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_第1頁
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_第2頁
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_第3頁
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_第4頁
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生命起源與生物演化一.生命起源

地球上有種類繁多的生物,植物約30萬種,動物約150萬種,微生物約10萬種。也有人認為地球上的生物應為4~500萬種。1第1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1頁。

有關生命的起源,曾有兩種觀點:地外起源論和地內起源論(1)地外起源論

這種觀點認為生命起源于銀河系別的星球上的細菌或孢子,通過輻射壓力或附著于隕石上而傳播到地球,之后發(fā)展演化而成。其依據(jù)是:在宇宙中發(fā)現(xiàn)有機分子的存在,在隕石中已分析出氨基酸、脂肪酸等。但目前還沒有外星球上存在生物的確切證據(jù)。

2第2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2頁。

這是多數(shù)學者的觀點,認為地球上的無機物在特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形成了各種有機化合物,再經過一系列的化學過程轉化為有機體。其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①有機化合物形成階段:原始海洋中的N,H等元素和H2O,CO,CO2,H2S,HCl,甲烷等無機化合物,在紫外線、電離輻射、高溫、高壓等一定條件下,形成氨基酸、核苷酸及單糖等有機化合物;(2)地內起源論-化學進化論3第3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3頁。

②生物大分子形成階段: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機化合物,在海洋中聚合形成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如甘氨酸、蛋白質、核酸--生物大分子;③生命形成階段:多個生物大分子聚集,形成以蛋白質和核酸為基礎的多分子體系—原生體,它具有初步的生命現(xiàn)象—從周圍環(huán)境中吸取營養(yǎng),將廢物排出體外。

從此,生命開始從化學進化轉入生物進化階段,大量的化石記錄證實了生命是在地球上發(fā)生的,而生物是隨地球的發(fā)展而演化的。4第4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4頁。二.早期生物的發(fā)生和演化

保存于寒武紀以前的巖石中的化石記錄表明,早期生物演化經歷了4次重大事件

(1)生命的出現(xiàn):最早的生物化石出現(xiàn)于38億年前的地層中—南非無花果樹組(FigTree)燧石中的棒狀細菌和球狀細菌它們均為單細胞生物,其中球狀細菌直徑17~20μm.在澳大利亞發(fā)現(xiàn)35億年前的疊層石的絲狀體5第5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5頁。前寒武紀的生命類型

13800百萬年有機碳微結構3500百萬年球狀細菌6第6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6頁。3500百萬年絲狀細菌750-800百萬年后生動物(蠕蟲類)前寒武紀的生命類型

27第7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7頁。(2)生物的分異:

表現(xiàn)為生物多樣性發(fā)展—屬種數(shù)量的增加。如加拿大Ontaria(安大略?。┪鞑?0億年前的Gunflint組中出現(xiàn)8屬12種微化石。表明當時的原核生物已有相當?shù)陌l(fā)展和繁盛,可能與當時大氣開始充氧有關。8第8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8頁。9第9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9頁。

(3)真核生物的出現(xiàn):以宏觀藻類的出現(xiàn)為特色,如我國17.5億年前串嶺溝組中發(fā)現(xiàn)的Vendotaenides(文德帶藻)

(4)后生動物的出現(xiàn):

出現(xiàn)于6~7億年前。主要為軟軀體生物。以伊迪卡拉動物群為代表,是指震旦紀后期出現(xiàn)的,主要由腔腸動物(67%水母、海鰓綱)、環(huán)節(jié)動物(25%)、節(jié)肢動物(似三葉蟲)(5%)組成的不具外殼的多細胞后生動物群。我國發(fā)現(xiàn)地點:鄂西、陜南、淮南、遼南和黑龍江。10第10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10頁。3500百萬年絲狀細菌750-800百萬年后生動物(蠕蟲類)前寒武紀的生命類型

211第11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11頁。環(huán)節(jié)動物腔腸動物700-600百萬年(埃迪卡拉動物群)環(huán)節(jié)動物前寒武紀的生命類型

312第12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12頁。伊迪卡拉動物群及復原圖13第13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13頁。三顯生宙生物的演化顯生宙生物演化經歷了兩大飛躍(1)動物界的第一次大發(fā)展

①小殼動物群的出現(xiàn):震旦紀末期出現(xiàn)、寒武紀初大量繁盛,個體微小(1—2mm),具外殼的多門類海生無脊椎動物群。包括軟體動物門中的軟舌螺、單板類和腹足類,腕足類以及分類位置不明的類型。

意義:第一個帶殼生物群,寒武紀(古生代)的起點14第14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14頁。15第15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15頁。②澄江動物群的出現(xiàn)

寒武系底部繼小殼動物群之后出現(xiàn)的第一個無殼和具殼的混生化石群。包括三葉蟲、水母、蠕蟲類、甲殼綱及分類位置不明的節(jié)肢動物、腕足類、藻類及魚形動物意義:是寒武紀初期生物大爆發(fā)的典型代表。16第16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16頁。

澄江動物群17第17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17頁。昆明魚??隰~18第18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18頁。(2)動、植物從水生到陸生的發(fā)展

①植物的發(fā)展:在志留紀末期-早、中泥盆世,由于大陸面積的擴大,植物完成了登陸的使命。以出現(xiàn)裸蕨植物為代表,產生莖、葉的分化,發(fā)育了維管束系統(tǒng)。19第19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19頁。20第20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20頁。②動物的發(fā)展

在晚泥盆世,出現(xiàn)了魚類向兩棲類的演化,動物完成了登陸的使命。以出現(xiàn)總鰭魚類為代表,具有強大的肉鰭,當水體干枯時,可用肉鰭爬行。C演化為兩棲類。21第21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21頁。22第22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22頁。(3)動物界的發(fā)展

遵循著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fā)展規(guī)律

經過了從原生動物—原始多細胞動物—腔腸動物(兩胚層動物)—三胚層動物—脊椎動物的演化過程。23第23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23頁。24第24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24頁。第一節(jié)生命起源與生物演化第二節(jié)生物進化規(guī)律第三節(jié)物種的形成第25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25頁。第二節(jié)生物進化規(guī)律一、生物進化的特點和規(guī)律

(1)進步性發(fā)展

自生命在地球上出現(xiàn)以來,生物界經歷了由少到多、由低級到高級的進化發(fā)展過程,是一種上升的進步性發(fā)展。

26第26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26頁。

①從異養(yǎng)到自養(yǎng)的發(fā)展

異養(yǎng)——單細胞的細菌(原核生物)以周圍環(huán)境的有機質為養(yǎng)料。自養(yǎng)——原核生物演化出具葉綠素的藍綠藻,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從無機物合成有機養(yǎng)料。27第27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27頁。②從二極生態(tài)模式到三極生態(tài)模式

二極——藍綠藻和細菌構成了早期生物界自養(yǎng)和異養(yǎng)、合成與分解兩個環(huán)節(jié),形成了一個菌藻生態(tài)體系。三極——隨著真核細胞的出現(xiàn),開始了動植物的分化,構成了一個三極生態(tài)系統(tǒng)。綠色植物——自然界的生產者

動物——自然界的消費者

細菌真菌——自然界的分解者28第28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28頁。③從水到陸的發(fā)展

四億年前,植物先行登陸,而后是動物登陸,逐漸形成了現(xiàn)代的動植物體系。29第29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29頁。(2)進化的不可逆性

指已經演變的物種不可能恢復祖型,已經滅亡的種類不可能重新出現(xiàn)。生物的進化發(fā)展是不可能走回頭路的。

30第30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30頁。(3)相關律和重演律

相關律——居維葉(G.Cuvier)提出,認為生物身體的各部分的發(fā)展是密切相關的,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使生物的某種器官發(fā)生變異時,必然會有其他的器官隨之變異,同時產生新的適應。31第31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31頁。

個體發(fā)育——生物的每個個體從其生命開始到自然死亡都要經歷一系列發(fā)育階段。如:昆蟲有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系統(tǒng)發(fā)生——指生物類群的起源和進化歷史。生物類群不論大小都有其起源和發(fā)展歷史。32第32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32頁。

重演律——系統(tǒng)發(fā)生和個體發(fā)育是密切相關的,生物總是在其個體發(fā)生的早期體現(xiàn)其祖先的特征,然后才體現(xiàn)其本身比較進步的特征。因此,個體發(fā)育是系統(tǒng)發(fā)生的短暫重演。33第33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33頁。39

34

個體發(fā)育與系統(tǒng)發(fā)生之間的關系(舉例)

系統(tǒng)發(fā)育:即生物系統(tǒng)的發(fā)生和演變過程個體發(fā)育:即個體從生命開始到死亡為止的演變過程34第34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34頁。(4)適應、特化、適應輻射、適應趨同

適應——生物在其形態(tài)結構以及生理機能等方面反映其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的現(xiàn)象,這是自然選擇保留生物機能的有利變異、淘汰不利變異的結果,是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特化——一種生物對某種生活條件特殊適應的結果,使其在形態(tài)和生理上發(fā)生局部的變異,而整個身體的組織結構和代謝水平并無變化。這種現(xiàn)象叫做特化。35第35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35頁。39

36

適應輻射

趨異(分歧)—起源于同一始祖類型的生物,由于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而發(fā)生物種分化,一個種分化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種。

適應輻射—某一類群的趨異向著各個不同方向發(fā)展,適應多種生活環(huán)境。如中生代的爬行動物。(規(guī)模大,較短時間內完成)

36第36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36頁。中生代爬行動物的適應輻射1.海中游泳的魚龍;2.陸上食草的劍龍;3.陸上食肉的躍龍;4.空中飛翔的翼龍37第37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37頁。適應趨同

生物親緣關系疏遠的生物,由于適應相似的生活環(huán)境,而在形體上變得相似如:魚、魚龍、海豚、鯨都呈魚形;

趨同僅是表面現(xiàn)象,并沒有改變生物原來的體制。38第38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38頁。趨同現(xiàn)象的實例1(a)單體珊瑚(錐狀);(b)李?;舴邑悾唬╟)固著蛤類馬尾蛤39第39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39頁。適應趨同(例2)40第40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40頁。二、生物演替

古生物學資料表明,以知的2500個科中已經有2/3的科絕滅,其原因為:

種系代謝——在生物的縱向發(fā)展上,新種總是在舊種的基礎上產生的,許多舊種被新種所代替而衰退滅亡。生態(tài)代替——在生物的橫向發(fā)展上,一些物種擴大并占領了新的生態(tài)空間,而另一些物種則喪失了生活領域以至退出了歷史舞臺。41第41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41頁。

背景值絕滅——地史上任何時期都有一些生物絕滅,但總的平均絕滅率維持在一個低水平上,通常0.1~1個種/百萬年。集群絕滅(大規(guī)模絕滅)——在某些地史時期,有許多門類的生物幾乎同時絕滅,使生物絕滅率突然升高。42第42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42頁。

地史上大規(guī)模絕滅共有七次:①前寒武紀伊迪卡拉動物群絕滅②ε/O之交③O/S之交④D3弗拉斯期-法門期之交⑤P/T之交⑥T/J之交⑦K/E之交43第43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43頁。地質時代(距今百萬年)(Sepkoskietal.,1992)123567444第44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44頁。導致生物大規(guī)模絕滅的原因:①地內事件

如火山爆發(fā)、地磁場倒轉、大規(guī)模海退、板塊運動、溫度變化、缺氧事件等②地外事件

如超新星爆發(fā)、小行星撞擊、太陽耀斑等45第45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45頁。第一節(jié)生命起源與生物演化第二節(jié)生物進化規(guī)律第三節(jié)物種的形成第46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46頁。第三節(jié)物種的形成

物種是進化的單元,也是繁殖后代的單元。進化的過程是物種不斷演變的過程,新種不斷出現(xiàn),舊種不斷絕滅。

物種形成就是指新種的形成。第47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47頁。一、遺傳

遺傳是生物通過繁殖作用不斷的傳衍后代,它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遺傳具有穩(wěn)定性,同時又具有可變性。

物質基礎——細胞核中的染色體

基因——染色體上有一種決定性狀發(fā)育的物質,基因主要由去氧核糖核酸(DNA)組成,每個去氧核糖核酸分子又由許多去氧核苷酸單體組成。第48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48頁。二、變異

變異是同種個體之間的微小差異。同一物種的個體之間總會有一些差異,決不會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個體,這就說明變異是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共同特征。第49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49頁。

遺傳的奧秘在于DNA分子中堿基序列的變化。主要有以下三種:

(1)基因重組(2)基因突變(3)染色畸變第50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50頁。特征(1)變異是相關的,有機體的一部分發(fā)生變異,也會引起其他部分發(fā)生變異,如長頸鹿。(2)變異有遺傳的,也有不遺傳的,只有遺傳的變異才能對進化起作用。(3)變異不僅表現(xiàn)在外部形態(tài)上,而且表現(xiàn)在內部結構上。第51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51頁。遺傳與變異的關系

在生物進化過程中,變異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因素,遺傳是一種穩(wěn)定性因素。沒有變異,生物只能產生相同的物種,進化無法進行;沒有遺傳,生物沒有相對穩(wěn)定性,不能成其種類,也不可能有進化

因此,遺傳和變異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動力。第52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52頁。三、隔離(1)地理隔離是指由于水體、沙漠、山脈的阻擋或遙遠的地理距離等原因造成的隔離。由于同種生物長時期受到地理隔離,居群的個體間無法雜交,失去基因交流的機會,從而朝不同方向變異,逐漸形成地理亞種。如華南虎和東北虎在體型大小、毛色深淺和毛的長短等方面都產生了明顯的差異,已形成了兩個地理亞種。第53頁,共58頁。生物-八級下--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全文共58頁,當前為第53頁。(2)生殖隔離

是指居群間由于基因型差異使得基因交流不能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