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過敏煎治療30例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觀察_第1頁
加味過敏煎治療30例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觀察_第2頁
加味過敏煎治療30例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觀察_第3頁
加味過敏煎治療30例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觀察_第4頁
加味過敏煎治療30例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觀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加味過敏煎治療30例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觀察【摘要】目的探討加味過敏煎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慢性蕁麻疹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30例口服加味過敏煎;對照組30例口服鹽酸西替利嗪。1個月后統(tǒng)計療效和不良反應、兩個月后統(tǒng)計復發(fā)情況。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對照組總有效率為%。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而痊愈率和愈顯率有顯著性差異。治療1個月后隨訪,治療組12例痊愈患者1例復發(fā),對照組4例痊愈患者中有3例復發(fā),差異有顯著性意義。治療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對照組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加味過敏煎和鹽酸西替利嗪對慢性蕁麻疹有較好療效,但前者在痊愈率、愈顯率、復發(fā)率方面明顯優(yōu)于后者。

【關鍵詞】慢性蕁麻疹;加味過敏煎

慢性蕁麻疹(ChronicUrticariaCU)是一種反復發(fā)作的皮膚風團疾病,伴發(fā)紅斑、瘙癢,病程至少大于6周。為了探討慢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法,我們以加味過敏煎治療慢性蕁麻疹并進行評估?,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病例選擇

納入標準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1]和中醫(yī)診斷標準[2]。符合慢性蕁麻疹的診斷標準和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年齡在12~70歲之間;阿司咪唑、氯雷他定停藥時間4周,其他抗組胺藥停藥時間3d者;知情同意,愿意配合。

排除標準已知對西替利嗪或該項試驗其它成分過敏者;一些特殊工種的人如汽車司機,高空作業(yè)者;年齡在12以下,70歲以上患者;孕婦、哺乳期婦女;嚴重系統(tǒng)疾病及肝、腎功能不全者;或其他可能影響正確評估療效的嚴重疾病者;系統(tǒng)使用皮質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如雷公藤等患者;正在服用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和咪唑類抗真菌藥如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者;其他特殊類型蕁麻疹患者,如物理刺激如壓力、日光等引起的蕁麻疹、膽堿能性蕁麻疹、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等;不合作者(指不按本治療方案或中斷本治療方案者)。

一般資料全部病例來源于200502~200603江蘇省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門診患者,單盲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0例,男8例,女22例;平均年齡年,平均病程年;治療前平均癥狀、體征積分年。對照組組30例,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齡±,平均病程年;治療前平均癥狀、體征積分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衡性比較分析,兩組患者入選時一般資料和入選時病情基本匹配,具備可比性。

治療方法治療組中藥治療。處方:荊芥10g,防風10g,銀柴胡10g,五味子6g,烏梅10g,黃芪15g,白術10g,黃芩10g,甘草6g。風寒者去五味子加桂枝、白芍;風熱者加銀花、丹皮、生地;氣血兩虛型:重用黃芪,加用當歸、熟地;濕熱型加土茯苓、生薏仁、苦參;瘙癢甚者加全蝎、僵蠶。1劑/d,水煎分2次服。對照組:鹽酸西替利嗪,10mg/d,晚飯后空腹服用。連續(xù)服用4周為1個療程,第8周電話隨訪。

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風團數目、風團最大直徑、水腫程度、瘙癢程度和皮膚劃痕征

瘙癢無;存在,但輕微對日?;顒訜o影響;中等,對日?;顒雍退哂杏绊?;嚴重,明顯影響日?;顒雍退?。

風團數目(個/每次)無,1~10,10~30,大于30。

最大風團直徑(cm)風團最大直徑的測量:取一刻度尺,讓患者指出近似值。0,直徑≤,<直徑≤,直徑>;每次發(fā)作持續(xù)時間(h):0,≤6,6~12,12~24。

水腫程度無,輕微,無緊張感,稍隆起皮面,中度,輕度緊張感,稍隆起皮面,重度,明顯緊張感,明顯隆起皮面。

皮膚劃痕征陰性,出現(xiàn)較慢,介于1分和3分之間,迅速出現(xiàn)(≤1min),明顯隆起。

療效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療效標準》:癥狀、體征積分下降指數(SSRI)。SSRI=標準為:癢感消失,SSRI降低90%以上為基本痊愈;癢感明顯減輕,SSRI降低60%~90%為顯效;癢感減輕,SSRI降低20%~60%為有效;癢感同前或加劇,SSRI降低不足20%或繼續(xù)加重為無效。

不良反應記錄患者在用藥期間所發(fā)生的任何反應,詳細填寫癥狀、采取措施及轉歸。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不良反應發(fā)生例數/總病例數×100%。

復發(fā)情況

療程結束1月后對痊愈患者隨訪,了解復發(fā)情況。

統(tǒng)計方法采用治療前后的自身對照和組間對照,各指標差異的顯著性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檢驗水準。

2結果

兩組療效分析見表1。表1兩組藥物治療慢性蕁麻疹臨床療效

經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痊愈率:χ2=,P=,P<,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兩組愈顯率:χ2=,P=,P<,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總有效率:χ2=,P=,P>,兩組間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停藥1個月后兩組療效分析

對痊愈病例1個月后進行隨訪,治療組復發(fā)1例(%),對照組復發(fā)3例(75%),采用Fisher確切檢驗法P=,P<。兩組復發(fā)率有顯著性差異。

不良反應分析

治療組1例(%)服藥后出現(xiàn)惡心,緣于患者的個體因素,改為涼服及少量多次服用,癥狀改善。對照組5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嗜睡3例(10%)、口干1例次(%),惡心1例次(%)、食欲不振1例次(%)等,癥狀大多輕微,不需要停藥。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連續(xù)性校正后χ2=,P=,P>,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慢性蕁麻疹是常見病、多發(fā)病,其經久難愈,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嚴重困擾,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近來有逐年增多的趨勢。過敏煎為已故名老中醫(yī)祝諶予先生的經驗方,臨床用于治療過敏性皮膚病,屢收效驗。我們根據慢性蕁麻疹病因病機特點,認為慢性蕁麻疹臨床多表現(xiàn)為虛實夾雜證,或以實為主,或以虛為主。故在過敏煎的基礎上加上荊芥、黃芪、白術、黃芩等組成加味過敏煎,其中荊芥芳香而散,氣味輕揚,性溫而不燥,以辛為用,以散為功,又入于血分,可發(fā)散血分郁熱,與防風配為藥對,相須為用,共奏發(fā)散風寒、祛風勝濕、祛風止癢之功。黃芪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功能補氣升陽、固表止汗、托瘡生肌、利水退腫,白術性溫,味甘、苦,具有補脾、益胃、燥濕和中的功效,兩藥與防風相加,暗合玉屏風散之意,使全方補瀉,固托更加有力。黃芩味苦,性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長于清肺、瀉上焦之熱,與白術共同清熱利濕。全方加強了過敏煎的作用,共奏養(yǎng)血滋陰、益氣固表、疏風散邪作用,更加符合慢性蕁麻疹的治療實際。

本研究表明加味過敏煎和鹽酸西替利嗪治療慢性蕁麻疹均有效、安全,但加味過敏煎在痊愈率、顯效率方面上優(yōu)于鹽酸西替利嗪。治療1個月后隨訪,加味過敏煎復發(fā)率較對照組具有優(yōu)越性;方中烏梅、五味子、防風等具有抗過敏的作用。黃芪具有廣譜免疫增強作用,并可誘導產生γ-IFN[3]。荊芥油可抑制致敏豚鼠平滑肌的慢反應物質釋放[4]。甘草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對小鼠IgE合成有抑制作用[5],誘導產生γ-IFN[6],明顯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提高細胞內環(huán)核苷酸(cAMP)的濃度,抑制過敏反應。過敏煎可降低致敏小鼠血清IgE水平,從而降低變態(tài)反應敏感性[7]。玉屏風散對機體免疫功能雙向調節(jié)作用,可抑制小鼠體內IgE的產生,抑制肥大胞釋放生物活性物質,從而對Ⅰ型變態(tài)反應性疾有效;另外,現(xiàn)代中藥藥理顯示:本方中黃芩、白鮮皮、烏梅、銀柴胡、黃芪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梢钥闯?,本方劑對慢性蕁麻疹的作用點相對于鹽酸西替利嗪的單一抗組胺作用點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

本課題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經過實踐卻發(fā)現(xiàn)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解決如:慢性蕁麻疹評價指標的優(yōu)化、標準化和客觀化等,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趙辨.臨床皮膚病學,第3版[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614.

[2]中國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yī)臨床診斷術語[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7.

[3]金建平,林維芬.人臍血α干擾素和黃芪對NK細胞毒活性的影響及其機理的初步探討[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83,3:293.

[4]卞如濂,楊秋水,任熙云,等.荊芥油的藥理研究[J].浙江醫(yī)科大學學報,1981,10(5):219.

[5]殷金珠,金四立,白小微,等.甘草及枸杞子對IgE抗體應答的調節(jié)作用[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92,24(2):115.

[6]Sug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