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練習:第7章 第2節(jié)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word版含解析_第1頁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練習:第7章 第2節(jié)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word版含解析_第2頁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練習:第7章 第2節(jié)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word版含解析_第3頁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練習:第7章 第2節(jié)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word版含解析_第4頁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練習:第7章 第2節(jié)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word版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第2節(jié)一、選擇題1.下列有關種群基因庫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eq\x(導學號12200660)()A.一個種群的基因庫包括這個種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生物的個體總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庫卻因種群個體的繁殖而代代相傳C.種群中每個個體含有種群基因庫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變可以改變基因庫的組成[答案]C[解析]基因庫是一個種群的全部個體所含的全部基因,由于不同個體之間在基因上具有差異,所以不可能每個個體都含有種群基因庫中的全部基因,A正確,C錯誤。種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所以基因庫不會因個體死亡而消失,應代代相傳,B正確。可遺傳的變異均可能改變基因庫的組成,D正確。2.下列與生物進化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eq\x(導學號12200661)()A.進化總是由突變引起的 B.進化時基因頻率總是變化的C.變異個體總是適應環(huán)境的 D.進化改變的是個體而不是群體[答案]B[解析]進化的原材料由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然后通過自然選擇的作用,使得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所以A錯誤;有利變異能適應環(huán)境,而不利變異則被環(huán)境所淘汰,所以C錯誤;進化的基本單位不是個體而是種群,所以D錯誤。3.現(xiàn)代進化理論與達爾文進化理論觀點不同的是eq\x(導學號12200662)()A.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實質D.自然選擇是環(huán)境對生物的選擇[答案]C[解析]達爾文進化理論認為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生物產(chǎn)生了變異以后,由自然選擇決定其生存或淘汰,因此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而自然選擇是環(huán)境對生物的選擇,因此A、B、D都符合達爾文觀點。由于他沒有研究透遺傳和變異的本質,因此也就不知道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4.下列關于生物共同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eq\x(導學號12200663)()A.所有生物的進化速度是相同的B.所有新物種的誕生是同時的C.不同種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D.所有生物的進化都是同步進行的[答案]C[解析]生物的進化是在漫長年代中逐步進行的,經(jīng)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的過程,不可能是同步進行的。所謂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的生物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5.(2015·汕頭檢測)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發(fā)現(xiàn)幾種地雀分別分布于不同的島嶼上,用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正確的是eq\x(導學號12200664)()A.同一種地雀→地理隔離→自然選擇→生殖隔離→不同種地雀B.同一種地雀→地理隔離→自然選擇→不同種地雀C.同一種地雀→自然選擇→地理隔離→生殖隔離→不同種地雀D.同一種地雀→地理隔離→生殖隔離→不同種地雀[答案]A[解析]始屬同一物種的地雀被遷來后分布于不同的島嶼上且被海洋隔開,這樣不同種群間形成地理隔離,在自然選擇作用下,使不同種群的地雀的基因頻率的改變也不同,最終使這些種群的基因庫形成明顯差異,并逐步出現(xiàn)生殖隔離,這標志著不同物種的地雀就形成了。6.在一個種群中隨機抽取一定數(shù)量的個體,其中基因型AA的個體占總數(shù)的24%,基因型Aa的個體占總數(shù)的72%,基因型aa的個體占總數(shù)的4%,那么,基因A和a的基因頻率分別是eq\x(導學號12200665)()A.24%和72% B.36%和64%C.57%和43% D.60%和40%[答案]D[解析]根據(jù)題意,假如隨機抽出的個體數(shù)X個,控制A、a所控制性狀的基因總數(shù)為2X個,A基因的數(shù)目為(24%×X×2+72%×X×1)=1.2X個,a基因的數(shù)目為(4%×X×2+72%×X×1)=0.8X個。依據(jù)基因頻率的概念——某種基因在某個種群中出現(xiàn)的頻率,知:A基因出現(xiàn)的頻率=A基因在該種群中的數(shù)目÷控制該性狀的基因的總數(shù)=1.2X÷2X=60%;a基因出現(xiàn)的頻率=a基因在該種群中的數(shù)目÷控制該性狀的基因的總數(shù)=0.8X÷2X=40%。二、非選擇題7.“蝴蝶泉頭蝴蝶樹,蝴蝶飛來千萬數(shù)。首尾連接數(shù)公尺,自樹下垂疑花序?!泵磕甑乃奈逶麻g,大理蝴蝶泉一帶有數(shù)量龐大的大麗王蝴蝶種群,它們的翅色有黃翅黑斑和橙黃黑斑兩種。研究得知,黃翅黑斑(A)對橙黃黑斑(a)是顯性,且親代基因型比例是AA(30%)、Aa(60%)、aa(10%)。若它們隨機交配,請據(jù)孟德爾的分離定律計算并回答下列問題:eq\x(導學號12200666)(1)子代的基因型頻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年發(fā)現(xiàn)該種群出現(xiàn)了突變的白翅蝶,專家分析該種群的基因頻率將會發(fā)生改變。請分析白翅基因頻率可能會怎樣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發(fā)現(xiàn),該種群數(shù)量明顯減小,使觀賞價值降低,專家提出要加以保護,這是在________層次上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答案](1)AA為36%、Aa為48%、aa為16%(2)如果該性狀適應環(huán)境,則該基因頻率會增大,如果該性狀不適應環(huán)境,則該基因頻率會減小(3)物種[解析](1)已知親代基因型比例是AA(30%)、Aa(60%)、aa(10%),可由公式:基因的頻率=純合子的基因型頻率+(1/2)×雜合子的基因型頻率,計算出A的基因頻率=30%+(1/2)×60%=60%,則a的基因頻率=1-60%=40%。子代的基因型頻率是AA為36%、Aa為48%、aa為16%。(2)基因突變后,基因頻率的變化要看該基因對應的性狀與環(huán)境的適應情況,如果該性狀適應環(huán)境,則該基因頻率會增大;如果該性狀不適應環(huán)境,則該基因頻率會減小。(3)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本小題是指從物種層次上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一、選擇題1.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與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觀點相同的是eq\x(導學號12200667)()A.變異、選擇和隔離是生物進化的三個基本條件B.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實質D.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答案]B[解析]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是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與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相同觀點。2.下列關于基因頻率與生物進化關系的敘述中,正確的是eq\x(導學號12200668)()A.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不一定引起生物的進化B.只有在新物種形成時,才發(fā)生基因頻率的改變C.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D.生物性狀的改變一定引起生物的進化[答案]C[解析]只要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就一定能引起生物的進化;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是不同的概念,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就是生物進化,只有達到生殖隔離才能形成物種;由環(huán)境引起的性狀的改變,并沒有發(fā)生基因頻率的改變,不會引起生物的進化。3.下列關于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eq\x(導學號12200669)()A.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B.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C.物種形成包括突變和基因重組、選擇、隔離三個重要過程D.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對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容的理解。變異分為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始材料的是可遺傳變異。其他幾項都是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4.如果某一種昆蟲缺乏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所需要的變異,它可能eq\x(導學號12200670)()A.進化為另一新種 B.進化到更高等形式C.退化到低級種類 D.絕滅[答案]D[解析]“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若某一種昆蟲缺乏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所需要的變異,此昆蟲就會被淘汰甚至絕滅。5.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是eq\x(導學號12200671)()①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②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③生物進化是長期應用的結果④進化的根本原因是遺傳A.① B.①②C.①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B[解析]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是①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②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6.下圖是物種形成的一種模式。物種a因為地理障礙分隔為兩個種群a1和a2,經(jīng)過漫長的進化,分別形成新物種b和c。在此進程中的某一時刻,a1種群的部分群體越過障礙外遷與a2同域分布,向d方向進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eq\x(導學號12200672)()A.b和d存在地理隔離,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離B.c和d不存在地理隔離,卻可能存在生殖隔離C.a(chǎn)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留居群體的基因頻率相同,則b和d是同一物種D.a(chǎn)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a2種群的基因頻率不同,則c和d是不同物種[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物種形成的知識。A通過地理隔離形成兩個種群a1和a2,又分別演化出b、d、c三個種群,b、d雖然有地理隔離,但是不一定會產(chǎn)生生殖隔離,所以A錯誤;由于d由a1演變而來,所以c與d之間可能存在生殖隔離,B正確?;蝾l率的改變不一定會導致生殖隔離產(chǎn)生新的物種,但是產(chǎn)生生殖隔離的種群,基因頻率一定會發(fā)生變化。a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留居群體的基因頻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離存在,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種,故C錯誤。即使a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a2種群的基因頻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離它們仍是同一物種,所以D錯誤。7.(2015·常州檢測)某工廠有男女職工各200名,對他們進行調查時發(fā)現(xiàn),女性色盲基因的攜帶者有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這個群體中色盲基因的頻率是eq\x(導學號12200673)()A.8% B.6%C.7% D.10%[答案]B[解析]考查基因頻率的計算,屬于應用層次。由于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上沒有,因此該等位基因的總數(shù)XB+Xb=200×2+200×1=600(女性每人含兩個基因,男性每人含一個基因),色盲基因的總數(shù)為Xb=15×1+5×2+11×1=36(女性攜帶者、男性患者都有一個Xb,而女性患者含兩個Xb)因此色盲基因的基因頻率=eq\f(36,600)×100%=6%。8.(2015·黃山高二檢測)有翅昆蟲有時會出現(xiàn)殘翅或無翅的突變類型,這類昆蟲在正常情況下很難生存下去,但在經(jīng)常刮大風的海島上,這種突變類型因不能飛行,從而避免被風吹到海里淹死。這個事例說明eq\x(導學號12200674)()A.突變多數(shù)是有害的 B.突變多數(shù)是有利的C.突變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絕對的 D.突變的有利和有害是絕對的[答案]C[解析]基因突變多數(shù)是有害的,有翅昆蟲突變成無翅或殘翅昆蟲,正常情況下這些變異類型因不能飛行,活動范圍小,在生存斗爭中占劣勢,逐漸被淘汰,但在經(jīng)常刮大風的海島這一特定環(huán)境中,殘翅或無翅這種變異類型因不能飛行,避免了被風吹到海里,在海島上存活下來。這個事例說明突變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絕對的,它取決于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二、非選擇題9.原產(chǎn)某地的某種一年生植物a,分別引種到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qū)種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產(chǎn)地,開花時期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eq\x(導學號12200675)(1)將植物a引種到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qū),這種原屬于同一個物種的種群a、b和c之間形成________,種群b和種群c個體之間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說明已產(chǎn)生了________。(2)在對b植物的某一種群進行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基因型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別為10%和70%(各種基因型個體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對同一種群進行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基因型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別為4%和64%,在這一年中,該植物種群是否發(fā)生了進化?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________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________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________是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的機制。[答案](1)地理隔離生隔隔離(2)沒有因為該種群的基因頻率沒有發(fā)生變化(3)種群自然選擇突變、選擇和隔離[解析]因計算b植物種群的基因頻率并沒有改變,所以該種群沒有發(fā)生進化。種群b和種群c的生活環(huán)境是不同的,因此植物a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進化,形成了不同的植物b和c。b和c個體之間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說明已產(chǎn)生生殖隔離,形成了不同的物種。10.小麥育種專家李振聲被授予2006年中國最高科技獎,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將偃麥草與小麥雜交,育成了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抗病性、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優(yōu)質的小麥新品種——小偃6號。小麥與偃麥草的雜交屬于遠緣雜交,遠緣雜交的難題主要有三個:雜交不親和、雜種不育和雜種后代“瘋狂分離”。eq\x(導學號12200676)(1)普通小麥(六倍體)與偃麥草(二倍體)雜交所得的F1不育說明了什么?(2)F1不育的原因是什么?(3)要使F1可育,可采取什么方法?這樣得到的后代是幾倍體?這種新物種的形成方式與一般物種形成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哪個方面?(4)小麥與偃麥草屬于不同的物種,這是在長期的自然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我們可以運用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物種的形成(見圖),請在下圖填出相應的生物學名詞。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