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
經濟學、經濟發(fā)展與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的理論思考
本章主要內容第一節(jié)經濟學與社會保障第二節(jié)社會保障與經濟發(fā)展第三節(jié)社會保障的社會經濟效應討論:社會保障與商業(yè)保險的關系第一節(jié)經濟學與社會保障德國新歷史學派古典福利經濟學、新福利經濟學凱恩斯經濟學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與社會保障社會保障理論與經濟學具有密切相關的聯(lián)系,經濟學所取得的成就為社會保障理論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尤其是福利經濟學的產生與發(fā)展,更直接推動著社會保障理論的發(fā)展與進步。2古典福利經濟學社會保障理論中的經濟學流派1德國新歷史學派4新福利經濟學3凱恩斯主義5新自由主義也稱講壇社會主義,代表人物有施穆勒和布倫坦諾等。在經濟自由主義占主流地位的19世紀70年代,他們反對亞當斯密主張資本主義自由放任的思想,提倡國家積極干預社會經濟生活,主張法律至高無上,主張勞資合作。新歷史學派的社會改良政策有兩個支撐點:一是國家觀,國家至上;二是倫理道德觀,認為經濟問題與倫理道德密切相關。1.1德國新歷史學派德國新歷史學派的政策主張國家除政治職能以外,還應該經濟管理職能國家的法律至上,決定著經濟發(fā)展的進程德國面臨最嚴重的社會問題是勞工問題國家必須通過立法實行社會政策措施進行經濟與社會改革強調國家在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主張實行強有力的國家干預。提倡社會改良,主張實施社會立法,促進社會福利事業(yè)的發(fā)展。強調精神和倫理在社會經濟與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對德國新歷史學派的評價在新歷史學派的影響下,德國繼1883年頒布《工傷保險法》之后,相繼通過幾項法令,從而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完備的工人社會保險計劃。新歷史學派的國家干預思想及其政策主張催生了現(xiàn)代社會保障制度,但由于其出發(fā)點是調和階級矛盾,它對世界社會保險制度及社會保險政策的影響遠不如福利經濟學、凱恩斯理論和貝弗里奇報告。1.2福利經濟學與社會保障福利經濟學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理論基礎,是西方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通過對經濟體系的運行進行評價,以期改善社會福利的經濟學說。庇古:福利經濟學之父《福利經濟學》:庇古于1920年出版其理論深受亞當·斯密和霍布森思想的影響。他以邊沁的功利主義哲學為思想基礎,以完全競爭為前提,以馬歇爾的基數(shù)效用論和局部均衡論為理論基礎,創(chuàng)立了福利經濟學理論。第一次將福利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來看待,并首次建立了福利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庇古:國民收入極大化與均等化庇古把國民收入量的增加和均等化的收入分配看作是福利經濟學研究的主題,并采用兩個標準作為檢驗社會福利的標志:一是國民收入的大小,二是國民收入在社會成員中的分配情況。國民收入極大化和收入均等化這兩個福利經濟學的重要命題在西方經濟學說中具有開創(chuàng)性,即首次將社會福利問題與國家干預收入分配問題結合起來作為一個重要的專門領域加以研究。庇古:關于經濟福利與社會福利“福利”指個人福利和社會福利。個人福利的綜合即為社會福利。個人福利不僅是指從物質生活得到的快樂和幸福,也指從精神生活得到的快樂和幸福。經濟福利是指可以直接或間接用貨幣來衡量的社會福利;而非經濟福利是指不能直接或間接用貨幣來衡量的社會福利。經濟福利雖然只是總福利的一個部分,但卻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的狀況。庇古:經濟福利增大與收入分配均等化庇古論證了經濟福利增大的可能性,即經濟福利將隨國民總收入的增加而增大,也將由收入分配均等化而增大。庇古認為,如果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轉移給窮人,經濟福利就會增大,而收入轉移的途徑就是由政府向富人征收,累進所得稅和遺產稅,然后舉辦社會保障事業(yè),補貼窮人,即用來發(fā)放失業(yè)津貼、社會救濟、養(yǎng)老金、醫(yī)療保險、房屋供給等。這些收入轉移將會增加窮人的實際所得。
經濟福利所以會因收入分配均等化而增大,其依據(jù)是邊際效用遞減學說。他認為,一個人收入愈多,貨幣收入的邊際效用愈小;收入愈少,貨幣收入的邊際效用就愈大。因此,如果將貨幣收入從富人那里“轉移”一些給窮人,就可以增加貨幣的邊際效用,而使社會滿足總量增加。這一論點為資產階級的“福利國家”理論提供了部分依據(jù)。對庇古觀點的一點評論經濟福利構成了福利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而社會保障理論研究的內容則還包括著滿足社會成員有關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內容。庇古關于“最大社會福利”的原則為以后所有福利經濟學家所沿襲。但由于他的某些觀點和理論如收入均等化理論,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發(fā)展的需要,被其后經濟學家進行修改、補充和發(fā)展,形成了新福利經濟學。1.3新福利經濟學帕累托最優(yōu)補償理論社會福利函數(shù)理論1.3.1帕累托最優(yōu)理論與新福利經濟學(1)與舊福利經濟學的區(qū)別:新福利經濟學認為,最大福利的內容是經濟效率,而不是收入的均等分配。所謂經濟效率,是指生產資源的使用達到最有效的狀態(tài)。當資源得到最適度配置時,經濟就是有效率的,因而才能達到最大社會福利。帕累托最優(yōu)理論與新福利經濟學(2)(意大利)帕累托著:《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帕累托最優(yōu)是福利經濟學的核心概念之一,新福利經濟學的主要內容都是圍繞這一概念發(fā)展、演化而來的。這一概念在西方經濟學中作為一個價值判斷已被廣泛運用于經濟分析。帕累托最優(yōu)帕累托最優(yōu)(ParetoOptimum)也稱帕累托效率(ParetoEfficiency)。它作為評價資源配置的基本標準,指的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不可能通過資源的重新配置,在其他人的效用水平至少不下降的情況下,使任何個別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關于帕累托無效率所謂帕累托無效率(ParetoInefficiency)指的是一個經濟還可能在其他人效用水平不下降的情況下,通過重新配置資源和產品,使得一個或一些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在存在帕累托無效率的情況下,如果進行了資源的重新配置,使得某些人的效用水平在其他人的效用水平不下降的情況下有所提高,這種重新配置就是帕累托改進(ParetoImprovement)。1.3.2補償原理卡爾多和??怂嫉日J為帕累托標準太苛刻,不具備廣泛的適用性,提出“假想的補償原理”。如果一些社會成員經濟狀況改善不會同時造成其他社會成員狀況的惡化,或者一些社會成員狀況的改善補償了其他社會成員狀況的惡化,社會福利就會增加。即使一項政策措施使貧者更貧、富者更富,但只要它使國民收入總量有所增加,也被認為是“增進了社會福利”。1.3.3社會福利函數(shù)理論伯格森、薩謬爾森、阿羅等人認為補償原理并不科學,社會福利和影響社會福利的各種因素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函數(shù)關系,這些影響因素可能有各種不同的配合。在一定的收入分配條件下,社會福利的最大化就在于個人對各種不同配合的選擇,個人的自由選擇是決定個人福利最大化的重要條件,而社會福利又總是隨著個人福利的增減而增減。因此,要使社會福利達到最大化,政府應當保證個人的自由選擇,進行“合理”的收入分配。補充:關于效率的解說對于某種經濟的資源配置,如果不存在其他可行的配置,使得該經濟中的所有個人至少和他們在初始時情況一樣良好,而且至少有一個人的情況比初始時更好,那么這個資源配置是最優(yōu)的(帕累托效率
)一種經濟變化使受益者得到的利益不僅能補償受損者失去的利益,而且還有所剩余(卡爾多
)經濟變化的受損者不能使受益者反對這種變化,也意味著社會福利的改進(??怂?/p>
)補充:關于公平的解說公平的定義,綜合起來一般有三個層次:一是法律公平,二是機會公平或過程公平;三是收入公平或結果公平。第一種是福利經濟學的功利主義公平觀念。這種觀念主要起源于杰里米·邊沁,被庇古等經濟學家加以發(fā)展而形成。功利主義經濟的公平觀可以這樣表述:使社會所有成員的總效用最大化。第二種是羅爾斯主義公平觀。美國著名哲學家、倫理學家羅爾斯1971年在《正義論》中,從道德哲學的意義將公平問題從傳統(tǒng)福利主義的社會福利最大化中獨立出來,創(chuàng)立了一種新的公平觀念。羅爾斯的公平觀可以簡要地概括為:最公平的配置使境況最糟的人的效用最大化。第三種是市場主導公平觀,實際上是經濟自由主義的公平觀。這種觀點認為,競爭性市場進程的結果是公平的,因為它獎勵那些最有能力的和工作最得力的人。1.4凱恩斯經濟學凱恩斯:1936年《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基本觀點:經濟危機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而市場機制無法使經濟達到充分就業(yè)均衡,只有依靠國家干預才能使資本主義經濟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他主張通過累進稅和社會福利等辦法重新調節(jié)國民收入的分配。國家對社會福利領域的干預有助于提高消費傾向,實現(xiàn)宏觀經濟的均衡。凱恩斯學派社會保障思想(1)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對自由放任資本主義提出批評,從宏觀經濟問題分析的新角度,論證市場經濟在存在的失業(yè)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的交互作用,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經濟的總需求不足,并提出國家可以通過擴大總需求的辦法刺激經濟,擴大就業(yè)。凱恩斯學派社會保障思想(2)為了加速經濟增長,凱恩斯提出赤字財政,以擴大政府支出,以建立人為的補充需求。增加福利開支就是擴大政府支出的主要手段。國家把經濟干預和調節(jié)范圍不僅擴大到再生產的許多領域,而且擴大到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實行社會福利制度,就是國家對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1.5新自由主義與社會保障新自由主義是20世紀60年代后期興起,是在反對凱恩斯主義理論下產生,代表人物有:芒德爾、拉弗、馬丁·費爾德斯坦等,主張自由競爭,反對自由放任,主張國家適當干預。新自由主義內部又存在著不同派別。供應學派主張政府應該通過減稅政策來消除社會成員之間的不平等;貨幣學派則主張政府應該通過貨幣杠桿來調節(jié)宏觀經濟;制度學派則認為政府具有合理確定產權的責任,理性預期學派則認為政府應該徹底停止經濟干預。新自由主義與社會保障—哈耶克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基本觀點:私人企業(yè)制度和自由市場經濟是維護個人自由和提高經濟效率的根本保證,而集權主義和社會主義是違背“人的本性”的一種制度,實現(xiàn)計劃經濟則是一條“通往奴役之路”。批判和敵視“社會公正”。
——“當政府被授予提供某些服務的排他性權力的時候,自由就會受到極為嚴重的威脅,因為政府為了實現(xiàn)其設定的目標,必定會運用這種權力對個人施以強制?!毙伦杂芍髁x與社會保障以哈耶克為代表的新右派(反集體主義,或稱新自由主義)積極主張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反對國家對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干預,認為人的自由是不可侵犯的權利,代表著一種保守的趨向。新右派自由主義的一個主要出發(fā)點是強調對個人的保護,包括個人權利和私有財產免受侵犯。Marketprovidesmorechoiceandcheapergoodsandservices
Egalitarianism(平等主義)threatensfreedom‘Laissez-faireviewsofwelfarerestonthefoundationsofclassicalpoliticaleconomy,withahostilitytostateintervention
(敵視國家介入)basedontheviewthatthe‘invisiblehand’ofthemarket(市場無形的手)isthebestregulatorofsocialaffairsandtheguarantorofindividualfreedoms(個人自由)’(Clarke,Cochrane,&Smart,1987:14).TheNewRight6/6/202331新自由主義與社會保障—弗里德曼米爾頓·弗里德曼:《資本主義與自由》、《自由選擇:個人聲明》基本觀點:競爭的資本主義是一個經濟自由的制度,政府的職責范圍必須加以限制,政府的權力必須分散,應主要通過市場和價格機制來組織經濟生活。
Highratesoftaxationareataxonenterpriseandsuccess(高稅等於懲罰成功企業(yè))Governmentprovisionforoldage,illness,andunemploymentreducestheincentivestoindividualstosave(減低儲蓄意慾)Societysecuritybenefitsandotherformsoflabourregulation(e.g.aminimumwage)pushesupthecostoflabourTheforcesofadynamiceconomyarereducedbyWelfareState6/6/202334新自由主義與社會保障—弗里德曼社會保障方面,弗里德曼主張政府的職責只是補充私人慈善事業(yè)和私人家庭對不能負責的人的照顧,認為政府通過累進的所得稅和遺產稅辦法干預收入分配過程是違背自由社會的道德準則的,進而指出政府的廣泛的福利計劃和減貧計劃不僅未達到預期目標,而且造成了一系列問題。小結:關于經濟學與社會保障社會保障的目標并不等同于經濟目標,因此,經濟學對社會保障問題的研究同樣不能等同于社會保障理論問題的專門研究。經濟政策可以充當社會保障政策的重要基礎。在強調重視經濟學的重要基礎地位的同時,不能用經濟學替代社會保障理論,社會保障理論不能簡單地被視為經濟學的分支。第二節(jié)經濟發(fā)展與社會保障經濟發(fā)展對社會保障的制約經濟發(fā)展水平制約著社會保障的規(guī)模大小經濟發(fā)展水平制約著社會保障的體系結構經濟發(fā)展水平決定著社會保障的標準經濟政策制約著社會保障政策社會保障與經濟發(fā)展社會保障對經濟發(fā)展的制約如果社會保障超前發(fā)展,則可能構成經濟發(fā)展的負擔,損害經濟增長的持續(xù)性和企業(yè)乃至國家的競爭力。如果社會保障水平嚴重滯后,則可能使各種相關社會問題得不到有效化解,進而影響社會安定,甚至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罷工、示威及暴亂。社會保障與經濟發(fā)展經濟發(fā)展與社會保障存在著互促互制的關系,經濟發(fā)展既決定著社會保障的發(fā)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社會保障發(fā)展的制約;社會保障也反過來促進或制約著經濟發(fā)展。兩者之間的辨證統(tǒng)一,表明有效地運用資源和恰當?shù)胤謹傌摀袄媸峭戎匾摹5谌?jié)社會保障的經濟效應社會保障制度對儲蓄的影響社會保障制度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社會保障制度對收入再分配的影響社會保障制度對積累與消費的影響社會保障制度對儲蓄的影響社會保障制度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社會保障制度對收入再分配的影響社會保障制度對積累與消費的影響社會保障制度的經濟效應3.1社會保障對儲蓄的影響作用社會保障與儲蓄的關聯(lián)社會保障影響儲蓄的過程3.1.1社會保障與儲蓄的關聯(lián)儲蓄是指收入當中沒有被耗用的或沒有被用于消費的那部分收入。儲蓄有狹義和廣義的區(qū)分。狹義的儲蓄專指個人的儲蓄行為,而廣義的儲蓄則指國民經濟的儲蓄行為。對社會保障制度影響的既包括個人的儲蓄行為,也包括國民經濟的儲蓄行為。
3.1.2社會保障制度對儲蓄的影響
社會保障運行的全過程,從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基金的儲存、營運與保值增值、保障金給付,都會從各個方面對儲蓄產生影響,都具有明顯的儲蓄效應。社會保障制度對儲蓄的影響社會保障基金一般是由個人、企業(yè)、政府三方承擔或個人、企業(yè)兩方承擔。向個人和企業(yè)征繳社會保險費(稅),意味著繳納人當期收入減少、可儲蓄能力下降,對儲蓄產生直接的影響。但是,在不同的基金籌集方式下,儲蓄受到的影響又不同?,F(xiàn)收現(xiàn)付制(pay-as-you-go)基金積累制(fullyfunded完全基金積累
partialfunded部分基金積累)3.1.3社會保障資金籌集模式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非積累式基金完全積累制積累式基金部分積累制積累式小資料:什么是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所謂“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就是用當代勞動者繳納的養(yǎng)老費支付退休勞動者的養(yǎng)老待遇,當年提取,當年支付完畢,不做任何積累。也就是說,收現(xiàn)在年輕人的錢給現(xiàn)在的老年人用?,F(xiàn)收現(xiàn)付籌資模式是通過以支定收,使社會保險收入與支出在年度內大體平衡的籌資模式。小資料: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的缺點是什么?(1)現(xiàn)收現(xiàn)付模式不留積累,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養(yǎng)老金負擔將越來越沉重。(2)沒有長期規(guī)劃,預測時間短,穩(wěn)定性較差,需要經常調整保險費的收取率(3)現(xiàn)收現(xiàn)付的籌集模式實際是代際轉嫁。即由在職職工負擔已退休職工的養(yǎng)老費用,容易產生代際之間的矛盾。(4)個人難以融入基金收付體系。小資料:什么是基金積累制?所謂“基金積累制”,是指參加養(yǎng)老保險的在職勞動者,通過他和他的雇主在其工作期間的繳費,把一部分勞動收入交由社保經辦機構,并將這些不斷積累的資金用于投資,等參保人退休后,該基金再以積累的養(yǎng)老金和投資所得回報向他兌現(xiàn)當初的養(yǎng)老金承諾。這是一種把勞動者工作期間的部分收入轉移到退休期間使用的制度安排。小資料:基金積累模式的特點是什么?(1)建立個人賬戶,雇主與雇員的繳費全部計入雇員的個人賬戶;(2)保險待遇支付是繳費確定型;(3)個人賬戶積累基金進行投資運營,繳費額和投資回報率決定保險待遇水平。(4)利率水平、穩(wěn)定的金融市場是基金完全積累籌資模式運行的重要條件。在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下由在職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障費(稅),支付上一代人的養(yǎng)老金,保障退休者的基本生活,代代相傳。以這種代際轉移方式形成養(yǎng)老金的鏈條,把在職勞動者納費(稅)聚集的保障基金,當期以保障金的形式支付給退休者,即當期使用。實際上是把在職勞動者本應用于儲蓄的資金轉為消費,從而導致儲蓄下降。在基金積累制下勞動者在職期間繳納的保障費(稅)儲備積累,供勞動者享受保障待遇期間使用,由基金管理部門負責保值增值。社會保障基金不當期使用,必然成為儲蓄的一個重要來源。由于繳納保障費而下降的個人和企業(yè)的儲蓄轉化為公共部門儲蓄,從全社會來看,儲蓄總量沒有變。預提積累制主要影響儲蓄構成,對儲蓄總量的影響有限。社會保障對儲蓄的負效應社會保障制度起到了社會安全網的作用。完備的保障項目,使受保人不再擔心可能遇到的生活困難和收入損失,一些過去需要由個人儲蓄應付的風險,現(xiàn)在由社會保障承擔下來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們的儲蓄動機,對儲蓄有間接的負面影響。換種說法——馬丁·費爾德斯坦認為,社會保障會通過兩個方向相反的力量影響個人儲蓄。一個力量是“擠出儲蓄”的,即人們既然可以從公共養(yǎng)老金計劃中獲得養(yǎng)老金收益,就可能減少為退休期消費而在工作時期積累財產的需要,這叫作“資產替代效應”。社會保障制度對儲蓄的影響另一個力量則是“擠進儲蓄”的,即因為與財產審查有關的社會保障能夠增加儲蓄,因而可能誘使人們提前退休,提前退休則意味著工作期的縮短和退休期的延長,這反過來又要求人們在工作期有一個比較高的儲蓄率,這叫作“引致退休效應”。
社會保障制度對儲蓄的影響個人儲蓄的凈效應就取決于這兩個方向相反效應的力量對比。如果資產替代效應大于引致退休效應,個人儲蓄就會減少;如果引致退休效應強于資產替代效應,則個人儲蓄就會增加。
3.2社會保障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作用社會保障對勞動力市場供給的影響社會保障對勞動力市場需求的影響社會保障對勞動力流動的影響3.2.1社會保障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社會保障制度為勞動者提供養(yǎng)老、醫(yī)療、失業(yè)、工傷保障和職工福利,保障勞動者的基本生活,對維持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有重要作用。使勞動者數(shù)量和技能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要,從積極的方面影響勞動供給的數(shù)量和質量。3.2.2社會保障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保障基金采用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時,勞動者在職期間繳納的保障費總量與未來的退休金不直接掛鉤,使勞動者選擇提前退休。社會保障水平過高使閑暇成本和缺勤成本過低,誘使勞動者選擇自愿失業(yè)或休閑。
3.2.3社會保障對勞動力需求的影響如果社會保障繳費過高,人工成本增加過快,就會使產品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甚至失去市場,影響勞動需求;勞動力價格超過企業(yè)承受能力,也可能導致機器替代勞動,影響勞動需求。3.2.4社會保障對我國勞動力流動的影響我國社會保障水平地區(qū)間、行業(yè)間、所有制間的不平衡,既是勞動者流動的原因之一,也是勞動力流動的壁壘。勞動者從農村流向城市、從內地流向沿海,既有高工資的預期,也受高福利的驅動。而很多下崗職工寧愿在國有企業(yè)領取基本生活費,也不愿放棄國企而受雇于集體企業(yè),保障福利差異是影響流動的重要原因。顯然,我國應盡快打破行業(yè)界限和所有制界限,實行不分所有制形式、不分行業(yè)、屬地管理的、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障制度。
3.3社會保障對收入再分配的影響社會保障是克服市場失靈弊端、維護社會公平、體現(xiàn)政府調節(jié)與干預作用的重要社會經濟政策,是保障與促進市場經濟體制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制約條件,是政府對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社會保障收入再分配效應的幾種基本形式:
1、勞動者個人收入的再分配
2、勞動者代際間的收入再分配(對勞動者個人不同時期的收入再分配)
3、同代勞動者之間的收入再分配社會保障模式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通過社會保障呈現(xiàn)的收入再分配形式及其程度。3.3.1縱向公平
指社會保障對勞動者個人不同時期的收入再分配勞動者在職期間收入的一部分,以保障費(稅)的形式納入社會保障基金參與再分配,遭遇勞動風險時由社會保障滿足其基本生活需要。3.3.2基金籌集方式影響收入再分配的力度基金在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下,是以代際轉移的方式實現(xiàn)個人收入再分配。經濟增長對工資水平的帶動也影響到養(yǎng)老金的水平。下一代人創(chuàng)造的財富中,有一部分以養(yǎng)老金隨經濟增長的形式轉移給上一代,對社會公平的影響力度大。儲備積累制下,個人收入再分配是對個人生命周期內收入的分配,對社會公平的影響力度小。3.3.3橫向公平指社會保障對同代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再分配表現(xiàn)在不同收入水平的社會成員之間和不同地區(qū)的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再分配。社會保障對不同的群體采用不同的收入再分配方法。對勞動者強制繳納保障費,根據(jù)權利義務基本對等原則補償收入損失者。(對非勞動者?)繳費標準一般是個人工資收入的一定比例,高工資者必須承擔更多的義務。對無收入來源、無勞動能力者,不要求其繳費,實行單方面給予。3.3.4社會保障對積累與消費的影響當經濟不景氣時,失業(yè)和企業(yè)利潤的降低導致職工收入下降,更多的人因收入達不到最低生活標準而需要社會保障,社會保障支出大于收入。為保持社會保障收支平衡,國家需動用財政支持,導致國民收入中消費基金部分增加,積累投資部分減少。由于社會保障支出的增加,使居民的消費水平保持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水平上,并因消費需求的相對增加而推動經濟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討論:社會保險與商業(yè)保險的關系社會保險與商業(yè)保險的共性社會保險與商業(yè)保險的區(qū)別經營目的不同屬性不同經營主體及管理特性不同作用對象不同權利與義務對等關系不同管理體制不同保險保障程度不同立法范疇不同社會保險與商業(yè)保險的共性社會保險與商業(yè)保險都基于對特定風險損失進行分擔的社會化機制都是處理偶然性損失同樣進行風險轉移都對被保險人的損失進行補償兩者都須繳納足夠的保險費來應付保險制度所需費用
差異——經營目的不同
社會保險不是單純的經濟手段,它是國家的一種社會政策,是一種政府行為,除上述目的外,更注重保障低收入階層的基本生活,作為一種社會福利事業(yè),具有非盈利的性質;商業(yè)保險是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強調盈利目的的企業(yè)組織,利潤指標是商業(yè)保險公司非常重要的經營目的。差異——屬性不同社會保險是國家強制實行的行政性的社會保險制度。保險機構不是營利機關,政府對保險財務負有最后的責任,保險金盈余則作為保險后備,發(fā)生虧損則由國家財政撥款彌補。商業(yè)保險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yè)經營活動,保險公司與投保人雙方以契約規(guī)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一旦契約履行完畢,保險責任即自行終止。保險公司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企業(yè)單位,實行經濟責任制,國家財政不予補貼。差異——經營主體及管理特性不同大多數(shù)國家社會保險的經營主體是國家,由政府指定專門職能部門主辦,具有強制性、獨立性,不存在競爭。而商業(yè)保險的經營主體是各保險企業(yè),其管理機構一般是政府金融主管部門,但它只負責審批保險企業(yè)的建立及其市場準人、制定有關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等,不負責具體業(yè)務。差異——作用對象不同社會保險以勞動者及其供養(yǎng)的直系親屬為對象,在勞動者喪失勞動能力時按規(guī)定標準給予物質幫助。凡是在法令規(guī)定范圍內的勞動者,以企業(yè)為單位都必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房屋抵押貸款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合同2篇
- 2025年度木材市場木材加工企業(yè)木方板材采購合同規(guī)范2篇
- 2025版二零二五門店租賃合同:文化創(chuàng)意空間合作協(xié)議4篇
- 哺乳期乳腺炎鄭長花講解
- 2025年度金融機構外匯擔保業(yè)務風險管理合同
- 2025版并購重組項目財務顧問服務合同3篇
- 2025年度個性化家庭食材采購合同(全新升級)3篇
- 2025年度旅游民宿租賃合同合法經營推動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倉儲外包服務合同樣本(2025年度)12篇
- 2025版電子商務平臺空商鋪租賃合同細則
- 2024版塑料購銷合同范本買賣
- 2024-2025學年人教新版高二(上)英語寒假作業(yè)(五)
- JJF 2184-2025電子計價秤型式評價大綱(試行)
- GB/T 44890-2024行政許可工作規(guī)范
- 2024年安徽省中考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2025屆山東省德州市物理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調研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4年滬教版一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復習習題
- 兩人退股協(xié)議書范文合伙人簽字
- 2024版【人教精通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汽車噴漆勞務外包合同范本
- 微項目 探討如何利用工業(yè)廢氣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2025年高考化學選擇性必修第一冊(魯科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