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腫瘤50王志芳_第1頁
子宮腫瘤50王志芳_第2頁
子宮腫瘤50王志芳_第3頁
子宮腫瘤50王志芳_第4頁
子宮腫瘤50王志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子宮肌瘤uterine

myoma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子宮肌瘤概述是女性生殖器常見的良性腫瘤,也是人體最常見的腫瘤。主要由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其間有少量纖維結締組織。多見于30~50歲的婦女,以40~50歲最多見,20歲以下少見。20%育齡婦女有子宮肌瘤。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臨床病例病例:患者××,女,41歲,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半年,經量約為原來的2倍,經期由原來的6-7天延長到8-9天,周期無明顯改變。查體:一般情況可,貧血貌,心肺聽診無異常,腹軟,無壓痛及反跳痛,未觸及包塊。婦檢:宮體如孕兩個半月大,活動可,輕壓痛,雙附件區(qū)未及異常。B超示:子宮大于正常,子宮內見多個低回聲結節(jié),較大者3×4cm。雙附件區(qū)未見異常。問題(1)診斷是什么?診斷依據?

(2)如何處理?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主要內容病因分類病理肌瘤變性臨床表現(xiàn)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子宮肌瘤合并妊娠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病因病因不明確可能與女性性激素有關

證據研究發(fā)現(xiàn):肌瘤中E2的雌酮轉化明顯低于正常肌組織,肌瘤組織中ER明顯高于周邊組織—肌瘤組織局部對E的高敏感性是肌瘤發(fā)生的重要因素;孕激素有促進肌瘤有絲分裂、刺激肌瘤生長的作用細胞遺傳學:顯示25-50%子宮肌瘤存在細胞遺傳學異常(12、14、7染色體異常)分子生物學研究:克隆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分類根據肌瘤的部位分類宮體肌瘤(占90%)宮頸肌瘤(占10%)宮頸肌瘤宮體肌瘤宮體肌瘤宮體肌瘤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分類根據肌瘤與肌壁的關系分類肌壁間肌瘤(intramuralmyoma)

60~70%漿膜下肌瘤(subserousmyoma)20%粘膜下肌瘤(submucousmyoma)10~15%多發(fā)性子宮肌瘤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病理巨檢:實質性球形結節(jié),呈白色,表面光滑,與周圍組織有明顯界限,肌瘤周圍肌壁纖維受壓形成假包膜,肌瘤切面呈旋渦狀結構。顏色和硬度與纖維組織多少有關。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病理鏡檢:子宮肌瘤鏡檢鏡下:平滑肌細胞和纖維結締組織細胞,細胞大小均勻,呈卵圓形或桿狀,核染色較深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肌瘤變性玻璃樣變(hyalinedegeneration):囊性變(cysticdegeneration):紅色變(reddegeneration):多見于妊娠期或產褥期為一種特殊類型的壞死肉瘤變(sarcomatouschange):鈣化(degenerationwithcalcification)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玻璃樣變(hyalinedegeneration)剖面漩渦狀結構消失鏡下肌細胞消失,為均勻粉紅色無結構區(qū)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囊性變(cysticofdegeneration)鏡下囊腔壁由玻璃樣變的肌瘤組織構成,內壁無上皮襯托剖面可見單個或多個積液囊腔,液體清亮或膠凍狀

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紅色變(redofdegeneration)瘤體內發(fā)生血管破裂、出血彌散使瘤體剖面呈暗紅色似生牛肉狀,質軟,螺旋狀結構消失。鏡下假包膜內大靜脈及瘤體內小靜脈有栓塞及溶血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肉瘤變(sarcomatousofchange)鏡下平滑肌細胞增生,排列紊亂,異型性。組織軟、脆,切面灰黃,似生魚肉狀,邊界不清。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臨床表現(xiàn)----癥狀

與肌瘤的部位、生長速度及肌瘤變性關系密切經量增多、經期延長

why下腹包塊子宮增大>3個月妊娠子宮白帶增多壓迫癥狀尿頻、尿急、排尿困難、便秘、腎盂積水其他:腰酸、下腹墜脹、不孕、繼發(fā)性貧血、急性腹痛等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臨床表現(xiàn)----體征與肌瘤的大小、數目及有無變性有關腹部檢查:肌瘤較大在腹部捫及質硬不規(guī)則結節(jié)狀塊物婦科檢查:肌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肌瘤大多為多發(fā)性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診斷根據病史,癥狀及體征診斷多無困難超聲檢查:低回聲實性團塊MRI:準確判斷大小、數目、位置其他:宮腔鏡,腹腔鏡,輸卵管造影,診斷性刮宮等

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宮腔鏡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鑒別診斷妊娠子宮卵巢腫瘤子宮腺肌病及腺肌瘤盆腔炎性塊物子宮畸形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治療治療原則:根據患者年齡生育要求、癥狀、

肌瘤部位、數目、大小的情況綜合考慮治療方法:一、非手術治療

隨訪觀察藥物治療二、手術治療三、治療新進展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隨訪觀察

適應癥:肌瘤小且無癥狀可不治療,尤其絕經年齡患者雌激素水平低落肌瘤可自然萎縮或消失。每3~6個月復查一次,隨訪期間若發(fā)現(xiàn)肌瘤增大或癥狀明顯,應考慮進一步治療。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

藥物治療適應癥:增大子宮似妊娠子宮2個月大小以內,癥狀不明顯或較輕,近絕經年齡或全身情況不能耐受手術。藥物選擇:GnRH-a-抑制垂體、卵巢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指征:縮小肌瘤利于妊娠;術前治療控制癥狀、糾正貧血;術前應用縮小肌瘤,降低手術難度;對近絕經婦女,提前過渡到自然絕經米非司酮-競爭孕激素受體拮抗孕激素作用中藥-活血化淤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手術治療手術指征:月經過多導致繼發(fā)性貧血,藥物治療無效;嚴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轉引起的急性腹痛;有膀胱、直腸壓迫癥狀;能確定肌瘤是不孕或反復流產的唯一原因者;肌瘤生長過快,疑有惡變者。手術途徑可經腹或經陰道、經腹腔鏡或宮腔鏡下進行肌瘤切除術(hysterectomy):適用于35歲以下,未婚或已婚未生育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子宮切除術:肌瘤較大,癥狀明顯,經藥物治療無效,不需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惡變者,可行子宮次全切除術或子宮全切術。注意:術前行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其他治療子宮動脈栓塞術:通過阻斷子宮動脈及其分支,減少肌瘤的血供,從而延緩肌瘤的生長,緩解癥狀——可能引起卵巢功能減退并增加潛在的妊娠并發(fā)癥風險宮腔鏡子宮內膜電切除術:適用于月經量多、沒有生育要求但希望保留子宮或不能耐受子宮切除術的患者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治療進展子宮肌瘤的超聲介入治療:

行超聲引導下瘤內無水乙醇注射(PETT)治療

子宮肌瘤的微波治療:粘膜下肌瘤

子宮肌瘤的動脈栓塞治療

子宮肌瘤冷凍療法:介入性磁共振成像引導下,經小切口向腫瘤內插入冷凍探頭(-186℃)

未來治療方法:生長因子治療,干擾素α、β,基因治療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腹腔鏡手術

Laparoscopy腹腔鏡手術---

借助攝像系統(tǒng)、光源及器械進行操作的手術方式外科手術的革命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VeressNeedle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Trocars---reusable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Forceps---atraumatic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Forceps---tooth,grasping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Scissors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以雙極電凝鉗電凝子宮動脈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子宮肌瘤合并妊娠發(fā)病率占子宮肌瘤患者的0.5%~1%,占妊娠的0.3%~0.5%。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妊娠對子宮肌瘤的影響妊娠期肌瘤可迅速增大,分娩后可縮小。妊娠期肌瘤可發(fā)生紅色變性。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子宮肌瘤對妊娠、分娩的影響可致反復流產、早產;較大肌瘤可致胎位異常、胎盤異常。妊娠合并肌瘤多能自然分娩,不急于干預,但要預防產后出血。若肌瘤阻礙胎頭下降應行剖宮產術剖宮產同時不隨便行肌瘤摘除術,是否切除肌瘤或子宮,需根據肌瘤大小、部位和患者情況決定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本課重點子宮肌瘤的分類子宮肌瘤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子宮肌瘤的治療原則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癥狀、體征、輔助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子宮肌瘤肌瘤小,無癥狀隨訪觀察肌瘤小于2個月妊娠子宮大小,癥狀輕,近絕經期藥物治療手術指證肌瘤剝除子宮切除有生育要求無生育要求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思考題病例:女,32歲,婚后四年未孕,月經周期正常,量多。婦檢:宮體如孕兩個月大,前壁稍突出,有雞蛋大的質硬隆突區(qū),雙附件(-)。問題:首先考慮的診斷是什么?如何處理?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病例分析患者××,女,40歲,孕3產2,因月經量增多2年入院。2年前月經量增多,由每次用紙2包增加到5包,有血塊,無痛經,經期延長至8-10天,周期縮短為20天左右,經期伴頭昏眼花。既往無特殊,平素月經4-5/28-30天。檢查:一般情況可,心肺無異常,婦查:外陰、陰道(-),宮頸肥大,宮體后位,增大如孕3+月大小,表面不平,質硬,活動,無壓痛,雙附件(-)?;灒篐GB74g/L。請作出:(1)初步診斷,診斷依據

(2)進一步檢查

(3)如何治療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子宮內膜癌

(Carcinomaofendometrium)

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

概述子宮內膜癌又稱宮體癌,是指發(fā)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惡性腫瘤,以來源于子宮內膜腺體的腺癌最常見。是女性生殖道常見的三大惡性腫瘤之一,近年發(fā)病率在世界范圍內呈持續(xù)上升趨勢,多見于老年婦女。平均發(fā)病年齡為60歲,75%發(fā)生于50歲以上婦女。占女性全身癌癥總數7%,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20%-30%。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發(fā)病相關因素病因不清楚。兩種發(fā)病類型I型:雌激素依賴型,約占子宮內膜癌80%。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長期刺激,伴有子宮內膜增生(AH)常見于無排卵性疾病、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腫瘤、長期服用雌激素的絕經后婦女及長期服用他莫昔芬的婦女分化好、預后好,雌孕激素受體陽性率較高均為子宮內膜腺癌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發(fā)病相關因素病因不清楚。兩種發(fā)病類型Ⅱ型:非激素依賴型,占10%。發(fā)生在絕經后(>60y)伴有萎縮性內膜和不典型增生(EIN),分化差,侵襲性強,預后不良,雌孕激素受體多呈陰性包括:漿液性乳頭狀癌、透明細胞癌、腺鱗癌、黏液腺癌等。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發(fā)病相關因素10%的子宮內膜癌與遺傳有關,其中關系最密切的癥候群是林奇綜合征(Lynchsyndrome),也稱遺傳性非息肉結直腸癌綜合征(HNPCC),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錯配修復基因突變引起的,與年輕女性的子宮內膜癌發(fā)病有關。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

1.

巨檢病變多見于子宮底部,兩側角附近居多。(1)局灶型——局部粗糙、息肉或菜花樣局限于宮底部或宮角部,癌灶小,易侵犯肌層,呈堅實灰白色。病理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54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

1.

巨檢(2)彌散型——宮腔大部或全部為癌組織累及,或呈堅實癌瘤,常伴出血、壞死,但肌層浸潤較少。晚期侵犯肌壁全層并擴展至頸管,阻塞宮頸管可引起宮腔積膿。

病理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55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

2.

鏡檢及病理類型

(1)內膜樣腺癌:

約占80%--90%,內膜腺體高度異常增生,上皮復層,細胞核異型明顯,核大、深染,有核分裂相。根據腺癌細胞分化程度分為三級:Ⅰ級——高分化腺癌;(G1)Ⅱ級——中度分化腺癌;(G2)Ⅲ級——低分化腺癌。(G3)

分級愈高,惡性程度愈高。病理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56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2)腺癌伴鱗狀上皮分化:腺癌組織中含鱗狀上皮成分棘腺癌(腺角化癌):腺癌伴化生鱗狀上皮成分鱗腺癌:腺癌伴鱗癌腺癌伴鱗狀上皮不典型增生:介于兩者之間者(3)漿液性腺癌(子宮乳頭狀漿液性腺癌):<10%,多為不規(guī)則復層排列,呈乳頭狀或簇狀生長。惡性程度很高,易廣泛累及肌層、腹腔、淋巴及遠處播散,預后極差。(4)透明細胞癌:約占4%,癌細胞多呈實性片狀或管狀、乳頭狀排列,胞漿豐富、透亮,有特殊的鞋釘狀細胞。惡性程度高,易較早轉移。病理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57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轉移途徑1.直接蔓延:沿子宮內膜蔓延生長

向上宮腔角部輸卵管病灶向下宮頸管陰道

深部肌層漿膜盆腹腔種植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58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2.淋巴轉移:為主要轉移途徑。其途徑與生長部位有關宮底部骨盆漏斗韌帶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宮角部及前壁上部圓韌帶腹股溝淋巴結子宮下段及宮頸管癌灶與宮頸癌轉移途徑相同子宮后壁病灶宮骶韌帶擴散直腸淋巴結3.血行轉移少見。晚期轉移至肺、肝、骨等處。轉移途徑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59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

子宮內膜癌手術-病理分期(FIGO,2009)Ⅰ期腫瘤局限于宮體

ⅠA侵犯肌層<1/2ⅠB侵犯肌層≥1/2Ⅱ期腫瘤侵犯宮頸,但無子宮體外蔓延

Ⅲ期腫瘤局部和(或)區(qū)域轉移

ⅢA腫瘤累及漿膜和(或)附件ⅢB陰道和(或)宮旁受累ⅢC盆腔淋巴結和(或)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

ⅢC1盆腔淋巴結(+)

ⅢC2腹主動脈旁淋巴結(+)伴(或不伴)盆腔淋巴結(+)Ⅳ期

腫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腸粘膜,和(或)遠處轉移ⅣA腫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腸粘膜ⅣB遠處轉移,包括腹腔內和或腹股溝淋巴結轉移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60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臨床表現(xiàn)癥狀:陰道流血—絕經后陰道流血,尚未絕經者可表現(xiàn)為月經增多,經期延長或月經紊亂。

陰道排液—水樣→血性→膿性伴惡臭白帶;

宮頸管堵塞時宮腔積膿。

疼痛-下腹部、腰部。

全身癥狀-晚期可有貧血、消瘦、惡病質。體征:婦檢早期可無明顯體征。

晚期→子宮稍大、軟,

宮旁轉移→可觸及不規(guī)則腫塊。

合并宮腔積膿→觸痛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61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診斷病史及臨床表現(xiàn)有下列情況者應密切隨訪:有子宮內膜癌高危因素者:如肥胖、不育、絕經延遲等。有長期服用雌激素、他莫昔芬或雌激素增高疾病者。有乳癌、子宮內膜癌家族史者。分段診刮:正確率80%~95%,

病理診斷依據/臨床分期/細胞分化報道20%無臨床癥狀,病理發(fā)現(xiàn)早期癌。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62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輔助診斷分段診刮:B超:測內膜厚度,(絕經婦女內膜<4mm)宮腔病灶大小,有無肌層浸潤。宮腔鏡檢查:直視宮腔病灶大小+活檢,提高診斷率。宮頸管搔刮及子宮內膜活檢細胞學檢查:宮腔沖洗、宮腔刷或宮腔吸引涂片法等,即使陽性也不能作診斷依據,應用價值不高。MRI、CT等檢查及血清CA125測定。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63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鑒別診斷絕經過渡期功血(功能性)萎縮性陰道炎(炎癥)老年性子宮內膜炎合并宮腔積膿子宮粘膜下肌瘤或內膜息肉(良性)原發(fā)性輸卵管癌宮頸管癌、子宮肉瘤

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64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治療

根據子宮大小、肌層是否浸潤、宮頸管是否累及、癌細胞分化程度及患者全身情況而定。早期患者以手術治療為主,按手術-病理分期及存在的高危因素選擇輔助治療;

晚期患者則采用放射、手術、藥物等綜合治療。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65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治療高危因素:

非子宮內膜樣癌或低分化腺癌深肌層浸潤脈管間隙受侵腫瘤體積大宮頸轉移淋巴結轉移子宮外轉移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66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手術治療Ⅰ期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加雙側附件切除有下列情況之一應行盆腔淋巴結切除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取樣。1)可疑的腹主動脈旁及髂總淋巴結及增大的盆腔淋巴結;2)特殊病理類型:透明細胞癌、漿液性癌、鱗狀細胞癌、癌肉瘤、未分化癌等;3)內膜樣腺癌G3。4)侵犯肌層深度1/2。5)癌灶累及宮腔面積超過50%Ⅱ期改良根治性子宮及雙附件切除術+盆腔淋巴結切除+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取樣Ⅲ、Ⅳ期個體化,以盡可能切除所有肉眼可見病灶為目的,手術范圍同卵巢癌,進行腫瘤細胞減滅術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67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放療術后放療:用于手術無法切除的病灶、盆腔及陰道殘留或可疑轉移區(qū),減少術后復發(fā)。優(yōu)點:根據手術-病理分期的結果明確癌變范圍及高危因素;確定放療種類、范圍及部位;消滅殘留癌灶。

Ⅰ期患者腹水癌細胞(+)或深肌層浸潤;淋巴結可疑或已有轉移。單純放療:高齡或有嚴重合并癥不能耐受手術、

Ⅲ、Ⅳ期患者不宜手術者。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68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化療綜合治療措施之一晚期不能手術或術后復發(fā)者以及有術后復發(fā)高危因素患者。常用藥物:阿霉素(ADM)、順鉑(DDP)、環(huán)磷酰胺(CTX)、氟尿嘧啶(5-Fu)、絲裂霉素(MMC)、依托泊苷(VP16)聯(lián)合化療方案:CA(CTX+ADM)

PA(DDP+ADM)

PAE(DDP+ADM+VP16)等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69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孕激素治療晚期或復發(fā)者,不能手術切除或年輕、早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以高效、大劑量、長期應用為宜己酸孕酮500mgim2次/周×10~12

羥孕酮150mg/d(po);or500mgim1次/周甲地孕酮160mg/d(po)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70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75%--95%術后2—3年內復發(fā)隨訪時間:術后2~3年內,每3個月1次術后3年后,每6個月1次術后5年后,每年1次隨訪內容:婦科三合診檢查陰道細胞學涂片檢查胸片(6個月至1年)晚期患者,可進行CA125檢查,也可行CT、MRI等。

隨訪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71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影響預后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1.腫瘤惡性程度及病變范圍,包括手術病理分期、組織學類型、腫瘤分級、肌層浸潤深度、淋巴轉移及子宮外轉移等。2.患者全身狀況。3.治療方案的選擇。臨床Ⅰ--Ⅳ期5年生存率75%,51%,30%,10.6%預后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72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普及防癌知識,定期進行防癌檢查正確掌握使用雌激素的指征。圍絕經期及絕經后婦女有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應首先排除宮內膜癌。注意高危因素,重視高?;颊?。對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密切隨訪或監(jiān)測。

預防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73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思考題:子宮內膜癌的早期診斷與預防。目的要求:1、了解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病情況和高危因素。2、熟悉子宮內膜癌的病理特征和臨床分期。3、掌握子宮內膜癌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方法和治療原則。

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74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子宮肉瘤

uterinesarcoma本文檔共85頁;當前第75頁;編輯于星期一\14點18分教學目標了解:子宮肉瘤的組織發(fā)生、病理和治療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