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免疫的組成細胞_第1頁
固有免疫的組成細胞_第2頁
固有免疫的組成細胞_第3頁
固有免疫的組成細胞_第4頁
固有免疫的組成細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固有免疫的組成細胞第1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復習固有免疫系統(tǒng)組織和器官固有免疫細胞固有免疫分子外部屏障:皮膚黏膜阻擋單核-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補體及其受體細胞因子及其受體皮膚黏膜分泌物淋巴細胞:NK、MHC分子、皮膚黏膜正常菌群NKT、γδT、B1內部屏障:模式識別受體血腦屏障胎盤屏障粒細胞:中性粒/酸性粒/堿性粒細胞殺傷細胞活化受體殺傷細胞抑制受體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分子中樞:骨髓、胸腺外周:淋巴結、脾臟…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抗原呈遞細胞免疫球蛋白(Ig)細胞因子

復習適應性免疫系統(tǒng)第2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第八章

固有免疫的組成細胞

及其主要生物學作用第3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1、單核-巨噬細胞2、樹突狀細胞

3、NK細胞4、NKT細胞5、T細胞6、B1細胞其他固有免疫細胞:嗜中/嗜酸/嗜堿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參與固有免疫的主要細胞第4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固有免疫細胞受體及識別分子固有免疫細胞具有四類識別性受體,靠這三類受體識別非己異物

模式識別受體(PRR):(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殺傷細胞活化受體/抑制性受體(KAR/KIA):泛特異性抗原識別受體:調理性受體:IgGFc受體、C3b/c4b受體(p5)第5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模式識別受體(PRR):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定義: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細胞上(細胞膜/細胞器)和血清中能夠去識別、結合病原體/凋亡衰老損傷細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結構的受體。種類:

(病原相關模式分子(PAMP)膜型PRR:

1)甘露糖受體:識別細菌甘露糖、巖藻糖殘基

2)清道夫受體:識別G+菌磷壁酸、G-菌脂多糖、

凋亡細胞的磷脂酰絲氨酸

3)Toll樣受體(TLR):Toll-likereceptors

(有11種)分泌型PRR:

1)甘露糖結合凝集素(MBL):識別病原體甘露糖、巖藻糖殘

2)C反應蛋白:識別細菌細胞壁磷酰膽堿第6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種類:脂多糖(LPS)、磷壁酸(LTA)、肽聚糖(PGN)、脂磷壁酸、甘露糖、脂蛋白、病毒RNA等。

※定義:某些病原體或其產物共有的、高度保守的可被模式識別受體識別結合的特定分子結構。

特征:PAMP通只表達于病原體,宿主正常細胞不產生,

2、病原相關模式分子(PAMP):

第7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表8-1模式識別受體PRR及其相應配體PAMP模式識別受體(PRR)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MP)膜型PRR

甘露糖受體(MR)清道夫受體(SR)

Toll樣受體(TLR)

TLR2與TLR6/TLR1CD14與TLR4(MD-2輔助)TLR5TLR3TLR9細菌甘露糖、巖藻糖G+磷壁酸(LAT)、G-脂多糖(LPS)

G+肽聚糖、磷壁酸(LAT),細菌和支原體的脂蛋白、脂肽,酵母菌的酵母多糖G-脂多糖(LPS)、熱休克蛋白(HSP)

G-鞭毛素病毒雙股RNA(dsRNA)細菌非甲基化CpGDNA序列分泌型PRR

甘露聚糖凝集素(MBL)C反應蛋白(CRP)脂多糖結合蛋白(LBP)病原體表面的甘露糖殘基、巖藻糖、N-乙酰葡萄糖胺細菌細胞壁磷酰膽堿

G-脂多糖(LPS)第8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一節(jié)單核-巨噬細胞分類及特性

單核-巨噬細胞:包括血液中:單核細胞(monocyte)組織中:巨噬細胞(MΦ)

大吞噬細胞小吞噬細胞嗜中性粒細胞

白細胞顆粒白細胞無顆粒白細胞淋巴細胞(25~40%)嗜酸性粒細胞(3~5%)嗜中性粒細胞(60~70%)嗜堿性粒細胞(0~1%)單核-巨噬細胞(3~8%)CD14特征性表面標志第9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單核-巨噬細胞普通光鏡顯示:單核細胞體積較大,核蹄狀(左)透射電鏡顯示:高爾基體發(fā)達、線粒體豐富,內含溶酶體顆粒(中)掃描電鏡顯示:巨噬細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區(qū)別于淋巴細胞)第10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骨髓前體細胞單核細胞

(表皮基層)朗格漢斯細胞(未成熟樹突狀細胞)(結締組織、器官)巨噬細胞游走(肝)庫普弗細胞(腦)小膠質細胞(骨)破骨細胞(淋巴結)

被膜下竇巨噬細胞

(胸腺)胸腺巨噬細胞

(關節(jié))滑膜A型細胞體積大、壽命長,富含酶。有很強的變形、吞噬、殺傷、清除能力。定居游走的巨噬細胞第11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巨噬細胞捕捉吞噬細菌第12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單核巨噬細胞巨噬細胞吞噬大腸桿菌第13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模式識別受體(PRR):(1)甘露糖受體(MR:識別細菌甘露糖、巖藻糖殘基(2)清道夫受體(SR):識別G-菌脂多糖、G+菌磷壁酸、凋亡細胞的磷脂酰絲氨酸(3)Toll樣受體(TLR):

TLR2:識別G+菌肽聚糖、磷壁酸,細菌和支原體脂蛋白、分枝菌屬酵母多糖

TLR4:識別G+菌磷壁酸、熱休克蛋白60、TLR4+CD14:識別G-菌脂多糖MΦ(有11種)一、MΦ表面受體及對異物的識別第14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IgGFc受體介導的調理作用:

以IgG為中間橋梁,IgG的Fab段與病原體抗原表位結合,F(xiàn)c段與巨噬細胞表面Fc受體結合,促進激活巨噬細胞對病原菌的吞噬。(2)補體受體介導的調理作用:

以補體裂解產物C3b、C4b為橋梁,氨基端與病原體結合,羧基端與巨噬細胞表面的C3b/C4b受體結合,介導巨噬細胞對病原菌的吞噬。2、調理性受體:3、細胞因子受體:

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受體、MΦ炎癥蛋白-1(MIP-1)受體、干擾素-γ(IFN-γ)受體、集落刺激因子(M-CSF、GM-CSF)受體。這些受體與相應細胞因子作用,能吸引募集并活化游走

MΦ,增強了其吞噬殺菌及分泌功能。第15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病原體第16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吞噬細胞第17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抗原異物第18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細胞因子受體模式識別受體(PRR)調理性受體甘露糖受體(MR)清道夫受體(SR)Toll樣受體(TLR2、4)

甘露糖巖藻糖脂多糖磷壁酸磷脂酰絲氨酸肽聚糖脂蛋白磷壁酸酵母多糖熱休克蛋白FcγR、C3b/C4bR病原相關模式分子PAMP與病原體結合的IgG、C3b/C4b巨噬細胞病原體識別識別識別識別※小結:MΦ受體:第19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細胞因子受體巨噬細胞表面與識別有關的受體小結:CD14第20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MΦ主要生物學功能兩個殺傷系統(tǒng)氧依賴性殺菌系統(tǒng):氧非依賴性殺菌系統(tǒng):(pH、溶菌酶、防御素)ROI系統(tǒng)RNI系統(tǒng)※

1.殺傷清除病原體:

MΦ通過二類受體識別攝取了病原體,通過兩個系統(tǒng)

對病原體殺傷:※第21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ROI系統(tǒng):(反應性氧中間物系統(tǒng)):

巨噬細胞產生活性氧O-2、OH-、H2O2、1O2

殺滅病原體

RNI系統(tǒng)(反應性氮中間物系統(tǒng)):

一氧化氮合成酶

催化L-精氨酸一氧化氮(NO)

由NO殺傷細菌和腫瘤細胞包括產生(1)氧依賴性殺菌系統(tǒng):第22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氧非依賴性殺菌系統(tǒng):吞噬細胞通過產生:

乳酸降低PH值溶菌酶破壞G+菌細胞壁防御素(defensin)破壞細菌胞

被殺死消化的病原體,在吞噬溶酶體內多種水解酶對病原進一步消化降解

大部分降解產物通過胞吐作用排出胞外部分產物被加工為小分子肽段與MHC分子結合,被MΦ細胞提呈,啟動特異性免疫(適應性免疫)第23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氧依賴性途徑

反應氧中間物(ROI系統(tǒng))反應氮中間物(RNI系統(tǒng))氧非依賴性途徑

酸性物質、溶菌酶、防御素病原體等抗原性異物的消化和清除

酶解、通過胞吐排出胞外或加工后遞呈抗原第24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識別ROI系統(tǒng)RNI系統(tǒng)第25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參與促進炎癥反應:單核/巨噬細胞的募集、活化:

感染部位組織細胞產生細胞因子(MCP-1、GM-CSF、M-CSF、IFN-),MΦ表面有這些細胞因子受體,靠這些受體被吸引募集到達感染局部并被活化,增強了其吞噬殺菌力?;罨腗Φ又能產生細胞因子:(1)能分泌MIP、MCP-1和IL-8等趨化因子募集活化其他吞噬細胞、淋巴細胞,發(fā)揮抗感染作用(2)能分泌TNF-α、IL-1、IL-6、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因子、炎性介質促進炎癥反應。第26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殺傷胞內菌、腫瘤細胞及病毒感染的靶細胞①靜息狀態(tài)MΦ無此作用,必須是MΦ被LPS(脂多糖)或GM-CSF、IFN-活化,活化的MΦ產生釋放TNF-α、活性氧、活性氮和酶類物質,損傷破壞腫瘤和病毒感染細胞②通過ADCC效應殺傷腫瘤和病毒感染靶細胞NK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第27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加工提呈抗原,啟動特異性免疫應答巨噬細胞是專職的抗原提呈細胞(APC)。其可將外源和內源性抗原加工處理,呈遞給T細胞識別,通過兩個活化信號使T細胞活化。(詳見第十章抗原提呈細胞)5.免疫調節(jié)作用

活化的MΦ能分泌細胞因子(IL-1、IFN-、

TNF-、IL-12,IL-8、IL-10),參與免疫調節(jié)。第28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巨噬細胞的主要生物學功能:1、殺傷清除病原體等抗原性異物2、參與和促進炎癥反應3、殺傷胞內菌及腫瘤、病毒感染靶細胞4、加工提呈抗原,啟動適應性免疫應答5、免疫調節(jié)作用總結:第29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分泌分泌細胞因子參與免疫調節(jié)其它炎性遞質

活化殺傷/ADCC殺傷腫瘤細胞

抗原呈遞作用

IL-1IL-6IL-12TNF-αIL-8GM-CSF前列腺素白三烯纖維蛋白結合蛋白凝血因子吞噬并殺傷病原微生物第30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分布、分類第二節(jié)樹突狀細胞

(DC)廣泛分布于腦以外的全身組織和臟器,數(shù)量較少,僅占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1%。(分布廣、數(shù)量少)因具有較多分枝狀突起得名。分布不同,有不同命名第31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朗格漢斯細胞(LC)—表皮基底層和棘細胞之間間質樹突狀細胞—器官結締組織中并指樹突狀細胞(IDC)—胸腺中、外周免疫器官濾泡樹突狀細胞(FDC)—外周免疫器官生發(fā)中心隱蔽細胞--------淋巴液血液DC-------血液DC按分布分類:成熟DC未成熟DC淋巴/血液組織免疫器官體液第32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是專職抗原提呈細胞(APC),主要功能:(是功能最強的抗原遞呈細胞)未成熟DC:攝取、加工處理抗原能力強,

提呈抗原能力弱;成熟DC:攝取、加工處理抗原能力弱,

提呈抗原能力強;一.DC主要生物學作用※※攝取抗原---加工處理抗原---提呈抗原第33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①未成熟DC:高表達PRR:甘露糖受體、Toll

樣受體(TLR)高表達條理性受體:FcR、C3bR和

低表達MHCⅠ/Ⅱ類分子、B7/ICAM共刺激分子故攝取、加工抗原能力強,提呈抗原能力弱;成熟DC:高表達MHCⅠ/Ⅱ類分子和B7/ICAM,故有很強提呈抗原,啟動適應性免疫能力;②DC自身具有免疫刺激能力,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激活初始T細胞能力最強的APC。而APC中MΦ、B細胞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記憶T細胞。故DC是適應性免疫應答的始動細胞。③濾泡DC可直接捕獲抗原不內吞,提供給初始B識別、活化,啟動體液免疫應答。(下頁圖)④胸腺DC參與陰性選擇。※組織中免疫器官淋巴/血液第34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濾泡DC:不表達MHC分子,但高表達FCγR,C3b/C3dR,通過這些受體撲捉抗原但不內吞,而將免疫復合物長期滯留于細胞表面,供B識別。第35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紅細胞漿細胞樣DC第36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DC分為兩個亞群:

1)髓樣DC---表達PRR:TLR2、4、5病原體抗原髓樣DC2)漿細胞樣DC---表達PRR:TLR7、8、9病毒/IL3+CD40L漿細胞樣DC二.髓樣DC和漿細胞樣DC刺激IL12IL4產生IFN-α:抗病毒IL4、5產生刺激TH1:參與細胞免疫TH0TH2:參與體液免疫TH0TH2第37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CD4Th0細胞IL-12,IFN-γTh3細胞Th2細胞Th1細胞IL-12、IFN-γIL-4IL-4TGF-β、IL-10IL-2IFN-γTGF-βIL-12IL-4IL-5IL-6IL-10IL-13介導細胞免疫輔助B體液免疫Ag第38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小結:固有免疫細胞種類:固有免疫細胞四類識別性受體:巨噬細胞種類分布:巨噬細胞表面受體:巨噬細胞五大功能:(兩個殺傷系統(tǒng))樹突狀細胞功能:未成熟/成熟DC功能區(qū)別、

DC是唯一能活化初始T的始動細胞、濾泡DC功能、髓樣/漿細胞樣DC復習第39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IFN,IL2、12、18顯著增強NK活化來源:(骨髓)淋巴樣干細胞分布: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臟界定:TCRˉ和BCR(mIg)ˉ

CD56+、CD16+=(IgGFc受體)

功能:1.殺傷靶細胞:腫瘤和病毒感染細胞等靶細胞

①通過殺傷活化受體/抑制受體殺傷這些靶細胞

②通過IgGFc受體介導ADCC來殺傷靶細胞2.活化的NK可分泌一些細胞因子:免疫調節(jié)、抗感染

另外NK具有多種細胞因子受體:可被趨化因子招募到病灶,其中還有些細胞因子能增強NK的細胞毒作用第三節(jié).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⒉第40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NK殺傷靶細胞(抑制性

)受體(活化性)受體直接殺傷:

ADCC殺傷:IgGFC受體介導定向殺傷靶細胞MФ中性粒細胞第41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NK細胞介導的ADCCMФ中性粒細胞第42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NK細胞介導的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細胞毒---ADCC第43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NK細胞具有識別正常組織細胞和異常組織細胞的能力,原因是其細胞表面有兩類功能不同的受體。殺傷細胞活化受體

激發(fā)NK殺傷殺傷細胞抑制受體

抑制NK殺傷一、NK細胞殺傷活化受體和殺傷抑制受體第44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1、識別MHC-I類分子的受體

殺傷細胞免疫球蛋白樣受體(KIR)

殺傷細胞凝集素樣受體(KLR)

2、識別非MHC-I類分子的受體

抑制性受體:KIR2DLKIR3DL活化性受體:KIR2DSKIR3DS抑制性受體:CD94-NKG2A活化性受體:CD94-NKG2C

活化性受體:NKG2DNCR

NK受體抑制性受體:(胞漿區(qū)長)活化性受體:(胞漿區(qū)短)按識別的配體不同分:第45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殺傷細胞免疫球蛋白樣受體(KIR)殺傷細胞凝集素樣受體(KLR)抑制性受體:KIR2DLKIR3DL活化性受體:KIR2DSKIR3DS1.識別MHC-I類分子的受體:(killerlectin

-likereceptor,KLR)(killerimmunoglobulin-likereceptor,KIR)抑制性受體:CD94/NKG2A活化性受體:CD94/NKG2C兩類受體通常情況共表達于NK表面,均可識別自身細胞表面的MHC-I類分子第46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KIR抑制性受體和活化性受體結構域跨膜區(qū)胞漿區(qū)▲▲▲▲同源二聚體共四種D:domain:結構域PTPPTK第47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ITAM中文名:免疫受體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胞內區(qū)基本結構為:--酪--亮--纈--;ITAM中的酪氨酸發(fā)生磷酸化后,而招募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并使之活化,啟動激活信號轉導。

ITIM

中文名:免疫受體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胞漿區(qū)基序的基本組成是:--異亮--纈--酪--亮-其酪氨酸被磷酸化后,可招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使之活化,啟動抑制PTK的激活信號轉導通路,發(fā)揮負向調節(jié)。第48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KLR抑制性受體和活化性受體共兩種第49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識別非MHC-I類分子的殺傷活化受體(1)NKG2D

(2)自然細胞毒性受體(NCR)

活化性受體轉導活化信號第50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NKG2D第51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了解)自然細胞毒性受體(NCR)第52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識別MHC-I類分子的受體

免疫球蛋白樣受體(KIR)

凝集素樣受體(KLR)

識別非MHC-I類分子的受體

抑制性受體:KIR2DLKIR3DL活化性受體:KIR2DSKIR3DS抑制性受體:CD94-NKG2A活化性受體:CD94-NKG2C

活化性受體:NKG2DNCR(3種)

總結:

NK受體第53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下頁圖通常抑制性和活化性受體共表達與NK細胞表面,但正常生理情況下,NK細胞表面抑制性受體占主導地位,表現(xiàn)為NK活性被抑制,NK對自身正常組織細胞不殺傷;當腫瘤或病毒感染細胞表面HLA-I類分子異常時,NK細胞的KIR/KLR喪失識別自我的能力。此時,NK細胞通過另一類識別非MHC-I類分子的活化受體(NKG2D、NCR)

,接受活化信號,NK活化,發(fā)揮殺傷作用。二、NK對腫瘤或病毒感染靶細胞的識別及其活化第54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MICA/BKIR/KLRKIR/KLRKIR/KLRp88第55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KIR-KLR殺傷細胞活化受體+NCR殺傷細胞活化/抑制受體MHC-INKNKG2NKMICA/BMHC-I類分子的受體非MHC-I類分子的受體NK細胞最為引人矚目的功能是能識別正常細胞的MHC-Ⅰ類分子而被抑制?;蜃R別不表達MHC-Ⅰ類分子的靶細胞而被活化對靶細胞加以殺傷。第56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NK與靶細胞接觸活化后,可通過三種途徑殺傷靶細胞:1.分泌穿孔素/顆粒酶途徑:活化的NK產生穿孔素在靶細胞穿孔,致水、電解質入胞,靶細胞崩解破壞。顆粒酶(絲氨酸蛋白酶)循孔道入胞激活靶細胞內凋亡相關的酶系統(tǒng)→靶細胞凋亡。2.Fas與FasL途徑:活化的NK高表達FasL,其與靶細胞上Fas結合,激活靶細胞內Fas相關死亡結構域

→激活相關caspase酶→靶細胞凋亡。3.分泌TNF-與TNFR-I途徑:化的NK高表達TNF. 其與靶細胞上TNF受體(TNFR-I)結合,激活靶細胞內的TNF相關死亡結構域→激活相關caspase酶→靶細胞凋亡。三、NK對腫瘤或病毒感染靶細胞的殺傷機制第57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激活核酸內切酶,導致細胞程序性死亡。第58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NK細胞在腫瘤細胞上穿破一個洞,腫瘤細胞將在很短的時間內死亡。第59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圖上兩旁為腫瘤細胞,中間為自然殺傷細胞第60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自然殺傷細胞腫瘤細胞第61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腫瘤細胞死亡后成為纖維,而自然殺傷細胞則恢復原狀第62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四節(jié)具有泛特異性抗原識別受體的固有免疫細胞表面標志:既有NK表面標志

CD56,

又有TCR-CD3復合受體(多為TCR)

有IL-12、IFN-γ細胞因子受體分布:主要分布于骨髓、肝臟、胸腺識別特點:※其TCR密度低(T細胞的1/3

),TCR缺乏多樣性,抗原識別譜窄其TCR識別靶細胞CD1分子提呈的磷脂和糖脂類抗原(故其TCR屬泛特異性抗原識別受體)功能:在脂抗原及細胞因子激活下1.殺傷靶細胞:釋放表達穿孔素、顆粒酶、FasL、TNF-α,2.分泌IL-4誘導Th0→Th2(體液免疫)分泌IFN-γ誘導Th0→Th1(細胞免疫),并激活MΦ、NK細胞抗感染、抗腫瘤。一、NKT細胞(p5)第63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是執(zhí)行固有免疫應答的T細胞表面標志:TCR分布:腸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粘膜層和皮下組織含量:外周血中占T細胞總量0.5-1%(少),α/βT細胞占98%,識別特點:

※1)其TCR缺乏多樣性,抗原識別譜窄;2)可識別多種病原體共有的一些抗原(故其TCR屬泛特異性抗原識別受體)

MICA/B:(感染細胞)熱休克蛋白

(感染細胞)CD1-脂類抗原分子復合物病毒蛋白(細菌)磷酸化抗原功能:

※是皮膚黏膜在早期抗感染的主要效應細胞。1.殺傷靶細胞:殺傷機制與NK/CTL/NKT細胞類似:………2.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參與免疫調節(jié)二、δT細胞識別的抗原第64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來源:胚肝(故出現(xiàn)較早)、骨髓,分布:胸腔、腹腔、腸壁固有層。具有自我更新。表面標志:CD5+、mIgM+抗原識別特點:其BCR缺乏多樣性,識別多種病原體的一些共有抗原(故屬泛特異性抗原識別受體)

1)識別某些細菌的TI型多糖抗原2)變性的自身抗原產生免疫應答的主要特點:

1)多糖抗原/自身抗原刺激B1細胞后,48h內產生低親和力IgM,對早期抗感染、免疫自穩(wěn)有重要意義2)B1細胞增殖時無Ig類別轉換,3)無免疫記憶,三、B1細胞第65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光鏡下的中性粒細胞(PMN)細胞核形態(tài)多樣,主要呈分葉狀;胞漿內含有初級和次級兩種顆粒初級顆粒(溶酶體顆粒):淺紫色,較大,內含髓過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次級顆粒:淺紅色,較小,內含堿性磷酸酶、溶菌酶、防御素、殺菌蛋白等第五節(jié)其他固有免疫細胞一、中性粒細胞第66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是白細胞中數(shù)量最多:占白細胞總數(shù)的60~70%,更新快:在骨髓中產生速度快(107/分),但存活期短(2-3天)具有多種受體:趨化受體:IL8R、C5aR

PRR:甘露糖R\清道夫R\TLR4R調理性受體:IgGFc和C3b受體內含兩種顆粒:初級顆粒和次級顆粒殺菌系統(tǒng):氧依賴系統(tǒng)氧非依賴系統(tǒng)功能:很強的趨化運動和強大的吞噬病原體的功能,ROI系統(tǒng)RNI系統(tǒng)MPO系統(tǒng)(髓過氧化物酶系統(tǒng))(髓過氧化物酶、H2O2、氯化物)第67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種吞噬殺傷方式:當病原體導致局部感染→受趨化因子吸引→中性粒細胞能迅速穿過血管內皮細胞進入感染部位→①PRR識別結合后直接吞噬殺傷病原體,②通過調理性受體與IgG和補體C3b結合,調理吞噬殺傷病原體,③通過抗體IgG的ADCC和補體CDC殺傷病原體,中性粒細胞主要的功能是吞噬殺滅病原體,發(fā)揮抗感染的免疫防御作用第68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中性粒細胞特點數(shù)量大:

是血液中數(shù)量最多的白細胞(60~70%)更新迅速:107/每分鐘,壽命短暫:存活2-3天,應招最快:感染發(fā)生時,可迅速從血管內移出,是最早被招募到感染部位的吞噬細胞。趨化、吞噬作用強:三種吞殺傷病原體方式:

※(來得快,去得快)第69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細菌感染時出現(xiàn)最早,是膿液中的主要成分(膿細胞)第70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血中吞噬細胞捕捉吞噬球菌(視頻)第71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表達趨化因子受體和IgE-Fc受體,依賴IgE-Fc受體與IgE結合,釋放顆粒中活性介質,參與I型超敏反應主要細胞二、嗜堿性粒細胞四、肥大細胞二、嗜酸性粒細胞主要分布與呼、消、泌粘膜及皮下結締組織1、參與抗寄生蟲免疫。其顆粒中多種蛋白、酶有殺蟲作用2、釋放炎性介質參與促進過敏性炎癥主要分布與呼、消、泌粘膜及皮下結締組織,表達PRR、C3a/C5a受體、IgE-Fc受體,顆粒中有活性介質,引起局部炎癥和I型超敏反應主要細胞第72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嗜堿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B)的突出特點是胞質內含粗大、大小分布不均、染成藍紫色的嗜堿性顆粒。顆??筛采w在細胞核上,故細胞核雖亦呈分葉狀,但常不清楚第73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嗜酸性粒細胞血涂片上,嗜酸性粒細胞的胞質內充滿粗大、大小分布均勻、染成桔紅色略帶折光性的嗜酸性顆粒,細胞核常分2個大的葉,如同眼鏡第74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小結巨噬細胞通過表面模式識別受體識別病原體的PAMP后,結合、吞噬、殺傷病原體。MΦ的其他功能……..樹突狀細胞是重要的抗原呈遞細胞。未成熟DC、成熟DC、濾泡樹突狀DC特性、功能各有特點。NK細胞是執(zhí)行免疫監(jiān)視作用的細胞,能夠通過抑制受體、活化受體識別結合正常細胞MHC-I類分子。當病毒或腫瘤細胞表面MHC-I類分子丟失或表達異常,NK細胞喪失識別“自我”的能力,而通過NCR和NKG2D識別靶細胞上非MHC-I類分子。NK細胞還可通過IgGFc受體發(fā)揮ADCC殺傷靶細胞。細胞毒性介質有…….。NKT細胞、T細胞、B1細胞通過泛特異性抗原識別受體(TCR/BCR)識別一些保守抗原。中性粒細胞能被迅速募招,靠多條殺菌途徑殺滅病原體。還能通過調理吞噬、ADCC發(fā)揮抗感染作用第75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再見第76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超鏈接

部分第77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多能干細胞淋巴干細胞髓樣干細胞單核--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吞噬作用抗原遞呈

吞噬、抗菌作用

抗寄生蟲免疫

粘膜表面保護作用?

粘膜表面保護作用淋巴細胞適應性免疫(T/B/NK)DCDC骨髓第78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79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80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細小的、淺紅或淺紫色顆粒。細胞核呈桿狀或2~5分葉狀,葉與葉間有細絲相連。第81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白細胞分化抗原:指不同譜系白細胞(免疫細胞)在分化成熟的不同階段以及活化過程中,出現(xiàn)或消失的表面標記。白細胞分化抗原(CD)第82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抗原提呈細胞(antigen-presentingcell)

APC表達MHC分子,能夠攝取、加工、處理抗原,并把抗原肽遞呈給T細胞的一類特化的細胞群。包括:DC、巨噬細胞、活化的B細胞及非專職APC按特點分兩類:專職APC:DC、巨噬細胞、活化的B細胞

非專職APC:內皮細胞、上皮細胞、纖維母細胞、及腦內小膠質細胞等。

第83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模式識別受體(PRR)定義又稱非調理性受體。指固有免疫細胞上能夠識別病原體上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結構的受體。

(PAMP)

(病原相關分子模式)第84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NKG2家族和CD94都屬于C-型凝集素家族。NKG2家族是NK細胞上的一類重要受體,包括NKG2A,NKG2B,NKG2C,NKG2D,NKG2E,NKG2F,NKG2H等成員,都定位于12p12.3-p13.1的NK基因復合體中,該家族的大多數(shù)成員均與CD94結合成異源二聚體進行表達,(唯有NKG2D與NKG2F不與CD94結合)。NKG2家族成員按功能可分為活化性受體和抑制性受體兩大類,分別傳遞正性和負性信號,調控NK細胞的細胞毒作用和細胞因子的釋放,使NK細胞在機體免疫監(jiān)視和早期抗感染免疫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NKG2家族第85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ITAM(先)中文名:免疫受體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胞內區(qū)基本結構為:--酪--亮--纈--;ITAM中的酪氨酸發(fā)生磷酸化后,而招募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并使之活化,啟動激活信號轉導。

ITIM(后)

中文名:免疫受體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胞漿區(qū)基序的基本組成是:--異亮--纈--酪--亮--其酪氨酸被磷酸化后,可招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使之活化,啟動抑制PTK的激活信號轉導通路,發(fā)揮負向調節(jié)。第86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即:ITAM(免疫受體酪氨酸活化基序)

激活性受體帶有ITAM→纈氨酸磷酸化→招募活化PTK→啟動激活信號的轉導ITIM(免疫受體酪氨酸抑制基序)抑制性受體帶有ITIM→纈氨酸磷酸化→招募活化PTP→抑制PTK活化信號的轉導第87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結構域結構域(domain)是指在較大的蛋白質分子中形成的某些在空間上可以辨別的結構,往往是球狀壓縮區(qū)或纖維狀壓縮區(qū)。它們也既是結構單位,又是功能單位。例如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區(qū)就是結構域。

第88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急性期蛋白定義:

病原微生物感染炎癥反應早期,由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所分泌TNF-α、IL-1和IL-6誘導肝細胞合成與分泌的一類蛋白質,包括C反應蛋白、LBP(脂多糖結合蛋白)、MBL(甘露聚糖結合凝集素)等。感染炎癥MΦ/N細胞因子肝細胞產生急性期蛋白誘導第89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Caspases家族

Caspases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一組存在于細胞胞質中的結構上相關的半胱氨酸蛋白酶,現(xiàn)已確定至少存在11種caspase:這些caspases中,caspase2,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10參與細胞凋亡的起始;參與細胞凋亡執(zhí)行的則是caspase3,caspase6和caspase7,其中caspase3和7導致DNA修復的抑制并啟動DNA的降解。而caspase-6導致核纖層和細胞骨架的崩解。細胞中合成的caspase以無活性的酶原狀態(tài)存在,以后經活化方能執(zhí)行其功能。第90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什么是人體天網(wǎng)

德國科學家在觀察人體免疫系統(tǒng)對付細菌的過程中意外發(fā)現(xiàn),在那些被人體滅菌勇士白血球殺死的細菌周圍,經常會看到一些絲狀體物質。起初,他們以為這是顯微鏡的鏡片不干凈導致的觀察錯覺。但后來他們發(fā)現(xiàn),這些絲狀物總是在細菌進入人體后,很快就出現(xiàn)在細菌周圍。它們相互纏繞,構成了網(wǎng)。這些網(wǎng)就像蜘蛛網(wǎng)那樣,能夠迅速把細菌橫七豎八地黏在上面,從而將細菌擒拿。隨后,這些網(wǎng)就密切配合人體白細胞里的其他物質,把被擒拿的細菌毒殺或者吞吃掉。更為奇特的是,這種由絲狀體物質構成的網(wǎng)還能對人體內健康的細胞起到保護作用。實驗發(fā)現(xiàn),在對付病毒的戰(zhàn)斗中,有一種細胞分泌出來的蛋白酶在同細菌作戰(zhàn)的時候,有時候會傷及無辜,給人體健康細胞造成傷害。為了避免或減少這種傷害事件的發(fā)生,這個網(wǎng)憑借自身的黏性,主動把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幫助它們認準來犯之敵,同時避免誤傷健康細胞。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由絲狀體物質編成的網(wǎng),在發(fā)揮完殺敵和護體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什么是物質編織德國科學家通過細致觀察和辨認,最后揭開了謎底。原來,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細胞在發(fā)現(xiàn)細菌入侵的敵情后,會馬上奔赴疆場,與細菌拼殺。這些投入到疆場的中性粒細胞注定要成為烈士,因為它們就像是過河的小卒,從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們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這些投入疆場的勇士,在與細菌拼殺到筋疲力盡的時候,便自行“剖腹”解體,從體內拋出絲狀體物質。眾多勇士的絲狀體物質纏繞在一起,就構成了細菌難逃的“天網(wǎng)”。讓人驚訝的是,構成“天網(wǎng)”的絲狀體物質,恰恰就是隱藏在中性粒細胞內部的DNA。

DNA竟然會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織“網(wǎng)”殺敵——這可是長久以來有關DNA的從未有過的重大發(fā)現(xiàn)。第91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復習與思考作業(yè)第92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作業(yè):1、說出下圖白細胞名稱1嗜堿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第93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寫出下列縮寫的中文:1.PRR:14.KIR:2.PAMP:15.KLR:3.ADCC:4.DC:5.MΦ:6.IL:7.MR:8.SR:9.TLR:10.mIg:11.BCR/TCR:12.FcR:13.MHC:第94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單選1、NK細胞表面具有鑒別意義的標志是A:CD5+、CDll+、mlgM+

B:CDla+、CDllc+、CD83+

C

:CD3-、CD56+、CDl6+

D:CD5-、CDll+、mlgM+/D+

E:CD3-、CD34+、CDll7+2、白細胞中數(shù)量最,存活期最短的細胞是A:單核細胞

B:嗜酸性粒細胞

C:淋巴細胞

D

:中性粒細胞

E:嗜堿性粒細胞3、巨噬細胞表面可識別病原菌表面巖藻糖殘基的模式識別受體是A:清道夫受體

B:TLR4

C

:甘露糖受體

D:C3b受體

E:TLR2

第95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外周血白細胞中含量最低的細胞是A:單核細胞

B:中性粒細胞

C:嗜酸性粒細胞

:嗜堿性粒細胞

E:T淋巴細胞

5、可誘導初始T細胞活化的免疫細胞是A:肥大細胞

B:B1細胞

C:巨噬細胞

D

:樹突狀細胞

E:上皮細胞

6、對寄生蟲具有吞噬殺傷作用的免疫細胞是A:中性粒細胞

B:單核細胞

C

:嗜酸性粒細胞

D:嗜堿性粒細胞

E:淋巴細胞

第96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7、NKT細胞表面TCR識別的配體分子是A:HLAⅠ類分子

B

:CDl分子提呈的脂類/糖脂類抗原

C:MICA/B分子

D:抗原肽-MHCⅠ類分子復合物

E:細菌脂多糖

8、天然免疫系統(tǒng)細胞不包括

A

:T細胞

B:Mф

C:NK細胞

D:中性粒細胞

E:單核細胞9、哪項不是NK細胞的殺傷特點A:不受MHC限制

B:抗體介導殺傷

C

:預先致敏

D:非特異性殺傷

E:接觸殺傷

第97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0、在特異性免疫應答的感應階段,巨噬細胞的主要作用是A:免疫調節(jié)作用

B:活化NK細胞

C:分泌細胞因子

D:攝取、加工處理和提呈抗原

E:促進輔助性T細胞中Th1細胞分化

11、不屬于巨噬細胞的是A:庫普弗細胞(Kupffercell)

B:小膠質細胞

C:破骨細胞

D

:成骨細胞

E:滑膜A型細胞

12、巨噬細胞表面缺乏的標記是A:細胞因子受體

B

:抗原識別受體

C:MHCⅡ類分子

D:C3b受體

E:IgGFc受體

第98頁,課件共10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3、對病原微生物或腫瘤細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