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部分
古代詩文閱讀復習風向標近年高考語文試題對古詩文閱讀的考查,體現(xiàn)了“穩(wěn)中有變”的原則。文言文題型比較穩(wěn)定,所選文本均為史傳文,多年一直未變,賦分一直未變。2015—2018年一直考查斷句、文化常識、分析綜合和翻譯。古代詩歌鑒賞題變化較大,2016年為兩道簡答題;2017年改為一道五選二的選擇題,一道簡答題;2018年又有變化,為一道四選一的選擇題和一道簡答題,分值也由之前的11分改為9分。古代詩歌鑒賞分值雖有所降低,但從大趨勢看,對該項內(nèi)容的復習不能有任何松懈。專題一文言文閱讀-6-預習——做真題,洞悉高考怎么考
一、(2018·全國Ⅰ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題。(19分)魯芝字世英,扶風郿人也。世有名德,為西州豪族。父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離,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墳籍。郡舉上計吏,州辟別駕。魏車騎將軍郭淮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舉孝廉,除郎中。后拜騎都尉、參軍事、行安南太守,遷尚書郎。曹真出督關右,又參大司馬軍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參驃騎軍事,轉(zhuǎn)天水太守。郡鄰于蜀,數(shù)被侵掠,戶口減削,寇盜充斥,芝傾心鎮(zhèn)衛(wèi),更造城市,數(shù)年間舊境悉復。遷廣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闕獻書,乞留芝。魏明帝許焉。曹爽輔政,引為司馬。芝屢有讜言嘉謀,爽弗能納。及宣帝起兵誅爽,芝率余眾犯門斬關,馳出赴爽,勸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見黜,雖欲牽黃犬,復可得乎!若挾天子保許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從!舍此而去,欲就東市,豈不痛哉!”-7-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
諸葛誕以壽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荊州文武以為先驅(qū)。誕平,遷大尚書,掌刑理。武帝踐阼,轉(zhuǎn)鎮(zhèn)東將軍,進爵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無居宅,使軍兵為作屋五十間。芝以年及懸車,告老遜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為光祿大夫,位特進,給吏卒,門施行馬。羊祜為車騎將軍,乃以位讓芝,曰:“光祿大夫魯芝潔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華發(fā),以禮終始,未蒙此選,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從。其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為舉哀,謚曰貞,賜塋田百畝。(節(jié)選自《晉書·魯芝傳》)-8-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答案解析解析關閉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統(tǒng)觀四個選項,“芝坐爽下獄”是一個完整的意思,即“魯芝因曹爽被捕下獄”,不能斷為“芝坐爽/下獄”?!爸静黄埫狻笔菦]有求得赦免的想法,不可斷開。據(jù)此可判定答案。答案解析關閉C-9-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三墳》《五典》傳為我國古代典籍,后又以“墳籍”“墳典”為古代典籍通稱。B.“闕”原指皇宮前面兩側(cè)的樓臺,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稱,赴闕也指入朝覲見皇帝。C.“踐阼”原指踏上古代廟堂前臺階,又表示用武力打敗敵對勢力,登上國君寶座。D.遜位,也稱為讓位、退位,多指君王放棄職務和地位,這里指魯芝的謙讓行為。答案解析解析關閉C項,“踐阼”,走上阼階主位,借指天子登位。古代殿堂前有兩階,主階在東,稱阼階?!佰`阼”沒有“用武力打敗敵對勢力”的意思。答案解析關閉C-10-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魯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親后,即流離失所;出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隨從曹真出督關右,官職也不斷得到升遷。B.魯芝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時,蜀地飽受侵擾,人口減少,他全力守衛(wèi),修建城市,恢復舊境;離任時,天水各族百姓均請求讓他留任。C.魯芝審時度勢,進言勸諫曹爽。曹爽輔政時,他在曹手下任司馬,曹受到討伐,他率部下馳援,并提出應對策略,勸曹挾天子以號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納。D.魯芝潔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車騎將軍時辭讓說,魯芝為人清心寡欲,與人和睦又不茍同,任職到老,以禮始終,自己愿意將車騎將軍禮讓魯芝。答案解析解析關閉B項,“蜀地飽受侵擾”錯。原文是“郡鄰于蜀,數(shù)被侵掠”,是說“天水郡和蜀地相鄰,屢次遭蜀軍入侵搶掠”。答案解析關閉B-1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諸葛誕以壽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荊州文武以為先驅(qū)。(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無居宅,使軍兵為作屋五十間。參考答案
(1)諸葛誕憑借壽春反叛,魏帝出征,魯芝率領荊州文武官兵作為先鋒。(2)皇上因為魯芝清廉忠誠行為端正,一向沒有私宅,讓士兵為他建造五十間房屋。解析
這兩句話的翻譯重點是文言實詞、虛詞。(1)句中,“以”,介詞,憑借;“叛”,反叛;“文武”指代的是“文武官兵”;“以為”,作為;“先驅(qū)”,古今異義詞,這里是“先鋒”的意思。(2)句中,“以”,因為;“履正”,行為端正;“素”,一向;“作屋”,建造房屋。翻譯時語意要完整通順。-12-參考譯文
魯芝字世英,是扶風郿郡人。世代有名望德行,是西州的豪族。父親被郭氾殺害,魯芝在襁褓中就開始逃難,十七歲時,才移居到雍州,潛心學習典籍。(魯芝)被郡守推薦為上計吏,州府征用為別駕。魏車騎將軍郭淮擔任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魯芝。推舉他為孝廉,授官為郎中。后來又授官騎都尉、參軍事、臨時擔任安南太守,升官為尚書郎。曹真到關西督察,又任命魯芝為大司馬軍事。曹真死后,宣帝替代了曹真,于是推薦魯芝擔任驃騎軍事,改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鄰,屢次遭蜀軍入侵搶掠,人口削減,寇盜到處都是,魯芝全心鎮(zhèn)守護衛(wèi),重新建造了城鎮(zhèn)街市,幾年之間全部恢復了舊貌。升官為廣平太守。天水各族百姓都敬慕魯芝的德行,老幼都赴皇宮上書,請求魯芝留下。魏明帝答應了他們的請求。-13-曹爽輔佐朝政時,延請他擔任司馬。魯芝多次提出忠言良謀,曹爽都不能采納。等到宣帝起兵誅伐曹爽時,魯芝率領其余眾人過關斬將,騎馬快速奔赴曹爽,勸告曹爽說:“您處在伊尹周公的位置上,一旦因獲罪被罷免,即使想要牽著黃犬清凈度日,又怎么能夠辦得到!如果能夠挾制天子保有許昌,依仗天子的威勢下文告征調(diào)四方的兵馬,誰敢不聽從您的!舍棄這些離開,欲赴刑場,難道不令人痛惜嗎!”曹爽懦弱糊涂不能采納魯芝的計謀,于是遭受殺戮。魯芝因曹爽也被捕下獄,判處死罪,但他不爭辯是非曲直,沒有求得赦免的想法。宣帝贊許魯芝的品行,赦免而不殺他。不久起用他擔任并州刺史。諸葛誕憑借壽春反叛,魏帝出征,魯芝率領荊州文武官兵作為先鋒。諸葛誕被鏟平,魯芝升官大尚書,掌管刑獄審理。武帝即位后,魯芝改任鎮(zhèn)東將軍,進爵為侯。-14-皇上因為魯芝清廉忠誠行為端正,一向沒有私宅,讓士兵為他建造五十間房屋。魯芝因年齡已到七十歲,上書告老退位,上奏表章十余次(沒有被準許),又被征召做了光祿大夫,被授予特進的職位,配給他吏卒,他的門前可以像官府一樣設置木柵欄遮擋人馬。羊祜擔任車騎將軍,于是想把官位讓給魯芝,說:“光祿大夫魯芝品行高潔,毫無貪欲,處事平和與眾不同,做官到頭發(fā)花白,始終恪守禮制,未曾被任命為這種官職,我在官位上(卻)超越魯芝,怎么來杜絕天下人的不滿!”皇上不答應。魯芝被當時的人們敬重到這種地步。泰始九年去世,時年八十四歲。皇帝為他的死而痛哭,賜給他的謚號是“貞”,賜給他一百畝的墳地。-15-二、(2017·全國Ⅰ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題。(19分)謝弘微,陳郡陽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從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后,以弘微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nèi)諱,故以字行。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貧儉,而所繼豐泰,唯受書數(shù)千卷,遺財?shù)撝?一不關豫?;祜L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曜、弘微并以文義賞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曰微子。義熙八年,混以劉毅黨見誅,妻晉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經(jīng)紀生業(yè),事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晉陵公主降為東鄉(xiāng)君。自混亡,至是九載,而室宇修整,倉廩充盈,門徒業(yè)使,不異平日,田疇墾辟,有加于舊。-16-中外姻親,道俗義舊,入門莫不嘆息,或為之涕流,感弘微之義也。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太祖鎮(zhèn)江陵,弘微為文學。母憂去職。居喪以孝稱,服闋逾年,菜蔬不改。兄曜歷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積時,哀戚過禮,服雖除,猶不啖魚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舉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長,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九年,東鄉(xiāng)君薨,資財鉅萬,園宅十余所,奴僮猶有數(shù)百人。弘微一無所取,自以私祿營葬。曰:“親戚爭財,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豈復見關?!笔?卒,時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衛(wèi)千人營畢葬事。追贈太常。(節(jié)選自《宋書·謝弘微傳》)-17-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答案解析解析關閉解答此題,可在把握畫波浪線部分的大意的前提下,采用比較選項法?!皶r然后言”和“所繼叔父”之間應該斷開?!皶r然后言”的意思是“遇上適當?shù)臅r機才說話”。“所繼叔父混名知人”的意思是“他嗣父的弟弟謝混有知人之名”。據(jù)此可排除B項和C項?!按藘荷钪匈砻簟笔且粋€完整的主謂句,“敏”后也應斷開,據(jù)此再排除A項,可以得出答案。答案解析關閉D-18-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親,指由于婚姻關系結(jié)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C.母憂是指母親的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guī)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D.私祿中的“祿”指俸祿,即古代官員的薪水,這里強調(diào)未用東鄉(xiāng)君家錢財營葬。答案解析解析關閉B項,“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理解錯誤。姻親與血親不同,不是血親的一部分。答案解析關閉B-19-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弘微出繼從叔,一心只愛讀書。他是陳郡陽夏人,從叔謝峻將他作為后嗣。新家比原來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數(shù)千卷書籍,其余財物全不留意。B.弘微簡言服眾,此舉受到重視。他參與集會,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住在烏衣巷,稱為烏衣之游;又極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謝混賞識,稱為微子。C.弘微為人審慎,治業(yè)井井有條。謝混去世以后,他掌管產(chǎn)業(yè),猶如替公家辦事,賬目分明;九年以后,多個方面得到很大發(fā)展,人們見后無不感嘆。D.弘微事兄如父,臨財清正廉潔。他對謝曜感情極深,謝曜去世,他哀戚過禮,除孝后仍不食葷腥。東鄉(xiāng)君死,留下巨萬資財、園宅,他一無所取。答案解析解析關閉“他參與集會,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住在烏衣巷,稱為烏衣之游;又極有文才口才”張冠李戴。原文意思是“謝混風格高尚峻潔,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本家子侄們聚會”,“極有文才口才”的是“謝瞻等”,而不是“謝弘微”。稱謝弘微為“微子”,是因為“每以約言服之”。答案解析關閉B-20-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參考答案
(1)(謝弘微)品性嚴肅正直,行為堅持遵守禮制法度,侍奉過繼家的親族,恭敬謹慎過于常禮。(2)而謝曜喜愛褒貶人物,謝曜每每發(fā)表議論,弘微常說其他的事岔開話頭。解析
第一句話翻譯的重點是“循”,遵循;“事”,侍奉,事奉;“黨”,族人;另外這句話是省略句,要注意補出省略成分。第二句話翻譯的重點是“好”,喜歡;“臧否”,評論人物好壞;“亂”,打亂。注意翻譯通暢。-21-參考譯文
謝弘微,是陳郡陽夏人。父親謝思,任武昌太守。從叔謝峻,是司空謝琰的第二個兒子,謝峻自己無子,就以謝弘微為嗣子。謝弘微本名密,因為觸犯了嗣母的名諱,所以就用字代名。謝弘微孩童時期,風采充溢,卻端莊謹慎,遇上適當?shù)臅r機才說話。他嗣父的弟弟謝混有知人之名,見到謝弘微,認為他不同于尋常之人,謝混對謝思說:“這個孩子深沉早慧,將成為才行出眾之人,有這樣的兒子,滿足了?!敝x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貧寒,而嗣父產(chǎn)業(yè)卻很豐盈,他卻只承繼接受了嗣父的幾千卷書,遺產(chǎn)俸祿,一概不加過問。謝混的風格高尚峻潔,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本家子侄謝靈運、謝瞻、謝曜、謝弘微等人因賞析文義而聚會。曾經(jīng)一同游宴歇息,所居在烏衣巷,所以稱之為烏衣之游。謝瞻等人才氣橫溢,機智善辯,文辭流暢,謝弘微每每以簡約的言語讓眾人信服,謝混特別敬重他這一點,稱他為“微子”。-22-義熙八年,謝混因為是劉毅的同黨被誅,謝混的妻子晉陵公主(被逼離開謝家,臨行前)把謝混的家事托給謝弘微。謝弘微為謝混家經(jīng)營生計,管理產(chǎn)業(yè),辦事如同在官府辦公一般,一枚錢一尺帛的收入支出,都有賬冊記載。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晉陵公主降為東鄉(xiāng)君(回到謝家)。從謝混死,到這時已有九年,但謝混家屋宇整齊,倉廩充盈,仆人聽從使喚,各有所業(yè),和平常沒有什么不同,田地的開墾種植,比原來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親戚,朋友故舊,進門見到這么齊整的家境,沒有誰不感慨嘆息,甚至有人為之流淚,深為謝弘微的德義所感動。(謝弘微)品性嚴肅正直,行為堅持遵守禮制法度,侍奉過繼家的親族,恭敬謹慎過于常禮。太祖鎮(zhèn)守江陵,謝弘微擔任文學。謝弘微因為母親去世離職。居喪期間以孝道著稱,除服后超過一年,仍舊吃素食不變。兄長謝曜歷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謝弘微為他長期吃素食,哀戚超過常禮,雖然服喪期滿,還是不吃魚肉。-23-謝弘微從小失去父母,侍奉兄長如同侍奉父親,兄弟之間非常友愛和睦,當代沒有人能夠趕得上。謝弘微口中從不說別人壞話,而謝曜喜愛褒貶人物,謝曜每每發(fā)表議論,弘微常說其他的事岔開話頭。元嘉九年,東鄉(xiāng)君去世,留下資財巨萬,園宅十余所,還有幾百個奴仆。謝弘微一無所取,自己用私人官俸營辦東鄉(xiāng)君喪事。謝弘微說:“親戚之間爭奪財產(chǎn),可算是最為鄙賤之事?,F(xiàn)在財產(chǎn)多則分用,少則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還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時四十二歲?;噬鲜滞聪?派二衛(wèi)千余人營辦喪事,一直到喪事完畢。朝廷追贈謝弘微為“太?!薄?24-三、(2016·全國Ⅰ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題。(19分)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晉江人。舉進士甲科,知會稽縣。民田鏡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門,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學士知鄭州,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練文法,更踐久,習知朝廷臺閣典憲,首相韓琦每咨訪焉。仁宗末年,琦請建儲,與公亮等共定大議。密州民田產(chǎn)銀,或盜取之,大理當以強。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雖強,與盜物民家有間矣?!惫虪幹?遂下有司議,比劫禁物法,盜得不死。契丹縱人漁界河,又數(shù)通鹽舟,吏不敢禁,皆謂:與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將奈何?雄州趙滋勇而有謀,可任也?!笔怪I以指意,邊害訖息。-25-英宗即位,加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尋加戶部尚書。帝不豫,遼使至不能見,命公亮宴于館,使者不肯赴。公亮質(zhì)之曰:“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寧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明年,起判永興軍。居一歲,還京師。旋以太傅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帝臨哭,輟朝三日。公亮方厚莊重,沉深周密,平居謹繩墨,蹈規(guī)矩;然性吝嗇,殖貨至巨萬。初薦王安石,及同輔政,知上方向之,陰為子孫計,凡更張庶事,一切聽順,而外若不與之者。嘗遣子孝寬參其謀,至上前略無所異,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寬至樞密以報之。蘇軾嘗從容責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云。(節(jié)選自《宋史·曾公亮傳》)-26-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解析解析關閉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這段文字講述了曾公亮治理政務方面的才能,強盜都不敢在他管轄的境內(nèi)出沒。有一個使者丟失了東西,懷疑是被人偷走了,曾公亮說他的境內(nèi)不會藏匿強盜,一定是使者的隨從干的。搜索以后,果然是這樣。據(jù)此,“盜悉竄他境”中間不能停頓;“嘗有使客亡橐中物”是一個完整的語句,“物”后要停頓;“移書詰盜”不能斷開,前后是目的關系。故選B項。答案解析關閉B-27-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與當今某些國家內(nèi)閣或政府首腦的含義并不相同。B.建儲意為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采用嫡長子繼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職設官,各有專司,所以可用“有司”來指稱朝廷中的各級官員。D.契丹是古國名,后來改國號為遼,先后與五代和北宋并立,與中原常發(fā)生爭端。答案解析解析關閉本題考查對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的能力。從所給的四個選項看,C項,“所以可用‘有司’來指稱朝廷中的各級官員”錯誤?!坝兴尽敝钢鞴苣巢块T的官吏,不限定是朝廷中的,也包括地方上的。答案解析關閉C-28-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為民興利除弊。他進士及第后任職會稽縣,當時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興修水利工程,將水引入曹娥江,民眾因此受益。B.曾公亮久經(jīng)歷練,通曉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務,首相韓琦每每向他咨詢;密州有人偷盜民田產(chǎn)銀,他認為判處死刑過重,據(jù)理力爭,最終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邊地事端。契丹違約在界河捕魚運鹽,他認為萌芽不禁終將釀成大禍,派使者偕同雄州趙滋前往調(diào)解,邊地雙方得以相安無事。D.曾公亮老謀深算,暗中為子孫計。他為人深沉,思慮周密,曾舉薦王安石,安石受到寵信,他考慮子孫前程,不露痕跡地處處隨順安石,終于得到回報。答案解析解析關閉本題考查分析概括文章有關內(nèi)容的能力。C項,“派使者偕同雄州趙滋前往調(diào)解”的說法錯誤。根據(jù)文本“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將奈何?雄州趙滋勇而有謀,可任也?!怪I以指意,邊害訖息”的敘述,可知“派使者偕同雄州趙滋前往調(diào)解”之說不當,應當是“諭以指意”,即讓趙滋“把皇帝的旨意告訴他們”,從而止息了邊害。答案解析關閉C-29-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2)蘇軾嘗從容責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云。參考答案
(1)賜宴不到場,這是對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卻一定要他親臨宴會,做這樣的事能心安嗎?(2)蘇軾曾從容地責備公亮不能糾正弊病,世人譏諷他保持祿位加固寵幸。解析
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文言文翻譯的標準是信、達、雅,翻譯的重點是某些重要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特殊的文言句式。在第(1)句中“錫”是通假字,應通“賜”,“賞賜”的意思;“虔”的意思是“尊重”;“是不虔君命也”是判斷句;“而”表轉(zhuǎn)折關系;“必使親臨”中間有省略成分,應為“必使之親臨”;“處之安乎”是反問句,意思是“做這樣的事能心安嗎”。第(2)句中,“救正”的意思是“匡救扶正,糾正”,“持祿固寵”意思是“保持祿位加固寵幸”。要注意語意通暢。-30-參考譯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晉江人??贾羞M士甲科,任會稽知縣。百姓在鏡湖旁耕種農(nóng)田,常常擔心湖水泛濫。曾公亮建立了斗門,將水排入曹娥江,老百姓因此獲益。以端明殿學士的身份擔任鄭州知州,治政有能干的名聲,盜賊都流竄到外地,以至夜不閉戶。曾經(jīng)有使者丟失袋中的東西,下公文追究盜賊,曾公亮回復說:“我們境內(nèi)沒有窩藏盜賊,大概是隨從的人偷藏了?!睂﹄S從進行搜索,果然是這樣。曾公亮詳熟公文法令,任職久了,熟知朝廷臺閣典章制度,首相韓琦常常向他咨詢。仁宗末年,韓琦請求立皇嗣,和曾公亮等人共同決定商議。密州百姓的田地中出產(chǎn)銀子,有的人盜取,大理寺以強盜論處。曾公亮說:“這是禁止挖掘的東西,挖取銀子雖然采取了偷盜的方式,與偷盜百姓家的財物還有所不同?!眻猿譅幷撨@事,于是交付有司辯論,依照竊取禁物法論處,盜賊最終沒有被判處死罪。-31-契丹聽任人在界河打魚,又屢次通行鹽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說:與契丹計較,將要生出事端。曾公亮說:“在事情一開始時不加禁止,以后將怎么辦?雄州趙滋勇敢又有謀略,可以任命他(去解決這件事)?!?朝廷)派他前去把皇帝的旨意告訴他們,邊境的危害就平息了。英宗即位,加封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不久加封戶部尚書。皇帝身體不適,遼國的使者來了不能召見,皇帝讓曾公亮在賓館中設宴接見使者,使者不肯赴宴。曾公亮質(zhì)問他說:“賜宴不到場,這是對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卻一定要他親臨宴會,做這樣的事能心安嗎?”遼國的使者立刻前來赴宴。熙寧三年,授予司空兼侍中、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的職務。第二年,起任永興軍判官。過了一年,回到京師。不久在太傅任上退休。元豐元年去世,終年八十歲?;实塾H臨悼念,停止上朝三天。-32-曾公亮為人端方莊重,處事沉深周密,平常家居遵守法紀,循規(guī)蹈矩;然而生性吝嗇,家產(chǎn)多至無數(shù)。當初推薦王安石,等到一同處理政務,知道皇上正偏向王安石,暗中為子孫考慮,凡是改革中的各種事務,一切聽從王安石的,而表面上卻裝著不同意。曾經(jīng)派兒子曾孝寬參與謀劃,在皇帝面前幾乎沒有異議,于是皇帝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感激曾公亮對自己的幫助,所以推薦提拔曾孝寬位至樞密使來報答他。蘇軾曾從容地責備公亮不能糾正弊病,世人譏諷他保持祿位加固寵幸。-33-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研習——研方法,聚焦考題怎樣答
整體閱讀方略古代人物傳記閱讀須“三讀一知”全國卷文言文閱讀的選文是人物傳記,這是多年沒有改變的命題習慣。因而高考文言文閱讀,實質(zhì)上是古代淺易的人物傳記閱讀。從古代人物傳記的寫作特點入手,是閱讀此類文章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一、初讀——緊扣文體特點,把握內(nèi)容大意1.文體特點古代人物傳記一般以記敘為主,一般都要寫到下列內(nèi)容:傳主的姓名、字號、朝代和籍貫,傳主的官職及其變動情況,傳主的任職地點及其變動情況,傳主的主要政績或成就、特長或特點,傳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賞等。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34-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2.行文思路傳記的一般結(jié)構(gòu)形如紡錘,頭尾細,中間粗。開頭部分都很簡短,主要是對傳記主人公(簡稱傳主)基本信息的簡單介紹,一般包括傳主的姓名、字號、籍貫等,有些還有祖上的簡單情況。這些文字對把握全篇內(nèi)容很有益處,因為我們往往能從中得到有效的信息。中間部分是傳記的主體部分,一般包括兩部分內(nèi)容:一是作者對傳主的評價,包括對傳主的功績、性格、人品等幾方面的評價;二是傳主的生平履歷及主要事跡,這部分內(nèi)容一般按照時間順序展開。閱讀時要特別注意表示時間、地點、事件起始的詞句,這些詞句有助于我們劃分主體部分的層次,理解全文內(nèi)容。結(jié)尾部分一般為對傳主的冊封獎賞,或死后評價。這些文字有助于我們把握人物的品質(zhì)或從中看出作者對人物的觀點態(tài)度。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35-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二、再讀——理清人物關系,把握傳主事跡1.理清人物關系一篇人物傳記,雖然是寫一個主要人物,但也會或多或少地與其他次要人物發(fā)生聯(lián)系,因此,搞清楚人物之間的關系,是讀懂文章的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人物傳記閱讀,一定要有人物關系的概念,一定要明白,某句話是誰說的,某件事情是誰做的,這樣才能明確文意,為篩選信息、分析概括內(nèi)容做準備。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36-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2.理清事件頭緒一篇人物傳記,主要寫一人,但不一定只寫一件事,也可能是幾件事。如果只寫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如果是寫幾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順序,事件之間的關系。在梳理事件時,一定要注意時間詞、地點詞和官職的變更詞。對人物事跡的評價和信息的篩選,一般要關注何時、何地、何事;而官職的變更往往與事件結(jié)果的好壞密切相關。另外,還要注意,梳理人物關系和梳理事件頭緒并不是截然分開的,有時幾件事都和某一人有關,有時一件事和多人有關,因此還要注意不同人對某件事的態(tài)度。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37-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三、三讀——結(jié)合具體題目,揣摩文中詞句對文意的理解是否準確,最終體現(xiàn)在對題目回答得正確與否。題目本身往往也是理解文意的線索或鑰匙,因此,文言文閱讀的第三步,則是將文章和題目聯(lián)系起來讀。這遍閱讀,又可以分成兩步。1.讀題目,以題解文文言文閱讀的第三題往往是對全文內(nèi)容的概括分析,雖然其中有一個錯誤項在里面,但有三個選項是正確的。這三個選項,涉及文章中的許多內(nèi)容,對理解文章有不可低估的提示作用。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38-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2.看題眼,以文解文所謂“題眼”,即文言文閱讀的考查點。文言文知識與能力的考查,必定與語境有密切的聯(lián)系,無論是實詞含義的理解、斷句還是概括分析、翻譯題,都有一定的考查點(賦分點),這些考查點大多是文中的重點或難點。但它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前后文聯(lián)系密切,可以通過對前后文相關語意的分析、對相鄰詞語語法功能的定位來解答,即所謂的“以文解文”。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39-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四、一知——知道古代人物傳記的“語言系統(tǒng)”中國古代的人物傳記,雖然所寫人物繁多,但人物類型相對簡單,主要是帝王將相和達官貴人。因此,其語言系統(tǒng)相對單一,與官員任免、調(diào)動、褒貶相關的詞語重復率極高,與古代的覲見、文告、朝廷生活有關的詞語重復率極高,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也是讀懂古代人物傳記所必需的。(一)與政事相關的常用詞語官員到某地任職,做一些相關的政事,實行一定的政策,會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貶評論。于是官員與百姓、官員與官員、官員與國君(帝王)之間就會有許多“動作”發(fā)生。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40-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1.詣:到,去。2.勸:①鼓勵,獎勵;②受到鼓勵、獎勵。3.課:考核、督促、征收。4.風、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視,巡行;考察,核實,查明。6.游:①游玩,游覽;②旅行,外出求學或求官;③交際,交往。7.趨:小步走,跑;又引申為趕快,迅速。8.劾:舉報,檢舉,揭發(fā)。9.白:告訴,報告。10.短:進讒言,說壞話。11.害:嫉妒。12.聞:①聽說,聽見;②使知道,報告給……知道。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41-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13.斥:指斥,指責,駁斥。14.讓:①責備,責怪;②謙讓,辭讓。15.黨:偏袒,伙同,包庇。16.矯:假托,假傳。17.質(zhì):做人質(zhì);抵押。18.次:①臨時駐扎(用于軍隊);②住宿,停留(用于個人)。19.輸:繳納(貢品或賦稅)——由“輸送、運輸”引申。20.當:判刑,判罪。后多帶表示懲罰意義的詞語。21.坐:①因……犯罪,觸犯;②牽連,定罪。22.多:贊揚,欣賞。23.少:批評,輕視,看不起。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42-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二)與官職相關的常用詞語1.表示官職的詞語(1)宰、相:總攬政務的大官。宰,主持;相,輔佐。(2)御史大夫:漢初與丞相、太尉合稱“三公”。(3)六部:從隋唐開始,中國封建王朝的中央行政機構(gòu)一般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合稱六部。(4)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貴的三個官職的合稱。不同朝代所指官職不盡相同。(5)尚書:隋唐以后為六部最高行政長官。(6)太尉:秦漢時掌管中央軍事的最高官員。(7)宦官:宮廷內(nèi)侍,又稱太監(jiān)。(8)校尉:軍職名,在漢代地位僅次于將軍。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43-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9)翰林學士:唐置,唐宋時有“內(nèi)相”之稱,為宰相后備人選。管制誥等。(10)太史:記史、管理文件等的官員。(11)左右拾遺:唐代諫官。(12)總督:明初在用兵時派往地方巡視監(jiān)察的官員,清朝始正式成為地方最高長官。(13)巡撫:明代稱臨時派遣到地方巡視和監(jiān)督地方民政、軍政的大臣,清代稱掌管一省民政、軍政的長官。(14)知州:州一級行政長官。知,管理。(15)太守:隋唐之前郡一級行政長官。(16)主簿: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44-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45-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46-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47-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48-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49-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50-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51-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52-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53-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54-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這些詞后面常帶表示官職或地點的專有名詞,而專有名詞可以不譯,這給我們的翻譯帶來了方便。更重要的是,官職的變動特別是某些降職或升職,往往是我們推斷文中生難字詞的重要依據(jù)。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55-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三)與人物評價相關的常用詞語1.表示人物個性的:耿、(仁)厚、矜、耿介、剛毅、周密、寬厚、正直、梗、鯁、骨鯁、敏、木訥、佞、詐、阿諛、諂讒、譎。耿:剛直。梗:正直。鯁:耿直,正直。佞:巧言諂媚,阿諛奉承。譎:欺詐,玩弄手段。2.與人物品行有關的:行、德、操、節(jié)、清(廉)、淫(靡)、貪(濁)。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56-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四)其他常用詞語1.與科考有關的:貢舉、第、登第、中第、狀元、解元、鄉(xiāng)試。2.與學校有關的:庠、序、太學。3.表示敬重的:敬、重、尊、恭。4.表示贊揚的:多、嘉、稱、譽、與、許、嘆。多:稱贊。嘉:贊美。與:贊許。5.表示社會狀態(tài)的:治、亂、興、盛、衰。6.表示少數(shù)民族的:蠻、夷、戎、狄。分別是古代統(tǒng)治階級對南方、東方、西方和北方民族的稱呼。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57-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7.表示人物地位的:貴、顯、卑、官紳、豪。8.表示主管的:知、典、主。9.與水利有關的:堤、決、潰、溢、漲、澇、旱、堰。10.與糧食有關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穡、耕耘、稔、熟、刈、糴、糶、廩、稟(lǐn)、荒、歉收。稔:莊稼成熟。刈:割;鐮刀一類的農(nóng)具。廩:糧倉;官府發(fā)放的糧食。稟:糧倉?;?荒年,收成不好。11.表示食物的:糗、饌、肴、膳、羞(饈)、蔬、果、脂膏。12.表示飽饑的:飽、饑、餓、餒、饉。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58-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13.表示俸祿的:俸、祿、秩、餉。秩:官吏的俸祿。14.表示布帛的:布、麻、絲、絹、錦、練、綾、綃、縑、綢、羅、緞、綺、紗、絳、縞、繒。15.表示穿戴的:紈绔、布衣、履、綬、冠、冕、巾、帶。16.表示房舍的:宇、舍、館、宅、第、邸、廡、屋。宇:房檐。廡:堂下周圍的走廊、廊屋。17.表示桌床的:案、幾、床、榻。18.表示違背的:牾、忤、逆、倍(背)。19.表示揭發(fā)的:劾、訐、揭。劾:揭發(fā)罪狀。訐:斥責別人的過失,揭發(fā)別人的陰私。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59-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20.表示害怕的:畏、懼、憚、駭、患。21.表示嫉恨的:惡、厭、憎、貶、銜恨、怨、疾、恨、怒、詛。銜恨:心中懷著怨恨或悔恨。詛:詛咒。22.表示暗中的:陰、間、密。23.表示誣陷的:譖、誣。24.表示朝見的:朝、覲。朝:原指諸侯在春天朝見天子。覲:原指諸侯在秋天朝見天子。后來都泛指朝見帝王。25.與京城有關的:禁、闕、畿、京、京畿。畿:京城所管轄的地區(qū)。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60-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26.與皇帝有關的:上、帝、祚、踐祚、登基、朕、孤、寡人、御、詔、召、誥、(駕)幸、對策、奏、表、疏。祚:帝位,王位。踐祚:即位。27.表示說話的:曰、云、謂、告、敕、白、陳、對、語、諭、喻、曉、辯、問、謝、詰、訴、咨。諭:告知,使知道;明白,理解;皇帝的詔令,告示。詰:責備,追問。訴:訴說;告狀;誹謗。28.表示勸說的:說、勸、規(guī)、諷、諫。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61-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29.表示責備的:過、責、咎、誅、讓、譴、尤、折。讓:責備,責怪。尤:抱怨,指責。折:責難,反駁。30.表示寬容的:容、貸、恕、寬。31.表示喜樂的:樂、欣(然)、悅(說)、歡。32.表示哀怒的:怒、憤、惱、忿、恚、涕泣、罵、責、戾。忿:憤怒,怨恨。恚:恨、怒。戾:①兇暴,猛烈;②乖張,乖戾。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62-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33.表示刑罰的: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族:滅族。流:流放,古代的一種刑罰。赭衣:囚犯所穿的衣服。赭,紅褐色。械:桎梏,腳鐐和手銬一類的刑具。34.表示監(jiān)獄的:囹圄、獄。35.表示拜訪的:造、過、訪、謁(見)、顧。36.表示告別的:辭、別、謝。37.表示離開某地的:去、遷、徙。38.表示到往某地的:如、過、詣、往、經(jīng)。39.與馬匹有關的:馬、駒、廄、策、羈、轡、馭、御、駕。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63-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40.表示逃亡的:遁、亡、逃、匿、逋。遁:逃,“遁”與“逃”均是逃離某個地方,但“遁”比“逃”更隱蔽,多指悄悄地溜走,不知去向。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遲延。41.表示死亡的:(駕)崩、山陵崩、薨、卒、不祿、死、沒(歿)、終、圓寂。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64-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五)表示時間的詞語高考文言文的概括分析題——“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錯誤項設置的一般特點是:個別字詞的錯譯或打亂原文的六要素。人物與時間、地點、事件的錯接,就是故意讓這幾個要素張冠李戴,比如補(譯)出的省略成分錯誤。因此,我們不應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關系的時間詞。1.表示時間不長:俄、俄而、俄頃、頃、頃之、頃刻、有頃、旋、尋、無何、既而。2.表示過去:既、先、先是、先時、初、時、當是時、曩、嘗、昔、向。3.表示過了一段時間:比、迨、逮、及、洎、居(后帶時間,則譯作“過了……”,如“居無何”“居三月”)。如果掌握這些字詞的同時,又養(yǎng)成閱讀時用“/”或序號標出事件起止的習慣,就容易明確語境的起止區(qū)間,方便理解判斷。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65-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六)其他古今義差別較大的詞語1.先:祖先,已經(jīng)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長輩。2.課:督促勸說去做某件事。3.禁:皇帝居住的地方。4.對:回答或?qū)υ挕?.檄:古代用來征召、聲討的文書。6.中:中傷、誣蔑別人,使受損害。7.誣:捏造事實誣陷別人,言語不真實。8.掾:古代屬官的統(tǒng)稱。9.工:工匠,精巧,擅長。10.僭:超越本分,逾越本職。11.孤:幼年失去父親。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66-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12.貸:借出、借入,寬容、寬免。13.遽:急速,就,恐懼。14.劫:強奪,掠取,威逼,威脅。15.令:美好,縣令。16.執(zhí):捉拿。17.延:延請。18.省:減免。19.謝:道歉,推辭,告訴。20.赧:因羞愧而臉紅。21.竟:結(jié)束,完。22.造:造訪。23.過:拜訪,經(jīng)過,過失,責備。24.弒:子殺父、臣殺君。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67-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25.用:財用,因為。26.典:主持。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68-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范文](李)孝壽字景山,為開封府戶曹參軍。元符中,呂嘉問知府事,受章惇、蔡卞指,鍛煉上書人,命孝壽攝司錄事,成其獄。徽宗即位,嘉問先已得罪,孝壽亦削秩。蔡京為政,以為府推官,遷為開封尹。前此閭里亡賴子自斷截臂腕托廢疾凌良民無所憚畏孝壽悉搜出之部付旁郡一切治理京起蘇州章纟延獄,還孝壽開封,使往即訊。至蘇州,窮治鑄錢,逮系逾千數(shù),方冬慘掠囚,墮指脫足不可計,死則投于垣外。日夜鍛煉,款未就,京猶嫌其緩,召使還。其后,纟延兄弟竟用此黥竄。又知虢、兗二州。坐日與巡檢戲射狂人張立死,除名。居無何,起知蘇州。政和初,復改開封尹。奉宸庫吏呂壽盜金,系獄而逃。孝壽盡執(zhí)守兵,論為故縱,非任事之吏與不上直者,亦以不即追掩繩之。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69-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凡配隸四十人,陰賂杖者使加重,六七人才出關而死。帝聞之,命悉還余人。于是諫議大夫毛注論其殘忍苛虐,乞加譴,不聽。孝壽猶以獄空上表賀。孝壽雖亡狀,亦時有可觀。有舉子為仆所凌,忿甚,具牒欲送府,同舍生勸解,久乃釋。戲取牒效孝壽花書判云:“不勘案,決杖二十?!逼兔魅粘衷劯?告其主仿尹書判私用刑。孝壽即追至,備言本末,孝壽幡然曰:“所判正合我意?!比鐢?shù)與仆杖,而謝舉子。時都下數(shù)千人,無一仆敢肆者,時以此稱之。明年,以疾,罷為龍圖閣學士、提舉醴泉觀。卒,贈正奉大夫。(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六十九》) 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70-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讀法]一、通讀文本,理清人物關系(以傳主為中心,找出涉及的人物,梳理人物關系)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71-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二、勾畫圈點,理清事件頭緒(圈畫時間、地點、官職名詞,梳理出人物平生作為、貢獻等)①元符年間,呂嘉問擔任知府,李孝壽擔任司錄,嚴刑拷打上書人;徽宗即位后,被削秩。②蔡京主政后,李孝壽被任命為開封府推官,后來升官為開封尹,被派往蘇州審理章纟延案件,嚴刑拷打嫌犯。③擔任虢州、兗州知府時,因每天與巡檢玩射箭游戲致人死亡,被除官籍。④不久,又擔任蘇州知府;政和年間,又做開封尹。在審理呂壽偷盜庫金案中,嚴刑逼供,牽連眾多,被皇帝喝止。⑤曾懲治無賴子凌民事件;曾判惡仆欺主案,被人稱頌。⑥晚年因病被罷免為龍圖閣學士、提舉醴泉觀。死后,贈正奉大夫。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72-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三、借助題目,把握作者評價(綜合文本內(nèi)容,結(jié)合文后第3小題)本文介紹了酷吏李孝壽一生的行事。在按時間順序?qū)懫錇E用酷刑、為官暴虐的同時,插入了兩件小事(一是懲治無賴,一是懲治惡仆),寫其也有被稱贊的一面。作者的總體評價是:“孝壽雖亡狀,亦時有可觀?!睂W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73-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前此閭里/亡賴子自斷截臂腕/托廢疾凌良民/無所憚畏孝壽/悉搜出之部/付旁郡一切治理/B.前此閭里/亡賴子自斷截臂腕/托廢疾凌良民/無所憚畏/孝壽悉搜出之/部付旁郡/一切治理/C.前此/閭里亡賴子/自斷截臂腕/托廢疾凌良民/無所憚畏/孝壽悉搜出之部付/旁郡一切治理/D.前此/閭里亡賴子/自斷截臂腕/托廢疾凌良民/無所憚畏/孝壽悉搜出之/部付旁郡/一切治理/D解析
“前此”為時間狀語,“閭里”修飾“亡賴子”,故排除A、B兩項;“付旁郡”不能分開,故選D項。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74-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秩,既指官吏的俸祿,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階、品級。文中的“削秩”就是降低官職,減少俸祿。B.黥,古代在人臉上刺字并涂墨之刑?!镑舾Z”,就是刺配,在犯人臉部刺字并發(fā)配邊遠地方。C.論,指對逮捕的犯人判決罪行。文中李孝壽把所有守兵都以故意縱容罪判處。D.表,指封建時代臣子給君主的奏章。文中李孝壽因獄中無人而向朝廷表奏慶賀。A解析
“削秩”是指削職。
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75-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孝壽因喜用酷刑造成冤獄而兩次獲罪。第一次是在開封府為官時,第二次是做虢州和兗州的知府之后。B.李孝壽作為酷吏,深受蔡京的信任。蔡京在辦章纟延案時,就將李孝壽召回,讓他前往蘇州審訊。C.李孝壽審案殘忍苛虐。呂壽偷盜庫金,李孝壽使用酷刑牽連審訊眾多之人,受到朝臣的指責。D.李孝壽雖罪惡很多,但有時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他對一個惡仆的懲處,就受到當時人們的肯定。A解析
第二次獲罪不是因為喜用酷刑,而是因為“日與巡檢戲射狂人張立死”。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76-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有舉子為仆所凌,忿甚,具牒欲送府,同舍生勸解,久乃釋。(2)時都下數(shù)千人,無一仆敢肆者,時以此稱之。(1)有一個舉子被仆人欺侮,非常憤怒,寫了狀紙要投送開封府,同住的生員勸解他,他很久才平息下來。(2)當時京城住了幾千應試的舉子,沒有一個仆人敢于放肆犯上的,當時的人都因此而稱道他。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77-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參考譯文
(李)孝壽字景山,(一開始)是開封府戶曹參軍。元符年間,呂嘉問掌管開封府,受章惇、蔡卞的指使,拷打上書人,命李孝壽代理司錄事之職,定下了上書人的罪狀?;兆诩次缓?呂嘉問在之前就獲罪了,李孝壽也因此而被罷官。等到蔡京主持朝政時,先是任命他為官府推官,后又升遷為開封尹。之前這個地方有個鄉(xiāng)間無賴,自己把自己的手臂和手腕截斷,(卻)以身殘之名欺負凌辱良民,無所忌憚。李孝壽把他的罪狀全部找出,并上報,有關部門就把這個案子交付其他州郡全權(quán)處理。蔡京發(fā)起蘇州章纟延的案件,將李孝壽調(diào)往開封府,于是命令他即刻前往審訊。李孝壽到蘇州后,徹底查辦那些私自鑄錢的人,逮捕的人有數(shù)千之多,正值冬天,殘酷拷打罪犯,斷指脫足不可計數(shù),死了就扔到墻外。日夜嚴刑拷打,但嫌疑的人仍沒有服罪,蔡京仍然嫌棄他的速度太慢,把他召回。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78-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在這以后,章纟延兄弟二人最終因此受黥刑被流放。李孝壽之后又做過虢、兗二州的知府。(又)因為有一日與巡檢玩射箭的游戲而射死瘋?cè)藦埩?被除去公職。過了一段時間,又再次被啟用任蘇州知州。政和初年,再一次改任開封尹。奉宸庫吏呂壽偷盜庫金,被關在監(jiān)獄里卻越獄逃走。李孝壽把所有看守的士兵抓起來,說他們是故意放的,那些不負責這件事的官吏和不值班的人,也以沒有即刻追捕罪名論罪。一共發(fā)配去服役的官吏四十人,他又暗中賄賂執(zhí)行杖刑的人,使加重杖刑,六七人才剛出牢獄門口就死了?;实勐犝f了這件事,于是命令把其余的人全放了。在這個時候,諫議大夫毛注上書說他太過殘忍苛虐,請求皇帝責罰,皇帝不聽。李孝壽還以牢獄空無一人而上表慶賀。李孝壽雖是一個無理狂妄之人,有時也有可取之處。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79-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有一個舉子被仆人欺侮,非常憤怒,寫了狀紙要投送開封府,同住的生員勸解他,他很久才平息下來。后來那個讀書人開玩笑拿出原來的訴狀,模仿李孝壽的筆法寫上判決:“不必審查,罰打二十大板?!钡诙?那個仆人拿著這張訟狀到府衙,控告主人模仿府尹大人的判決,私自用刑。李孝壽把那個讀書人叫來問話,了解了事情的經(jīng)過以后,又改說:“這樣的判決正合我的想法?!比鐢?shù)杖打那仆人,并向讀書人道歉。當時京城住了幾千應試的舉子,沒有一個仆人敢于放肆犯上的,當時的人都因此而稱道他。第二年,因為生病,被罷免為龍圖閣學士、提舉醴泉觀。死后,贈正奉大夫。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80-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掌握文言文斷句的技巧高考文言文斷句需要學生綜合掌握古漢語字、詞、句及古代文化、歷史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還要求學生對這些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近幾年全國卷對斷句的考查一直采用選擇題的形式,斷句依然是今后考查的熱點。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81-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文言文斷句七法1.體察文意法文意是斷句的基礎。文言文斷句,首先要把握文意。即弄清文字寫了什么內(nèi)容,想表達怎樣的意思,這個意思大致是用幾句話表達出來的,有哪些關鍵詞。斷句時可抓住這些關鍵詞,前后連綴。符合整段文字大意且符合語法習慣的,要連綴在一起;連綴在一起不符合整體意思表達的,就要考慮斷開。這是基本的斷句方法。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82-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典題1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斷句。傅岐,仕梁,兼尚書金部郎。母憂去職,居喪盡禮。服闋后疾廢久之,復除始新令??h人有因斗相毆而死,死家訴郡,郡錄其仇人考掠備至終不引咎郡乃移獄于縣岐即令脫械以和言問之便即首服。(節(jié)選自《南史·列傳第六十》)答案
郡錄其仇人/考掠備至/終不引咎/郡乃移獄于縣/岐即令脫械/以和言問之/便即首服解析
這段文字的前文是:被打死的人的家人把這件事告到郡中。據(jù)此,我們可以找下文中“郡”是如何處理的。畫線部分兩次出現(xiàn)“郡”,再根據(jù)“終”“以”“便”等前后連綴、切斷。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83-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參考譯文
傅岐,在梁做官,兼任尚書金部郎。因母親去世辭去官職,為母親守喪極盡禮儀。服喪結(jié)束后因憂傷成疾被閑置了很久,(后來)又被授予始新縣令的官職??h里有個人在與他人斗毆中被打死,死者家屬把狀子告到郡府,郡守把他家的仇人收押在案,嚴刑拷打,辦法用盡,(但那人)始終不認罪??じ谑前寻缸右平豢h(審理)。傅岐就讓人解開那人的刑具,用平和的話語審問他,那人就立即認罪了。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84-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2.對話標志法文言文對話,常以“曰”“云”“言”等為標志。一般在第一次問答時寫出人名,以后就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典題2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斷句。傅堯俞字欽之。十歲能為文,及登第,猶未冠。石介每過之堯俞未嘗不在介曰君少年決科不以游戲為娛何也堯俞曰性不喜囂雜非有他爾介嘆息奇之。神宗即位,徙知廬州。熙寧三年,至京師。(節(jié)選自《宋史·卷三四一》)答案
石介每過之/堯俞未嘗不在/介曰/君少年決科/不以游戲為娛/何也/堯俞曰/性不喜囂雜/非有他爾/解析
給這段文字斷句,首先要抓住文中的兩個“曰”字,分清誰說的哪些話,然后逐步點斷。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85-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參考譯文
傅堯俞字欽之。十歲就能夠?qū)懳恼?不到二十歲就通過了科舉考試。石介每次拜訪,他都未嘗不在家讀書,石介說:“你這么年輕就專注于科舉考試,不把游戲作為娛樂,是為什么呢?”傅堯俞回答:“我生性不喜歡喧鬧嘈雜,沒有別的原因啊?!笔榇鬄橘潎@,認為他非同尋常。宋神宗登基后,傅堯俞調(diào)任廬州知州。熙寧三年,傅堯俞奉調(diào)進京。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86-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3.虛詞標志法文言文多用虛詞來表達語氣。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87-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88-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特別提示利用虛詞標志斷句要注意靈活性。1.“乎”用在句中相當于“于”時,不能點斷。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也”用在句中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點斷也可不點斷。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3.連詞“而”有時用于詞或短語之間起連接作用,所連接的內(nèi)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聯(lián)系很緊密,一般不在其前斷開。但如果“而”是連接兩個句子,則往往要在其前斷開。如:“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夫”有時也作指示代詞(兼有舒緩語氣的作用)用在句中,這種情況則不能點斷。如:“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睂W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89-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典題3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斷句。盈天地間,萬物纖悉,含毫運思能曲盡其態(tài)者止一法耳一者何曰傳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此郭若虛深鄙眾工雖曰畫而非畫者蓋只能傳其形而不能傳其神也。(節(jié)選自唐寅《六如畫譜》)答案
含毫運思/能曲盡其態(tài)者/止一法耳/一者何/曰傳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此郭若虛深鄙眾工/雖曰畫而非畫者/蓋只能傳其形而不能傳其神也解析
畫波浪線處有很多虛詞,如“者”“耳”“矣”“而”“雖”“蓋”“也”,可作斷句標志。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90-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參考譯文
整個天地之間,萬物林林總總,含著筆桿構(gòu)思畫面,能夠描摹細致展現(xiàn)出它們的姿態(tài)的,只有一個方法。一個什么方法?(說的不過)就是“傳神”罷了。世人只知道人有神,卻不知道物也有神。因此,郭若虛極為鄙視有些普通的畫工,他們那雖然叫畫但其實不能算畫,理由是他們只能描繪出人或物的外形,卻不能描繪出人或物的神韻。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91-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4.動賓短語法古漢語中,句子多以動詞或動詞性短語為中心,找出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可以區(qū)分出獨立的句子,明確語句的意思,從而正確斷句。典題4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斷句。絳侯周勃者,沛人也。文帝既立,以勃為右丞相,賜金五千斤,食邑萬戶。居月余,人或說勃曰君既誅諸呂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賞處尊位以寵久之即禍及身矣勃懼亦自危乃謝請歸相印上許之。乃免相就國。(節(jié)選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答案
人或說勃曰/君既誅諸呂/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賞/處尊位/以寵/久之即禍及身矣/勃懼/亦自危/乃謝請歸相印/解析
這段文字中,“誅諸呂”“立代王”“威震天下”“受厚賞”“處尊位”等都是動賓短語,這些獨立的動賓短語后,都需要停頓。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92-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參考譯文
絳侯周勃是沛地人。文帝即位之后,任命周勃為右丞相,賜給金五千斤,食邑一萬戶。過了一個多月,有人勸說周勃:“您已誅滅了呂氏家族,擁立代王為天子,威震天下。您受到豐厚的賞賜,處在尊貴的地位,這樣受寵,時間長了將會有災禍降到您的身上?!敝懿ε铝?自己也感到危險,于是就辭職,請求歸還相印?;实鄞饝怂恼埱蟆?周勃)于是辭去丞相職位回到封地。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93-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5.名詞、代詞法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語、謂語、賓語,而主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名詞或代詞,也可以幫助斷句。常見代詞有:吾、余、予、爾、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94-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典題5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斷句。(季札)去齊,使于鄭。見子產(chǎn),如舊交。謂子產(chǎn)曰:“鄭之執(zhí)政侈難將至矣政必及子子為政慎以禮不然鄭國將敗?!比ム?適衛(wèi)。說蘧瑗、史狗、史、公子荊、公叔發(fā)、公子朝曰:“衛(wèi)多君子,未有患也?!?節(jié)選自《史記·吳太伯世家》)答案
鄭之執(zhí)政侈/難將至矣/政必及子/子為政/慎以禮/不然/鄭國將敗解析
這段文字中,“難”“政”“子”“然”“鄭”等名詞、代詞,都是重要的斷句標志。學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95-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參考譯文
(季札)離開齊國,出使鄭國。見到子產(chǎn),如見故人。對子產(chǎn)說:“鄭國掌握政權(quán)的人窮奢極侈,大難將臨,政權(quán)定落于你身上。你執(zhí)政時,要小心地以禮治國,否則鄭國將要衰敗!”離開鄭國后,季札到了衛(wèi)國。告訴蘧瑗、史狗、史、公子荊、公叔發(fā)、公子朝說:“衛(wèi)國君子很多,因此國家無患?!睂W案三學案四學案五學案六-96-整體閱讀學案一學案二6.句式斷句法文言文中的判斷句、反問句、被動句及某些固定句式等都可以作為斷句的切入點。判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泥工施工環(huán)保評估及監(jiān)測服務合同2篇
- 中小企業(yè)綠色環(huán)保生產(chǎn)技術改造2025年實施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農(nóng)民合作社成員入社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摩托車行業(yè)技術交流合作合同
- 山東省17地市2013一模語文分解-文學類文本閱讀
- 2025年度個人獨資企業(yè)股權(quán)買賣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真石漆施工項目風險評估與管理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程序員入職心理健康關愛與支持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儲藏煤場租賃合同附煤炭儲存環(huán)境影響評估4篇
- 二零二五版某某金融資產(chǎn)證券化項目補充合同3篇
- 蝦皮shopee新手賣家考試題庫及答案
- 四川省宜賓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zhì)量監(jiān)測英語試題
- 價值醫(yī)療的概念 實踐及其實現(xiàn)路徑
- 2024年中國華能集團燃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紅樓夢》中的男性形象解讀
- 安全生產(chǎn)技術規(guī)范 第49部分:加油站 DB50-T 867.49-2023
- 《三國演義》中的語言藝術:詩詞歌賦的應用
- 腸外營養(yǎng)液的合理配制
- 消防安全教育培訓記錄表
- 2023年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鳳泉區(qū)事業(yè)單位招聘53人高頻考點題庫(共500題含答案解析)模擬練習試卷
- 2023年小升初簡歷下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