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高考語文一模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遼寧省高考語文一模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遼寧省高考語文一模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遼寧省高考語文一模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遼寧省高考語文一模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遼寧省高考語文一模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2023屆遼寧省葫蘆島市高三一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朱公諱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師人太尉長子公幼好學十歲能屬文賦詩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門者汝也得任子恩辭以與其弟祖父益奇之嘉祐二年,登進士第,調萬年主薄,數(shù)假邑事,邑人謂之“明鏡”。為修武令,邑有牧地,民久侵冒轉易,皆為稅籍,朝遣使案畝加租,總四萬余石。公爭之,得減萬余石。修武廢為鎮(zhèn),民以為不便,公力爭不能得,察訪官欲奏留公領鎮(zhèn)事,公辭之,改垣曲令。他邑斂青苗錢,類以嚴督取辦。公不笞一人,而輸有時足。公自以遇圣之知,夙夜竭力,知無不言。時進退大臣,損益政事,公密勿啟沃,多見施行。拜右諫議大夫,賜三品服,請召講官便殿,訪以治道,是歲旱,論救災十事。遷給事中。有詔“幸后苑,賞花、釣魚,燕群臣”。會春寒,公請罷點,以祗天戒。其夏日食,上疏論修德應變。神宗山陵,韓獻肅公守洛,奏公勾當山陵事;事以時集,洛人不知有大役。公天性純孝,為太尉居喪,廬墓側三年,事叔父盡其道,教諸弟以友愛,上下惇睦,靡有間言。為人端厚方重,望之可畏,即之謙恭,虛己常若不足。修身治家,居官立朝,與朋友交,一以至誠。守亳,亳人懷其德,為之立祠。亳大饑,公開倉賑濟,量口給粟,五月而止,民無菜色。在潞,以鄰境荒歉,流民至者相踵。公勞來安定,日為食以食之,一日,食饑者至暮,不暇食,遂感疾,猶強視事。未終前二日,親禱雨,拜不能興,憂民之心,瞑而后已。(節(jié)選自范祖禹《集賢院學士知潞州朱公墓志銘》)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朱公諱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師人/太尉長子/公幼好學/十歲能屬文/賦詩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門者/汝也/得任子恩/辭/以與其弟/祖父益奇之B.朱公諱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師人/太尉長子/公幼/好學/十歲能屬文/賦詩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門者汝也/得任子恩/辭/以與其弟/祖父益奇之C.朱公諱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師人/太尉長子/公幼好學/十歲能屬文/賦詩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門者汝也/得任子恩辭/以與其弟/祖父益奇之D.朱公諱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師人/太尉長子/公幼/好學/十歲能屬文/賦詩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門者/汝也/得任子恩辭/以與其弟/祖父益奇之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簿,是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唐宋時期常常由初入官場的人擔任。B.青苗錢,宋代在青黃未接時發(fā)放的農業(yè)貸款,本意為增加政府收入并抑制民間高利貸。C.立祠,我國古代一種信仰民俗,建造目的是為受尊敬的已逝之人建立祠廟加以奉祀。D.“公勞來安定”中的“勞”與《種樹郭橐駝傳》中的“輟飧饔以勞吏者”的“勞”同義。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朱光庭秉公辦事,能力出眾。擔任修武縣的縣令,正確對待公家牧場的稅收;在垣曲縣,沒有鞭打一個人,但能夠按時收取青苗錢。B.朱光庭竭力輔君,知無不言,為報答君主的知遇之恩,面對提拔或者罷黜大臣以及一些政事,他都勤勉努力,竭誠開導,很多意見得以施行。C.朱光庭為人孝悌,端厚謙恭,為父親筑廬守孝三年,事奉叔父盡其孝道,教誨諸位弟弟使家族和睦,看上去讓人生畏,其實卻是謙遜恭敬。D.朱光庭憂慮民事,死而后已,在亳州、潞州發(fā)生大饑荒時,他開倉賑濟百姓;臨終前兩天,還親自析禱求雨,當時跪拜后都已經(jīng)不能站起來。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會春寒,公請罷燕,以祗天戒。(2)一日,食饑者至暮,不暇食,遂感疾,猶強視事。5.修建宋神宗陵墓一事,具體是如何執(zhí)行的?結果怎么樣?(2023屆遼寧省丹東市高三一模(總復習質量檢測一)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漢靈帝中平六年幽州牧劉虞到部上罷諸屯兵但留降虜校尉公孫瓚將步騎萬人屯右北平公孫瓚志欲掃滅烏桓,而虞欲以恩信招降,由是與瓚有隙。虞與瓚積不相能,瓚數(shù)與袁紹相攻,虞禁之,不可,而稍節(jié)其稟假【注】。瓚怒,屢違節(jié)度,又復侵民。虞不能制,乃遣驛使奉章陳其暴掠之罪,瓚亦上虞稟糧不周。二奏交馳,朝廷依違而已。瓚乃筑小城以居之,虞恐其終為亂,乃率所部兵合十萬人以討之。但以虞兵無部伍,不習戰(zhàn),又愛民廬舍,敕不聽焚燒,攻圍不下。時瓚部曲放散在外,乃簡募銳士數(shù)百人,因風縱火,虞眾大潰。瓚追攻之,三日,執(zhí)虞并妻子。會詔遣使者段訓增虞封邑,拜瓚前將軍,封易侯。瓚乃誣虞前與袁紹等謀稱尊號,脅訓斬虞及妻子。掾張逸等相與就虞,罵瓚極口,然后同死。瓚傳虞首于京師,故吏尾敦于路劫虞首,歸葬之。瓚既殺虞,盡有幽州之地,志氣益盛,不恤百姓,睚眥必報。虞從事鮮于輔等,合率州兵欲共報仇,招誘胡、漢數(shù)萬人,與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zhàn)于潞北,斬丹等四千余級。烏桓王亦率七千余騎,隨輔南迎虞子和與袁紹合兵十萬共攻瓚,破瓚于鮑丘。瓚遂徙鎮(zhèn)易,為圍塹十重,于塹里筑京,為樓其上。袁紹連年攻瓚不能克,以書諭之,欲相與釋憾連和。瓚不答,而增修守備,紹于是大興兵以攻瓚。瓚遣子續(xù)請救于黑山諸帥,黑山帥張燕與續(xù)率兵十萬三道救之,未至,瓚密使行人赍書告續(xù),使引五千鐵騎于北濕之中,起火為應,瓚欲自內出戰(zhàn)。紹候得其書,如期舉火。瓚以為救至,遂出戰(zhàn),紹設伏擊之,瓚大敗,復還自守。紹為地道,穿其樓下,施木柱之,度足達半,便燒之,樓輒傾倒,稍至京中,瓚自計必無全,引火自焚。紹趣兵登臺,斬之。(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袁紹討公孫瓚》有刪改)注:稟假,指俸祿供給和借貸。6.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漢靈帝中平六年A幽州牧劉虞到部B上C罷諸屯兵D但留降虜E校尉公孫瓚將步騎F萬人屯右北平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尊號,是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稱號。謀稱尊號,文中指謀劃稱帝,這是公孫瓚對劉虞的誣陷。B.從事,官名,文中泛指一般屬官,與《五代史伶官傳序》“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中“從事”義同。C.赍,文中意為“送”,與成語“赍志而歿”及《孔雀東南飛》“赍錢三百萬”中“赍”含義均相同。D.趣,文中為通假字,通“促”,督促、催促,與《蘭亭集序》“趣舍萬殊”中的“趣”含義不同。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孫瓚不服從劉虞指揮,劉虞便上奏陳述其罪行,但朝廷敷衍劉虞,縱容公孫瓚,激化了二人之間的矛盾。B.劉虞軍隊建制不完善,作戰(zhàn)經(jīng)驗不豐富;劉虞又體恤百姓,為保百姓屋舍下令不許火攻,沒有攻下公孫瓚。C.袁紹致書公孫瓚,欲放棄仇怨與之聯(lián)合;公孫瓚未予理睬,反而加強守備,此舉促使袁紹加大了進攻力度。D.公孫瓚寫信給兒子約定舉火為號,里應外合,共同迎擊袁紹。袁紹截獲了書信,遂將計就計,擊潰公孫瓚。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虞與瓚積不相能,瓚數(shù)與袁紹相攻,虞禁之,不可,而稍節(jié)其稟假。(2)時瓚部曲放散在外,乃簡募銳士數(shù)百人,因風縱火,虞眾大潰。10.司馬光評價劉虞“以恩厚得眾心”,請結合文本簡要概述其“得眾心”的表現(xiàn)。(2023屆遼寧省遼陽市高三一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周襄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注】,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賜伯舅胙。”齊侯將下拜??自唬骸扒矣泻竺?。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于下,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秋,齊侯盟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歸于好?!痹卓紫葰w,遇晉侯曰:“可無會也齊侯不務德而勤遠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為此會也東略之不知西則否矣其在亂乎君務靖亂無勤于行”晉侯乃還。九月,晉獻公卒,里克,欲納文公,故以三公子之徒作亂。初,獻公使荀息傅奚齊。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稽首而對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貞。其濟,君之靈也;不濟,則以死繼之。”公曰:“何謂忠貞?”對曰:“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無猜,貞也。”及里克將殺奚齊,先告荀息曰:“三怨將作,秦、晉輔之,子將何如?”荀息曰:“將死之?!崩锟嗽唬骸盁o益也?!避魇逶唬骸拔崤c先君言矣,不可以貳。能欲復言而愛身乎?雖無益也,將焉辟之?且人之欲善,誰不如我?我欲無貳而能謂人已乎?”冬十月,里克殺奚齊于次。《春秋》書曰:“殺其君之子。”未葬也。荀息將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輔之。”荀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殺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君子曰:“《詩》所謂‘白圭之站,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荀息有焉?!保ㄟx自《左傳?僖公九年》,有刪改)【注】胙,古代宗廟祭祀時所用的肉。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可無會也/齊侯不務/德而勤遠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為此會也/東略之不知/西則否矣/其在亂乎君/務靖亂/無勤于行/B.可無會也/齊侯不務德而勤遠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為此會也/東略之不知/西則否矣/其在亂乎/君務靖亂/無勤于行/C.可無會也/齊侯不務德而勤遠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為此會也/東略之不知/西則否矣/其在亂乎君/務靖亂/無勤于行/D.可無會也/齊侯不務/德而勤遠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為此會也/東略之不知/西則否矣/其在亂乎/君務靖亂/無勤于行/1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事,文中指祭祀。與“將有事于西疇”(《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有事”含義相同。B.稽首,我國古代的一種跪拜禮,是“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主時所用。C.先君,文中指已故前代君主。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D.《春秋》,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古代儒家典籍“六經(jīng)”之一,相傳為孔子修訂而成。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受周襄王的指派,宰孔賜祭肉給齊桓公,他讓齊桓公不用下階拜謝,但齊桓公為維護天子威嚴仍下階拜謝。B.齊桓公在與諸侯會盟時說只要與齊國結盟,就恢復原來的友好局面;但宰孔認為齊桓公不致力于德行,勸晉獻公不要前去。C.晉獻公去世,里克和荀息兩個人輔佐的繼任國君的人選不一樣,里克想接納晉文公為國君,荀息要輔佐奚齊擔任國君。D.里克殺死奚齊后,荀息本想以死殉之,但荀息想到晉獻公還沒有安葬,國家也無君王,于是他就立公子卓為國君。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其濟,君之靈也;不濟,則以死繼之。(2)能欲復言而愛身乎?雖無益也,將焉辟之?15.君子是如何評價荀息的?其理由是什么?請加以概括。(2023屆遼寧省撫順市高三一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公父文伯①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以歇之家,而主猶績,懼干季孫之怒也。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其母嘆曰:“魯其亡乎?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邪?居,吾語女。昔圣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師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與大史、司載糾虔天刑。日入,監(jiān)九御,使?jié)嵎钛{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諸侯朝修天子之業(yè)命,晝考其國職,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無慆淫,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職,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yè),夜尼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受業(yè),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王后親織玄紞,公候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內子為大帶,命婦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賦事,蒸而獻功,男女效績,愆則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訓也。自上以下,誰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yè)。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無廢先人?!癄柦裨唬骸蛔园玻俊允浅芯?,余懼穆伯之絕祀也?!敝倌崧勚唬骸暗茏又局臼现畫D不淫矣!”(節(jié)選自《國語·魯語下》)[注]①公父文伯:公父穆伯與敬姜之子,名歜(chù),魯國下大夫。②季孫:指季康子,當時魯國正卿,首席執(zhí)政大臣。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B.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C.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D.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1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地德,古時認為地能產(chǎn)百物,養(yǎng)育人民,這就是地之德。文中指土地上生長的五谷。B.褅郊,指帝王的祭祀活動。郊,祭天。古代有郊社大典,就是指祭祀上天的儀式。C.儆,文中是告誡、警告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中“以儆效尤”的“儆”含義相同。D.“晦而休”的“晦”指天黑、夜晚,與《登泰山記》中“戊申晦”的“晦”意思不同。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父文伯崇尚禮數(shù),深明孝道,當看到自己的母親在績麻時,他既心疼母親又十分惶恐,婉勸母親不要如此操勞。B.敬姜闡釋了天子、百官及王后、命婦等實施勞而不淫的具體標準與做法,最后,希望兒子要“朝夕修我”“無廢先人”。C.敬姜告訴兒子:春分祭祀,分配勞作之事,冬天祭祀,進獻勞動成果,男女都獻功,有過失就治罪,這是古代的制度。D.孔子對敬姜的見解與做法十分佩服,他讓弟子也要有志于此,以圣人對敬姜的肯定,映襯其非凡的人格。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昔圣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2)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yè)。20.敬姜是歷史上著名的賢母,《魯季敬姜》中有“君子謂敬姜備于教化”的評論,請結合文本分析敬姜“備于教化”的具體表現(xiàn)。(皖豫名校聯(lián)盟(天一大聯(lián)考)2022-2023學年高三12月聯(lián)考(二)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高皇帝五年,齊人婁敬戍隴西,過洛陽,見齊人虞將軍曰:“臣愿見上言便宜事?!庇輰④娪c鮮衣,婁敬曰:“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不敢易。”虞將軍入言上,上召見,賜食已而問,敬對曰:“陛下都洛陽,豈欲與周室比隆哉?”上曰:“然?!本丛唬骸氨菹氯√煜拢c周室異。周之先自后稷,堯封之邰,積德累善十余世。成王即位,周公之屬傅相,乃營成周洛邑,以為天下中,諸侯四方納貢職,道里均矣。有德則易以王,無德則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務德以致人,不欲恃險阻,令后世驕奢以虐民。今陛下起豐擊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徑往卷蜀漢,定三秦,與項羽大戰(zhàn)七十,小戰(zhàn)四十,使天下民肝腦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shù),哭泣之聲未絕,傷夷者未起,而欲比隆成康周公之時,臣竊以為不侔矣。且夫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謂天府。陛下入關而都,山東雖亂,秦故地可全而有也?!备呋实垡桑瑔栕笥掖蟪?,皆山東人,多勸上都洛陽:“東有成皋,西有崤、澠,倍河海,向伊、洛,其固亦足恃,且周王數(shù)百年,秦二世而亡,不如都周?!绷艉顝堊臃吭唬骸奥尻栯m有此固,國中小不過數(shù)百里,田地狹,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守一隅,東向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婁敬說是也?!庇谑歉呋实奂慈振{西都關中由是國家安寧關東之兵雖百萬之師猶不能以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關中之固也。(節(jié)選自劉向《新序·善謀下第十》)2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于是高皇帝/即日駕西都關中/由是國家安寧/關東之兵/雖百萬之師/猶不能以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關中之固也B.于是高皇帝/即日駕西都關中/由是國家安寧/關東之兵/雖百萬之師/猶不能以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關中之固也C.于是高皇帝即日駕/西都關中/由是國家安寧/關東之兵/雖百萬之師/猶不能以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關中之固也D.于是高皇帝即日駕/西都關中/由是國家安寧/關東之兵/雖百萬之師/猶不能以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關中之固也2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便宜”指有利于治國的建議,“肝腦涂地”形容死得凄慘,均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不同。B.納貢,附屬國向宗主國進貢或諸侯國向天子貢獻財物,文中指前者。C.山東,文中指崤山以東地區(qū),與“沛公居山東時”(《鴻門宴》)所指區(qū)域相同。D.“東向制諸侯”與“履至尊而制六合”(《過秦論》)兩句中的“制”字含義相同。2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虞將軍想讓婁敬換上美服后再去見皇帝,但婁敬堅決不肯;見皇帝之后,婁敬談古論今、慷慨陳詞,表達了他對定都洛陽的反對態(tài)度。B.婁敬向皇帝陳述了周王朝由興起到繁盛的過程,強調了實施仁政對于國家興亡的重要意義,同時說明建都秦地的優(yōu)勢。C.高皇帝對于建都一事舉棋不定,征求大臣意見,而大臣傾向于建都洛陽是因為周朝于洛陽建都持續(xù)了幾百年,而秦朝建都關中兩代就亡國。D.張良認為關中地勢險固,沃野千里,且所處位置便于運輸天下物資和軍需,是真正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國”,與婁敬的意見相同。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凡居此者,欲令周務德以致人,不欲恃險阻,令后世驕奢以虐民。(2)且夫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25.對于“洛陽”的地理位置,高皇帝身邊的臣子各有怎樣的見解?請簡要說明。(2023屆遼寧省沈陽市高三一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一)子貢問孔子曰:“今之人臣孰為賢?”孔子曰:“吾未識也。往者,齊有鮑叔,鄭有子皮,賢者也。”子貢曰:“然則齊無管仲,鄭無子產(chǎn)乎?”子曰:“賜,汝徒矩其一,不知其二。汝聞進賢為賢耶,用力為賢耶?”子貢曰:“進賢為賢?!弊釉唬骸叭弧N崧匁U叔之進管仲也,聞子皮之進子產(chǎn)也,未聞管仲、子產(chǎn)有所進也。(二)子貢問孔子曰:“賜為人下,而未知所以為人下之道也。”孔子曰:“為人下者,其猶土乎!種之則五谷生焉,掘之則甘泉出焉,草木植焉,禽獸育焉,生人立焉,死人入焉,多其功而不言。為人下者,其猶土乎!”(三)齊侯問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對曰:“有難不死,出亡不送?!本唬骸傲训囟庵杈舳F之,君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可謂忠乎?”對曰:“言而見用,終身無難,臣何死焉?謀而見從,終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見用,有難而死之,是妄死也;謀而不見從,出亡而送,是詐為也。故忠臣者,能納善于君,而不能與君陷難者也!”(四)趙簡主從晉陽之邯鄲,中路而止。引車吏進問:“君何為止?”簡主曰:“董安于在后?!崩粼淮巳娭乱簿魏我砸蝗肆羧娨埠喼髟恢Z驅之百步又止吏將進諫董安于適至簡主曰:“秦道之與晉國交者,吾忘令人塞之?!倍灿谠唬骸按税灿谥鶠楹笠病!焙喼髟唬骸肮僦畬氳担嵬钊溯d之。”對曰:“此安于之所為后也。”簡主曰:“行人燭過年長矣,言未嘗不為晉國法也,吾行忘令人辭且聘焉?!睂υ唬骸按税灿谥鶠楹笠病!焙喼骺芍^內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國安。御史大夫周昌曰:“人主誠能如趙簡主,朝不危矣。”(節(jié)選自《說苑·臣術》)2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吏曰/此三軍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軍也/簡主曰/諾/驅之百步又止/吏將進諫董安于適至/B.吏曰/此三軍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軍也/簡主曰/諾/驅之百步又止/吏將進諫/董安于適至/C.吏曰/此三軍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軍也/簡主曰/諾/驅之百步又止吏/將進諫董安于/適至/D.吏曰/此三軍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軍也/簡主曰/諾/驅之百步又止吏/將進諫/董安于適至/2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吾未識也”的“識”是知道的意思,與蘇軾的《石鐘山記》中“汝識之乎”的“識”意思不同。B.賜,是子貢的名,古人以名自稱屬謙稱。《鴻門宴》中項羽與劉邦談話時自稱“籍”就是這種用法。C.三軍,西周軍制,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一般稱上中下三軍,也有稱左中右、前中后三軍的。D.御史大夫,秦始置,負責監(jiān)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國家重要圖冊、典籍,起草詔命文書等。2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孔子與子貢“令之人臣孰為賢”的對話中,孔子用鮑叔牙、子皮與管仲、子產(chǎn)的事例作對此,表明自己進賢為賢的觀點。B.孔子教導子貢要甘愿在眾人之下,要像泥土一樣可以生長出五谷,奔涌出甘泉,讓草木在其上生長,禽獸在其上繁育。C.晏子回答了齊侯的提問,認為國君謙恭虛己,明辨是非,善于采納臣子的建議,就會終身沒有災難,終生不會出逃。D.董安于落在趙簡主隊伍后面的原因是他為趙簡主堵塞秦、晉相連的道路,帶上官府的美玉,向行人燭過辭行并致意。2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若言不見用,有難而死之,是妄死也。②簡主可謂內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國安。30.從《說苑·臣術》節(jié)選的對話中,我們能學到哪些為人處世的道理?請簡要概括。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參考答案:1.A2.C3.D4.(1)恰逢那年春天寒冷,朱公上書請求撤銷宴會,用恭敬的態(tài)度面對上天的懲戒。(2)一天,給饑荒者分發(fā)食物到晚上,自己都沒時間吃飯,于是患病,但仍然勉強起來辦公。5.肅公韓獻推薦由朱光庭負責修建。朱光庭很圓滿地按時完成,以至于洛陽人都沒感到有這個大的徭役。【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朱公叫光庭,字公談,河南偃師人,是太尉的長子。朱光庭年幼好學,十歲時就能夠寫文章,吟詩能夠出警句。祖父拍著他的背說:“光大我家門楣的,一定是你?!钡玫揭驗楦篙呌泄Χ寖鹤尤温毜亩饔觯妻o了,把這個機會給了弟弟,祖父更加看重他。“公幼好學”的意思是“朱公年幼的時候喜歡學習”,“幼”是“好學”的狀語,不能斷開,排除BD;“大吾門者,汝也”是判斷句式,“者”后斷開,排除C。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和文言實詞的能力。C.“建造目的是為受尊敬的已逝之人建立祠廟加以奉祀”錯誤,古代也有立生祠的現(xiàn)象,即為活著的人建立祠廟而加以奉祀,文中是亳州百姓為朱光庭立生祠。D.“勞”同義,慰勞。句意:朱公慰勞前來的流民使他們安定下來/我們小百姓停下晚飯早飯來慰勞那些吏役尚且忙不過來。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在亳州、潞州發(fā)生大饑荒時,他開倉賑濟百姓”錯誤,“在潞,以鄰境荒歉,流民至者相踵。公勞來安定,日為食以食之”,是說潞州鄰境發(fā)生災荒,朱公救助鄰境而來的流民。故選D。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會”,適逢;“罷燕”,取消宴會;“戒”,告誡、懲戒。(2)“食饑者”,發(fā)放食物;“強”,勉強;“視事”,辦公。5.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據(jù)“神宗山陵,韓獻肅公守洛,奏公勾當山陵事;事以時集,洛人不知有大役”可知,肅公韓獻推薦由朱光庭負責修建。朱光庭很圓滿地按時完成,以至于洛陽人都沒感到有這個大的徭役。參考譯文:朱公叫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師人,是太尉的長子。朱光庭年幼好學,十歲時就能夠寫文章,吟詩能夠出警句。祖父拍著他的背說:“光大我家門楣的,一定是你。”得到因為父輩有功而讓兒子任職的恩遇,但推辭了,把這個機會給了弟弟;祖父更加看重他。嘉祐二年,考中了進士,調任萬年縣任主簿。幾次代理管理縣里事務,縣里人稱他是“明鏡”。擔任修武縣的縣令??h里公家的牧場,被有的老百姓侵占冒領甚至轉手交易,他都建立征稅的簿冊。朝廷派遣使者查實田地畝數(shù)加征租稅,總共有糧食四萬多石。朱公據(jù)理力爭,得以減少一萬多石。修武縣被廢棄降為鎮(zhèn),當?shù)匕傩照J為不合適,朱公力爭但不能改變。察訪的官員準備上奏留下朱公統(tǒng)領修武鎮(zhèn),朱公推辭了,后改任垣曲縣的縣令。其他縣收取青苗錢,都是采取嚴肅督查收取的辦法。朱公沒有鞭打一個人,但收取的錢都是按時足額完成。朱公自認為得到圣主的知遇之恩,日夜盡力,知無不言。當時提拔或者罷黜大臣,對于有益或者有害的政事,朱公都勤勉努力,竭誠開導,并且他的很多意見都得以施行。拜官為右諫議大夫,賜三品官服。上書請求下詔書讓給皇上講解經(jīng)史的官員到正殿以外的別殿集中,向他們咨詢治理的方法。這一年干旱,提出救災的十項措施。提拔為給事中。有詔書說“皇上將幸臨后花園,賞花、釣魚、設宴招待群臣”。恰逢那年春天寒冷,朱公上書請求撤銷宴會,用恭敬的態(tài)度面對上天的懲戒。那一年夏天出現(xiàn)了日食,朱公上疏提出要積善行德以回應上天的變化。宋神宗要修建陵墓,肅公韓獻為洛陽太守,上奏請朱公主管修建宋神宗陵墓的事情;各項事情都按時完成,但洛陽人都沒感到有大的徭役。朱公天性純真孝順,為父親守喪的時候,在墳墓邊上蓋簡陋的房屋住了三年。事奉叔父盡其孝道,用友愛之道教誨各位弟弟,家族里上上下下都敦厚和睦,沒有非議。為人端莊忠厚方正穩(wěn)重,看上去讓人生畏,靠近了卻感到他的謙遜恭敬,謙虛的胸懷,好像深廣的山谷一樣永不滿足。修養(yǎng)自身管理家庭,擔任官職立于朝廷,與朋友交往,全都誠心誠意。任亳州太守,亳州人懷念他的恩德,為他建立祠堂。亳州大饑荒,朱公開倉賑濟百姓,根據(jù)人口發(fā)放糧食,五個月才停止,老百姓沒有面露饑色。任潞州太守時,因為鄰近地域出現(xiàn)饑荒歉收,流浪的百姓摩肩接踵地來到潞州。朱公慰勞前來的流民使他們安定下來,每天都準備食物給他們吃。一天,給饑荒者分發(fā)食物到晚上,自己都沒時間吃飯,于是患病,但仍然勉強起來辦公。臨終前兩天,親自祈禱求雨,跪拜而不能起來,憂慮百姓的心,只有去世后才停止。6.ABD7.C8.A9.(1)劉虞和公孫瓚長期不能和睦,公孫瓚和袁紹多次相互攻擊,劉虞多次阻止,也不起作用,只好削減給他的糧草供應。(2)當時公孫瓚的軍隊都分散在外,于是挑選招募幾百名精銳士兵,趁著風勢放火,直沖突圍,劉虞的軍隊大敗潰散。10.①劉虞被抓后,他的屬官張逸等人依然追隨他,大罵公孫瓚,最終一同赴死。②劉虞老部下劫走劉虞的頭顱,回去安葬。③劉虞部下鮮于輔為其報仇,少數(shù)民族首領也與輔一起迎其子與袁紹合力進攻公孫瓚。【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東漢靈帝中平六年,幽州牧劉虞到任,上奏取消各地屯兵,只留下降虜校尉公孫瓚率領一萬步兵騎兵屯駐在右北平。“漢靈帝中平六年”為時間狀語,可與后面內容斷開;“到部”,上任?!吧狭T”,上奏解散?!坝闹菽羷⒂莸讲俊睘橥暾闹髦^結構的句子,故“到部”與“上罷”中間應斷開;“上罷”,上奏解散。故“上罷”中間不應斷開,排除C;“罷”作謂語,“諸屯兵”作賓語,賓語后面斷開;“降虜校尉”為官職,中間不能斷,排除E;“萬人”修飾“步騎”作定語,故“步騎萬人”中間不應斷開,排除F。故選ABD。7.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及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B.句意:排隨從官員用豬、羊各一頭到祖廟去祭告。C.“含義均相同”錯?!瓣逯径鴼{”中“赍”意為“懷著、抱著”。文中及“赍錢三百萬”中“赍”意為“送”。句意:懷著沒有實現(xiàn)的志向死去/送了聘金三百萬。D.句意:各有各的愛好。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朝廷敷衍劉虞,縱容公孫瓚,激化了二人之間的矛盾”錯。原文“虞不能制,乃遣驛使奉章陳其暴掠之罪,瓚亦上虞稟糧不周。二奏交馳,朝廷依違而已”意思是說劉虞無法制止,便派使者上奏章陳述他暴虐劫掠的罪行,公孫瓚也奏報劉虞不按數(shù)供應軍糧。二人的奏書交替不斷地送上,朝廷也模棱兩可,只是敷衍而已。朝廷態(tài)度不明朗,模棱兩可。故選A。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能”,親善、和睦;“節(jié)”,削減、減少;“稍”,漸漸地,“假”,給。(2)“部曲”,軍隊、部下;“簡募”,選拔、招募;“因”,趁著。10.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掾張逸等相與就虞,罵瓚極口,然后同死”可見,劉虞被抓后,他的屬官張逸等人依然追隨他,大罵公孫瓚,最終一同赴死。由原文“瓚傳虞首于京師,故吏尾敦于路劫虞首,歸葬之”可見,劉虞老部下劫走劉虞的頭顱,回去安葬。由原文“虞從事鮮于輔等,合率州兵欲共報仇,招誘胡、漢數(shù)萬人,與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zhàn)于潞北,斬丹等四千余級。烏桓王亦率七千余騎,隨輔南迎虞子和與袁紹合兵十萬共攻瓚,破瓚于鮑丘”可見,劉虞部下鮮于輔為其報仇,少數(shù)民族首領也與輔一起迎其子與袁紹合力進攻公孫瓚。參考譯文:東漢靈帝中平六年,幽州牧劉虞到任,上奏取消各地屯兵,只留下降虜校尉公孫瓚率領一萬步兵騎兵屯駐在右北平,公孫瓚立志要用武力掃平烏桓,而劉虞想用恩德忠信來招降他們,從此,劉虞與公孫瓚有了矛盾。劉虞和公孫瓚積怨日久不能和睦,公孫瓚和袁紹多次相互攻擊,劉虞多次阻止,也不起作用,只好削減給他的糧草供應。公孫瓚很生氣,多次違背劉虞的命令,又開始侵掠百姓。劉虞無法制止,便派使者上奏章陳述他暴虐劫掠的罪行,公孫瓚也奏報劉虞不按數(shù)供應軍糧。二人的奏書交替不斷地送上,朝廷也模棱兩可,只是敷衍而已。于是公孫瓚在薊城東南修筑了一座小城居住,劉虞擔心他終究會叛亂,便率領部下十萬人的軍隊前去討伐。但是,因為劉虞的軍隊建制不完善,作戰(zhàn)經(jīng)驗不豐富,劉虞又愛護百姓的住宅,命令士兵不許放火,因此包圍了但是沒有攻打下來。當時公孫瓚的部下分散在外,公孫瓚于是挑選招募了幾百名精銳戰(zhàn)士,趁著風勢放火,直沖突圍,劉虞的兵眾大敗潰散。公孫瓚追擊劉虞,三天后抓住了劉虞和他的妻子。正趕上朝廷派使者段訓來宣布增加劉虞的封邑,任命公孫瓚為前將軍,封為易侯。公孫瓚便誣陷劉虞從前和袁紹等人謀劃要稱帝,脅迫朝廷使者段訓斬殺了劉虞以及他的妻子。劉虞的屬官張逸等人相繼來到劉虞身邊,大罵公孫瓚,也一同被殺。公孫瓚派人把劉虞的人頭送往京城,劉虞以前的部下尾敦在半路上劫走了劉虞的頭顱,送回安葬。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后,完全占據(jù)幽州,勢力更加強大,更加不可一世,不安撫體恤百姓,對別人小的過失和怨恨也要報復。劉虞的從事鮮于輔等人,聯(lián)合率領州里的軍隊想要一起為劉虞報仇,又招攬引來了胡人、漢人幾萬人,與公孫瓚任命的漁陽太守鄒丹在潞縣北交戰(zhàn),斬殺鄒丹及其士兵四千多人。烏桓王也率領七千多騎兵,跟隨鮮于輔向南迎接劉虞的兒子劉和與袁紹聯(lián)合共十萬軍隊,共同進擊公孫瓚,在鮑丘大破公孫瓚的軍隊,于是就把軍隊遷到易縣鎮(zhèn)守,還環(huán)城挖掘了多道壕溝,在壕溝中心修建高臺,并在臺上建樓。袁紹連年攻打公孫瓚不能取勝,就寫信給公孫瓚,想要解除怨恨,互相聯(lián)合。公孫瓚不予回復,反而增修防御工事。于是袁紹舉兵大規(guī)模進攻公孫瓚。公孫瓚派他的兒子公孫續(xù)向黑山地區(qū)的那些變民統(tǒng)帥求援,黑山變民軍統(tǒng)帥張燕和公孫續(xù)率領十萬軍隊分三路救援,援軍還未到,公孫瓚又秘密派使者給公孫續(xù)送信,告訴他率領五千鐵甲騎兵埋伏在北部低洼之地,約定舉火為號以便內應,公孫瓚想親自率軍出城夾擊。袁紹截獲了這封書信,便按約定時間舉火。公孫瓚以為援兵到了,便出城作戰(zhàn),袁紹埋伏軍隊攻擊他,公孫瓚大敗,又回到城中繼續(xù)堅守。袁紹便讓士兵挖掘地道,一直挖到公孫瓚所住的樓下,用木柱支撐,估計達到一半時,便點火燒毀木柱,樓就倒塌了,火漸漸燒到公孫瓚所在的高臺。公孫瓚知道一定不能保全自己了,便放火自焚。袁紹催促士兵登上高臺,將公孫瓚斬首。(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袁紹討公孫瓚》有刪改)11.B12.A13.D14.(1)如果成功,那是君主在天的威靈;不成功,我將以死謝罪。(2)(人)能做到既想實踐諾言而又要愛惜己身嗎?雖然(死也)沒有好處,(但)又能躲到哪里去呢?15.評價:荀息沒有履行自己的諾言而死。理由:①荀息在先君面前,立有重誓,若奚齊不能被立為君主,將一死以謝先君。②但荀息之死,卻并非忠于誓言,而因輔佐公子卓未成。【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為:可以不去參加會盟了。齊桓公不致力于德行,而忙于遠征,所以向北邊攻打山戎,向南邊攻打楚國,在西邊就舉行了這次會盟。向東邊是否要有所舉動還不知道,攻打西邊是不可能的。晉國恐怕會有禍亂吧。您應該致力于安定國內的禍亂,不要急于前去?!褒R侯”作主語,“不務德而勤遠略”作謂語,故句中不能停頓,排除AD;“南”作狀語,“伐”作謂語,“楚”作賓語,故應在“南伐楚”前后停頓,排除C。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和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A.兩者的含義不同。文中的“有事”指祭祀。句意:周天子祭祀文王、武王。“將有事于西疇”的“有事”指耕種之事,句意: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故選A。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并篩選信息的能力。D.“但荀息想到晉獻公還沒有安葬,國家也無君王”分析不當。根據(jù)“荀息將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輔之。荀息立公子卓以葬”等信息可知,荀息沒有以死殉之的原因是別人的勸說,而不是自己本有的想法。故選D。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其”,表假設,如果;“濟”,成功;“其濟,君之靈也”,判斷句式,如果成功,那是君主在天的威靈。(2)“復”,通“覆”;“復言”,實踐諾言;“焉”,哪里;“將焉辟之”,賓語前置句式,又能躲到哪里去;“辟”,通“避”,躲避。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內容的能力。(1)評價根據(jù)文末最后一句句子說的話“《詩》所謂‘白圭之站,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荀息有焉”可知:君子評價荀息沒有履行自己的諾言而死。(2)理由根據(jù)“稽首而對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貞。其濟,君之靈也;不濟,則以死繼之’”“冬十月,里克殺奚齊于次?!洞呵铩窌唬骸畾⑵渚印!丛嵋病\飨⑺乐?,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輔之?!飨⒘⒐幼恳栽帷备爬ǎ很飨⒃谙染媲埃⒂兄厥?,若奚齊不能被立為君主,將一死以謝先君。根據(jù)“十一月,里克殺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概括:荀息之死,卻并非忠于誓言,而因輔佐公子卓未成。參考譯文:周襄王派宰孔把祭肉賜給齊桓公,說:“周天子祭祀文王、武王,派遣我把祭肉賜給伯舅?!饼R桓公準備下階拜謝。宰孔說:“天子還有命令。天子派我說:‘因為伯舅年紀大了,加上功勞,獎賜一級,不用下階拜謝。”齊桓公回答說:“天子的威嚴不離開臉面咫尺之遙,小白我哪敢受天子的命令而不下階拜謝?(如果不下拜,)我只怕會跌倒在階下,給天子留下羞辱。我哪敢不下階拜謝呢?”齊桓公下階,拜謝;再登堂,接受祭肉。秋季,齊桓公和諸侯在葵丘會盟,說:“凡是與我們一起結盟的人,結盟之后,就恢復到過去那樣友好。”宰孔先行回國,遇到晉獻公,說:“可以不去參加會盟了。齊桓公不致力于德行,而忙于遠征,所以向北邊攻打山戎,向南邊攻打楚國,在西邊就舉行了這次會盟。向東邊是否要有所舉動還不知道,攻打西邊是不可能的。晉國恐怕會有禍亂吧。您應該致力于安定國內的禍亂,不要急于前去?!睍x獻公聽了這話,就回國了。九月,晉獻公去世,里克想要接納晉文公為國君,所以就發(fā)動三位公子的黨羽作亂。當初,晉獻公讓荀息輔佐奚齊。晉獻公重病,召見荀息,說:“把奚齊這個弱小的孤兒托付給您,怎么樣?”荀息叩頭回答說:“臣下愿意竭盡全力,再加上忠貞。如果成功,那是君主在天的威靈;不成功,我將以死謝罪。”晉獻公說:“什么叫忠貞?”荀息回答說:“國家的利益,知道了沒有不做的,這是忠;送走過去的,侍奉活著的,兩方面都互不猜疑,這是貞?!钡鹊嚼锟藢⒁獨⒌艮升R時,里克事先告訴荀息說:“三方面的怨恨都要發(fā)作了,秦國和晉國的人都支持他,您打算怎么辦?”荀息說:“打算死?!崩锟苏f:“死也沒有好處!”荀息說:“我和先君說過了,不能有二心。(人)能做到既想實踐諾言而又要愛惜己身嗎?雖然(死也)沒有好處,(但)又能躲到哪里去呢?而且人們要行善,誰不像我一樣?我不想有二心,難道能夠對別人說不要這樣做嗎?”冬十月,里克在茅屋里殺了奚齊?!洞呵铩酚涊d說:“殺其君之子?!保ㄊ怯捎冢x獻公還沒有下葬。荀息準備自殺,有人說:“不如立卓子為國君并輔佐他?!避飨⒘⒘斯幼繛閲苍崃藭x獻公。十一月,里克又在朝廷上殺了公子卓,荀息就自殺了。君子說:“《詩經(jīng)》所說的‘白玉上的斑點,還可以磨掉;說話有了毛病,就不可以追回了’,荀息就是這樣的啊!”16.C17.B18.D19.(1)從前圣明的君主治理百姓,總是選擇貧瘠的土地安置他們,使他們勞作,任用他們,所以能夠長久地統(tǒng)治天下。(2)現(xiàn)在我是一個寡婦,你又處地位低下的大夫職位,就是從早到晚處理事情,還要擔心忘了祖宗的業(yè)績。20.①在教育兒子方面做的很完備。敬姜善于教育兒子主要體現(xiàn)在注重言傳身教上;②敬姜以身作則,希望兒子不要放縱安逸,自己也勞作不輟;③敬姜在給兒子講道理時,列舉從天子到百姓都各司其職的事,希望兒子作為朝廷官員也能忠于職守,全力工作?!窘馕觥?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老百姓要勞作才會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好辦法);閑散安逸會導致人們過度享樂,人們過度享樂就會忘記美好的品行;忘記美好的品行就會產(chǎn)生邪念。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勞動水平不高,是因為過度享樂?。痪幼≡谪汃ね恋厣系陌傩?,沒有不講道義的,是因為他們勤勞啊。“勞則思”和“逸則淫”句式對稱,而“思則善心生”是“勞則思”的結果,“淫則忘善”是“逸則淫”的結果,故“思則善心生”中間不應停頓,排除AB。“沃土之民”作主語,“不材”作謂語,故應在“沃土之民”前停頓,排除D。故選C。17.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和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A.正確。B.錯誤?!敖迹捞?。古代有郊社大典,就是指祭祀上天的儀式”錯,郊,古代祭祀天地的典禮。郊社,是祭祀天地。C.正確?!耙再有в取保湟猓褐柑幚硪粋€壞人或一件壞事,用來警告那些學著做壞事的人。D.正確?!盎薅荨钡摹盎蕖敝柑旌凇⒁雇?。句意:夜晚休息?!拔焐昊蕖敝械摹盎蕖保皋r歷每月最后一天。句意:戊申這一天是月底。故選B。1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并篩選信息的能力。D.“他讓弟子也要有志于此”錯,原文是“仲尼聞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婦不淫矣’”,可見,孔子不是讓弟子也要有志于此,而是讓弟子記下來,以儆后人。故選D。1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處”,治理;“勞”,使動用法,使……勞作;“王”,統(tǒng)治。(2)“我寡也”,判斷句,我是一個寡婦;“處事”,處理事情;“猶”,還。2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內容的能力。(1)根據(jù)“朝其母,其母方績”“魯其亡乎?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耶?居,吾語女。昔圣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概括:在教育兒子方面做的很完備。敬姜善于教育兒子主要體現(xiàn)在注重言傳身教上。(2)根據(jù)“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yè)。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無廢先人?!癄柦裨唬骸蛔园玻俊允浅芯?,余懼穆伯之絕祀也”“王后親織玄紞”概括:敬姜以身作則,希望兒子不要放縱安逸,自己也勞作不輟。(3)根據(jù)“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師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與大史、司載糾虔天刑。日入,監(jiān)九御,使?jié)嵎钛{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諸侯朝修天子之業(yè)命,晝考其國職,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無慆淫,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職,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yè),夜尼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受業(yè),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王后親織玄紞,公候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內子為大帶,命婦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賦事,蒸而獻功,男女效績,愆則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訓也。自上以下,誰敢淫心舍力”概括:敬姜在給兒子講道理時,列舉從天子到百姓都各司其職的事,希望兒子作為朝廷官員也能忠于職守,全力工作。參考譯文:公父文伯退朝,去拜見他的母親,他的母親正在紡麻。文伯說:“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母親還要紡麻,恐怕會招致季孫氏生氣,他會認為我不能服侍好母親啊!”他的母親嘆息道:“魯國大概要滅亡了吧?讓你這樣的孩子做官,你沒有聽說過做官的道理嗎?坐下,我告訴你。從前圣明的君主治理百姓,總是選擇貧瘠的土地安置他們,使他們勞作,發(fā)揮他們的才能,所以(君主)能夠長久地統(tǒng)治天下。老百姓要勞作才會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好辦法);閑散安逸會導致人們過度享樂,人們過度享樂就會忘記美好的品行;忘記美好的品行就會產(chǎn)生邪念。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勞動水平不高,是因為過度享樂啊;居住在貧瘠土地上的百姓,沒有不講道義的,是因為他們勤勞啊。因此,每年春分,天子穿上五彩的禮服朝拜日神,和三公、九卿熟習知悉農業(yè)生產(chǎn),中午考察政務,交代百官要做的事務。京都縣邑各級官員在牧、相的領導下,安排事務使百姓得到治理。每年秋分,天子穿上三彩的禮服祭祀月神,和太史、司載詳細記錄天象;日落便督促嬪妃們,讓她們清潔并準備好禘祭、郊祭的各種谷物及器皿,然后才休息。諸侯在早上處理天子交下的任務和命令,白天考察自己邦國的事務,傍晚檢查自己執(zhí)行法令的情況,夜間告誡百官,使他們不敢怠慢和放縱,然后才休息。卿大夫清早統(tǒng)籌安排政務,白天與屬僚商量處理政務,傍晚梳理一遍當天的事務,夜晚處理自己封地的事務,然后才休息。貴族青年清早接受早課,白天講習所學知識,傍晚復習,夜間省察自己有沒有過失,沒有過失,然后才休息。從百姓以下,天亮做事,夜晚休息,沒有一天可以怠惰,王后親自編織冠冕上用來系瑱的黑色絲帶,公侯的夫人還要編織系于頜下的帽帶以及覆蓋帽子的裝飾品。卿的妻子做腰帶,所有貴婦人都要親自做祭祀服裝。各種士人的妻子,還要做朝服。從普通百姓以下的婦人,都要給丈夫做衣服穿。春分之后祭祀土地接著開始耕種,冬季祭祀時獻上谷物和牲畜,男女(都在冬祭上)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事功),有過失就要避開不能參加祭祀。這是上古傳下來的制度啊。君子用心力操勞,百姓用體力操勞,這是先王的遺訓啊。自上而下,誰敢挖空心思偷懶呢?從上到下,誰敢放縱而不盡力工作?現(xiàn)在我是寡婦,你又處在大夫的職位,就是一天到晚置身于政事之中,還要擔心忘了祖宗的業(yè)績。何況已經(jīng)有了怠情的念頭,你還怎樣避免處罰呢!我本希望你早晚提醒我說:‘一定不要丟掉祖宗的業(yè)績。’你今天卻說:‘為什么不自己圖安逸?。俊阌眠@樣的態(tài)度來承受國君任命的官職,我擔心你亡父穆伯的祭祀要斷絕了!”仲尼聽說這件事后說:“弟子們記住這些話,季家的老夫人是不圖安逸的人?!?1.D22.B23.C24.(1)大凡在這里建都的,都要周全地致力于對百姓實施德政來招納人才,不希望倚仗地理形勢的險要,讓后代驕橫奢侈,禍害百姓。(2)況且秦地靠著山環(huán)著河,四面險阻,可以作為堅固的防御,突然有什么意外變故,馬上可以準備百萬大軍。25.①多數(shù)認為洛陽地勢險要,有自然山水屏障,防衛(wèi)牢固。②張良認為洛陽雖地勢險要,但地域狹小,平地不多,容易受到攻擊?!窘馕觥?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于是高皇帝馬上命令準備車駕,籌劃在關中建都,因此國家安寧。關東諸侯的兵馬,即使是百萬大軍,也不能危害國家,是因為普施仁政、給人民恩惠和謹守關中、利用地理形勢啊。“高皇帝”作主語,“駕”作謂語,主謂結構完整,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B;“由”,連詞,因為,由于,放在句首,排除C。故選D。2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正確,兩個詞均為古今異義。“便宜”文中古義,指有利于治國的建議;今義,方便合適或價格低廉?!案文X涂地”文中古義,形容死得凄慘;今義,多指竭盡忠誠,甘愿犧牲。B.“文中指前者”錯誤,根據(jù)“諸侯四方納貢職”可知,原文指諸侯國向周天子貢獻財物。C.正確。D.兩句中的“制”含義都是“控制”。句意:就可控制東方諸侯。/登上皇帝的寶座來控制天下。故選B。2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而大臣傾向于建都洛陽是因為周朝于洛陽建都持續(xù)了幾百年,而秦朝建都關中兩代就亡國”錯誤,根據(jù)“高皇帝疑,問左右大臣,皆山東人,多勸上都洛陽”可知,大臣傾向于建都洛陽是因為他們大多是崤山以東人。故選C。2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務”,致力于;“致”,招納;“恃”,倚仗,依靠;“虐”,虐待,禍害。(2)“固”,形容詞作名詞,堅固的防御;“卒”,通“猝”,突然;“急”,形容詞作名詞,意外變故;“具”,準備。2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根據(jù)“東有成皋,西有崤、澠,倍河海,向伊、洛,其固亦足恃”可知,多數(shù)認為洛陽地勢險要,有自然山水屏障,防衛(wèi)牢固。根據(jù)“留侯張子房曰:‘洛陽雖有此固,國中小不過數(shù)百里,田地狹,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可知,張良認為洛陽雖地勢險要,但地域狹小,平地不多,容易受到攻擊。參考譯文:漢高祖五年,齊地人婁敬戍守隴西,經(jīng)過洛陽,拜見齊地人虞將軍,說:“臣下希望見一見圣上,談談有利的事情。”虞將軍想給他換上美服,婁敬說:“臣下穿著絲綢衣服,就穿絲綢衣服見圣上;穿著粗麻布衣服,就穿粗麻布衣服見圣上,不敢換衣服?!庇輰④娺M去跟皇上報告,皇上召見婁敬,賞飯以后,問他有什么事,婁敬答道:“陛下建都洛陽,難道想和周王朝比誰更興隆嗎?”皇上說:“是?!眾渚凑f:“陛下得天下的途徑和周王朝不一樣。周王朝的祖先從后稷開始,就被帝堯封在邰這個地方,積德行善十余世。成王即天子之位,周公等人輔佐,才在洛邑營建成周王城,作為天下的中心,諸侯從四面八方來進貢,路途遠近都差不多。這個地方,有仁德的容易稱王,沒有仁德的容易滅亡。大凡在這里建都的,都要周全地致力于對百姓實施德政來招納人才,不希望倚仗地理形勢的險要,讓后代驕橫奢侈,禍害百姓?,F(xiàn)在陛下從豐縣起兵,攻下沛縣,收集了三千人馬,靠這支力量一往直前,席卷蜀漢,平定三秦,與項羽大戰(zhàn)七十場,小戰(zhàn)四十場,使天下人民遍地流血,父子兄弟拋尸荒野,死傷無數(shù),哭泣的聲音此起彼伏,受傷的人無人照料,而想和周成王、康王、周公時代比興隆,臣下心里認為實在比不上。況且秦地靠著山環(huán)繞著河,四面險阻,可以作為堅固的防御,突然有什么意外變故,馬上可以準備百萬大軍。憑借秦朝經(jīng)營的成果,和肥美的土地,這叫做天然的府庫。陛下入關建都,縱然崤山以東出了亂子,秦國舊地仍可保全為己所有?!备呋实勰貌欢ㄖ饕猓瑔栕笥掖蟪?,左右大臣多是崤山以東出生的,大都勸圣上建都洛陽,他們說:“洛陽東有成皋關,西有崤山、澠水,北靠黃河,南對伊水、洛水,其防衛(wèi)之牢固也是靠得住的,況且周朝在這里稱王幾百年,秦朝兩代就亡國,不如在周建都。”留侯張良說:“洛陽雖說也有險要的形勢,但不過幾百里,地域狹小,四面都容易受到攻擊,這不是用武之地。而關中左有崤山、函谷關,右有隴山、岷山,沃野千里,南有巴蜀,物產(chǎn)豐富,北有胡苑(多產(chǎn)良馬)的便利,三面險阻,只要據(jù)守一方,就可控制東方諸侯。諸侯各安其位,黃河、渭水運輸天下物資,送到西面,供給首都。諸侯發(fā)動叛亂,順流而下,足以輸送士兵和軍需,這就是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啊。婁敬說的是對的?!庇?/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