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經(jīng) 易筋經(jīng)實操_第1頁
易筋經(jīng) 易筋經(jīng)實操_第2頁
易筋經(jīng) 易筋經(jīng)實操_第3頁
易筋經(jīng) 易筋經(jīng)實操_第4頁
易筋經(jīng) 易筋經(jīng)實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易筋經(jīng)實操

易筋經(jīng),是中國的傳統(tǒng)功法之一,共十二式。相傳北魏太和十九年天竺和尚達摩為傳真經(jīng),沿途揚經(jīng)頌法,后落跡于少林寺。達摩只身東來,修得深厚內(nèi)功,在少林寺面壁禪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達摩圓寂后,留下兩卷著名的秘經(jīng),一為《洗髓經(jīng)》,二是《易筋經(jīng)》?,F(xiàn)只有《易筋經(jīng)》流傳至今。然而,現(xiàn)代考古資料發(fā)現(xiàn),《易筋經(jīng)》實為明末天臺紫凝道人所創(chuàng),原系道家導引之術,與佛教并無關系,自明清以來才日益流行,且演變?yōu)閿?shù)個流派,較通行的是清代潘蔚于1858年整編,并收錄其所撰《衛(wèi)生要術》中的“易筋經(jīng)十二圖”,該圖也被清代的王祖源在1881年摹刻于其所作的《內(nèi)功圖說》中,并在民間廣為流傳,用于防病治病、健身延年。近代的一指禪推拿流派和滾法推拿流派也都以易筋經(jīng)作為推拿練功的主要內(nèi)容,以增強其體魄,達到形神俱備、集功力于指端的境界。一、易筋經(jīng)的功法內(nèi)容預備勢一、

韋陀獻杵(第一式)二、

橫擔降魔杵(第二式)三、

掌托天門(第三式)四

、摘星換斗式五、倒拽九牛尾式六

、出擊亮翅式七、九鬼拔馬刀式八、三盤落地式九、青龍?zhí)阶ナ绞I虎撲食式十一、打躬擊鼓式十二、掉尾搖頭式收勢預備式:并步站立、兩手自然垂于體側、目視前方、周身放松、身體中正、呼吸自然、目光內(nèi)涵、心平氣和。韋陀獻杵第一勢:左腳側開半步,兩手松垂體側;兩臂前抬至前平舉,兩臂屈肘,合掌于胸前,目視前下方(兩臂前抬時掌心相對,指尖向前,合掌時掌根相對,與檀中穴同高,掌心含空,掌指斜前三十度、虛掖)韋陀獻杵第二勢(橫擔降魔杵):兩肘抬起,兩臂前伸、外展,坐腕立掌,目視前下方(兩臂前伸外展時掌心向下,坐腕立掌時,五指自然并攏,兩掌外撐,力在掌根,腳趾抓地)韋陀獻杵第三勢松腕,兩臂內(nèi)收、屈肘至胸前,兩掌內(nèi)旋、提踵上托,舌抵上顎,咬緊牙關,目視前下方(兩臂內(nèi)收屈肘至胸前時與胸相距一拳;兩掌上托時,掌指相對;提踵時兩腳跟充分提起,下顎微收,脊柱豎直,力達四肢)第四式:摘星換斗勢(1)兩腳跟緩緩落地,兩手握拳,變掌下落;(2)身體左轉屈膝,右掌擺至左髖旁,伸膝,身體右轉,右掌擺至頭頂右上方(轉體時以腰帶肩、以肩帶臂;換斗時,左手掌背輕貼命門穴,右手中指尖垂直于肩顒穴,目視掌心,意守命門、呼吸自然)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勢(1)左腳向左后側方約四十五度撤步,右腳跟內(nèi)轉呈右弓步,同時左手內(nèi)旋、后伸、握拳,右手向前上方劃弧,前伸、握拳;(2)重心后移,右臂外旋、左臂內(nèi)旋,屈肘內(nèi)收,目視右拳;(3)重心前移,兩臂放松,前后伸展。第六式:出爪亮翅勢(1)兩臂環(huán)抱內(nèi)收,兩掌立于云門穴前;(2)展肩擴胸,兩臂前推、瞪目(3)松腕屈肘,收臂于云門穴(兩臂前推時呈荷葉掌,兩臂回收時呈柳葉掌)第七式:九鬼拔馬刀勢(1)軀干先右轉,再左轉,兩臂分開,左手背貼于脊柱,右手中指按壓耳廓,手掌撫按玉枕,目視左后方(2)身體右轉,展臂、擴胸,目視右上方(3)屈膝、左轉,右臂內(nèi)收,目視右腳跟(動作對拔拉伸,盡量用力;身體自然彎曲轉動,協(xié)調(diào)一致;展臂擴胸時自然吸氣,松肩合臂時自然呼氣)第八式:三盤落地勢(1)左腳向左側開步,屈膝下蹲,兩掌于身體兩側下按,發(fā)“嗨”字音;(2)緩緩起身,翻掌上托,兩掌下按至環(huán)跳穴高度(屈膝轄地分三種高度---微蹲、半蹲、全蹲,下蹲與起身時,上體始終保持正直,不應前俯后仰)第九式:青龍出爪勢(1)兩手握固至腰間,拳輪貼于章門穴;(2)右臂側舉,屈肘、屈腕,右掌呈龍爪,軀干左轉約九十度,右掌左探(3)身體左前屈,右掌下按至左腳外側,軀干右轉,右掌劃弧至右腳外側,緩緩起身,右手握固收與腰間(目隨爪走、意存爪心,下按轉掌握固起身時,兩膝伸直,緩緩立身)第十式:臥虎撲食勢(1)右腳內(nèi)扣,左腳回收成丁步,兩手握固于腰間(2)左腳邁步成左弓步;兩拳向上提后變虎爪前撲,脊柱由腰至胸節(jié)節(jié)蠕動,兩爪隨勢下按,后腿屈膝,前腳跟稍抬起,隨后塌腰、挺胸、抬頭、瞪目(3)起身,左腳內(nèi)扣,雙手握固收于腰間。(脊柱蠕動與兩爪下按前撲協(xié)調(diào)一致,塌腰挺胸、抬頭瞪目時,腰背部成反弓形)第十一式:打躬勢(1)起身,兩臂外展至測平舉,屈肘掩耳,食指彈撥中指,擊打枕部;(2)軀干前俯,由頭經(jīng)頸椎、胸椎、腰椎、骶椎由上向下逐節(jié)緩緩牽引前屈,目視腳尖;(3)起身由骶椎、腰椎、胸椎、頸椎、頭由下向上逐節(jié)緩緩牽引直立,十指扶按枕部,指尖相對。(第一遍前屈小于九十度;第二遍前屈約九十度;第三遍前屈大于九十度)第十二式:掉尾勢(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