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福建省龍巖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福建省龍巖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福建省龍巖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福建省龍巖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龍巖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

(一)現代文閱讀I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禮與法都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不

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持,維

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

傳統是社會所累積的經驗,不論哪一個社會,絕不會沒有傳統的。但是在鄉(xiāng)土社會中,傳統的重要性

比現代社會更甚,那是因為在鄉(xiāng)土社會里傳統的效力更大,很多傳統,不必知之,只要照辦,生活就能得

到保障的辦法,自然會隨之發(fā)生一套價值,如果我們對行為和目的之間的關系不加推究,只按著規(guī)定的方

法做,而且對于規(guī)定的方法帶著不這樣做就會有不幸的信念時,這套行為也就成了我們普通所謂“儀式”

了,禮是按著儀式做的意思,是經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的習慣。

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

定的權力所加之于個人的,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棄,

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

禮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guī)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只是主動地服于成規(guī)罷了???/p>

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約”字,來形容禮的恭成,可見禮治并不是離開社會,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構成的

秩序了。

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

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所應付的問題如果要由團體合作的時候,就

得大家接受個同意的辦法,要保證大家在規(guī)定的辦法下合作應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控制各個人了,

這其實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謂“法治”。

法治和禮治是發(fā)生在兩種不同的社會情態(tài)中禮治與以個人好惡維持的所謂的“人治”相差很遠,因為

禮是傳統,是整個社會歷史在維持這種秩序,禮治社會并不能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出現,這是鄉(xiāng)土社會的

特色。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材料二:

費孝通在《禮治秩序》一文中根據維持社會秩序力量的不同,提出了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社會”的看法。

鄉(xiāng)土社會并不是沒有秩序的社會,假如把法律限于以國家權力所維持的規(guī)則,我們可以說這是個“無法”

的社會,但是“無法”并不影響這個社會的秩序,因為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禮”字包含著多種意義,概括說來,體現于行為活動或儀容態(tài)度的多稱為“禮

儀”,體現于名物制度或者典章條文的多稱為“禮制”,體現于理性活動或思想觀念的多稱為“禮義”。

所以中國古代的“禮”就常被區(qū)分為行為之禮、制度之禮和觀念之禮三個方面。

費孝通在《禮治秩序》中認為:“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的對的,

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這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痹谶@里,禮是

判斷行為規(guī)范是否合式的標準,甚至其本身就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即

社會所積累的經驗。約束人們信念的是“禮”,指導人們行動的是“傳統”。于是,禮和傳統的關系便成

了鄉(xiāng)土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兩個方面,在這兩個方面的協同作用下,鄉(xiāng)土社會的行為規(guī)范得

以認可和執(zhí)行,鄉(xiāng)土社會的秩序因此得以保證。

費孝通強調,人治和法治的區(qū)別并不在于字面意義,而是在維持秩序時所用的力量,以及所根據規(guī)范

的性質。鄉(xiāng)土社會之所以是“禮治”的社會的原因也盡在對于其形而上意義的肯定之中,因為在鄉(xiāng)土社會

中,維持秩序的力量是“禮”,“禮”在自古以來便是為了維持秩序的觀念分散在宗教、道德和法律中,

集中體現在政治中,如果沒有了維持秩序這個重要的目標,“禮”的眾多觀念和學說也不會得以發(fā)展。而

在維持秩序這個特定的條件之下,“禮”也充分發(fā)揮了其希望被賦予的作用,從最初的具體的祭祀活動,

逐漸擁有了道德、法律等的文化內涵,具有了文化的內涵,是“禮”內化于人心而維持“無法”的社會的

非常重要的一步,“君子慎獨”便是內化的文化對于人的約束的典型例子。

《禮治秩序》距今也已近百年,“法治”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這也確實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利器、但

我們無法否認的是,傳統社會的行為方式并不可能完全顛覆或者徹底消失。現代人的行動,費孝通所講的

禮治社會中的人心秩序,仍然在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悄然發(fā)揮著自己的作用。

(摘編自卜陰、何健《費孝通〈禮治秩序〉中禮的含義辨析》)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費孝通認為禮與法的區(qū)別在于維持規(guī)范時所依靠的力量,法需要依靠國家權力推行,而禮則需要依靠傳

統來維持。

B.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懲罰是由特定的權力加之于個人,而失德、失禮更多的就是受到

內心的譴責。

C.作為“禮治社會”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費孝通認為鄉(xiāng)土社會雖然“無法”,但這并不會影響社會秩

序的穩(wěn)定。

D.“傳統”指導人們的行動,“禮”約束人們的信念,它們分別代表著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鄉(xiāng)上社會行為

規(guī)范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一項是()

A.對于鄉(xiāng)土社會而言,社會經驗積累形成了傳統,生活中的問題就能從傳統得到保障的辦法,鄉(xiāng)民不必知

之,只要照辦。

B.鄉(xiāng)土社會的人們容易形成固定概念,對于規(guī)定的方法帶著不這樣做就會有不幸的信念,形成了普通所謂

的“儀式”,也就是禮。

C.在中國傳統的禮治觀念中,禮的范圍是廣泛的,它既包括社會生活中的禮儀規(guī)范,也包括禮儀制度和禮

義廉恥的觀念。

D.無論是法律,還是“禮”,其目的都在于維持社會秩序,只不過法律的效果會更快、更持久,而“禮”

的治理則緩慢、效果短暫。

3.根據材料中內容,下列不屬于費孝通關于“禮”的闡述的一項是()

A.禮是一種在鄉(xiāng)土社會中形成的傳統。B.禮是教化而成月主動遵守的日常習慣。

C.禮是用來約束人際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D.禮是中國傳統思想道德的儀式化。

4.請依據材料概述“禮治”和“法治”的區(qū)別。

【答案】I.A2.D3.D

4.①禮治是靠傳統來規(guī)范的,而法治是靠國家權力來推行的。②禮治是人們接受教化后主動遵循的,而法

治是人們受法律條文的約束而被動遵循的。③禮治適用于傳統的鄉(xiāng)土社會,而法治適用于變遷很快的社會。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而失德、失禮更多的就是受到內心的譴責”錯,材料一第三段“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

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

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所以“失德”更多的是受社會輿論譴責。

C“作為‘禮治社會’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錯,根據材料二第一段“費孝通在《禮治秩序》一文中根

據維持社會秩序力量的不同,提出了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社會’的看法?!驗猷l(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的社

會”可知,是“提出了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社會’的看法”。

D.“它們分別代表著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鄉(xiāng)土社會行為規(guī)范”錯,材料二第三段”禮和傳統的關系便成了鄉(xiāng)

土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兩個方面”,所以是禮和傳統的關系共同形成這兩方面,而不是指它

們分別代表這兩方面。

故選Ao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D.“法律的效果會更快、更持久,而,禮’的治理則緩慢、效果短暫”推論不成立,從材料二最后一段“傳

統社會的行為方式并不可能完全顛覆或者徹底消失?!匀辉谝詽撘颇姆绞角娜话l(fā)揮著自己的作用”

等可做出判斷。

故選D。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D.原文材料一第三段“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禮則有甚于道德”可知,費孝通認為“禮”與“道德”

不同?!岸Y是道德的儀式化”不符合費孝通關于“禮”的闡述。

故選D。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禮治”和“法治”的區(qū)別:

①材料一第一段“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

范的是傳統”,材料一第四段“禮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guī)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只

是主動地服于成規(guī)罷了”:材料一第五段“所應付的問題如果要由團體合作的時候,就得大家接受個同意

的辦法,要保證大家在規(guī)定的辦法下合作應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控制各個人了,這其實就是法律,

也就是所謂‘法治’”。

據此看出,禮治是靠傳統來規(guī)范的,而法治是靠國家權力來推行的。

②材料一第一段“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材料一第二段“禮是按著儀式做的意思,是經教化過

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的習慣”,材料一第三段“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

定的權力所加之于個人的”。

據此看出,禮治是人們接受教化后主動遵循的,而法治是人們受法律條文的約束而被動遵循的。

③材料一第五段“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

它的秩序可以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所應付的問題如果要由團體合

作的時候,就得大家接受個同意的辦法,要保證大家在規(guī)定的辦法下合作應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

控制各個人了,這其實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謂‘法治’”

據此看出,禮治適用于傳統的鄉(xiāng)土社會,而法治適用于變遷很快的社會。

(二)現代文閱讀H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紅棉襖

孫犁

①風把山坡上的荒草,吹得俯到地面上,砂石上。云并不厚,可沉重得怕人,樹葉因昨夜初霜的侵凌

焦枯了,正一片片墜落。

②我同小戰(zhàn)士顧林從滾龍溝的大山頂上爬下來,在強登那峻峭的山頂時,身上發(fā)了暖,但一到山頂,

被逆風一吹,就覺得難以支持了。顧林在我眼前,連打了三個寒噤。

③風還是吹著,云,凌人地往下垂,我想要下雨了,下的一定是雪片吧?天突然暗了。

④遠遠的在前面的高坡上出現一片白色的墻壁,我盡可能加快了腳步,顧林也勉強跟著。這時遠處山

坡上已經有牧羊人的吆喝聲,我知道天氣該不早了,應是攔羊下山入圈的時分。

⑤爬上那個小山莊的高坡,白墻壁上的一個小方窗就透出了燈火。我叫顧林坐在門前的一塊方石上休

息,自己上前打門。門很快地開了,一個姑娘走了出來。我對她說明來意。問她這里有沒有村長,她用很

流利的地方話回答說,這里只是一個小莊子,總共只有三戶人家,過往的軍人有事都是找她家的,因為她

的哥哥是自衛(wèi)隊的一個班長。隨后她就躊躇了:今天家里只有她一個人,媽媽去外婆家了,哥哥還沒回來。

⑥她轉眼看了下顧林,對我說:“他病得很嚴重嗎?”

⑦我說:“是?!?/p>

⑧她把我讓到她家里,一盞高座的油燈放在窗臺上。浮在黑色油脂里的燈芯,挑著一個不停跳動的燈

花,細碎地爆炸著。

⑨姑娘有十六歲,穿一件紅色的棉襖,頭發(fā)梳得很平,動作很敏捷,和人說話的時候眼睛便盯住人。

我想,屋里要是沒有那燈光和灶下的柒火的光,機靈的兩只大眼也會把這間屋子照亮的吧?她挽起兩只袖子,

正在燒她一個人的晚飯。

⑩我一時覺得我們休息在這里,有些不適當。但顧林躺在那只鋪了一張破席子的炕上了,顯然他已是

精疲力盡了。我摸摸他的額頭,又熱到灼手的程度。

?“你的病不會又犯了吧?”

?顧林沒有說話,我只聽到他的牙齒的“得得”聲,他又發(fā)起冷來。我有些發(fā)慌,我們沒有一件蓋的

東西??坏囊唤呛孟裼幸粭l棉被,我問那正在低頭燒火的姑娘,是不是可以拿來蓋一下,她低著頭沒聽完

我的話,便跳起來,爬到炕上,把它拉過來替顧林蓋上去,嘴里一邊說,她家是有兩條棉被的,哥哥今天

背一條出操去了。把被緊緊的蓋住了顧林的蜷曲的身體,她才跳下來,臨離開,把手按住顧林的頭,對我

蹙眉說:

?“一定是打擺子!”

?她回去吹那因為潮濕而熄滅的木柴了,我坐在顧林的旁邊,從門口向外望著那昏暗的天。我聽見風

還在刮,隔壁有一只驢子在叫。我想起顧林明天是不是能走,有些愁悶起來。

?姑娘慢慢地對我講起話來。爐膛里的火旺了,火光照得她臉發(fā)紅,那件深紅的棉襖,便像蔓延著的

火焰一般。

?她對我講,今年打擺子的人很多,并問我顧林的病用什么法子治過。她說有一個好方法,用白紙剪

一個打秋千的小人形,晚上睡覺放在身下,第二天用黃表紙卷起來,向東南走出三十六步,用火焚化便好

了。她小時便害過這樣的病,就是用這樣的方法治好的,說完便笑起來:”這樣是不是迷信呢?”

?夜晚靜得很,顧林有時發(fā)出呻吟聲,身體縮攏起來,我知道他冷,我摸摸那條棉被,不只破爛,簡

直像紙一樣薄。我已經詼復了溫暖,就脫下我的軍服的上身,只留下里面的一件襯衫,把軍服蓋在顧林的

頭上。

?這時鍋里的飯已煮好。姑娘盛了一碗米湯放在炕沿上,她看見我把軍服蓋上去,就沉吟著說:“那不

抵事?!彼謾C靈地盯視著我。我只是干笑了一下,表示:這不抵事怎么辦呢?我看見她右手觸著自己棉

襖的偏在左邊的紐扣,最下的一個,已經應手而開了。她后退一步,對我說:“蓋上我這件棉襖好不好?”

?沒等我回答,她便轉身去斷然地脫下來,我看見她的臉飛紅了一下,但馬上平復了。她把棉襖遞給

了我,自己退到角落里把內衣整理了一下,便又坐到灶前了,末了還笑著講:“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穿上的?!?/p>

?她身上只留了一件皺折的花條布的小杉。對這個舉動,我來不及驚異。只是把那滿留著姑娘體溫的

棉襖替顧林蓋上,我只是覺得身邊這女人的動作,是自己幼年病了時,服侍自己的媽媽和姐姐有過的。

?我凝視著那暗紅的棉襖,姑娘凝視著那爐膛里一燃一燃的余燼,一時,她又講話了。她問我從哪里

來,走過什么地方,哪里的婦女自衛(wèi)隊好,又問我什么時候婦女自衛(wèi)隊再一次檢閱。一會兒我才知道,在

去年,平山縣婦女自衛(wèi)隊檢閱的時候,打靶,她是第三名。

(選自孫犁《白洋淀紀事》有刪改)

5.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⑨段中頭發(fā)梳得“平”寫出姑娘的干凈利落,和人說話時眼睛“盯”住人,表明姑娘善于觀察,聰慧

機警。

B.想到要接待陌生人時表現出躊躇以及提出治療打擺子的迷信方法,這些情節(jié)使姑娘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

C.從人物的身份角度考慮,本文中的“姑娘”比《百合花》中的“新媳婦”更能體現出軍民魚水情的主旨。

D.《百合花》中新媳婦為犧牲的小通訊員蓋上棉被的悲劇結局比《紅棉襖》的結局更耐人尋味,更有感染

力。

6.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③④段中對風的描寫,既渲染充滿寒意的氛圍,也推動兩人需要落腳休息和顧林打擺子需要保暖等

情節(jié)的發(fā)展。

B.本文塑造人物形象時主要采用渲染手法,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寥寥幾筆就能將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描繪

得生動傳神。

C.本文中的物象“紅棉襖”具有象征意味,紅色象征革命精神,棉襖象征著溫暖與關愛,表達對前方戰(zhàn)士

的有力支持。

D.文中姑娘并無名字,可見作者想要表現的不僅僅是某個具體的女性形象,同時也以小見大表現冀中女性

的群體形象。

7.《紅棉襖》中的“我”,并非故事的主人公,但在小說中卻是不可或缺的,為什么?

8.《紅棉襖》和《百合花》存在很多相似點,請結合文本分析。

【答案】5.C6.B

7.①“我”是故事的敘述者,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觀察姑娘,展開敘述,使情節(jié)顯得真實可信。

②“我”是故事的參與者,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人物,以我的見聞和行動串聯故事,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8.①主要人物相似,且人物身份也具有共性。兩個“我”都是具備文化知識的工作人員,兩個“小戰(zhàn)士”

都是革命戰(zhàn)士,兩個女孩都是后方女性。

②重點情節(jié)相似。“小姑娘”為病重的“小戰(zhàn)士”蓋上自己的紅棉襖。與“小媳婦”為犧牲后的“小通訊

員”蓋上自己新婚用的百合花被子的情節(jié)相似。

③表現的主題有共性。兩篇小說均表現了軍民魚水情和人性之美。

④主要物象都具有象征意義?!凹t棉襖”的紅色象征革命精神,棉襖象征著溫暖與關愛。百合花象征純潔

與美好,棉被象征溫暖與關愛。

【解析】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本文中的‘姑娘’比《百合花》中的‘新媳婦’更能體現出軍民魚水情的主旨”錯誤。本文中姑娘還

有一重身份是婦女自衛(wèi)隊隊員,而新媳婦是一名普通老百姓,相比較而言,新媳婦毫不猶豫為犧牲戰(zhàn)士獻

出自己的新婚被子更能體現軍民魚水情的主旨。

故選C。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B.“本文塑造人物形象時主要采用渲染手法”錯誤。本文塑造人物形象時主要采用白描手法,如“姑娘有

十六歲,穿一件紅色棉襖,頭發(fā)梳得很平,動作很敏捷,和人說話的時候眼睛便盯住人”;選項中“抓

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寥寥幾筆就能將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描繪得生動傳神”也體現的是白描手法。

故選Bo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

本文主要運用了第一人稱“我”敘述故事,用“我”敘述,寫“我”的經歷,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和親歷

感,由于“我”身處故事過程,因此作者可以自由描述,隨機表達自我內心感受或直接抒情,如寫對天氣

的感受;對姑娘為顧林蓋上紅棉襖的感受等。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觀察姑娘,展開敘述,使情節(jié)顯得

真實可信,增強了真切感人的效果。

“我”是故事的參與者,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人物,如文中寫“我”同顧林在老鄉(xiāng)家借宿,遇到紅棉襖姑娘,

通過“我”的敘述展現故事的進程,如為何到老鄉(xiāng)家借宿,如顧林的病況,如紅棉襖姑娘如何幫助我們,

以我的見聞和行動串聯故事,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

主要人物相似,且人物身份也具有共性?!都t棉襖》中所設計的出場人物一共有三個一一“我”、“小戰(zhàn)士”

和“小姑娘”,“我”的實際年齡沒有具體交代,“小姑娘”十六歲?!栋俸匣ā分兴O計的出場人物也是

三個一一“我”、“小通訊員”和“新媳婦”,“我”的實際年齡也沒有具體交代,而“小通訊員”十九

歲,“小媳婦”不滿二十歲。兩個“我”都是具有文化知識的工作人員,兩個“小戰(zhàn)士”都是苦大仇深的

革命軍人,而兩個“小女孩”卻都是熱情樸實的進步群眾,都是后方女性。

重點情節(jié)相似?!都t棉襖》中“我”凝視著“小姑娘”羞赧地脫下自己身上的紅棉襖,對于她細心呵護“小

戰(zhàn)士”顧林的慈愛之舉,“我只覺得身邊這女人的動作,是幼年生病倒了時,服侍自己的媽媽和姐姐有過

的”。而《百合花》中“自己動手把半條被子平展展地鋪在棺材底,半條蓋在他身上”,小媳婦把自己以

前不愿意借的陪嫁被子,毫不猶疑地鋪在棺材底,蓋在通訊員身上?!靶」媚铩睘椴≈氐摹靶?zhàn)士”蓋上

自己的紅棉襖。與“小媳婦”為犧牲后的“小通訊員”蓋上自己新婚用的百合花被子的情節(jié)相似。

表現的主題有共性?!都t棉襖》中“我”和顧林借宿到小姑娘家,今天家里只剩下小姑娘一人,她轉眼看了

一下顧林,問了一句“他病得很嚴重嗎”,于是把“我們”讓到了屋里。當顧林發(fā)起冷來的時候,“我”

問小姑娘能不能用一下她家的棉被,小姑娘便爬上炕拉過棉被蓋在了顧林身上,當他看到我用軍服蓋在顧

林頭上時又用自己的紅色棉衣蓋在了顧林的頭上,彰顯主人公淳樸善良的品格,謳歌抗日根據地軍民的魚

水情深,凸顯主題?!栋俸匣ā芬越夥艖?zhàn)爭時期,某地前線包扎所作為具體環(huán)境,講述了戰(zhàn)爭年代人與人之

間真摯的友情,贊美了小戰(zhàn)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抒發(fā)了作者的審美感受,表達了對人性回歸和對真善美

的呼喚。它表面上表現了戰(zhàn)爭時代的軍民魚水情,但更深層面上,它歌頌了人性美、人情美。兩篇小說均

表現了軍民魚水情和人性之美。

主要物象都具有象征意義?!都t棉襖》中當小姑娘看到我將軍服蓋在了顧林頭上的時候,小姑娘說到這樣是

不抵事的,于是小姑娘脫下了自己紅色的棉襖蓋在了顧林的頭上,這里的“棉襖”象征著群眾對解放軍戰(zhàn)

士的保護與關愛,象征著火熱心腸。而“紅色”象征著生命活力,也象征著革命精神?!栋俸匣ā分行孪眿D

的撒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蓋上了通訊員戰(zhàn)士的臉,暗含著農民與戰(zhàn)士融為一體,既寫出了年輕戰(zhàn)士的勇

敢與犧牲的偉大精神,又寫出了新媳婦對革命的理解及對戰(zhàn)士純潔的感情?!鞍俸匣ā钡囊馓N豐厚,一方

面,它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只是一個圖案;另一方面,它又象征了年輕媳婦的樸實美麗、純潔無瑕。

百合花象征純潔與美好,棉被象征溫暖與關愛。

二、古代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日:“怪哉!雨雪三

日而天不寒?!标套訉δ浚骸疤觳缓??”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

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孕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蹦肆畛鲷冒l(fā)粟與饑寒者。令所睹于涂

者,無問其鄉(xiāng);所睹于里者,無問其家;循國計數,無言其名。

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欲殺之。晏子曰:“燭鄒之罪有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p>

公口:“可。”于是召而數之公前,口:“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

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惫唬骸拔饸?,寡人聞

命矣。"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

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笔估糁虑Ы鹋c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

號抒而辭口:“嬰之家不貧,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嬰之家不貧也。

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為筐篋之藏也仁人

不為也進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財遷于它人是為宰藏也智者不為也”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想分以

書社五百封管仲,不辭而受,子辭之何也?"晏子曰:“嬰聞之,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

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嬰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p>

(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項是()

A.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為也/進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財遷于它人/是為宰

藏也/智者不為也/

B.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為筐篋之臧也/仁人不為也/進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財遷于它人/是為宰

藏也/智者不為也/

C.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為也/進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財遷于它人/是為宰

藏也/智者不為也/

D.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為也/進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財遷于它人/是為宰

藏也/智者不為也/

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被狐白之裘”的“被”,意思是穿,與《陳涉世家》中“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的''被"相同。

B.“今君不知也”的“知”,意思是智慧,與《勸學》中“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的“知”相同。

C.再拜,是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jié),先后拜兩次,表示恭敬之意;在書信中用作對尊長或朋友的敬語。

D.桓公即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任管仲為相,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制度,齊國遂逐漸強盛。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景公不知民生疾苦,晏子就列舉古代賢君的做法來規(guī)勸齊景公,使景公頓悟,進而下令撫恤生民。

B.齊景公很喜歡捕鳥,大臣燭鄒因為對鳥管理不善導致鳥飛走了,齊景公非常生氣,便下令要殺了他。

C.齊景公派使臣到晏子家,晏子把食物分給使臣吃,結果兩人都沒吃飽,景公得知后認為晏子家很貧窮。

D.齊景公想用管仲受封的例子來說服晏子接受賞賜,晏子卻認為管仲受封是愚人的做法,不能夠仿效。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燭鄒之罪有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

(2)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

13.晏子是如何讓景公打消了殺燭鄒的念頭的?請簡要概括。

【答案】9.BIO.Bll.D

12.(1)燭鄒有三條罪狀,請允許我列舉出來,再憑這些罪名處死他。

(2)從君主那里得到厚賞然后散發(fā)給百姓,這是臣子代替君主統治百姓,忠臣是不會這樣做的。

13.晏子借列舉燭鄒的三條罪狀,間接委婉地提醒齊景公如果殺了燭鄒會影響聲譽,從而使齊景公改變了主

■Ar-

后、o

【解析】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從君主那里拿來厚賞卻不散發(fā)給百姓,這是用筐篋收藏財物歸為己有,仁義之人是不這樣做的。在

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賞,在朝外,不能與士人共享而得罪他們,死后財物轉為別人所有,這是為家臣蓄積

財物,聰明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是為筐篋之藏也”,“為筐篋”作“藏”的狀語,不斷開,且本句是一個完整的判斷句,中間不能斷開,

排除CD;

“退得罪于士”中“士”是“得罪”的對象,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

本句話的斷句也可以從句子的對應上考慮,本句中“仁人不為也”和“智者不為也”相對應,“進取于君”

和“退得罪于士”相對應,排除ACD。

故選B。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及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

A.解釋正確。句意:景公穿著用狐貍腋下白毛皮做的皮衣。/將軍您親身披著戰(zhàn)甲,拿著銳利的武器。

B.解釋錯誤?!爸?,知道/“知”通“智”,智慧。句意:現在您卻不知道啊。/那么就能夠智慧明達不

至于犯錯。

C.說法正確。

D.說法正確。

故選Bo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晏子卻認為管仲受封是愚人的做法”錯,“嬰聞之,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意

者管仲之失而嬰之得者耶”是晏子堅決不接受賞賜的借口,而不是晏子認為管仲受封是愚人的做法。

故選D。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請”,請允許;“數”,列舉;“以”,憑,憑借;“其”代詞,這些。

(2)“厚”,形容詞作名詞,厚賞;“厚取之君”,從君主那里得到厚賞;“君民”,統治百姓;“為”,

做。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

根據原文“晏子曰:'燭鄒之罪有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唬?'可。'于是召而數之公前,曰:

'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輕

±,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可知,晏子是借列舉燭鄒的三條罪狀,間接委婉地提醒齊景公

如果殺了燭鄒會影響聲譽;

根據原文“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齊景公聽了晏子的話,明白了晏子的用意:如果殺了燭鄒會

影響自己的聲譽。從而使齊景公改變了主意。

參考譯文:

景公在位時,雪下了好幾天卻不轉晴。景公穿著用狐貍腋下白毛皮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臺階上。

晏子進宮謁見,站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了!雪下了好幾天,可天氣卻不寒冷?!标套踊卮鹫f:“天

氣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君王,自己吃飽后知道別人還餓著,自己穿暖后知

道別人還凍著,自己安逸后知道別人還辛勞著?,F在您卻不知道啊。”景公說:“說得好!我聽從您的教

誨了?!彼谑窍铝钅贸銎ひ潞图Z食給饑寒交加的人。并且下令,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鄉(xiāng)的;

在里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計受饑寒者數字,不必記他們的姓名。

齊景公喜歡捕鳥,讓燭鄒管理鳥,但是鳥飛走了。齊景公十分生氣,下令讓官吏殺了他。晏子說:“燭

鄒有三條罪狀,請允許我列舉出來,然后再憑這些罪名處死他。”齊景公說:“好的?!庇谑钦僖姞T鄒,

晏子在齊景公面前列數他的罪行,說:“燭鄒,你替我們的君王管理鳥,卻讓鳥逃跑了,這是第一條罪行;

讓我們君王為了一只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罪行;讓諸侯聽到這件事,認為我們的君王看重鳥而輕視士

人,這是第三條罪行。燭鄒的罪行已經列舉完畢,請殺死燭鄒。”景公說:“不用殺他了,我明白您的指

教了。”晏子正在吃飯,齊景公派使臣來到家里,晏子把食物分出來給使臣吃,結果使臣沒吃飽,晏子也

沒吃飽。使臣回去后,把晏子的情況告訴了齊景公。齊景公驚嘆道:“唉!晏子家真的像你說的這樣貧困

啊!我不了解,這是我的過錯?!庇谑桥晒钏腿デЫ鹋c稅款,讓他用千金與稅款供養(yǎng)賓客。晏子沒有接

受。景公派人多次送去,最終晏子拜兩拜而辭謝道:“我的家不貧窮,由于您的賞賜,恩澤遍及父族、母

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濟百姓,您的賞賜夠豐厚了,我的家不貧窮啊。我聽人這樣說,從君主

那里拿來厚賞然后散發(fā)給百姓,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統治人民,忠臣是不這樣做的。從君主那里拿來厚賞

卻不散發(fā)給百姓,這是用筐篋收藏財物歸為己有,仁義之人是不這樣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賞,在

朝外,不能與士人共享而得罪他們,死后財物轉為別人所有,這是為家臣蓄積財物,聰明的人是不會這樣

做的?!饼R景公對晏子說:“從前我們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沒有推

辭,你推辭不接受是為什么呢?"晏子回答說:“我聽人這樣說,圣明的人考慮多了,也難免會有失誤。

愚蠢的人經過多次考慮,也有可取之處。想來這是管仲的錯,是我的對吧?因此我拜兩拜不能接受您的賞

賜?!?/p>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zhí)幐竿乒佗儋x

辛棄疾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云。鷗塢聲里數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注]①推官:州郡所屬的助理官員,掌刑獄。淳熙六年至七年(11791180),辛棄疾正在湖南安撫使

任上。一次,在湖南耒陽道上,遇到了故友張?zhí)幐?,寫下了這首詞。

1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頭兩句,通過昏暗浮動的景象,襯托作者飄然不定的心理狀態(tài)。

B.上闋第四句寫詞人遇見老友,引起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氣氛愈加沉悶。

C.下闋承“瀟湘逢故人”一句,作者見到友人,傾訴衷腸,回首往事。

D.最后兩句詞人蘸著血和淚,表現出自己極其痛苦和復雜的心情。

15.辛詞善用典,下闋中使用的“羽扇綸巾”典故,出自《念奴嬌?赤壁懷古》,請簡要分析辛詞與蘇詞使用

“羽扇綸巾”各自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14.B15.①辛詞用典,追憶了自己年輕征戰(zhàn)時從容瀟灑的儒將風范,抒發(fā)了對自己年輕時取得戰(zhàn)績

的懷念;②蘇詞極力描寫了周瑜從容淡定年輕有為的形象,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fā)了自己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解析】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詞思想內容的能力。

B.“引起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氣氛愈加沉悶”錯誤。第四句筆鋒陡然一轉,寫詞人遇見老友——張?zhí)幐?,?/p>

即轉憂為喜,氣氛也隨著由沉悶轉為輕松愉快。

故選B?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鑒賞詩人情感的能力。

辛詞中,“揮羽扇,整綸巾”指詞人自己。作者借三國時手持羽扇、頭戴綸巾、指揮三軍的周瑜的瀟灑形

象,巧妙地暗指他當年抗擊金兵時的瀟灑風度。他當年渡淮南歸,正是為了在恢復事業(yè)中干出一番轟轟烈

烈的業(yè)績。所以本詩中“揮羽扇,整綸巾”抒發(fā)了詩人自己當年的意氣風發(fā)和豪邁氣概。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表現的是周瑜的形象。周瑜手執(zhí)羽扇,頭戴綸巾,表明他雖為武將,卻有文

士的風度,這樣就突出了周瑜蔑視強敵的英雄氣概。他“談笑間,橘櫓灰飛煙滅”,極力描寫了周瑜當年

赤壁破曹時那種從容淡定、年輕有為的形象。蘇軾自己卻是“早生華發(fā)”,壯志難酬。所以蘇詞中“羽扇

綸巾”是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fā)了自己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三)名篇名句默寫

16.根據語境,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歸園田居》中“,"兩句寫雞狗的叫聲,與“蟬噪林逾靜,鳥鳴山

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運用了以聲襯靜的手法。

(2)在《勸學》中,"”是說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并沒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終卻超

過一般人,是因為“”,說明了利用學習可以彌補自己不足的道理。

(3)《師說》中,韓愈認為對學習句讀很努力,對于道理卻很漠然,這種做法本末倒置,他對這種人

的看法是“,

(4)《詩經?鄴風?靜女》中“,”兩句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憨厚癡情的有情

人形象。

(5)“猿啼",高急之聲,似哭似號,古代詩文中寫到猿啼時多指哀音,詩人心中的哀怨、愁苦、凄

愴、孤寂無以出之,故借猿啼而寫出。如“,”。

【答案】①.狗吠深巷中②.雞鳴桑樹顛③.君子生非異也④.善假于物也⑤.小學而

大遺⑥.吾未見其明也⑦.愛而不見⑧.搔首則踴⑨.風急天高猿嘯哀⑩.渚清沙白

鳥飛回(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字詞:顛、見、搔、跚蹦、嘯、渚。

(四)課內文言文知識檢測

17.下列選項中,不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列缺霹靂雖有槁暴

B.君子生非異也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C.須臾成五采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D.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寄蜉蟒于天地

【答案】D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象的理解能力。

A.“列”,通“裂”,分裂?!坝小?,通“又”,再:“暴”,通“曝”,曬干。句意:電光閃閃,雷聲

轟鳴。/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了。

B.“生”,通“性”,天性?!榜T”,通“憑”,乘。句意: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浩浩

淼淼好像乘風凌空而行。

C.“采”,通“彩”,五色?!翱姟?,通“繚”,盤繞,圍繞。句意:一會兒又變成五顏六色的。/山河接

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蒼蒼。

D.“受”,通“授”,傳授。句意:老師,是用來傳授道、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我們)如同蜉

蟾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

故選D。

18.下列各項中全部含有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望美人兮天一方

B.師不必賢于弟子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

C.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至于泰安

D.老大嫁作商人婦旌旗蔽空

【答案】A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象的理解能力。

A.“博學”,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今義:學識淵博?!懊廊恕?,古義:所思慕的人、美好的

理想等。今義:容貌美麗的人,多指女子?句意: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想望伊人在

天涯那方。

B.“不必”,古義:不一定。今義:用不著,不需要。句意: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我和泰安知府朱孝

純從南邊的山腳登山。

C.“至于”,古義:至IJ。今義:表示另提一事。句意:蘇軾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到達泰安。

D.“老大”,古義:年紀大了。今義:指排行第一的人。句意: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給商人為妻。/旌旗將天

空全都蔽住。

故選Ao

19.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活用現象,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虎鼓瑟兮鸞回車②則期?.師焉③商人事利輕別離④孔子叫鄭子

⑤周公吐哺,天下歸心⑥蒼山負雪,明理天南⑦其下圣人也亦遠矣⑧吾從而師之

⑨匍然中開

A.①⑥/②④⑧/③⑤/??B.①⑥⑦/②④⑧/③/⑤/⑨

C.??⑥②⑧/③/⑤D.①⑥⑦⑧/②④/③/⑤/⑨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解能力。

①“鼓”:名詞用作動詞,彈奏。句意: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拉著車。

②“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句意: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

③“重”:形容詞用作動詞,重視句意: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輕易別離。

④“師”,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老師。句意:孔子以鄭子為老師。

⑤“歸”: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歸順。句意:我愿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歸順與我。

@"燭”:名詞作動詞,照。句意: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⑦“下”,名詞作動詞,低于。句意:他們(的才智)低于圣人很遠。

⑧“師”,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老師。句意: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

⑨“中”,名詞作狀語,從中間。句意:匐然一聲從中間裂開。

故選Bo

20.下列各句的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A.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B.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C.渺渺兮予懷D.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例句為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其聞道也亦乎吾先。句意: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

A.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不知句讀,不解惑。句意:不知句子如何停頓,不懂得疑難問題。

B.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青,于藍取之,而于藍青。句意: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

色更深。

C.主謂倒裝句,正常語序為:予懷渺渺兮。句意:我的心懷悠遠。

D.判斷句,“……者……也”是標志。句意: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長城。

故選Bo

三、語言文字運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隆重推出的紀錄片《人類的記憶——中國的世界遺產》廣受好評,觀

眾交口稱贅,很是喜愛。本片系統地梳理了已有的中國世界遺產,聚焦世界遺產保護與傳承為主題,揭示

了中國政府在保護世界遺產方面做出的努力。武夷山、九寨溝和黃龍三處世界遺產,都以絕美的自然景觀

而o令人向往的武夷山丹霞地貌,層林盡染的九寨溝景觀,的黃龍鈣華池,宛若人間仙境,

游者走在其間,O

武夷山九曲溪上的竹排,劃過了歷史的長河;蘇州園林的曲水修廊,閱盡了人間的滄桑;鼓浪嶼上的

琴聲,飄散在夏日的海風中……這些都是文明的傳承、活態(tài)的遺產,也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見證。保

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些寶貴財富,是我們的共同責任,是人類文明鹿續(xù)和世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2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聞名于世絢麗多彩怡然自得生生不息

B.立身揚名濃墨重彩怡然自得生生不息

C.立身揚名絢麗多彩悠然自得歷久彌新

D.聞名于世濃墨重彩悠然自得歷久彌新

2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本片系統地梳理了中國已有的世界遺產,聚焦世界遺產保護與傳承的主題,展示了中國政府在保護世界

遺產方面做出的努力。

B.本片系統地梳理了已有的中國世界遺產,聚焦世界遺產保護與傳承的主題,展覽了中國政府在保護世界

遺產方面做出的努力。

C.本片系統地梳理了已有的中國世界遺產,聚焦世界遺產保護與傳承為主題,展示了中國政府在保護世界

遺產方面做出的努力。

D.本片系統地梳理了中國已有的世界遺產,聚焦世界遺產保護與傳承為主題,展示了中國政府在保護世界

遺產方面做出的努力。

23.下列各項中,和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B.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C.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D.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答案】21.A22.A23.C

【解析】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聞名于世”:全世界都知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形容非常著名。“立身揚名”:意思是使自

己立足于社會,名聲遠揚立身揚名”多形容人,如:“他是賈府的繼承人,是賈家的希望所在,他應該走

一條科舉榮身之路,以便立身揚名,光宗耀祖。”本處是自然景觀,因此第一空“聞名于世”更合適。

第二空,“絢麗多彩”:各種各樣的色彩燦爛美麗,形容色彩華麗?!皾饽夭省保河脻庵氐哪皖伾?/p>

來描繪,形容著力描寫?!皾饽夭省倍嘤糜趯懽?,這里是用來形容黃龍鈣華池的色彩絢麗,第二空應填

“絢麗多彩”。

第三空,“怡然自得”: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坝迫蛔缘谩保盒稳莅查e舒適,自得其樂的樣子。兩者

的區(qū)別在于“怡然自得”偏重于指精神上的愉悅,“悠然自得”偏重于指態(tài)度、生活上從容悠閑。語境形

容游客的愉悅,,第三空應填“怡然自得”。

第四空,“生生不息”:不斷地生長、繁殖?!皻v久彌新”:形容經歷長久的時間而更加鮮活,更加有活

力,更顯價值。語境形容中華民族不斷繁衍,第四空應填“生生不息”。

故選Ao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語病有:

語序不當,”已有的中國世界遺產”改為“中國已有的世界遺產”;

句式雜糅,“聚焦……為主題”改為“聚焦……的主題”或“以世界遺產保護與傳承為主題”;

搭配不當,“揭示”改為“展示”。

B.將“展覽”改為“展示”;

全部改對的是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