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學期年級物理教案5篇_第1頁
高一上學期年級物理教案5篇_第2頁
高一上學期年級物理教案5篇_第3頁
高一上學期年級物理教案5篇_第4頁
高一上學期年級物理教案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高一上學期年級物理教案5篇

高一上學期年級物理教案篇1

教學重點:速度的定義,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理解.

教學難點:對瞬時速度的理解.

主要設計: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問:在百米賽跑中,如何比較運動員跑得快慢

(展示媒體資料:運動會上百米賽跑的資料)

2、提問:兩輛汽車都行駛2h,如何比較哪輛車更快

3、提問:如果兩物體運動的時間不同,發(fā)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較它們誰運動的更快

4、提問: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義速度的單位速度的方向

5、討論:如何在位移圖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給出如圖所示的甲、乙兩輛汽車做勻速直線情況,請同學觀察它們的特點.

2、引導同學思考與討論:

(1)如何向別人介紹這兩個的運動誰運動得更快

(2)只比較兩車的位移,或只比較兩車的運動時間,能知道哪輛車運動底快嗎為什么

(3)引導:在介紹某一事物時要抓住其本質,本質應是相對不變的.位移是變化的、時間是變化的,觀察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此比值是不變的,分析比值的含義,得到速度的定義.

3、討論速度的單位、矢量性等.

4、討論:如何利用位移圖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問: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有什么特點

2、提問:如何粗略地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問:在百米跑的過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嗎

4、練習:在百米跑的過程中,某運動員10s鐘到達終點,觀察記錄得知,他跑到50m處時,用時5.5s.經(jīng)過5s時跑到45m處,分別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時間和后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

(二)瞬時速度:

1、引導啟發(fā):某人靜止在A位置,與慢走經(jīng)過A位置,或快跑經(jīng)過A位置,情況是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不同),這種不同需要用瞬時速度來描述,第一種情況瞬時速度為零,第二種情況的瞬時速度小于第三種情況的瞬時速度.

2、引導啟發(fā):百米賽跑運動員,若全程用10s,則10s內的平均速度為10m/s,若測出每一秒內的位移,如第1秒內的位移為8m,則m/s,第二秒內的位移為9m,則m/s,第3秒內的位移為11m,則m/s,這樣對運動員的情況就了解得比較細致了,若能知道每個0.1s內的位移,則對運動情況的了解就更細致了,若能知道每個0.01s內的位移,則對運動情況的了解就更細致了.要更精確的掌握物體的運動情況,則需要知道物體各個時刻的速度.

3、提問:什么叫瞬時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體資料:汽車速度計及理程計,讓瞬時速度的概念更加具體化.

5、練習書后“做一做”,模擬打點計時器.

高一上學期年級物理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在學習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礎上,研究有重力、彈簧彈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況,學習處理這類問題的方法。

2.對功和能及其關系的理解和認識是本章教學的重點內容,本節(jié)教學是本章教學內容的總結。通過本節(jié)教學使學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關系,明確物體機械能變化的規(guī)律,并能應用它處理有關問題。

3.通過本節(jié)教學,使學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認識功和能的關系,為學生今后能夠運用功和能的觀點分析熱學、電學知識,為學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規(guī)律——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礎。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是使學生認識和理解物體機械能變化的規(guī)律,掌握應用這一規(guī)律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深入理解和認識功和能的關系。

2.本節(jié)教學實質是滲透功能原理的觀點,在教學中不必出現(xiàn)功能原理的名稱。功能原理內容與動能定理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要解決這一難點問題,必須使學生對“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的認識,從籠統(tǒng)、膚淺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確認識“某種形式能的變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對功、能概念及其關系的認識和理解,不僅是本節(jié)、本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通過本節(jié)教學應使學生認識到,在今后的學習中還將不斷對上述問題作進一步的分析和認識。

三、教具

投影儀、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結合復習機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

1.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及物體機械能守恒的條件各是什么

評價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彈簧彈力以外其它力對物體做功,物體的機械能如何變化物體機械能的變化和哪些力做功有關呢物體機械能變化的規(guī)律是什么呢

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引起學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學生回答。在此基礎上教師明確指出:

機械能守恒是有條件的。大量現(xiàn)象表明,許多物體的機械能是不守恒的。例如從車站開出的車輛、起飛或降落的飛機、打入木塊的子彈等等。

分析上述物體機械能不守恒的原因:從車站開出的車輛機械能增加,是由于牽引力(重力、彈力以外的力)對車輛做正功;射入木塊后子彈的機械能減少,是由于阻力對子彈做負功。

重力和彈力以外的其它力對物體做功和物體機械能變化有什么關系,是本節(jié)要研究的中心問題。

(二)教學過程設計

提出問題:下面我們根據(jù)已掌握的動能定理和有關機械能的知識,分析物體機械能變化的規(guī)律。

1.物體機械能的變化

問題:質量m的小滑塊受平行斜面向上拉力F作用,沿斜面從高度h1上升到高度h2處,其速度由v1增大到v2,如圖所示,分析此過程中滑塊機械能的變化與各力做功的關系。

引導學生根據(jù)動能定理進一步分析、探討小滑塊機械能變化與做功的關系。歸納學生分析,明確:

選取斜面底端所在平面為參考平面。根據(jù)動能定理∑W=ΔEk,有

由幾何關系,有sinθ?L=h2-h1

即FL-fL=E2-E1=ΔE

引導學生理解上式的物理意義。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明確指出:

(1)有重力、彈簧彈力以外的其它力對物體做功,是使物體機械能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2)重力和彈簧彈力以外其它力對物體所做功的代數(shù)和,等于物體機械能的變化量。這是物體機械能變化所遵循的基本規(guī)律。

2.對物體機械能變化規(guī)律的進一步認識

(1)物體機械能變化規(guī)律可以用公式表示為W外=E2-E1或W外=ΔE

其中W外表示除重力、彈簧彈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代數(shù)和,E1、E2分別表示物體初、末狀態(tài)的機械能,ΔE表示物體機械能變化量。

(2)對W外=E2-E1進一步分析可知:

(i)當W外0時,E2E1,物體機械能增加;當W外0時,E2

(ii)若W外=0,則E2=E1,即物體機械能守恒。由此可以看出,W外=E2-E1是包含了機械能守恒定律在內的、更加普遍的功和能關系的表達式。

高一上學期年級物理教案篇3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曲線運動中位移的分矢量表示法及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線運動時一直變速運動。

(2)知道合運動、分運動分別是什么,知道其同時性和獨立性。

(3)知道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4)會用作圖法和計算的方法,求解位移和速度的合成與分解問題。

(5)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6)會判斷軌跡彎曲方向(發(fā)展要求)。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猜想──探究──驗證──結論──交流的探究過程;

(2)經(jīng)歷并體會研究問題要先從粗略到精細,由定性到定量,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過程;

(3)嘗試用數(shù)學幾何原理在物理研究中應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主動細心觀察,注意關注身邊的科學,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2)感受到科學研究問題源于生活實踐,獲得的結論服務于生活實踐,體會學以致用的感受。

(3)初步感受下結論不能主觀而要有科學依據(jù)的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4)初步養(yǎng)成小心翼翼做實驗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獲得“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切線方向”的實驗過程。會標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難點:如何獲得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切線方向。如何畫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教學策略與手段

在教學活動上: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體現(xiàn)教師的指導性和服務性。在教學媒體設計上:強調以試驗教學為主,以多媒體為輔助(投影問題與習題)。在教學程序上基本上按照加涅信息加工模型。引起注意──告知學生學習目標──刺激回憶先決性的學習──呈現(xiàn)刺激材料──提供學習幫助──引出作業(yè)──提供作業(yè)──提供反饋──評價作業(yè)──促進保持和遷移,通過問題鏈把教、學、練、評有機整合。在學習過程上:突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猜想──探究──驗證──結論──應用。在探究方法上:突出整合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認知過程上:突出人類的學習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即,由粗略研究到精細研究,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過程。在理念上:突出科學的研究源于生活實踐,服務于生活實踐;認識到“下結論必須要有科學依據(jù)”。

學法指導

1.對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要從力與運動的關系、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原因的角度來理解,物體做曲線運動時,速度的方向時刻在變化,不管速率是否變化,其運動狀態(tài)肯定在變化,所以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所以受合外力肯定不為零.

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指的是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合成與分解,跟力的合成與分解一樣,遵循相同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3.拋體運動是在恒定外力作用下所做的勻變速曲線運動,恒定的外力是改變速度大小的原因,也是改變速度方向的原因.

高一上學期年級物理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它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明確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

3、理解重力加速度概念,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4、培養(yǎng)學生實驗、觀察、推理、歸納的科學意識和方法

5、通過對伽利略自由落體運動研究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并感受先輩大師崇尚科學、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

二、重點難點

理解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是本節(jié)的重點

掌握并靈活運用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是難點

三、教學方法

實驗—觀察—分析—總結

四、教具

牛頓管、抽氣機、電火花計時器、紙帶、重錘、學生電源、鐵架臺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提問: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是怎樣的

vt=at

s=at2/2

vt2=2as

(二)、自由落體運動

演示1:左手擲一金屬片,右手擲一張紙片,在講臺上方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同時釋放,讓學生觀察二者是否同時落地。然后將紙片捏成紙團,重復實驗,再觀察二者是否同時落地。

結論:第一次金屬片先落下,紙片后落下,第二次幾乎同時落下。

提問:解釋觀察的現(xiàn)象

顯然,空氣對紙的阻力影響了紙片的下落,而當它被撮成紙團以后,阻力減小,紙片和金屬片才幾乎同時著地。

假設紙片和金屬片處在真空中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會不會同時著地呢

演示2:牛頓管實驗

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顯然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氣阻力。

(2)從靜止開始下落

實際上如果空氣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計,物體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體運動。

(三)自由落體運動是怎樣的直線運動呢

學生分組實驗(每二人一組)

將電火花計時器呈豎直方向固定在鐵架臺上,讓紙帶穿過計時器,紙帶下方固定在重錘上,先用手提著紙帶,使重物靜止在靠近計時器下放,然后接通電源,松開紙帶,讓重物自由下落,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小點。

運用該紙帶分析重錘的運動,可得到: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重錘下落的加速度為a=9。8m/s2

(四)自由落體加速度

1、學生閱讀課文

提問:什么是重力加速度標準值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用什么字母表示(略)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規(guī)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點,一切物體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教材第37頁表格可知,緯度愈高,數(shù)值愈大。

(3)在通常的計算中,可以把g取作9。8m/s2,在粗略的計算中,還可以把g取作10m/s2

(五)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

vt=gt

h=(1/2)gt2g取9。8m/s2

vt2=2gh

注意式中的h是指下落的高度

(六)課外作業(yè)

1、閱讀《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2、教材第38頁練習八(1)至(4)題

高一上學期年級物理教案篇5

教學目標

基本知識目標

1、知道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在具體問題中能夠區(qū)分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能夠畫出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3、知道力的兩種不同的分類;

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了解對某個力進行分析的線索和方法.

情感目標

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要逐步深入,幫助學生在初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

教學建議

一、基本知識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僅有大小還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點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圖示與力的示意圖:

3、要會從性質和效果兩個方面區(qū)分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一)、對于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要準確把握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點:

1、力的物質性(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圖示是本節(jié)的難點.

(三)、力的分類需要注意的是:

1、兩種分類;

2、性質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質可以不同.

教法建議:

一、關于講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議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無法直接“看到”,只能通過力的效果間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況下,力的效果也很難用眼直接觀察到,只能憑我們去觀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認識力的存在.在講解時,可以讓學生注意身邊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對一些不易觀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辦法觀察到.

二、關于講解力的圖示的教法建議

力的圖示是物理學中的一種語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學形象的對矢量進行表述,所以教學中要讓學生很快的熟悉用圖示的方法來表示物理的含義,并且能夠熟練的應用.由于初始學習,對質點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課堂上講解有關概念時,除了要求將作用點畫在力的實際作用點處,對于不確知力的作用點,可以用一個點代表物體,但不對學生說明“質點”

概念.

教學過程設計方案

一、提問:什么是力

教師通過對初中內容復習、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教師通過實驗演示:如用彈簧拉動鉤碼,或者拍打桌子等實驗現(xiàn)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導學生總結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指出力不能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質性.

提問:下列實例,哪個物體對哪個物體施加了力

(1)、馬拉車,馬對車的拉力.

(2)、桌子對課本的支持力.

總結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體就有受力物體,有力作用,同時出現(xiàn)兩個物體.

強調:在研究物體受力時,有時不一定指明施力物體,但施力物體一定存在.

二、提問、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