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管理的中國專家共識演示文稿_第1頁
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管理的中國專家共識演示文稿_第2頁
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管理的中國專家共識演示文稿_第3頁
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管理的中國專家共識演示文稿_第4頁
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管理的中國專家共識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管理的中國專家共識演示文稿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優(yōu)選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管理的中國專家共識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背景2003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和美國心臟病學學會(ACC)發(fā)表了一系列有關(guān)肥胖的評估、防治及其與心血管病關(guān)系的聲明與指南。2009年至2011年歐洲高血壓學會(ESH)肥胖工作組先后于發(fā)表了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obesity-relatedhypertension)靶器官損害、減重治療的降壓效應及減肥藥物心血管影響的專家共識。2012年歐洲高血壓學會(ESH)與歐洲肥胖研究學會(EASO)聯(lián)合發(fā)布了肥胖和難治性高血壓的聲明。2013年美國高血壓學會(ASH)與美國肥胖協(xié)會(TOS)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guān)于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病理生理機制、心血管病風險及治療的立場聲明。2013年AHA、ACC和TOS聯(lián)合推出了成人超重與肥胖管理指南,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指出肥胖合并高血壓和糖和(或)脂代謝異常是國人代謝綜合征最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概念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obesity-relatedhypertensionobesity-inducedhypertensionobesityassociatedhypertension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的重要特征為高血壓的發(fā)生與肥胖密切相關(guān),控制體重能有效降低血壓。高血壓與肥胖的關(guān)系可以是血壓升高繼發(fā)于肥胖,也可以是血壓升高先于肥胖,目前臨床上并未予以明確區(qū)分,統(tǒng)稱為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目錄背景及概念1肥胖與高血壓的流行病學2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的病理生理機制3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的診斷及其風險評估

4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的綜合干預

5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流行病學

體重指數(shù)(BMI)和腰圍作為判斷肥胖的指標。中國成年人BMI為18.5~23.9kg/m2正常,24~27.9kg/m2為超重,≥28kg/m2為肥胖;腰圍≥90/85cm(男/女)可判定為腹型肥胖。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流行病學《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顯示,2012年18歲及以上成年人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11.9%(圖1),6~17歲青少年超重率為9.6%、肥胖率為6.4%。2012年18歲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5.2%。中國少年兒童高血壓的患病率已從1991年的7.1%上升到2004年的14.6%。2012年中國6城市兒童血壓調(diào)查顯示,肥胖、超重和正常體重組的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29.1%、17.4%和7.8%,腹型與非腹型肥胖兒童的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27.9%和8.4%。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流行病學肥胖患病率的增加往往伴隨多種代謝紊亂。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分析2274例高血壓患者發(fā)現(xiàn)超重和肥胖者共占76.2%,重慶市高血壓研究所分析了1863例高血壓患者發(fā)現(xiàn)合并代謝紊亂者達80.6%。中國24萬成人橫斷面調(diào)查資料匯總分析顯示,超重(BMI≥24kg/m2)者發(fā)生高血壓的風險是正常體重者的3~4倍,≥2項以上危險因素聚集風險增加2~3倍;肥胖(BMI≥28kg/m2)者90%以上患者有高血壓及糖脂代謝紊亂或危險因素聚集;腹型肥胖患者發(fā)生高血壓的風險是腰圍正常者的4倍以上。中國代謝綜合征的主要組分為肥胖合并高血壓和血脂異常(占53.7%),其次為肥胖合并糖代謝異常和高血壓(占30.5%)。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目錄背景及概念1肥胖與高血壓的流行病學2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的病理生理機制3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的診斷及其風險評估

4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的綜合干預

5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病理生理機制

肥胖致高血壓的機制復雜,腎臟、神經(jīng)系統(tǒng)、血管內(nèi)皮功能異常及脂肪病變均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主要的病理生理機制涉及心輸出量增加、血漿容量擴張和鈉潴留、交感神經(jīng)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激活、胰島素抵抗、脂肪因子失衡、炎癥/氧化應激、血管外脂肪功能異常以及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因素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目錄背景及概念1肥胖與高血壓的流行病學2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的病理生理機制3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的診斷及其風險評估

4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的綜合干預

5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診斷及其風險評估

2013年ASH與TOS提出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血壓的診斷切點為≥140/90mmHg。國內(nèi)外多個學術(shù)組織,如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AHA和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等組織聯(lián)合發(fā)布的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均將高血壓的診斷切點定為≥130/85mmHg。AHA、ACC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高血壓管理科學建議,JNC8、ASH和國際高血壓學會(ISH)社區(qū)高血壓管理指南仍將高血壓診斷切點確定為≥140/90mmHg。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診斷及其風險評估除常規(guī)的血壓測量(包括診室血壓、動態(tài)血壓和家庭血壓檢測)外,選擇合適的袖帶也尤為重要。推薦袖帶大小為:(1)上臂圍22~26cm,袖帶尺寸12cm×22cm(成人小號);(2)上臂圍27~34cm,袖帶尺寸16cm×30cm(成人標準號);(3)上臂圍35~44cm,袖帶尺寸16cm×36cm(成人大號);(4)上臂圍45~52cm,袖帶尺寸16cm×42cm(成人超大號或大腿袖帶)。對于上臂過于粗壯的患者,如果沒有合適的袖帶,可將袖帶置于前臂上部,聽診橈動脈搏動測壓。此時應當注意前臂的位置與心臟在同一水平。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診斷及其風險評估BMI和腰圍是目前臨床常用的肥胖診斷指標。BMI表示全身肥胖程度,腰圍主要反映腹型肥胖或中心型肥胖的程度。BMI≥28kg/m2和(或)腰圍≥90/85cm(男/女)。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診斷及其風險評估計算機斷層成像(CT)或磁共振成像(MRI)在腰椎4~5水平定量分析內(nèi)臟脂肪分布,是目前測量脂肪分布及含量的“金標準”,一般以內(nèi)臟脂肪面積≥100cm2判斷為內(nèi)臟脂肪型肥胖。國內(nèi)外也有采用超聲測量腹部脂肪厚度來判斷內(nèi)臟脂肪型肥胖。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的診斷流程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診斷及其風險評估雖然肥胖增加心血管代謝風險,但又與心血管事件預后存在"矛盾現(xiàn)象"。近年來,國內(nèi)外數(shù)十萬人群調(diào)查均證實肥胖程度與總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預后存在"矛盾現(xiàn)象",即J形曲線,超重時心血管預后最好,這對肥胖風險的評估有參考價值。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目錄背景及概念1肥胖與高血壓的流行病學2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的病理生理機制3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的診斷及其風險評估

4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的綜合干預

5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綜合干預

(一)干預原則與控制目標具體措施包括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運動治療、認知行為干預、藥物治療以及手術(shù)治療。目標血壓:目標血壓應<140/90mmHg。但>60歲的老年患者降壓目標可放寬至<150/90mmHg。目標體重:體重應在6個月內(nèi)下降達5%,嚴重肥胖者(BMI>35kg/m2)減重應更嚴格,應使BMI減至28kg/m2以下。其他代謝指標的目標值:血脂、血糖、血尿酸和血同型半胱氨酸等代謝指標參考中國相關(guān)疾病治療指南。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綜合干預(二)生活方式干預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和運動治療是最主要的生活干預方式。此外,減少鈉鹽攝入、增加鉀鹽攝入,戒煙,限酒,心理調(diào)節(jié)和壓力管理也是生活方式干預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AHA、ACC和TOS在成人超重和肥胖管理指南中指出,生活方式適度改變,使體重減少3%~5%即可明顯改善糖脂代謝,體重下降越多,則血壓改善越明顯,體重下降5%可使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下降3和2mmHg。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綜合干預平衡膳食建議肥胖男性每日能量攝入為1500~1800千卡,肥胖女性為每日1200~1500千卡,或在目前能量攝入水平基礎上減少500~700千卡/d。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大營養(yǎng)素供能比應為總能量的15%~20%、55%~60%和25%~30%。減少鈉攝入,食鹽攝入量<5g/d,增加鉀攝入,通過蔬菜水果攝入>3.5g/d,可適當選擇高鉀低鈉鹽。控制飲酒量,酒精攝入量男性不應超過25g/d,女性不應超過15g/d,白酒、葡萄酒(或米酒)和啤酒的量應少于50、100和300ml。飲食應清淡少鹽,減少加工食品和含糖飲料中額外能量的攝入,避免暴飲暴食。個體化原則。近年基礎研究表明膳食辣椒素有控制體重和血壓、改善糖脂代謝及降低心血管病風險的作用,提示某些功能性膳食因子的作用值得探索。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運動治療包括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和柔韌性訓練。有氧運動可提高心肺耐力及功能,調(diào)節(jié)糖脂代謝,改善血管功能,減脂降壓。抗阻運動可增加肌肉質(zhì)量和力量,提高基礎代謝率,培養(yǎng)不易發(fā)胖的體質(zhì),防止減肥后反彈。柔韌性訓練可改善關(guān)節(jié)功能,防止運動損傷,緩解運動疲勞。單純中等強度的有氧訓練6~12個月只能減重1.6kg。有氧運動可使動態(tài)血壓下降3.0/2.4mmHg或使診室血壓下降3.9~4.1/1.5~3.9mmHg。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綜合干預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的運動處方:中等或中低強度有氧運動30~60min/d,每周累計250~300min,或每周運動消耗能量≥2000千卡??棺柽\動每周2~3d,每天8~12個動作,每個動作做3組,每組重復10~15次,同一肌群隔天訓練1次。柔韌性訓練每天做,特別是抗阻運動前、后。有氧運動以步行為主,根據(jù)個人情況可以選擇快走、慢跑、游泳、健美操、跳舞、自行車等??棺柽\動可選二頭彎舉、頸后臂屈伸、肩上推舉、深蹲、坐位腿屈伸、直立腿外展內(nèi)收等。過度肥胖者應避免承重運動,可選擇游泳、水中漫步、固定自行車、上肢運動等非承重運動。同時應增加日?;顒恿?,減少久坐行為(如長時間看電視、使用計算機),每過1小時均應簡單運動。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綜合干預一個典型的運動過程包括:5~10min的熱身活動;30~60min的有氧運動,和(或)10~20min的抗阻運動;5min放松活動。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綜合干預體重下降與血壓變化并不平行。隨訪2~3年發(fā)現(xiàn),體重減輕1kg收縮壓可降低1mmHg,隨著時間延長,體重減輕10kg,收縮壓則可降低6mmHg。對10項干預時間超過1年的研究進行薈萃分析發(fā)現(xiàn),減重效應在干預6個月時達到頂峰[體重減輕4.5kg,血壓降低3.7/2.7mmHg,7年后減重效應則完全消失。依從性差是生活方式干預的主要局限所在。盡管如此,對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患者實施持續(xù)的生活方式干預仍十分必要,一旦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將終生受益。本文檔共32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三\16點14分綜合干預(三)藥物治療1.降壓藥物:循證醫(yī)學證據(jù)表明ACEI和ARB不僅能拮抗腎臟、血管、脂肪、心臟等臟器和組織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RAS)的激活和降低血壓,還可改善胰島素抵抗、激活代謝性核受體、改善糖代謝、減輕脂肪病變。指南均將ACEI和ARB類藥物推薦為高血壓合并代謝綜合征或糖尿病患者的一線用藥。CCB對糖脂代謝無不良影響,但無明顯減重作用,可作為肥胖相關(guān)性高血壓的聯(liá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