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學 棉花病害_第1頁
植物病理學 棉花病害_第2頁
植物病理學 棉花病害_第3頁
植物病理學 棉花病害_第4頁
植物病理學 棉花病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植物病理學》第十四章棉花病害(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本章內容第一節(jié)棉花苗期病害第二節(jié)棉花枯萎病第三節(jié)棉花黃萎病第四節(jié)棉花鈴期病害棉花病害種類很多,全世界有120多種,我國約有40余種,其中對棉花生產影響較大的有10多種,以棉花枯萎病和黃萎病對生產影響最大。炭疽病、紅腐病、紅粉病和疫病分別在苗期和鈴期引起死苗和爛鈴,立枯引起嚴重的爛種、爛芽和爛莖,棉花角斑和莖枯病在棉花苗期、成株期和鈴期均可發(fā)生。本章主要介紹棉花苗期病害、棉花枯萎病、棉花黃萎病和棉花鈴期病害。苗期病害:炭疽病、立枯病、紅腐?。幻藁ú『Τ芍昶诓『Γ嚎菸?、黃萎??;鈴期病害:黑果病、紅粉病、紅腐病、鈴疫病、炭疽病。

第一節(jié)棉花苗期病害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紅腐病。一、癥狀1、立枯病萌發(fā)前侵染,引起爛種;萌發(fā)后侵染引起爛芽,棉苗出土后,莖基部形成環(huán)莖褐色斑,病苗萎蔫倒伏,拔苗后留有鼠尾狀木質部(皮層與木質部分離所致)。2、炭疽病棉苗出土后,莖基部形成凹陷且縱裂的紅褐色梭形條斑,子葉上多對生圓形或半圓形褐色斑,上有輪紋,天氣潮濕時病部散生黑色小點(分生孢子盤)。3、紅腐病苗出土后,子葉邊緣出現不規(guī)則斑,易破,病斑表面可產生粉紅色霉層(分生孢子)。棉苗立枯病癥狀圖棉立枯病病莖(白色部分為病菌的氣生菌絲)

棉苗炭疽病癥狀莖基部形成凹陷且縱裂的紅褐色梭形條斑。棉苗炭疽病癥狀天氣潮濕時病部散生黑色小點(分生孢子盤)。棉苗紅腐病癥狀二、病原1、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同水稻紋枯病菌;2、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膠孢炭疽菌,半知菌類炭疽菌屬,分生孢子盤周圍有剛毛,單胞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長橢圓形;3、紅腐病菌,半知菌類鐮孢屬引起,有串珠鐮孢Fusarium

moniliforme與禾谷鐮孢Fusarium

graminearum(與小麥赤霉為同種,但其與之不同的是此致病菌無小型分生孢子)。此外,鐮孢屬的其它一些菌如茄鐮孢、半裸鐮孢、木賊鐮孢、銳頂鐮孢、三線鐮孢等也能侵染棉苗。棉苗立枯病菌棉花炭疽病菌分生孢子棉苗紅腐病菌禾谷鐮孢Fusarium

graminearum串珠鐮孢Fusarium

moniliforme三、病害循環(huán)棉苗病的的初侵染來源主要是:(1)帶菌土壤及病殘體,如立枯病菌、紅腐病菌;(2)帶菌棉籽,如炭疽病菌等。棉花苗期病害侵染循環(huán)三種苗期病害的侵染循環(huán)棉花炭疽病侵染循環(huán)棉花立枯病侵染循環(huán)棉花紅腐病侵染循環(huán)四、發(fā)病因素在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借助風、雨的傳播可引起再侵染,因此苗病的發(fā)生與氣候條件(主導因素)有相當大的關系。有利的發(fā)病因素:①低溫陰雨天氣:有利于病菌生長繁殖而不利于棉苗生長發(fā)育。②凡是不利出苗的因素都會加重病害的發(fā)生。③連作會加重病害的發(fā)生。④苗期管理,適時間苗(拔除過多小苗),清溝理墑,排除積水等。五、綜合治理1、提高整地質量,適時播種(土溫穩(wěn)定>12℃),抓好苗期管理。2、提高種子質量:曬種可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選種選無病飽滿的種子。3、種子處理:藥劑浸種:0.2-0.3%敵唑酮,拌種雙、拌種靈等拌種。溫湯浸種:55-60℃水中30分鐘。4、苗期噴藥:0.25-0.5%波爾多液;65%代森錳鋅500-800倍液。第二節(jié)棉花枯萎病棉花枯萎病隨棉種調運而擴散。多數地區(qū)枯萎病與黃萎病同時發(fā)生。兩種病害有很多共性,均為系統(tǒng)侵染性病害,病菌具有廣泛的寄主范圍,侵染源廣,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時間長,一旦發(fā)生難以根治。一、癥狀從苗期至成株期都可表現癥狀,但夏季由于高溫而出現隱癥現象。所有癥狀類型的共同點是維管束呈墨綠色(也有稱黑褐色)。一般典型的成株期癥狀為:株型較矮,節(jié)間縮短,半邊枯死或頂端枯死,節(jié)上叢生小枝小葉,葉片局部焦枯或半邊焦枯,病斑呈黃色網狀,最后干枯脫落(特別易掉),導管變深褐色。棉花感染枯萎病菌后,由于生育期及氣候條件的不同,常表現出不同的癥狀類型:1、黃色網紋型:子葉或真葉葉脈褪綠變黃白色,葉肉仍保持綠色,呈現黃色網紋狀,最后干枯脫落,棉苗死亡;溫室中容易出現此癥狀。2、青枯型:葉片突然失水、變軟下垂,葉色稍顯深綠,最后病株青枯干死,但葉片不脫落;連續(xù)陰雨后驟睛容易出現此癥狀。3、矮縮型:棉株現蕾前后,頂部葉片可能發(fā)生皺縮、畸形,葉片暗綠變厚,棉株節(jié)間縮短,病株比健株明顯變矮,但不枯死。4、紫紅型:子葉或真葉部分或全部變成紫紅型,葉脈多呈現紫紅色,隨著病情發(fā)展,葉片枯萎脫落,棉苗死亡;早春氣溫低容易出現此癥狀。5、黃化型:從子葉或真葉邊緣開始局部或全部變黃,最后葉片萎蔫,干枯脫落;早春氣溫低容易出現此癥狀。6、萎蔫型:株型無明顯變化,但葉片迅速失水,萎蔫下垂,有的葉片逐漸脫落,形成光桿。不論哪種癥狀類型的病株,根、莖或葉柄木質部導管變褐色是共同特征。黃色網紋型青枯型紫紅型黃化型棉花枯萎病的癥狀類型萎蔫型棉枯萎病和棉黃萎病混生型棉莖剖面(左:棉枯萎病中:棉黃萎病右:健株)矮縮型與健株成株期癥狀為:株型較矮,節(jié)間縮短,半邊枯死或頂端枯死,節(jié)上叢生小枝小葉,葉片局部焦枯或半邊焦枯,病斑呈黃色網狀,最后干枯脫落(特別易掉),導管變深褐色。二、病原病原物為尖鐮孢萎蔫?;虵usarium

oxysporiumf.sp.Vasinfectum,無性真菌類鐮孢屬成員。1、形態(tài)病菌產生三種類型的孢子,即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大型分生孢子無色,鐮刀形,兩端尖,足胞不明顯,2-5分隔,多數3分隔。小型分生孢子無色,卵圓形或腎形,多數單胞少數雙胞。厚垣孢子圓形單孢,單生或串生于菌絲中段或頂端,也可由大型分生孢子中的細胞形成。尖鐮孢萎蔫?;?、小型分生孢子梗;2、小型分生孢子;3、大型分生孢子梗;4、大型分生孢子;5、厚垣孢子2、生理分化利用亞洲棉、陸地棉、海島棉、大豆、煙草、秋葵和紫花苜蓿作為鑒別寄主,國際上共鑒定出8個生理小種。3、寄主范圍棉花枯萎病寄主范圍很廣,除危害棉花、秋葵和決明外,人工接種還能感染玉米、高粱、大麥、小麥、番茄、辣椒等40余種作物及蒼耳等多種棉田雜草,顯癥或無癥帶菌。4、致病機理(1)阻塞學說:認為病菌菌絲體在導管內大量繁殖造成木質部導管堵塞,妨礙水分運輸;同時病菌分泌甲基酯酶分解導管內壁的果膠物質,增加導管的充塞度,從而導致棉株萎蔫,并使維管束變褐色。(2)毒素學說:認為病菌在代謝過程中產生鐮刀菌酸等毒素,使寄主的細胞中毒死亡,造成植株萎蔫。三、侵染循環(huán)所有其存活的場所均為越冬場所,也是初侵染的來源地,可通過各種途徑傳播,但無再侵染,為系統(tǒng)性病害。土壤中的病殘體和使用帶菌棉籽餅等是枯萎病的主要初侵染來源,而種子帶菌是病害遠距離傳播的重要途徑。病菌從棉苗根毛或根部和傷口侵入,在維管束內生長繁殖后向外擴展,并向地上部分傳播,與帶菌病田串灌或混用農具等,也可造成病害的傳播。棉花苗期感病出現死苗現象,現蕾前后達到發(fā)病高峰,到結鈴期發(fā)病明顯減輕。四、發(fā)病因素1、連作與輪作:連作多年使菌源積累多,發(fā)病加重。輪作發(fā)病率很低,最好與禾本科作物輪作。2、肥水:N、P、K的配合使用可減輕病害,單用會加重病害,尤其是偏施氮肥。地勢低洼積水或漫灌不利棉花生長發(fā)育,長勢關,抗性差,因此會加重發(fā)病,連續(xù)陰雨或暴雨后病害會上升。3、線蟲:線蟲可造成大量的傷口,有利于枯萎病菌的侵入。“線蟲+病菌”接種100%發(fā)病。4、棉花生育期:苗期最易感病;現蕾前后是盛發(fā)期;蕾鈴中后期,是第二個發(fā)病高峰。5、溫度:>30℃會出現隱癥現象。6、品種抗病性:不同棉花種、品種與枯萎病菌不同生理小種間有不同的抗感表型。五、綜合治理指導思想:保護無病區(qū)、鏟除零星病株、控制輕病區(qū)、推廣種植抗病品種及合理輪作以壓縮重病區(qū)。1、把好種子關,保護無病區(qū)。對無病區(qū)把好種子關,要求建立無病良種繁育基地,禁止從病區(qū)調運棉種。確需從病區(qū)調入時,要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用無病缽土保溫育苗。2、鏟除零星病株,控制輕病區(qū)。發(fā)現零星病株統(tǒng)一鏟除,就地銷毀,對病穴和周圍土壤進行消毒。病株率極低(0.1%-1.0%)的輕病區(qū),采取棉、麥或玉米輪作或水旱輪作如與水稻輪作換種、種子藥劑處理、加強栽培管理和清除病殘體等措施進行控制。嚴禁播種病區(qū)棉種和施用帶菌棉子餅肥。3、種植抗病品種,壓縮重病區(qū)。在重病區(qū),引入種植抗病品種。使用抗病品種時,注意品種的提純復壯和當地病菌生理小種的變化。在混發(fā)黃萎病的棉區(qū),應選用適合當地種植的兼抗枯萎病和黃萎病的品種。第三節(jié)棉花黃萎病

(CottonVerticilliumwilt)棉花黃萎病是目前我國棉花生產上最重要的病害。也是我國B類植物檢疫性病害。我國各棉區(qū)都有發(fā)生。一、癥狀病害由下向上發(fā)展,病部出現不規(guī)則淡黃色斑塊,后斑駁。葉緣下卷,除主脈及其附近外,均為掌狀斑駁,病葉一般不脫落。夏季暴雨后,常出現急性萎蔫癥狀,秋季多雨時病部有白色粉狀霉層(菌絲體及分生孢子)。有時枯黃萎病可混生,形成并發(fā)癥。棉花黃萎病癥狀圖葉片前期癥狀葉片中期癥狀二、病原大麗花輪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無性菌類輪枝菌屬,國外也有報道由大麗輪枝菌和黑白輪枝孢V.albo-atrum同時侵染。1、形態(tài)病菌可在培養(yǎng)基上形成近球形的微菌核。分生孢子梗輪狀分枝,且基部膨大,一般輪狀分枝3-5個,多的達7個,分生孢子無色長卵圓形。2、生理分化棉花黃萎病菌存在生理分化現象,不同地區(qū)菌株的致病力差異顯著。三、侵染循環(huán)主要以菌核和微菌核在種子,土壤病殘體及田間雜草等地方越冬,這些亦是初侵染的來源地。微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8-10年。而黃萎病的厚垣孢子可土壤中存活15年。>35℃出現隱癥現象。影響發(fā)病的因素及防治方法近似于棉花枯萎病。棉花黃萎病病害循環(huán)示意圖四、發(fā)病因素與氣象因素、土壤菌量和品種抗病性等有關。1、氣象因素:花蕾期降雨較多而溫度適宜,發(fā)病往往嚴重。2、耕作栽培:連作棉田土壤積累大量病菌,發(fā)病重;偏施氮肥或施用帶菌土雜肥往往加重病害發(fā)生;大水漫灌有利于病菌傳播和病害發(fā)生。3、棉株生育期:棉花現蕾期后較感病。4、棉花種與品種:棉花種間抗病性差異顯著,一般海島棉抗病、耐病能力較強,陸地棉次之,中棉較感病。影響棉花枯萎病和黃萎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棉花枯萎病由無性菌類鐮孢屬成員尖鐮孢萎蔫?;鸵?,黃萎病由無性菌類輪枝孢屬成員大麗花輪枝孢和黑白輪枝孢引起。兩種病菌都存在明顯的生理分化現象,不同小種對不同品種的致病力有明顯差異。在病菌存在的前提下,環(huán)境的溫濕度對病害的發(fā)生影響很大,病害發(fā)生的有利溫度是20~28℃,雨水多濕度大發(fā)病重。連作棉田土壤積累菌量多,病情重。大水漫灌加速病菌傳播。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或施用帶菌肥發(fā)病重。棉花苗期最易感病,現蕾前后容易發(fā)病。線蟲可造成大量的傷口,有利于枯萎病菌的侵入。棉花枯萎病與黃萎病往往同時發(fā)生。兩種病害有很多共性,均為系統(tǒng)侵染性病害,病菌具有廣泛的寄主范圍,侵染源廣,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時間長,故一旦發(fā)生難以根除。五、綜合治理可參考棉花枯萎病的綜合治理措施。主要措施如下:1、加強植物檢疫,保護無病區(qū);2、病區(qū)輪作換茬: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效果好,水旱(稻-棉)輪作更有效;3、種植耐病品種。棉花枯、黃萎病的比較病害

棉枯萎病和黃萎病可在同一田塊混合發(fā)生,二者的區(qū)別有如下6點:

1、發(fā)病時間不同:枯萎病在苗期可嚴重發(fā)生,蕾期是發(fā)病盛期,而黃萎病在蕾期才開始發(fā)生;

2、發(fā)病部位和次序:枯萎病常自頂端向下發(fā)展,而黃萎病則是從下部先發(fā)病,再向上擴展;

3、病狀不同:枯萎病可表現矮縮,葉片變小變厚、皺縮,黃萎病則無這些變化;

4、葉片癥狀:枯萎病葉脈可變黃而呈現為網紋狀,黃萎病葉脈為綠色,主脈間葉肉變成黃斑塊狀;

5、落葉性:枯萎病早期便可落葉形成光稈,而黃萎病落葉少,又多在后期;

6、病征不同:病株的根、莖和葉柄剖開后,枯萎病株的導管為深褐色,黃萎病株的導管為淺褐色。

第四節(jié)棉鈴病害寄生性強:疫病,炭疽??;寄生性弱:紅粉病、紅腐病、黑果病。兩類一、癥狀與病原物1、炭疽病棉鈴表面皺縮,略凹陷,有時病斑邊緣呈暗紅色,潮濕時病斑表面有橘紅色黏質團(分生孢子團)。病原同苗期炭疽為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s),為無性菌類炭疽菌屬。2、疫病多發(fā)生于棉鈴基部,尖端及鈴縫,病斑暗綠色-青褐色,潮濕時表面有一層白色至黃白色霉層(菌絲體及孢囊梗和孢子囊)。病原卵菌門疫霉屬,苧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孢子囊頂生,卵圓形,內有許多游動孢子,頂端乳突狀。疫病病菌苧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3、紅腐發(fā)生部位同疫霉,病部初為墨綠色,后全鈴呈黑褐色,腐爛,鈴縫及病表部產生粉紅色至白色霉層(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同苗期紅腐。棉鈴紅腐病4、紅粉病棉裂縫處產生粉紅色的霉層。霉層厚而疏松,色澤較淡。鈴殼內產生淡紅色粉狀霉(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原為無性菌類聚端孢屬,粉紅聚端孢Cephalothecium

roseum,分生孢子梗直立,頂部稍膨大,向一側稍歪,分生孢子聚生于梗頂端,呈頭狀,單個孢子無色,聚集時為粉紅色,雙胞。棉花紅粉病紅粉病菌玫紅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

)5、黑果病病鈴黑色而僵硬,不易開裂,鈴殼表面密生許多小黑點狀的分生孢子器,并布滿黑色煤狀物(分生孢子)。病鈴內棉絮變黑而僵硬。病原為無性菌類色二孢屬,棉色二孢Diplodia

gossypina,分生孢子器近球形,黑褐色,頂部有明顯的小孔,分生孢子長橢圓形,實為無色單胞,成熟后褐色雙胞。黑果病菌棉色二孢(Diplodia

gossypina)二、病害循環(huán)越冬: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孢子或菌絲體附于種子表面或內部越冬,有些(炭疽、紅腐等)可侵染幼苗,病部產生孢子,多次再侵染,于鈴期侵染棉鈴,有的(黑果)直接侵染棉鈴引起爛鈴。三、發(fā)病因素1、氣候因素(主要因素):RH大于80%,日照時數連續(xù)5天小于1.5小時,病情明顯加重,臺風易造成棉鈴傷口,故會加重發(fā)病。2、蟲害:紅鈴蟲、棉鈴蟲和金剛鉆等鉆蛀性害蟲造成傷口有利病菌侵入;害蟲還能傳播病菌。3、寄主抗病性:棉花種間有差異,一般陸地棉較重,亞洲棉較輕。4、鈴位的高低:中下層果枝上棉鈴較易發(fā)病,上部和外圍的較輕。5、肥水管理:增施P肥可減輕發(fā)病,適宜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