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都江堰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高中語文-都江堰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高中語文-都江堰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高中語文-都江堰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高中語文-都江堰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都江堰》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探究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巨大價值,提高學生對李冰興修水利為民造福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2.學習文中對景物描寫手法的應用

(對比,抑揚手法)

3.培養(yǎng)學生提煉信息和表達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李冰精義的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理解文章深刻的立意,使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都江堰》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

由近期發(fā)生的日本、云南盈江大地震,讓我們想起了發(fā)生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在那次災難中,人們的生命、生活以及很多文物遺產(chǎn)都受到嚴重威脅,但已經(jīng)歷了2000多年的都江堰卻完好無損,離它不遠處有一個二王廟,里面祭祀著李冰父子的神像,不幸的是在這次地震中坍塌了,當?shù)厝藶榇硕纯蘖魈?,在他們心中李冰父子就是城市的精神圖騰,為什么當?shù)厝藢畋羞@樣高的評價呢?下面讓我們大家一起帶著崇敬的心情走近都江堰,走近李冰。

【預習展示】

通過課前預習,勾畫出文章各節(jié)的中心句,給每部分加一個小標題。由幾位同學到黑板上加以展示,通過對比評出最精彩的一組。

明確:最激動人心的工程;都江堰水的魅力;李冰精魂;貼近蒼生的神

【文本研讀】

1.體味文化精義

有人說,與其說《都江堰》在寫堰,不如說在寫李冰;與其說它在寫李冰,不如說在寫一種文化。都江堰的存在,顯示了建造者李冰非凡的氣度與超常的智慧。同時,它又是一位見證者,那些勾心斗角、爭名奪利的官員早已隨歷史煙消云散了,而李冰的名字卻被載入史冊,流傳千古。李冰的獨特之處到底在哪里?他的身上又承載了怎樣的文化精義?品讀第三、四節(jié),感受李冰的人格魅力。

引導學生理解幾個句子的深刻含義:

①這里明顯地出現(xiàn)了兩種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

②那把長鍤,千年來始終與金杖玉璽、鐵戟鋼錘反復辯論。他失敗了,終究又勝利了。

③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

④作家由此而向現(xiàn)代官場袞袞諸公詰問:活著或死了應該站在哪里?

明確:

獨特的為官之道:造福百姓;務實求真;淡泊名利

都江堰為李冰流瀉出了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這一精神永久地灌溉了中華民族,李冰父子成為中華民族的脊梁。臧克家的《有的人》寫到“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是的,像李冰父子這種為民謀福利的父母官,群眾把他們舉得很高,甚至升格為神——貼近蒼生的神,造福萬民的神。

2.感悟文明遺跡

李冰的精魂伴隨著都江堰的水流瀉至今,所以都江堰尤其凸顯了一種人文內涵,作者認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長城在我們心中不僅是偉大的工程,而且是前人留下的代表人類意志力的驕傲,它的歷史厚重感、歲月的滄桑感、民族的自豪感都是其他文明遺跡無法比肩的,作者在闡述觀點時,運用了什么手法?又是從哪些角度對兩者進行對比的呢?速讀第一節(jié),勾畫出相關語句找出關鍵詞或對其歸納概括。

明確:

對比:比年代、比規(guī)模、比社會功用、比形象、比氣質。

通過以上幾組對比,我們不能不說都江堰它不僅灌溉了成都平原,使旱澇無常的四川成為天府之國,同時也給民族精神注入了一份豪邁,一份冰清玉潔。作者這一細致敞亮又驚心動魄的對比,體現(xiàn)了作者卓爾不群的文化感悟,盡顯了都江堰古老而又年輕的颯爽英姿與風流本色。

3.領略切實魅力

至此,我們都想盡情地領略一下都江堰切切實實的水的魅力。

(1)領略水的魅力

由同學分段朗讀第二節(jié),勾畫出直接描寫都江堰水的魅力的語句。

(2)作者在第二節(jié)中描寫水用了哪些手法?

明確:

對比:海水——都江堰的水

欲揚先抑:心緒懶散——緊張、欣喜

側面渲染:作者的感受逐層變化:漸覺——愈顯——只向——突然

未見其景,先聞其聲:在未見到都江堰水之前,先給我們聽覺方面的強烈震撼

(3)突出了都江堰水的哪些特點?(抓住關鍵詞)

明確:

宏偉氣勢、強悍的生命力、規(guī)整、馴順

我們走近都江堰,為之震顫,為之驚嘆,一場延續(xù)幾千年的人與自然的收伏戰(zhàn)竟在李冰父子手中完成的如此爽快,如此漂亮,能做到這一點需要何等的氣度和手段?這也正印證了李冰父子崇高的人格魅力。

【課堂小結】

都江堰是樸實無華的鄉(xiāng)間母親,李冰是務實求真為民造福的一任郡守,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正是有了都江堰這樣的大批工程,有了李冰這樣為民請命的仁人志士,我們的民族才得以延續(xù),中華的文明才得以延續(xù)。

【表達交流】

通過解讀課文,我們可以感覺到余秋雨是一位富有使命感的文化旅行學者。他穿行于歷史文化的時空隧道,用現(xiàn)代文化意識關照歷史文化遺跡,在關照中體悟,在體悟中反思傳統(tǒng)文化,進而來傳達自己獨特的文化詮釋。那么,你學后有什么感悟呢?①用散文化、詩話語言②仿照感動中國的形式,為李冰或為都江堰寫一段贊歌③100字左右?!溄樱貉鐾强瘴已鐾强?它是那樣寥廓而深邃;那無窮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莊嚴而圣潔;那凜然的正義,讓我充滿熱愛、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自由而寧靜;那博大的胸懷,讓我的心靈棲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壯麗而光輝;那永恒的熾熱,讓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響起春雷.學情分析我校地處農村,學生基礎較薄弱,而且還缺乏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他們在此前已學習了不少散文,對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識的深度、廣度和對知識的運用、遷移上還亟待加強。因此語文散文閱讀、鑒賞重點是在整體把握散文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和建構作品意義的能力,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為目標。尤其在強調人才知識、能力綜合性和實用性的當今社會,語文教學更應該注重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結合本課內容和特點,我確立了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現(xiàn)代社會,物質在膨脹,精神在萎縮,社會在發(fā)展,自然在失落,事物兩極正日益失去和諧統(tǒng)一。受此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值得關注,尤其是職校學生。對他們在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期,教師有必要用本文的人文精神來引導和熏陶,讓學生體會李冰的精魂所在,通過對李冰形象的具體分析,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2、知識能力:把握李冰精神的實質。

3、過程方法:(1)重點品味文章第三部分中具有深刻含義的句子。(2)分析都江堰建造者李冰的光輝形象。(3)結合李冰的光輝形象和學生作文情況的點評使學生能夠找尋自己人生價值的坐標。重點強調培養(yǎng)學的主動“建構”能力。讓學生創(chuàng)造他們自己的知識,用他們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去研究并向他人表達信息,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達到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4、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和本課自身的特點及新課標強調對學生進行能力和思維的訓練與培養(yǎng),故確立:

教學重點為:品味文章第三部分中含義豐富的句子以及對比、抑揚手法的運用。教學難點為:培養(yǎng)學生找尋人生價值的坐標。效果分析一般來講,一堂課總會或多或少地有那么一些成功的亮點。首先,我認為將《都江堰》長課短教可以算是一個大膽的嘗試:提取重要段落,由都江堰引出了李冰這一偉大人物,他之所以能在同時代的其他官員煙消云散之后仍流傳千古,原因就在于他有與眾不同之處,在思想上,他遵崇民本思想,切實地為百姓謀福利;在政治上,他奉從一條冰清玉潔的政治綱領;在做人上,他淡泊名利,實干興業(yè)。這樣的官員從來都是受到尊重和敬仰的。李冰父子身上承載的文化精義,這一點通過幾個語句的理解不難體會得到。李冰的精魂都凝聚在不為人矚目但切實服務于民的都江堰這一水利工程及其水的魅力上,這樣由第三、四節(jié)回到文章的開始,帶著崇敬的心情去瞻仰他偉大的締造。這樣處理,我覺得更容易激起學生內心的情感和波瀾,重點突出對一、二節(jié)的鑒賞和品味。第一節(jié)突出作者使用對比手法來闡釋自己的觀點——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這是宏觀理性的分析。第二節(jié)指導學生品讀文字,體會描寫手法。宏偉強悍的都江堰水被李冰馴順,付之于規(guī)整,吃夠了苦頭,更出夠了風頭。一場延續(xù)千年的收伏戰(zhàn)在李冰父子手中完成的竟如此爽快,如此漂亮,這是何等的氣度與智慧!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協(xié)作和分享。我以分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樂于進行交流和產(chǎn)生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讓我欣慰的是,學生分組討論時都在認真思考、交流,而不是程式化的花架子,而我,也確確實實走到了學生中間參與討論,而不只是簡單地點頭彎腰。我很慶幸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出現(xiàn)“學生熱鬧得像趕集,教師冷靜得像看戲”的場面,學生是真正地有所學,并有所得的。第三,鼓勵學生為李冰父子試寫頒獎詞。特級教師魏書生老師在談語文教學時提到,“感染和熏陶學生心靈所能起的塑造作用要比說教大得多。而語文課所具備的感染熏陶條件是得天獨厚的”。在教學設計中,我結合生活實際,利用《感動中國的人物事跡》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時代精神,力圖讓他們受到感染,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魏書生老師說,“一堂課好壞的標準,主要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思維之間是否有一根看不見的線緊緊維系著?!彪m然這堂課有諸多不足,但讓我欣慰的是,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且主動思考問題了。

《都江堰》教材分析《都江堰》是魯教版必修第三冊第四單元的講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文明的蹤跡”,旨在引導學生走進歷史,體悟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走出過去,走不出歷史;走進現(xiàn)代,走進另一種文明。作者余秋雨是一位富有使命感的文化旅行學者。他穿行于歷史文化的時空隧道,在探尋中遴選,在遴選中觀照,在觀照中體悟,在體悟中傳達,在傳達中反思一項跨越千年的水利工程,余秋雨先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出文化精義貼近蒼生,造福萬民

。基于課標、學情,結合教材自有特點及單元話題“文明的蹤跡”的豐富意蘊,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1.探究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巨大價值,提高學生對李冰興修水利為民造福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2.學習文中對景物描寫手法的應用

(對比,抑揚手法)

3.培養(yǎng)學生提煉信息和表達信息的能力。

《都江堰》評測練習一、填空題

1.余秋雨是中國當代知名的_________家、_________家。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和散文集多種。

2.《都江堰》一文選自余秋雨的散文集_________,該文是近年興起的“_________散文”的一篇代表作。

3.沒淤泥而_________含笑,斷頸項而長鍤在握。

4.《都江堰》重點贊美了李冰_________精神。

二、選擇題

5.“也許水流對自己的馴順有點惱怒了,突然撒起野來,猛地翻卷咆哮”。這里用的修辭手法是(

)

a.比喻

b.擬人

c.夸張

d.象征

6.“這位漢代的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偉大精魂”“李冰的偉大精魂”的內涵(

)

a.浚理、消災

b.治人的計謀

c.為民造福

7.《都江堰》是一篇(

)散文

a.女性

b.學者

c.文化

d.科普讀物

三、解詞題

8.長城在甘肅一帶,頸厲的寒風時斷時續(xù)地在斷壁垣間呼嘯

頸厲:

9.如果說長城占據(jù)了空間,那么它卻實實在在占據(jù)了邈遠的時間。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shù)民眾輸送汩汩清流。

邈遠:

10.它的水流不象萬里長城那樣突兀在外,而是細細浸潤、節(jié)節(jié)延伸,延伸的距離并不比長城短。

突兀

11.每當我們民族有了重大災難,天府之國總是沉著地提供庇護和濡養(yǎng)。

濡養(yǎng):

12.有了它,才有諸葛亮、劉備雄才大略,才有了李白、杜甫、陸游的川行華章。

川行華章:

13.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會,聚會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讓人忘記它是切切實實的水,可掬可捧的水。

雍容大度:

14.付之于企盼,付之于眾目睽睽。

眾目睽睽:

15.我站得這么高還感到砭膚冷氣,估計它是從雪山趕來的罷。

砭膚:

16.作家由此向現(xiàn)代袞袞諸公詰問:活著或死了應該站在哪里?

袞袞諸公詰:

17.直到20世紀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

圭臬。

四、簡答題

18.長城與都江堰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作者將二者對比的目的是什么?

19.與一般的游記作品相比,本文的主要寫作特色是什么?

20.本文的主旨(思想內涵)是什么?

五、閱讀分析題

21.閱讀本文第三段(但是--中華民族),回答下面的問題。

都江堰與長城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作者把二者進行對比的目的是什么?

本段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22.閱讀本文第五段(它的水流--的后輩),回答下面的問題。

作者為什么把都江堰比作鄉(xiāng)間母親

作者在這里贊美都江堰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還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長城與都江堰的區(qū)別是什么,作者將二者對比的目的是什么?

23.忽然天地間開始有些異常,一種隱隱然的騷動,一種還不太響卻一定是非常響的聲音,充斥周際。如地震前兆,如海嘯將臨,如山崩即至,渾身起一種莫名的緊張,又緊張得急于趨附。回答下面的問題。

解釋:充斥、莫名、趨附的意思。

本段的主旨是什么?

本段的修辭方法有哪些?

24.閱讀本文第九段(即便是站在海邊--萬不可忘了都江堰),回答下面的問題。

都江堰水流的特點是什么?作者寫該特點的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寫手法?

本段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25.閱讀本文第十二--十四段(此后中國千年官場的慣例--冰清玉潔的政治綱領),回答下面的問題。

“兩種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是指哪兩種走向?

為什么看到市長的名片就立即想到了李冰?

“冰清玉潔的政治綱領”是什么綱領?

26.閱讀本文第十五、十六段(他是郡守--遙相呼應),回答下面的問題。

“長鍤”、“金杖玉璽”、“鐵戟鋼錘”分別代指什么?

為什么說李冰失敗了,終究又勝利了?

本段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27.閱讀本文第十七--十九段(他當然--的思考),回答下面的問題。

李冰的學問"永遠水氣淋漓",別人的學問卻"早已風干"的含義分別是什么?

為什么說他"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

作者在這里贊美李冰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28.閱讀本文第二十段(他未曾--這樣長壽),回答下面的問題。

“死于兩千年前卻明明還在指揮水流”贊美了李冰什么精神?

“沒有一個人能活得這樣長壽”贊美了什么?

本段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29.閱讀本文第二十三段(石像忠于--站在那里)回答下面的問題。

“沒淤泥而藹然含笑,斷頸項而長鍤在握”分別贊美了李冰什么精神?

根據(jù)作者的觀點,為官者活著死了應該站在哪里?

本段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0.閱讀本文第二十五段(繼續(xù)往前走--另一副模樣),回答下面的問題。

橫江索橋上下水流的區(qū)別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一區(qū)別?

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作者在這里寫都江堰的水流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還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都江堰》教后反思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是以游記的形式將“人、歷史、自然”交融在一起,對中國文化的回顧與反思。其中不少篇章是當代文學難得的佳作,賦有歷史厚重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感傷情懷,對于高一學生來說,能完全讀透參悟還是存在一定難度的。

所以,我在執(zhí)教《都江堰》這一課時,在教材的處理方面,嘗試了兩種不同的思路。如何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從工程到文化精義的理解。按照傳統(tǒng)的教授方式,從第一節(jié)最激動人心的工程開始,順著捋下去直到第四節(jié)完,但像這樣處理教材有兩種弊端:一是文章長,內容太多,很難在一節(jié)課中完成教學內容。面面俱到是不行的,只能長文短教,重點突出。二是不能激發(fā)起學生積極的情感,沒有情感波瀾。即使課文分析的很透徹,講的很詳細,學生還會覺得枯燥抽象,不感興趣。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課堂沒有高潮的出現(xiàn),總有一種走馬觀花的感覺,這堂課留給我很多遺憾和思考。

于是我又嘗試了另一種思路,從中間插入,然后再回到開始,也就是所說的“中間開花”或“中間突破”法,這種方法尤適用于較長的文章。如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可以直接從文章的第四大部分劉和珍君無端地在府前喋血的議論文字切入教學。這樣設置懸疑,激起閱讀的興趣。采用“中間開花”這種方法,可以從構思角度的某一激活點去教學,也可以從寫作角度的某一機杼揭開講授,讓課堂教學也從中間開花。

我首先由都江堰引出了李冰這一偉大人物,他之所以能在同時代的其他官員煙消云散之后仍流傳千古,原因就在于他有與眾不同之處,在思想上,他遵崇民本思想,切實地為百姓謀福利;在政治上,他奉從一條冰清玉潔的政治綱領;在做人上,他淡泊名利,實干興業(yè)。這樣的官員從來都是受到尊重和敬仰的。李冰父子身上承載的文化精義,這一點通過幾個語句的理解不難體會得到。李冰的精魂都凝聚在不為人矚目但切實服務于民的都江堰這一水利工程及其水的魅力上,這樣由第三、四節(jié)回到文章的開始,帶著崇敬的心情去瞻仰他偉大的締造。這樣處理,我覺得更容易激起學生內心的情感和波瀾,重點突出對一、二節(jié)的鑒賞和品味。第一節(jié)突出作者使用對比手法來闡釋自己的觀點——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這是宏觀理性的分析。第二節(jié)指導學生品讀文字,體會描寫手法。宏偉強悍的都江堰水被李冰馴順,付之于規(guī)整,吃夠了苦頭,更出夠了風頭。一場延續(xù)千年的收伏戰(zhàn)在李冰父子手中完成的竟如此爽快,如此漂亮,這是何等的氣度與智慧!

引導學生切實地走近了都江堰,領略了都江堰的水之后,會讓學生再一次對李冰父子產(chǎn)生敬仰之情。為官者生著或死后都永遠地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