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4篇】教學內容:32頁例7的其次題及做一做
教學要求:
運用學問的遷移,使學生把握被除數(shù)末尾不夠商1的筆算方法,培育學生自主探究的力量。
教學重難點
把握被除數(shù)末尾不夠商1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5分鐘口算練習
2.列豎式計算,并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415÷3280÷6
二、新授
1.出例如2:56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克隆鼠展覽。平均每批有多少人?還剩幾人?
⑴全班讀題,題目里告知我們什么數(shù)學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
⑵562÷4,請你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再在四人小組說說你是怎么算的。請學生板演
⑶匯報: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夠商1怎么辦?為什么要商0,不寫行嗎?為什么?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340÷2704÷5843÷6
⑴同桌任選兩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算法。
⑵請學生板演,說算法。
⑶集體訂正
3.穩(wěn)固:奧林匹克火炬在某地傳遞了816米,平均每天傳遞了多少米?
⑴獨立完成后同桌說算法
⑵集體訂正
4.總結:今日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三、作業(yè)
1.33頁第一題其次排
2.33頁第四題和五題。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1、結合現(xiàn)實生活情景,初步熟悉小數(shù),把握小數(shù)特征;
2、結合商品的價格,進一步熟悉小數(shù);
3、能正確讀小數(shù)。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熟悉小數(shù),初步培育學生的抽象概括力量和應用意識。
2、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觀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小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理解小數(shù)的現(xiàn)實意義,豐富學生數(shù)學文化。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認、讀、寫簡潔的小數(shù),并理解其含義。
教學難點:以元為單位的小數(shù)與幾元幾角幾分的相互改寫,以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與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寫。
教學工具
電腦課件,米尺,紙條課前收集商品的價格單、課前測量的身高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在量一量中,熟悉小數(shù)
師:米、分米、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指名答復: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米
下面這些是什么數(shù)?
師:我們以前學過像1、2、4、100這樣的整數(shù),還學過像這樣的分數(shù)。生活中你還見過什么數(shù)?今日我們就要利用這些老朋友間的關系,來學習一些新學問。
2、熟悉小數(shù)
師:教師也找到了一些有關小數(shù)的信息,大家一起來看一看、讀一讀。
師:在讀小數(shù)的過程中你發(fā)覺了什么?
小結:
每個小數(shù)都有一個“點”,這個點就稱之為“小數(shù)點”。
小數(shù)點左邊局部和以前學的整數(shù)讀法一樣,小數(shù)點右邊只要根據挨次讀出每個數(shù)字就可以了。
3、初步理解0.1的含義
師:這把尺子上也藏著小數(shù)呢,你知道“0.1米”在哪兒嗎?
米就是0.1米,你現(xiàn)在知道“0.1米”在哪兒了嗎?誰能說一說你的想法?小結: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份中的1份就是1分米,1分米
就是米,用小數(shù)表示是0.1米。
4、初步理解零點幾的含義
你能在這把尺子上找到0.2米嗎?
你找到的0.2米表示什么?說一說你的想法。
0.9米表示什么?在哪兒呢?
5、探究小數(shù)與分數(shù)的關系
剛剛我們在尺子上找到了小數(shù),你發(fā)覺小數(shù)和誰有著親密的聯(lián)系了嗎?
小結:非常之幾就可以寫成零點幾。
6、比擬小數(shù)的大小
在今年的田徑運動會上,有四名男生參與跳高競賽,成績如下表,請同學們一小組為單位,想方法給他們排知名次。
小組內爭論:怎樣比擬這四名同學的成績?
學生在小組內相互發(fā)表意見,溝通,然后分組匯報。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會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以整十數(shù)的乘法。
2、能運用多種方法進展口算。
3、能嫻熟正確地口算。
重點難點學習重點:把握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以整十數(shù)的方法。
學習難點:正確地進展口算。
學具預備:
學習過程二次備課激趣定標:
一、激趣導入
出示口算卡,小組內快速口算,說說自己的口算過程
10×5100×530×2300×2
90×980×412×224×3
指名展現(xiàn)自己的口算結果與過程
二、提醒課題,展現(xiàn)學習目標。
自學互動
適時點撥
活動:探究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
學習任務:
1、觀看例1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郵遞員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平均每天送300份)
(1)列式:____________
(2)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3)300×10怎樣計算?你能想出幾種算法。
(小組合作溝通,展現(xiàn)各組的算法)
2、郵遞員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
(1)列式__________(平均每天送60封)
(2)先口算再說說自己的口算過程
3、郵遞員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1)列式:_________
(2)先獨立口算,組內說說,講清自己的算理
4、郵遞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1)列式:_________
(2)指名說口算過程
5、小結算法:
將其中一個因數(shù)先看作_____位數(shù)進展計算,再擴大相應的()數(shù),或將兩個因數(shù)看作表內乘法計算,再擴大_____________.
測評訓練:
1、分組搶答,說說算法。
80×1060×2050×4024×10
50×6080×2012×3011×70
2、完成答題卡,每組派一代表參與競賽
60×6060×30040×90
50×3080×7023×20
3、總結歸納
通過今日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學問?知道了哪些口算方法?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篇四
教學內容:
教材第68~69頁例及練習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通過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口算、估算、筆算方法進展回憶和整理,進一步穩(wěn)固所學的學問,提高計算的嫻熟程度,培育學生總結歸納的力量。
教學過程:
一、教學教科書第68頁
出示哥倫布豎雞蛋的故事,讓學生讀一讀故事內容,再請學生說一說這一篇故事主要告知我們什么道理?
提問:這篇文章大約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方法解決?(以四人為一小組爭論)
匯報:(1)一個字一個字地數(shù),就能數(shù)出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個字,但假如文章長的話,就不太適用。
(2)先數(shù)每行有多少個字,一共有幾行,就可以。
教師:兩種方法其次種比擬適用,現(xiàn)在我們就采納其次種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約有多少個字?
學生動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個字,但有很多行的字數(shù)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約20個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為20×13=260,這篇文章大約用260個字。
提問:20×13你是怎樣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22個字,一共13行,列式:22×13。
提問: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列豎式怎樣算?
二、完成教科書第69頁練習十七的第1題。
學生口算后教師講評。
提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幼兒園家長會方案設計幼兒園家長會活動方案
- 2024-2025新進廠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答案高清版
- 2025年公司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含完整答案【易錯題】
- 2025版限價房購房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文具采購合同文具采購合同范本
- 2025試用合同范本2
- 2025建筑涂料施工合同范本
- 2025××科技公司合同管理業(yè)績制度
- 2025年服裝、鞋帽加工機械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攪拌機租賃合同范本
- YY/T 0655-2024干式化學分析儀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件專家版2第二講 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
- 四年級四年級下冊閱讀理解100篇及答案經典
- 中職對口升學復習資料:《汽車機械基礎》試題庫+答案
-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教案
- 平面變壓器設計與仿真
- 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辯論稿范文六篇
- 相關方需求和期望識別評價表
- 西南科技大學井巷工程課程設計樣本
- 某化妝品牌案例分析
- 循環(huán)水管道施工組織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