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光譜方法許_第1頁
紅外光譜方法許_第2頁
紅外光譜方法許_第3頁
紅外光譜方法許_第4頁
紅外光譜方法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紅外光譜方法許第1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前言

分子光譜尤其是紅外光譜在催化研究中是應用最廣泛的表征方法。由吸附分子的紅外光譜可以給出表面吸附物種的結構信息,尤其可以得到在反應條件下吸附物種結構的信息。目前,紅外光譜技術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催化研究中十分普遍和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的對象可以從工業(yè)上實用的負載型催化劑、多孔材料到超高真空條件下的單晶或薄膜樣品。它可以同熱脫附(TPD)、四極質譜(MS)、色譜(GC)等近代物理方法在線聯(lián)合,獲得對催化作用機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同原位X射線衍射儀、電鏡、熱分析技術相結合,可研究催化劑和功能材料的相變、體相組成結構的變化及表面官能團的變化;從分子固體的紅外光譜和拉曼光譜還可以研究分子晶體的對稱性、畸變晶體縱向和橫向的變化以及缺陷造成的影響。第2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發(fā)展史第一個進行吸附分子紅外光譜研究的是荷蘭的DeBoer。他在1930年研究了有機分子在堿金屬鹵化物上的吸附。爾后,前蘇聯(lián)的Темренин研究了氨在Fe/Al2O3

以及Fe/SiO2上的吸附。而真正引起人們興趣的工作是美國的Eischens等,在1954年研究了CO在Pt和Ni上吸附的紅外光譜。這些工作給人們以很大的啟示,至今很多催化體系都已利用紅外光譜進行了研究,并獲得了有重要價值的信息。第3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4局限性(1)利用最廣泛的透射方法在研究負載型催化劑時,由于大部分載體在低于1000cm-1處就不透明,所以很難獲得這一波數(shù)以下的吸附分子的光譜;(2)金屬粒子可以具有不同的暴露表面,邊、角、階梯、相間界面線等,這些都對吸附分子的光譜產(chǎn)生影響,使吸附態(tài)的光譜寬化,因而解釋起來比較困難;(3)由于催化反應過程中,在催化劑表面,反應中間物的濃度一般都很低,壽命也很短,而一般紅外光譜的靈敏度不夠高,跟蹤速度也不夠快(一般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只是在毫秒級水平);(4)紅外光譜只適用于有紅外活性的物質。(與紅外光譜方法互補的是拉曼光譜方法)。第4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5§1.紅外光譜的基本原理

由于技術上相對簡單和廣泛的適用性,透射紅外吸收光譜(infraredtransmission-absorptionspectroscopy)和漫反射紅外光譜(diffusereflectancespectroscopy)獲得了最廣泛的應用。激光拉曼光譜(laserRamanspectroscopy)最近也獲得了比較多的應用。紅外發(fā)射光譜(infraredemissionspectroscopy)對一些在材料研究中的特殊樣品,也得到了較多的應用。原則上,為了獲得漂亮的紅外譜圖,當樣品吸收適當且散射能量弱時,可以利用透射法;樣品散射或反射能量大時,則應利用漫反射方法;當樣品吸收很強時,可用發(fā)射方法。第5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61.1透射紅外吸收光譜1.樣品的制備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負載型催化劑壓片制備方法,如:KBr壓片法。為了減少散射損失,樣品粒度d應小于所用紅外光波長(λ>d)。為了壓出足夠薄的片子,加料一定要均勻。最合適的樣品厚度應由樣品本身的吸收和散射所決定,一般選擇在4000cm-1處透射率為10%~30%最好。第6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72.吸收池結構和性能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適合于催化劑表面性質研究的商品吸收池出售。往往根據(jù)需要,研究者自己設計加工吸收池。在設計紅外吸收池時應主要考慮以下幾點:(1)能在吸收池內進行焙燒、流動氧化還原、抽高真空(脫氣)、吸附、反應等處理。(2)吸收池可以隨時移出或移入到紅外光譜儀的光路中,而不受上述處理的影響。(3)在吸附和反應時,記錄的紅外光譜應不受氣相組份的影響。(4)盡可能減少吸收池本底對樣品的干擾。第7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8樣品池第8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9樣品池第9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03.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紅外光譜由棱鏡光譜發(fā)展至光柵光譜,由于結構、性能以及價格上的優(yōu)勢,目前紅外光譜已經(jīng)完全是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目前這類儀器多用邁克爾遜(Michelson)干涉儀完成干涉調頻。邁克爾遜干涉儀是由分束器(分光板)和分振幅的雙光束干涉儀組成。它是由相互垂直排列的兩個平面反射鏡M1、M2和與兩鏡成45°角的分束器P1組成。產(chǎn)生的兩復合的光束是相干光,移動M1,可改變兩光束的光程差,并在M4的反射方向可以看到干涉條紋。在連續(xù)改變光程差的同時,記錄中央干涉條紋的光強度變化,即得到干涉圖。做出表示此干涉圖函數(shù)的傅里葉余弦變換,得到一般的光譜。傅里葉變換的計算由計算機完成。第10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1Michelson干涉儀第11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2優(yōu)點(1)具有很高的光譜分辨本領?,F(xiàn)在商品傅里葉紅外光譜儀已能達到0.01cm-1以下。(2)具有極高的波數(shù)準確度,一般很容易準確至0.01cm-1。(3)具有極短的掃描時間。傅里葉紅外光譜儀可以在1s內進行全掃描,因此可以觀測瞬時反應,也可以在毫秒級范圍內進行光譜跟蹤。(4)可研究很寬的光譜范圍。一般可覆蓋4000~10cm-1范圍(原則上可從紫外到遠紅外)。(5)具有極高的靈敏度。由于傅里葉紅外光譜儀是在單位時間內測量全部的(M個)光譜元,因而探測器所獲得的光電流比一般儀器高M倍,而信噪比也就提高M倍(M一般大于100)。所以利用傅里葉紅外光譜儀測量微弱的發(fā)射光譜和微量的弱信號樣品,尤其對吸附態(tài)的研究有利。第12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32.漫反射紅外光譜早在70年代,Kêrtüum和Griffihs等已經(jīng)從理論上論述了漫反射紅外光譜的基本原理。漫反射紅外光譜可以測量松散的粉末,因而可以避免由于壓片造成的擴散影響。它很適用于散射和吸附性強的樣品,尤其是深顏色的樣品。目前在催化劑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常用DRIFT或DRIFTS表示漫反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目前,大多數(shù)FTIR儀器均設有做漫反射的模件,即Kubelka模,如果配備漫反射池,均可以方便地進行漫反射研究。第13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4漫反射池原理示意圖第14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53.紅外發(fā)射光譜物質的紅外發(fā)射強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在一定溫度下,紅外輻射的強度隨頻率的變化與物質本身的結構性質有一定關系。因此,從原理上講,可根據(jù)物質的紅外輻射所提供的結構信息對其進行分析。當前,紅外光譜儀專門為做發(fā)射光譜設置了發(fā)射模件,可以方便地測定發(fā)射光譜。第15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6續(xù)為了獲取樣品的紅外發(fā)射光譜,除具備紅外光譜儀外,需要一套適合于待測樣品的發(fā)射光譜池。對于一般的有機物定性分析,可將待測物涂敷于一可加熱樣品的支撐物上,使樣品溫度高于室溫即可檢測到樣品的紅外發(fā)射光譜。在多相催化劑及一些其它固體材料的表征研究中,要求能夠對樣品進行各種條件下的處理,并在處理的原位條件下攝取光譜,因此需要一種適合于原位研究的多功能紅外發(fā)射池。第16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7§2.吸附分子的特征及其紅外光譜詮釋利用紅外光譜識別表面吸附分子,與一般紅外光譜鑒別分子的方法相同,大多是基于識別基團特征頻率或同已知化合物的紅外光譜對照。這一方法至今仍是十分有效和成功的。催化劑表征研究中主要涉及化學吸附?;瘜W吸附中由于吸附分子與表面形成某種鍵合,吸附分子的紅外光譜比吸附前有較大變化,除了可以出現(xiàn)新的吸附鍵(表面鍵)的伸縮振動等譜帶外,還可以影響原來分子的振動頻率,導致一定的位移,如果在吸附后分子的化學結構有所改變(如雙鍵打開等),則相應的振動改變更大。此外,固體點陣的晶格振動與化學吸附分子的振動頻率相近時(一般在低頻區(qū))要發(fā)生偶合,這就使得對低頻區(qū)光譜的解釋更要仔細。化學吸附分子的振動光譜盡管可以有較大的變化,但它仍保留著吸附前的許多光譜特征。這有利于對吸附分子的鑒別,通過吸附前后光譜的對比,就可以獲得有關吸附物種的信息,進而關聯(lián)有關的催化現(xiàn)象。︴第17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8例:吸附態(tài)CO的紅外光譜從氣相CO分子的紅外光譜可知,CO分子只有一種振動方式,當它和轉動結合時(振動光譜),在2110cm-1、2165cm-1處出現(xiàn)雙峰。這是平行帶的特征,即偶極距變化平行于CO分子軸。當CO吸附在過渡金屬上時,轉動結構完全消失(如下圖)。第18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9續(xù)第19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0續(xù)由于實驗上還不能獲得CO吸附在Pt上(以及其它過渡金屬上)的全部譜帶,由振動分析理論上解決歸屬問題有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Eischens等采用類比方法,從已知結構的金屬羰基化合物的紅外光譜總結出如下規(guī)律:凡是端基羰基化合物的波數(shù)νCO高于2000cm-1,而橋基羰基化合物的νCO低于2000cm-1(圖7-14)。Eischens等把這一規(guī)律推廣到吸附態(tài)CO,即把νCO>2000cm-1歸屬為線式CO吸附態(tài);把νCO<2000cm-1歸屬為橋式CO吸附態(tài)。這一觀點已為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并在許多體系中從不同方面得到證實。第20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1圖7-14第21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2續(xù)圖7-16給出了紅外光譜應用于催化研究中各個領域的框圖。在這些研究中所謂探針分子的紅外光譜,如:CO、CO2、NO、NH3、吡啶等可以提供催化劑表面活性位信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雙分子探針方法,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第22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3圖7-16第23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4§3.紅外光譜應用于金屬催化劑表征紅外光譜方法主要用來研究催化劑表面組成、載體和助劑的作用以及活性相之間的相互作用等。infelt和Sachtle指出,合金催化劑表面組成可以同體相有明顯差別并導致催化性能的顯著不同。例如Cu-Ni合金催化劑,由于表面組成的變化,使催化性能發(fā)生明顯變化。因此,近年來發(fā)展了測定催化劑表面組成的許多方法,如二次離子質譜(SIMS)、離子散射譜(ISS)和俄歇電子能譜(AES)等。但是,這些方法大多具有兩方面的局限:(1)儀器設備價格昂貴,一般實驗室不易普及;(2)測得數(shù)據(jù)不是最表面層,因此不太容易和催化反應性能相關聯(lián)。第24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5續(xù)利用雙分子探針進行催化劑表面組成測定的典型例子是Ramamoorthy等用CO和NO共吸附對Pt-Ru雙金屬催化劑的紅外光譜研究,圖18是CO和NO混合氣在38%(原子分數(shù))Ru的Pt-Ru/SiO2上競爭吸附的紅外光譜。競爭吸附結果:CO吸附在Pt中心上(2068cm-1),NO吸附在Ru中心上(1800cm-1,1580cm-1)。三個峰在室溫抽真空都是穩(wěn)定的。因此選擇如下實驗條件可以表征雙金屬催化劑樣品:(1)在6167kPa的CO氣氛下使樣品達到吸附平衡,而后在室溫抽真空15min;(2)與過量的NO吸附平衡,而后在室溫抽真空15min;(3)再暴露于6167kPa的CO中30min。此時,CO吸附峰(~2070cm-1)強度和NO吸附峰(1810cm-1)強度即可作為Pt-Ru/SiO2

表面濃度的測量,其譜帶強度經(jīng)歸一化處理后即可進行定量計算。圖19和表3為上述處理后的定量結果,可以看出:(1)隨Ru含量增加,NO峰(~1800cm-1)相對于CO峰(~2070cm-1)強度增加;(2)除譜帶強度增強外,NO吸收峰向高波數(shù)位;(3)CO譜帶隨Ru含量增加,譜帶強度減弱;(4)CO譜帶隨Ru含量增加向低波數(shù)位移。第25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6表7-3第26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7例利用雙分子探針進行催化劑表面組成測定的典型例子是Ramamoorthy等用CO和NO共吸附對Pt-Ru雙金屬催化劑的紅外光譜研究,圖7-18第27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8圖7-19第28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9§7.4紅外光譜應用于氧化物及分子篩催化劑的表征1.體相氧化物的結構和活性相研究氧化物、復合氧化物在催化劑、載體以及合成材料方面應用十分廣泛。因此,對其結構、活性相和制備過程的研究意義重大。當前,應用比較多的、有效的手段是紅外光譜、拉曼光譜和X光衍射、熱分析、電鏡等方法。這些方法的聯(lián)合利用,可提供十分豐富的結構信息。第29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0例:氧化鈦的物相研究通常有兩種TiO2

應用于催化材料:金紅石(anatase)和銳鈦礦(rutile)。銳鈦礦屬于P42/mnm(D144h)空間群。基于點群分析,這種結構TiO2

有4個紅外活性和4個拉曼活性基振動模。單晶的TiO2

紅外光譜出現(xiàn)在479、386、289和189cm-1;而粉末的紅外光譜是680,610,425和350cm-1。人們發(fā)現(xiàn)譜帶的位置變化,明顯與制備方法和雜質的性質、強度有密切關系。譜帶寬化通常被歸屬為粉末粒子的表面缺陷所造成(圖7-27)。高度還原的銳鈦礦譜帶形狀發(fā)生變化并出現(xiàn)新的譜帶,它被認為是氧化亞鈦的生成(TiOx(0.7≥x≥1.3))所致。第30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1續(xù)圖7-27第31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22.固體表面酸性的測定酸性部位一般看作是氧化物催化劑表面的活性部位。為了表征固體酸催化劑的性質,需要測定表面酸性部位的類型(L酸,B酸)、強度和酸量。測定表面酸性的方法很多,如堿滴定法、堿性氣體吸附法、差熱法等,但這些方法都不能區(qū)別L酸部位和B酸部位。紅外光譜法則廣泛用來研究固體表面酸性,它可以有效地區(qū)分L酸和B酸。利用紅外光譜研究表面酸性常常利用氨、吡啶、三甲基胺、正丁胺等堿性吸附質,其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是吡啶和氨。第32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3例:用吡啶吸附的紅外光譜研究固體酸Parry首先提出了利用吸附C5H5N測定氧化物表面上的L酸和B酸。C5H5N(pKb=9)堿性弱于NH3(pKb=5),它能同弱酸部位反應。第33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4續(xù)C5H5N+BH3中的C5H5N類似于C5H5N吸附在L酸部位,而(C5H5N∶H+)Cl類似于C5H5N吸附在B酸部位。在氯仿中的C5H5N,相當于物理吸附的C5H5N(圖47曲線a中1520cm-1的寬峰是由于溶劑氯仿引起的)。因此利用在1640~1440cm-1范圍光譜上的差異,可以區(qū)別物理吸附吡啶和配位到L酸部位的吡啶以及吸附在B酸部位的吡啶,其譜帶歸屬見表7-11,即C5H5N面內環(huán)變形振動吸收帶是1580cm-1和1572cm-11;吸附在B酸部位后,在1540cm-1出現(xiàn)特征峰;C5H5N的CH變形振動在1482cm-1和1439cm-1出現(xiàn)吸收峰;而吸附在L酸部位后,特征峰在~1450cm-1。所以,一般利用1540cm-1吸收帶表征B酸部位,~1450cm-1吸收帶表征L酸部位。由于N+—H鍵(吸收峰在2450cm-1)隨氫鍵作用變化大,不易確定,所以一般不用該吸收帶表征B酸部位。第34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5表7-11第35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6§4.原位紅外光譜(insituFT-IR)應用于反應機理的研究長期以來,人們研究了各種分子在催化劑表面的吸附態(tài),獲得了許多有意義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都是在反應沒有發(fā)生時測得的。為了闡明催化作用機理,僅利用這樣的反應物和產(chǎn)物分別測得的吸附數(shù)據(jù)不夠,往往在反應條件下(或反應定態(tài)下)吸附物種類型、結構、性能與吸附條件下吸附物種類型、性能有很大差別。所以在闡明催化作用機理時,進行反應條件下吸附物種研究十分必要。原位測試技術是利用現(xiàn)代分析儀器跟蹤反應微觀動態(tài)信息的檢測手段,它能夠獲得實際反應條件下的信息。原位技術又是闡明反應機理、分子與催化劑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學和穩(wěn)定中間物結構的有效技術,特別是對催化反應中間物的原位觀察和對發(fā)展催化科學非常必要。第36頁,講稿共4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7續(xù)原位漫反射紅外技術是上世紀90年代后發(fā)展起來的一項新的較理想的原位表征技術,它較容易實現(xiàn)各種溫度、壓力和氣氛下的原位分析,特別是在氣固相催化反應機理研究時具有無需壓片、保持樣品原有形態(tài)等優(yōu)點,使得原位漫反射紅外技術近年來在反應機理研究領域得到很大的發(fā)展?;谠宦瓷浼t外技術在機理研究方面的各種優(yōu)點,使得原位漫反射紅外技術得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