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寧波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yè)
(本科)
《中國古代文化專題》期末復習指導
主講紀立新第一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吨袊糯幕瘜n}》課程考核說明
第一部分課程考核的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第二部分考核內(nèi)容及要求第三部分試題類型及規(guī)范解答舉例第二頁,共一百二十二頁。第一部分課程考核的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考核對象考核方式考核依據(jù)
課程總成績的記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的要求及及形式
終結性考核的要求及形式
第三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己藢ο蟊菊n程的考核對象是寧波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破瘘c的本科學生。第四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己朔绞奖菊n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相結合的方式。
第五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己艘罁?jù)本課程的考核說明是根據(jù)《中國古代文化專題》課程的05春教學大綱以及課程主教材《中國古代文化史講座》(王力等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編制的,本課程考核說明是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命題的基本依據(jù)。第六頁,共一百二十二頁。課程總成績的記分方法本課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占總成績的20%,期末考試占總成績80%。課程總成績一般按百分制記分,60分為合格。第七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形成性考核的要求及形式本課程的“形成性考核”劃分為“形成性考核Ⅰ”和“形成性考核Ⅱ”,各占形成性考核成績的50%,期末合成后計入最終成績。“形成性考核Ⅰ”,以學習筆記為主,包括:①面授聽課記錄;②自學或利用其它媒體學習記錄;③小組活動討論記錄;④課程論壇發(fā)帖;⑤專業(yè)領域小論文或心得體會文章。第八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形成性考核的要求及形式“形成性考核Ⅰ”滿分50分,除去必做得第②③④項30分之外,學員可以選擇①-⑤中的任意兩項來完成?!靶纬尚钥己刷颉睗M分50分,由寧波電大下發(fā)的形成性考核冊,也就是四次平時作業(yè)構成。第九頁,共一百二十二頁。終結性考核的要求及形式1、
考核能力要求??己四芰σ蠓譃橐话懔私?、掌握、運用。一般了解是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點及基本概念有初步的認識:掌握是要求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對問題有比較深入的理解;運用則是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中國古代文化知識來解釋古詩文中一些字、詞的意思。
第十頁,共一百二十二頁。終結性考核的要求及形式2、組卷原則。試卷的覆蓋面較廣,涉及九個專題的內(nèi)容。試題的難易程度的比例大致為易、較易、稍難、較難的比例大致為30:30:20:20。一般了解、掌握、運用各層次試題的比例為40:40:20。第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二頁。終結性考核的要求及形式3、試題類型及試卷結構。試題類型包括:客觀性試題有判斷題、為加點的字、詞作注;限制性試題有名詞解釋、填空題、簡答題等。各大題均占20%。第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二頁。終結性考核的要求及形式一、填空題(每題2分,共20分)二、用所學的文化史知識為加點的詞作注(每題4分,共20分)三、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如果錯誤,請說明理由并加以改正)(每題4分,共20分)四、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0分)五、簡答題(每題5分,共20分)第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二頁。終結性考核的要求及形式4、考核形式。終結性考試采用開卷筆試。5、答題時限。答題時間限制為120分鐘。第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二頁。
第二部分考核內(nèi)容
緒論
專題一天文歷法專題二歷史地理專題三職官與科舉專題四古代的禮制與宗法專題五宗教及宗教研究專題六古代的衣食住行專題七金石書畫專題八經(jīng)典選講專題九古代目錄學例題第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二頁。緒論了解:文化的含義。
掌握:中國古代文化的形成及其特點。
第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文化的含義文化,從廣義上來說,指人類社會在社會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道德、風尚等,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
第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二頁。
中國古代文化的形成
養(yǎng)育中國古代文化的土壤是一種區(qū)別于開放性的海洋環(huán)境的半封閉的大陸環(huán)境,是一種既不同于游牧經(jīng)濟,也不同于工商業(yè)經(jīng)濟的農(nóng)業(yè)型自然經(jīng)濟;是一種與古代希臘、羅馬的城邦共和制、元首共和制、軍事獨裁制以及印度種姓制均相出入的家國一體的宗法制社會。
第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二頁。
中國古代文化的特點
中國文化的延續(xù)性
中國文化的倫理型特征
中國文化的政治型特征
注重整體思維有強烈的人文精神
中國文化是一種平和的文化
此外,崇尚群體利益及善于吸收外來文化等,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特點。
第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二頁。
專題一天文歷法
了解:三垣二十八宿的內(nèi)容,二十八宿的組成及其各自所比擬的形狀。
十二次、十二辰及分野的概念。
中國四大歷法的名稱、編制者。
日月合壁、五星聯(lián)珠的含義。
干支計時的內(nèi)容及古代表述時間的特定用法。
七音十二律的含義。
第二十頁,共一百二十二頁。三垣二十八宿三垣指的是: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二十八宿:東方蒼龍:有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有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南方朱雀:有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北方玄武:有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宿。第二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十二次、十二辰及分野的概念
十二次:古人為了說明日月五星的運行和節(jié)氣的變換,把周天按從西到東的方向分為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十二辰:古人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天,周天由東向西排列的方位。很顯然,十二辰的方向順序與十二次相反。分野:我國古代星象家把天象和地面上的一些地方相配合,這就是分野。
第二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二頁。中國四大歷法的名稱、編制者
我國著名的四大歷法是《太初歷》(漢代落下閎、鄧平)、《大明歷》(南北朝祖沖之)、《戊寅元歷》(唐代傅仁鈞)、《授時歷》(元代郭守敬、王恂)?!妒跁r歷》是我國古代最優(yōu)良的歷法。第二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日月合壁“日月合壁”本來是日月同升的意思,古人以為這種天象不易遇到,是祥瑞之兆。后來推廣,只要日月同一宮(和十二次中的“每一次”差不多,三十度)或?qū)φ眨ㄈ赵略谙鄬ξ恢茫?,都叫做“合壁”。到了清代,欽天監(jiān)改為只以“合朔”為限,即在夏歷每月初一,都叫“合壁”了。第二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二頁。五星聯(lián)珠“五星聯(lián)珠”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顆大行星同時并現(xiàn)于一方的意思。古人也以為這種不易遇到的天象。后世推廣,以五星各居一宮互相鄰接便稱為“聯(lián)珠”。清代欽天監(jiān)則以五星經(jīng)度相距四十五便算“聯(lián)珠”了。第二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干支計時干支即10天干與12地支的合稱。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天干與地支依一定的方法循環(huán)相配可組成60個單位,即“六十甲子”、“花甲”、“六十花甲子”等。特別注意的是“六十甲子”的組合由天干的單數(shù)、雙數(shù)與地支的單數(shù)、雙數(shù)相結合。
第二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古代表述時間的特定用法古代表述時間的特定用法:昏、旦、中、晦、朔、旬、周、翌、來、昔、夕、明、中日、昃日、大采、小采、中繩?;瑁狐S昏;旦:清晨;中:中天,中午;晦:每月的最后一日;朔:每月最初一日;旬:十日為一旬;周:六十為一周;翌:一旬以內(nèi)的未來日;來:一旬以外的未來日;昔:過去的日;夕:晚上;明:黎明;中日:中午;昃日:下午;大采:朝;小采:夕;中繩:晝夜平分。第二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二頁。七音十二律七音: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節(jié)。后又加上變宮、變徵,合為“七音”。十二律:十二律是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律制,分為六陰律和六陽律。前者稱為六律,后者稱為六呂;合稱律呂。運用:利用所學的天文學知識為加點的字作注。
第二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專題二歷史地理
了解:歷史地理學的基本內(nèi)容。掌握:一、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的中國地域范圍及其依據(jù)。二、中國歷代地方行政區(qū)域的演變。三、注意古書中記載地名的幾個問題。第二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歷史地理學歷史地理學是研究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歷史時期的地理現(xiàn)象及其演變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它研究的對象包括歷史自然地理(如地貌、地形、水文、氣候、植被、土壤、動物等)和歷史人文地理(如經(jīng)濟開發(fā)、產(chǎn)業(yè)分布,城市、聚落、交通、人口、疆域、政區(qū)、文化、風俗、語言、宗教等)。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地理狀況。第三十頁,共一百二十二頁。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的中國地域范圍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中國地域范圍是清朝完成統(tǒng)一后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前夕的版圖。當時中國的疆域,西跨蔥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與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包括南海諸島。其依據(jù)是:第三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二頁。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的地域范圍的依據(jù)首先,中國古文化是漢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因此,歷史上無論漢族,還是其它兄弟民族建立政權的地區(qū)或地域,都是中國的地域范圍。其次,“中國”的概念是隨著歷史發(fā)展而逐步擴大的,古書中的中國只是中國地域的一部分,因為歷史上中國的范圍除中原王朝外,還包括各民族建立的政權和部落。第三,清統(tǒng)一后到鴉片戰(zhàn)爭前夕的清朝疆域,是幾千年來歷史發(fā)展自然形成的,是在這一范圍內(nèi)的各民族經(jīng)過長期交往逐漸融合于中華民族的大家庭而最終形成的。第三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二頁。中國歷代地方行政區(qū)域的演變
從秦滅六國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地方行政區(qū)劃大體上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3年,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約800年。稱州郡時代。第二個階段是道路時代,即隋唐五代宋遼金時期.公元583一1276年,約700年。第三個階段是元明清民國時期,從公元1276年至1949年,近700年,其特點是行省時代。
第三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注意古書中記載地名的幾個問題
首先,同一行政區(qū)劃的名稱治所和管轄范圍等在不同歷史時期不是固定不變的。所以,看到一古地名必須放到特定的歷史時期進行了解,如蘇州在唐代就比今天的蘇州大幾倍。其次,古人使用的地名有時與存在的行政區(qū)劃不一致。如稱南京為金陵,其實金陵是先秦時的名稱。第三,地名用別名,如稱泉州為溫陵等。第三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專題三職官與科舉
了解:一、我國職官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三個階段。二、九卿與六部。三、監(jiān)官與諫官。四、勛、爵、品、階的不同含義。
五、漢代選士的途徑。
六、科舉制度的產(chǎn)生情況。
七、“春闈”與“秋闈”。
八、元代的科舉
第三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專題三職官與科舉掌握:一、漢代“中書令”與魏晉以后的“中書令”有何不同?二、漢代的“守”、“行”、“兼”、“領”、“平”的含義,唐代的“守”、“行”的含義。三、“宰相”一官在歷史上名稱與權限的變化頻繁原因。四、“博士”在古今含義的不同。第三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專題三職官與科舉五、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的內(nèi)容及其演變。六、唐代科舉制度的內(nèi)容。七、宋代科舉制度的改革內(nèi)容。八、明清科舉制度的特點。九、從漢到清,“秀才”一詞的含義有何變化?第三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我國職官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夏商時期,約一千年。第二個階段從西周到春秋,約六七百年。第三階段從戰(zhàn)國至清末,約兩千三百年。職官是隨國家產(chǎn)生才出現(xiàn)的,隨國家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第三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二頁。九卿與六部
九卿是為君主及其家室服務的、宮廷事務職官。秦漢時期九卿的重要特點是,君主的家事與國事不分,政治事務與宮廷事務混同一起。九卿有奉常、郎中令、衛(wèi)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nèi)史和少府。魏晉后,尚書省成為中央執(zhí)政的機關。以后尚書各曹逐漸變?yōu)椴?,至隋唐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第三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二頁。監(jiān)官與諫官
古代將監(jiān)官與諫官并稱臺諫,也通稱言官。監(jiān)官代表君主監(jiān)察各級官吏的,素有皇帝耳目之稱。諫官的職責是對君主的過失直言規(guī)勸,使其改正。隨君主專制的加強,諫官的作用日漸削弱,至清朝時與監(jiān)官合并。第四十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勛、爵、品、階的不同含義
爵:即爵位,表示社會地位和物質(zhì)待遇的一種尊號,各朝代爵號不一,多根據(jù)血緣關系親疏或功勞大小授予,并可世襲。魏晉以后,多有王、公、侯、伯、子、男為號。勛:勛官,是為獎賞有功人員而定的稱號,清代合并于爵位。品:官吏等級。階:階官、散官(宋稱寄祿官),表示官員實際等級的階位和稱號。第四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漢代選士的途徑
第一,
對士人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學校。第二,
選士的另一條途徑是察舉。第三,
選士的第三條途徑是征辟。第四,
進入仕途的,還有很多途徑,如任子、納貲、軍功等。第四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婆e制度的產(chǎn)生情況
隋代廢除九品中正制和辟舉制,大小官吏都由中央任命。選士由朝廷用公開考試的方法甄別選用。隋煬帝始創(chuàng)進士科,這是科舉制度的真正開始。這里的進士科,是考試的科目,而不是薦舉的科目,是有特殊意義的。進士一詞初見于《禮記·王制篇》,其本義是可以進受爵祿的意思。第四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按洪潯迸c“秋闈”
“闈”是考場的意思。明清仿古制,稱鄉(xiāng)試為大比,鄉(xiāng)試之年為大比之年。因考期在秋季,所以鄉(xiāng)試又稱“秋闈”。會試于鄉(xiāng)試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又稱禮闈或“春闈”。
第四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元代的科舉
元代的科舉考試蒙古、色目人與漢人、南人分開,重經(jīng)義而輕詩賦。經(jīng)義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內(nèi)出題,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以朱注四書試士,是從元代開始的。第四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漢代“中書令”與魏晉以后的“中書令”有何不同
魏晉以后的中書令與漢代的中書令含義不同。漢代的中書令與尚書令是同一個職務的不同稱呼,擔任尚書令的是宦官,才能稱中書令;魏晉以后的中書令與尚書令是兩個不同的職務,擔任中書令的不再是宦官,而是士人。第四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漢代的“守”、“行”、“兼”、“領”、“平”的含義與唐代的“守”、“行”的不同含義
漢代的職官初試一年,稱守;以職位低的人暫代較高的職務稱行;一個人同時擔任兩種職務稱兼;以較高職務兼管較低職務的事,稱領、平。唐代與漢代相反,以官階低的人任較高職務的稱“守某官”,以官階高的人任較低職務的稱“行某官”。第四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宰相”一官在歷史上名稱與權限的變化頻繁原因
宰相的變化為什么最頻繁?這是由中央集權制日益強化決定的?;实奂?、財、軍權于一身,要處理日常國政大事,需要宰相輔助,但又怕宰相權限過大威脅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二者在權力上的矛盾,是宰相名稱和職權不斷變化的主要原因。
第四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安┦俊痹诠沤窈x的不同
戰(zhàn)國時齊有講學與研究的場所稷下學,德高望重的被尊為祭酒。齊、魏、趙等國有博士,掌古今史,備君主顧問。秦及漢初均設博士官,屬奉常。漢武帝時設五經(jīng)(詩書易禮春秋)博士,負責經(jīng)學的傳授。東漢時稱博士首領為(仆射)為博士祭酒。博士的講學之所稱太學,博士弟子亦稱太學生,而博士就是當時的大學教師?,F(xiàn)在的博士則是學位的最高一級。第四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二頁。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的內(nèi)容及其演變
九品,是將察舉的對象分為九等(即九品),政府按等錄用,叫做“九品官人法”。中正,是推舉朝官中有聲望的人,擔任州、郡的“中正”,負責對士人品級的評定。該制度初實行時,繼續(xù)貫徹曹操“唯才是舉”的原則,評定人物主要看才能,在當時起到了較好的作用。晉朝以后,豪門士族操縱了大小中正的職權,評定人物逐漸以門資為主要依據(jù),以至于“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九品中正制也轉(zhuǎn)化為鞏固門閥特權的工具。第五十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唐代科舉制度的內(nèi)容考試類別,分為??坪椭瓶苾深?,??泼磕昱e行,科目有秀才、明經(jīng)、進士、明法、明算等五十多種。應試者以明經(jīng)、進士二科最多,進士科尤為世人所重視。制科是皇帝臨時詔令設置的,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等百余種。
第五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唐代科舉制度的內(nèi)容
考生來源,??频目忌?,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生徒,一個是鄉(xiāng)貢。生徒可直接參加省試;鄉(xiāng)貢先要參加州縣試,又稱解試,合格的才能參加省試。省試或稱禮部試。參加進士科的考試,當時人稱為“舉進士”,凡參加進士科考試的人,習慣就稱為進士,后來秀才科廢除,也常常稱作秀才。舉人、進士、秀才在唐代幾乎就是同一個含義。第五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唐代科舉制度的內(nèi)容應制科考試的,可以是已經(jīng)有官位的,也可以是??萍暗诘娜耍部梢允鞘癜傩???荚噧?nèi)容,初試策問,玄宗時始加試詩、賦。制科考試,通常由皇帝親自主持。常科考試及第以前的士人,身份是平民,有“白身”、“白衣”、“布衣”等稱呼??婆e考試合格稱“及第”、“登第”,進士及第被稱為“登龍門”,進士第第一名稱為“狀元”,就叫有了“出身”,也就初步具備了做官的資格。第五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唐代科舉制度的內(nèi)容唐代制科考試合格后,可以直接授予官職。常科及第后,還需再經(jīng)吏部考核,稱“釋褐試”,又叫“關試”,考試合格,才能授官。唐代士人所重,唯進士一科。不由進士出身的,終不為美,制科出身的反而被視為“雜色”。盡管唐代科舉制度比隋代的有進一步的完善和發(fā)展,但還是存在一些弊端。唐人入仕主要還是通過科舉、門蔭、戰(zhàn)功等,因此科舉入仕者的比例小于宋代以后。第五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唐代科舉制度的內(nèi)容唐代科舉不僅名額很少,在制度是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不實行糊名、謄錄制度,考生的姓名、筆跡都明白擺在卷面上,這就給主考官在錄取時“對人不對文”的自由。唐代科舉公開采用一種“通榜”辦法,即主考官可以采訪舉子在社會上的才德聲望,制成“榜貼”(名單),以供錄取時參考。
第五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唐代科舉制度的內(nèi)容“通榜”的辦法,主考要錄取誰,往往在考前已經(jīng)內(nèi)定,考試本身成了走過場,這無疑給達官貴人等權勢者的子弟大開方便之門,這也顯示出唐代科舉仍然殘留著兩漢察舉、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影響。第五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宋代科舉制度的改革內(nèi)容
宋太祖正式建立殿試制度,即在禮部試后,皇帝在殿廷主持最高一級的考試,決定錄取的名單和名次。殿試及第后,不須再經(jīng)過吏部考核,直接授官。這樣,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門生”。北宋時,殿試第一名稱榜首,第二、三名稱榜眼,一、二、三名都可稱狀元。南宋以后,始稱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第五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宋代科舉制度的改革內(nèi)容北宋針對唐代科舉的弊端進行一系列的整頓、改革,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嚴密的科舉立法。
首先,北宋力求革除權貴操縱科舉、營私舞弊的通病,以加強皇權。
第二,實行“別頭試”制度,即舉人若與各考官有族人、親戚關系,必須回避,別置考場應試。后來,不僅省試,連州縣試發(fā)解試也一律實行“別頭”。第五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宋代科舉制度的改革內(nèi)容第三,“鎖院”制度,考官一旦受命,即鎖居貢院與外界隔離,甚至與家人都不見面,時間依考選時間長短而定。第四,彌封、謄錄,是宋代對科舉制度進行的最重要的改革。所謂彌封,就是將試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貫、家世等記錄封貼起來;謄錄就是將試卷一律派專人抄錄。彌封謄錄制度的全面而嚴格的實行,基本上排除了權貴及其它非常關系對科舉取士的直接干擾。第五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宋代科舉制度的改革內(nèi)容北宋科舉最初每年舉行,但隨著科舉條令日密、程序日繁,后改為每三年一次。北宋大大擴充了科舉名額。宋代取進士數(shù)平均每年相當于唐代的幾倍甚至十倍以上??傊?,北宋科舉比唐代大大發(fā)展了,基本上脫棄了前期封建社會薦舉制的殘余,對后期封建社會整個社會結構、文化形態(tài)的最終形成發(fā)生了重大的作用。如果說科舉制度在歷史上經(jīng)過長期孕育而在唐代脫胎成形的話,那么科舉制度的成熟定型則是在北宋。
第六十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明清科舉制度的特點
明清是科舉制度的極盛時期,也是走向衰亡的時期。明清科舉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學校和科舉更緊密地結合,科舉必由學校,進學校成了科舉的必由之路。明清的學校有兩種:國學和府、州、縣學。國學是中央一級的學校,府、州、縣學是地方學校。府、州、縣、衛(wèi)所設立的學校,一般稱為郡縣學,也稱儒學。凡經(jīng)過本省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員,俗稱秀才,這是功名的起點。明清正式的科舉考試為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級。
第六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從漢到清,“秀才”一詞的含義有何變化
秀才是漢代察舉的科目之一,是唐朝??频目颇恐弧T谔瞥?,凡參加進士科考試的人,習慣就稱為進士,后來秀才科廢除,也常常稱作秀才。舉人、進士、秀才在唐代幾乎就是同一個含義。明清時期凡經(jīng)過本省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員,俗稱秀才,這是功名的起點。
第六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明清科舉制度的特點明清的鄉(xiāng)試、會試,專取四書及五經(jīng)(《易》、《書》、《詩》、《春秋》、《禮記》)命題。其文略仿宋經(jīng)義,但措辭要用古人語氣,即所謂代圣賢立言。結構有一定的程式,字數(shù)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這種文體稱為八股文,亦稱制義、制藝、時文、時藝。八股文形式死板,嚴重束縛人們的思想,是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工具,同時也把科舉考試制度本身引向絕路。第六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二頁。
專題四古代的禮制與宗法
了解:一、“五禮”的基本含義。二、冠禮。三、十三經(jīng)中“三禮”的內(nèi)容及其區(qū)別。掌握:一、宗法的含義及其主要標志。二、“六藝”的基本內(nèi)容。三、“姓、氏、名、字”含義的不同。第六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拔宥Y”的基本含義
傳統(tǒng)的說法,把禮劃分為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五類,稱為五禮。
古代的禮,不僅是社會生活的規(guī)定和儀式,還包括國家政治制度在內(nèi)。第六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冠禮
冠禮是一種成年禮。據(jù)《禮書》記載,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冠禮一般在宗廟舉行,將加冠的青年的父親先要用筮決定行禮的日期,并決定要哪一位賓為青年加冠。吉日行禮以后,由賓為之取字,于是禮成。與冠禮相對,古代女子十五歲行笄禮,但詳情已不可考。第六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十三經(jīng)中“三禮”的內(nèi)容及其區(qū)別
現(xiàn)存儒家經(jīng)典十三經(jīng)中,有三部屬于禮,稱為三禮。這三部書就是《周禮》、《儀禮》和《禮記》?!吨芏Y》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記》六篇,詳述職官與各種典章制度?!秲x禮》是一部殘缺的書,主要是關于士這一階層的禮制,因而又稱《士禮》?!抖Y記》是儒家禮學的一種論文集,各篇的時代不一樣,早的屬于戰(zhàn)國,晚的可到西漢前期。第六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宗法的含義及其主要標志
宗法是中國古代社會血緣關系的一種原則,其主要精神是嫡長子繼承制。宗法最基本的一點,是大宗、小宗的區(qū)別。繼別為大宗,百世不遷。繼禰為小宗,五世而遷。宗法最明顯的標志,莫過于喪服。隨血緣的遠近,喪服各有不同。第六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傲嚒惫糯馁F族教育,可稱為禮的教育。作為教育內(nèi)容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即以禮、樂列于首位。第六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二頁?!靶铡⑹?、名、字”含義的不同
姓。先秦的姓標志一個人由那個氏族出生,故稱為“生”,由于當時知母不知父,所以加上“女”字邊,寫作姓。這種意義的姓,到秦代便消失了。古人除了姓,還有氏。氏是家族的標記。姓因生而定,是不可改變的;氏是因家族而分,是可以改變的。后世所說的姓,即先秦所說的氏。第七十頁,共一百二十二頁?!靶铡⑹?、名、字”含義的不同字。古人降生以后就有了名,但不能有字,只有經(jīng)過冠禮、笄禮后才能有字,所以說童子無字。有沒有字,是已否成年的標志。字要包括排行的伯、仲、叔、季,還有考慮到名字的意義有相呼應的聯(lián)系。我們今天所說的名字,包括姓,若除去姓,名字只相當于古人的名。第七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二頁。
專題五宗教及宗教研究
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內(nèi)容。掌握:一、佛教的基本教義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二、基督教的產(chǎn)生、發(fā)展演變及其在中國的傳播情況,分析基督教在中國沒有得到很好傳播的原因。三、伊斯蘭教的產(chǎn)生、發(fā)展演變、基本教義及其在中國的傳播情況。四、道教的產(chǎn)生、發(fā)展演變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第七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二頁。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第七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二頁。佛教的基本教義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起源:印度次大陸(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先知先覺的圣人)基本教義:宣傳一切事物都是聚集而成,湊在一起的世界不值得留戀。引導人們出世,以出家的方法,求得精神上的解脫。第七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二頁。佛教的基本教義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傳播:佛教出現(xiàn)以后,其傳播方向有兩個:一是向南傳播,一是向北傳播。向南傳播就到現(xiàn)在的印度南部、斯里蘭卡,及現(xiàn)在的泰國、緬甸、柬埔寨等地。向北傳播,又分為兩個支派,一個經(jīng)過克什米爾、中亞細亞到新疆,通過河西走廊傳到中國的內(nèi)地。這是傳到中國的一派,我們稱之為“漢地佛教”—漢文化系統(tǒng)的佛教。另一支也是在中國傳播的,叫做“藏傳佛教”,以西藏地區(qū)為主,也傳到甘肅、內(nèi)蒙、四川、云南的一部分。藏傳佛教被社會上稱為喇嘛教。“喇嘛”是上人的意思。
第七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二頁。佛教的基本教義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佛經(jīng)的全集為《大藏經(jīng)》。最早包括經(jīng)(佛經(jīng))、律(戒律)、論(對經(jīng)文的解釋)三部分。漢文大藏經(jīng)名義上是佛教的大叢書,但包括了歷史、語言、文學、藝術、天文、歷算、醫(yī)學、建筑等。世界上流行的除漢文大藏經(jīng)以外,還有巴利文、藏文、蒙文、滿文的。漢文大藏經(jīng)除了翻譯的佛教的三藏(經(jīng)、律、論)以外,還有大量的中國佛教信徒的著作、經(jīng)序、注疏、論著、目錄、史傳,豐富、發(fā)展了佛教原來的內(nèi)容,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佛教全書或佛教總集。第七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二頁。佛教的基本教義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主要是在哲學思想和文學藝術方面。寺塔建筑、石窟藝術、小說文學,至于佛教在諸如繪畫、雕塑、音樂,詩歌,音韻、文字等等方面的廣泛影響,實在難于對它們一一加以敘述。
第七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浇痰漠a(chǎn)生、發(fā)展演變及其在中國的傳播情況,分析基督教在中國沒有得到很好傳播的原因
基督教是主張信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宗教總名。當前分為天主教、正教和新教三大派別。天主教:羅馬公教,加特利教,意為普世性的教會;正教:東正教,希臘正教,意為正宗、正統(tǒng)教會;新教:基督教。產(chǎn)生時間:公元一世紀,地點:巴勒斯坦創(chuàng)始人:耶穌基督第七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浇痰漠a(chǎn)生、發(fā)展演變及其在中國的傳播情況,分析基督教在中國沒有得到很好傳播的原因教義:上帝創(chuàng)造了世界,認為人類從始祖開始就犯罪(原罪),并在罪中受苦,只有信仰上帝以及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才能獲救。經(jīng)典:以《舊約全書》(猶太教)和《新約全書》為圣經(jīng)。分裂: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東部,正教。西部:公教(天主教),16世紀,產(chǎn)生新教。第七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浇痰漠a(chǎn)生、發(fā)展演變及其在中國的傳播情況,分析基督教在中國沒有得到很好傳播的原因傳播:唐初傳入中國,當時稱“景教”(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唐中期以后(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皇帝發(fā)布詔令,禁止佛教活動(也包括其他宗教),中斷了在華傳播。元時再次傳入,元滅亡后中斷。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又傳入。清雍正五年(1727年),沙俄派正教徒來華,。沙皇俄國傳東正教。天主教的兩大支派都在中國傳播。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再次傳入中國。第八十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基督教的產(chǎn)生、發(fā)展演變及其在中國的傳播情況,分析基督教在中國沒有得到很好傳播的原因基督教在中國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播和發(fā)展原因:(1)它的教義強調(diào)只能拜上帝,不能拜祖先,與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習慣相抵觸;(2)鴉片戰(zhàn)爭后,傳教士胡作非為,引起人民不滿。第八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二頁。伊斯蘭教的產(chǎn)生、發(fā)展演變、基本教義及其在中國的傳播情況
伊斯蘭教在阿拉伯文中的意思是“順服”—順服唯一的神安拉的意志。產(chǎn)生:7世紀,阿拉伯半島,穆罕默德創(chuàng)立。8世紀初,成為世界性宗教。經(jīng)典:《古蘭經(jīng)》。第八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二頁。伊斯蘭教的產(chǎn)生、發(fā)展演變、基本教義及其在中國的傳播情況基本教義:相信“安拉”,相信《古蘭經(jīng)》是天啟經(jīng)義,相信死后復活和審判,相信一切由安拉預先決定。其許多信條是接受了基督教影響,結合阿拉伯半島民族宗教的情況產(chǎn)生的。傳播:在唐朝隨阿拉伯商人傳入中國(七世紀)兩條途徑:絲綢之路:從敦煌傳入;海上絲綢之路:從廣州、泉州等傳入。第八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二頁。道教的產(chǎn)生、發(fā)展演變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產(chǎn)生:道教的產(chǎn)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最初產(chǎn)生于秦漢時期的神仙方術,更早的淵源則是古代的巫術。形成:(1)東漢末年順帝時,張陵及其兒子張衡,其孫張魯倡導“五斗米道“,在漢中,四川南部傳播,信奉《老子》五千言。(2)東漢靈帝時,張角提倡“太平道”,宣傳《太平清領書》(即《太平經(jīng)》),以符水治病。第八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二頁。道教的產(chǎn)生、發(fā)展演變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3)真正成為完備形態(tài)的道教是在南北朝時期。代表作是東晉末年道士葛洪所著《抱樸子》內(nèi)外篇。(4)北朝:寇謙之建立“北天師道”南朝:陸靜修建立“南天師道”講求長生不老,漢代開始煉丹,南北朝盛行。經(jīng)典:《道藏》第八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二頁。道教的產(chǎn)生、發(fā)展演變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貢獻:(1)哲學:道教雖然宣揚唯心主義,但其中也有一些辯證法的因素,這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發(fā)展;(2)文學:以道教思想為題材或在道教神仙思想的影響下創(chuàng)作的詩歌、小說和戲劇等為數(shù)不少,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學內(nèi)容。
第八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二頁。道教的產(chǎn)生、發(fā)展演變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3)科學:道士主張煉丹、養(yǎng)生,雖然是唯心主義的,但在煉丹的活動中,認識了多種物質(zhì)的特性,積累了不少藥物、冶金及化學方面的知識,為火藥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對化學的發(fā)展也有所貢獻。(4)文化:《道藏》中保存了不少歷史、修煉、醫(yī)藥、氣功、針灸、繪畫、音樂等資料,與中國文化關系密切。(5)影響:道教也傳到朝鮮、日本、南洋一帶,道教經(jīng)典遠傳于歐美。第八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二頁。
專題六古代的衣食住行
了解:一、古代佩飾的作用。二、古人飲食的習慣。三、古代車子的種類及其用途。四、古人步行的規(guī)定。掌握:古代頭衣所體現(xiàn)的等級貴賤。運用:利用所學的文化知識為加點的字作注。第八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古代佩飾的作用
古代佩飾既有實用目的,也有美化和標志社會地位的作用。玉:1、玉是最重要的佩飾,因為玉很貴重,可標志佩戴者的身份。2、在上古玉還被附以種種神秘的道德色彩,例如玉的“溫潤而澤”象征著“仁”,“縝密似栗”象征“智”等。佩韋、佩弦:韋是加工后柔軟的皮,其性緩;弦在弓上總是繃得緊緊的,其性急。兩者佩戴在身上可以起到“座右銘”的作用。古人佩飾中還有容刀、佩巾、佩觽等。古人還喜歡在身上佩帶香袋,里面放香草香料。第八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古人飲食的習慣古人一日兩餐。第一頓為朝食,又叫饔;第二頓為餔食,又叫飧。第九十頁,共一百二十二頁。
古代車子的種類及其用途
古代的車子因質(zhì)料、用途的不同而有許多不同的名稱。棧車,這是以木條編輿的輕便車。輜車,即有帷幔的車子,多用于載物,帷??梢哉陲L避雨,也可以寢臥。溫車,又叫辒辌車。本來是一種臥車,有帷幔,上開窗子,可根據(jù)氣溫可以開閉使之溫涼。后來辒辌車即被用作喪車。安車是一匹馬拉的小車,可以在輿內(nèi)安坐。傳車,是用于傳遞消息法令的車,為驛站所專用。第九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古人步行的規(guī)定古代士大夫出行一般不步行,但總不能腳不沾地,于是走路又留下許多規(guī)矩(禮的規(guī)定):兩腳進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古代單說“行”就是今天的“走”,古代的“走”相當于今天的“跑”。第九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古代頭衣所體現(xiàn)的等級貴賤頭衣,又稱元服(元的本義是頭)。古代貴族與平民的頭衣區(qū)別很嚴格。貴族戴冠、弁、冕,平民戴幘。冠:1、冠是一般貴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2、男子至20歲行加冠之禮。所以戴冠是成人的標志。3、冠既然是貴族到了一定年齡所必戴,因而也就成了達官貴人的代稱。4、冠并非現(xiàn)在的帽子那樣把頭頂全罩住,而是有一個冠圈套在發(fā)髻上,作用是把頭發(fā)束住。5、古代不戴冠的有四種人:小孩、平民、罪犯、異族人。第九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古代頭衣所體現(xiàn)的等級貴賤冕:冕是天子、諸侯、大夫的祭服。漢代以后只有皇帝才能戴冕有旒,于是“冕旒”便成為皇帝的代稱。弁:弁也是貴族戴的比較尊貴的頭衣,皮弁、爵弁之分。皮弁用白鹿皮制成,爵弁是紅中帶黑的弁。冠、弁、冕都是平時戴的,打仗時還要在冠上加胄。胄是古名,秦漢以后叫兜鍪,后代叫盔。第九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古代頭衣所體現(xiàn)的等級貴賤幘:平民不戴冠,發(fā)髻上覆以巾,一直蓋到前額,即幘。陌頭(蹼頭):類似現(xiàn)在陜北農(nóng)民用羊肚手巾包頭的方法,從后而前,在額上打結。這是俗人的頭衣。留全發(fā),戴冠、巾,是當時中原地區(qū)的裝束,至于遠離中原的地方則以披發(fā)為常。第九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二頁。專題七金石書畫
了解:一、“金”及歷代對“金”的研究。二、掌握“石”所包含的內(nèi)容。三、書法藝術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其主要流派。第九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敖稹奔皻v代對“金”的研究“金”就是金屬,包括銅鐵等。這里指用銅鐵等金屬所制的器皿、器物,特別是古代的銅器。古代把商周的銅器叫做“吉金”,意思指好的金、吉祥的金。古代的器皿很多都刻有文字,故現(xiàn)在一般說的“金”是指金文,又叫“鐘鼎文”。商周時代,諸侯貴族常常大批地制作銅器,鑄刻銘文。從宋代至清代,大都把這類器物叫做“古董”,也叫“古玩”。
第九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二頁。“金”及歷代對“金”的研究近代容庚容希白先生對銅器進行前面的研究,著有《商周彝器通考》,連器形、花紋帶銘文都加以研究,還著有《金文編》。此外,羅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也是很重要的資料。甲骨文是金文的前身。三代刻在甲骨和銅器上的文字,往往有很大的相似,所以甲骨文也應該放在“金”的范圍。第九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二頁。
掌握“石”所包含的內(nèi)容
“石”主要是指石刻。漢代以前的石刻有《石鼓文》。大批石刻的出現(xiàn),是從漢代開始的?,F(xiàn)在所謂的“石”,主要是指漢代及漢代以后的石刻,包括碑、墓志和帖。第九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二頁。
書法藝術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其主要流派
“書”本是文字符號,這里指書法藝術。秦隸和漢隸都是從篆體演變過來的,寫起來單調(diào)費事。所以,晉朝以后,真書(楷書、正書)開始定型。真書至今仍在運用,是因為這種字形在組織上有它的優(yōu)越性:字形準確,寫起來方便,轉(zhuǎn)折自然,可連寫。第一百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書法藝術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其主要流派真書寫得縈連一點就是行書,再寫得快一點就是草書。由于真書、行書系統(tǒng)既是多有方便,所以千姿百態(tài)的作品不斷出現(xiàn),出現(xiàn)了多種字體,比如顏體、柳體、歐體、禇體等。這是從唐朝開始的。第一百零一頁,共一百二十二頁。
書法藝術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其主要流派古代稱好的書法作品為“法書”,是說這件作品足以為法。書法、書道、書藝是指書寫的方法,現(xiàn)在合二為一,一律稱“書法”。把寫的字也稱為“書法”。第一百零二頁,共一百二十二頁。
專題八經(jīng)典選講
了解:一、《詩經(jīng)》與六義。二、《春秋》及其為之作傳的作者。三、《左傳》的特色。掌握:比較《論語》和《孟子》的異同。第一百零三頁,共一百二十二頁。
《詩經(jīng)》與六義
現(xiàn)存《詩經(jīng)》三百零五篇,是中國的一部詩歌總集。六義是指:風、雅、頌(指詩的分類),賦、比、興(指詩的手法)。第一百零四頁,共一百二十二頁。
《詩經(jīng)》與六義
《詩經(jīng)》的古今作用。孔子認為研究《詩經(jīng)》,可以培養(yǎng)聯(lián)想力,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鍛煉合群性,可以學得諷刺方法。又可以運用其中的道理來侍奉父母,又可以來服事君上;而且多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在當時,《詩經(jīng)》上還有政治上的實用價值。春秋前期,各國君臣相見,一般不把想說的話直接說出,而用歌《詩經(jīng)》或奏《詩經(jīng)》來代表言語。第一百零五頁,共一百二十二頁。
《詩經(jīng)》與六義
現(xiàn)在研究《詩經(jīng)》的目的,便大不與古同。首先,《詩經(jīng)》是有韻腳的歌,但是,經(jīng)歷兩千幾百年,語言變化很大,古人押韻,現(xiàn)在有時不押韻了。清人大多根據(jù)《詩經(jīng)》的韻腳來考察古代元音的分部,做出很大成績。其次,兩周史料,尤其是西周史料,極為缺乏。雖然有青銅器銘文,仍然不夠。《尚書》的《周書》也有限,許多人在《詩經(jīng)》中考察古代社會,用來和其他史料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第一百零六頁,共一百二十二頁。
《春秋》及其為之作傳的作者
《春秋》是現(xiàn)存的一部最早的一部編年史,它的史料價值很高。有兩點可以證明。(一)《春秋》所記載的天象,以近代和現(xiàn)代的天文學方法來追溯,足以證明是可靠的。(二)由于古代文物不斷被發(fā)掘,用那些文物中有銘文的來和《春秋》史實相比勘,很多能相互印證,也足以證明《春秋》的史料價值。但是,春秋二百四十多年中有許多事并沒有記載下來。因此,《春秋》是一可信而很不完備的編年史書。第一百零七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洞呵铩芳捌錇橹鱾鞯淖髡摺洞呵铩酚浭率谴志€條的,因此,古人便以《春秋》為“經(jīng)”,另外有人為之作傳,對“經(jīng)”加以說明或解釋。據(jù)《漢書·藝文志》,為《春秋》作傳的有五家,今日所存的,只有《左氏傳》、《公羊傳》和《谷梁傳》,分別由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所著?!豆騻鳌泛汀豆攘簜鳌匪v的是微言大義,《左氏傳》則重視史實。
第一百零八頁,共一百二十二頁。
《左傳》的特色
《左傳》相傳為左丘明所著。左丘明重視史實,他的作傳,可以歸納為幾條。第一,補充《春秋》所未敘的史實;第二,糾正《春秋》所敘的錯誤,并說明其原因;第三,《春秋》所未記的大事,也加以敘述,所以有“無經(jīng)之傳”;第四,無可補充或糾正的,便不為傳。而且,《左傳》文章極好?!蹲髠鳌凡粌H是一部較為詳備的編年史,也是一部敘述史事散文的文學作品,對后代影響極大。第一百零九頁,共一百二十二頁。比較《論語》和《孟子》之異同
《論語》和《孟子》二書,有相同處,有相異處。其相同處是:第一,每篇都沒有中心意思,不但各篇之間沒有邏輯聯(lián)系,即一篇之內(nèi),各章之間也很少聯(lián)系。每篇題目只是開篇摘取開頭兩三個字為之。第二,《論語》最后一篇即《堯曰篇》,有點道統(tǒng)味道?!睹献印纷詈笠欢我彩菆?、舜、禹、湯、文王、孔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會計專業(yè)畢業(yè)生實習報告集合八篇
- 會計專業(yè)實習工作總結
- DB12T 447-2011 托兒所 幼兒園消毒衛(wèi)生規(guī)范
- DB12T 543-2014 南水北調(diào)工程監(jiān)理管理規(guī)范
- 中秋節(jié)老師的慰問信(6篇)
- 七夕節(jié)詩意文案(140句)
- 看電影課件教學課件
- DB12∕T 1051-2021 地面風速觀測數(shù)據(jù)均一化處理技術規(guī)程
- 高等數(shù)學教程 上冊 第4版 測試題 高數(shù)2-測試二
- 課件母版教學課件
- 雙胎妊娠 查房(課堂PPT)
- 三方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中英文Co-operation-Agreement
- 志愿者應急事件處理(課堂PPT)
- 混凝土管管道閉水試驗記錄表(自動計算) (1)
- 勞動用工法律風險防范與控制——宣講稿(中1)doc
- 食材配送供應商評價表
- 公司發(fā)文簽批單模板
- 《農(nóng)村醫(yī)療改革》PPT課件.ppt
- FMEA潛在失效模式及分析標準表格模版
- 光伏電站兩票三制管理制度
- 用EXCEL做質(zhì)量分析柱狀圖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