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談談文本的解讀第一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一、關于這個課題思考的回顧2009年底-2010年初:思考:對新課程深化中語文教學行為的理解和認識反?。豪^承和發(fā)展第二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審視改革過程中語文教學行為:
1.文本的解讀和拓展
2.文本的個性化閱讀和共性認識
3.知識和能力的把握和處理
4.教師講授和自主學習之間的“度”的把握
5.對課堂“對話”的理解和實踐
6.學生語文水平(或者說“語文素養(yǎng))測量標準、內(nèi)容和方式
7.高中生寫作和修改文章的指導
8.高中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9.學生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
10.語文學習促進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的融合和發(fā)展第三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將推動新課程的實施和深化(可以說是新課程的實施和深化的推動力)第四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我的認識:作為影響一個民族文化的構(gòu)建、政治和經(jīng)濟發(fā)展,尤其是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的國家行為的課程改革的實施決不是一蹴而就的(具體而言,不是一輪課改就能完成的),這次課改實際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國家的教育、政治和經(jīng)濟將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我們在這個歷史階段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結(jié)構(gòu)、能力水平,尤其是整體素質(zhì)將和老的課程體系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會有較大的區(qū)別,也就是為培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的學生。作為執(zhí)教者,我們需要學習和領會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義,把握國家教育發(fā)展的脈搏,才能實現(xiàn)一個教師的社會職責。第五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010年7月-2011年初:
題目:談談文本的解讀
——關于教師解讀文本“高度”與“寬度”的思考第六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提煉“審視新課程改革過程中語文教學行為”中的兩個問題:
(1)文本的解讀和拓展(2)文本的個性化閱讀和共性認識提出兩個概念:
教師解讀文本的“高度”與“寬度”第七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高度”與“寬度”的解釋
高度”的核心是“個性化閱讀”,就是說教師對文本的閱讀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獨到的見解,也就是說,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過分的迷信專家、學者、他人的解讀,不要照辦參考書的說法?!皩挾取本褪窃讵毩㈤喿x文本的基礎上,應該知道、了解甚至是研究專家、學者、一般人對文本的理解,包括參考書的內(nèi)容,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還要知曉自己的教學對象——大多數(shù)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層次和程度。第八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關于“高度”與“寬度”思考的由來
2010年7月7日<<北京青年報>>刊登一文“中學教科書課文刪除爭論的背后”
第九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著中小學教科書內(nèi)容問題,學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首都師范大學的一位教授公開表示應當刪除初中課本中《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的內(nèi)容,盡可能地減少血淋淋的殺人場面。北京外國語學院一位副教授建議刪除中學課本中朱自清先生著名的散文《背影》,因為這篇文章宣揚了不健康的東西,文章中“父親”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行為不值得提倡。第十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而且北外這位副教授建議中學課本中刪去朱自清的《背影》,在網(wǎng)上引發(fā)了激烈爭論后。教授又發(fā)表了多篇文章以鞏固自己的觀點。他稱,《背影》的感動是“不健康的”,是不理性和實用主義的表現(xiàn)。而近代文學家中,朱自清的散文水平并不是最高的。第十一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不久,孫紹振教授又完成了一篇八千字的論文<<<背影>為什么是語文課本不可或缺的不朽經(jīng)典>>
全文在《語文建設》近期登載,以回答這位副教授的批評。第十二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孫先生認為:
古希臘人認為感性和情感的學問與理性的實用性是相對的,這就是說,人并不是只有一種實用的、理性的價值,不實用的、非理性的情感具有另一種價值。如果以鐵路警察的目光看,<<背影>>中的父親是“違反交通規(guī)則”。警察是理性的,對之不能講感情;警察是講究實用的,他有權(quán)對之進行教育甚至行政懲處。第十三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孫先生認為:
但是,《背影》的敘述者是這個老人的兒子,他兒子對父親是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看到的就和警察炯然不同,那就是忘卻了交通規(guī)則一心為兒子盡一分心的老父親。成千網(wǎng)友之所以不同意“違反交通規(guī)則”一說,原因就在于作者和讀者之間,有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這是一篇抒情散文,就憑直覺,并不需要什么理論,就能追隨著為人子者的心靈,和朱自清一起為父親的艱難攀爬所感動。而有人認為是“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觀感之所以與眾不同,可能是帶著交通警察式的理性,從中只看出了交通違章的信息。第十四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孫先生認為:
這正如魯迅所言:“一部‘紅樓夢’,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
當下社會有人厭棄《背影》說明,他閱讀抒情散文,卻缺乏對于情感的關注,或者說審美價值的自覺。這就導致了價值的混淆。而這種混淆在閱讀中普遍存在,原因在于,審美情感和實用理性不同,那就是它的非實用性,或者如某些理論家所說非功利性。功利性有著人類生存需求的自發(fā)優(yōu)勢,因而非功利的審美很容易被抑制。第十五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孫先生認為:
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背影》中父親爬月臺的活動,完全是不實用的,讓兒子去買不是更有效率嗎?但正是因為不實用才充分表現(xiàn)他感情達到忘卻安全的程度?!芭涝屡_”是《背影》這篇經(jīng)典文章的靈魂,是作者情感從不領情、反感到極度感動的轉(zhuǎn)折點。第十六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孫先生認為:
有的老師說,文中幾個動詞“走”“探”“穿”“爬”“上”“攀”“傾”用詞很精確,很傳神。這當然不無道理,但是“爬”“上”“攀”,并不顯出艱難,光是這幾個動作,不可能把兒子感動得流下眼淚。問題在于,艱難的特點是什么,關鍵是“要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痹趺磦€不容易呢?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第十七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孫先生認為:
這里的動作描寫,一共是四句,催人淚下的奧秘就在其中。這里的“攀”字后面有個“上面”,說明手伸到了上面,軀體是在月臺下面。而“攀”則是要把身體提升到月臺的高度上去。要達到目的,當靠手臂的力量。但是,作者沒有寫手臂如何無力提升軀體,而是寫“兩腳再向上攀縮”。對于提升軀體,兩腳向上攀縮,在很大程度上是徒勞的,最多是讓他自己感到在向上“努力”而已。接下去“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也是在說明,雙手無力,軀體又胖,無法向上,只能苦苦向側(cè)面移動。這雖然不能說絕對無效,但也顯示出老人的“努力”那種艱難的程度。第十八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孫先生認為:
當前中學語文課堂上,絕對自發(fā)主體的“多元解讀”甚囂塵上,肆意糟蹋經(jīng)典成為時髦,什么愚公移山是破壞自然環(huán)境啊,什么武松打虎是虐殺野生稀有動物呀,魯智深拳打鎮(zhèn)關西是暴力至上呀,這種思路是絕對相對主義和反歷史主義的教條的流毒。不可忽略的是,在有些閱讀者沒有感覺的地方,也暴露了其學養(yǎng)的局限。
第十九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孫先生認為:
閱讀的過程并不是靜態(tài)的,而是心靈與文本,學養(yǎng)與專業(yè)積累與文本歷史性之間的搏斗,用學術(shù)語言來說,就是讀者主體文本主體的深度同化和調(diào)節(jié)。深度調(diào)節(jié)的主要途徑就是審美理論、歷史方法的鉆研和學術(shù)資源的積累,要取得比較內(nèi)行的發(fā)言權(quán),除此以外,似乎別無選擇。第二十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社會上有人認為:
當前教科書中的問題,實際上是傳統(tǒng)的思維定勢與多元化社會相互矛盾產(chǎn)生的問題。在以往的教科書編寫過程中,編者往往先確定一個明確的主題,然后按圖索驥,選擇那些符合我們價值判斷的文學作品,并且把它們作為初中或者高中作文的范本?,F(xiàn)在,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念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學生們很難按照某種事先給定的主題思想分析文學作品。如果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沒有改變,即使我們收入再多的文學作品,也仍然會產(chǎn)生不必要的糾紛。第二十一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社會上也有人認為:
中國的語文教學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主題確定之后,學生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把文學作品拆解得支離破碎,然后按照既定的主題思想重新組合編排。在這種填鴨式教學中,文學的意象不復存在了,人們通過教學大綱抽象的表述,來閱讀文學作品。這是一種極不科學的教學方式,它不僅會破壞學生的想象力,而且會徹底摧毀學生的邏輯表達能力。所以,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當允許學生獨立思考,對文學作品發(fā)表不同的意見。第二十二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我個人認為,不管我們個人認同哪一種觀點,我們都應該允許學者們表達自己的意見。今后,類似這樣的話題還有很多,這說明時代和社會發(fā)展到現(xiàn)階段,人們的個性化表現(xiàn)和多樣需求越來越普遍,實際上影響甚至會改變語文教學的結(jié)構(gòu)、內(nèi)容和方法,尤其是閱讀教學。第二十三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既然對文本的“多元解讀”是社會迅速發(fā)展和日趨進步的一種體現(xiàn),自由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是個人的一種權(quán)利。在表達對語文教學如何解讀課文的自由認識中,我個人認為,不管我們自己認同哪一種觀點,我們都應該允許別人(尤其是學者、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觀點。第二十四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這就要求:一個教師在閱讀文本過程中,要有自己對文本獨到的理解,同時也應該尊重他人對文本的解讀。在指導學生閱讀文本中,要融自己的見解和他人的解讀為一體,我想,這將有利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包括思考力以及學習和生活的態(tài)度。第二十五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提醒注意:高度的核心是“個性化”,但“個性化”解讀文本一定不等于權(quán)威性解讀,權(quán)威性解讀往往是神圣不可改變的,有點如一句頂一萬句,要求大家要頂禮膜拜的。個性化解讀“就是要求我們自己對文本的閱讀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獨到的見解?!苯庾x文本不能人云亦云,貴在有自己的見解。一個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千萬不能重復講授學生一看或者一讀就知道的內(nèi)容,而是要講出學生感覺到又說不出來,或者是學生一看就知,其實是一無所知的內(nèi)容來。教師的個性化見解如能持之有據(jù),言之有理,并能被他人所認同,就是“高見”,否則就是庸俗之見或者偏見。
第二十六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寬度”就是尊重他人的閱讀體驗,尤其是了解和尊重自己教學對象閱讀的體驗,這個體驗是復雜的,除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外,還有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程度、生活體驗等等?!叭诵?必有我?guī)煛眴?
了解和學習這些經(jīng)驗,有利于在課堂上把自己個性化閱讀的經(jīng)驗傳達給學生;同時更重要的是把握好課堂上“教”與“學”的度,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調(diào)動他閱讀的積極性,盡可能發(fā)現(xiàn)學生潛在的個性化閱讀能力,讓學生真正閱讀起來,他們的閱讀能力才能真正提高。第二十七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近年來語文課堂教學的傾向:
教師在確定教學內(nèi)容過程中,力圖表達自己個性色彩的對文本解讀的認識和觀點。“一千個……”,這種多元認識思潮可能(不一定)在今后一段時間內(nèi)進入語文課堂,形成一道“新的風景線”,也許大家認為,這是好現(xiàn)象,“多元解讀”嗎?
第二十八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我想,不要急于肯定與否,而是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也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我這里所肯定的是,這些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在解讀文本時有自己的思考,也有自己的認識,(當然是否是“獨到”的,我也不敢肯定),這是好的。因為一個語文教師閱讀文本后,有自己的真實認識或深刻認識,應該是上好語文課的前提條件。但是教學一定要遵循規(guī)律,規(guī)律就是科學,教學要講究科學,而不應信馬由韁,過于隨意,任其一己觀點去解讀課文。第二十九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同課異構(gòu)”:資料鏈接:
尹利強《文學藝術(shù)常識》——
文體名。常用于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有時也用于佛門的傳教記錄。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語的記錄,不重文彩,不講篇章結(jié)構(gòu),不講篇與篇之間甚至段與段之間時間及內(nèi)容上的必然聯(lián)系,故稱之為語錄體。先秦記載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論語》及宋代記載程顥、程頤言行的《二程遺書》,均堪稱語錄體的典范。
第三十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謝楚發(fā)《中國散文簡史》——
諸子的語錄體散文,或是些只言片語,或是些格言教條,或是些簡單的質(zhì)疑和論辯,不具備文章的規(guī)模。但從這些語句和片段中,可以看到散文藝術(shù)的萌芽和作家的某種風格,所以我們?nèi)苑Q之為散文。
朱熹《四書集注》——
曾點之學,蓋有以見人欲盡處,天理流行,隨處充滿
,無少欠闕。故其動靜之際從容如此。而其言志,則又不過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隱然自見于言外。視三子之規(guī)規(guī)于事為之末者,其氣象不侔矣。故夫子嘆息而深許之。
第三十一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張履祥——
四子侍坐,固各言其志,然于治道亦有次第。禍亂戡定,而后可施政教,初時師旅饉,子路之使有勇知方,所以戡定禍亂也。亂之既定,則宜阜俗,冉有之足民,所以阜俗也。俗之既阜,則宜以教化,子華之宗廟會同,所以化民成俗也?;谐擅?,民生和樂,熙熙然游于唐虞三代之世矣,曾皙之春風沂水,有其象矣,夫子志夫三代之矣,能不喟然長嘆?!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
沒有和平、富裕和文明,曾皙就逍遙不起來??鬃影阉淖又?,看成互相補充。他欣賞曾皙之志,主要是因為,前面三位講治國,最后要落實到個人幸福,這是目標性的東西,但他欣賞曾皙之志,并不是否定子路等人,因為過程也很重要。
第三十二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特點,其實是“問題”:
內(nèi)容上同中有異,但“異”不宜多,不要過度旁逸斜出,過度拓展意味教學面向少數(shù)學生。交流過程中異中有同,但“同”不宜多,不要過度問缺少層次的瑣碎問題,提倡師生不同層次的闡述對文本的解讀,而不是求證。第三十三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2014年春(我的思考):文本解讀是一個語文教師的“看家本領”。文本解讀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成為優(yōu)秀教師的基本功。文本解讀是語文教師能夠感受到這個職業(yè)魅力的所應有的基本素養(yǎng)。教師不僅自己具有文本解讀的嫻熟本領,還要具有指導他人解讀文本的較強能力。第三十四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文本解讀是語文教師的的基本功孫紹振:問題出在中學教師身上,根源卻在大學教授,尤其是權(quán)威教授身上??梢院敛豢鋸埖恼f,就是大學老師,真正能夠有效地解讀文本的也并不多,你看我的《名作細讀》《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我所批判的大而化之,空話連篇的解讀,大都出自大學教師,有的還是權(quán)威教授之手。大學教授,包括像我這樣的教授,不洗心革面,徹底改造自己的學術(shù),就沒有資格責難中學語文老師。第三十五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我到現(xiàn)在才痛切地感覺到,文本解讀是一個絕活。是需要某種原創(chuàng)性的,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勝任的。我原來是隨便寫,還以為這是小兒科。后來一位研究古典文學的老師,看到了我寫的東西,他說,不是小兒科,這是大學問。第三十六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當然中學語文老師也有責任,許多教師沒有上進心,具體表現(xiàn)為懶,不把文本的鉆研當作生命價值的一部分,而是依賴教參,混日子。其實教參上的許多東西都是老生常談,都是一些沒有藝術(shù)感覺的大學教授、博士導師的人云亦云。當然,還有一些教師,雖然感覺到這樣的空話,不能滿足學生的未知欲就另尋出路。過分依賴課堂朗讀,美其名曰讓學生獨立體悟,然而,卻不知道感覺到的不一定能理解,而且可能有誤。因而,不能跟著感覺走,理解了的才能更好的感覺,還是逃不脫文本的解讀。還有一種逃避的法門就是所謂的自主學習,如果語文課只是讓學生談感悟,語文老師就做做主持人,那還要你老師干什么?感覺是要和理性的解讀結(jié)合在一起的。語文老師有把自發(fā)主體引向自學主體的責任。第三十七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我的認識:文本(單篇的)解讀應該成為大學教育中一門實實在在的專業(yè)課程。文本解讀應是中學語文教師終身的課程。文本解讀是中學階段重要的基礎課程。
第三十八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高度”:當下應該提高語文教師解讀文本的質(zhì)量。困難與對策:一是觀念上的轉(zhuǎn)變,在解讀文本上,不要“自以為是”;二是態(tài)度上的轉(zhuǎn)變,在解讀文本上,不要“投機取巧”;三是行為上的轉(zhuǎn)變,在解讀文本上,不要”浮在表面”。
第三十九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非“語文的”干擾:編劇尤小剛說,在國內(nèi)很難拍出《來自星星的你》,“為什么拍不出來,中國人又不傻,就是想掙錢想的。不愿意那么認真的搞劇本,只會翻拍,誰好抄誰的。這才是中國電視劇最大的擔憂——創(chuàng)作本身在萎縮。(人的生活狀態(tài)、教師的工資待遇、管理的導向和評價)第四十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二、備課層面:課文解讀對教師備課的理解:
“高度”與“寬度”第四十一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高度”是有質(zhì)量的個性化解讀,“寬度”就是尊重和吸納合理的多元解讀。魯迅:他的“個性化”就是獨立思考。周海嬰認為“如果說立人為本是魯迅思想與精神的靈魂的話,那么,獨立思考則是他的骨髓,它使‘立人為本’這個靈魂獲得了支撐?!边@種獨立思考要求一個個體自覺的人對自己的生命負有完整的責任。意味著通過獨立思考能夠把批判精神體現(xiàn)出來,也意味著文化與觀念的創(chuàng)新精神。課文的解讀恰恰需要的就是這種獨立性的思考。第四十二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魯迅所倡導的“拿來主義”也恰恰體現(xiàn)他對多元文化的尊重。魯迅是一個在文化上積極主張拿來的思想家。這體現(xiàn)他的氣度、視野和眼光。課文的解讀也常常需要“拿來主義”。第四十三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宇文所安(美國的漢學家):
我對那種排座次的做法不是很認同,比如什么李白第一,杜甫第二等等。我是非常喜歡王維的,他不是一個真正安靜的詩人,卻是一個用很大力氣讓自己安靜下來的人。比如描寫一次日落、一只飛鳥落下的時候,一般人是以太陽為參照物的,因為太陽是巨大的、是永恒的,可是王維那里的太陽卻是以鳥為參照物的,“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保ㄍ蹙S《登裴秀才迪小臺》)第四十四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并不是要給詩人排座次和正名,只是也許可以換一種眼光來看他們。一個傳統(tǒng)要繼續(xù)繁衍下去,一定要有新的解讀、新的闡釋注入新的活力,否則這個傳統(tǒng)就死了?,F(xiàn)代中國似乎有這樣一種想法,認為西方的文學是講述普遍人性的東西(所以人人可以理解),中國古代文學則僅僅屬于古代,而且僅僅屬于中國古代,所以就變成一個很僵化的東西,放在由中國所獨家擁有的過去。如果這樣想的話,這個文學傳統(tǒng)就死了。這其實是一個陷阱,從這個陷阱里出來才能讓這個傳統(tǒng)活起來。第四十五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四十六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我們一般都把它當成一首生活的贊美詩來欣賞。我常常思考海子的詩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豐富涵義?!懊娉蠛!比绾慰吹靡姟按号ㄩ_”?“面朝大?!笔菍憣?,面對大海,俗人也會舒朗起來,心胸也會寬廣起來,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按号ㄩ_”是虛寫,人一旦有了幸福感,猶如享受春日明媚的大好時光。第四十七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孫紹振先生認為: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是一首熱愛生活的贊歌,而是海子告別世界的內(nèi)心獨白?!钡谒氖隧?,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他是這樣解讀這首詩的,讀這首詩“會發(fā)現(xiàn)許多‘縫隙’:比如,面朝大地才能看到春暖花開,而詩的標題卻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中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為什么‘從今天起’?我們常說‘從明天起六點鐘起床’‘從明天起節(jié)約每一分錢’,這些都是具體可行的,但想‘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行嗎?詩中把‘你’和‘我’分得很清,‘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第四十九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他是這樣解讀這首詩的,讀這首詩“會發(fā)現(xiàn)許多‘縫隙’:比如,面朝大地才能看到春暖花開,而詩的標題卻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中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為什么‘從今天起’?我們常說‘從明天起六點鐘起床’‘從明天起節(jié)約每一分錢’,這些都是具體可行的,但想‘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行嗎?詩中把‘你’和‘我’分得很清,‘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第五十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那么‘我’究竟想做什么?‘我’將會到哪里去獲得幸福?……盡管字面上詩人在歌唱世俗的幸福,而暗示的卻是他心靈的痛苦。事實上,這首詩寫成的兩個月后,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由此看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是一首熱愛生活的贊歌,而是海子告別世界的內(nèi)心獨白?!?/p>
第五十一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他的分析不無道理,孫先生是從拓展的角度,即從海子的短暫人生、個人氣質(zhì)的角度理解這首詩的。而我們平常閱讀就從我們閱讀詩句自身所感悟到的東西:這首詩是熱愛生活的贊歌,至少應該這樣說,這首詩歌以樸素明朗而又雋永清新的語言,擬想了塵世新鮮可愛,充滿生機活力的幸福生活,表達了詩人真誠善良的祈愿,愿每一個陌生人在塵世中獲得幸福。從教學引導來看也是如此(向上和健康)。但是從把握課文的“寬度”來說,教師應該知道孫教授一說。第五十二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三、教學層面:課文解讀粗讀與細讀:
“粗讀”側(cè)重于從整體的角度把握課文,知曉大意,如教學中常常安排的“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凹氉x”側(cè)重于從課文的局部入手揣摩文意,品味語句。如教學中常常安排的“片段精讀”環(huán)節(jié)。粗讀與細讀在解讀課文過程中往往是相輔相成的。閱讀一篇文章,首先要通讀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然后細讀具體內(nèi)容,品味語言特點,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閱讀能力。第五十三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粗讀與細讀過程中,很重要一點,就是要“寓道于文”。工具性與人文性語言文字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既然是表情達意,用它組成的文章,總要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體現(xiàn)一定的價值傾向??梢哉f,思想感情為里,語言文字為表,表里如一,“詩言志”、“文載道”,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兩性”的基本特點。語文教學文與道如何做到有機統(tǒng)一?第五十四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教學中處理好兩者關系也就體現(xiàn)科學性和藝術(shù)性的融合??茖W:把思想感情滲透到語言文字揣摩之中,在詞句篇章落實的過程中,充分闡發(fā)文章所表達的情和意,顯示文章的精妙之處。藝術(shù):緣文解道,因道解文,適時結(jié)合,將語文課上”活”。第五十五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于漪老師的教學經(jīng)驗:挖掘課文寓含的深意:從語言著手,仔細琢磨,反復推敲,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課文所隱含的深度、高度和廣度,并加以闡發(fā),引發(fā)別人的同感、共鳴和深思。
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開頭一段:“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里總共不過兩分鐘,當我們再進去的時候,便發(fā)現(xiàn)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jīng)是永遠睡著了?!钡谖迨?,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從表面看,這段話平平實實,交待了馬克思逝世的時間、地點。但是,只要透過字面深入挖掘,就可領悟到其中蘊含的對馬克思這個偉人這個的崇高評價,對馬克思如海一般的深情。文中未明寫“逝世”,而是用“停止思想了”、“安靜地睡著了”、“永遠睡著了”來表達。為什么不用“停止呼吸”、“心臟停止跳動”來表達?于老師認為,用“停止思想”更能突出馬克思是“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他“停止思想”就意味著一盞多么明亮的智慧之燈熄滅了,人們的悲痛難以用語言表達。第五十七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不寫“與世長辭”、“離開人間”,而寫“安靜地睡著了”同樣寓含深意。因為這樣寫能含蓄而深沉地表達恩格斯失去戰(zhàn)友的無限悲痛,他認為他的戰(zhàn)友永駐人間,只是“睡著了”而已。然而,事實是無情的,畢竟是“永遠睡著了”。破折號后面的語句,既是前面“睡著了”的重復,又是“安靜地睡著了”的補充。咀嚼這樣的詞句,感人肺腑的高尚情操和語言因素揉合在一起,滲透到學生心中。第五十八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于老師還認為,寓道于文的方法很多。如,重錘敲打關鍵詞句,使它們?yōu)R出耀眼的思想火花。變換提問的角度,選擇最佳入口處,激蕩學生的思想感情。創(chuàng)設情境,帶領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們耳濡目染,受到熏陶。第五十九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粗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整體感知”。指導學生解讀課文,首先要引導學生對課文有一個粗線條的把握,尤其是文脈和思路。第六十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寫作時思考的線索。喜歡寫作文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體會:有時寫到興奮時,思路就會越來越清晰。也就是說,思路是作者一步接著一步往下想的。平時常說的“文思泉涌”,就是說寫文章的思路很敏捷、很清晰,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涌出來。第六十一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讀懂一篇文章,很重要的一條是理清文中所體現(xiàn)的作者思路。這正如我國語文教育家葉圣陶所言:“思路從什么地方出發(fā),怎樣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達到這條路的終點,都要踏踏實實摸清楚。”踏踏實實摸下去,可以從文眼、結(jié)構(gòu)、表達方式等方面去把握文章,邊讀邊想,文章的思路也就歷歷可見了。第六十二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閱讀文章除抓“文眼”外,還可從結(jié)構(gòu)、表達方式方面去理清思路。結(jié)構(gòu)是文章的外在形式,是文章的“框架”。初讀文章,就是大致了解這一“框架”:文章由哪幾個部分組成,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初知這些內(nèi)容,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基本思路。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看,閱讀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要分清順敘、倒敘、插敘等順序,這樣便于了解人物、事件的基本脈絡,也就是理清文章的思路。閱讀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要善于把握說明的幾種順序、或論證的幾種常見方法,這樣就比較容易看出文章的思路特點。第六十三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劉亮程《寒風吹徹》的命題去年暑期,合肥某高中對教師進行基本功考核命題,主要考查對文本的解讀能力。用現(xiàn)代文。選用材料:經(jīng)典,現(xiàn)代散文(以表達情感為主,以議論闡發(fā)為主)。命題意圖:細讀、深度文本的能力;將個人解讀能力和點撥學生解讀文本能力聯(lián)系起來。兩個文本,均有一定的難度。第六十四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寒風吹徹》的目的就是讀出多種意味,以達到獨特解讀的目的。1.理解文中畫線的句子。2.梳理文章思路、主要事件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1)用簡要的語言梳理文章思路。(2)文章主要記敘了那幾件事,請分別作簡要概括。第六十五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3)從這幾件事的一一敘述中,你認為“我”有怎樣的體驗和感受呢?3.理解文章的主旨。(1)從全文看,題目“寒風吹徹”中“徹”如何理解?(2)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寒冷”的真實體驗和對人生、生命的獨特感悟,你認為文中的“寒冷”包含了那些含意?第六十六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4.思考作者的創(chuàng)作觀點。作者劉亮程說:“這是我的散文中唯一一篇寫冬天的文字?!彼€說:“那個寒風吹徹的冬天是生命必經(jīng)的一個季節(jié),也是天地渾然的一個境界。雪把大地和俗世的一切覆蓋,冰天雪地中,人和天地同寒冷共潔凈。文學,就是在為我們的精神,創(chuàng)造一種絕處逢生。寒風吹徹中,我們還有春天的夢?!睂τ谶@篇文章是否適合中學生閱讀,他說:“它在我的村莊文字中也是很特別的一篇,那些太寒冷的文字,可能不適合孩子閱讀?!闭埥Y(jié)合這篇文章內(nèi)容、以及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體驗,談談你對作者以上某一觀點的理解和認識。(不少于80字)第六十七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細讀”的特點,就是解讀課文一定要有“局部揣摩”,這個揣包括詞句的推敲、結(jié)構(gòu)的領悟和寫法的玩味。第六十八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一位老師教學《背影》一文時,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天無絕人之路”的含義,這位老師提出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
1.“父親”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用文中語句回答。生1: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籍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第六十九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生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生3:回家變賣典質(zhì),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
2.面對家庭困境,我是流淚,父親卻說出“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的話,為什么?請用課文中的話或自己的話回答。
生:“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事?!钡谄呤?,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可見,“父親”是個飽經(jīng)風霜的人,為了生活,長期在外闖蕩,見世面,經(jīng)風雨,面多人生的不幸和坎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而“我”那時僅是個出外求學者,是個書生氣十足的人,面對人生的不幸顯得很脆弱。
這個教師提問的用意就是讓學生閱讀中,通過還原語境,讓學生闡釋語境,在語境中揣摩言語的意味、情感和含義;透過觸摸文本,進行感悟、內(nèi)化、吸收、積淀,進而培養(yǎng)學生語感第七十一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雷雨》教學實錄(片段):(師呈示幻燈片:從一個詞來解讀周樸園的心理“哦”)(生閱讀,師隨機指導)師:“哦”字有沒有變化?生:第一個“哦”是周樸園說的“哦。三十年前你也在無錫?”這個“哦”寫出了周樸園當時有點驚訝,有點驚奇。師:為什么驚奇?第七十二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生:因為他聽到自己的仆人和自己三十年前一樣在無錫。師:這又是為什么?生:對于周樸園來說,無錫是個令他記憶深刻的地方。師:所以他沒有想到,有一種驚訝感。如果讓你來說的話,你應該怎么把握住這個“哦”的語氣,怎么讀?老師配和你讀上一句,你來讀這句話。(師讀)“光緒二十年,離現(xiàn)在有三十多年了”——第七十三頁,共八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生:“哦。三十年前你也在無錫?”(生讀升調(diào))師:從你的讀中,我們聽到了那種驚訝感。很好,請坐。第二個“哦”呢?哪位同學來說說看?生:第二個“哦”,我覺得語氣應該長一點。這個“哦”字是勾起了周樸園往日的回憶。師:何以見得?生:因為周樸園在試探,試探眼前這個人知不知道當年在無錫的那件事,畢竟三十年前發(fā)生在無錫的那件事是件很出名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9《大象的耳朵》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下冊語文統(tǒng)編版
- Module 6 Unit 2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 四年級上冊
- 10 父母多愛我(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基坑支護合同范本
- 船舶設備采購合同范本
- 3《書的歷史》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科學二年級上冊教科版
- 8《田忌賽馬》(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
- 政策資金申報合同范本
- Module 6 Problems Unit 1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外研版英語九年級上冊
- 礦石購銷居間合同范本
- 《典型的光器件AWG》課件
- 出血熱知識培訓課件
- 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qū)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教學質(zhì)量監(jiān)測英語試卷(無答案)
- 2025年重慶三峽擔保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快遞運營》課件-項目一 快遞運營認知
- GA/T 765-2020人血紅蛋白檢測金標試劑條法
- 常用洪水預報模型介紹
- 髖關節(jié)置換術(shù)男性患者留置尿管最佳時機探析和對策
- [爆笑小品校園劇本7人]爆笑小品校園劇本
- 服裝工廠評估資料樣本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培優(yōu)補差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