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角形三條邊長度關系]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
一:[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數(shù)學優(yōu)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和直觀操作活動,讓學生探索并發(fā)現(xiàn)三角形任意兩邊和大于第三邊。
2、感受動手實驗是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的途徑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在觀察、操作、比較、分析中發(fā)現(xiàn)三角形邊的關系。
教學難點:應用三角形邊的關系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
觀察法、動手操作法、小組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設境導入,猜想質疑
小明和我們一樣每天都按時上學,請看小明到學校的線路圖(課件示)小明上學共有幾條路線有一天小明起來晚了,你們猜猜他肯定會走哪條路去學校為什么
今天我們用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請觀察路線①和路線②圍成的近似一個什么圖形路線②和路線③又近似一個什么圖形走路線②,走過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條邊,走旁邊的路走過的路程實際上是三角形的另外兩條邊的和。根據(jù)大家的判斷,走三角形的兩條邊的和要比第三邊大。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條邊都有這樣的關系呢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板書課題: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
二、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實驗1:我們都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首尾相連圍成的封閉圖形。現(xiàn)在從學具中任意拿出三根小棒,擺一擺,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①學生動手操作。
②交流,展示匯報。(出現(xiàn)了兩種情況:一種可以擺出三角形,另一種擺不出三角形。)
實驗2:看來,不是任意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三角形,有的同學用三根小棒擺成了三角形,有的同學沒有擺成,這是什么原因下面我們就對這兩種情況做一個深入的探究。
①小組按要求合作,完成實驗報告單(教師指導)
②反饋:A、首先我們看看怎樣的三條線段能圍成三角形(生展示匯報,師板書)
通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板書)
質疑:‘任意’是什么意思能舉例說明嗎(生匯報)
③B、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怎樣的三條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生展示匯報,師板書)
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不能圍成情況有:
a)兩邊的和小于第三邊;
b)兩邊的和等于第三邊;
檢驗其他記錄的情況,對比發(fā)現(xiàn):兩邊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邊就不能圍成三角形。(相機板書)
小結:通過我們實驗觀察,知道了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出示課件)
三、建構模型,聯(lián)系生活
(出示課件)小明上學示意圖,現(xiàn)在你能用三角形的三邊關系解釋小明為什么走中間這條路嗎(同桌互說后,交流)
四、鞏固應用,深化練習
1、做一做:教科書第86頁第4題(出示課件)
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方法。優(yōu)化出快捷的判斷方法:用較小的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就可以做到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條邊。
2、試一試現(xiàn)在有兩根分別是3厘米和7厘米的小棒。猜一猜,與它們能組成三角形的第三根小棒的長是多少厘米(取整厘米數(shù))(出示課件)學生獨立思考30秒后,小組討論。
二:[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三角形邊的關系》磨課活動之教學設計探討
時間:2022年2月25日地點:黎明校區(qū)主持:王烘焙
參加人員:王琴紅秀琴嚴郭英馬秀琴張嘉應
活動實錄:
一、引入:
各位老師:上周我們數(shù)學組就人教版課標本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P82《三角形邊的關系》一課進行了說課活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郭秀琴老師的設計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接下來的課堂磨課更加得心應手,今天我們就此內容再探討交流一下。我相信老師們經過自己認真鉆研教材,備課、說課之后,想法見解一定很多,待會請大家暢所欲言,有什么說什么,我們的目的是磨出一堂優(yōu)質的數(shù)學課,借些提高大家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與方法的數(shù)學教學業(yè)務水平。
二、郭老師說課再現(xiàn):
《三角形邊的關系》說課
某說教材
1、教材簡析。
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82頁的例3?!度切芜叺年P系》是《三角形》這一單元的第三課時,這一課時是學生在認識三角形的組成及各部分名稱,明確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出其穩(wěn)定性這一特征后教學的,教材的導入語,實驗過程和結論都很清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學目標。
(1)通過畫一畫、量一量、算一算等實驗活動,探索并發(fā)現(xiàn)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2)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應用發(fā)現(xiàn)的結論,來判斷指定長度的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探究三角形邊的關系: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2)教學難點:準確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之“任意”的含義。
某說教法、學法
教學設計中注重將三角形邊的關系的教學融于學生的操作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讓學生自己主動嘗試,自己得出規(guī)律。教師只是充當了一個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去實踐、思考,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使課堂成為學生思維的運動場。具體教學法表現(xiàn)為:
1、設計有價值的問題,給有差異的學生以自由探索的空間。
2、借助于圖形直觀,讓學生進行空間想象,學會用數(shù)學的方法分析問題,做出判斷,這樣其思維更具有理性。
3、層層遞進的啟發(fā)引導,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有機地滲透了無限逼近的數(shù)學思想,鍛煉了學生的抽象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4、在學生經過一番自主探究之后,引導學生回過頭來進行不同方法的比較,從而使學生深深地體悟到“方法比答案更重要”,實現(xiàn)由只關心結果向關注解題策略的轉化。
5、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使學生體會到類比的結果不一定正確,還有待于驗證。
教學程序。
一、探究“三條線段是否一定能圍成三角形
(一)操作實踐
1、師:課前老師給每人發(fā)了兩根小棒。你們知道這兩根小棒是干什么用的嗎?
(生猜)
師:是用來擺三角形的。(生疑惑:你發(fā)給兩根讓我們怎么擺呢?)
2、師出示問題:現(xiàn)有兩根小棒,一根長3厘米,另一根長5厘米,再配上一根多長的小棒,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幾種不同的配法?請仔細想一想,然后在紙上畫出來。(生獨立思考著,操作著。)
3、師:請說出你配上了多長的小棒?(生匯報,師板書)
設計意圖:
雖然一上課沒有復習三角形的概念,但已經激活了學生的舊知,刺激了學生的思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霸倥渖弦桓嚅L的小棒,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幾種不同的配法?”其實,再配一根不難,“有幾種不同的配法”則給有差異的學生以自由探索的空間。在尋找多種配法的過程中,學生會感到:不是任意配一根小棒都能圍成三角形的,太短了接不上,太長了也接不上。學生已經關注到所畫線段的長度是有一定的范圍的,會引起思索:這是一個怎樣的范圍呢?
(二)交流探討
1、師:請說出你配上了多長的小棒?(生匯報師板書:。8、7、6、5、4、3、2、1、0.5。)
2、師:四人小組討論前面所配的這些小棒中,哪些不能圍成三角形?
(生組內討論后進行組間交流)
生討論后大致可能認為:2厘米到8厘米的都可以。
師:1厘米呢?(生答后電腦演示驗證過程)
師:1厘米不行,1.8厘米呢?1.9厘米、1.99厘米呢?(生基本會答:不行)師:2厘米呢?
(部分同學:3厘米加2厘米等于5厘米,3厘米和2厘米這兩根小棒的另一頭就碰得著了,說明就能圍成三角形;
另一部分同學:正好碰頭,就平行了。)
師:(邊畫圖邊提問)再圍下去,它們會碰頭嗎?碰頭的點在哪里?
(學生會觀察,想象,然后請生在黑板上標出碰頭的點,正好是在5厘米的線段上。從而得出:配上2厘米的線段,正好和5厘米這條線段重疊了,不能圍成三角形)
設計意圖:俗話說,眼見為實。如果學生用2厘米、3厘米和5厘米這三根小棒由于實物操作的誤差也能圍成了一個三角形,那簡單地解釋是難以使學生信服的。為此,教師可采用“數(shù)形結合”的方式,雙管齊下,一方面讓學生進行計算,發(fā)現(xiàn)只有當配上2厘米時和正好等于5厘米,而這時2厘米與3厘米的和成了一條新的線段。另一方面,借助于圖形直觀,并讓學生進行空間想象:3厘米和2厘米這兩根小棒的另一頭會碰頭嗎?碰頭的點在哪里?這樣,學生不僅對先前的想法進行自我否定,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用數(shù)學的方法分析問題,做出判斷,這樣其思維更具有理性。
3、師:還有哪些是不能圍成三角形的?(生:8厘米的,同樣道理。)
師:那么,你認為一共有多少種配法?
師引導生得出:大于2厘米小于8厘米的都行。
設計意圖:“你認為一共有多少種配法?”具體的引導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預計大部分學生開始會在整厘米數(shù)范圍內考慮,得出3,4,5,6,7共有5種。可繼續(xù)追問:只有5種嗎?學生應該會想到小數(shù)范圍,若學生的頭腦中還沒有建立起一個正確的取值范圍。不應直接否定,可提出具體數(shù)據(jù)讓學生判斷,如:2.1,2.001,2.0001,向2厘米無限逼近,學生自然會想到2.00001厘米也是可以的,那該怎樣表述呢?“比2厘米長”就出來了。依此類推,學生不難得出“又必須比8厘米短”。這樣層層遞進的啟發(fā)引導,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有機地滲透了無限逼近的數(shù)學思想。
(三)方法小結。
師:請同學們回想一下,剛才在尋找“一共有多少種配法”時,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生1:我先在紙上畫一條線段,然后用兩根小棒去圍圍看,這樣試著去找。
生2:我是將3厘米和5厘米的兩根擺成一個角,再連接另兩頭,得到要配上的小棒的長度。
師:兩種方法,你現(xiàn)在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許多學生選擇第二種方法,理由是:一來可以避免小棒太短或太長的盲目性,二來可以找到許許多多種配法,并很容易發(fā)現(xiàn)配上小棒的長度范圍。)
師引導小結:我們不僅要關心答案,更要關心用怎樣的方法去尋找答案。其實,往往是方法比答案更重要
設計意圖:小學生對于問題,往往關心的是答案,卻很少會關心自己的思考方法及所用的策略。用第二種方法的學生,雖然沒有了盲目,找到了多種配法,但也很少有人去深入思考其取值的范圍。怎樣引起學生對自己解題策略的關注呢?課中,我沒有設計在出示題目后馬上說明找多種配法的具體方法,而是在學生經過一番自主探究之后,引導學生回過頭來進行不同方法的比較,這樣學生能更深地體悟到“方法比答案更重要”,實現(xiàn)由只關心結果向關注解題策略的轉化。
二、思考:三角形中三邊的關系
1、師:下面的兩組線段,能圍成三角形的“用√”表示,不能的“用"”表示,并說出理由。
(師出示長度分別為1厘米、2厘米、3厘米和2厘米、4厘米、3厘米的兩組線段圖)
(生都做出了正確的判斷,理由分別是:1+2=3,所以不能圍成三角形;2+34,所以能圍成三角形)
師:因為2+34,所以能。照此說來,對于第一組小棒,我們也可以說:因為1+32,所以能。
(讓生各自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小結:兩條短邊相加就行了,長的加短的肯定大于另一條短的)
設計意圖:
“2+34,所以能。照此說來,1+32,也能?。俊边@“理直氣壯”的類比,自然激起了學生對類比所得錯誤結論之原因的思考,不僅深刻揭示出數(shù)學知識的本質(較短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則其他兩種情況必然也是大于第三邊的),而且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使學生體會到類比的結果不一定正確,還有待于驗證。
2、師出示:有三條線段,其中兩條線段長度的和大于第三條,這樣的三條線段能圍成三角形嗎?
(生各自發(fā)表看法,可引導舉反例證明這個問題的不確定性)
師:把“其中”換成哪個詞,使得這樣的三條線段一定能圍成三角形?
(生思考交流,應該能達成一致的意見,換成“任意”。)
3、最后,教師出示一個三角形并提問,三角形三條邊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很容易地得出: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設計意圖:
我們知道,要驗證一個命題是正確的,只舉幾個正例是不行的。但是,要驗證一個命題是錯誤的,只需舉出一個反例。讓學生結合具體問題,學習用舉反例的方法來驗證,進行數(shù)學推理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
三、練習拓展
1、在能搭成三角形的一組線段下面畫“√”
1cm2cm3cm();2cm4cm3cm()
2、有一根長3cm的小棒和一根長4cm的小棒,再配上一根多長的小棒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3、如下圖,從中任選3根,可以擺成幾種不同的三角形?(2,3,4,5)
三、老師們各抒己見
張老師:你在說教材的分析中,強調了本節(jié)課是學生在認識三角形的組成及各部分名稱,明確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出其穩(wěn)定性這一特征后教學的。這是對教材的一個承上,是不是再說一說教材的啟下,這一堂課是為哪些內容的學習做鋪墊的。
嚴老師:三角形是一個基本的圖形,學了三角形以后為今后學習四邊形、多邊形服務。其實我們后來學習的多邊形都是把它分割成三角形來進行進一步的學習。比如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梯形。
張老師:。(觀點同上)
王老師:也就是這個課時學習的內容為今后哪些幾何類知識的學習作鋪墊的。
張老師:突出這一課時承上啟下的作用。接下來是學習哪些內容?
郭老師:學習這一課前,先學了三角形的認識與各部分的認識,再學習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三角形的分類。
張老師:我認為你這一課的學習是不是應該為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學習服務的。
郭老師:你的意思就是今天學了這個三角形邊的關系后,可以為哪些知識的學習做準備,可以解決哪些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它的作用。
張老師:。(觀點同上)
王老師:你的意思我懂了,就是她在說教材的過程中,教材承上啟下兩部分的作用只說了前一部分,如果把后一部分說了就更好了。
那么郭老師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如何,大家再談一談想法!
張老師:這一堂課的重點都放在了操作實踐上,這節(jié)課本身也是要通過學生操作實踐來得出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我覺得這個教案的重心部分刻意強調了給你兩條邊,讓你去求第三條邊,這樣往往就造成錯誤:如1+32,所以1厘米、3厘米、2厘米也能組成三角形,大部分的同學都認同這樣的觀點。
馬老師:(聽不清楚)
張老師:我認為本節(jié)課在實踐操作中,應該更多地去交換選取兩條邊,而不應該去固定兩條邊。她在這里給定兩條邊確定第三條邊的取值范圍放的時間太多。
王老師:如果今天她能很好的解決“給你兩條邊確定第三條邊的取值范圍”,那么,今天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也就是“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個知識點學生肯定是能明白的。她今天這堂課上確定的重點是:探究三角形邊的關系,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伤裉爝@堂課在設計過程中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給你兩條邊確定第三條邊的取值范圍。如果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那么教學目標能夠達成,教學重點難點也能夠解決。
馬老師:其實郭老師今天這堂課的教學起點已經很高了。
張老師:我認為我們應該把重點確定在“任意”兩個字上。
王老師:對,我覺得她前面確定得很好,她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探究三角形邊的關系,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難點是準確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之“任意”的含義。但是。
張老師:她在解決“任意”兩字的含義時花時太少。
王老師:。我有一個疑問,今天如果在課堂上讓孩子們找準第三邊的取值范圍,對于我們這邊的孩子,是不是太難了?
張老師:任意兩個字要學生真正理解,就是要學生任意去擺動,任意去操作,才能得到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個結果。就不會形成思維定勢。
王老師:應該讓學生試著用一號棒、二號棒與三號棒比,一號棒、三號棒與二號棒比,二號棒、三號棒與一號棒比。
張老師:你要學生理解“任意”兩字的含義,一定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操作它的任意性,得到任意性的結果。關鍵是得出“任意”這兩個字,你這里說學生很簡單,很容易得出“任意”,真的放在實際教學中不是這么容易得出來的。
馬老師:任意兩個字其實不是那么好理解的。是很抽象的一個概念。
王老師:今天從整個設計來看,三角形的兩條邊是確定的,去尋找第三條。這樣勢必造成孩子們找里面的兩條大于第三條,就可以了。
張老師:受前面思維定勢的影響,學生是不會去兩兩選擇確定其中兩條與第三條比。只會三條邊中找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就可以了。。
郭老師:我想對于大部分同學來說,開始時他們會說較短兩條邊的和要大于第三條邊,他們是能夠說出來的。為什么說得出來呢?因為前面有一道題目:1+2=3,所以不能圍成三角形;2+34,所以能圍成三角形。老師順勢問:因為2+34,所以能,照此說來,對于第一組小棒,我們也可以說:因為1+32,所以也能羅?學生就會說:兩條短邊相加就行了,長的加短的肯定大于另一條短的。這一點學生能夠說出,但對于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中“任意”兩字學生恐怕有些困難,還需多花些時間。
張老師:比如你在練習中的那一題:1厘米2厘米3厘米,不這樣排列而是排列成:1厘米3厘米2厘米,學生就很容易想到1+32,所以這三條邊能組成三角形。
馬老師:這里有學生解題習慣的一個問題。
張老師:是解題習慣問題,學生的惰性問題,他不會兩兩組合求出任意兩條邊的和與第三條邊去比。(會出現(xiàn)這樣的后果,就因為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過分鉆研于給定兩條邊求第三條邊的取值范圍)
王老師:也就是說郭老師確定的這個難點如何來突破,還要想得更周到一點。
郭老師:如果前面這部分真的落實了,對于1厘米、2厘米、3厘米,與2厘米、4厘米、3厘米這樣的題目學生能夠做出正確判斷的。但如果前一部分只是走過場,那么像張老師說的那種情況絕對可能出現(xiàn)的。
王老師:所以說,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與把握,就這樣看下來,我們的感覺都一樣:考慮得比較周到,挖得也比較深,設計得也很到位了。
王老師:一堂課上得成功與否,除了鉆透教材,還要根據(jù)我們學生的實際,學生的學情來備課。整堂課下來,我覺得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實際有一定的差距,對學生的要求高了一些。如果能按你的設計成功上下來,那說明這個班孩子的學習水平確定已經很高了,這樣的話,不花很多的時間學生也能夠理解“任意”一詞的含意,即使這個詞說不出來,但是他們理解了。也就是說,拿三條邊讓他們去判斷能否組成三角形,他們是會兩兩組合進行比較進行判斷的。問題是你要在我們這里的孩子身上嘗試這樣一堂課困難是很大的。
郭老師:看來,在探索階段應該多引導學生實踐、理解:當?shù)谝桓c第二根的和大于第三根,第一根與第三根的和大于第二根,第二根與第三根的和大于第一根,滿足這樣的情況那么這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
王老師: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能像你這樣去做的話,那么即使他說不出“任意”這兩個字也沒關系。只要他理解了,這種精練科學的數(shù)學術語老師可以幫他們概括出來。
張老師:你今天這樣的探索引導容易造成思維定勢的問題。
王老師:這也是我們今天回去應該考慮的問題。今天回去以后我們還要考慮這樣幾個問題:1.課的設計與組織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2.本堂課的教學難點該如何定位,又該如何突破,時間精力的分配上該如何進行?
王老師:我還有一個疑問:我也借鑒分析了許多網(wǎng)上雜志上本節(jié)課的一些教案說課稿課堂實錄等,三角形邊的關系的教學目標是探索并發(fā)現(xiàn)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一點是公認的。這一點到底到達哪個度,是不是一定要達到:給你兩條邊,能夠確定第三條邊的取值范圍。。你們聽不懂我的話,是吧?
張老師:我聽懂了,就像你在練習拓展中有一題:有一根長3cm的小棒和一根長
三:[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四年級數(shù)學三角形邊的關系說課稿設計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四年級數(shù)學《三角形邊的關系》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四年級數(shù)學《三角形邊的關系》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三角形邊的關系》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5單元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先安排了一副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情景圖,導出所要研究的問題,接著介紹以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目的是讓學生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進而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數(shù)學原理。教材篇幅簡短,但思路清晰,要點突出,教法學法寓于其中,方便教師教學。
分析教材可以看出,教材編寫者力圖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收集、整理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探索過程,自己發(fā)現(xiàn)和得出結論。為了讓學生獲得更深的感受和體會,我遵循編寫意圖,對教材還做了適當?shù)臄U充處理,增加了一些環(huán)節(jié),讓教學過程更顯層次性和動態(tài)性。
這一內容的教學,能使學生在已經建立三角形概念和知道三角形穩(wěn)定性特性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另一個重要特性,豐富三角形的知識。同時,也為以后繼續(xù)學習三角形與四邊形及其它多邊形的關系打下基礎。
經認真研讀教材和課程標準,本節(jié)課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2.通過動手實驗、觀察分析、總結發(fā)現(xiàn)的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自主探究能力。
3.加深認識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理解數(shù)學學習的現(xiàn)實意義,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情感。
教學的重點是記住并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難點是自主發(fā)現(xiàn)并總結得到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這種關系。
二、說教法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貫徹直觀性、實踐性、趣味性的原則。根據(jù)本課的內容特點,我將實踐性原則擺在重要位置,將教學過程設置為學生自主活動的過程。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談話法、實驗法、演示法、發(fā)現(xiàn)法等。教學中我將把這些方法有機結合在一起,靈活運用,期望實現(xiàn)最佳效果。
三、說學法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化的過程。遵循這一理念,考慮與上述教法相適應,突出主體性和實踐性,本節(jié)課我引領學生立足三自,主動學習,即:自由探究,自我總結,自主運用。安排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把課堂還給學生。
四、說程序
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將整節(jié)課分為四個大環(huán)節(jié),教學程序是: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二)動手實驗,探究發(fā)現(xiàn)
(三)反思明理,解決問題
(四)自主運用,鞏固深化
以下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做法展開說明。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上課開始,復習提問:我們認識了三角形的一個什么重要特性?請例舉它的用途。學生說后轉入話題:我們這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
接著對教材的情景圖稍作改動并出示:
讓學生回答:小明上學應走哪條路呢?為什么?
這是生活常識問題,四年級學生應該都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但教學意圖不在乎學生正確回答這個問題,而在于隱含在已知問題背后的未知問題。
學生回答后,我反問:小明應走中間這條路,你能用數(shù)學知識來說明道理嗎?學生這時也許會感到困惑。問題擺到了面前,我順勢引導: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吧!
(二)動手實驗,探究發(fā)現(xiàn)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手開始。本環(huán)節(jié)為學
生搭建三個實驗探究的平臺。
我讓學生拿出一根準備好的小棒,任意剪成三段,來擺三角形。
學生操作后反饋情況。這時有的學生可能如愿以償?shù)財[成了三角形,有的學生卻抓耳撓腮,左顧右盼,怎么也不能擺成三角形。
于是我引導猜想:同學們,看來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擺成三角形的,那么,用三根小棒能否擺成三角形,可能跟什么有關呢?
讓學生討論交流意見,然后提出猜想:用三根小棒能否擺成三角形,跟小棒的長短有關。
實驗2:擺一擺,想一想
這次實驗以4人為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要求從214厘米長的若干根小棒中任選兩根,與固定一根10厘米長的小棒擺三角形,看能否擺成。并邊擺邊填表記錄結果,想一想,三根小棒存在怎樣的長度關系能夠擺成三角形。
固定的小棒長
(厘米)
第一根小棒長
(厘米)
第二根小棒長(厘米)
能否擺
成三角形
三根小棒之間的長度關系
10
10
10
10
10
這次實驗為學生提供了大顯身手的機會。學生通過實驗1對三角形邊長的特點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粗淺的認識,加之猜想和合作討論,可能在表中填寫如下數(shù)據(jù)(見課件)。此時,我著重請在實驗1中用3根小棒沒有擺成三角形的同學來談一談,這一次是依據(jù)怎樣的想法來擺三角形的。
學生可能會這樣匯報:(配動畫演示)
老師,上次我沒有擺成三角形,是因為較短兩根小棒合起來比第三根短,所以中間連不起來。這次我把較短的一根換成稍長一些的一根,使得較短的兩根合起來比第三根小棒長的時候,就可以擺成三角形了。
也可能這樣匯報:(配動畫演示)
老師,我剛才之所以沒有擺成三角形,是因為較短兩根小棒合起來剛好和第三根小棒一樣長,這樣中間都頂不起來了,這時只要把最長的這根換成較短一些的,就能擺成三角形。
通過上述實驗,學生可能會初步得到一個結論:兩根小棒的長度和大于第三根就能擺成三角形。
為了引導學生驗證這個結論的正確性,我安排下面第三個實驗。
實驗3:擺一擺,算一算
本次實驗,我用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再次動手操作和周密思考,促使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廈門離婚協(xié)議書模板2025年
- 期權合同模板2025年
- 溫度控制加熱器課程設計
- 2025年心理咨詢師勞動合同范本
- 液壓課程設計論文
- 土雞養(yǎng)殖收購合同3篇
- 基于mvc課程設計論文
- 供水承包合同3篇
- 共建園區(qū)合作框架協(xié)議3篇
- 地下室倉房買賣協(xié)議3篇
- 浙江省公路水運工程工地試驗室管理暫行辦法
- 國家開放大學電大《管理英語4》形考任務5試題及答案
- 盤點票表格模板
- 六類網(wǎng)線檢測報告(共9頁)
- 安徽中電龍子湖工業(yè)園區(qū)12MW光伏發(fā)電示范項目二工區(qū)設備采購第一批35kV箱式變電站技術協(xié)議
- 注塑換模作業(yè)指導書
- 定額管件接頭含量表
- 光伏清洗機器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范文
- 四柱液壓壓力機系統(tǒng)設計說明書(共17頁)
- 污水工藝設計計算書
- 名貴中藥替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