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诤L鞂W(xué)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
2018-2019年??诤L鞂W(xué)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
2018-2019年??诤L鞂W(xué)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
2018-2019年??诤L鞂W(xué)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
2018-2019年??诤L鞂W(xué)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诤L鞂W(xué)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

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jìn)行強(qiáng)化訓(xùn)練,力口強(qiáng)記憶。

第1題:

第2題:

第3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張益州畫像記

蘇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傳言有寇至邊,邊軍夜呼,野無居人,謠言流聞,京師震驚。方命

擇帥,天子曰:“毋養(yǎng)亂,毋助變。眾言朋興,朕志自定。外亂不作,變且中起,不

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競,惟朕一二大吏。孰為能處茲文武之間,其命往撫朕師?”

乃推曰:張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惫杂H辭,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歸屯軍,撤守備,使謂郡縣:“寇來在吾,無爾勞苦?!泵?/p>

年正月朔旦,蜀人相慶如他日,遂以無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凈眾寺,公不

能禁。

眉陽蘇洵言于眾曰:“未亂,易治也;既亂,易治也;有亂之萌,無亂之形,是謂將

亂,將亂難治,不可以有亂急,亦不可以無亂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墜于

地。惟爾張公,安坐于其旁,顏色不變,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無矜容。為

天子牧小民不倦,惟爾張公。爾繁以生,惟爾父母。且公嘗為我言‘民無常性,惟上

所待。人皆曰蜀人多變,于是待之以待盜賊之意,而繩之以繩盜賊之法。重足、屏息

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賴之身,而棄之于盜賊,故每每

大亂。夫約之以禮,驅(qū)之以法,惟蜀人為易。至于急之而生變,雖齊、魯亦然。吾以

齊、魯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齊、魯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齊

民,吾不忍為也?!畣韬?!愛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見也?!苯?/p>

再拜稽首日:“然?!?/p>

蘇洵又曰:“公之恩在爾心,爾死在爾子孫,其功業(yè)在史官,無以像為也。且公意不

欲,如何?"皆曰:“公則何事于斯?雖然,于我心有不釋焉。今夫平居聞一善,必

問其人之姓名與其鄉(xiāng)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長短大小美惡之狀,甚者或詰其平生所嗜

好,以想見其為人。而史官亦書之于其傳,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則存之于目;

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觀之,像亦不為無助?!碧K洵無以詰,遂為之

記。

公,南京人,為人慷慨有大節(jié),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屬。

(選自《四部叢刊》本《嘉祐集》,有刪減)

4.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眾言朋興,朕志自定朋:同,齊

B.而繩之以繩盜賊之法繩:管束

C.今夫平居聞一善平居:平時

D.天下有大事,公可屬屬:觀察

5.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現(xiàn)張方平寬政愛民的一組是(3分)()

①寇來在吾,無爾勞苦②不可以有

亂急,亦不可以無亂弛

③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④約之以禮,驅(qū)之以

⑤吾以齊、魯待蜀人⑥思之于

心,則存之于目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蜀地謠言四起、社會秩序大亂之初,宋朝統(tǒng)治者在選派人前往治理的問題上有

著清醒的認(rèn)識,張方平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一致推薦,是因為他能忠實地執(zhí)行朝廷

的既定政策。

B.在張方平看來,未亂易治,既亂易治,只有將亂是難治的。張方平平亂的功績就

在于他果斷地把禍亂消滅在沒有爆發(fā)之前。

C.作者認(rèn)為,張方平是他見到的第一位愛惜蜀人如此深切、對待蜀人如此厚道的

人;即使不用畫像,張公的恩情也會世世代代記在蜀人的心中。

D.作者在文中先寫張方平平定益州之亂的政績和益州人民為其畫像的過程,然后采

用以真實身份與民眾對話的方式,就平亂、治蜀展開討論,進(jìn)而闡明給其畫像的意

義。

7.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惟爾張公,安坐于其旁,顏色不變,徐起而正之。(5分)

譯文:

(2)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齊民,吾不忍為也。(5分)

譯文:

第4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H?15題。

夜繾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

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隆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

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

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建其西封,若不闕秦,

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

之,乃還。

12.解釋文中加線詞語的意思:(4分)

既:。陪:

李:肆:

13.寫出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意義和用法(2分)

A.窗繾而出,見秦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既東封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譯句有誤的一句是(2分)

A.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譯句:如果滅亡了鄭國而對您有利,那就拿亡鄭之事來麻煩您了。

B.夫晉,何厭之有?

譯句:晉國有什么可討厭的呢?

C.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譯句:如果不使秦國侵損,那要到哪里獲取土地呢?

D.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譯句:使秦國受損而使晉國得利,希望您好好考慮這件事。

15.從文中看,燭之武見秦伯的一番話很有策略,先用“越國以鄙遠(yuǎn)”說明亡鄭的結(jié)

果是,再用“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說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又從秦晉聯(lián)盟說起,用晉的“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說

明,最后

又用“夫晉,何厭之有?”引

出o這番話

的結(jié)果便是“秦伯說,與鄭人盟?!保捎米约旱脑捇蛴迷幕卮穑?分)

第5題:本大題共7題,共3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個“口”是為考查而設(shè)),完成8?12題。

劉觀傳

劉觀,雄縣人。洪武十八年進(jìn)士?授太谷縣丞,口薦擢監(jiān)察御史。三十年遷署左僉都

御史。坐事下獄,尋釋。出為嘉興知府,丁父憂去。

永樂元年,擢云南按察使,未行,拜戶部右侍郎。二年調(diào)左副都御史。時左都御史陳

瑛殘刻,右都御史吳中寬和,觀委蛇二人間,務(wù)為容悅。四年,北京營造宮室,觀奉

命采木浙江,未幾還。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觀馳傳往,散遣采木軍民。六年,鄭

賜卒,擢禮部尚書。十二月與刑部尚書呂震易官。坐事口皇太子譴責(zé)。帝在北京聞之

以大臣有小過不宜遽折辱特賜書諭太子。八年,都督僉事費嘛討涼州叛羌,命觀贊軍

事。還,坐事,謫本部吏。十三年還職,改左都御史。十五年督浚河漕。十九年命巡

撫陜西,考察官吏。

仁宗嗣位,兼太子賓客,旋加太子少保,給二俸。時大理少卿弋謙數(shù)言事,帝厭口繁

瑣。尚書呂震、大理卿虞謙希旨劾奏,觀復(fù)令十四道御史論其誣妄,以是為輿論所

鄙。

時未有官妓之禁。宣德初,臣僚宴樂,以奢相尚,歌妓滿前。觀私納賄賂,而諸御史

亦貪縱無忌。三年六月朝罷,帝召大學(xué)士楊士奇、楊榮至文華門,諭曰:“祖宗時,

朝臣謹(jǐn)飭。年來貪濁成風(fēng),何也?”士奇對曰:“永樂末已有口,今為甚耳。”榮

曰:“永樂時,無逾方賓。”帝問:“今日誰最甚者?”榮對曰:“劉觀。”又問:

“誰可代者?”士奇、榮薦通政使顧佐。帝乃出觀視河道,以佐為右都御史。于是御

史張循理等交章劾觀,并其子輻諸贓污不法事。帝怒,逮觀父子,以彈章示之。觀疏

辨。帝益怒,出廷臣先后密奏,中有枉法受贖至千金者。觀引伏,遂下錦衣衛(wèi)獄。明

年將置重典。士奇、榮乞貸其死。乃謫輻戍遼東,而命觀隨往,觀竟客死。七年,士

奇請命風(fēng)憲官考察奏罷有司之貪污者,帝曰:“然。向使不罷劉觀,風(fēng)憲安得

肅。”(選自《明史》)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還,坐事,謫本部吏坐:因……犯罪

B.以佐為右都御史以:把

C.遂下錦衣衛(wèi)獄獄:監(jiān)獄

D.以是為輿論所鄙鄙:鄙視

9.下列詞語按次序填入文中口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3分)

(1)口薦擢監(jiān)察御史(2)坐事□皇太子譴責(zé)

(3)帝厭口繁瑣(4)永樂末已有口

A.為、而、之、矣B.以、為、其、之

C.以、為、而、其D.以、為、乎、也

10.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帝在北京/聞之以大臣有小過/不宜遽折辱特賜書/諭太子

B.帝在北京聞之/以大臣有小過/不宜遽折辱/特賜書諭太子

C.帝在北京聞之/以大臣有小過不/宜遽折辱特/賜書諭太子

D.帝在北京/聞之以大臣有小/過不宜遽折辱特賜書/諭太子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觀出任嘉興知府,因父母去世,守喪去職。

B.明仁宗繼位后,劉觀兼任太子賓客,隨即又加大理寺少卿,給兩份俸祿。

C.御史張循理等人上奏章彈劾劉觀,宣宗大怒,下令逮捕劉觀父子,拿出彈劾的奏章

給他看,他立即認(rèn)罪了。

D.劉觀父子入獄后,本來要處以極刑,楊士奇、楊榮請求免其一死,于是將劉輻謫戍

遼東,劉輻獨自客死遼東。

12.根據(jù)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①時左都御史陳瑛殘刻,右都御史吳中寬和,觀委蛇二人間,務(wù)為容悅。(4分)

譯文:

②觀奉命采木浙江,未幾還。(3分)

譯文:

(2)楊士奇和楊榮等所說的“年來貪濁成風(fēng)”,其具體表現(xiàn)有哪些?(3分)

答:

第6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楊氏。集三歲即知讀書,是歲乙亥,汲挈家趨嶺外,干戈中

無書冊可攜,楊氏口授文,聞輒成誦。比還長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則已盡讀諸

經(jīng),通其大義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學(xué)教授,雖以訓(xùn)迪為職,而益自充廣,不少暇佚。除國子助教即

以師道自任諸生伺其退每挾策趨門下卒業(yè)他館生多相率詣集請益。除博士,監(jiān)祭殿

上,有劉生者,被酒失禮俎豆間,集言諸監(jiān),請削其籍。大臣有為劉生謝者,集持不

可,曰:“國學(xué),禮義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為教!”竟黜劉生。

泰定初,考試禮部,言于同列日:“國家科目之法,諸經(jīng)傳注各有所主者,將以一道

德、同風(fēng)俗,非欲使學(xué)者專門擅業(yè),如近代五經(jīng)學(xué)究之固陋也。圣經(jīng)深遠(yuǎn),非一人之

見可盡,試藝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則求賢之心狹,而

差自此始矣?!焙笤贋榭脊?,率持是說,故所取每稱得人。

有旨采輯本朝典故修《經(jīng)世大典》,命集與趙世延同任總裁。俄世延歸,集專領(lǐng)其事,

再閱歲,書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識,無施不宜,一時大典冊咸出其手。集

每承詔,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從容諷切,冀有感悟,承顧問及古今

政治得失,尤委曲盡言。時世家子孫以才名進(jìn)用者眾,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間

之。既不效,則相與摘集文辭,指為譏訕,賴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傷。

論薦人材,必先器識;評議文章,不折之于至當(dāng)不止,其詭于經(jīng)者,文雖善,不與

也。雖以此二者忤物速謗,終不為動。光人龔伯道,以才俊為馬祖常所喜,祖常為御

史中丞,伯璇游其門,祖常亟稱之,欲集為薦引,集不可,曰:“是子雖小有才,然

非遠(yuǎn)器?!弊娉*q未以為然。邀集過其家,設(shè)宴,酒半,出薦牘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節(jié)選自《元史?虞集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除國子助教/即以師道自任/諸生伺其退/每挾策趨門下卒業(yè)/他館生多相率詣集請益

B.除國子助教/即以師道自任/諸生伺其退/每挾策趨門下卒業(yè)他館/生多相率詣集請益

C.除國子/助教即以師道自任/諸生伺其退/每挾策趨門下卒業(yè)/他館生多相率詣集請益

D.除國子助教/即以師道自任諸生/伺其退/每挾策趨門下/卒業(yè)他館生多相率詣集請益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又稱“表字”,是舊時中國人在本名之外所起的與本名意義相關(guān)的別名,“男

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B.博士,古官名。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成為學(xué)術(shù)上專通一經(jīng)

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

C.國學(xué),中國歷史上的“國學(xué)”是指以“國子監(jiān)”為首的國立學(xué)校,現(xiàn)在一般泛指

“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學(xué)術(shù)”。

D.五經(jīng),包括《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其中《詩經(jīng)》是我國

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詩歌300篇,故又稱“詩三百”。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虞集在任儒學(xué)教授時雖是以教導(dǎo)學(xué)生為職責(zé),卻很注重自我充實拓展,沒有片刻

悠閑逸樂;任博士時,有個劉生因喝醉酒而有失禮行為,他堅決主張削除他的學(xué)籍。

B.虞集認(rèn)為經(jīng)典著作意旨深遠(yuǎn),不是個人之見所能詳盡的,考試之文,推選其高深

者錄取,不能先有成見,否則,就會使求賢之心變得狹隘,而差錯也由此而生。

C.虞集奉旨擬寫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亂之因,從容地諷喻切責(zé),寄希望于皇

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詢以及論述古今政治得失時,尤其能夠委婉地將道

理講明。

D.虞集評論人才注重器量識見,評議文章重視經(jīng)義,即使因此觸怒他人也不改變;馬

祖常力薦龔伯燧,虞集卻認(rèn)為他沒有才華,不能擔(dān)當(dāng)大事,拒絕簽署推薦書。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是歲乙亥,汲挈家趨嶺外,干戈中無書冊可攜,楊氏口授文,聞輒成誦。

②時世家子孫以才名進(jìn)用者眾,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間之。

第7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陸賈從高祖定天下,名為有口辯士,居左右,常使諸侯。及高祖時,中國初定,尉佗

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陸賈賜尉佗印,為南越王。陸生至,尉佗椎結(jié)?箕踞見陸生。

陸生因說佗臼:“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zāi)乖谡娑?。今足下棄反天性,捐冠帶,?/p>

以區(qū)區(qū)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諸侯豪杰并起,惟漢王

先入關(guān),據(jù)咸陽。項籍背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qiáng)。然漢王起巴

蜀,鞭笞天下,劫諸侯,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nèi)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

也。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繞王;天下憐百姓新勞苦,

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

屈強(qiáng)于此。漢誠聞之,掘燒郡王先人冢墓,夷種宗族,使一偏將將十萬眾臨越,越則

殺王己降漢,如反覆手耳?!庇谑俏举⒛缩耆黄鹱?,謝陸生曰:“居蠻夷中久,殊失

禮儀?!币騿栮懮眨骸拔沂肱c蕭何、曹參、韓信賢?”陸生曰:“王似賢?!睆?fù)

問:“我孰與皇帝賢?”陸曰:“皇帝起豐、沛,討暴秦,誅強(qiáng)楚,為天下興利除

害,繼五帝、三王之業(yè),統(tǒng)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居天下之膏腴,人

眾車奧,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嘗有也。今王眾不過數(shù)十萬,皆蠻

夷,崎嶇山海之間,譬若漢一郡,何可乃比于漢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國,

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遣不若漢!”乃大悅陸生,留與飲數(shù)月。曰:“越中無足與

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陸生拜尉佗為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歸報,高祖

大悅,拜為太中大夫。

(節(jié)選自《說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趙氏。秦時已并天下。至二世時,南海尉任囂病且死,

召龍川令趙佗。即被佗書,行南海尉事。囂死,佗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史,以其黨為

假守。秦已破滅,佗即擊并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為中國勞

苦,故釋佗弗誅。漢十一年,譴陸賈因立佗為南越王。

(節(jié)選自《史記?南越前傳》)

【注】①椎結(jié):同“椎髻”,發(fā)髻梳成一撮,形狀如椎,②崎區(qū):同“崎嶇”。

9.對下列句子中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鞭笞天下,劫諸侯劫:脅迫、逼迫B.如反覆手耳反覆:翻轉(zhuǎn)

C.人眾車奧輿:眾多D.政由一家由:如同

10.下列各組句子中,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陸生因說佗曰我欲因之夢吳越

B.將相欲移兵面誅王不敢言面敢怒

C.尉佗乃蹶然起坐乃有二十八騎

D.佗因稍以法誅秦歷置長史手之所觸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陸賈極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隨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

功游說尉佗歸順漢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與陸賈會面時,他舉止無禮,態(tài)度輕慢;認(rèn)為自己既有將相之

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與漢王朝分庭抗禮。

C.尉佗亦能審時度勢。他本為龍川令,受命于任囂,帶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亂統(tǒng)一了

南越;后聽從陸賈的勸導(dǎo)與建議,接受朝廷封賞,臣服于漢王朝。

D.陸賈游說技巧高超。為說服尉佗,他從國力、軍事等方面分析了對方可能面臨的情

勢,進(jìn)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從朝廷的約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12.(10分)把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足下棄反天性,捐冠帶,欲以區(qū)區(qū)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遣不若漢!

第8題:閱讀下面的課內(nèi)文段,完成9?11題(9分):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xué)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啾?。

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jī)織,夜夜不得息。三

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便可

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fù)得此婦,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fù)??!”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

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qū)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dāng)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新婦謂府吏:“勿復(fù)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jìn)止敢自專?

晝夜勤作息,伶僖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仍更被驅(qū)遣,何言復(fù)來還!妾

有繡腰襦,蕨蕤自生光;紅羅復(fù)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

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時時為

安慰,久久莫相忘!”

9.下列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及時相遣歸相:互相B.終老不復(fù)取?。喝〈?/p>

C.謝家來貴門謝:感謝D.會不相從許會:一定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時時為安慰三歲為婦B.府吏得聞之朝搴毗之木蘭兮

C.何敢助婦語何以解憂D.吾今旦報府洵美且異

11.下列語句中句式與其它各句不一樣的是()(3分)

A.汝是大家子B.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

C.為仲卿母所譴D.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第9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荊軻者,衛(wèi)人也。其先乃齊人,徒于衛(wèi),衛(wèi)人謂之慶卿。而之燕,燕人謂之荊卿。

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shù)說衛(wèi)元君,衛(wèi)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東郡,徙衛(wèi)元君

之支屬于野王。

荊軻嘗游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荊軻出,人或言復(fù)召荊卿。蓋聶

日:“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不敢留?!笔故雇魅耍?/p>

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使者還報,蓋聶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攝之!”

荊軻游于邯鄲,魯勾踐與荊軻博,爭道①,魯句踐怒而叱之,荊軻嘿②而逃去,

遂不復(fù)會。

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筑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

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荊軻雖游于

酒人乎,然其為人沉深好書;其所游諸侯,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jié)。其之燕,燕之處士

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頃之,會燕太子丹質(zhì)秦亡歸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結(jié)交于荊卿,可乎?”

田光日:“敬諾。”即起,趨出。太子送至門,戒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之

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眱E行見荊卿,曰:“光與子相

善,燕國莫不知。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日,燕秦不兩

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竊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過太子于宮。”荊軻

曰:“謹(jǐn)奉教?!?/p>

(節(jié)選自《史記?刺客列傳》)

注:①爭道:爭奪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4.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目:瞪視

B.而之燕,燕人謂之荊卿之:至IJ、往

C.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去:前往

D.愿足下過太子于宮過:拜訪

5.文中劃線句子“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

者”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B.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C.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D.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己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6.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篇傳記一開始先用幾段文字交代荊軻的身世籍貫,從文中可知,荊卿是燕國人對

他的稱呼。

B.荊軻與蓋聶論劍,蓋聶對他怒目而視;與魯勾踐玩博戲,魯勾踐發(fā)怒呵斥,都反襯

了他的隱忍。

C.荊軻與屠狗者、高漸離的交往,特別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現(xiàn)了荊軻想報仇而

不得的苦惱。

D.燕國隱士田光知道荊軻不是一個平庸之人,當(dāng)太子丹想通過田光結(jié)識荊軻時,田

光就推薦了他。

7.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不敢留。

②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第10題:

第11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17題。(7分)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

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睆埩荚唬骸俺紴?/p>

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

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B:“鯽生說我曰:'距

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事犞?。"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

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日:“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p>

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睆埩汲?,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

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ffi

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

敢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迸婀眨?/p>

“諾?!庇谑琼棽畯?fù)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guān)

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表椡踉S諾。

(選自司馬遷《鴻門宴》)

15.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A.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感謝)B.鰥生說我曰(淺

陋的小人)

C.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下來)D.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通

“拒”,拒守)

16.下列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予之生也

B.欲呼張良與俱

去舟與哨相后

C.今人有大功而擊之因

人之力而敝

D.君為我呼

入其為時止

十有一月爾

17.翻譯下列句子。(3分)

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第12題:閱讀《勸學(xué)》和《師說》中的選段,完成下列16—19題。(共18分,每小

題3分)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

學(xué)》)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從師

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而恥學(xué)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

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

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

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ā稁熣f》)

16.下列文言句中加線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參省乎己(檢驗反?。┙裰娙耍ㄔS多人)

B.而聞?wù)哒ㄇ宄┦看蠓蛑澹悾?/p>

C.而恥學(xué)于師(以……為恥)而絕江河(橫渡)

D.非能水也(游水)其工圣人也亦遠(yuǎn)矣(低于)

17.下列句中加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欲人Z無惑也難矣

B.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其皆出于此乎?

C.非能水也,面絕江河小學(xué)面大遺

D.王其身也,則恥師焉而恥學(xué)王師

18.下列對原文分析理解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A.韓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從師學(xué)習(xí)時,同時把他們與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的不齒相

師作對比。

B.韓愈認(rèn)為“句讀之師”與“傳道解惑之師”是有區(qū)別的,前者“小”而后者

“大”。

C.《勸學(xué)》選段中用喻證法論證了要學(xué)習(xí)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師說》選文中用了對

比法論證“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的現(xiàn)象和原因。

D.荀子認(rèn)為學(xué)習(xí)者要“善假于物”,韓愈強(qiáng)調(diào)要“從師而學(xué)”,從某種意義上講,

“從師而學(xué)”也是一種“善假于物”。

19.文言文翻譯(共9分)

(1)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譯: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譯:

(3)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譯:

第13題:閱讀《勸學(xué)》《師說》中的兩段文字,完成7?9題。

《勸學(xué)》節(jié)選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

招,臂非如長也,而見者遠(yuǎn);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師說》節(jié)選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

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而恥學(xué)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

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

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

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

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

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歟!

7.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清楚,明?/p>

B.君子生非異也通“性”,性格

C.君子不齒不值得一提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以……為恥

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①吾嘗終日而思矣②順風(fēng)而呼,聲非

加疾也

B.①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②假舟濟(jì)者,非能水也,

而絕江河

C.①其皆出于此乎②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

D.①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

9.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活用現(xiàn)象與例句”是故圣益星,愚益愚”中加點字的用法相同的

一項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C.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D.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已

第14題:

第15題:

第16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

詹鼎傳

[明]方孝孺

詹鼎,字國器,臺寧海人也。其家素賤,父鬻餅市中,而舍縣之大家。大家惟吳氏最

豪貴,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與市中兒嬉敖,獨喜游學(xué)館,聽人讀書,歸,

輒能言諸生所誦。吳氏愛之,謂其父令兒讀書。鼎欣然,其父獨不肯,罵曰:“吾故

市人家,生子而能業(yè),吾業(yè)不廢足矣,奈何從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課習(xí),夜坐餅灶

下,誦不休。其父見其志不可奪,遣之讀書。逾年,盡通其師所能,師辭之。時吳氏

家延師儒,鼎就學(xué),吳氏亦子育之,使學(xué)。未數(shù)年,吳氏子無能與鼎談?wù)?。其師去?/p>

鼎遂為吳氏諸子師。

元末方國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國珍開府㈤慶元,求士為己用。國珍聞鼎

有才,以計擒之。鼎為所獲,無奈,因為之盡力,為其府都事,有廉名。國珍弟平章

事,有人犯法,屬鼎治,鼎論如法。平章之妻受賺,請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

欲舉大謀,當(dāng)用天下賢士,一心守法,曷使婦人得預(yù)事乎?”不許。妻怒,諧之,系

鼎獄,半載乃釋。

復(fù)起,為上虞制。上虞與偽吳王張士誠地相錯,軍吏貴臣甚眾,以鼎儒生,不習(xí)邊

事,屢違約。鼎會眾于庭,引一驛丞,責(zé)以不奉公,斬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請

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罷。后雖元帥、萬夫長有所陳說,皆長跪以言,不敢舉目視其

面。鼎臨事有才,簡牘滿前,須臾而決。

至正末,我兵臨慶元城下,國珍懼,乘樓船遁于海。上怒,欲舉兵誅之。莫為計,鼎

為草表謝,辭甚恭而辯。上讀表,臼:“孰謂方氏無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蹦松?/p>

之,不問。更以國珍為右丞,鼎亦召至京師。

時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請命鼎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贝?/p>

半歲,除留守都衛(wèi)經(jīng)歷,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請除吏。丞相曰:“刑

部有詹鼎在,勝百輩?!逼湟姺Q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寬仁行法,威聲不起,而人皆

樂其不苛刻。會大都督府受賂,除軍吏。事發(fā),誣鼎有贓。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時

所養(yǎng)孤甥來省,恐有之,鼎誠不知。御史曰:“法貴殺有名?!弊湔D鼎,與百余人皆

死。

(選自《遜志齋集》,有刪改)

【注】開府:古代指高級官員成立府署,選置僚屬。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舍縣之大家舍:寄居

B.其父見其志不可奪奪:改變

C.時吳氏家延師儒延:迎接

D.屬鼎治,鼎論如法屬:交付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B.

C.D.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體現(xiàn)詹鼎才能出眾的一項是()

①輒能言諸生所誦②夜坐餅灶下,誦不休③為其府都事,有廉名④簡牘滿前,

須臾而決⑤鼎為草表謝,辭甚恭而辯⑥刑部有詹鼎在,勝百輩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12.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詹鼎出身微賤,從小酷愛學(xué)習(xí),開始遭到父親的反對,但苦學(xué)不輟,使父親的態(tài)度

發(fā)生轉(zhuǎn)變,又得到與吳氏諸子一同從師的機(jī)會,后成為吳氏諸子的老師。B.詹鼎被方

國珍用計擒獲,不得已做了方國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賄替人求情,詹鼎堅持秉公執(zhí)

法,后遭平章妻誣陷,身陷牢獄,半年后才被釋放。

C.詹鼎在上虞時,軍吏貴臣認(rèn)為他不熟悉邊防事務(wù),多次違反紀(jì)律。為整肅紀(jì)律,詹

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殺了一名驛丞,使部屬人人畏懼,從而樹立了權(quán)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衛(wèi)經(jīng)歷、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職。他在

刑部任職時,適逢大都督府受賄案敗露,被人誣陷貪贓,后被處死。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業(yè),吾業(yè)不廢足矣,奈何從儒生游也?(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讀表,曰:“孰謂方氏無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蹦松庵?,不問。(3分)

譯文:—

(3)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題:閱讀下面文段,完成題目。(3分)

呂蒙正不記人過

呂蒙正相公不喜記人過。初任參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簾內(nèi)指之曰:“是小子亦

參政耶?“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令詰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

能平,悔不窮問。蒙正日:“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復(fù)忘,固不如無知也。不問

之,何損?”時人服其量。

請用“/”為下面句子斷句。

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令詰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

第18題:文言文閱讀(17分)

李白傳

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jīng)。自夢筆頭生花,后

天才贍逸。喜縱橫,擊劍為任俠,輕財好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zhǔn)、裴政、張

叔明、陶沔居徂彳來山中,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yè)投賀知章,讀至《蜀道難》,嘆曰:“子,謫仙

人也?!蹦私饨瘕敁Q酒,終日相樂?遂薦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一

篇。帝喜,賜食,親為調(diào)羹,詔供奉翰林。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

恥之,摘其《清平調(diào)》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阻之。白益傲放,與

賀之章、李適之、汝陽王班、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飲酒八仙人”。懇求還

山。賜黃金,詔放歸。

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jīng)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

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diào)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

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里,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

此?!卑组L笑而去。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祿山

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jié)度東南。白時臥廬山,辟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

璘敗,累系潺陽獄。初,白游并濟(jì)I,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儀請

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白晚節(jié)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

4.對下列句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十歲通五經(jīng)通:通曉

B.天子門前,尚容走馬容:允許

C.白益傲放益:更加

D.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墓:埋葬

5.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部體現(xiàn)李白“傲放”個性的一組是()(3分)

①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

②召見金鑾殿,論時事

③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

④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diào)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

⑤白長笑而去

⑥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母夢見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賦過

人,才華橫溢。

B.賀知章很欣賞李白的詩才,感嘆他是遭貶的仙人。李白后經(jīng)賀知章的推薦,

擔(dān)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現(xiàn)出放蕩不羈的個性,這說明李白是個決不“摧眉折

腰事權(quán)貴”的人。

D.郭子儀曾有恩于李白。后來,李白受牽連下獄,郭子儀又請求用自己的官爵

來贖免李白的死罪。

7.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日。(4分)

譯文:

(2)白游并洲,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4分)

譯文:

第19題: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jì)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

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雍也》三十)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眴栔?。子曰:“知人?!狈t未達(dá)。子曰:“舉直錯

諸枉,能使枉者直?!?/p>

(《顏淵》二十二)

顏淵、子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弊勇吩唬骸霸杠囻R,衣輕裘,與朋友共,敝

之而無憾?!鳖仠Y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吩唬骸霸嘎勛又??!弊釉唬?/p>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p>

(《公冶長》二十六)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后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

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p>

(《公冶長》十)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

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p>

(《述而》十九)

冉求日:“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弊尤眨骸傲Σ蛔阏?,中道而廢,今女畫?!?/p>

(《雍也》二十)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舉直錯諸枉錯:錯誤

B.敝之而無憾敝:用破

C.于予與何誅誅:除去

D.非不說子之道說:宣揚(yáng)

(2)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能

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B.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能近

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C.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能

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D.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能

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3)下列對選文的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是實行“仁”的重要原則,“推己及人”就可

以做到“仁”。這些都屬于孔子關(guān)于“仁”的基本主張,在今天同樣具有重要的價

值。

B.在《公冶長》中,孔子及其弟子們自述志向,主要談的是個人道德修養(yǎng)及為人處事

的態(tài)度,顏淵的立場是不反對行善,這是基本的仁德。

C.宰予白天睡覺,孔子對他大加非難,說明發(fā)憤進(jìn)取孔子對學(xué)習(xí)懶惰的學(xué)生強(qiáng)烈不

滿??鬃痈鶕?jù)這件事提出判斷一個人的正確方法,即“聽其言而觀其行”。

D.在《述而》中,孔子自述其心態(tài),他從讀書學(xué)習(xí)和各種活動中體會到無窮的樂趣,

是典型的現(xiàn)實主義和樂觀主義者,他不為身旁的小事而煩惱,表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精神

面貌。

第20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共10分)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

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

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

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

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

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

誕,齊彭殛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

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4

分)

⑴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次:

⑵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信:

⑶猶不能不以之興懷興:

⑷不能喻之于懷喻:

2、《蘭亭集序》一、二段寫一“樂”字,其“樂”有三。請仿照“一樂也”的句式,

概括其他兩層的內(nèi)容(4

分)

名土濟(jì)濟(jì),聚會蘭亭,一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樂也.

3、上海豫園一笠亭有清人陶湖一副集《蘭亭集序》的集字聯(lián),上下聯(lián)所集之字都出自

一、二段,請根據(jù)上聯(lián)對出下聯(lián)。(2

分)

上聯(lián):游目騁懷,此地有崇山峻嶺;

下聯(lián):

第21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

賈生傳

【清】侯方域

賈生名開宗,商丘人也。少落拓不羈,十四歲從其師學(xué)。師故儒者,喜繩墨。賈生慕

司馬相如之為人,學(xué)擊劍鼓琴,嗜遠(yuǎn)游。師以弗類己,諧之。賈生固謂:“我非儒,

奈何以儒者責(zé)我?”即日除弟子籍,更去與里中少年伍。間讀書為文詞,干謁當(dāng)世,

舉茂才第一;是時賈生年二十余,益負(fù)才。

陳騰鳳來校士,寓意郡太守,欲賈生充飽縣官,賈生日:“我當(dāng)不日為卿相,何至謀

升斗!”卻不就。共郡人張渭等仿阮嗣宗縱飲六十日,白晝射箭,中夜擊鼓。宋俗上

元夜張燈飲酒。賈生率其徒,疾馳百余里,漏下三鼓抵睢陽。司馬氏者,睢陽巨族

也。張銀瓢,容酒數(shù)斗,約能勝飲者持瓢去。群少皆醉臥,窘甚。賈生忽叱咤登階,

舉瓢一飲,即擲瓢付奴持之,不通姓名,坐賓駭散。

久之,賈生貧益甚,盛夏,服短禍不完,過市,兒童隨笑之,賈生浩歌不輟。會太原

孫傳庭調(diào)商丘令,知賈生,下車引見,日往謁。為計費財,復(fù)田舍。

凡七應(yīng)舉不第,因大悟,盡焚其素所讀書,閉戶揣摩十余年,馳鷲于先達(dá)師說十余

年,最后而冥坐窮思,與侯方域、徐作肅往復(fù)辨論又幾十年,卒軌于正,天下以“純

儒”稱之。

既老,更追憶少游京洛,集所聞見述《帝都》《君德》《相術(shù)》三篇。己,買舟金陵,

泛吳越。與侯方鎮(zhèn)、方域為忘形之友,又自稱為“野鹿居土”。

侯方域日:“以余觀賈生,所謂羊質(zhì)①善變,然每變必趨上者耶?抑依隱曼世,所稱

大人先生②者歟?少年類邯鄲俠,而后乃大雅卓爾。嗚乎,彼終身守一,眾矣。倘非

其與道屈伸,亦焉能知之哉?”

(有刪改)

【注釋】①羊質(zhì):典出揚(yáng)雄《法言》“羊質(zhì)而虎皮,見草而說,見豺而戰(zhàn),忘其皮之虎

矣?!敝^徒具外表而無其質(zhì)。②大人先生: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