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虎丘導游詞5篇_第1頁
蘇州虎丘導游詞5篇_第2頁
蘇州虎丘導游詞5篇_第3頁
蘇州虎丘導游詞5篇_第4頁
蘇州虎丘導游詞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蘇州虎丘導游詞5篇蘇州虎丘導游詞_虎丘導游詞

虎丘的人文歷史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和蘇州古城一樣歷史悠久。遠古時代,虎丘曾是海灣中的一座隨著海潮時隱時現(xiàn)的小島,歷經(jīng)滄海桑田的變遷,最終從海中涌出,成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們便稱它為海涌山。下面是我收集推舉的蘇州虎丘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參考。

蘇州虎丘導游詞(一)

各位貴賓,各位伴侶:

大家早上好,很興奮熟悉大家,并由我伴隨大家去我國的聞名歷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勝地——蘇州欣賞園林,到人間天堂去享受一天。

在車到景點之前,我先為大家介紹蘇州園林的基本狀況?!吧嫌刑焯?,下有蘇杭?!碧K州為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城市,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美譽。當然,也請大家留意環(huán)境衛(wèi)生,做一個文明游客。

我們立刻到了今日黃金游的第一站——留園。好,留園到了。留園位于蘇州市園林路。它應用了分合,明暗等對比手法。大家好好欣賞吧!

留園不留我們,那我們就去獅子林吧!獅子林到了,你們跟我來,獅子林變幻莫測,值得一覽。

穿過獅子林,出去約5千米,可見寒山寺,要不現(xiàn)在大家休息一會兒吧。說到寒山寺,大家自然會想起“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詩句吧!因唐初有個叫寒山的和尚未在這里住過而得名。現(xiàn)在寺內(nèi)存碑一方,上刻張繼寫的《楓橋夜泊》一詩。

告辭寒山寺,大家還戀戀不舍。盼望它能給你們留下一個美妙的回憶。

各位伴侶,今日我們在人間天堂——蘇州度過了美妙的一天。感謝各位!愿大家旅途平安開心,再見!

蘇州虎丘導游詞(二)

各位旅客:

大家好!

我是今日的導游小傅。歡迎大家來到“人間天堂”蘇州,今日將由我?guī)Т蠹乙煌灿嗡赜小皡侵械谝幻麆佟敝Q的虎丘。

虎丘坐落在蘇州城西北郊,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葬其父闔閭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消失,因而得名虎丘。

各位旅客,現(xiàn)在你們看到的是“憨憨泉”!相傳梁代有個僧人叫憨憨法師,是廟里的挑水和尚。他自小患有眼疾,但他的耳朵靈心眼兒好。一次,他挑水經(jīng)過這兒時,踩在青苔上摔了一跤。他就想到這下面可能有泉水,于是就在這里挖土查找泉眼。有個村民觀察了,就稱贊說,要是能找出泉眼來,他就變成一只大青蛙!正說著,從地下冒出一股清泉噴到了憨憨法師的臉上。他立刻感到一陣涼爽,隨后雙眼就重見了光明。這個時候,憨憨法師才發(fā)覺那個農(nóng)夫果真變成了一只青蛙,久久地守在了這憨憨泉旁。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虎丘劍池”。據(jù)說,這四字原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題,后因年月久遠,石面經(jīng)風霜剝蝕,“虎丘”兩字斷落湮沒。在明代萬歷年問,由一個名叫章仲玉的蘇州刻石名家照原樣拓摹重刻,補上了這“虎丘”二字,但與原來的真跡相比卻遜色不少,缺少力度,所以就有了“真劍池,假虎丘”一說。

劍池是虎丘最神奇的古跡,據(jù)說吳王墓可能在這里。相傳吳王生前酷愛寶劍,其死后曾以寶劍三千為他陪葬,故名劍池。當陽光斜射水面時,給人一種“池暗生寒氣,空山劍氣深”的感覺。抬頭望去,拱形的石橋高高地飛懸在半空,顯得非常奇險。透過高聳的巖壁仰視塔頂,有如臨深淵之感,

虎丘最引人注目的是建于宋代的虎丘塔,它是蘇州的標志性建筑。整座寶塔的平面呈八角形,用青磚砌成,共七層,高47.5米,雖歷經(jīng)滄桑,卻依舊矗立在吳越大地。由于地基的緣由,塔身向西北方向傾斜。據(jù)初步測量,塔頂部中心點距中心垂直線偏離已達2.3米,成了一大奇觀,所以它有“東方比薩斜塔”之稱。

宋人蘇軾說得好:“到蘇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苯袢找灰?,你有同感吧?

蘇州虎丘導游詞(三)

宋朝詩人蘇東坡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當年詩人的贊美成了今日虎丘的廣告詞。

到虎丘,過去有兩條路,一條是我們今日走的汽車路,過去趁乘馬車可抵;另一條是水路,從閶門下船,經(jīng)過唐朝刺史白居易開挖的白堤七里山塘,在虎丘“海涌流輝”水碼頭前靠岸。

一般的寺廟都藏在深山,而虎丘卻是山在寺中。有一句打油詩就形象地點出了虎丘寺寺包山的特點:“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教鎖寺門”。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虎丘山門“海涌潮輝”。這四個字點出了虎丘的來歷?;⑶鹪S可?,遠古時這兒是一片枉洋,幾個綠色的島嶼在潮漲潮落時隱時陷,當時稱為海涌山的虎丘最矮小,卻漂亮,如浩淼碧波中閃耀的明珠流輝至今?!昂S苛鬏x”水墻門是照壁的一種,蘇州拙政園舊大門前至今仍保存有雄偉古樸的水墻門,體現(xiàn)了水鄉(xiāng)人家的門面和臉面。

我們知道,吳王闔閭在蘇州建闔閭大城是在公元前514前。那時的中國正是春秋時期,各小國之間戰(zhàn)事不斷。正值我國大部份地區(qū)還處在青銅器時代,吳國由于鑄鐵、鑄劍而出名,消失了歐治子、干將、莫邪等聞名鐵匠。公元前496年,吳國對越國宣戰(zhàn),吳王闔閭受傷死于返程途中。為了修建吳王闔閭墓,吳國動用了十萬民工,并隨葬三千把寶劍于墓中。為了保守吳王墓的隱秘,盛傳吳王下葬三日之后,有一白虎蹲于海涌山上,世說為吳王霸氣分散而成。從那以后,便有了虎丘的稱謂,至今已兩千五百年。

到了公元961年,虎丘頂上建了七層八面磚塔一座。如今虎丘塔身已經(jīng)嚴峻傾斜,偏離中心2。34米,虎丘斜塔日益聞名,并且由于它和吳王墓撲朔迷離的關(guān)系令科學家和游客控密興致倍增。照理說,吳王墓建于公元前496年,虎丘塔建于公元961年,前后相差一千五百年,本不該有什么瓜葛。但如今山上山下兩個古跡卻休戚相關(guān)。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到了虎丘山上之后我再作出具體介紹。

蘇州虎丘導游詞(四)

旅客伴侶們,歡迎大家們巡游吳中第一山--虎丘。

虎丘,位于蘇州古城區(qū)西北約5公里處。這是一座突兀于一片平原上的山丘,高度為30多米,占地面積約300畝。相傳,遠古時期,這里曾經(jīng)是東部海岸線上的一個海灣,而虎丘是由火山爆發(fā)而產(chǎn)生的灼熱巖漿積累而成的小島,漲潮時被水沉沒,退潮時又涌出海面,當時被稱為海涌山或海涌峰。久而久之,海陸變遷,海涌峰就演化成了陸地上的一座山丘。

海涌峰為何被稱為虎丘?這還要從春秋時期的吳越之爭說起。3000多年前,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長子泰伯、次子仲雍為讓王位,離開陜西岐山,來到太湖之濱,建立了勾吳部落,經(jīng)過十幾代人的開拓和積聚,建立了吳國。泰伯的二十一世孫吳王闔閭為了爭霸事業(yè),重用孫武和伍子胥,設(shè)守備,實倉廩,治兵庫,于公元前514年始建闔閭大城,成為東南的一大都會,使吳國達到了鼎盛時期。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乘越王允常去世的機會,親自率兵攻打越國。由于闔閭傲慢輕敵,中了越王勾踐的潛伏,在槜李地區(qū)受傷,回師途中在嘉興去世,歸葬海涌山。這段歷史,在唐代陸廣微先生撰寫的《吳地記》上是這樣記載的:海涌山在吳縣西北九里二百步,闔閭葬此山中。發(fā)五郡之人作墳,銅槨三重,水銀灌體,金銀為坑?!妒酚洝吩疲宏H閭墳在吳縣閶門外,以十萬人治墳,取土臨湖葬。經(jīng)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秴窃酱呵铩吩疲宏H閭葬虎丘。十萬人治葬,經(jīng)三日,金精化為白虎蹲其上,因號虎山。

自此以后,虎丘就成了蘇州的一大名勝。千百年來,很多英雄豪杰、文人雅士憑借著虎丘這個舞臺,演出了很多威猛壯美的史劇,從而留下了很多的珍貴遺跡,增加了深厚的傳奇顏色??梢哉f,虎丘是蘇州2500百年歷史的一部百科全書。

吳王夫差為報仇雪恨,率兵攻打越國,在太湖中的夫椒山大敗越軍,拘捕越王勾踐夫婦到虎丘,令其在闔閭墓前守墳養(yǎng)馬。

秦始皇東巡至虎丘,曾登山巡游,并派人挖掘闔閭墓,尋求吳王寶劍,而終無所得。秦未,項羽組織江東八千子弟兵,在虎丘揭竿起義,轉(zhuǎn)戰(zhàn)南北,在巨鹿之戰(zhàn)中擊敗秦軍主力,從根本上動搖了秦王朝統(tǒng)治基礎(chǔ),成為風云一時的西楚霸王。

東漢末年,孫權(quán)以蘇州作為依據(jù)地進展爭雄事業(yè),為鞏固和進展孫吳政權(quán),曾派人挖掘闔閭墓,查找地下寶藏,也一無所獲。

唐代寶歷年間,白居易任蘇州刺史一年多時間(825年5月至826年9月)里,開通了自閶門至虎丘的山塘河,沿河邊筑了一條七里長堤,堤上夾種桃李,水中栽植蓮荷,使蘇州增加了不少秀色。

宋代蘇東坡多次巡游虎丘,寫下了很多詩詞,他認為:游蘇州者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明代唐伯虎曾經(jīng)發(fā)覺劍池干枯后暴露出來的闔閭墓的甬道口,幾乎差一點揭開了這個千古之謎。

明代末年,以張溥為首的復社曾經(jīng)在虎丘千人石聚會,有來自全國的復社成員共上千人參與了這次盛會。

清代康熙、乾隆曾多次出巡蘇州,在虎丘留下了很多墨寶,在蘇州民間傳為佳話。

清代末年,柳亞子、陳去病等人在蘇州發(fā)起組織了近代第一個革命文學團體-南社。1909年11月13日,南社在虎丘進行第一次雅集,宣告正式成立。這個團體宣揚資產(chǎn)階級革命,反對清王朝專制統(tǒng)治,影響很大。陳去病于1933年去世后,葬在虎丘山南麓。

虎丘也是江南出名的佛教圣地之一。講到虎丘的佛教文化的歷史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晉代。東晉司徒王珣和司空兄弟,在虎丘營造館舍作為別墅。咸和二年(327年)舍宅為東西兩寺,以劍池為界,后兩寺合二為一。唐代因避唐太祖諱,改虎丘為武丘,寺廟稱為武丘寺。北宋時改稱云巖禪寺。五代周顯德六年(959年),虎丘云巖寺始建佛塔,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竣工。寺廟幾經(jīng)興廢,于清康熙年間重建,改名為虎阜禪寺。雖然現(xiàn)在這里的寺廟建筑遺存已不再是宗教活動場所,但從其規(guī)模上還能依稀辨認出當年佛寺的盛況。

除了虎丘的人文景觀聲名遠揚外,虎丘的自然風光也使人流連忘返。正所謂虎丘吳小山,東南稱奇觀。這里有自然?的巨大石砥--千人石;有罕見的懸崖峭壁--劍池石壁;有茂密的森林和候鳥景觀--蒼鷺夕歸;有聞名的盆景展覽--萬景山莊。

自古以來,虎丘也是繁華的商賈之地。尤其是明清時期,這里商販聚集,酒肆林立。到了清明春游和山塘廟會季節(jié),虎丘是人頭攢動,喧鬧非凡。清代大文豪曹雪芹先生在《紅樓夢》中寫道: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小像,與薛幡毫無相差。薛寶釵拿著細細看了一看,又看看她哥哥,不禁笑了起來。這一段對虎丘捏像的描寫,從一個側(cè)面勾劃出了當年虎丘集市的喧鬧情景。正是由于虎丘有著眾多的歷史遺跡,濃郁的文化氛圍,秀麗的自然風光,使她成了蘇州的首選巡游勝地。明代李流芳把它歸納為虎丘有九宜,就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直落木、宜夕陽。也就是說,巡游虎匠,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陰晴雨雪,都有其獨特的風味,成為吳中第一名山、吳中第一名勝。

虎丘的巡游主要分為前山、千人石和山頂三個部分。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前山,前山的景點有:海涌橋、斷梁殿、憨憨泉、試劍石、枕石、貞娘墓等。

〔海涌橋〕經(jīng)過虎丘入口處,就來到了海涌橋。海涌橋是一座用花崗石材料建成的仿古式石拱橋。據(jù)蘇州市園林局供應的資料記載,這座橋是1956年鑿通虎丘環(huán)山河(也稱環(huán)山溪)時所建,橋的石欄桿上雕刻有形態(tài)各異的小石獅十二只,很有地方特色。當我們站在橋上向前看,細心的伴侶可以有兩個發(fā)覺:第一個發(fā)覺是山藏寺里。古人用詩來形容這個特點:塔從林外出,山向寺中藏,平生只見山里寺,今日來看寺里山,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叫鎖寺門。其次個發(fā)覺是丘如蹲虎。請諸位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才能體會到這個特點。二山門就像老虎的頭顱,洞門像老虎的嘴巴,窗洞像老虎的眼睛,兩邊凸出的青石碑像老虎的耳朵,兩旁的樹木像老虎的胡須,門前的露臺是老虎的舌頭,環(huán)山河水是老虎的口水,山丘像老虎的脊梁,寶塔象老虎的尾巴。據(jù)說,早在元代就有這樣非常形象的比方了。

〔斷梁殿〕斷梁殿,是寺廟的二山門,面闊三開間,進深兩開間,單檐歇山頂,結(jié)構(gòu)特別。由于這座殿門的正梁不是用一根整木,而是分兩段接合,中間有明顯的拼縫,所以稱為斷梁殿,或稱為雙梁殿,建于元代至正四年(1344年)。

據(jù)蘇州民間傳奇,元代的時候,皇帝下了一道圣旨,要蘇州地方官吏限期在虎丘建筑一座殿門。當各項工作預備就緒而準備上正梁時,工匠們突然發(fā)覺,原本作為正梁的大木料被當作頂梁柱而一鋸成兩截。由于限期已經(jīng)接近,無法再另外查找正梁的木料,老工匠賽魯班想方設(shè)法建筑了這座斷梁殿,終于按期竣工。

當然,這只是一則民間故事,經(jīng)不起推敲和考證。由于,僅僅在蘇州地區(qū),元代建筑的斷梁殿就有兩處:一處是虎丘二山門,另一處是東山軒轅宮(重建于元代至元四年,即1338年)。也就是說,不行能兩處建筑工地的工匠,都把正梁鋸錯了。認真分析起來,在這座斷梁殿的建筑手法上,采納了菩薩頂、棋盤格、琵琶吊、斗拱等工藝,起到了頂力和吊力的作用,分擔了屋頂對大梁的壓力。雖然是對接的兩段棟梁,但仍舊非常結(jié)實。這座殿門,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慧才智和超群技藝。

斷梁殿正梁上,朝南懸掛著大吳勝壤的巨幅匾額,落款是光緒三年(1877年)三月二日曾壽重立。蘇州在歷史上曾經(jīng)有吳縣、吳郡、吳州等稱謂,曾經(jīng)是春秋時期吳國的發(fā)祥地,是三國時代孫吳政權(quán)的依據(jù)地,是五代十國時吳越王錢鏐所設(shè)的中吳府的府治所在地。一般來講,吳地就是指蘇州一帶。大吳勝壤,畫龍點睛地表述了虎丘在蘇州諸多旅游景點中的重要地位。

斷梁殿正梁上,朝北懸掛著含真藏古的巨幅匾額,是現(xiàn)代聞名學者梁漱溟的手筆。這四個字,示意著虎丘有真山真水真人真事,都有據(jù)可查?;⑶疬€有古墓古泉古寺古塔,仍有跡可尋。

二山門里,原來有兩尊金剛力士的塑像,現(xiàn)只留有元代和明代的青石碑刻四座,記載著虎丘的歷史,小扣碑石,咚咚作響,所以也稱為響碑,有肯定的歷史價值。

〔憨憨泉〕過了二山門,沿著山路拾級而上,可以看到路的西側(cè)有一塊圓卵形的石碣,刻有北宋呂升卿所書的憨憨泉。石碣前存一眼古井,平常用鐵蓋蓋住。古井四周是用花崗石砌成的欄桿。相傳,梁代僧人憨憨法師,是廟里的挑水和尚。有一次,他挑水經(jīng)過這里時,不當心摔了一跤,眼睛就看不見了。他雖然眼睛瞎了,但耳朵靈,心眼好。這時,他好像聽到了地下有流水聲、搖櫓聲、講話聲。好像有人在講:這座虎丘山,原來叫海涌山,山上的泉眼可以直通大海。憨憨聽到以后,就在這里挖土查找泉眼。村民見他瞎折騰,就笑他傻,戲言道;假如能挖出泉水,我就變一只大青蛙守在這里。話音剛落,地下就冒出了一股清泉,噴到憨憨法師的臉上,立刻感到一陣陰涼,雙眼又重見光明。這時,憨憨法師發(fā)覺那位農(nóng)夫果真變成了一只青蛙,久久地守在古井旁。這叫做青蛙嬉水。這個民間故事不行信。但是,這眼古井,是憨憨法師所鑿,卻是上了古書的。

清代學者洪鈞高中狀元后,衣錦還鄉(xiāng),同幾位好友從閶門坐船到虎丘巡游,途中結(jié)識了賽金花(當時名叫傅彩云,后來曾改名曹夢蘭)。洪鈞等人上山巡游時,看到一位僧人抱了一只瓦甕下山汲水。洪鈞感到很驚奇,就說:古書上說虎丘有憨憨泉,為什么不汲泉水,而要汲河水?僧人回答說,憨憨泉早已湮沒,不知在何處。洪鈞等人就在四周查找。賽金花見到四周低洼處有青苔,叫人扒開大石板,果真有一股清泉淚淚而出。就這樣,憨憨泉又重見天日。為了紀念這件事情,洪鈞和幾位好友捐了一些錢,重修了憨憨泉,并在井邊蓋了幾間小屋。憨憨泉邊上的擁翠山莊有抱甕軒,可以印證。擁翠山莊東部墻壁上還嵌有碑刻,記載著重新發(fā)覺憨憨泉的大致經(jīng)過。

〔試劍石〕上山石階的東側(cè),有一塊從中間裂開的大石塊,旁邊的一塊石碣上刻著北宋呂升卿書的試劍石三字,另一塊石碣上刻有元代顧瑛的詩句:劍試一痕秋,崖傾水流斷。如何百年后,不斬趙高頭。

這首詩的前兩句,是描寫試劍時的情景:銀光一閃,頑石崩裂,山搖地動,威力無比。后兩句,是對時政發(fā)表感慨:忠奸不明,是非不分,縱有寶劍,無力回天。這首詩引出了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吳王闔閭命干將、莫邪鑄劍。干將夫婦采集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鑄干將、莫邪雙劍。吳王闔閭得到了干將所獻的雌雄寶劍后,揮劍試刃,將大石一劈為二。其次個故事是秦始皇東巡至虎丘,求吳王寶劍,一只老虎當墳而踞。秦始皇用劍斬虎,未中虎身卻誤砍石塊,留下此痕。從這首詩的內(nèi)容來看,好像是針對秦王試劍的傳奇而作。事實上,這塊劍試石是典型的火山噴發(fā)后的凝灰?guī)r,久經(jīng)風化,沿著裂隙形成一條裂縫,酷似刀削劍劈。

〔枕石」試劍石以北的山路一側(cè),有一塊圓卵形大石塊,外形象一個大枕頭。相傳晉代高僧竺道生(人稱生公),倚此石看經(jīng),困了就用這塊石頭當作枕頭休息。因此,人們稱這塊石頭叫枕石。這塊石頭也稱作為蜒蝣石,由于這塊石頭也像雨天的蜒蝣,陰雨天在石邊上有水珠、水滴。

〔真娘墓)虎丘前山上山道路的終點,是古真娘墓。真娘,也稱貞娘,本名為胡瑞珍,北方人。唐代安史之亂時,逃難來到蘇州,無依無靠,被迫墮入妓院。她善歌能詩,才貌出眾,是當時蘇州的一位絕色佳麗。當時有一位青年王蔭祥重金賄贈鴇母,欲留宿于真娘處。真娘投繯自盡,以死守身。王蔭祥大為震動,厚葬真娘于虎丘山,并于墓上建亭紀念。當時的蘇州刺史白居易為其寫了墓志銘。

再向前走就到了千人石,這一帶的景點有千人石、點頭石、二仙亭、劍池等。

〔千人石〕千人石是一塊自然?的石坪,廣可數(shù)畝,平坦如砥,高下如削。關(guān)于千人石的傳奇有兩種。第一種傳奇是,吳王夫差為先王闔閭治喪,在地宮內(nèi)掩埋了很多寶劍和其他財寶。夫差為了保守隱秘,在石上殺害了上千名筑墓工匠,血流成河,染成紅色,故稱為干人石。當然,這塊石頭呈暗紅色,是由于硫紋巖中含有大量鐵質(zhì)的原因。千人石上有一座石經(jīng)幢,刻有幾尊佛像,稱為多寶石經(jīng)幢。這座石經(jīng)幢是仿照陀羅尼經(jīng)幢建筑的,由須彌座、石柱、盤蓋等部分組成,俗稱八棱碑。佛教認為,這可以扶正祛邪,消災免禍,超度亡靈。其次種傳奇是,晉代高僧竺道生,人稱生公,曾在此講經(jīng)說法,下有千多人傾聽,故稱千人石或千人坐。

〔生公講臺〕據(jù)說,生公在這里講經(jīng)說法,嫌聽眾太少,又聚石為徒。生公講經(jīng)講到妙處,天花亂墜,白蓮盛開,頑石點頭,元代顧瑛有詩:生公聚白石,塵拂天花墜;可憐塵中人,不解點頭意。

為什么可憐塵中人,不解點頭意?這是由于,生公在虎丘講的金剛般著波羅蜜涅盤經(jīng)中,主見闡提有佛性,群石皆為點頭。十二年以后,才有正式的《涅盤》經(jīng)書傳到建業(yè),其中果真有一闡提人有佛性的提法,可見生公的觀點是正確的,但并沒有得到當時朝野各方的重視。生公講臺四周有白蓮池,池中心有頑石一方,池南岸有石經(jīng)幢一座,都與生公講經(jīng),頑石點頭的典故有關(guān)。

〔二仙亭〕二仙亭是呂洞賓和陳摶下棋的地方,亭內(nèi)有呂洞賓和陳摶兩位仙人的石刻畫像。二仙亭的石柱上刻有兩副對聯(lián)。

第一副對聯(lián)是:從前岳陽曾顯跡;今朝虎阜再留蹤。這副對聯(lián)講的是呂洞賓的故事。呂洞賓曾經(jīng)在岳陽樓舞鶴,今日又在虎丘上留蹤。其次副對聯(lián)是:夢中說夢原非夢;元里求元便是元。這副對聯(lián)講的是陳摶的故事。陳摶老祖,是五代宋初道人,以善睡出名。上聯(lián)是講有一樵夫到虎丘,看呂洞賓同陳摶下棋。陳摶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樵夫在山上等了很長時間。陳摶睜開眼一看,把樵夫當成了夢中人物。樵夫反復說明原委,才知原非夢。下聯(lián)是講要深究道教的神秘,才能成為得道神仙。如果要打破砂鍋問究竟,畢竟是真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