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的科技和文化_第1頁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_第2頁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_第3頁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_第4頁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一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二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思考:在紙發(fā)明以前中國古人都有哪些書寫材料,這些材料有哪些缺點?陶器甲骨青銅器竹木簡絲帛石壁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三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古代書寫材料埃及歐洲兩河流域紙草羊皮泥版甘肅天水出土的西漢早期的紙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四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西漢時有一個叫東方朔的大文學(xué)家,此人真是學(xué)富五車、才高八斗。據(jù)說有一次,他向漢武帝上一奏本,說起來還真是嚇人一跳,這個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簡,需要兩個人才能抬動,漢武帝足足看了一個多月,那個累啊,真是難以形容?。⊥瑢W(xué)們,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呢?小故事第五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甘肅天水)——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紙放馬灘紙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六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蔡倫改進造紙術(shù)蔡倫作了哪些改進工作?原料:舊魚網(wǎng)樹皮麻頭破布如何將這些原料變成紙?第七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蔡倫在監(jiān)督造紙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八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造紙術(shù)的傳播公元4世紀(朝鮮)公元7世紀(日本)公元8世紀阿拉伯國家公元12世紀(非洲)公元12世紀(歐洲)公元16世紀(美洲)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造紙術(shù)的發(fā)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公元19世紀(大洋洲)第九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西安灞橋、甘肅天水)。公元105年,蔡倫改進造紙術(shù)。人們把這種紙叫作“蔡侯紙”。造紙術(shù)的發(fā)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造紙術(shù)由我國傳遍世界意義:傳播:改進:發(fā)明: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一、造紙術(shù)的發(fā)明第十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思考:紙廣泛用于人類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你能說說有哪些方面嗎?書寫、繪畫、印刷、包裝、剪紙、紙巾……第十一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思考:你知道再生紙嗎?今天人們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紙”有什么重要意義?環(huán)保專家提供的資料表明:一噸廢紙可生產(chǎn)品質(zhì)良好的再生紙850公斤,節(jié)省木材3立方米(相當(dāng)于26棵3—4年的樹木),節(jié)省化工原料300公斤,節(jié)煤1.2噸,節(jié)電600度;并可減少大量的廢棄物。意義:①減少污染,保護環(huán)境;②節(jié)約資源…第十二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成就及地位:生活時期:寫成《傷寒雜病論》發(fā)展了中醫(yī)的理論和治病方法,后世尊稱為“醫(yī)圣”1、張仲景東漢末年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二、張仲景和華佗第十三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張仲景(150--219年)東漢南陽人《傷寒雜病論》書影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十四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成就及地位:擅長技術(shù):生活時期:東漢末年外科手術(shù)。制成“麻沸散”編制“五禽戲”2、華佗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二、張仲景和華佗第十五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五禽戲熊形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十六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內(nèi)容:作者:司馬遷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地位: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書的典范,文學(xué)的杰作。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的歷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

三、歷史巨著《史記》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十七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思考:司馬遷為什么能夠?qū)懗觥妒酚洝愤@樣一部歷史巨著?

1)漢武帝時國家的安定繁榮為司馬遷寫作提供了社會條件。2)就司馬遷個人來講:博覽群書,完成父愿,尋訪史跡,搜集資料,堅忍不拔,奮筆疾書。第十八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薄抉R遷《報任少卿書》

人終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價值不同,為了人民正義的事業(yè)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鴻毛還輕。想一想,司馬遷這句名言的含義是什么?第十九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創(chuàng)始人:地位:1、道教的興起興起:東漢末年在我國民間興起。張凌創(chuàng)立五斗米道。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張角創(chuàng)立太平道尊奉黃帝和老子及神仙方術(shù)

四、道教和佛教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二十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老子太上老君神化道教教主——太上老君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道教圣地—四川青城山宋代道教石造像。這座露天的老子石像,是道教造像中的重要遺物。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相傳漢明帝夜間夢見一個金人,頂上有白光,在殿廷間飛行。第二天將此夢告訴朝臣,問他們是吉是兇。傅毅說,夢見的是佛。于是漢明帝派遣郎中蔡和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白馬馱經(jīng)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前6世紀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佛教[古印度]張騫通西域后,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傳入:起源:2、佛教的興起基本教義:

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滅各種欲望和煩惱,才能得到解脫。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四、道教和佛教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大月氏天竺(身毒)印度東漢疏勒喀什莎車于闐和田南鄯善若羌龜茲庫車蔥嶺西域敦煌敦煌西長安漢中蜀郡成都青城山洛陽東洛陽河水河黃長江江水東漢明帝佛教的傳入路線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影響:2、佛教的興起佛教的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在社會、思想、文學(xué)以及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產(chǎn)生深遠影響。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峨眉金頂峨眉山萬年寺普賢金銅像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和觀音造像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二十八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九華山地藏菩薩佛教四大名山——九華山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二十九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文殊菩薩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第三十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思考:佛教為什么能在中國興起?統(tǒng)治階級每日華衣美食,不用為生計犯愁,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精神空虛,佛教正好可以填補。東漢后期,宦官和外戚交替專權(quán),政治黑暗,吏治腐敗,人民生活艱辛,佛教所宣揚的靈魂不滅,來世投胎等觀點又成了他們的精神寄托。統(tǒng)治階級也正好利用了這一點。大力扶持佛教,使其在中國迅速傳播開來。第三十一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派別發(fā)源地時間信仰對象宗教場所教義佛教道教印度西漢末年佛寺院轉(zhuǎn)世投胎,忍受苦難虔誠信佛,來世幸福東漢時期神仙道觀修身養(yǎng)性,煉制丹藥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中國第三十二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領(lǐng)域時代人物成就造紙西漢東漢醫(yī)學(xué)東漢歷史學(xué)西漢宗教東漢西漢發(fā)明造紙術(shù)蔡倫改進造紙術(shù)華佗麻沸散;五禽戲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司馬遷《史記》(紀傳體)佛教傳入中原張陵本課小結(jié)張角太平道教五斗米道教第三十三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在古代四大發(fā)明中,影響最為久遠,且對文明發(fā)展作用最為顯著的是A.指南針B.造紙術(shù)C.印刷術(shù)D.火藥

B課堂練習(xí)第三十四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

2.生活在東漢時期、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被后人尊稱為“醫(yī)圣”的是A.華佗B.張仲景

C.李時珍D.酈道元B課堂練習(xí)第三十五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4、東漢明帝時,派人到西域求佛法的主要原因是A、宏揚佛教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