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lián)網時代圖書館讀者工作的幾點思考獲獎科研報告_第1頁
互聯(lián)網時代圖書館讀者工作的幾點思考獲獎科研報告_第2頁
互聯(lián)網時代圖書館讀者工作的幾點思考獲獎科研報告_第3頁
互聯(lián)網時代圖書館讀者工作的幾點思考獲獎科研報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互聯(lián)網時代圖書館讀者工作的幾點思考獲獎科研報告摘要:現在電子時代已經逐漸到來,很多人選擇遠離圖書館而埋頭在數字化的閱讀當中,這樣的背景對于傳統(tǒng)圖書館來說是一次挑戰(zhàn)。

關鍵詞:互聯(lián)網時代;圖書館;讀者工作

1、前言

現在圖書館內的知識和資料需要進行一次轉型,文章結合了資料收集和個別訪談等方式來對大學圖書館面對互聯(lián)網時代所需要作出的改變進行改善。

2、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生閱讀的趨勢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來臨,計算機互聯(lián)網絡和全媒體技術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手捧一個智能手機,不僅能及時、快捷、方便的獲取或發(fā)布海量信息,還能進行生活類消費支付,互聯(lián)網塑造了全新的社會生活形態(tài)。2016年1月22日,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第37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秷蟾妗凤@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6.88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到50.3%,半數中國人已接入互聯(lián)網。其中,2015年新增網民3951萬人,增長率為6.1%,較2014年提升1.1個百分點,網民規(guī)模增速有所提升。《報告》同時顯示,網民的上網設備正在向手機端集中,手機成為拉動網民規(guī)模增長的主要因素。截至2015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6.20億,有90.1%的網民通過手機上網。只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達到1.27億人,占整體網民規(guī)模的18.5%。在大學校園,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在大學生中持有率已接近100%。手機上網成為當代大學生信息獲取、人際溝通、娛樂休閑的重要途徑,信息化已經滲透進入了大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移動互聯(lián)網迅速發(fā)展的背景下,讀者通過數字閱讀等新技術就可獲取大量的文獻或信息,換言之,讀者對圖書館的依賴已經漸行漸遠了。據有關資料統(tǒng)計,全國各類型圖書館的文獻利用率僅為25%,這意味著我國圖書館的資源大量閑置、浪費。享有大量讀者和豐富館藏的大學圖書館,藏圖書利用率也只有30%左右,大量的圖書擱置在書架上長年無人問津,這無疑是對大學圖書館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一次嚴峻地挑戰(zhàn)。

3、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生數字閱讀的特點

大學生信息化時代數字閱讀調查結果顯示,92%的大學生都進行過網絡閱讀。在這一群體中,偶爾進行閱讀的占51%,網絡閱讀當做一種休閑放松這是這人群的初衷;而網絡閱讀時間要花費1~2小時的占39%。按照平均每天8小時的課余時間計算,網絡閱讀時間占到了課余時間的25%。有半數的接受調查者稱,網絡閱讀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鑒于人們對信息多樣性和個性化的需求,都能從網絡中得到滿足,這一比例仍將持續(xù)增大。對于信息載體的選擇,有93%的被調查者表示,電腦和手機是其進行網絡閱讀是不二之選。據分析,第一,這兩種工具價格普遍走低,容易被接受,再加上Wi-Fi的普及,人手一機尤其是智能手機成了標配。就算少部分學生沒有標配,現代化大學的教學環(huán)境對保證學生每天使用電腦綽綽有余;第二,電腦和手機可使用或下載的APP更多更實用了,使數字閱讀輕松搞掂。網絡信息中的文字、聲音與圖畫的完美結合,不僅讓使用者迅速獲得得所需信息,同時還能讓閱讀者從中感受到無窮的樂趣。如果將來電子閱讀器的價格進一步下降,大家逐漸能夠承受時,其在大學生中的潛在用戶將出現較大地增長。屆時一邊享受著巨大的網絡信息,一邊體驗著紙質閱讀悠然自得的用戶將會更多。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用戶對傳統(tǒng)紙質媒介的興趣在不斷下降,對電子媒體的需求急劇增長,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圖書館應主動與互聯(lián)網數字閱讀融合,不再固守“以書為本”的傳統(tǒng)模式,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將整個信息服務體系建立在以數據庫、電子出版物、電子郵件、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為主的模式上,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擺脫被動尷尬的境況。

4、數字閱讀對大學生的影響

4.1電子閱讀對學生理解力和閱讀能力的影響

現在的大學生對電子閱讀有著濃厚的興趣,通過電子設備他們接受到大量以感性為主的信息,喜歡“快餐”文化,都市情感、愛情婚姻、時尚消費和文體娛樂等內容,這種閱讀往往忽略了讀物中字里行間的深層次內涵,有著娛樂化、碎片化和淺閱讀的特點,不利于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久而久之會導致理解力和閱讀能力的逐漸下降。

4.2電子閱讀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影響

電腦、手機的便攜、互動,電子讀物的易得、易閱讀,迎合了年輕人個性化的需求,逐漸成為他們平時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網、打游戲、看動漫,上課看,走路也看,甚至晚上看得很晚,不惜將大量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那里,到圖書館潛心系統(tǒng)地讀一讀書,時間就很少了。長此以往,紙本書離他們漸行漸遠,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潛移默化中被拋棄,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受到干擾,這對正處于全面汲取知識、提升各方面綜合能力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4.3電子閱讀使圖書館邊緣化

圖書館自產生以來,在人類文明史上發(fā)揮過巨大的作用,有著極高的地位和榮耀。但伴隨計算機網絡技術及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廣泛應用,尤其是今天的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以新技術為支撐的數字化信息環(huán)境,特別是電子閱讀器的發(fā)展,信息唾手可得,傳統(tǒng)地依賴圖書館獲取大量的文獻,這種方式變得漸行漸遠。如果圖書館繼續(xù)依賴原來的實體形態(tài)開展服務,坐等讀者上門,那么圖書館將會迎來用戶流失的而被“邊緣化”的尷尬境況。如何在如此復雜的環(huán)境下留住大學生離開的腳步,擺脫困境,路在何方?這是信息時代交給我們每一個圖書館人的問卷。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不能停留在傳統(tǒng)的借借還還的層面上,圖書館要發(fā)展,就必須順應新的形勢,提供個性化的適應互聯(lián)網時間的數字閱讀服務。給學生提供更加良好的閱讀體驗。電子讀物、網絡信息是個全新的東西,有著傳統(tǒng)紙質文獻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和特征,不能將其看作圖書館發(fā)展的“敵人”和“對手”而要根據讀者的新需求,不斷地融合發(fā)展,利用新技術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重新構建圖書館新的內容和新的服務模式,同時提升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