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祖籍之謎”試解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be11ad394069ca1bc191994ad8114e1/2be11ad394069ca1bc191994ad8114e11.gif)
![“趙匡胤祖籍之謎”試解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be11ad394069ca1bc191994ad8114e1/2be11ad394069ca1bc191994ad8114e12.gif)
![“趙匡胤祖籍之謎”試解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be11ad394069ca1bc191994ad8114e1/2be11ad394069ca1bc191994ad8114e13.gif)
![“趙匡胤祖籍之謎”試解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be11ad394069ca1bc191994ad8114e1/2be11ad394069ca1bc191994ad8114e14.gif)
![“趙匡胤祖籍之謎”試解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be11ad394069ca1bc191994ad8114e1/2be11ad394069ca1bc191994ad8114e1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趙匡胤祖籍之謎”試解
論文提要:最近兩年保定市有關(guān)趙匡胤祖籍究竟在清苑還是涿州的歷史舊案又起爭議,其中《宋朝事實》一條注釋被發(fā)掘出來,成為了爭議的焦點。本文從《宋大詔令集》中宋真宗的一道詔令作為解釋這一謎題的邏輯起點,與他此后“降神托祖”的一系列行為相聯(lián)系,分析了宋代制禮與歷朝奉祖陵之間的異同,并以五代骨肉離散的時代背景,逐一辨析了“涿州說”與“清苑說”所據(jù)史料的可信程度,以及《宋史·太祖本紀》所以用“涿郡說”含糊其辭的原因。
主題詞:趙匡胤祖籍探秘
最近偶然注意到保定報章上有關(guān)趙匡胤祖籍究竟何在的爭議。其中兩造糾結(jié)的焦點,是如何理解《宋朝事實》的一條注釋。實際上,這則注釋也是較早開啟這場爭訟的文獻資料之一。這與我關(guān)于宋真宗“神道設教”一事的研究頗有關(guān)聯(lián),故不揣冒昧,從事件前后因果及整體情況試為析之,以就正方家同好。
一,《宋朝事實》注釋試解
從《宋朝事實》注釋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提出并堅持清苑兩墓的,是從宰相至輿夫的上下群臣;而猶疑并且否決的并非他人,恰恰是宋真宗趙恒。但群臣敢對皇帝叫板,皇帝倒向輿論妥協(xié)的事情,在中國傳統(tǒng)皇權(quán)至上的社會里,畢竟是難以想象的稀罕事兒。1皇室祖陵究竟在不在清苑?宋真宗為何面對群議洶洶,對所遷之墓拖延不葬?這倒是應了一句俗諺:“皇帝不急太監(jiān)急”。其實在這個意義上,《宋史·河渠志》所引仁宗朝韓絳上表所言“近聞詔旨以錢二百千賜本宗葬,此乃虧薄國體”2云云,正是前朝皇室所以刻意淡化,含糊處置的邏輯延伸。至于“本宗”究系清苑趙氏,抑或宗人府,史無明載,不便確指,姑且置疑可也。
無獨有偶,較早類似的詔書還有留存,這就是輯入《宋大詔令集》卷第一百四十三《陵寢》類,系年“景德元年七月壬寅”的《詳定康陵、定陵詔》,其言:
“康陵、定陵,已經(jīng)迎奉,將修兆域。朕以園陵之事,邦家大經(jīng),開國之初,巳曾會議,尋建陵號,尚虛神寢。而有司抗表,屢有所陳,且以二寢尚居清苑。朕以事關(guān)宗廟,理合審詳。周訪群言,皆云有據(jù)。朕猶存重慎,益廣咨詢,至于命中使以經(jīng)營,委藩侯而訪察。繼觀來表,咸曰無疑。復俾大臣,再陳定議,遂有迎奉之請,用慰追遠之誠。既覩僉同,式稽禮典。於是遷之梵剎,營此寢園。今則安厝有期,儀制將舉。朕偶從余暇,肆閱群編,因覽《太祖實錄》,明載二陵所在,復又不指某州。眷言夙宵,未免疑惑。況奉先之事,垂世大猷,務葉禮經(jīng),所宜明允??闪钪袝T下與樞密院詳定以聞?!?
這應該是現(xiàn)存更早的文獻記載,其中“因覽《太祖實錄》,明載二陵所在,復又不指某州。眷言夙宵,未免疑惑”,已經(jīng)明言趙恒懷疑之所在。事實上“清苑二墓”以后也沒有作為皇陵留存下來。至今河南鞏義市西村、芝田、孝義、回郭鎮(zhèn)附近的北宋皇陵中,除徽、欽二帝被金人囚死漠北外,七個皇帝均葬于此。加上乾德元年趙匡胤、趙光義之父趙宏殷的陵墓由開封遷鞏,共為七帝八陵,計有永安陵;永昌陵;永熙陵;永定陵;永昭陵;永太陵。所缺唯此祖陵二墳,耐人尋味。
如果我們離開宋朝歷史及保定地區(qū)來作比較的話,真宗遷葬康、定二墓,本屬多余。以宋前的唐代為例:位于邢臺市隆堯縣正南六公里的魏家莊鎮(zhèn)的大唐西陵,即為李淵的四代祖陵,包括“建初陵”和“啟運陵”,為唐高祖時始建,太宗貞觀廿年累遣使臣左驍衛(wèi)府長史長孫尊師與邢州刺史李寬、趙州刺史杜敖等檢謁塋域,畫圖進上。唐玄宗于開元十三年派上柱國田再思、象城令宋文素等在陵東500米處建光業(yè)寺,為唐陵附屬建筑,今陵、碑皆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這也是可供北宋追摹的可循之例。再如宋后政權(quán),明代朱元璋以安徽鳳陽為父陵,江蘇盱眙為祖陵。清代“關(guān)外三陵”依次為建于撫順新賓縣的永陵、沈陽的福陵和昭陵,也沒有遷葬一處。但都經(jīng)過大肆修葺,陵制自有規(guī)格,絕非“一品墓”所可比擬。
從這兩個文書上看,趙恒本人因《太祖實錄》所言,與群臣訪察所得不能合榫,故爾一再猶疑。照說如果哭的不是血胤祖墳,而是亂葬崗子,就在老百姓家里也不是個體面事兒,何況皇室先陵奉祭真?zhèn)螁栴},攸關(guān)朝廷尊嚴,即趙恒所謂“奉先之事,垂世大猷”呢?再說趙氏先塋何在,只有皇室知道得最清楚,既然《太祖實錄》所載非是,所以作為趙匡胤侄兒的宋真宗,才對從清苑迎奉兩座“祖墳”的認定慎之又慎。
應該指出,《實錄》并非如某些論者理解的那樣,是由皇帝本人“口述”而成,而是由朝廷指派大臣按照一定的格式所修?!端螘ぢ毠僦尽芬话酥呶逖裕骸摆w普:太祖乾德二年正月,以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監(jiān)修《國史》?!笔菫樗纬奘分肌K抉R光在一則記載中又指出:“真宗初即位,召王禹偁于揚州,復知制誥,修《太宗實錄》。”4另一則記載則說,景德四年宋真宗“入四庫閱視圖籍,謂宰臣等曰:‘著書難事,議者稱先朝《實錄》,尚有漏略?!瘍|進曰:‘史臣紀事,誠合詳備,臣預修《太宗實錄》,凡事有依據(jù),可載簡冊者,方得記錄。’上然之。”5看來趙恒對《太祖實錄》之“漏略”尚有憾焉,唯“漏略”是否有關(guān)祖先墓葬事,不得而知。
趙恒作的傻事不止一宗。但執(zhí)拗的宋真宗所以會與執(zhí)拗的臣下達成妥協(xié),只有一個他們都必須尊奉的原因:禮制。詳下文。
二,北宋制禮與真宗托祖
宋代立國,繼承了后周“包舉天下,混一宇內(nèi)”,以致太平的大志,和“先南后北”,漸次統(tǒng)一的方略,從而結(jié)束了五代軍閥割據(jù),王朝短暫的局面。唐祚淪亡雖不久遠,但晚唐的混亂已經(jīng)導致了新一輪的“禮崩樂壞”。宋代要建立新的社會秩序,仍然需由制禮入手。故《宋史》志第五十一《禮一·吉禮一》開首即言:
“五代之衰亂甚矣,其禮文儀注往往多草創(chuàng),不能備一代之典。宋太祖興兵間,受周禪,收攬權(quán)綱,一以法度振起故弊?!?/p>
此卷縷述了宋代制禮的曲折經(jīng)過,可供參考。按照西周“慎終追遠,敬天法祖”的文化設計,本有“天子七廟,諸侯五廟”之說,“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也就是說天子袷禘,需要追封六代血胤先祖。祖廟在數(shù)量上所以有所差別,原因之一是等級使然,原因之二便是《尚書·咸有一德》所言“七世之廟,可以觀德。”意味著身為天子,必定是祖上血胤分明,德澤久遠,故爾天命有歸。但后世朝廷改姓易代,往往起于亂世之中,以庶民之身君臨天下,難以追溯久遠,故在漢初就已作出變通。如后晉天福二年議宗廟之制,御史中丞張昭遠奏議就曾以劉邦為例,認為“高祖父太上皇執(zhí)嘉無社稷功,不立廟號,高帝自為高祖?!薄爸芪潆m祀七世,追為王號者,但四世而已。故自東漢以來,有國之初,多崇四廟,從周制也。況商因夏禮,漢習秦儀,無勞博訪之文,宜約已成之制。請依隋、唐有國之初,創(chuàng)立四廟,”7他給宋太祖提出的也是類似建議。所以宋朝立國,逕以四廟為追崇祖先之制,這樣就必須上溯四代血胤先祖,這就是宋廷奉祀僖、順、翼、宣四祖的原由。8
五代諸帝“你方唱罷我登場”,“禮文儀注往往多草創(chuàng)”,但都把宗廟祖陵的事情放到開國典儀的重要項目加以研討,諸般議論可參《舊五代史·志四·禮志上》。宋初立國,趙匡胤、趙光義哥倆兒應當也不例外?!端纬聦崱冯m也列明宋太祖登基之建隆元年就曾追尊三世祖以皇帝稱號。但是為何又出現(xiàn)了“自國初加上四祖陵名,欽陵、康陵、定陵,并幽州。安陵舊在京城東南隅,及改卜葬安陵后,三陵尚未修奉”9的情況呢?敬請讀者留意,此處“并幽州”三字至為關(guān)鍵,只是“幽州”早已為后晉石敬塘割讓給契丹了,10無法尋訪,正所謂“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但是當時趙氏兄弟攻取幽燕的“恢復”的情結(jié)尚濃,《涑水紀聞》言:
“開寶九年,群臣請上太祖尊號曰應天廣運一統(tǒng)太平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上曰:‘幽燕未定,何謂一統(tǒng)?’遂卻其奏。”11
宋太宗曾兩次北伐,第一次是太平興國四年宋滅北漢以后,未及休整戰(zhàn)力即令轉(zhuǎn)兵北向,意欲一舉奪取幽州。六月,親率10萬大軍出鎮(zhèn)州北進,突破遼軍在沙河的阻截,進圍幽州。及至,遼守城軍苦戰(zhàn)待援。遼南院大王耶律斜軫于城北示弱誘伏,引宋軍北進,以分其攻勢;旋與北院大王耶律休哥援兵夾擊,大敗宋軍于高梁河。宋軍退保定州、關(guān)南、鎮(zhèn)州。第二次是雍熙三年,在宋遼戰(zhàn)爭中,宋舉兵三路攻遼,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其間曹彬10萬軍曾經(jīng)占據(jù)涿州,僅旬余即迫于糧草不濟而退兵。后曹彬未及中、西路會師,又孤軍冒進,往攻涿州。時值酷暑,遭到耶律休哥沿途阻擊,推進艱難。復抵涿州,士氣已疲乏不堪。此刻蕭太后已率軍進抵涿州東,形成對宋軍鉗擊之勢。曹彬見勢不利,引軍冒雨南撤。耶律休哥率精騎馳追。五月初三,于岐溝關(guān)大敗宋軍,史稱“岐溝關(guān)之戰(zhàn)”。所謂“岐溝之蹶,終宋不振”,此后北宋始終未再有武力恢復之舉。值得指出的是,這兩次戰(zhàn)役中,涿州都成為重要戰(zhàn)場。隨著宋軍失敗,宋、契丹的邊界也相對固定在白溝河一帶。即便趙光義曾有在幽州尋訪先人族墓的計劃,也不得不無限期擱置下來。
回到前述趙恒在景德元年的兩條詔書的發(fā)布日期,會發(fā)現(xiàn)著名的宋遼“澶淵之盟”正橫亙其間。八月“癸酉,遼主與太后大舉南下”,連下數(shù)城,攻打瀛州,在寇準力主之下,十一月趙恒率軍北上親征,十二月訂立“澶淵之盟”,在維持邊界現(xiàn)狀的前提下,從此結(jié)成了“兩國兄弟邦”,但也斷送了他恢復幽燕的雄心壯志?!蹲髠鳌酚小疤熳又?,唯祀與戎”之語,據(jù)說和議成立後,“上既罷兵,垂意典禮”,12此后他即棄戎從祀,開始計議“天書降神”。我在《“天書降神”新議——試論北宋與契丹的文化競爭》13一文中分析了這一過程,故不贅。
與本文論題相關(guān)的一點,就是他在“降神”中另外托祖。大中祥符五年十月八日,真宗曾稱他夢見了景德中所睹“神人”傳玉璽之命云:
“先令汝祖趙某授汝天書,將見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翌日夜,復夢神人傳天尊言:‘吾坐西,當斜設六位?!从谘佣鞯钤O道場候迎。五鼓后天尊至,冠服如元始天尊像。六人秉圭,其中四人仙衣,二人通天冠,絳紗袍。真宗再拜于階下。天尊與六人皆就座。真宗再拜于西階。命設榻,召真宗坐,令飲碧玉湯。天尊語:‘吾,人皇九子中一人也。是趙之始祖。再降,乃軒轅黃帝,凡世所知少典之子,非也。母感電,夢天人,生于壽丘、后唐時七月一日下降,總治下方,主趙氏之族,今已百年?;实奂壬茷閾嵊n生,無怠前志?!?4
又在戊午日,宣稱有“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降于延恩殿,于是趙桓正式宣稱,宋室為“軒轅黃帝之后”。并一再敕封所降之神為“圣祖天尊皇帝”。今輯入《全宋文》15第七冊卷二六四、二六五、二六六諸卷之宋真宗表、告中,就屢次對這位子虛烏有的“趙氏之祖”充滿著虔敬之頌詞?!端问贰ね鯕J若傳》還說:欽若任景靈使時曾“閱《道藏》,得趙氏神仙事跡四十人,繪于廊廡?!边@實際上是著手將趙氏祖先神話虛擬泛化,從而繞開了清苑二墓的真?zhèn)螁栴}。此后整個禮儀制度的設計重心,也由“法祖”轉(zhuǎn)為“敬天”,“神道設教”亦由此而興。這倒是關(guān)系到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轉(zhuǎn)折,以其逸出本文主旨,另文不提。16
三,"涿郡說"之謎
《宋史·本紀第一》開首即言: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諱匡胤,姓趙氏,涿郡人也。"
這是歷代敘述趙匡胤籍里世次的基準。作為官修史書,《宋史》纂修例必有據(jù),一般應當依據(jù)宋代官本的《太祖實錄》。雖然《宋史》的修纂曾被后世史家批評為倉促雜蕪,但畢竟由來有自,不能輕易顛覆,其中最值得推敲的正是“涿郡”的提法。
按涿郡本為西漢所置,因大運河御河遷延至隋,治所和管轄范圍都在不斷變更。17《宋史》志第四十三《地理六·燕山府路》:
“涿州。唐置,石晉以賂契丹。宣和四年,金將郭藥師以州降,賜郡名曰涿水,升威行軍節(jié)度??h四:范陽,歸義,固安,新城。賜名威城?!?/p>
則唐時涿已設州廢郡,且因石敬塘割讓而長期歸入契丹境內(nèi),僅在宋徽宗有金人手中賄買燕山府時曾短暫歸宋,尋亦因“靖康之變”復入金境。故五代至宋,已無“涿郡”之名,因而這種書法無所確指,極堪玩味。
一種可能是趙氏歷盡五代戰(zhàn)亂,骨肉離散,早已失其世代里居所在。司馬光曾據(jù)“張文裕云”:
“張藏英,燕人,父為人所殺,藏英尚幼。稍長,擒讎人,生臠割以祭其父,然后食其心肝。鄉(xiāng)人謂之‘報讎張孝子’。契丹用為蘆臺軍使。逃歸中國,從世宗征契丹?!?8
此故事的時間地點和從軍職銜,都與《宋史》記述趙匡胤之祖世代俱為文官,而其父弘殷則“少驍勇,善騎射”,“莊宗愛其勇,留典禁軍。漢乾佑中,討王景于鳳翔,會蜀兵來援,戰(zhàn)于陳倉。始合,矢集左目,氣彌盛,奮擊大敗之,以功遷護圣都指揮使”19的經(jīng)歷相近,可資參考。趙弘殷也可能是因為戰(zhàn)亂,少小離鄉(xiāng)背井出來闖蕩的,他最初隨從的王镕,就是作為成德節(jié)度使駐守鎮(zhèn)州的。趙翼《二十二史札記》卷三二“明太祖多養(yǎng)異姓為子”條言:
“養(yǎng)異姓為子,始于唐之宦官。其后朱全忠、李克用、李茂貞、王建等亦用以創(chuàng)國。蓋群雄角力時,部下多易去就,唯撫之為家人父子,則有名分以相維,恩義以相浹。久之,亦遂成骨肉之親。以之守邊御敵,較諸將帥,尤可信也。”20
這正是歐陽修《五代史·周本紀》十二痛心疾首所言:
“嗚呼,五代本紀備矣!君臣之際,可勝道哉,梁之友珪反,唐戕可寧而殺存乂、從璨,則父子骨肉之恩,幾何其不絕矣。太妃薨而輟朝,立劉氏、馮氏為皇后,則夫婦之義,幾何其不乖而不至于禽獸矣。寒食野祭而焚紙錢,居桑改元而用樂,殺馬延及任圜,則禮樂刑政幾何其不壞矣。至于賽雷山、傳箭而撲馬,則中國幾何其不夷狄矣。可為亂世也歟。”21
在“亂世英雄起四方”的時代,正應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老話?!杜f五代史》述各朝開國君主事跡,雖然照例追贈先祖為帝設陵,但《漢書·高祖紀一》敘及后漢高祖劉知遠時,注引《五代會要》言:“懿陵、沛陵皆無陵所,遙申朝拜?!庇帧吨軙な雷诩o一》敘柴榮為郭威養(yǎng)子,父名守禮,注引“《隆平集》:‘柴翁者,嘗獨居室,人以為司冥事。一日,笑不止,妻問其故,不答。翁嗜飲,妻醉之以酒,乃曰:"上帝有命,郭郎為天子。"’考柴翁即守禮之父,史佚其名?!倍际俏宕弁醪恢适胰陨系默F(xiàn)成事例。
趙弘殷沒有活到趙匡胤位尊九五就故去了,他也不可能料及柴榮會英年早逝,兒子能“皇袍加身”。但趙匡胤登基時,其母杜氏猶在。22據(jù)《宋史·后妃傳一》,“太祖母昭憲杜太后,定州安喜人也。父爽,贈太師。”建隆二年“太后崩于滋德殿,年六十?!眲t其生年當在唐昭宗天復年間。從其父官銜為封贈所得看來,她也應當出身平民,在與趙弘殷論婚嫁時,當然不可能敘閥閱,論門第。其實《宋史》本紀敘趙匡胤先祖閥閱,也同樣于史無據(jù)?!朵乘o聞》卷第一記錄趙匡胤早年行事粗豪,復因結(jié)義兄弟擁戴而黃袍加身之舉,都極似五代“義兒”行徑,如柴榮之于郭威然。23但可能格于“為尊者諱”的慣例,未提及“封贈”職銜。由情理推論,頗疑趙匡胤實不知其祖上三代確切的籍里和墓地究在何處,但其母杜太后至少應當知悉趙弘殷家鄉(xiāng)的大概所在。
另一方面,既然趙弘殷之父趙敬曾“歷營、薊、涿三州刺史”,至少在這一帶生活過,則趙弘殷有可能生于薊、涿,卻難以確定究在何地。其實不必上溯西漢,這兩郡在隋代均可稱為“涿郡”。24這大概也是宋代大臣不得已的委婉書法。
肖煜《趙匡胤的“祖墳”何在及其他》中,曾舉《邵氏聞見后錄》卷七的一段話,這對于我們理解“涿郡”說的由來實有幫助。邵博言:
“今章奏不當名。趙廣漢,按《國史會要》,本朝廣漢之后也?!?/p>
按《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本言:
“趙廣漢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屬河間。少為郡吏、州從事,以廉潔通敏下士為名。舉茂材,平準令。察廉為陽翟令。以治行尤異,遷京輔都尉,守京兆尹?!?/p>
但在趙光義敕修,李昉、扈蒙等十二大臣編纂的《太平御覽》卷二五二中,就明載說:
“趙廣漢,字子都,涿郡人也。守京兆尹?!?/p>
“蠡吾”兩字的去除,應當不是簡單省略,而是具有深意的模糊。宋人彭百川撰《太平治跡統(tǒng)類》卷一首先談及“圣宋仙源積慶符瑞”,亦言:
“趙氏之先,自造父為周穆王御,封趙城,因氏焉。其后與韓、魏分晉,列為諸侯。至漢趙廣漢居涿郡中,遂為郡人?!?/p>
此后還托言中唐貞元間即有人卜算出一百六十年后當有圣人興,趙氏后人定都于宋地的讖言,也是歷代為帝王造勢的慣技,不談也罷。
前述邵博所引的《國史會要》也是由歷朝史官纂輯的。宋人程俱《麟臺故事》卷二載:“天圣末《國史》成,始于修史院續(xù)纂《會要》?!?5李燾《資治通鑒長編》卷一〇九言:宋仁宗天圣八年六月“癸巳,監(jiān)修《國史》呂夷簡等上新修《國史》于崇政殿。”七月“丁巳,詔修史官修《國史會要》?!薄短接[》中對于趙氏族望祖源的這種寫法,當然也是《宋史》將趙宋皇室祖籍書為“涿郡”的依據(jù)??芍獙τ诨适易婕睦宥?,實曾歷經(jīng)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四朝兄弟父侄祖孫的煞費苦心,精心編纂,逐步統(tǒng)一口徑,并與當時的修史大臣形成了默契。決非一人一時之心血來潮,更不是元儒編撰《宋史》時的率意所為。
四,“保州說”辨析
至于《宋人軼事匯編》引證周煇所記“國家上世陵寢,皆在保州保塞縣”云云,今本《清波雜志》不存。按周煇雖曾于淳熙丙申出使金國,但此文并未說明系他親謁親見,是一疑焉。又王曾為宋真宗咸平五年壬寅科狀元,景德初知制誥,為真、仁宗兩朝名相之一,著有《九域志》三卷、《契丹志》一卷。他在大中祥符五年曾經(jīng)使遼,他在《上契丹事》中所言:
“自雄州白溝橋渡河,四十里至新城縣,古督亢亭之地。又七十里至涿州。北渡范水、劉李河,六十里至良鄉(xiāng)縣。渡盧溝河,六十里至幽州,號燕京?!?6
照說這則記敘更加接近宋真宗訪遷“清苑二墓”的時間,卻只字未及保州為“祖陵”所在。四庫著錄之曹勛《北狩見聞錄》是記錄他隨從被俘徽、欽二帝“北狩”經(jīng)歷的實錄,可惜只記錄到真州,亦未提及保州。事實上,宣和五年四月在王黻、童貫、蔡攸以賄買方式,從金兵手中“恢復”幽燕后,一度志滿意得。權(quán)燕山府帥詹度曾作《平燕詩》送別童貫,詩言:
“長亭春色送英雄,滿目江山映日紅。劍戟夜搖楊柳月,旗旌曉拂杏花風。行將一決平戎策,到后須成濟世功。為報燕山諸將吏,太平取在笑談中?!?7
詩還算得中規(guī)中矩,但大言矯情,肉麻歌功,也算“吹牛詩賦”的別格,尤其是在“靖康恥”歷史大背景的映襯之下,顯得格外荒誕。至宣和六年“金人渝盟”南下攻宋,在宋人據(jù)有薊、涿的一年多時間里,也沒有宋徽宗在保州祭陵訪祖之記載。周煇即或有此慨嘆,也是陸游“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之類的希冀,錢鍾書對此曾有精辟分析,28可以參看。
論者又引吳處厚所言“趙氏世為保州人”云云以證其實。其實關(guān)于吳著《青箱雜記》的價值,四庫全書館臣所撰提要曾下過這樣一個斷語:
“晁公武《讀書志》謂‘所記多失’,實又譏其記成都置交子務,誤以寇瑊為張詠。案吳處厚以干進不遂,挾怒羅織蔡確《車蓋亭》詩,驟得遷擢,為論者所薄。故公武惡其人并惡其書。今觀所記,如以馮道為大人之類,頗乖風教,不但記錄之訛?!?9
對其人品學問,已然貶斥殆盡。就連吳處厚建言并親自尋到,并蒙宋神宗敕旨建祠立廟,列入國家奉祀絳州的公孫杵臼、程嬰“存趙”遺跡,也受到南宋學者洪邁的無情詰難?!度蔟S隨筆》卷第十言:
“自晉景公至元豐,千六百五十年矣!古先圣帝、明主之墓尚不可考,區(qū)區(qū)二士,其復有兆域在乎?絳郡以朝命所訪,姑指他丘壟,為之詞,以塞責耳!此事之必不然者也?!?0
事實上,當年“救孤存趙”之地究在何地,至今猶存爭議。有論者介紹說,當時晉國都城雖在今晉南侯馬、曲沃一帶,晉景公三年程嬰在屠岸賈追殺之中逃到近千華里以外的仇猶之地。31晉靜公二年韓、魏、趙三家分晉之后,今天的晉東北盂縣、定襄一帶成為趙國控制的核心地域,祖宗祭祀又是商周以后最重要的大事,故盂縣藏山祭祀程嬰與趙武,至少不應晚于武靈王登位前后。約與洪邁質(zhì)疑的同時,金大定十二年做過盂縣縣令的智楫,曾為藏山撰寫過《神泉里藏山廟記》碑文,其中提及當時的趙氏于藏山“歲歲血祭,遠近歸禱”的情況。至今盂縣還保存九座祭祀趙武的廟宇。32
請注意洪邁“姑指他丘壟,為之詞,以塞責耳”一句,未必不是當年奉宋真宗詔尋訪祖墓官員的心態(tài)。有細心者還據(jù)《宋史·宰輔表》查出咸平年間宰相有呂端、張齊賢、李沆、呂蒙正、向敏中,景德年間又有畢士安、寇準,甚至逕以“寇準等人”的語式立論。但四庫全書猶存范雍編訂的寇準文集《忠愍集》,包括時代相同而未任相職的重臣王禹偁《小畜集》、趙湘《南陽集》、楊億《武夷新集》等,何嘗發(fā)現(xiàn)類似建言?“宰相輿夫,眾口一詞”的盛況,如果不是過眼煙云,就是大臣們明知天命難違,自己偷偷刪去了。
至于明萬歷時代的《畿輔通志》以及《保定府志》、《清苑縣志》等關(guān)于“保州說”的種種記載,以其時代睽隔,不談也罷。倒是蒙元初年張柔開府建牙,辟清苑縣城以為順天府時,郝經(jīng)著于憲宗八年的《順天府孔子新廟碑》嘗言:
"順天,故清苑縣,置于隋、唐間,為鄚州屬邑。宋初置保塞軍,以其趙氏之故家在焉,故縣比豐、沛,升為州,曰‘?!?33
1278年南宋滅亡后,文天祥在押解大都途中所寫《指南后錄》,亦有《保、涿州三詩》,也明確“趙太祖墓”。復吟詠道:
“我行保州塞,御河直其東。山川猶有靈,佳氣何郁蔥。顧我巾車因,厲氣轉(zhuǎn)秋蓬。瓣香欲往拜,惆悵臨長空。”34
實際上還晚于郝經(jīng)之記,兩記實為一事。雖然早于明清記載,但與宋初記載比較,從證據(jù)學價值來說已落二義。只能說明宋真宗遷墓之舉的長久遺波,而不能證其情實。
結(jié)語
錢鍾書在《宋詩選注》序言里曾說:
“歷史考據(jù)只扣住表面的跡象,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喪失了謹嚴,算不得考據(jù),或者變成不安本份,隨事生風的考據(jù),所謂穿鑿附會?!紦?jù)只斷定已然?!?5
名人故里的爭論歷來很多,近年為了爭奪地方知名度,或者為建造人工旅游景點造勢,以發(fā)展地方經(jīng)濟,這類爭訟又開始抬頭,且有越演越烈之勢。其情雖然可憫,實際上都是陳年舊帳老話題。比如為西施的故里浙江的諸暨和蕭山爭得頭破血流,山東的惠民、博興和廣饒也為孫武故里打得不亦樂乎。這使我想起當年胡耀邦同志為息諸葛亮隱居躬耕地究屬襄陽、南陽兩家之訟,曾引古聯(lián)“功高天下,原不分襄陽南陽”。
趙匡胤曾為一代風流,雖不能確定其故里祖籍的準確地點,但畢竟同在一省,同在一市。涿州、清苑都各有值得驕傲的歷史文化和優(yōu)秀人物。但綜述以上,我以為“保州”之說雖然事出有因,畢竟查無實據(jù),而且每個證據(jù)中都并存著矛盾和悖論。因此《宋史》“涿郡”之說尚難動搖,除非論者還能提出其他的,更加具有說服力的證據(jù)。
1偏偏宋真宗就是這么一位主兒。他在預謀“天書降神”事以前,曾以珍珠一壇賄買宰相王旦,以封其嘴;又在孫奭當面指責“天何言哉,豈有書也!”時裝聾作啞,置若罔聞。應該說真宗一朝對于文官尤其寬厚。而官員自以為事關(guān)禮制,須爭“國本”,也會以“直諫”沽名釣譽,尤其在毫無風險的情勢之下。
2《宋史·職官十一》言諸官俸祿:“宰相,樞密使,月三百千。”“參知政事,樞密副使,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及宣微使不帶節(jié)度使,或檢校太保簽書樞密院事,三司使,二百千?!笨芍岸偾А鄙胁患霸紫嘣沦骸H绱宋⒈?,無怪韓絳認為有失朝廷體面。
3《宋大詔令集》,司義祖校,中華書局1997年第二次印刷,521頁。
4《涑水紀聞》卷第三,中華書局1989年校點本,43頁。
5《麟臺故事校證》,中華書局1989年校點本,54-55頁。
6《禮記·王制》。
7《舊五代史·志四·禮志上》。這位張昭入宋后又是首制禮儀之重臣?!端问贰堈褌鳌费裕骸罢巡┩▽W術(shù),書無不覽,兼善天文、風角、太一、卜相、兵法、釋老之說,藏書數(shù)萬卷。尤好纂述,自唐、晉至宋,專筆削典章之任?!薄八纬?,拜吏部尚書。乾德元年郊祀,昭為鹵簿使,奏復宮闕、廟門、郊壇夜警晨嚴之制。禮畢,進封鄭國公,與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選?!庇小都紊萍肺迨?、《名臣事跡》五卷。
8宋朝宗廟袷禘四祖的制度還是保留下來了?!端问贰分镜谖迨弧抖Y一·吉禮一》中有“禧祖已祧而復,遂為始祖”的記載,志第八十七《樂九·樂章三》中也記述了宗廟“酌獻僖祖室,《大善》”;“順祖室,《大寧》”;“翼祖室,《大順》”;“宣祖室,《大慶》”,并各有樂詞。
9《宋朝事實》卷一《祖宗世次》“翼祖”條原注。又在“僖祖”、“順祖”條下特為注明葬地為“幽州”。
10《新五代史》卷八《晉高祖紀》:天福元年"十一月丁酉,皇帝即位,國號晉。以幽、涿、薊、檀、順、瀛、莫、蔚、朔、云、應、新、媯、儒、武、寰州入于契丹"。
11司馬光《涑水紀聞》卷第三,中華書局1989年校點本,6頁。
12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六三。
13發(fā)表于《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一期。
14《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九。
15《全宋文》,曾棗莊、劉琳主編,巴蜀書社1990年出版。
16拙著《超凡入圣——宋代儒學與關(guān)羽崇拜》之《神道設教》章曾專門探討及此,不贅。
17《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涿郡,高帝置。莽曰垣翰。屬幽州……縣二十九”,包括涿縣及樊輿。
18《涑水紀聞》卷第二,中華書局1989年校點本,40頁。又列入《宋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端稳诵≌f類編》卷一“殃慶類”引宋人賈似道《悅生隨鈔》所載《張藏英力報親讎》敘述較詳:“張藏英,涿州范陽人。自言唐相嘉真之后。唐末之亂也,藏英舉族數(shù)十口,悉為賊孫居道所害。時藏英年十六,僅以身免。后逢孫居道于幽州市,引佩刀刺之,不死。為吏所執(zhí),節(jié)帥趙德鈞壯之,舍而不問,以備牙職。藏英后聞居道避地關(guān)南,乃求為關(guān)南都巡撿使,至則微服攜鐵檛,匿孫居道舍側(cè),伺其出,擊之,撲于地,嚙其耳噉之,遂擒歸。設父母位,陳酒肴,縛孫居道于前,數(shù)其罪,泣以鞭之,臠其肉,經(jīng)三日,剖取其心肝以祭。詣官首服,官為上請而釋之。燕薊間目為‘報讎張孝子’?!庇噗泡嫳?,1985年9月,葉3-5)。按趙德鈞“幽州人也,事劉守光、守文為軍校,莊宗伐燕得之,賜姓名曰李紹斌。”李存勖時為幽州和滄州節(jié)度使,后降契丹。此事于張藏英籍里“燕人”與“涿州范陽人”記載之歧,亦同于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可再生能源并網(wǎng)合同范本
- 金華浙江金華永康市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處工作人員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西安2025年陜西西安音樂學院專任教師招聘2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舟山2025年浙江舟山市定海區(qū)昌國街道招聘公益性崗位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八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語文試題(PDF版無答案)-3
- 漯河2024年河南漯河西城區(qū)現(xiàn)代服務業(yè)開發(fā)區(qū)工作委員會人才引進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溫州浙江溫州平陽縣科學技術(shù)局招聘編外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溫州2025年浙江溫州永嘉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共體永嘉縣婦幼保健院招聘(一)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泉州2025年福建南安市衛(wèi)生事業(yè)單位招聘編制內(nèi)衛(wèi)生類工作人員51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普洱2025年云南普洱第二中學招聘編外教學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如何有效組織幼兒開展體能大循環(huán)活動》課件
- 大學計算機基礎(第6版)(微課版)課件 第1章認識計算機
- 壓瘡課件教學課件
- 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護理查房課件
- 河南省南陽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題
- GB/T 44230-2024政務信息系統(tǒng)基本要求
- 共享wifi貼合同范本
- 統(tǒng)戰(zhàn)工作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 成人鼻腸管的留置與維護
- 國能遼寧北票 200MW 風力發(fā)電項目地質(zhì)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 2024年松溪縣城投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