回龍河兩側至園區(qū)兩側山地之間用地多在20%以下,兩側山體山腳部分用地坡度多在30%以上。由此可見,回龍河兩岸的堤防建設是保障回龍河兩岸不受洪水威脅、為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提供保障、完善城市防洪建設以及實現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城西片區(qū)土地資源使用開發(fā)和加強片區(qū)與城市、片區(qū)各組團之間的交通聯系及加速回龍河工業(yè)園區(qū)及河西片區(qū)的經濟發(fā)展的前提和必要條件,同時也能大大改善居民工農業(yè)生產、生活環(huán)境,美化城市形象,改善投資環(huán)境。1.4.2防洪任務標準《廣元市回龍河工業(yè)區(qū)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擬定回龍河工業(yè)區(qū)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1.4.3防洪工程規(guī)模1、堤防長度根據堤線選擇,本次回龍河工業(yè)園區(qū)擬建堤防總長1367.2m,其中學工村柳家壩防洪堤長934.91m,同心村橋頭西側防洪堤長432.29m,均為新建堤防。2、堤頂高程根據前述推薦的堤線布置方案和設計水面線成果,并結合工程的具體情況確定回龍河河段的堤防加高值為1.0m,以堤帶路河堤部分,堤頂高程與路面齊平。各堤防的主要指標見表1-3。堤防工程規(guī)模指標表表1-3河段堤名防洪標準(%)工程等別堤長(m)設計洪水位(m)堤頂高程(m)回龍河回龍河學工村柳家壩河堤23934.91493.37~487.27501.5~490.51回龍河同心村橋頭西側河堤23432.29481.18~480.13489.18~481.133、道路規(guī)模根據廣元市利興工業(yè)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提供的資料和要求,本次設計的道路工程分為兩段:同心村段位于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區(qū)中部,東臨回龍河河道,項目北起同心村漫水橋處(西端),南至京昆高速,全長約418.326米,道路紅線寬為12米,本段與河堤工程分離設置。學工村段位于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區(qū)北部,西臨回龍河河道,項目北起學工村北部跨回龍河橋,南至現狀廣煤路,全長約898.767米,道路紅線寬為20米,本段與河堤工程合并設置。建設規(guī)模如下表:道路建設規(guī)模表1-4序號建設項目名稱建設標準建設長度(m)紅線寬度(m)設計速度(km/h)1同心村段城市支路418.32612202學工村段城市次干路888.7382030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工程等別1、堤防工程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94)》、《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6-98)》、《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50-92)》規(guī)定,結合《國家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guī)劃廣元市城鎮(zhèn)體系規(guī)劃調整(2008~2015)》、《廣元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2010~2020》、《廣元市回龍河工業(yè)區(qū)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確定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工程級別為3級,臨時建筑物等級為4級。。2、道路工程根據《廣元市回龍河工業(yè)區(qū)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2010—2020)》和廣元市住建局經濟開發(fā)區(qū)建設分局提供廣元市回龍河工業(yè)園區(qū)兩條道路最新規(guī)劃中心線位置圖,本次設計的道路部分中同心村段為城市支路,規(guī)劃紅線寬度為12米,設計速度為20km/h;學工村段為城市次干路,規(guī)劃紅線寬度為20米,設計速度為30km/h。1.5.2工程布置廣元利州區(qū)回龍河同心村、學工村防洪工程分為兩個工程區(qū),即學工村柳家壩工程區(qū)和同心村橋頭西側工程區(qū),均為新建河堤和道路。1、學工村柳家壩工程區(qū)學工村柳家壩工程區(qū)布置防洪堤一處,即學工村柳家壩防洪堤。學工村柳家壩防洪堤位于回龍河左岸,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區(qū)北部,北起學工村北部跨回龍河橋,南至現狀廣煤路,全長約934.91m。學工村段道路位于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區(qū)北部,西臨回龍河河道,項目北起學工村北部跨回龍河橋,南至現狀廣煤路,全長約888.738米,道路紅線寬為20米,為新建道路,本段與河堤工程合并設置。2、同心村橋頭西側工程區(qū)同心村橋頭西側工程區(qū)布置防洪堤一處,即同心村橋頭西側防洪堤。同心村橋頭西側防洪堤位于回龍河右岸,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區(qū)中部,北起同心村漫水橋處(西端),南至京昆高速跨回龍河大橋,全長約432.29m。同心村段位于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區(qū)中部,東臨回龍河河道,項目北起同心村漫水橋處(西端),南至京昆高速,全長約418.326米,道路紅線寬為12米,本段與河堤工程分離設置。1.5.3堤型設計本次設計分別對斜坡砂礫堤、直墻式砂礫堤和砼防洪墻堤進行了堤型分析比較。經從技術條件、地質條件、地理條件、建筑材料、工程單位造價多方面比較,推薦主要采用斜坡堤。1、堤頂寬度本堤防工程級別為3級,根據《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6-2013)》6.4.1規(guī)定,結合堤防工程管理和防汛搶險的要求以及城區(qū)規(guī)劃,確定堤頂寬度為4.0m。2、堤頂高程根據長江委對四川堤防堤頂超高要求,結合廣元已建同類堤防工程運行情況,確定回龍河段堤防超高值1.0m。3、堤體結構學工村起點段為半重力式半生態(tài)堤,堤頂后接道路。內邊坡為1∶2。迎水側取50年一遇洪水位設置重力式擋墻,擋墻外坡比為1:0.3,擋墻以上為1:1.5的U型格植草生態(tài)護坡。為預防堤腳沖刷,擋墻底部埋深3m。學工村重點段考慮到與現有堤防連接,設衡重式擋墻,迎水側直立,內邊坡為1:0.3.埋深3m。同心村為碾壓砂卵石砼面板堤,堤頂寬4.0m,堤頂路面采用泥結石,厚20cm。內邊坡為1∶2。迎水側取10年一遇洪水位設置0.6m的馬道,馬道以下為1:1.5的砼面板,馬道以上為1:1.5的U型格植草生態(tài)護坡。為預防堤腳沖刷,坡腳設煙斗型防沖齒墻,寬0.5m高0.5m。學工村起點段為斜靠式擋墻。內坡1:0.2,外坡1:0.5。1.5.4堤基處理防洪堤堤線主要通過階地前緣或漫灘,基礎多為砂卵石,部分地方有粉土或砂質粉土,厚0~3.5m。對于地層出露為砂卵石部分,將表層松散部分清除并進行碾壓后,堤基座落在砂卵石層上,清除厚度0.5m。對于表層是粉土或砂質粉土部分,應將粉土或砂質粉土清除,堤基座落在砂卵石層上。防沖趾板均埋置于沖刷線以下1.0m,基礎為砂卵石或基巖。1.5.5排澇工程堤防建成后,保護區(qū)內的處理后生產、生活廢水及區(qū)域來水需排出堤外,堤防保護范圍是利洲區(qū)規(guī)劃近期發(fā)展城區(qū),堤防后的排水應滿足城市功能的要求,堤防工程興建時可與城市排水系統進行協調,根據城市排水系統規(guī)劃,預留排水通道,因此,堤防不單獨設置排水通道,以免與城市排水系統規(guī)劃矛盾。1.5.6道路工程設計一、道路工程1、平面設計項目道路中心線根據廣元市住建局經濟開發(fā)區(qū)建設分局提供的資料和業(yè)主的要求進行布設,平面結合規(guī)劃路網進行設計。2、縱斷面設計縱斷面設計主要根據以下要素來確定:(1)規(guī)劃路網控制標高及沿線道路地塊標高;(2)現狀自然地面和現狀道路標高;(3)回龍河5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4)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辦事處學工、同心堤防工程設計圖紙中的堤頂高程;(5)回龍河工業(yè)園區(qū)同心村、學工村防洪工程水文計算與行洪能力分析報告中的有關高程數據。3、橫斷面設計橫斷面設計以規(guī)劃為依據,并結合道路的使用功能確定橫斷面設計方案。橫斷面車行道橫坡均為1.5%,人行道橫坡為1.5%。本次設計結合該片區(qū)控制性規(guī)劃和業(yè)主要求,同心村段紅線寬度12m,學工村段紅線寬20m,路幅分配方案如下:同心村:2m(人行道)+4m(車行道)+4m(車行道)+2m(人行道)=12m學工村:4m(人行道)+6m(車行道)+6m(車行道)+4m(人行道)=20m4、路面設計經過綜合比較和論證,本項目道路路面結構推薦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擬定道路的路面結構如下:同心村段道路車行道:上面層:4cm瀝青混凝土SBS改性AC-13C下面層:6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C基層:20cm5%水泥穩(wěn)定碎石底基層:25cm3.5%水泥穩(wěn)定碎石總厚:55cm學工村段道路車行道:上面層:4cm瀝青混凝土SBS改性AC-13C下面層:6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C基層:25cm5%水泥穩(wěn)定碎石底基層:25cm3.5%水泥穩(wěn)定碎石總厚:60cm人行道:面層:5cmC30混凝土彩色磚粘結層:3cmM7.5砂漿整平層基層:20cmC15水泥混凝土基層總厚:28cm二、排水工程1、雨水工程本設計路段同心村道路紅線控制寬度12m,學工村道路紅線寬度20m,根據規(guī)劃,此兩種路幅形式雨水管道單側布置,其中同心村道路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線西側2.0m處,學工村道路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線西側4.0m處。結合地形及規(guī)劃區(qū)域劃分匯水面積,計算確定流量,結合地面高程變化確定經濟管徑,經計算同心村道路雨水主管管徑為d800,學工村道路雨水主管管徑為d900。2、污水工程根據本路段區(qū)域的性質及用地特點,污水管道工程采用單位面積定額法確定流量,以1.2升/秒·公頃計。結合地形及規(guī)劃區(qū)域劃分匯水面積,計算確定流量,結合地面高程變化確定經濟管徑,經計算同心村道路污水主管管徑為d400,學工村道路污水主管管徑d400。本設計路段同心村道路紅線控制寬度12m,學工村道路紅線寬度20m,根據規(guī)劃,此兩種路幅形式污水管道單側布置,其中同心村道路污水管道位于道路中線東側2.0m處,學工村道路污水管道位于道路中線東側4.0m處。本次同心村道路污水管道排入回龍河右岸排污主干管,學工村污水管道排入回龍河左岸污水主干管道。1.6施工1.6.1施工條件廣元市境內有108國道、212國道、寶成鐵路、廣旺鐵路及綿(陽)廣(元)高速公路通過及多條省道、縣道貫穿廣元市。工區(qū)內堤防工程與省道、縣道、街道口多處相接,整個工程區(qū)交通十分方便。1.6.2施工導流工程河段的洪枯流量及水位變幅都較大,本堤防工程主要安排在枯水期進行施工。根據堤線布置情況,結合進度安排,盡可能利用枯水期進行施工以減少臨時工程費用,為了合理利用枯期有效時段,保證施工工期,選擇導流時段為11~3月。根據堤線布置與施工進度安排,大部分堤段施工時不需修筑圍堰,只有部分堤段施工時需筑岸邊圍堰。本次涉及圍堰填筑拆除共500m3。1.6.3主體工程施工土方開挖采用180HP推土機推土集渣,1.0~2.0m3挖掘機挖裝8t自卸汽車。砂卵石開挖采用1.0~2.0m3挖掘機挖渣,推土機集料堆渣,推運100~200m于堤后臨時堆放,后期作為堤防回填及填筑用料,采用推土機直接推渣回填并壓實,局部地方輔蛙式打夯機夯實。另一部分砂卵石填筑筑料源取自袁家壩料場,經推土機推掉表層覆蓋土,2.0~3.0m3挖掘機挖裝15~20t自卸汽車運輸上堤卸料,推土機平料,人工灑水,13.5t振動碾碾壓。砼澆筑采用附近設置的0.4~0.8m3砼拌和機拌制,人力推膠輪車運50~100m入倉或轉溜槽入倉,人工架立模板(組合鋼模),人工平倉,插入式振搗器搗實。砼面板采用拉模施工。砌體砂漿采用0.2m3砂漿攪拌機拌制,人工推膠輪車運輸至作業(yè)面。人工抬運安砌,人工勾縫。道路瀝青采用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瀝青(AH-70),其技術指標要求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50-2006)和《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的有關規(guī)定,各項指標的實驗應按有關實驗規(guī)程執(zhí)行,采用成品瀝青在使用前必須檢驗,確認無離析凝聚等現象時,且各項性能指標均符合規(guī)范規(guī)定,方可使用。瀝青混凝土應選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各種瀝青混合料的礦料級配范圍應符合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目標配合比應用實際使用的材料進行試驗,礦料級配范圍不應隨意變更。石料壓碎值不大于28%。瀝青混合料的瀝青用量和礦料級配由馬歇爾試驗確定,詳細要求請參照《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50-2006)和《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規(guī)定及材料廠家提供的技術指標和參數。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壓實度以實驗室密度為標準密度,機動車道壓實度不小于96%,瀝青混合料必須在瀝青拌和廠(場、站)采用拌和機械集中拌合。鋪筑瀝青混凝土前,應檢查確認基層的質量。當基層質量不符合要求,或未按規(guī)定鋪筑下封層、鋪玻璃纖維土工格柵時,不得鋪筑瀝青面層。瀝青混凝土應采用機械攤鋪。在雨水口等處可采用人工攤鋪。施工氣溫低于10℃,不宜攤鋪瀝青混凝土。1.6.4施工總布置本防洪工程擬設置兩個施工工區(qū),即學工村、同心村工區(qū)。工區(qū)內根據工程情況,再設置若干施工點。工區(qū)內主要布置有:生產、生活區(qū)及水電系統,綜合加工場,機械停放場,堆料場。1.6.5施工總進度本工程總工期為6個月,其中主體工程施工期為4個月,準備工期1個月,完建期1個月。工程籌建期工作:安排在10月底以前完成,主要由建設單位承擔工程的招投標工作,選擇施工單位,工程征地,青苗賠償,對外交通、供電、通訊等,為施工單位進場施工創(chuàng)造條件。工程準備期工作:安排1個月,完成場內公路、場地平整、施工工廠、臨時房屋修建等施工必需的臨時設施。主體工程施工期:安排4個月,主體工程施工期是主體工程開始至工程開始發(fā)揮效益的工期。主要由施工單位完成永久建筑工程。工程完建期:安排1個月,自工程開始發(fā)揮效益至工程竣工的工期,完成工程的掃尾工作。1.7占地及拆遷安置1.7.1工程占地經調查,學工村段堤防工程和道路工程永久占地47畝,其中耕地3畝,灘涂44畝,工程臨時占地18.2畝,其中耕地2畝,灘涂地16.2畝。拆遷磚砌房屋833平方米。同心村段堤防工程永久占地10.1畝,其中耕地3畝,灘涂7.1畝,工程臨時占地11畝,其中耕地2畝,灘涂地9畝。同心村段道路工程永久占地14.1畝,拆遷磚砌房屋836平方米。1.7.2工程占地補償投資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學工村、同心村防洪工程建設征地處理補償總投資為854.3萬元.學工村段堤防工程和道路工程建設征地處理補償投資為246.67萬元。同心村段堤防工程建設征地處理補償總投資為101.03萬元。同心村段道路工程建設征地處理補償投資為506.6萬。1.8工程管理參照水利部頒發(fā)的《河道堤防管理編制定員標準》,結合本工程的特點,成立回龍河水務管理站由利州區(qū)水務局分管,聘請當地人員在汛期巡查河堤。按工程管理設計規(guī)范明確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并通過行政和法律程序,劃定邊界,樹立界標繪制平面位置圖,向有關部門申請辦理確權和發(fā)證手續(xù)。為了確保管理工作的實施,須按規(guī)劃進行管理單位生產區(qū)、生活區(qū)、交通設施、通訊設施、維護管理設施等建設,其經費列入預算。1.9水土保持1.9.1工程區(qū)水土流失現狀根據四川省水土保持三區(qū)公告,工程區(qū)屬四川省人民政府劃定的水土保持重點監(jiān)督區(qū)。由于城市建設擾動地表及渣土流失,平均侵蝕模數達4000t/km2.a左右,屬中度水土流失區(qū)。1.9.2工程建設過程中水土流失預測本防洪工程的水土流失影響主要表現在破壞原生地貌104畝,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4畝。棄渣3.69萬m3。施工期6個月破壞區(qū)土壤總流失量0.17萬t。據測算,在不采取防護措施前提下,棄渣堆放在沿河灘地,年流失量可達20%左右。因每堤段均在一個枯水期完工,按主體工程施工期和完建期共6個月計算,工程建設期棄渣流失量達0.37萬m3(折0.67萬t)。以上兩項合計,施工期新增土壤流失量0.84萬t。1.9.3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工程區(qū)屬四川省人民政府劃定的水土保持重點監(jiān)督區(qū),結合廣元市利州區(qū)城市總體規(guī)劃要求,確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標準采用二級標準。由于本防洪工程為建設類項目,運行期不產生水土流失,故分別按施工建設期和試運行期確定防治目標值,詳見下表1-4。廣元市利州區(qū)防洪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標準表1-5單位:%項目擾動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總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攔渣率林草植被恢復率林草覆蓋率施工建設期**0.595**試運行期95850.7959725注:“*”表示指標值應根據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實施進度,通過動態(tài)監(jiān)測獲得,并作為竣工驗收的依據之一。1.9.4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本防洪工程共處理棄渣3.69萬m3,復耕4畝,場地平整20畝,水保林7畝,建設城市綠地17畝,植草4.4畝。1.9.5水土保持投資估算根據水利部現行有關文件、規(guī)定、辦法、定額、費率標準和地方園林綠化標準,采用2012年上半年材料價格進行計算,本水土保持方案新增總投資46.7萬元,在新增投資中工程措施投資0.52萬元,植物措施投資8.82萬元,臨時措施投資9.66萬元,獨立費用19.11萬元,基本預備費為2.29萬元,水土保持補償費6.30萬元。1.10環(huán)境影響評價1.10.1環(huán)境質量狀況 1、環(huán)境空氣及聲環(huán)境質量評價區(qū)按《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的劃分,屬環(huán)境空氣質量二類功能區(qū),主要大氣污染物來自城區(qū)少量的工業(yè)企業(yè)排污。評價區(qū)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環(huán)境空氣質量良好。按《城市區(qū)域環(huán)境噪聲標準》GB3096-2008規(guī)定評價區(qū)屬Ⅰ類標準類別,目前噪聲源主要為沿線公路車輛噪聲,聲環(huán)境質量處于控制水平。2、水環(huán)境質量根據廣元市環(huán)保局《關于廣元利州區(qū)防洪工程環(huán)境影響評價執(zhí)行標準的請示》的確認意見,工程河段執(zhí)行Ⅲ類水標準。據廣元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對工程所涉及河段進行的水質監(jiān)測斷面的資料顯示,工程河段水環(huán)境基本均滿足Ⅲ類水標準,水質較好。3、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評價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目前處于基本平衡狀態(tài),屬開放性的景觀生態(tài)體系。景觀生態(tài)體系的各拼塊具有一定的生產能力和穩(wěn)定性,但對內外干擾的阻抗能力較弱。4、社會環(huán)境廣元市利州區(qū)東鄰旺蒼縣、南連劍閣、元壩區(qū)、西接青川縣、北界朝天區(qū)。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嘉陵江上游。幅員面積1492km2,總人口48萬人(2007年)。利州區(qū)處于廣元市中心位置,是大西南、大西北兩大片區(qū)的戰(zhàn)略要地。隨著寶成復線、成廣高速的建成和蘭渝鐵路、蘭渝高速、川陜高速公路的即將開工建設,廣元的交通優(yōu)勢更加突出。蘭渝鐵路、蘭渝高速的建成,將使廣元成為四川唯一一個擁有鐵路與高速公路雙X線的地級市。利州區(qū)礦藏資源豐富、種類較多,已探明20多個礦種,查明資源儲量的有10個礦種,耐火粘土儲量居全省之首,煤炭是主要礦產資源之一,除國家煤炭開采外,其它可供開采的儲量達1800多萬t。本防洪工程不涉及風景名勝區(qū)和自然保護區(qū)。1.10.2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預測分析1、有利影響工程的實施,將使廣元市利州區(qū)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的洪水,對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穩(wěn)定,保護經濟建設成果,營造優(yōu)良的投資環(huán)境,促障區(qū)域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具有積極的現實和長遠意義。工程實施可有效保護廣元市利州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沿岸土地及植被資源。工程建設將減輕洪災,減少社會不安定因素。工程的實施將減少洪水泛濫機率,對保障人群健康具有顯明作用。工程實施過程中將增加當地的就業(yè)機會。工程實施過程中將大大改善該區(qū)域的交通環(huán)境。2、主要不利影響及環(huán)保對策措施(1)施工影響:是施工車輛增多將對現有交通短時增加壓力,噪聲對周圍環(huán)境的一定影響。(2)工程占地拆遷將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生產帶來一定程度影響。通過加強工程管理和設計排污排澇設施和妥當安置補償當地居民等措施以消除或降低不利影響程度。1.10.3環(huán)保投資估算按照《水利水電工程環(huán)境保護設計概(估)算編制規(guī)定》,根據當地的物價水平結合已建工程類比,本工程用于降低和減免工程建設不利影響的環(huán)境保護費用投資18萬元。1.11工程招標與投標1.11.1招標范圍本項目的勘測設計、施工、監(jiān)理以及重要設備、材料采購等實行招標。1.11.2招標組織形式由業(yè)主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招標代理機構,負責編制勘測設計、施工、監(jiān)理、重要設備、材料采購等招標文件,并由業(yè)主主持組織具有評標資質的各專業(yè)人員,組成評標委員會進行評標。1.11.3招標方式根據國家招標規(guī)定,本項目采用公開招標方式進行招標。1.12社會評價通過分析,本項目的擬建對社會環(huán)境方面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可以通過有效措施將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而且,本項目的運營實施具有完善回龍河兩岸堤防建設,改善該片區(qū)交通環(huán)境,促進該片區(qū)經濟發(fā)展、增加社會就業(yè)率、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改善投資環(huán)境等社會效益。1.13投資估算投資估算主要執(zhí)行建設部和四川省水利廳現行有關規(guī)定、辦法、定額、費率標準等,以2013年二季度作為價格水平年進行編制。本次研究的廣元市利州區(qū)回龍河工業(yè)園同心村、學工村防洪工程包括三個部分的投資估算分別如下:學工村堤防工程和道路工程總投資為2798.18萬元。同心村堤防工程總投資為321.93萬元。同心村段道路工程總投資為1239.7萬元。本項目工程總投資為4359.81萬元。1.14經濟評價廣元利州防洪工程是社會公益性質項目,具有長遠的經濟及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評價以國民經濟為主,同時對工程維持正常運行所需費用進行分析。本工程經濟評價依據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建設部《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發(fā)改投資【2006】1325號)及水利部《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guī)范》(SL72-94),水利部1994年3月,以2013年二季度物價水平進行。本工程經濟凈現值(ENPV)為5163.47萬元大于0;效益費用比(EBCR)為1.50大于1;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為9.22%大于6%,表明本項目經濟上是合理。本項目社會效益顯著,經濟評價可行,維持工程正常運行的經費來源可靠,項目可以成立。1.15結論及建議1、回龍河河堤完建,形成整體的保護圈。確保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是十分必要的。2、防洪工程設計采用的水文、測量、地勘試驗資料基本滿足設計要求,經地質勘探,堤防工程地質條件較好,無制約工程建設的重大地質問題。天然建材數量、質量能滿足工程需要。3、根據防洪保護對象的重要性、洪水危害程度和洪災損失等情況,防洪標準采用50年一遇,堤防級別為3級。4、堤線布置順應河勢,利用現狀岸線為依托,堤距基本維持現有行洪寬度,基本上未侵占行洪河道和河道槽蓄區(qū)。5、經比較采用砼面板防滲的砂卵石斜坡堤型,工程技術較簡單,施工難度小,工程技術可行。6、無制約本防洪工程興建的不利環(huán)境因素,堤防工程不但具有除害興利的功能,而且又有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顯著功效,工程建成后,為保護區(qū)提供一個安居樂業(yè)的良好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效益顯著。7、工程經濟指標符合規(guī)范要求。綜上所述,興建回龍河防洪工程,是城市防洪保安的需要,是改善交通環(huán)境和促進地區(qū)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拉動內需的需要。工程技術可行、經濟上合理,建議盡快實施。下階段應深化地質工作,進一步查清堤線工程地質問題,優(yōu)化工程設計,復核工程占地實物指標,作好拆遷安置規(guī)劃。

2水文2.1流域概況2.1.1流域自然地理概況嘉陵江是長江上游左岸的一級支流,同時是長江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流域地理坐標位于東經102°30′~109°0′,北緯29°40′~34°30′之間。干流在昭化以上分為東、西兩源;東源為主源,發(fā)源于陜西省鳳縣以北的秦嶺鎮(zhèn),向南流經微縣至略陽的兩河口,與源自甘肅省禮縣的西漢水匯合,過陽平關進入四川省境,南流經廣元、南充、合川等市縣,于重慶匯入長江。干流全長1120km,平均比降2.05‰,流域總面積15.98萬km2,占長江流域面積的9%,河口多年平均年徑流量達698.8億m3。嘉陵江水系發(fā)育,自上而下的主要支流有西漢水、白龍江、東河、西河、南河、渠江、涪江等。嘉陵江流域呈扇形,地勢北高南低,地貌分為山地、丘陵和河谷平壩三大類型。廣元以上稱上游,河段長380km,河流穿行于高山峽谷之間,臺地很少;廣元至蒼溪為中游上段,長175km,平均比降0.78‰,蒼溪至合川為中游下段,河道長470km,平均比降0.31‰,合川至重慶稱下游,河道長95km,平均比降0.29‰。嘉陵江流域涉及陜西、甘肅、四川和重慶三省一市,共有16個地級行政區(qū)、86個縣(市、區(qū))。2004年,流域內國內生產總值2337.7億元;流域內總人口4572.3萬人,以漢族為主,并有藏、回、羌、蒙古、苗、彝等少數民族,耕地面積5593.4萬畝,糧食總產量2120.5萬t;流域內工業(yè)較為發(fā)達,四川境內沿干流分布的重要城市有廣元、昭化、南充、廣安等,主要工業(yè)有鋼鐵、機械、電力、汽車、紡織和食品等。廣元市為四川省重要的川北門戶,是嘉陵江上游地區(qū)政治、經濟中心,采煤、冶金、機械、電子、建材工業(yè)較發(fā)達,為省內一個新興的工業(yè)經濟區(qū)?;佚埡訛榧瘟杲野兑患壷Я?,發(fā)源于利州區(qū)城西,穿利州區(qū)右岸主城區(qū)而過匯入嘉陵江?;佚埡蛹娣e小,流域面積僅80.0km2,河道長28.1km,比降10.7‰,為嘉陵家右岸狹長型的溪溝流域。2.1.2工程河段概況回龍河工程河段起于河口上游約6.0km的跨回龍河大橋,止于下游京昆高速,河段長2km。河段斷面多呈“U”型,平均河寬30~50m,兩側為灘谷平地。該段河道兩岸多已為城區(qū),兩岸建筑較為密集,且臨河建筑,洪水淹沒損失大。2.2氣象利州區(qū)屬亞熱濕潤季風氣候區(qū),氣候溫和,光照適宜,四季分明。冬春季節(jié),該區(qū)受北方冷空氣影響,降水少。年內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常出現暴雨或大暴雨,引起山洪暴發(fā),河水猛漲,造成洪澇災害。其余的盛夏時間常為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連晴高溫天氣,形成盛夏伏旱。進入秋季后,冷空氣逐漸加強南下,而高原近地面仍為熱低壓控制,低壓東側的偏南氣流與南下冷空氣在盆周相持,因而成云致雨,造成秋澇。境內年均氣溫16.0℃,東西兩側山丘地區(qū)略低于嘉陵江干流沿岸地帶。年內氣溫最高在7月份,月平均氣溫26.3℃;最低氣溫在1月份,月平均氣溫4.6℃。霜期變化情況由北向南漸減,年平均無霜期260天。年均降雨量1185.5mm,多年平均年降雨天數為153.4d,夏、秋季節(jié)(6至9月)受暖濕海洋氣團控制,水氣充足,降水顯著增多;約占全年總降水時的75.6%,月降水以7月份最多,其中又以7月上旬為最大。冬季(11至3月)降水稀少,僅占全年總降水量的6%左右。降水年際變化較大,少水年不足豐水年的三分之一,易造成少水年大旱,豐水年多洪水。區(qū)內夏秋季節(jié)氣候濕潤;年平均相對濕度在70%左右,7至10月份均在75%以上,最高可達到76.7%;1至3月份最低為60.3%,多年平均年蒸發(fā)量1483.6mm(20cm蒸發(fā)皿觀測值)。境內霧日在秋末冬初季節(jié)出現較多,年均霧日約在20d左右,主要發(fā)生在西南部的低山河谷地帶。境內日照時數1389.1h,日照百分率為31%。區(qū)境內大風常出現在每年春秋季節(jié)轉換交替階段。多年平均風速1.7m/s,最大風速28.7m/s,有時山口河谷達8~10級以上。每年3月至5月和10至11月,大風日數最多,持續(xù)時間一般16至18小時,最長時間3天。每年盛夏,雷雨常伴陣性大風,但持續(xù)時間較短。資料情況如表2-1。利州區(qū)氣象特征值統計表表2-1月份項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年氣溫(℃)平均4.67.411.416.320.823.426.325.521.816.3116.616最高18.322.330.633.236.938.537.538.935.231.32620.138.9最低-8.1-6.8-1.7-0.67.712.215.815.410.32.6-3.1-8.2-8.2相對濕度(%)平均60.362.161.964.26568.476.776.176.17569.96568.5最小4552671616193482降水量(mm)平均5.39.323.459.996.5164.9310.6246.2174.666.627.151185.5最大13.333.958.2232.3314.5824.7649.6576523.3172.693.818.91808.2最小004.418.624.119.2105.337.846.1140.90754.5蒸發(fā)(mm)平均74.876.9126.7149.4189186.9174.2160.3113.286.776.868.81483.6水溫(℃)平均5.47.311.615.717.620.121.721.917.915.310.86.914.3最高8.411.817.421.522.52927.62724.420.514.510.629最低2.51.35.510.88.5151317.511.511631.3風速(m/s)平均1.81.9221.91.51.31.31.51.41.61.61.7極大21.325.326.425.426.428.72323.421.224.121.422.928.7風向NENNNNWNENNEENWNNWNNNENENNE2.3水文基本資料2.3.1水文測站分布及資料情況回龍河流域內無水文站點。白龍江上設有三壘壩水文站、清水江上設有上寺水文站。此外由于白龍江水電梯級開發(fā)較早,梯級完善度較高,有寶珠寺、紫蘭壩、昭化水電站實測及整理資料可供使用。資料情況如表2-2。廣元回龍河周邊水文站情況統計表表2-2河名站名站別斷面地點座標集水面積設立日期觀測資料項目及年限東經北緯水位流量泥沙嘉陵江干流新店子水文廣元市沙河鄉(xiāng)105°51′32°35′253671951.81955~至今1963~1967、1969~至今1966~至今白龍江三磊壩水文廣元市寶輪鎮(zhèn)105°39′32°24292471953.21953~至今1953.9~至今1956.5清江河上寺站水文廣元市上寺鎮(zhèn)105°28′32°1824501957.81957~1968、1971~至今1957~1968、1971~至今雍河三川水文蒼溪縣龍王鎮(zhèn)106°00′32°023031967.51967.5~至今1969~至今1970.6~至今2.3.2測站簡況新店子水文站等均為國家水文部門設立的正規(guī)水文站,水文觀測資料系列較長,均在30年以上,現將各站情況簡述如下:1、新店子水文站新店子水文站是嘉陵江從陜西省流入四川省后上游干流基本控制站??刂萍昝娣e25367km2,距河口距離755km。該站1952年由西南軍政委員會水利部水文總站設朝天驛水位站,1957年撤消。1962年恢復后于1963年5月1日將斷面下遷180m,復于同年再次下遷400m,改名鋒水文站,1975年恢復原名。1966年該站下遷至廣元鐵路大橋上游660m處?,F由四川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領導。測驗河段呈“∽”,即基本斷面設在彎道中央順直河段處,離上游彎道約400m,距下游彎道約200m,水位在480m左右,右岸灘地時有串溝,480m以上水位漫灘后右岸灘地水流受河槽影響,至使流向與基線有一較小夾角。河底系沙石組成,常有沙丘出現,河道沖淤變化比較大,主槽左右擺動,主流多偏于左岸。左岸為石灰地質巖岸組成,右岸為風化破碎巖岸組成,水位在480m以下河床比較穩(wěn)定,下游2800處,有一支流加入。新店子水文站先后采用了嘉1-325、川文BM3、川文BM2、及T.B.M1等水準點,吳淞基面?;舅咴O在左岸基本斷面處,全為斜坡式混凝土水尺。水位觀測枯期采用兩段制,汛期四段制,洪水過程守候觀測。新店子水文站自1962年以來,中、低水以流速儀測速為主。高水輔以浮標測速。流速儀測速以一點法(0.2或0.6)為主,個別年份和部分測次也采用三點法和五點法布設測速。布設測速垂線9~14條,布設合理,基本水能控制斷面流速變化。浮標測速一般投放浮標13個以上,浮標人類型為草把,投放浮標分布合理,能控制斷面流速變化。2、三磊壩水文站三磊壩水文站是白龍江干流控制站,位于四川省廣元市石龍鄉(xiāng),集水面積29247km2。于1939年設立,1939~1947年觀測水位,1953年2月重新由四川省水利廳設于廣元縣三磊區(qū)龜峨峽,同年7月復勘后下遷5000m(蒼溪河下游約500m)處建站,1958年7月11日基本斷面下遷50m與測流斷面重合,為白龍江控制站。1972年基本斷面再次下遷50m,1967年改為前鋒水文站,1976年恢復原站名三磊壩水文站。2006年因紫蘭壩電站建成,該站下遷至電站下游約2km處,現由四川省水文水資源局領導。測驗河段順直處,長度約700m,河段兩岸坡度較陡。凹凸不平、亂石密集,并隨水位變化產生不同程度的局部回流,基本斷面上游約500m處的蒼溪河匯入,影響主流擺動,基本斷面下游2700m處為一彎道峽口,分別起低、中、高水位控制。上游100km有碧口水電站,汛期沖沙和枯季調閘對沙量和枯水位影響較大。三磊壩站全年施測斷面3~5次,一般汛前、汛后及大洪水后施測,能控制斷面變化情況。歷年大斷面圖比較,局部有沖有淤,淤高最大者中泓偏左處達0.2m左右,從整個斷面看,斷面基本穩(wěn)定。三磊壩站水位觀測為枯水期(11月~翌年4月)每日為二段制,汛期(5月~10月)每日四段制觀測,洪水漲落較大時,酌情增加測次。1974年以后改為自記水位觀測,但每日以人工觀測二段制進行校對?;旧夏芸刂坪樗淖兓^程。該站流量測驗按規(guī)范進行,流量測次較多,一般45~81次/年。歷年均以流速儀法測流為主,浮標法測流為輔。流速儀法測流使用索道,測深、測速垂線是固定不變的,一般為8~12條。且均用鉛魚懸索測深,進行偏角改正。流速測驗采用0.5、0.6相對水深一點法及2點法、3點法、5點法及浮標法(浮標系數采用0.8)。歷年整編成果基本合理,已刊布于四川省水文統計年鑒。3、上寺水文站上寺水文站為嘉陵江干流右岸白龍江支流清江河(下寺河)基本控制站。控制集水面積2457km2,距河口距離28km。1956年由原水電部成勘院設立,為清江河基本控制站,原在鄧竹壩觀測水位,后遷至下寺觀測,1957年上遷約1km,并交由四川省水電廳領導,1969-1970年停測流量。1967年改為清江站,1975年恢復原名上寺水文站?;緮嗝嬗?978年1月1日上遷44.8m與纜道測流斷面重合。1982年1月1日起下遷2.7km的下寺場河段觀測,站址下遷增加集水面積6.8km2,無支流加入,更名為上寺水文(二)站,。該站現由四川省水文水資源局領導。該站測驗河段順直,長度約800m,基本斷面設于順直河段下部,主流偏左岸,流向較正。左岸岸坡較陡,由粘土壤構成,基本斷面上游有局部塊石群;右岸為復式河床、沙土,河底由卵石夾沙石組成,沖淤變化不大。基本斷面下游120m左右的跨河橋15孔寶成鐵路橋一座,高、中水橋墩控制,低枯水受基本斷面下游約100m的淺灘控制,基本斷面水位流量關系線呈單一線型。比較穩(wěn)定。上寺水文站全年測斷面2~3次,一般汛前、汛后及大洪水后施測,能控制斷面變化情況。從點繪的歷年綜合斷面圖及歷年水位面積曲線分析,斷面較穩(wěn)定,沖淤極微。水位觀測按枯水期(11月一翌年4月)每日二段制觀測,汛期(5月~10月)每日四段制觀測,洪水漲落較大時,酌情增加測次。除個別年份洪水過程測次不夠外,一般能控制洪水的變化過程。流量測次較多,平均65次/年。歷年均以流速儀法測流為主,浮標法測流為輔。流速儀法測流使用索道,測深、測速垂線是固定不變的,一般為10—14條。且均用鉛魚懸索測深,進行偏角改正。起點距是直接在斷面索道上觀讀,測深觀讀方法為起放繩加輪盤刻度讀數。流速測驗采用0.2相對水深一點法和0.6相對水深一點法。根據1985年75次實測資料統計分析,0.2相對水深一點法有8次,占總測次的10.7%;0.6相對水深占總測次的89.3%。該站河段順直,控制條件較好,水位、流量測驗、整編按國家規(guī)范要求進行,已刊布于四川省水文統計年鑒。4、三川水文站三川水文站于1967年3月由四川省水文總站設立,嘉陵江中游左岸山丘地區(qū)小河代表站。于1969年5月正式測流??刂萍娣e303km2?,F由四川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領導。三川站測驗河段順直長度約500m左右,為梯形河床,高水右岸有漫灘現象,河床為沙礫石,亂石組成,低水為亂水跳敦控制,1979年8月底修建測流堰控制枯水流量測驗,高水采用河槽控制。該站與長灘河同處九龍山暴雨區(qū),屬山溪性河流,水位漲落變化急劇。三川水文站先后采用了水文BMc、N079155、BMB水準點,水準基面為假定基面?;舅咴O在基本斷面線上,為直立式木質水尺。水位觀測枯期采用兩段制,汛期四段制,大洪水年份加密觀測。枯水流量采用測流堰,中高水采用流速儀及河槽控制。歷年整編成果基本合理,已刊布于四川省水文統計年鑒。2.3.3基本資料復核以上各水文站均為國家或省級水文(水位)觀測站點,測站河段順直,控制條件較好,水位、流量測驗、整編按國家規(guī)范要求進行,浮標系數取用合理,每年實測水位流量占年水位變幅的98%以上,各級水位測次分布合理。歷年水文要素觀測及資料整編均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技術規(guī)劃執(zhí)行,各站截至1987年資料整編后刊布于四川省水文統計年鑒,可供工程設計使用。87年后資料均由四川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收集整理,可供工程設計使用。2.4洪水2.4.1雨洪特性回龍河工程河段設計洪水回龍河流域內無水文站店,無實測水位、流量要素資料??紤]其流域面積較小,采用我省《中小流域暴雨手冊》中推理公式法計算設計洪水。(1)設計暴雨回龍河周邊鄰近地區(qū)主要的暴雨觀測站點有廣元氣象站,昭化雨量站、新店子雨量站。根據各站實測暴雨資料,區(qū)域最大10min觀測記錄有廣元站的26.7mm(1979)、昭化站25.5mm(1987.7.25);最大1h暴雨觀測記錄有廣元站94.5mm(1994),新店子65.8mm(1980.6.14);最大6h暴雨觀測記錄有廣元站267.6mm(1998),昭化站195.3mm(1956),新店子站161.8(1980.6.14),最大24h暴雨觀測記錄有廣元站418.5mm(1981.7.12),昭化站353.6mm(1956.6.9),新店子站232.7(1980.6.14)。根據2006年出版的《四川省暴雨統計參數圖集》中的南河地區(qū)短歷時暴雨等值線查詢,本次南河、回龍河區(qū)域短歷時暴雨設計成果見表2-3?;佚埡佣虤v時暴雨成果表表2-3時段均值CvCs/Cv各頻率設計值Xp(mm)p=1%p=2%p=3.3%p=5%p=10%p=20%1/6小時16.00.373.5035.031.829.427.423.920.31小時36.00.503.5098.587.078.671.659.847.76小時80.00.573.50244.3212.7189.9171.0139.4107.824小時125.00.603.50399.2345.6307.0275.1222.0169.4面暴雨折減采用《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計算手冊》面折減系數0.756~0.932。(2)設計洪水采用萬分一航測圖量算回龍河各流域控制參數,成果見下表2-4。表2-4回龍河各控制斷面流域參數控制斷面集水面積(km2)河長(km)比降(‰)備注回龍河8028.110.7河口73.523.310.9工程處回龍河設計洪水采用推理公式推求,QP=0.278ΨS/(τn)F匯流參數選用選用盆地丘陵區(qū)m=0.40θ0.204(θ=1~30),m=0.092θ0.636(θ=30~300),μ=6.0F0.19,Cv=0.15,Cs/Cv=3.5計算。計算各控制斷面設計洪水見表2-5?;佚埡釉O計洪水成果表表2-5工程斷面集水面積設計洪峰流量p=1%p=2%p=3.3%p=5%p=10%p=20%回龍河工程處73.56415374624043072152.4.2分期設計洪水回龍河分期設計洪水回龍河無水文站點,其分期洪水設計擬采用位于南側的緊鄰水文站點三川站作為分期洪水參證站。三川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積303km2,具有1969~2005逐月最大洪峰系列。采用不跨期選擇,按月分期,計有1月、2月、3月、4月、5月、10月、11月、12月共八個分期。并根據施工專業(yè)要求,按11~4月、10~4月、10~5月三個不同時段進行分期統計和頻率計算。計算成果見表2-6。表2-6三川水文站分期洪水設計成果表時間均值10%20%33%50%10.461.10.80.60.420.591.510.70.432.237.83.71.30414.2143.924.3123.95108.53386.7205.591.113.71086.06289.617190.128.11127.673.445.426.913.4120.962.41.40.80.511~4月40.07108.872.345.823.910~4月112.41339.1217.2129.757.710~5月198.81546.8369.6238.2125.4根據三川站分期洪水頻率計算成果,采用水文比擬法,計算回龍河主要控制斷面分期設計洪水成果。移用面積比指數分別按5月、10月,11~4月、10~4月、10~5月取n=0.8,其余枯期月份取n=1,主汛期6~9月采用本河段設計成果,分期設計洪水成果見表2-7?;佚埡庸こ毯佣畏制诤樗O計成果表表2-7時間均值10%20%33%50%10.120.290.210.160.1120.160.400.260.180.1130.592.060.980.340.0043.7511.596.423.171.03537.40133.2670.8231.394.721029.6699.8058.9331.059.68119.5125.2915.649.274.62120.250.630.370.210.1311~4月13.8137.4924.9115.788.2410~4月38.74116.8574.8544.6919.8810~5月68.51188.43127.3682.0843.212.5泥沙2.5.1泥沙來源及特性回龍河集水面積較小,流域泥沙主要來自于域內人類活動減少了植被導致的水土侵蝕。中下游河段為廣元利州區(qū)城區(qū),河段泥沙還包括城市建渣傾倒等。隨著城區(qū)管理的,現已杜絕了此類現象。2.6設計斷面水位流量關系曲線2.6.1水面線計算基本方法天然河道中的水流一般為恒定非均勻流,動水壓強分布可近似的看成與靜水壓力分布相同,在河道坡降較小時,水面高程就等于代表位置水頭和壓力水頭之和的測壓管水頭,這時水流的能量方程寫為如下形式:式中:Z為水面高程;a為動能修正系數;V為斷面平均流速;g為重力加速度;he為斷面間的能量損失;下標1、2分別代表下游斷面和上游斷面。兩斷面間能量損失he包括摩阻損失和斷面放大或收縮能量損失。能量損失可寫為下式:式中:L為斷面間距;Sf為摩阻坡度;C為斷面放大或收縮能量損失系數。兩斷面間摩阻坡度Sf可用上下游兩斷面摩阻坡度的幾何平均值計算:某斷面摩阻坡度可用曼寧公式計算:式中:n為曼寧系數,R為斷面水力半徑。2.6.2水面線計算步驟河道中水流通常為恒定非均勻流,所以水面線的計算是從下游向上游逐斷面進行的。最下游斷面的水位由已知的水位流量關系確定,然后向上游進行計算。計算的過程是用試算法解(1)式和(2)式,步驟如下:假定上游斷面的水位。根據已知的下游水位和假定的上游水位,分別計算出上下兩斷面的各水力要素。根據步驟1)的計算結果計算出2)式中的he。把步驟3)的計算結果代入1)式,計算出Z2。比較計算出的Z2與步驟1)中假定的水位是否一致或滿足計算精度要求,如果不滿足則重復1)至4)步,直到滿足要求。2.9.3設計水面線計算按照上面的計算方法和計算步驟進行計算,計算成果見下表:學工村各斷面設計洪水位推算表表2-8斷面號起點距m建堤前設計洪水位Z(m)2%3.33%5%10%20%10487.8487.56487.37486.99486.552142488.63488.38488.18487.83487.443331489.66489.33489.13488.76488.364536.5490.64490.36490.09489.69489.325794491.83491.59491.4491.04490.656979493.15492.88492.66492.27491.84表2-9斷面號起點距m建堤后設計洪水位Z(m)2%3.33%5%10%20%10487.81487.57487.39487486.62142488.85488.6488.4488.05487.693331489.87489.54489.35488.97488.614536.5490.85490.57490.31489.9489.575794492.02491.78491.62491.23490.96979493.39493.12492.88492.51492.09同心村各斷面設計洪水位推算表表2-10斷面號起點距m建堤前設計洪水位Z(m)2%3.33%5%10%20%10480.2479.99479.83479.47479.032187480.78480.44480.18479.76479.343242481.16480.85480.64480.24479.84384481.27481.01480.77480.36479.95500481.64481.36481.13480.7480.22表2-11斷面號起點距m建堤后設計洪水位Z(m)2%3.33%5%10%20%10480.45480.19480.04479.72479.282187481.03480.64480.39480.01479.593242481.35481.04480.83480.43479.994384481.52481.21480.98480.61480.155500481.86481.58481.35480.92480.44注:樁號是從上游向下游。

3工程地質3.1勘察任務與內容3.1.1勘察任務1、了解區(qū)域地質構造情況,進行區(qū)域構造穩(wěn)定性評價;2、基本查明新建堤防各線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及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并對堤線進行比較,初步預測堤防擋水后的環(huán)境地質問題。3、基本查明已建堤防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及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結合歷年險情隱患對堤基進行初步分段評價。4、調查了解堤岸岸坡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并對岸坡進行穩(wěn)定性進行初步分段評價。5、進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3.1.2勘察內容(1)調查研究地形、地貌特征,劃分地貌單元,分析各地貌單元的形成過程及其與地層、構造、場地穩(wěn)定性的關系;(2)調查巖土成因、性質、厚度、時代和分布特征;(3)調查巖層產狀,確定地質構造類型、軟弱結構面的產狀及其性質,包括斷層位置、產狀、斷距、破碎帶寬度及充填物的膠結程度;(4)調查新構造活動的痕跡、特點和與地震活動的關系?,F工可階段,野外工作主要對學工村及同心村地質勘察利用地質調查及試坑,地質調查約0.079Km2,試坑按照2m×1.5m開挖,學工村試坑共6個,合計24.9m3,同心村試坑共4個,合計13.5m3。3.2地質概況3.2.1地形地貌工程區(qū)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川北淺~中度切割的低山丘陵區(qū),山脊高程500~800m,河床高程約470~490m,相對高差一般小于100m?;佚埡幼晕鞅毕驏|南于下西壩下游匯入嘉陵江。區(qū)內以侵蝕堆積地貌為主,主要發(fā)育有漫灘及Ⅰ階地。漫灘呈不連續(xù)條狀分布于兩岸,寬50~500m,長度100~500m,低漫灘高出枯水期河水位2.0~3.0m,洪水期大部分被水淹沒,高漫灘高出枯水期河水面5.0~10.0m。Ⅰ級階地為堆積階地,階面保留完好,階面寬50~300m。構造剝蝕地貌分布于兩岸外圍低山丘陵區(qū),主要表現為單面山、不規(guī)則條形山脊等與侵蝕洼地相間分布的地貌形態(tài)。階地發(fā)育特征表表3-1階地級數階地類型拔河高度(m)組成物質階面形態(tài)特征Ⅲ基座70具二元結構,上部為褐黃~棕黃色粘土,下部為黃褐色礫石層,呈半膠結狀。階面大部分被破壞。Ⅱ基座30~45具二元結構,上部為褐黃~棕黃色粘土,厚2~7m;下部為黃褐色半膠結~疏松狀礫石層。階面保留完好,階面寬50~200m。Ⅰ堆積3~35上部為1~1.5m厚淺黃色砂質粉土,下部為礫石層,呈褐灰色半膠結~膠結狀,為砂、鈣質膠結。階面保留完好,階面寬50~300m。漫灘1~8高漫灘具二元結構,表層為0~5m砂質粉土,下部為礫卵石夾砂,厚10~19m。漫灘、高漫灘寬度50~500m不等3.2.2地層巖性根據區(qū)域地質資料和現場踏勘,線路通過地區(qū)出露地層主要為二疊系下統茅口組、棲霞組灰?guī)r,泥盆系中統觀霧山組白云巖及粉砂巖,志留系龍馬溪群-沙帽群頁巖,上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堆積層?,F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統(Q4)(1)人工填筑層(Q4me)<1-1>填筑土:雜色,主要顏色為青灰色、土黃色,可塑-硬塑狀,土層壓密性較差-稍好,含10%~15%卵礫石及角礫,局部夾雜物較多,其石質成份為泥巖、泥質粉砂巖等。一般厚1.0~15.0m不等,埋深0.0~15.0m,多分布于人為活動較頻繁的地段,既有建筑及既有道路地段。屬Ⅰ級松土~Ⅱ級普通土。(2)沖、洪積層(Q4al+pl)<2-1>粉質粘土:灰至灰黃色,含10%左右卵石、圓礫,其石質成份為灰?guī)r、砂巖、花崗巖等。厚約0~3m,主要分布于沿線溝谷或低山間、地勢低洼地帶,屬Ⅱ級普通土。<2-2>卵石土:灰黃色,褐紅色,中密,飽和,卵石粒徑2-200mm,含量50-65%左右,局部呈透鏡狀分布,厚0~23.8m,埋深0~3m,其成份以灰?guī)r、砂巖、花崗巖為主,充填礫石及中粗砂,主要分布于沿線溪溝內,屬Ⅲ級硬土。(3)坡殘積層(Q4dl+el)<3-1>粉質粘土:灰黃、褐黃色,可塑~硬塑狀,土質不均勻,土層具粘性及滑膩感,親水性較強,吸水軟化快,含20%~30%較多的角礫、碎石等基巖風化碎塊,鉆探取出巖芯呈土柱狀,土層力學性質較好,屬基巖風化坡殘積成因土層。其與下伏基巖全風化帶無明顯的分界線,屬漸變過渡;廣泛分布于沿線斜緩坡及丘包上,厚1~4m不等,屬Ⅱ級普通土。<3-2>碎石土:灰黃色、灰褐色,深灰色,松散~中密,潮濕,碎石粒徑2-150mm,含量60%左右,余為粘性土充填,分布于低緩山坡上,厚2~5m,屬Ⅲ級硬土。<3-3>塊石土:灰黃色、灰褐色,稍濕,松散~中密,呈次棱角狀,主要成分為砂巖、花崗巖,塊石含量約70%,粒徑約20-35cm,余為碎石土及粉質粘土。分布于低緩山坡坡腳一帶,厚2~5m,屬Ⅲ級硬土。(4)坡洪積層(Q4dl+pl)<4-1>粉質粘土:灰黃、褐黃色,可塑~硬塑狀,土質不均勻,土層具粘性及滑膩感,親水性較強,吸水軟化快,含20%~30%較多的角礫、碎石等基巖風化碎塊,鉆探取出巖芯呈土柱狀,土層力學性質較好,屬基巖風化坡殘積成因土層。其與下伏基巖全風化帶無明顯的分界線,屬漸變過渡;廣泛分布于沿線斜緩坡及丘包上,厚1~4m不等,屬Ⅱ級普通土。<4-2>碎石土:灰黃色、灰褐色,深灰色,松散~中密,潮濕,碎石粒徑3-120mm,含量60%左右,余為粘性土充填,分布于低緩山坡上,厚2~5m,屬Ⅲ級硬土。2、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上段(J3s)<5-1>強風化粉砂巖:深灰色~紫紅色,多呈半巖半土狀,部分呈碎塊狀,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風化頗重且不均勻,碎塊尚硬,手折不易破碎,錘擊聲啞,組成巖石的主要礦物已大部分被風化,石英未完全風化,巖層水理性差,遇水軟化快。原巖結構清晰可辨,層理明顯,頁巖多被風化呈土狀。本層巖石力學性屬Ⅳ級軟石,軟質巖。<5-2>中風化粉砂巖:深灰色~紫紅色,巖質結構較致密,巖層呈薄層~中厚層狀,砂巖巖質較堅硬,巖層呈軟硬不均現象,直接出露于地表時,山坡、山腳處易產生崩塌,巖層層理面清晰,巖石斷口較新鮮,棱角分明,錘擊聲較脆,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局部裂隙面見鐵質氧化物,水銹蝕現象明顯,巖體不完整,巖層水理性差,巖芯遇水軟化快。巖層傾角5~18°之間,屬緩傾斜巖層,其產狀多為N35°~86°E。在陽光下曝曬后碎裂呈圓餅狀或砂粒狀。3.2.3地質構造及地震場地地震穩(wěn)定性的影響因素主要取決于場地區(qū)域隱伏斷裂的活動情況和龍門山構造帶的活動對場地的影響。據歷史記載,1879年7月1日文縣羊湯河天池一帶,震中烈度為Ⅹ度,廣元、昭化一帶有Ⅳ度破壞,1976年8月16日平武-松潘一帶發(fā)生7.2級地震,區(qū)內最大震級為5.2級左右。從龍門山構造帶的地震活動情況看,對場地影響較大的是2008年的“5.12汶川8級大地震”,但這次地震震中距離工程區(qū)較遠,經復查,仍為0.10g地區(qū)。根據場地區(qū)域地質構造、斷裂活動情況、新構造運動及地震活動情況,綜合分析和權衡地殼穩(wěn)定性的各項指標,證實本場地遠離活動性斷裂,地震效應主要為受外圍地震的波及影響,屬于基本穩(wěn)定區(qū)。根據《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qū)劃圖》GB18300—2001圖A(2008修訂版)及《中國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區(qū)劃圖》GB18300—2001圖B(2008修訂版),場區(qū)50年設計基準期超越概率10%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0g,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為0.08,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0s,地震基本烈度為Ⅶ度,其抗震設計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及《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JTJ004-89)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圖3-1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區(qū)劃圖圖3-2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qū)劃圖3.2.4水文地質條件工程區(qū)內水文地質條件較為單一,按含水層性質和埋藏條件,分為第四系松散堆積層中的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兩大類型,其中以松散堆積層中的孔隙水分布最廣。1、松散堆積層中孔隙水主要賦存于階地及河漫灘等松散堆積層孔隙中,以河漫灘及Ⅰ級階地砂卵礫石層中含水較為豐富,其透水性強,滲透系數一般K=1.1×10-2~2.6×10-2cm/s,孔隙水主要受大氣降水、地表水和山體地下水補給,隨季節(jié)變化幅度較大,排泄于沖溝和河流中或補給下臥基巖裂隙中。2、基巖裂隙水主要埋藏于基巖裂隙中,其含水、透水性,受巖性、裂隙發(fā)育程度、風化程度影響,粉砂質泥巖含水微弱,透水性差,可視為相對隔水層。裂隙發(fā)育的砂巖,泥質粉砂巖為相對含水透水層。基巖裂隙水受大氣降水和上覆堆積層孔隙水補給,以下降泉形式溢出地表,排泄于溝谷,河流中。地下水動態(tài)隨季節(jié)變化,部份泉水枯期斷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對任何水泥拌制的砼都不具腐蝕性。3.3堤防地基的巖、土體物理力學特征回龍河堤防工程區(qū)基巖埋深大于12.5~13.5m,堤防工程區(qū)的防洪堤堤基持力層主要為第四系松散堆積沖積層。3.4天然建筑材料1、砂礫石、砂、碎石、碎(礫石)石料場項目區(qū)距回龍河較近,河流兩岸河漫灘,堆積有大量的砂、砂礫石。天然砂多為細砂。礦物成分以石英質為主;砂礫石,成分以巖漿巖為主,質地堅硬,據篩分試驗資料:顆粒級配滿足路面基層和底基層的規(guī)格要求。現沿江有多家砂石公司正在開采和經營,可生產高標號砼細骨料用混合砂(人工砂),料場儲量豐富。2、路面碎石料場片石、塊石主要產于榮山鎮(zhèn)、紅巖村及大廣村,可滿足各類構造物砌體強度要求,運輸方便。3、路基填料回龍河沿線分布有大量砂卵石料,其質量和規(guī)格能滿足路基填料的要求,可就近購買或采掘。4、施工用水公路沿線溪溝、灌溉水渠發(fā)育,可就近取用,其水質對砼無腐蝕性,可作為工程用水。工程區(qū)內村莊、場鎮(zhèn)密集,生活用水也較為便利。3.5工程地質結論1、工程區(qū)屬四川中坳陷燕山褶皺區(qū)之川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