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一節(jié)解表藥發(fā)散風寒藥_第1頁
第十一章第一節(jié)解表藥發(fā)散風寒藥_第2頁
第十一章第一節(jié)解表藥發(fā)散風寒藥_第3頁
第十一章第一節(jié)解表藥發(fā)散風寒藥_第4頁
第十一章第一節(jié)解表藥發(fā)散風寒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解表藥一.概念:

以發(fā)散表邪為主要功效,常用來治療表證的藥物

1.表證:六淫邪氣疫癘之氣2.分類:發(fā)散風寒藥發(fā)散風熱藥皮毛口鼻癥狀肌體表證當前第1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1二.功效與主治1.功效:解表(1)含義(2)常見的功效術語①發(fā)散風寒:(辛溫解表)

發(fā)汗解表祛風解表②發(fā)散風熱(辛涼解表)2.主治:(1)外感表證(2)部分藥物可以治療水腫、咳喘、麻疹、風濕痹痛,瘡瘍初起兼有表證。當前第2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2三、性能特點1.藥性:發(fā)散風寒藥溫熱發(fā)散風熱藥寒涼2.藥味:辛3.歸經(jīng):臟腑辯證肺(比較肯定)經(jīng)絡辯證膀胱4.升降浮沉:升浮5.毒性:細辛、蒼耳子有毒,其余常用規(guī)定劑量范圍內無毒當前第3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3四、配伍應用1.因證選藥2.根據(jù)邪氣偏勝配伍3.根據(jù)正氣盛衰配伍4.根據(jù)兼證配伍當前第4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4五.使用注意1.中病即止,用量不宜過大2.津血虧虛或陽氣不足者慎用3.因時因地而異4.不宜久煎當前第5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5一

發(fā)散風寒藥性味多屬辛溫以發(fā)散風寒為主要作用,發(fā)汗之力較強。主治外感風寒表證,以及咳喘、水腫、麻疹、瘡瘍初起而兼風寒表證者。當前第6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6麻黃一、藥用來源: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木賊麻黃草質莖(掌握)當前第7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7麻黃當前第8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8二、性味歸經(jīng)、功效:功效主治病證發(fā)汗解表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jīng)平喘利尿消腫風寒感冒喘咳證水腫、小便不利(作用弱但可解表)發(fā)汗力較強,尤宜于風寒表實證。尤宜風寒外束,肺氣壅遏之咳喘。麻黃當前第9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9三、用法用量

煎服,2-10克。發(fā)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炙用麻黃絨宜于小兒、老人及體虛者。四、使用注意

1.體虛多汗,腎虛喘息不宜用。2.失眠,高血壓病不宜用。3.解表宜生用,平喘宜生用或炙用,兒科多用麻絨。麻黃當前第10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10桂枝一、藥用來源:樟科植物肉桂嫩枝桂枝當前第11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11二、性味歸經(jīng)、功效辛、甘、溫。歸肺、腎、心、肝經(jīng)功效發(fā)汗解表風寒表證溫通經(jīng)脈寒凝血滯痛證風濕痹證溫助陽氣陽虛證治風寒表實無汗者,配麻黃;治虛汗出惡風,脈浮緩,配白芍心陽虛:胸陽閉阻的胸痹、胸悶、心痛脾陽虛:水濕內停的痰飲及蓄水證腎陽虛及膀胱氣化不行的水腫、小便不利胸陽不振,心脈瘀阻,胸痹心痛,或心悸,脈結代。中焦虛寒,脘腹冷痛。血寒瘀阻,閉經(jīng)、痛經(jīng)、癥瘕。桂枝當前第12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12三、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四、使用注意1.溫熱病、陰虛陽熱、血熱妄行諸出血證忌用。2.月經(jīng)過多及孕婦慎用桂枝當前第13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13紫蘇一、藥用來源:唇形科植物紫蘇葉(或帶葉嫩枝)當前第14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14二、性味歸經(jīng)、功效:功效主治病證紫蘇發(fā)散風寒辛,溫;歸肺、脾、胃經(jīng)行氣和胃止嘔風寒表證脾胃氣滯的脘腹?jié)M悶、惡心嘔吐氣滯的胎動證。如妊娠嘔吐,胎動不安兼有氣滯兼有咳嗽有痰食魚蟹中毒,腹痛,吐瀉。解魚蟹毒當前第15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15三、用法用量

煎服,5-10克。葉:蘇葉,長于發(fā)表散寒莖:蘇梗,偏于理氣寬中安胎紫蘇當前第16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16生姜一、藥用來源:姜科植物姜新鮮根莖當前第17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17二、性味歸經(jīng)、功效辛、溫。歸脾、肺、胃經(jīng)。

發(fā)汗解表風寒表證溫中止嘔脾胃寒證嘔吐證溫肺止咳肺寒咳嗽功效風寒客肺,咳嗽痰多辛散發(fā)表,藥力較弱,宜于風寒感冒輕證。溫胃和中,降逆止嘔,因此胃寒嘔吐最宜解毒食魚蟹中毒,腹痛,吐瀉解生南星、生半夏毒生姜主治病證當前第18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18香薷(附表中)一、藥用來源:唇形科植物石香薷及江香薷地上部分《本草綱目》“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如冬月之用麻黃”。有“夏月麻黃”之稱。

當前第19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19二、性味歸經(jīng)、功效辛、微溫。歸肺、脾、膀胱經(jīng)。功效

發(fā)散風寒化濕和胃利水消腫水腫、腳氣陰暑證夏季乘涼飲冷,外感于寒,內傷于濕,陽氣為陰邪所遏——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腹痛吐瀉。主治病證香薷當前第20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20三、用法用量煎服,3-10g四、使用注意1.發(fā)汗解表劑量宜輕,且不宜久煎;利水消腫劑量宜重,且宜久煎濃縮。2.少量頻服。3.表虛自汗者忌用香薷當前第21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21荊芥一、藥用來源:唇形科植物荊芥的地上部分當前第22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22二、性味歸經(jīng)、功效及主治辛、微溫。歸肺、肝經(jīng)

祛風解表外感表證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瘡瘍初起兼有表證止血(炒炭)出血證藥性平和,風寒、風熱均可使用荊芥主治病證功效透疹止癢當前第23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23三、用法及使用注意1.入煎劑不宜久煎2.發(fā)表散風,透疹消瘡宜生用,止血宜炒炭

用荊芥當前第24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24防風一、藥用來源:傘形科植物防風的根當前第25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25二、性味歸經(jīng)、功效及應用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jīng)防風特點:藥性緩和、微溫而不燥,甘緩不峻,前人稱為“風藥中之潤劑”。祛風解表:突出散風,主要用于與風邪有關的病證。風邪犯人,外風:(1)影響肺衛(wèi)功能,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等風寒表證;(祛風解表)(2)影響肌表:出現(xiàn)皮膚病—皮膚搔癢等;(3)影響經(jīng)脈、關節(jié),出現(xiàn)風濕痹證。(祛風濕止痛)(4)外風引動內風:出現(xiàn)破傷風(止痙)當前第26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261.主要用于治療外感風寒表證。(祛風解表)2.也常用于外感風熱表證。3.風寒濕痹。(祛風濕止痛)4.外感風寒為主的皮膚瘙癢。5.破傷風。(止痙)防風當前第27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27羌活一、藥用來源:傘形科植物羌活或寬葉羌活干燥的根莖及根當前第28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28羌活當前第29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29祛風散寒風寒表證祛風濕止痛二、性味歸經(jīng)、功效辛、苦、溫,歸肺、膀胱經(jīng)功效善除太陽經(jīng)肌表風寒濕邪,又能通利關節(jié)而止痛作用較強,其作用部位偏上,以除頭項肩背之痛見長。風寒濕痹尤以外感風寒,癥見頭身疼痛者為宜主治病證羌活當前第30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30三、使用注意1、本品氣味大,用量過多,易致嘔吐。2、本品升散溫燥性強,易于傷陰耗血,故血虛痹痛、陰虛外感、表虛汗多者,均應忌用。當前第31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31白芷一、藥用來源:傘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根當前第32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32白芷當前第33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33二、性味歸經(jīng)、功效

辛、溫,歸肺、胃經(jīng)。功效祛風散寒解表止痛通鼻竅燥濕止帶白芷當前第34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34應用1.風寒表證或風寒表證夾濕兼見頭痛鼻塞。2.疼痛證(1)善散陽明經(jīng)脈風濕之邪而止前額痛,眉棱骨痛見長。(2)痹痛。3.善通鼻竅,治鼻淵頭痛,流濁涕之要藥。4.燥濕止帶——帶下過多,寒濕帶下,濕熱帶下皆可配伍應用。5.祛風止癢——皮膚風疹瘙癢白芷當前第35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35細辛一、藥用來源: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漢城細辛或華細辛根與根莖當前第36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36細辛當前第37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37功效1.祛風散寒解表2.止痛3.通鼻竅4.溫肺止咳二、性味歸經(jīng)、功效辛、溫,有小毒,歸肺、心、腎經(jīng)。細辛當前第38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38應用1.風寒表證(1)能止痛外感風寒表證頭身疼痛較甚者(2)能止咳外感風寒兼有咳喘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鼻淵頭疼、濁涕(4)性溫,內通經(jīng)脈

陽虛外感

(3)兼通鼻竅細辛當前第39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392.疼痛證。止痛作用顯著,治療風濕痹痛,風寒頭痛,牙痛。3.鼻淵。(1)細辛籍其辛溫行散,芳香透達之性,其一通鼻竅,治鼻淵,或鼻塞流涕;(2)吹鼻取嚏,有通關開竅醒神之功,用于治療神昏竅閉證。4.肺寒咳嗽。溫肺化飲,治寒飲咳喘。細辛當前第40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40三、用法用量四、使用注意

1.有小毒用量不宜過大,傳統(tǒng)有“辛不過錢”之說。2.氣虛多汗,陰虛陽亢頭痛,陰虛或肺熱的咳嗽者忌用。

3.不宜與藜蘆配伍。煎服1~3g,散劑0.5~

1g。細辛當前第41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41藁本(附表)藥材來源傘形科植物藁本或遼藁本根及根莖當前第42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42藁本當前第43頁\共有48頁\編于星期六\17點6/11/202343二、性味歸經(jīng)、功效辛、溫,歸肺、膀胱經(jīng)作用特點辛溫燥散,善達頭之巔頂而祛風散寒勝濕止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