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_第1頁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_第2頁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_第3頁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_第4頁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課程目標個人收入分配與不平等的衡量個人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原因分析中國個人收入分配現狀、原因與對策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課程目標中國個人收入分配現狀、原因與對策

個人收入分配與不平等的衡量

個人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原因分析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第一節(jié)個人收入分配和不平等的衡量收入分配研究的三個層次1.2個人收入與經濟增長個人收入分配與收入的不平等對個人收入分配的衡量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1.1收入分配研究的三個層次收入分配的研究包括以下三個層次:1、考察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問題。2、考察勞動報酬如何在單個勞動者之間進行分配的問題。3、考察經過確切界定的一些部門之間的“報酬差別”問題。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個人收入與經濟增長1、什么是個人收入?1938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海利?西蒙斯(Simons,1938):“個人收入可以定義為這樣兩項之和,一項是行使的消費權力的市場價值,另一項是資產存量價值的變化”。用通俗的話來講,個人收入包括個人的消費部分和儲蓄部分。如果儲蓄是為了將來消費,個人收入又可以被看作為一定時期內獲得的用于個人或家庭現在與將來消費的資源的市場價值。這一收入定義基本上被國際學術界和各國統計部門所普遍接受,具體到實際收入的計算上,與此定義最靠近的是家庭或個人可支配收入。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2、個人收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庫茲涅茨的倒U字假說:“在經濟未充分發(fā)展的階段,收入分配將隨國家經濟發(fā)展而趨于不平等;其后,經濟收入分配暫時無大變化的時期,到達經濟充分發(fā)展的階段,收入分配將趨于平等?!?/p>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一般人均產值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圖7-1庫氏倒U型曲線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個人收入分配與收入的不平等廣義上來說,收入是指個人收入,或者按照我們通常統計測量的指標是家庭收入??疾烊司杖霑r,需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收入的來源。有勞動的收入,如工資的收入,也有非勞動的收入,如利息和利潤分紅等。二是家庭人口的數量。這既與勞動力的數量,即工作人口有關,也與非勞動人口,甚至是家庭未成年人口有關。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在對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討論中,最大的難點是我國統計中報酬的涵蓋范圍。改革開放以前當時的報酬分配的不平等的衡量,基本說是比較容易的,不存在困難。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城鎮(zhèn)勞動報酬收入水平不但提高很快,而且報酬結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制度外的收入急劇增長。這甚至成為中國人富裕的秘密。這部分的統計測量成為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也影響到目前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狀況的判斷。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對個人收入分配的衡量

差別倍數(極值比)收入等分法收入的頻數分布變異系數洛倫茲曲線與基尼系數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差別倍數(極值比)定義:差別倍數指個人或家庭的最高收入與最低收入之間的比例含義:反映居民收入極值之間的相對差距。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收入等分法計算方法:先將收入數據由高到低排列,再分為五個等分或十個等分;然后,將處于每個十分位或五分位上的收入數據進行對比,或者對個人或家庭收入的最大和最小的十分位數或五分位數進行比較。舉例:選取國家統計局歷年來“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抽樣調查資料”中的家庭收入數據。采用其中的兩種收入衡量指標: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和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收入進行比較分析。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表1:根據城鎮(zhèn)家庭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元)計算的收入等級年份收入數據所處的位置比例(a)/(b)第10個10分位上(a)第1個10分位上(b)19851383.72482.762.8719902675.64859.923.1119969250.442453.623.77200115219.982834.705.37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表2:根據城鎮(zhèn)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元)計算的收入等級年份收入數據所處的位置比例(a)/(b)第10個10分位上(a)第1個10分位上(b)19851276.20

437.40

2.92

19902447.92

761.16

3.22

19968432.96

2156.12

3.91

200115114.85

2802.83

5.39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收入的頻數分布計算方法:將數據按收入高低分組,各組界限和落在每個區(qū)間的人數或戶數構成頻數分布。表示方法:用直方圖描述,還可以計算眾數、中位數和均值等指標對分布情況作進一步的分析。眾數:在數據中出現頻數最高的值;均值:總收入除以總人數后得到的算術平均數;中位數:將數據從大到小排列,處于數據系列中央的收入值。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表3:1987年按照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分組的戶數分布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變異系數計算方法:其中,Yi為總人口中的第i個人所獲得的收入;n為總人口數;Y-為總人口的平均收入?!胺讲睢敝荒芊从呈杖氩罹嗟慕^對水平,而不能反映收入差距的相對水平??梢杂谩白儺愊禂怠眮矸从诚鄬κ杖氩罹?。“變異系數”通常以標準差與均值之比表示。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洛倫茲曲線計算方法:把社會各居民的收入按從小到大的次序排列,用橫坐標表示累積的人數(或戶數)百分比,用縱坐標表示累積的收入百分比,當累積量不斷變化時,就可以畫出從坐標原點(0,0)到點(1,1)的一條單調上升,下凹的曲線,即是洛倫茲曲線。如圖中(見下頁)的L曲線即為洛倫茲曲線,曲線上任一點表示相應的人口比重所占有的收入份額。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當收入絕對平均時,洛倫茲曲線是連接(0,0)和(1,1)兩點的直線OA,也稱絕對平均線。當收入絕對不平均時,洛倫茲曲線為折線OBA,也稱絕對不平均線。洛倫茲曲線的彎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就越不平均。S1S2LOB收入百分比A(1,1)人口(戶數)百分比洛倫茲曲線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1)洛倫茲曲線繪制方法第一,按照收入水平由低到高對人口排序,再對總人口或總住戶分組,并計算出各組的人口比重和收入份額。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設P,Q分別代表總人口和總收入,若分為n組,則有:

P=P1+P2+…+Pn

Pi為第i組的人口數

Q=Q1+Q2+…+Qn

Qi為第i組的收入收入額

Pi=Pi/P

pi為第i組的人口比重其中,P1+P2+…+Pn=1Qi=Qi/Q

Qi為第i組的收入份額其中,Q1+Q2+…+Qn=1

這種劃分可以是等分的,也可以是不等分的。等分是指各組人口或住戶的比重相等,常用的有5等分、10等分、百等分;不等分是指各組的人口或住戶的比重不完全相等。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第二,洛倫茲曲線的繪制以縱軸為收入累計百分比,以橫軸為人口累計百分比,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在坐標系內做出下面n個點:(p1,q1);(p1+p2,q1+q2);…;(p1+…+pn,q1+…+qn);即(1,1)然后使用描點法得出曲線L,即洛倫茲曲線。曲線上任一點表示響應的人口比重所占有的收入份額。(宋義貴,蓋賢坤,1996)。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2)基尼系數的計算方法基尼系數是意大利的統計學家基尼在洛倫茲曲線的基礎上提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數量指標。它指夾在平均線OA和洛倫茲曲線L之間的面積S1與三角形OAB的面積SOAB之比,用G表示。SOAB=1/2×OB×AB=1/2G=S1/SOAB=(1/2-S2)/1/2=1-2S2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由積分法可以得到下式:當G=0時,表明收入分配處于絕對平均狀態(tài);當G=1時,表明收入分配處于絕對不平均狀態(tài)?,F實中,基尼系數總是在0-1之間的。含義:基尼系數的值越小,洛倫茲曲線越趨近絕對平均線,表明社會總收入的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數的值越大,洛倫茲曲線越趨近絕對不平均線,表明社會總收入的分配越不平均。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基尼系數的近似計算方法其中:Wi為第i組收入組的戶數占總戶數的比重;

Vi為第I組收入組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

Si為第1組到第i組累計收入的比重。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舉例:40家居民的假設收入數據,比較在不同的分組方式下運用近似公式計算基尼系數得出的結果有什么不同。(a)使用近似公式按40個數據不分組進行計算:得出:G=。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b)按每組8戶一組,共分5組:得出G=0.177823戶數比重0.200.200.200.200.20收入比重0.10060.17090.20070.23870.2890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c)將以上資料分為7組計算:得出:G=0.1820699戶數比重0.100.100.200.200.200.100.10收入比重0.0370.6340.1710.20090.23860.13470.1541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結論:由上述例證可見,分組越多,基尼系數的值就會越大。這是因為分組越多,組內差別就能更多地得到反映,從幾何圖形上看,也就是L曲線的連續(xù)性就越好,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當盡可能地增加分組,否則就會低估收入差距。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課程目標中國個人收入分配現狀、原因與對策個人收入分配與不平等的衡量個人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原因分析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第二節(jié)個人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原因分析

教育程度較高的工人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工人之間的工資報酬差距會擴大的三種可能的原因:受教育程度低的工人的供給可能比大學畢業(yè)工人的供給增長得更快,從而降低了非技術工人的相對工資。制度因素所發(fā)生的變化,比如工會主義削弱的這種情況,可能降低了受教育程度較低者的工資,從而使得生產工人的工資相對于受到較多教育的工人的工資出現了下降的趨勢。相對受教育程度的工人的需求相比,雇主對于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工人的需求增長得更快。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供給的變化S1D1圖a供給曲線右移S2E1W2就業(yè)量W1E2工資率圖b供給曲線左移S1S2E1W2‘就業(yè)量W1E2‘工資率D1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如果供給的移動是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那么我們應當可以觀察這樣一種情況,即與具備大學畢業(yè)水平的工人的就業(yè)量相比,教育水平較低工人的就業(yè)量會有所上升。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制度因素的變化工會化勞動力所占的百分比在20世紀80年代趨于下降。這種下降的情況在私營部門的低教育水平工人中間表現得尤其明顯,而這些人所得到的工會為他們爭取的工資優(yōu)惠是最高的。因此,工會化水平的下降就導致能夠得到工會會員在傳統上所享有的那些工資優(yōu)惠的低教育水平工人的數量越來越少,相應地,獲利較低的非工會工資的工人所獲利的工資優(yōu)惠被大大削弱。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需求的變化

1、產品需求時間的變化,收入和偏好的變化,價格的升降,對產品的需求也會發(fā)生變化。此外,國際經濟的發(fā)展,其中包括貿易壁壘的減少以及海外新產品的生產等等,也會對國內的需求產生影響。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由于產品需求的移動而引起的,那么我們就應該看到,在那些對教育水平較高的勞動力具有高度依賴性的行業(yè)中,就業(yè)量增加會較快一些。其結果應該是在使用較高教育水平勞動力最多的行業(yè)中工作的工人在總勞動力中所占的比例應當是逐步上升的。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2、生產要素組合的改變生產要素組合的改變主要表現為在同一行業(yè)內部的各種職業(yè)之間所發(fā)生的就業(yè)分布變化,這種變化可能是因教育水平較高的勞動力對教育水平較低的勞動力進行替代。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高技術資本尤其是計算機的使用,是導致教育水平較高工人和教育水平較低工人之間的工資報酬差距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進一步擴大的重要原因。首先,可以假設,在技術創(chuàng)新時期,對教育程度較高工人的相對需求會有所上升。因為已經在教育上做出了投資的人往往也是在學習上有更大比較優(yōu)勢的人??焖俚淖兏镆罂焖俚貙W習,因而那些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更能夠適應這種環(huán)境的要求。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高技術資本帶來教育水平較高工人和教育水平較低工人之間的工資報酬差距擴大的原因:其次,總的來說,資本和技術工人一般是總互補的,而資本和非技術工人則較有可能是總替代的。如果這一種一般模型特別適用于高技術資本,那么這種資本價格的下降以及它的不斷普及,就將導致雇主對技術工人的需求向右推移,而對非技術工人的勞動力需求曲線則向左側移動。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高技術資本帶來教育水平較高工人和教育水平較低工人之間的工資報酬差距擴大的原因:第三,據估計,就具備大學畢業(yè)水平的工人在行業(yè)所使用的勞動力總量中所占的比例這一指標看,高技術資本增加幅度最大的那些行業(yè)也恰恰是這一指標水平最高的,同時,它們也是在減少使用教育程度較低生產工人方面進展最快的行業(yè)。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高技術資本帶來教育水平較高工人和教育水平較低工人之間的工資報酬差距擴大的原因:最后,據估計,在工作中使用計算機的工人在1989年時所獲利的工資比他們如果不使用計算機所可能獲利的工資要高出10%-15%,這種差別比1984年更大。這樣看來,高技術資本,尤其是個人計算機的廣泛采用,提高了受教育水平較高工人相對于受教育水平較低工人的相對勞動力需求。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結論:盡管從表面上看,受教育水平較高工人的勞動力需求曲線向左側移動這種情況似乎對工資不平等程度的加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但是只有在勞動力供給曲線的移動沒有與其保持同步的情況下,勞動力需求曲線的這種移動才有可能提高相對工資。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3、技術變革與工作經驗的收益率4、技術變革與同一工人群體內部的工資差別需求的變化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課程目標中國個人收入分配現狀、原因與對策個人收入分配與不平等的衡量個人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原因分析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第三節(jié)中國個人收入分配現狀、原因與對策

3.1中國個人收入分配現狀

收入差距的四種類型:城鎮(zhèn)內部農村內部城鄉(xiāng)之間地區(qū)之間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1、農村內部收入差距及其變化

總體判斷:從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內部收入差距變動的總趨勢是不斷擴大,這一判斷也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基本認同(李實,趙人偉、1999年)然而,對于這一趨勢的階段性變化的認識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主要的分歧是對農村改革初期收入差距變動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從八十年代中期以來,農村內部的收入差距基本上是持續(xù)上升的。附表:中國收入差距各種不同的估計結果:基尼系數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農村內部地區(qū)之間的收入差距擴大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農村社區(qū)內部和社區(qū)之間的收入差異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2、城鎮(zhèn)內部收入差距及其變化從國際比較的角度來看,80年代末中國城鎮(zhèn)居民的收入差距仍處在較低的水平,然而這一時期學術界對于收入分配不公的討論卻是異?;钴S。城鎮(zhèn)居民收入差距的急劇擴大發(fā)生在90年代,更確切說是在1992年以后。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按照國家統計局的估計,1994年城鎮(zhèn)的基尼系數為0.30.在1999年進行的一項城鎮(zhèn)住戶的抽樣調查,1995年-1999年期間用基尼系數測量的城鎮(zhèn)個人收入差距上升了大約10-15%(Li,2000;Meng,2001)。城鎮(zhèn)內部地區(qū)間的個人收入差距也在擴大。利用1988年和1995年的抽樣調查數據結果表明,城鎮(zhèn)樣本省份之間的人均收入和人均工資的增長率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城鎮(zhèn)內部地區(qū)之間人均收入和人均工資的趨散性都得到了統計上的驗證。這意味著城市之間的收入差距和工資差距是不斷擴大的。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3、城鄉(xiāng)之間收入差距的變化中國城鄉(xiāng)之間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在世界上很難找到相應的國家。即使按照貨幣收入比較,城鄉(xiāng)收入差距比中國更大的國家只有南非和津巴布韋兩個國家(KnightandSong,1999,),但是如果把實物性收入和補貼都算入個人收入的一部分,那么中國的城鄉(xiāng)收入差距也許可居世界第一。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在改革初期,計劃經濟體制下遺留下來的城鄉(xiāng)收入差距是相當大的,在1978年城鄉(xiāng)之間名義收入比率高達,到1984年,城鄉(xiāng)之間名義收入比率降低到1.84。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圖1、中國城鄉(xiāng)人均收入的變動,1985年-2000年

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從80年代中期開始,城鄉(xiāng)之間個人收入差距出現了近乎10年的不斷擴大的過程。到1994年達到最高水平,差距比率接近2.6.從1995年起,城鄉(xiāng)收入差距出現了幾年下降,其根本原因是政府提高了農產品收購價格。1994年和1995年農產品的平均價格分別提高了40%和20%,糧食平均價格分別提高了47%和29%(《中國統計年鑒2001》第294頁)。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相應地,城鄉(xiāng)個人收入比率在1997年下降為,相對于1994年下降了38個百分點。然而,在1997年當農產品價格收購價格開始下降時[15],隨之而來的又是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回升。2000年的城鄉(xiāng)個人收入比率比1997年升高了25個百分點。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農村居民分配到的總收入在1988年全國總收入中所占比例為57.1%,到1995年這一比例下降為49.1%(卡恩、李思勤,1999年)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4、全國收入差距的變化從泰爾指數的性質來看,全國的收入差距可以看作為三個構成部分:農村內部的收入差距,城鎮(zhèn)內部的收入差距和城鄉(xiāng)之間的收入差距。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AdelmanandSunding(1987)對中國經濟改革初期的全國收入差距進行了估計,他們估計的1978年全國的基尼系數有兩組:如果不把城鎮(zhèn)居民得到的各種實物性補貼包括在內,基尼系數是;如果包括了實物補貼,基尼系數則高達0.438.實物補貼引起的全國基尼系數的大幅度上升,是因為當時的這部分補貼被估計約占城鎮(zhèn)居民貨幣收入的82%.AdelmanandSunding(1987)也對1983年的全國基尼系數作了估計,得出的兩組數植分別是和0.412.這意味著80年代初期全國的收入差距有所下降,根本的原因被解釋為農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縮小了城鄉(xiāng)之間的收入差距。世界銀行在對農戶的純收入和城鎮(zhèn)戶的生活費收入加以調整后,估算出的1981年的全國基尼系數為,1995年的基尼系數為(TheWorldBank1997)。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80年代末,1988年的最高收入組獲得的收入份額是最低收入組倍(Khanetal,1992);到1995年,這一比率上升到倍(Khanetal,1998)。2000年全國的收入差距要大于1995年依據1995年的估計結果,中國收入差距的不均等程度也是相當高的,至少在亞洲國家中已處于前列(KhanandRiskin,1998)。而且,在大致相同期間內,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收入差距的擴大速度可以說是最快的(TheWorldBank1997)。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1988年全國收入差距的40%左右來自于城鄉(xiāng)之間的收入差距。這意味著如果城鄉(xiāng)之間收入差距消失,那么全國的收入差距將會下降40%左右。到了1995年,雖然城鄉(xiāng)之間收入差距占全國收入差距的比重有所下降,大約下降了6-7個百分點,但是用泰爾指數的絕對值來衡量,城鄉(xiāng)之間收入差距自身上升了24%左右(古斯塔夫森、李實,1999年)。因此可見,城鄉(xiāng)之間收入差距相對重要性的降低僅僅意味著城鎮(zhèn)內部和農村內部的收入差距的上升速度超過了城鄉(xiāng)之間的上升速度。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在1988年至1995年期間,城鄉(xiāng)之間收入差距的增量大約占全國收入差距增量的16.5%。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3.2中國個人收入差距變動的原因分析

1、對農村內部收入差距變動的解釋對于農村內部收入差異及其變動的解釋有四種:一是農戶在非農產業(yè)與農業(yè)之間就業(yè)機會的差異以及二者之間勞動報酬率的差異;二是地區(qū)分割引起的地區(qū)收入的差異,三是農村財產分配的影響作用,四是現行稅費制度的累退效應。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對農村內部收入差距變動的解釋(1)非農產業(yè)及就業(yè)對農村內部個人收入差距的影響一直受到專家學者的重視對農村個人總收入的基尼系數的分解分析表明,雖然1988年-1995年期間個人總收入的差距有明顯擴大,但是各項收入構成(即分項收入)的分配差距并沒有出現顯著的變化。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對農村內部收入差距變動的解釋農村內部的收入差距及其擴大主要來源于各項收入構成的變化,在這一變化的背后則是農村經濟結構的變化,農村經濟變得越來越非農業(yè)化,但是非農產業(yè)并沒有出現不斷擴散的趨勢,仍然集中在一些地區(qū),非農就業(yè)機會也仍然集中落在少部分農戶頭上。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對農村內部收入差距變動的解釋(2)對于農村經濟發(fā)展來說,非農產業(yè)的發(fā)展是其成功的標志。農村勞動力獲得非農就業(yè)的機會的影響因素:教育是影響個人獲取非農就業(yè)機會的一個重要的因素,而且其重要性越來越大。勞動力居住的地理位置變量。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對農村內部收入差距變動的解釋討論:農村勞動力流動會對農村內部收入分配產生什么效應呢?這是一個難以定論的問題。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對農村內部收入差距變動的解釋(3)農村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也是農戶家庭資產和財富不斷積累的過程。財產的積累有助于收入的增長,財產分配的不均等也有助于產生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在中國農村財產不僅會帶來財產收入,而且給農戶提供了更多的非農就業(yè)的機會。農戶的資產構成出現多樣化的趨勢。長期的土地使用權實際上使得土地已經成為農戶的一種資產形式。此外,農戶的住房和生產性固定資產也構成了其家庭總資產的相當的比例。資產對農戶之間收入分配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其自身分布的均等程度。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對農村內部收入差距變動的解釋(4)中國農村內部的稅收再分配政策基本是無效的,而且成為導致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因素?(探討:取消農業(yè)稅對農村內部收入差距有何影響?)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2、對城鎮(zhèn)內部收入差距變動的解釋

一方面城鎮(zhèn)內部收入差距的擴大速度超過了農村,另一方面城鎮(zhèn)人口的比重又是上升的。與其說農村收入差距的擴大主要是與經濟發(fā)展的因素相關的,那么城鎮(zhèn)收入差距的擴大則更多地受到經濟體制改革因素的影響。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城鎮(zhèn)內部收入差距變動的解釋(1)非國有部門的快速發(fā)展既是一個發(fā)展的因素,也是一個體制改革的因素。無論如何,它對收入分配產生的效應是不可低估的。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城鎮(zhèn)內部收入差距變動的解釋首先,非國有部門內部分配機制是以效率為主導的,而且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自然會高于國有部門其次,即使非國有部門內部的收入差距不變,由于其就業(yè)職工比例的增加也會帶動城鎮(zhèn)內部總體收入差距的擴大。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城鎮(zhèn)內部收入差距變動的解釋然而,我們還應該看到,從90年代開始非國有部門中的私有、個體企業(yè),外資企業(yè)的就業(yè)者的收入出現分化的過程。由于市場競爭的壓力和非國有部門就業(yè)人員的日益增多,到90年代中期,他們不再都是高收入者,其中的一部分人成為低收入者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城鎮(zhèn)內部收入差距變動的解釋(2)中國企業(yè)改革與改制對收入分配產生影響:第一,企業(yè)內部分配體制的改變引起職工之間收入差距的上升。第二,現代企業(yè)制度的改革加速了企業(yè)破產、停產和職工下崗分流的過程,從而導致部分職工的收入下降。其結果自然引起城鎮(zhèn)內部收入差距的擴大。第三,90年代后期開始的國有企業(yè)的改制過程對城鎮(zhèn)職工工資差距以至于城鎮(zhèn)內部個人收入差距所產生的擴大影響無疑是存在的。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城鎮(zhèn)內部收入差距變動的解釋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城鎮(zhèn)內部收入差距變動的解釋(3)國有部門和集體企業(yè)的收入分配機制的變化可以從個人總收入的分項收入的份額和分配不均等程度的變化中得到體現。第07講收入分配:理論、現狀和趨勢城鎮(zhèn)內部收入差距變動的解釋職工個人特征與工資差異之間的關系:城鎮(zhèn)職工的性別差異有所擴大。就平均水平而言,女職工與男職工的工資之比由1988年的下降到1995年的(李實、古斯塔夫森,1999年)。然而,在工資函數中,在1988年女性職工變量的系數估計值比男性低1.8%,到了1995年則低大約16%(奈特、宋麗娜,1999年)。兩年間職工性別差異的擴大解釋了城鎮(zhèn)職工工資的基尼系數上升幅度的大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