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語文三年級上冊_第1頁
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語文三年級上冊_第2頁
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語文三年級上冊_第3頁
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語文三年級上冊_第4頁
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語文三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目標1.認識“洼、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13個字,會寫“水泥、放晴”等15個詞語。2.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3.理解課文內容,感知“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體會“我”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4.能仿照課文或“閱讀鏈接”,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教學重點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教學難點感知“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體會“我”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教學策略認寫字詞本課生字中形聲字較多,可借助形聲字的構字特點掌握字音、理解字義?!巴荨笨膳c熟字“蛙、娃、掛”等比較偏旁,進一步體會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把ァ背丝梢院汀白亍苯柚鍒D理解,還可以對革字旁的字進行拓展學習,比如,“靴、鞋”等最初的意思都與皮鞋有關?!傲琛笨煞旁谠~語“凌亂”中認讀理解。注意“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靴”讀xuē,不要誤讀半邊。會寫字中,“鋪、泥、院、墻、排、規(guī)、棕”左窄右寬;“印、亂”左右等寬;“列、則”左寬右窄。注意:“鋪”右邊不要少寫點;“墻”右上部豎畫不出頭;“規(guī)”左部捺畫變點;“遲”先寫“尺”,再寫走之。文中“明朗、熨帖、凌亂”等一些難理解的詞語,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找近義詞、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朗讀指導本文描寫生動、畫面感強,要在朗讀中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體會“我”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對秋天美景的喜愛之情。第1、2自然段,交代一夜風雨后“我”出門上學去,可以讀得舒緩一些。第3自然段是“我”的贊嘆,語氣可以強烈一些。第4、5自然段描寫了“我”對地面和落葉的初步印象,也可以讀得舒緩一些。第6自然段描寫了整條鋪滿落葉的水泥道。第7自然段描寫了水泥道上的每片落葉,朗讀時語速要稍慢,給人以美的感受。第8自然段則寫“我”走在水泥道上愉快的心情,要讀得輕快一些,讀出“我”愉悅的心情。第9、11自然段,描寫了“我”的內心活動,語氣可以強烈一些,以強調“我”對這美景的喜愛。閱讀理解課文以兒童的視角觀察身邊的景物,發(fā)現平常生活之美,并展開豐富的想象,平凡之中透著美麗,樸素之中盡顯詩意。教學要把朗讀、理解、運用緊密結合起來。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借助“明朗”“熨帖”“凌亂”等詞語,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找近義詞等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并通過交流,提煉理解詞語的多種方法;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初識水泥道的美;精讀課文,抓住重點句子,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品味等方式,感悟秋日的景美、表達的語言美、文章的結構美;最后在學習課文后,將“閱讀鏈接”與“小練筆”進行整合,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及“閱讀鏈接”的表達方法,用幾句話寫出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象。積累運用本課語言生動優(yōu)美,富有童趣,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梢宰寣W生自主摘抄喜歡的詞、句、段,并有意識地根據內容的不同對摘抄的詞語、句子進行分類。這樣不僅讓學生領略了語言文字的生動,也進行了學習方法的訓練。課文多處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如“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fā)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描寫了落葉的裝飾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可以引導學生學著用這樣的語言,說說平時自己身邊所看到的場景,在感受生活樂趣的同時,豐富語言積累和生活經驗。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制作教學課件。2.收集法國梧桐的資料,準備梧桐的樹葉。學生準備:1.預習課文。2.收集法國梧桐的有關資料。教學課時2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1.認識“洼、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院、墻、排、規(guī)、棕”7個字,會寫“水泥、放晴”等詞語。2.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順序,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教學過程板塊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活動1圖片引入,交流資料1.教師出示梧桐的樹葉。隨機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樹的葉子嗎?(梧桐樹的葉子)2.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梧桐的資料。引導:課前我們都收集了梧桐的有關資料,現在就請你跟同學們說一說吧。預設:(1)梧桐是一種大喬木,它的葉子呈掌狀,花黃綠色。(2)梧桐樹不僅觀賞性高,而且耐活。(3)梧桐能吸收有害氣體,是世界著名的優(yōu)良庭蔭樹和行道樹。3.教師小結。法國梧桐樹,大喬木,高可達20~30米。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狀剝落。葉掌狀,花黃綠色?;ㄆ?~5月,果實9~10月成熟。它適應性強,又耐修剪整形,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并能吸收有害氣體,廣泛應用于城市綠化,是世界著名的優(yōu)良庭蔭樹和行道樹?;顒?導入新課,質疑激趣1.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與法國梧桐樹有著密切的聯系。(板書: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師相機指導“鋪”“泥”的寫法。2.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預設:(1)“巴掌”指的是什么?為什么是金色的?(2)水泥道上怎么會鋪滿金色巴掌?3.點撥:梧桐樹的葉子呈掌狀,平時是綠色的,秋天凋落的葉子呈土黃色。4.引導:你能結合老師的介紹,聯系對梧桐樹的了解,解說課題嗎?預設: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樹葉從梧桐樹上紛紛落下,鋪滿了水泥道,就像鋪滿了金色的小巴掌。5.過渡:這位同學說得真好?,F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秋天,走進那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去領略秋日美景吧!設計意圖交流資料,了解梧桐的葉子呈掌狀的特點,有助于學生對文題的理解;讀題質疑,引導學生養(yǎng)成樂于提問的習慣;解說課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激情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板塊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活動1合作學習生字1.自由地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讀一讀,也可以問問同桌,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同桌合作學習生字。(1)自由讀一讀要求會認的生字,口頭給生字組詞。(2)與同桌交流,自己認為哪個生字比較難認,交流識記方法。3.師生互動,強化識記。wāyìnlínɡzēnɡzōnɡxuē水洼腳印凌亂增添棕色雨靴(1)檢查生字學習情況:指名讀,去掉拼音指名讀,隨機讀詞。(2)教師正音?!霸?、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增、棕、凌”是后鼻音;“靴”讀xuē,不要誤讀半邊。4.師生交流識字方法。利用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識記,如,洼、增、棕。借助插圖識記,如,棕、靴。利用語境識記,如,“凌”可放在詞語“凌亂”中識記。結合生活識記,如,“印”可以結合生活中的“腳印”識記。字理識字,如,“印”的甲骨文字形上方是一只手,按著跪坐人的頭部,表示要壓服人的樣子,后來演變成左右結構的字。它的本義是執(zhí)政者所持的信物,即公章。“印著”中的“印”是留下痕跡的意思。5.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請學生來讀一讀。①可是,地面還是潮濕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②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fā)光的地毯。③它們排列得并不規(guī)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④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顒?理解重點詞語1.學生提出難理解的詞語。2.同學交流:你有什么好方法來理解這些詞語?3.學生匯報,交流理解詞語的方法。4.重點理解下列句子中帶點詞語的意思。①??!多么明朗的天空。②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③它們排列得并不規(guī)則,甚至有些凌亂。(1)教師點撥句①。引導學生用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明朗”的近義詞是“晴朗”。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上文說“天開始放晴了”,所以“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借助生活實際理解:讓學生看一看晴朗的天空是怎樣的,進而理解“明朗”就是“天空晴朗,光線充足”的意思。(2)總結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方法:①找近義詞法;②聯系上下文法;③聯系生活實際法;④借助生活體驗法;⑤借助圖片法;⑥查字典法。(3)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理解另外兩個詞語的意思。預設:熨帖:聯系上文“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及本段中的“平展”,“熨帖”在文中的意思是“落葉與水泥道貼合得很緊密,沒有空隙”。凌亂:可以借助意思相反或者相近的詞語來理解?!傲鑱y”的近義詞是“雜亂”,反義詞是“整齊、規(guī)則”。通過上文“它們排列得并不規(guī)則”,就理解了“凌亂”的意思就是“雜亂,不整齊,不規(guī)則”。5.小結:理解詞語的方法是多樣的,我們可以用聯系上下文、觀察課文插圖、聯系生活實際、找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法來理解。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去理解詞語的意思。設計意圖合作交流,學習生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理解詞語,重點點撥,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板塊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活動1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1.朗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填空題。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后,“我”________________時,天開始________________,院墻外的水泥道上鋪上了很多的________________,就像鋪上了一塊________________。2.師生交流完成上面的填空題。3.引導學生說一說本文的主要內容。預設:一夜秋風秋雨后,“我”背著書包上學去,道路兩旁的梧桐樹葉飄落下來,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像一個個金色的小巴掌,整條道路就像鋪上了一塊色彩絢麗的地毯?!拔摇钡谝换赜X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顒?討論交流,理清課文層次1.默讀思考: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2.交流匯報:課文先寫“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后“我”背著書包上學去;接著寫上學路上的發(fā)現,重點描寫了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最后發(fā)出“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的感嘆。3.同桌討論:根據思考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落大意。4.教師小結。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交代一夜秋風秋雨后“我”上學時天晴了。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寫“我”在上學路上,看到鋪滿金色落葉的水泥道上的美景。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寫“我”第一次發(fā)現門前的水泥道真美。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課文層次,為下文的學習打下基礎。板塊四指導寫字,布置作業(yè)1.出示“鋪、泥、院、墻、排、規(guī)、棕”7個字,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結構。2.同桌交流寫字注意的事項。3.教師指導。這7個字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的字,書寫時注意:“鋪”不要丟掉右上部一點;“院”右下部不要寫成“無”;“墻”右上部豎畫下面不出頭;“規(guī)”左部最后一筆是點。4.教師課件演示,學生跟隨書空。5.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6.布置作業(yè)。(1)認真書寫這7個生字。(2)把課文有感情地讀給家人聽。設計意圖觀察交流,引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讓學生能更清楚地掌握會寫字的字形、結構,再加之教師的重點指導,學生會把字寫得正確、美觀。板書設計第2課時課時目標1.會寫“晶、印、列、則、亂、遲”6個字,能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2.品析重點詞句,感悟“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體會“我”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3.能仿照課文或“閱讀鏈接”,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教學過程板塊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1.指名認讀詞語。水洼腳印凌亂增添棕色雨靴鋪滿院墻印著排列規(guī)則遲到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課文先寫“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后“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接著寫上學路上的發(fā)現,重點描寫了(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最后發(fā)出(“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的感嘆。3.導入: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誰愿意說一說那條水泥道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4.過渡:那是一條多么美麗的路哇!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再一次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欣賞那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設計意圖復習導入,檢測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為深入學習課文作好準備?;仡櫵嗟澜o自己留下的印象,自然遷移到新課的學習,導入自然,引發(fā)興趣。板塊二精讀課文,品析感悟活動1借助活動卡,初識水泥道的美1.默讀課文,出示默讀要求:(1)用橫線畫出描寫梧桐樹落葉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描寫水泥道的句子。(2)想一想:哪些詞句體現了水泥道的美?2.小組完成活動卡?;顒觾热蓍喿x思考:邊讀邊畫出描寫梧桐樹落葉和水泥道的優(yōu)美句子,摘抄關鍵詞語,體會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描寫梧桐樹落葉的優(yōu)美詞語描寫水泥道的優(yōu)美詞語我的感受3.學生匯報,結合自己找到的詞語談感受,教師相機引導。4.有感情地讀一讀自己所畫的句子?;顒?品析重點句,體會水泥道的美1.學習重點句1??墒牵孛孢€是潮濕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1)引導學生抓住“潮濕”“亮晶晶”“一角小小的藍天”來談自己發(fā)現的美。(2)強化詞語理解:“一個亮晶晶的水洼”說明水洼映著天空,天空是很亮的,“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說明天空很藍,進而理解“明朗”就是天空又亮又藍的意思。(3)教師點撥:聯系上一個自然段,你知道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觀察描寫的嗎?預設:是按照從上(天空)到下(地面)的寫作順序來描寫的。(4)指導朗讀。(語氣要舒緩一些)2.學習重點句2。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了。(1)引導學生抓住“一片片”“金黃金黃”“閃著雨珠”等詞語體會水泥道的美。(2)教師點撥:“一片片”說明數量多,照應課題中的“鋪滿”;“金黃金黃”描繪葉子的顏色濃,照應課題中的“金色”。這種照應的方法叫文題照應。(3)積累詞句,遷移表達。詞語:金黃金黃的葉子閃著雨珠的葉子句式:“一……便……”。仿寫:()的葉子()的稻田()的小草()的花朵他一____________________,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指導朗讀。朗讀時可以讀得舒緩一些,突出“金黃金黃”“閃著雨珠”“緊緊”“濕漉漉”等詞語。3.學習重點句3。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fā)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1)引導學生抓住“彩色”“印著落葉圖案”“閃閃發(fā)光”等詞語體會水泥道的美。(2)這段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把水泥道比喻成了什么?(地毯)(3)引導學生從這段話中,找出恰當的詞語來形容一下這是一塊怎樣的地毯,并試著讀出這塊地毯的特點。預設:這是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地毯;這是一塊閃閃發(fā)光的地毯;這是一塊能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的地毯……(4)指導朗讀。(語速稍慢,給人以美的感受)4.學習重點句4。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并不規(guī)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1)說一說:自己看到了哪些優(yōu)美的畫面?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引導學生抓住“熨帖地”“平展地”“排列得并不規(guī)則”“甚至有些凌亂”來體會美。)(2)這段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把梧桐樹的落葉比喻成金色的小巴掌)“金色的小巴掌”寫出梧桐的葉子哪兩方面的特點?(顏色和形狀)(3)教師點撥:“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與上文“便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相互照應。(4)指導朗讀。(語速稍慢,強調“金色、熨帖、平展、凌亂”等詞語。)活動3抓住關鍵詞,感受“我”心情的愉悅1.過渡:多么美的水泥道哇!看到這條水泥道,作者的心情怎樣呢?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呢?2.出示句子。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談體會。①從“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可以體會到作者喜愛眼前的美景,不忍心破壞眼前的美。②從“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可以感受到作者喜愛那鋪在路上的梧桐樹葉。③從“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可以體會到作者內心的快樂。(2)點撥:作者把自己穿的那雙棕紅色的小雨靴想象成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預設:作者把小雨靴想象成了兩只棕紅色的小鳥,更能表現自己對美景的喜愛。(3)理解省略號的作用——表示列舉的省略,“小鳥”還有很多種表達愉悅、舒暢心情的動作,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4)指導朗讀。(用輕快的語氣,讀出“我”愉悅的心情。)活動4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品味文章的語言美1.快速讀文,畫出有新鮮感的詞句,朗讀品味。2.同桌交流對有新鮮感的詞句的體會和感悟。3.學生匯報,師生交流。(1)“明朗”寫出了一夜秋風秋雨后天空清亮、晴朗的景象;“熨帖”“平展”兩個詞語,寫出了掉落的樹葉緊密地、平整地貼合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的狀態(tài);“凌亂”表現出掉落的樹葉不規(guī)則地排列在水泥道上的情景,呈現出一種自然之美。(2)“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幾句將鋪滿落葉的水泥道描繪得格外漂亮;“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一句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寫出了“我”走在水泥道上愉悅、舒暢的心情。4.教師小結:課文用詞準確、形象,語言優(yōu)美,特別是描寫水泥道及落葉的詞句,極富新鮮感,生動地寫出作者眼中別樣的秋景?;顒?緊扣課文的首尾段,領悟文章的結構美1.過渡: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語言!這篇文章的結構也很美,聰明的你是否發(fā)現了呢?2.開頭兩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開頭:一夜秋風,一夜秋雨。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天開始放晴了。結尾:一夜秋風,一夜秋雨。當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3.讀一讀,說一說你有什么發(fā)現。4.小結:像這樣文章開頭提到的內容,在結尾處又寫到了,這種寫法就叫作首尾照應。這種寫法使文章充滿詩意,結構嚴謹,突出了作者對門前水泥道的喜愛之情。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展開想象,體會感悟,不但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教給學生分析理解課文的方法。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不但品味了文章的語言美,而且對作者眼中別樣的秋景有了更進一層的領悟。文章首尾照應,引導學生發(fā)現結構之美,寫作方法在無聲中得以滲透。板塊三賞析名篇,讀寫結合活動1課外拓展,閱讀片段1.過渡:一條普通的水泥道,在這些落葉的裝扮下變得美麗,更重要的是,作者善于發(fā)現這些美,并且用優(yōu)美的語言展現出來,讓我們也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了這種美。正如羅丹所說:“對于我們的眼睛而言,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汪曾祺就有一雙善于觀察、發(fā)現美的眼睛。下面是他用樸實簡潔的文字為我們呈現的放學路上的所見,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吧。從我家到小學要經過一條大街,一條曲曲彎彎的巷子。我放學回家喜歡東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手工作坊、布店、醬園、雜貨店、爆仗店、燒餅店、賣石灰麻刀的鋪子、染坊……我到銀匠店里去看銀匠在一個模子上鏨出一個小羅漢,到竹器廠看師傅怎樣把一根竹竿做成筢草的筢子,到車匠店看車匠用硬木車旋出各種形狀的器物,看燈籠鋪糊燈籠……百看不厭。2.自由讀“閱讀鏈接”中汪曾祺的《自報家門》的片段,引導學生圈一圈作者在放學回家路上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再對比課文描寫落葉的語段,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一樣。3.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點撥。4.教師小結:《自報家門》的片段與課文寫法不同:《自報家門》的片段是以簡潔樸實的語言羅列放學途中看到的各種作坊、店鋪及師傅工作的場景,用較少的語言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景物;課文是圍繞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顒?遷移運用,訓練寫作1.過渡:同學們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也一定會看到很多景物吧,請仿照課文或者“閱讀鏈接”的寫法,把自己在路上觀察到的景物寫下來吧。2.同桌交流自己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物。3.教師指導:寫法上,可以學習課文圍繞一種景物進行細致描摹的方法,也可以學習“閱讀鏈接”對多種事物進行簡略描寫的方法。4.學生練習寫話,教師巡視指導。5.展示學生作品,師生評議??偨Y: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希望我們能用自己的雙眼去捕捉美,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能用自己的文字來記錄美。設計意圖對比閱讀,讀寫結合。在課文及“閱讀鏈接”內容的引領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動筆去寫一寫路上美麗的景色,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板塊四指導寫字,布置作業(yè)1.出示“晶、印、列、則、亂、遲”6個字,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結構。2.同桌交流寫字注意的事項。3.教師指導。

“印、亂、列、則”是左右結構,其中,“印、亂”左右等寬,“列、則”左寬右窄。注意:“印”左部不要少寫一橫,“列”左部不要多寫一點。

“晶”是品字形結構,上邊的“日”居中,下邊兩“日”分別在豎中線兩側。

“遲”是半包圍結構,先寫“尺”,再寫走之,“尺”最后一筆是點。4.教師課件演示,學生跟隨書空。5.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6.布置作業(yè)。(1)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抄寫的要求:每個字占一個格。頓號、逗號、句號、感嘆號各占一個格,寫在左半格偏下的位置;省略號占兩個格,三點各占一個格,寫在中線偏下的位置。抄寫時要看一句寫一句。(2)在大自然中尋找秋天的美,并用幾句話把它寫下來。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交流,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