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明起源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中國人歷來認為自己是炎黃裔胄,黃帝是我們的人文始祖。究竟是不是那樣,從來都不加以深究??墒沁M入近代以來,這個觀念發(fā)生了動搖。當西方列強紛紛侵擾中國時,一些西方學者也忽然對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發(fā)生了興趣。他們無視中國文明的整體特點,摭拾一鱗半爪隨意比附,說什么中國文化乃至中國人種是西方起源的,一時間弄得有些中國人也糊里糊涂。不過大多數學者并不相信那些說法,而早先的傳說似也有重新研究的必要。五四時期的思想解放運動把許多學者推上了第一線,其間經歷了許多思考和探索。正如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所指出的那樣,人們開始“由盲目的信古而進到疑古,更由消極的疑古,而進到積極的考古”。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起步的。
用考古來探索中國早期文明是從20年代末開始的。前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考古組對河南安陽殷墟的大規(guī)模發(fā)掘,揭示了一個商代晚期的都城,伴隨有一個巨大的帝王陵墓區(qū),大量的出土遺物證實商代晚期已經有了高度發(fā)達的青銅冶鑄業(yè)和成熟的文字體系,已經進入文明時代,但不像是文明的開始。主持安陽發(fā)掘的李濟就曾說過:“殷商以前仰韶以后黃河流域一定尚有一種青銅文化,等于歐洲青銅文化的早中二期,及中國傳統(tǒng)歷史的夏及商的前期。這個文化埋藏在什么地方,固然尚待考古家的發(fā)現;但對于它的存在,我們根據我們考慮各方面事實的結果,卻可以抱十分的信心。”李濟的預言到50年代就開始逐步驗證了。從1952年起對鄭州二里崗等處的發(fā)掘,不但確定了一個早于殷墟的二里崗文化,而且從1955年開始發(fā)現了一座商代前期的宏偉的都城遺址,其中包括有多處宮殿基址和鑄銅、制骨、制陶等手工業(yè)作坊遺址。盡管它是不是成湯所建的亳都還有不同看法,但說它是一個都城級遺址,并且體現了較高的文明水準,則是沒有爭議的。
商代考古的重大進展以及一系列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發(fā)現,特別是龍山文化與商文化內在聯系的識別,使許多學者堅信中國文明是本土起源的。例如梁思永早在1939年就從十個方面論證了龍山文化與殷文化的密切關系,明確提出龍山文化是中國文明的史前期之一。英國考古學家丹尼爾在其所著《最初的文明:關于文明的起源的考古學研究》一書中指出中國是世界最古老的六大文明起源地之一。何柄棣從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農業(yè)、養(yǎng)畜業(yè)、陶器、青銅器、文字和其他方面詳細論證了中原黃土地帶是中國文明乃至整個東方文明的搖籃。張光直在其早年的著作中也明確地指出:“中國的文化是一個具有特色的本地產物,是中國人民和他們的環(huán)境互相影響的結果?!笔聦嵣希瑥?0年代以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中國古代文明是本地起源的,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獨自發(fā)生的古代文明之一。
但中國古代文明并不是從商代才開始的,因而對于夏代文明的探索一直吸引著許多考古學家。1959年為著尋找夏墟而發(fā)現的河南偃師二里頭,是一座規(guī)模很大的都城級遺址。那里有大型的宮殿基址和一萬平方米以上的銅器作坊遺址,大家都同意它已進入文明時代,而年代比鄭州商城早。至于早到什么時候,是夏是商還是前夏后商,長時期存在著不同的看法。1983年在二里頭遺址附近的尸鄉(xiāng)溝,發(fā)現一座晚于二里頭而與鄭州商城基本同時的大型城址,學術界逐漸認識到它的始建可能與商湯滅夏的事件有關,從而二里頭遺址為夏都,二里頭文化為夏文化的見解便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同。鑒于二里頭已有若干用青銅做的兵器、禮器、樂器、工具、用具和裝飾品等,并且有較大的銅器作坊;鄭州商城則有更多、更大、制作也更精良的青銅器和規(guī)模更大的銅器作坊,至此李濟關于夏和商代前期為青銅文化的預測便已得到完全的證實。而夏代不僅有青銅器,還有宮殿、宗廟和一系列典章制度,說它屬于文明時代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不過中國文明的起源似乎還要追溯到更早的時期。
考古發(fā)現告訴我們,在二里頭文化之前是中原龍山文化,再以前是仰韶文化,三者在年代上是依次銜接的,中間并沒有什么缺環(huán)。過去以為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都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后來在龍山文化和中原龍山文化中都發(fā)現了不少小件銅器,甚至在仰韶文化的個別遺址中也發(fā)現有小銅器或銅器痕跡,說明那時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新石器時代,而應該屬于銅石并用時代,是從新石器時代向青銅時代過渡的一個時代。這樣二里頭青銅文化的產生也就不顯得那么突然了。同樣的道理,以二里頭為代表的夏代文明的產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前面必然有一個醞釀和逐漸走向文明的過程。從70年代末期以來的一系列考古發(fā)現,使這個問題日益明朗起來了。
在中原地區(qū),從1978年開始發(fā)掘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面積達300萬平方米,那里的墓葬非常明顯地分為大中小三類,其比例大約是1∶10∶90。大墓中隨葬鼉鼓、大石磬、龍紋盤等大量高檔次的物品,說明死者不僅富有,而且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小墓的死者則幾乎一無所有。這種級差明顯反映其社會已經形成為等級分明的金字塔式的結構。1977年在河南登封王城崗發(fā)現了龍山文化的城址,1979~1980年在同省的淮陽平糧臺又發(fā)現一座龍山文化城址。兩處城址雖然都很小,但前者城內有大片夯土基址和用殉人奠基的情況,后者城內有當時少見的全部用土坯砌筑的分間式房屋、煉銅遺跡和復式地下排水管道等,似乎不是一般的軍事城堡,倒有些像是貴族居住的小型統(tǒng)治中心。這些發(fā)現都立即引起了熱烈的討論,有的認為是夏代遺存,有的認為早于夏代。不管怎樣,它們都比二里頭文化為早。因而它們的發(fā)現表明在探索中國文明起源的努力中,又向前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進入80年代以后,重要的發(fā)現一個接著一個。已經發(fā)掘了多年的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到1983年又有新的突破。在一個大型的仰韶文化晚期聚落中,發(fā)現了一座特大型的房屋。有前堂、后室和東西兩個廂房,僅前堂的面積就超過130平方米,前面還有很大的廣場。前堂中有直徑超過米的特大型火塘和直徑達90厘米的頂梁大柱,地面鋪類似于現代水泥的沙漿,墻壁和房頂都抹灰漿。如此規(guī)模宏大、設計嚴謹、工藝先進的房屋建筑,在以前的仰韶文化遺存中從來沒有見過,顯然不是一般性的公共建筑。有人稱之為原始殿堂當不為過。大地灣除這座大型房屋外,還有幾座結構和工藝相似的中型房屋和數百座小型房屋,是明顯高于一般聚落的一處中心聚落。
在遼寧,從1983年開始發(fā)掘的凌原牛河梁則是一處大型的貴族墳山和祭祀中心,屬于紅山文化晚期,與大地灣仰韶文化晚期聚落的年代相當。那里有許多巨大的積石冢,每冢有一座主墓,隨葬豬龍等精美的玉器,上面還有一些陪葬的小墓。還有一座“女神廟”,出土了許多女性塑像的殘塊。其中一個人頭跟真人的一般大,形象逼真;另有些耳、鼻和手臂等殘塊竟有真人的三倍大,塑像大小不等表明其地位不同,也許當時在多神中已經產生主神,反映當時的社會已經有等級的差別。郭大順等認為紅山文化晚期社會已進入原始文明階段。蘇秉琦則認為當時“已經產生了植基于公社、又凌駕于公社之上的高一級的社會組織形式”。
稍后不久,長江流域的史前文化中也露出了文明的曙光。1986和1987年,在浙江余杭縣的良渚遺址群中,先后發(fā)掘了反山和瑤山兩處遺址。前者是人工筑成的貴族墳山,后者原來是建造在小山上的祭壇,后來又改做貴族墓地。在這兩處貴族墓地中,出土了數千件工藝十分精巧的玉器,有的玉器上有近似微雕的王者形象或神徽。1987年底因為擴建公路而在良渚遺址群中間偏西發(fā)現一座面積達30萬平方米的“臺城”,上面有數萬平方米的夯土基址,推測應該是宮殿或宗廟一類大型禮制性建筑的地基。所有這些發(fā)現使人有理由推測良渚文化時期已經出現某種政治組織形式,論者多認為當時已進入初級文明社會。張忠培則認為當時已經是文明社會,只是在良渚文化分布范圍內還沒有形成處于一尊統(tǒng)治的局面,而是被眾多權貴分割統(tǒng)治的若干具有國家性質的實體。
在長江中游,早在50年代就已發(fā)現并且進行過多次發(fā)掘的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群,在1990~1991年春進行全面考察時,確定了一個始建于屈家?guī)X文化而一直沿用至石家河文化中期的古城。它的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是已知同時代的許多城址中規(guī)模最大的。對于城內外格局和出土遺跡遺物的分析,使調查者提出了“石家河文明”的概念。在此前后在長江中游還發(fā)現了若干屈家?guī)X文化的古城,規(guī)模都不及石家河古城那么大,看來石家河一帶有可能是整個屈家?guī)X——石家河文化的中心區(qū)域或最發(fā)達的區(qū)域。
這些發(fā)現自然會引發(fā)人們的極大關注,同時激發(fā)考古學家們去尋找更多、更早的城址和高等級的大型聚落遺址。據個人不精確的統(tǒng)計,陸續(xù)發(fā)現的早于二里頭文化的史前城址,1991年以前有20多座,1995年即增加到30多座,至1997年更達40多座,現在已知有50多座了,發(fā)現速度是十分迅猛的。這些城址分布的地域雖然遍及黃河中下游的河南、山東、內蒙古和長江流域的湖北、湖南、四川和浙江等省,但還不能說已經非常普遍。一些很有希望的地方如河北、山西、陜西、安徽等省至今還沒有發(fā)現。據說江蘇已發(fā)現良渚文化的城址,也還沒有得到確認。這些城址的年代大體在公元前3000年至前2000年,少數可能略早于前3000年。鄭州西山的仰韶文化城址和湖南澧縣城頭山最早一期屬于大溪文化的城址,則已達到或接近于公元前4000年,是現在所知道的年代最早的城址。
過去因為考古工作做得不夠充分,許多東西沒有被發(fā)現出來,自然會低估某些考古學文化的發(fā)展水平。例如龍山時代的諸考古學文化理應屬于銅石并用時代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新石器時代,這在前面已經講過了。在這個時期不但有銅器,還有玉器、漆器、絲綢、象牙雕刻和快輪制作的精美陶器,個別遺址還發(fā)現有原始青瓷器。在物質文化迅速發(fā)展的同時恰巧出現了一批禮制性建筑和較大的墓葬。從隨葬品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墓主往往掌握了軍事、宗教等方面的特權和大量財富。事實上這個時期物質文化的最新成就差不多全部為這些新生的權貴所壟斷。權貴們不會滿足于對本族平民的剝奪,在氏族血緣關系還沒有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的情況下,這種剝奪自然還會受到相當程度的限制。于是他們把目標轉向外部,為著掠奪資源和他人的財富不惜頻繁地發(fā)動戰(zhàn)爭。正是在這個時期,專門性武器石鉞等的出現與改進,表明戰(zhàn)爭越來越經常和激烈化了。在這種情況下,發(fā)動戰(zhàn)爭的人自己也難免受到強敵的掠奪。為了免受戰(zhàn)爭的慘禍,只好下決心組織大量人力物力來構筑防御工事。于是一大批城址就像雨后春筍一樣地拔地而起。
在中國大地上出現的第一批土筑或石頭砌筑的城址是一種非常醒目的人文景觀,它好像是歷史長河中一種高聳的里程碑,把野蠻和文明兩個階段清楚地區(qū)分開來,中國歷史從此開始了新的篇章。但走向文明應該有一個過程,不是一個早上就能夠從野蠻跨入文明,更不是一下子就能夠達到一般意義上的文明的發(fā)展水平。但是無論如何,城址的出現應該視為走向文明的一種最顯著的標志。
由于考古的發(fā)現總是要有一個比較長時間的過程,人們的認識也會根據考古發(fā)現的進展情況而有所調整和深化。在剛剛發(fā)現史前城址時,人們雖然會覺得很重要,但在估計其意義時難免有失準確,所以不少學者采取了比較慎重的態(tài)度。當發(fā)現越來越多,時間也越提越早的時候,人們就有可能通盤考慮中國史前文化的發(fā)展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向文明社會的,其中史前城址的出現和演變自然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早年在討論中國文明起源時,有的學者還提出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文明,要弄清楚文明的概念,才可以明確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大多數學者不贊成那種從概念出發(fā)的思維方式,而主張從中國歷史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分析。至于文明標志,不同的學者多有不同的說法,每個地區(qū)也可能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夏鼐先生在論述中國文明的起源時采取了一種非常平實的敘述方法,先從小屯殷墟談起,接著談鄭州商城,然后談二里頭都城遺址。這既反映了中國考古學探索古代文明的歷程,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文明的幾個主要發(fā)展階段。夏先生雖然明確提出都市、文字和青銅器可以作為中國古代文明的標志,但是他的主要立論根據卻是上述幾個都城。因為都城是國家物化形式的集中表現,是各種文明因素的總匯。
在夏先生發(fā)表那篇著名文章的時候,中國還只發(fā)現了幾座不大的史前城址。所以他認為二里頭文化,至少是它的晚期夠得上稱為文明?!叭绻皇侵袊拿鞯拈_始,也是接近于開始點了。比二里頭更早的各文化,似乎都是屬于中國的史前時期?!辈贿^在同一篇文章中他又談到:“有人以為‘文明’這一名稱,也可以用低標準來衡量,把文明的起源放在新石器時代中。不管怎樣,文明是由‘野蠻’的新石器時代的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边@個意見曾經被廣泛接受。在1989年《考古》編輯部召開的關于中國文明起源的學術座談會上,則把文明要素的起源與文明社會的產生相區(qū)別,而究竟是什么時候進入文明社會,在會上就有不同的意見。
在中國文明起源研究中,蘇秉琦先生獨樹一幟。他高屋建瓴,在區(qū)系類型學說的基礎上,先后提出了被歸納為多元論的條塊說和滿天星斗說;提出了文明起源的三種形式:裂變、碰撞與融合,以及文明起源的過程:古文化—古城—古國。與此相關還提出了國家發(fā)展的三部曲與三模式。他在最后完成的一部總結性著作《中國文明起源新探》中全面而系統(tǒng)地闡述了這些觀點。蘇先生的研究充滿辯證法。他注意到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有相通的一面;中國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有它自己的許多特點。我們要研究這些特點,才能認清中國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國人對世界文明史的貢獻。他在研究中國文明發(fā)展史時,總是不忘記從960萬平方公里的全局出發(fā),同時又充分注意地方的特點。他認為以中國之大和民族、文化之復雜,使它的文明起源不可能是單線條的和單個模式的。所以他在提出古文化—古城—古國和國家發(fā)展三部曲:古國—方國—帝國的時候,認為這一過程在中國的不同地區(qū)和不同時期,曾經以不同的方式一再重現過。所以中國文明起源與發(fā)展應該有不同的模式,有原生型,還有次生型和續(xù)生型,最后才形成為現代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他的這一思想在中國文明起源和發(fā)展的研究中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蘇先生關于古文化—古城—古國的理論最先是從遼西地區(qū)的工作提出來的,當時還不知道有像鄭州西山和澧縣城頭山那樣早的遺址。如果我們根據蘇先生的思路,將現在所知早于二里頭文化的城址和中心級聚落的資料排比一下,大體上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相當于仰韶文化的廟底溝期、大溪文化的早中期和大汶口文化的早期等,年代約為公元前4000~前3500年左右。除城頭山外,據說還有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山東陽谷王家莊城,但還沒有見到詳細資料。這是城址初現的時期,數量少、規(guī)模小,結構上還保留環(huán)濠聚落的一些特點。其中城頭山城內有較大的制陶作坊和橢圓形祭壇等遺跡,說明那里是一個陶業(yè)中心和宗教中心;城內發(fā)現的墓葬表明其居民已經有初步的貧富分化和社會地位的分化。在大汶口文化早期,至少在它的中心大汶口遺址已出現貴族墓和明顯的貧富分化與社會地位分化現象。仰韶文化廟底溝期則出現了像陜西華陰西關堡和華縣泉護村等面積達數十萬以至一百多萬平方米的中心聚落。西關堡的白衣彩陶豆和泉護村的黑陶鷹鼎,是別的遺址所不見的精美重器。與此年代差不多的還有安徽含山凌家灘的祭壇與貴族墳山,那里出土了玉人、玉龜和刻有方位的玉牌等眾多精美玉器。凡此都說明這個時期在一些較發(fā)達的文化中心,已經率先邁開了走向文明的堅定步伐。
第二階段相當于仰韶文化后期包括廟底溝二期文化、紅山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良渚文化、大溪文化晚期~屈家?guī)X文化~石家河文化早中期等,年代大約為公元前3500~前2600年左右,各地的年代容有一些差別。這是史前城址迅猛發(fā)展的時期,公元前3000年以后發(fā)展更為迅速。城址的數量大增,有的似有成組和分等級的現象,有的規(guī)模也十分可觀。這個時期社會分化的現象在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紅山文化晚期看得最為清楚,這幾個文化的資料往往作為文明起源較早的重要證據,對于它們的個案研究也進行得比較深入。這時社會的分層已十分明顯,甚至達到了比較尖銳的程度。盡管文化之間的聯系、接觸與碰撞大為增加,而各自仍然保持著相當獨特的風格,走著不同的發(fā)展道路。按照蘇先生的說法,它們都應該屬于原生型的模式。目前對這個階段的社會性質還有各種不同的認識,有的認為已經進入文明社會,有的則認為還是史前社會。不管怎樣,這個時期已經比第一階段進了一大步,文明化程度更高了,文明社會的色彩更濃了,則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第三階段即通常所說的龍山時代,年代約為公元前2600~前2000年。這時長江流域和燕遼地區(qū)似乎出現了文化發(fā)展的低谷,而黃河流域則更加迅速地發(fā)展起來。這一帶全局性的轉變對中國文明起源和發(fā)展歷史的影響之大是不言而喻的,以至吸引不少學者去探索發(fā)生這一變化的原因,只是至今還沒有得出比較滿意的結論。這個時期的城址和特大型聚落遺址也大多見于黃河流域,諸如山西的陶寺,河南的王城崗、平糧臺和禹縣瓦店等處,都曾被指認為某某都城,雖然不一定準確,也不失為一種探索的途徑。這個時期的銅器已經比較普遍,制陶業(yè)已經從手制為主轉變?yōu)檩喼茷橹?,建筑上大量使用白灰,有些建筑用人和牲畜奠基,人祭現象也時有發(fā)現,墓葬反映的階級和等級分化更為尖銳。所有證據表明這個時期文明化的程度又提高了一步,也許確實可以看成是文明社會了。由于龍山時代已逼近二里頭文化,而二里頭文化又已被公認為夏文化及其后發(fā)表的許多文章。過去一些學者以為二里頭是成湯所居之亳而反對此說。自從1983年于二里頭遺址附近發(fā)現尸鄉(xiāng)溝商城以來,特別是夏商周斷代工程啟動以后,大家已一致同意尸鄉(xiāng)溝商城小城的始建應作為成湯滅夏的一個標志,從而同意二里頭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所以龍山時代黃河流域的突出發(fā)展,就直接為夏商周文明的相繼勃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過碳十四所測二里頭文化一至四期的年代為公元前1900~前1600年左右,總積年僅300年,比古本《竹書紀年》所說“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差了許多,起始年代也比一般估計的晚了許多。而中原龍山文化已有許多測年的數據,似不可能比公元前2000年更晚。也許二里頭一期的數據太少,又略有誤差;也許中原龍山文化和二里頭文化之間還有一個小小的缺環(huán),這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著重解決的問題。不論怎樣,龍山時代應該大體上相當于古史傳說的唐堯虞舜時代。根據古文獻的記載,堯舜時代已經是初具規(guī)模的朝廷而不是什么部落聯盟。如果說有一定的聯盟性質,也應該是古國的聯盟,是有政府有元首的聯盟?!赌印肪徒洺0延菹纳讨苓B稱,孔子也說“唐虞禪,夏后殷周繼,其義一也”。所以說龍山時代是文明初期的古國時代也是與古文獻相合的。
在古國時代,各國的關系可能有聯合,有對抗,有征服,有兼并。其中堯舜的國家可能是勢力較強而為禹及其后人所繼承的。在夏商周時期同樣還有許多中小國家,也是有聯合,有對抗,有征服,有兼并的。商周都經歷過從部落到國家的的過程,建立國家以后又分別為夏商所兼并。雖然如此,它們都保持著相對獨立的地位,等到逐漸強大起來以后,又反過來滅掉夏、商。這種所謂滅也有點像改朝換代,是地方政權取代中央政權,所以文化上多有繼承,只不過有所損益而已。這是在中原及其周圍發(fā)生的事情,也是在古代文獻中記載較多的事情。至于其他地方,也曾經歷了從部落到國家的過程,也建立了許多中小國家,也有自己的文明。近年發(fā)現的岳石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三星堆文化、包括大洋洲大墓在內的吳城文化,以及湖南寧鄉(xiāng)黃材青銅器群所透露的高度發(fā)達的青銅文明等,就是最有力的證據。這些國家也發(fā)生過聯合、對抗、征服和兼并的事情,只不過沒有夏商周勢力發(fā)展得那么大。其中有些勢力也曾與夏商周發(fā)生過關系,從而為以后建立秦漢那樣統(tǒng)一的大帝國奠定了基礎。所以講文明起源不能只講到夏代以前,至少要包括夏商周,甚至還要包括周秦以后,因為在邊疆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qū),還在走著從部落到國家的道路,其中有些甚至掌握了全國的政權,以至最后融入偉大的中華民族之中。由于年代較近,相關的文獻記載較多,對它們文明化的過程可以了解得比較清楚,對于以前發(fā)生的文明化過程還可以有比較研究的價值,所以不可忽視。當然研究的重點還應該放在夏代以前或周秦以前。
回顧過去,對中國文明起源的研究雖然有70多年的歷史,而進展最快、成績最大,從而引發(fā)觀念的轉變,真正切入到問題的實質,則不過是最近20多年的事?,F在我們認識到:
一、中國文明的起源是一件具有世界意義的大事。在整個世界的東方,即從印度的馬爾瓦高原向北經過帕米爾高原直到烏拉爾山脈一線以東的廣大地區(qū),中國文明是最先起源,發(fā)展水平最高,并且是最具有影響力的。她強大的生命力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二、中國文明的起源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最先發(fā)生社會分層和分化,從而邁開走向文明的第一步,當不晚于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500~前2600年是普遍文明化的過程;公元前2600~前2000年當已初步進入文明社會;夏商周是中國古代文明高度發(fā)達的時代。秦漢帝國建立以后進入新的發(fā)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美發(fā)店商標使用許可協(xié)議
- 2024碎石長途運輸合同范本及服務細則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班輪運輸船舶貨物檢驗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農業(yè)項目個人承包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甲乙雙方關于某大型商場裝修工程合同補充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產項目股權轉讓協(xié)議6篇
- 2024版植筋勞務分包合同
- 2024網絡游戲公司關于游戲開發(fā)與運營的合同
- 2024年項目量增補協(xié)議書
- 2024年進出口貨物委托報關及供應鏈管理合同3篇
- 給排水全套資料表格模版
- 萬噸鈦白粉項目建議
- 簡譜視唱15942
- 化妝品購銷合同范本
- 7725i進樣閥說明書
- 銀監(jiān)會流動資金貸款需求量測算表
- 榴園小學寒假留守兒童工作總結(共3頁)
- 初中物理-電功率大題專項
- 時光科技主軸S系列伺服控制器說明書
- 社會組織績效考核管理辦法
- 蘇州智能數控機床項目投資計劃書(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