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山東棗莊市薛城區(qū)語文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質(zhì)量檢測模擬試題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nèi)。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1.在二十四節(jié)氣里,部分節(jié)氣,大小相對:如小暑與大暑,小雪與大雪,小寒與大寒。但有特例,那就是只有小滿,沒有大滿。下列對這一特例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滿是--種將熟未熟的狀態(tài),意味著事物還有發(fā)展的空間。B.小滿是凡事要適可而止的提醒,也是內(nèi)心不思進取的流露。C.大滿是對完美境界的描述,體現(xiàn)了物質(zhì)和精神方面的追求。D.大滿則易招損,一切達到極致后,往往容易走向相反方向。2.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題美是什么?從字源學看,根據(jù)《說文解字》:羊大則美,認為羊長得很肥大就“美”。這說明,美與感性存在,滿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好吃)有直接關系。另種看法是羊人為美。從原始藝術、圖騰舞蹈的材料看,人帶著羊頭跳舞才是“美”字的起源,“美”字與“舞”字與“巫”字,最早是同一個字。這說明,“美”與原始的巫術禮儀活動有關,有某種社會含義在內(nèi)。如果把“羊大則美”和“羊人為美”統(tǒng)一起來,就可看出:一方面“美”是物質(zhì)的感性存在,與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關;另方面“美”又有社會的意義和內(nèi)容,與人的群體和理性相連。()在日常生活中,“美”字更多是用來指使你產(chǎn)生審美愉快的事物、對象。由于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常把一切能作為欣賞對象的事物都叫“美”,使“美”這個詞泛化了。它并不能完全等于英文的“beauty”,而經(jīng)常可以等同于一切肯定性的審美對象。就是說,把凡是能夠使人得到審美愉快的欣賞對象就都叫“美?!?.下列句中標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A.這說明,美與感性存在,滿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好吃)有直接關系。B.就是說,把凡是能夠使人得到審美愉快的欣賞對象就都叫“美?!盋.一方面“美”是物質(zhì)的感性存在,與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關;另方面“美”又有社會的意義和內(nèi)容,與人的群體和理性相連。D.在日常生活中,“美”字更多是用來指使你產(chǎn)生審美愉快的事物、對象。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由于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常把一切能作為欣賞對象的事物都叫“美”,使“美”這個詞同化了。B.中國傳統(tǒng)把一切能作為欣賞對象的事物經(jīng)常都叫“美”,使“美”這個詞泛化了。C.由于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常把一切能作為欣賞對象的事物都叫“美”,“美”這個詞被泛化了。D.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常把一切能作為欣賞對象的事物都叫“美”,使“美”這個詞同化了。3.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這兩種對“美”字來源的解釋有個共同趨向,都說明美的存在,離不開人的存在。B.說明美的存在,離不開人的存在,從兩種對“美”字來源的解釋就可以看出。C.這兩種對“美”字來源的解釋有個共同趨向,都說明人的存在,離不開美的存在。D.說明人的存在,離不開美的存在,從兩種對“美”字來源的解釋就可以看出。3.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姨奶奶對我的安排做了決定狄更斯早晨我下樓時,發(fā)現(xiàn)姨奶奶倚在餐桌上,正在出神,我確信我就是她出神的中心,于是就更急于想知道她對我的處置意向了。“喂!我已經(jīng)給他寫信了!”姨奶奶說道?!敖o——?”“給你繼父,”姨奶奶說,“我已經(jīng)給他寄了封信,告訴他應該當心,或者說他和我會有番理論!”“要把我——交給——他嗎?”我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拔也恢溃币棠棠陶f,“還要看情形呢?!薄芭?如果硬要我回到默德斯通先生那里,”我叫道,“我想不出怎么辦才好!”“這個我也一點也不知道,”姨奶奶搖搖頭說,“說實話,我不能說什么。要看情形呢?!甭牭竭@話,我一下就泄了氣,情緒低落,好不傷心。終于,默德斯通先生的回信來了,姨奶奶告訴我他第二天要親自來和她談。姨奶奶比平日更加嚴厲和容易激怒一些,但我看不出她為接待我那么怕的客人做了什么準備。我們的午餐已被無限期推遲了,終于遲到姨奶奶發(fā)令開飯時,我看到默德斯通先生本人。“我要避開嗎,姨奶奶?”我發(fā)抖著問道。“不要,先生,”姨奶奶說,“當然不要!”我姨奶奶很尖銳地看了他一眼說道,“你就是娶我已故外甥大衛(wèi)·科伯菲爾遺孀的默德斯通先生嗎?”“我是的。”默德斯通先生說。“特洛伍德小姐,一收到你的信,我就感到,為了更合情理地表示我本人,或許也為了更表示對你的尊敬——”“謝謝你,”姨奶奶仍然尖銳地看著他說,“你不必在意我?!薄斑€是親自面談比借信交談要好,”默德斯通先生繼續(xù)說道,“雖說旅途不便。這個倒霉的孩子,在我那親愛的亡妻生前生后,都給家里引起了許多的紛擾和不安。他有一種陰郁逆反的心理,一種粗暴野蠻的脾氣,一種不馴服不聽管教的氣質(zhì)?!薄疤^分了!”姨奶奶說道?!罢劦綄λ┮越甜B(yǎng)的最佳方法,”默德斯通先生接著說,他的臉隨著他和姨奶奶相互打量得越久而變得越來越陰郁,“我曾讓這孩子去從事一種受尊重的職業(yè),但他不喜歡那職業(yè);他跑走了,成為一個四處流浪的叫花子,衣衫襤褸地到這兒向你特洛伍德小姐求哀告憐。如界你信了他的求哀告憐并要袒護他,我愿就我所知而把這一切的后果明白地告訴你?!薄斑€是先說那受人尊敬的職業(yè)吧,”姨奶奶說,“如果他是你的孩子,我想,你也會那么把他送去從事嗎?”“再假設,如果那可憐的孩子——也就是他的母親——還活著,他也要去投身那受人尊敬的職業(yè)吧,是嗎?”姨奶奶說道?!拔疑钚牛蹦滤雇ㄍ崃送犷^說,“凡是我認為最好的事,克拉拉都對其沒有異議。”“唉!”姨奶奶說,“那可憐的孩子的年金也和她不復存在了嗎?”“也和她一樣不復存在了,”默德斯通先生答道?!澳敲茨枪P小小的財產(chǎn)——就是那座房子和那花園——也沒作出留給她孩子的安排嗎?就沒人在那時替孩子說一向話嗎?”姨奶奶對他搖搖頭說,“現(xiàn)在,你還有什么要說呢?”“不過是這回事,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這兒來要把大衛(wèi)帶回去——無條件地帶回去。我來這里不對任何人做什么承諾,我未這兒把他帶走,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如果他不準備走,我的門從此不再為他開;而你的門,我自然這么認為,為他開?!蔽乙棠棠毯軐M芈犨@番話。這時,她坐得直挺挺的,雙手疊放在膝蓋上,忿忿地盯著那說話的人。“這孩子要說什么呢?”姨奶奶說道,“你愿意走嗎,大衛(wèi)?”我用“不”字回答。我還請求別讓我走,我說默德斯通先生從來就不喜歡我,也沒對我好過。我說我相信,凡是知我有多大的人都不能相信我吃過的苦頭。我乞求我的姨奶奶,看在我父親的份上照顧我,保護我。姨奶奶把我拉到她身邊,對默德斯通先生說:“你愿走就可以走了;我要來試試這個孩子。如果他真像你說的那樣,至少我還可以像你做的那樣去對待他。不過,你說的語我一點也不相信。”“你以為我不知道,”姨奶奶搖著頭,極其尖銳地說,“你讓媽媽過的什么日子嗎?她已經(jīng)去你不愿馬上去的地方了,你又把這孩子弄成這讓人恨的樣子?!痹谶@當兒,他一直站在門邊,面帶某種微微笑意打量姨奶奶,不過他的黑眉黑眼重重擰在一起了。我看得出,雖然他仍然掛看微笑,臉色己變了,并像剛跑過那樣喘著氣?!澳愫茫壬?”姨奶奶說,“再見!”姨奶奶的神色和這些話一樣強烈剛硬。就這樣,我在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中開始了我的新生活。(選自《大衛(wèi)?科波菲爾》,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我和姨奶奶的對話描寫,交代了姨奶奶要對我的安排做決定,通過矛盾沖突暗示了處理這件事的棘手。B.小說中三次寫姨奶奶“尖銳”,是因為姨奶奶同情我和我媽媽的遭遇,也是表達對罪魁禍首默德斯通先生的憤怒之情。C.默德斯通先生說他給我安排了“受尊重的職業(yè)”,姨奶奶用兩個“如果”對他進行追問,正是對他的謊言的無情揭露。D.默德斯通先生在整個對話中雖然言辭謙和、面帶微笑,但看到我時的臉部神態(tài)變化表現(xiàn)了他對自己的錯誤后悔不已。2.請簡要分析姨奶奶這一人物形象。3.小說主要寫姨奶奶對我的安排做了決定,“我”在小說中有哪些作用?4.下列加點虛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B.何以汝為見(《蘇武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C.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D.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5.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重陽①文天祥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xiāng)秋色老梧桐。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落葉何心②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③如夢中。(注)①《重陽》這首詩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間所作。當時,皇帝、皇太后均已投降,并勸文天祥投降。②何心:何來的心。③龍山:隱喻中華民族的生息繁衍的發(fā)源地。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實寫他長期被囚的景況以及孤獨思鄉(xiāng)懷國的情緒,勾勒出一個鮮活的囚人形象。B.“梧桐”是獄中所見景象之一,詩人著意寫它,寄寓了一片深情,屬觸景生情的寫法。C.頷聯(lián)通過想象描繪雁南飛、燕歸巢等美妙景象,表現(xiàn)作者堅信能重獲自由的樂觀豁達。D.尾聯(lián)“龍山”既可指作者戰(zhàn)敗被捕之地,也指華夏民族發(fā)源地、淪陷的中原地區(qū)。2.請從頸聯(lián)擷選的意象入手,結(jié)合全詩,分析作者所抒發(fā)的思想情感。6.(1)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李白《登金陵鳳凰臺》)(2)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_______。(王昌齡《從軍行》)(3)_____?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4)落花水香茅舍晚,_______。(馬致遠《壽陽曲·遠浦帆歸》)(5)_________,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6)憂勞可以興國,______。(歐陽修《伶官傳序》)(7)予謂菊,_____。(周敦頤《愛蓮說》)(8)非淡泊無以明志,_______。(諸葛亮《誡子書》)7.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題。題我們不再“震驚”了陳魯民昔日,杜工部有言“語不驚人死不休”,如令,自媒體和網(wǎng)絡則流行“震驚體”,即所謂“語不震驚死不休”,尤其體現(xiàn)在標題上,“標題黨”最愛用“震驚”二字,一般都以“震驚”開頭,緊跟著一個感嘆號,吸引網(wǎng)友注意力,然后是一個表述瞹昧模糊但又引人聯(lián)想的句子。而一旦打開網(wǎng)頁,就發(fā)現(xiàn)內(nèi)容稀松平常,一點也不“震驚”。更多的網(wǎng)文則多是胡編亂造、東拉西扯、信口開河,目的就是掙點擊率。與“震驚”相搭配最多的詞,還有“慌了”“驚呆了”“嚇壞了”,然后就是“跪求”。其一般格式是這樣的:震驚!一大科學利器問世,某某慌了。又如,某超級明星被抓,內(nèi)幕匪夷所思,國人無不震驚!標題黨們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震驚體”,且屢試不爽,受眾也再三上當。震驚,指因受到意外刺激而感到緊張、害怕或興奮、震動。讀者為什么會產(chǎn)生讀某篇網(wǎng)文的沖動,就是因為受到文章標題的刺激,生出興奮和好奇心理,急切想知道內(nèi)幕,所以,標題黨們就不厭其煩地反復在“震驚”二字上做文章,讓你因震而驚,因驚而讀,中他圈套。為何“震驚”體會走紅?原因很多。首先,人都有獵奇心理,四平八穩(wěn)的文章很難有讀者,曾有自媒體人說過:好好說話就沒人搭理你,你寫的東西沒人看,只好用怪異題目來迎合人們的好奇心理。其次,在自媒體時代,吸引眼球就是成功,對見多識廣的現(xiàn)代人來說,沒有點令人“震驚”的東西,還真爭取不到他們的點擊率??墒翘斓紫履挠心敲炊嘧屓恕罢痼@”的新聞,那就只好在標題上做文章,即所謂文不夠,題目湊。而在標題上做文章,則無非是夸大其詞,嘩眾取寵,于標題黨而言,不管用什么題目、什么風格、什么體例,只要能哄你打開網(wǎng)頁,笑罵由你,點擊率才是王道。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至關重要。尤其在今天,一個亮眼的標題往往讓人產(chǎn)生閱讀欲望,能夠在網(wǎng)絡帶來高點擊率。因而,在題目上做文章天經(jīng)地義、無可指責,然而要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合道,即立論要有根據(jù),夸張不能離譜,渲染不能無度,演繹要有底線,總之一句話,就是要實事求是,遠離旁門左道。魯迅的《為了忘卻的記念》《文學和出汗》、毛澤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別了,司徒雷登》、雨果的《悲慘世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等書目篇名,既醒目又別致,既接地氣又品位不俗,堪稱標題經(jīng)典,值得借鑒。說話間,又看到一篇網(wǎng)文題目:世界震驚!又一最新超級武器問世,某某跪求!我不禁啞然失笑,突然想起魯迅的一篇雜文題目:我們不再受騙了!我也想給標題黨提個醒:我們不再“震驚”了,請換個套路吧!(摘自《長沙晚報》)1.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當今流行的“震驚體”所謂“語不震驚死不休”與杜工部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意思可謂大相徑庭。B.標題黨們不厭其煩地在“震驚”二字上做文章,其目的是希望吸引網(wǎng)友注意力,提高作品點擊率。C.“震驚體”的文章雖然一時能吸引人的眼球,其內(nèi)容卻都稀松平常,胡編亂造、東拉西扯,令人生厭。D.“震驚!一大科學利器問世,某某慌了?!逼渲械摹罢痼@!”“慌了”是“標題黨”愛用的格式。2.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震驚體”是一種在自媒體和網(wǎng)絡上流行的語體,標題“震驚”實則掛羊頭賣狗肉,其內(nèi)容一點也不“震驚”。B.“震驚體”的制造者們抓住人們的獵奇心理,經(jīng)常用怪異的題目來迎合人們這種心理,致使一部分人一再上當。C.不管用什么題目、什么風格、什么體例,只要哄人打開網(wǎng)頁,提高點擊率就行,可見標題黨為達成目標不擇手段。D.標題黨的做法提醒我們,閱讀文章提高鑒別能力,不要被“震驚體”欺騙;寫文章,則無需在標題上下多少功夫。3.“標題學”的標題和經(jīng)典標題有何異同?試作簡要概括。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作為“仁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孔子的文藝觀主要通過他對《詩經(jīng)》的評論提出,因此又被稱作“詩教”觀。一般認為,孔子“詩教”文藝觀重“教”,即側(cè)重于“詩”(文藝)的社會教化作用與倫理實踐意義。從文藝的社會作用層面講,身處“禮崩樂壞”的春秋動蕩年代,出于實現(xiàn)社會理想的需要,孔子尤為看重文藝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圖發(fā)揮文藝在蓄養(yǎng)健全人格、構(gòu)建和諧社會上的獨特功用。從文藝的內(nèi)容與形式的關系層面講,要求兩者完善和諧,甚至更重內(nèi)容。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敝^《武》:“盡美矣,未盡善也。”《武》《韶》兩樂相比,《武》頌攻伐,雖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頌仁政的《韶》樂那樣“盡善盡美”。從文藝批評標準的層面講,孔子明確道:“《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無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緣情、言志時不要太直露,而應適度。同樣,“無邪”仍然是從突出“文治合一”的社會教化論申發(fā)的,關涉孔子對文藝“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鬃印霸娊獭蔽乃囉^在重“教”的同時并不忽視“詩”。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藝論文藝,而是將其作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諧社會的一種途徑;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簡單將文藝視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認識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發(fā)蒙”“以美養(yǎng)善”的社會效益。正是以上兩點,構(gòu)成了孔子文藝觀的鮮明特色,并對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藝思想產(chǎn)生了根本影響?!芭d觀群怨”的例子最能說明這一特色。“興”即“引譬連類”“感發(fā)志意”,強調(diào)通過譬喻,使人聯(lián)想、領會到某種類似的深微曲隱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觀”即“觀風俗之盛衰”“考見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其中,“興”是“觀”“群”“怨”的基礎,四者雖均以實現(xiàn)“詩教”的社會功用為目的,但又必須以尊重文藝獨特的審美規(guī)律為前提。我們可以從“教”與“詩”兩個層面洞悉其對重塑當代中國文化的智慧啟迪。首先,孔子“詩教”文藝觀的最突出特點就是它的“在地性”或?qū)嵺`品格。基于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省和總結(jié),《論語》言“詩”都十分接地氣,目的都在強調(diào)文藝樹正氣、凝人心的社會教化意義。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最重要一脈,孔子儒學在此不僅彰顯出開創(chuàng)性、典范性價值,更淬煉出后世文藝載道安邦、經(jīng)世致用的實踐品格和人文精神。可以說,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生生不息,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孔子及儒家的文化自覺。其次,孔子尤為看重“以詩為教”“以美養(yǎng)善”的“會通性”。“詩教”必須以尊重文藝自身的特殊性、審美規(guī)律性為基礎,否則就會失去它所特有的寓教于樂、潤物無聲的魅力??鬃邮种匾曃乃嚒安谎灾獭钡奶刭|(zhì),在講文藝的社會作用時,始終把“興于詩”作為前提和基礎。由此以來,中國文藝逐步確立“詩緣情”“詩言志”的主流傳統(tǒng),匯聚劉勰、王昌齡、王夫之、王國維等人智慧的中國特色的“意境”理論,也正是賡續(xù)孔子的文藝思想發(fā)揚所得。今天的文藝家們按照美的規(guī)律去激活文論傳統(tǒng)的生命力,進而在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異質(zhì)文化因子的基礎上,再續(xù)中華民族自信、自覺和自豪的心魂。(選自王杰泓《詩與教》,《光明日報》2018年5月7日)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對于《詩經(jīng)》的評論被稱為“詩教”觀,這也是“仁學”的有機組成部分。B.“興觀群怨”體現(xiàn)了重“教”也重“詩”的文藝觀,是孔子文藝觀的鮮明特色。C.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強調(diào)社會教化意義,這是孔子“詩教”文藝觀的最突出特點。D.“詩言志”的文藝傳統(tǒng)、自古以來的文藝理論,都是孔子文藝思想影響的產(chǎn)物。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首段通過引用孔子對《韶》《武》的評價,論證了孔子更重文藝內(nèi)容的觀點。B.文章通過舉例論證,闡述了“教”與“詩”的辯證關系,強調(diào)了二者的有機統(tǒng)一。C.文章基于延續(xù)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立場,論述了“詩教”觀對于重塑當代文化的意義。D.文章以孔子“詩教”觀對傳統(tǒng)文藝有重大影響為前提,論述了孔子文藝觀的特色。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更看重文藝的道德教化功能,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及當時的社會理想息息相關。B.從社會功用層面看,“詩教”的文藝觀強調(diào)“詩”的文藝審美,也是為了更好地“教”。C.“詩教”文藝觀的“在地性”體現(xiàn)了“教”的層面,“會通性”體現(xiàn)了“詩”的層面。D.重塑當代中國文化,須從社會教化的“教”,逐漸過渡到尊重文藝自身審美規(guī)律的“詩”。9.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梧桐深深趙暢⑴只要說及梧桐,人們總會冠以“法國”之稱。八年前,我在德國、法國、比利時,那滿街的梧桐樹,讓我在一個個陌生之地似乎找到了唯一熟悉的感覺。然而,歐洲的朋友明白無誤地告訴我:這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梧桐”。原來,梧桐生長于中國云南,因曾移栽于法租界內(nèi),故有人稱之為“法國梧桐”。爾后,梧桐被帶到法國種植,法國人以至全歐洲人皆稱之為“中國梧桐”。這意外的驚喜,讓我這個中國人驕傲和自豪。⑵我對梧桐親近有加,除了歐洲之行的意外發(fā)現(xiàn),也緣于。⑶自我有記憶起,梧桐樹就沒有離開過我的視野。城市梧桐樹站立于飛塵和喧囂中,努力讓枝葉像琴翼一樣張開,等候風的手指,即興彈奏城市的晨昏。它花開春季,但花并不美,所謂花,只不過是很不起眼的黃綠色,柔柔嫩嫩如一顆顆羞澀的少女之心。一俟其吐絮,便似乎優(yōu)雅不再,那飛絮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會四處飛揚。⑷在城市里,梧桐樹算不得貴族,它質(zhì)樸得像平民。那皮色,那枝杈,那樹葉,分明帶著鄉(xiāng)間的味道,散發(fā)著幽深的泥土氣息。只有那巍峨的樹冠,才給人以典雅而又孤傲的感覺,無論遠遠望去或者走近仰望,它都具有一種威嚴的氣勢。但它只管花謝花開,自吟自歌,為行人提供一片蔭涼。⑸有多少個夏季,我背著書包,穿過這道梧桐濃蔭上學、回家;有多少個盛夏的夜晚,我與伙伴們一起借著微弱的路燈,在梧桐腳下覓蟬洞、拾蟬蛻;又有多少個突襲而來的下雨天,我與路人一起站在嚴嚴實實的梧桐樹底下,躲過了一場又一場雨;更記得“文革”中,有人因遭受政治迫害跳樓自殺,幸被樓房邊高大的梧桐樹樹杈扯住衣服,得以保全性命……梧桐每一天都與人們一起分享著悲歡離合的故事,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⑹早先,在我家門口有一棵大梧桐樹,每臨夏季的雨夜,那疏密相間的雨點,恰似素手調(diào)弦,闊碩的梧桐葉便是古箏、揚琴、京胡、琵琶……想及才女李易安當年不也有“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意境么?⑺浙江上虞,處于錢塘江南岸,是個多臺風的城市。而臺風是樹的勁敵,每當臺風襲來,梧桐樹都在被掃蕩之列,它的濃蔭讓它無法藏匿。樹大招風,樹老也招風。一場臺風總會令一些梧桐樹轟然傾倒,或者被刮下一些大枝杈,而這樣的肆虐場面大多發(fā)生在夜晚。次日早晨,當人們走上街頭,看到這樣的場景,無不唏噓感嘆。自此以后,城市綠化管理者們,以及附近的居民,凡聽聞臺風來襲的消息,總會對一些弱勢的梧桐樹千方百計進行加固。這彰顯的不單單是對梧桐樹的愛護。⑻秋天到了,梧桐樹的葉子開始枯黃,到了深秋,枯黃的葉子開始離枝而去,顯得是那般的無可奈何——每片葉子記錄著瀟瀟落木生命的故事,它把春的經(jīng)歷、夏的傳說寫在落葉的回憶里,告訴人們風中的成長、雨中的茁壯,繁茂的瀟灑和落寞的傷懷。然而,在哲人和詩人眼里,當落英散盡,褪色的樹木便顯現(xiàn)出生命蒼勁的脈絡,那是一種閱盡人間滄桑的厚重。⑼當和煦的太陽透過斑駁的梧桐枝條灑落在我身上的時候,我的心里似乎也浸滿了陽光、充滿了溫暖。走在由梧桐樹陪伴的秋天城市街道,我總會生發(fā)這樣的感慨:每個人哪怕到了生命的秋天,也絕不能自暴自棄,理當心生一種莊嚴的使命感和人生的緊迫感,因為此時此刻,你最能體味人生的滄桑和生命的靜美,從而以坦然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路途上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你最能找到心靈詩意的棲息地,懷著超然的眼光觀照人生途中無處不在的美妙風景,在心靈深處葆藏充盈、信心和期待。⑽梧桐如時間老人,它見證著歷史,它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我曾去過南京,那滿大街的梧桐樹,讓南京這個城市更顯歲月的從容。據(jù)說當年精選了兩萬棵梧桐,栽種在孫中山先生靈柩經(jīng)過的中山東路等主干道上,以志紀念。⑾我總以為,城市里那一列列亭亭的行道樹,是大自然寫給都市人的信,是蔥郁樹林留給城市最后的關愛。(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1.根據(jù)文意,請把第⑵段補充完整。2.請從一個角度,就第⑶段畫線句作簡要賞析。3.第⑼段作者為什么說心中“似乎也浸滿了陽光、充滿了溫暖”?4.下面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A.“中國梧桐”和“法國梧桐”這兩個梧桐樹種原都生長于中國,因而都具中國血統(tǒng)。B.梧桐樹的花色不起眼,吐絮時四處飛揚,失去了優(yōu)雅,這些都令作者感到些許不快。C.作者樂于享受梧桐樹默默奉獻的蔭涼,卻敬畏它的威嚴氣勢和典雅孤傲的外在形象。D.臺風來襲之前人們加固梧桐樹,是愛護,也是人們對城市有序管理的一種文化自覺。E.選文中每處對樹的描寫,都充滿深情厚意,并與作者的議論和抒情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F.第⑻節(jié)的語言表達整散結(jié)合,長句與短句結(jié)合,兼具整飭與靈動、舒緩與急促之美。5.綜觀全文,分析梧桐樹對城里人的關愛有哪些?6.根據(jù)文中信息,為梧桐樹寫一段50字左右的介紹性文字。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魏其侯竇嬰者,孝文后從兄子也。父世觀津人。喜賓客。孝文時,嬰為吳相,病免。孝景初即位,為詹事。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竇太后愛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飲。是時上未立太子,酒酣,從容言曰:“千秋之后傳梁王。”太后歡。竇嬰引卮酒進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上何以得擅傳梁王!”太后由此憎竇嬰。竇嬰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竇嬰門籍,不得入朝請。孝景三年,吳楚反,上察宗室諸竇毋如竇嬰賢,乃召嬰。入見,固辭謝病不足任。太后亦慚。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孫寧可以讓邪?”乃拜嬰為大將軍,賜金千斤。嬰乃言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在家者進之。所賜金,陳之廊廡下,軍吏過,輒令財取為用,金無入家者。竇嬰守滎陽,監(jiān)齊趙兵。七國兵已盡破,封嬰為魏其侯。諸游士賓客爭歸魏其侯。孝景時,每朝議大事,條侯、魏其侯,諸列侯莫敢與亢禮。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長陵。孝景子武帝時,武安宴諸賓,魏其以灌夫故后因坐之。而于是上使御史簿責魏其所言灌夫,頗不讎,欺謾。劾系都司空。孝景時,魏其常受遺詔,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諸公莫敢復明言于上。魏其乃使昆弟子上書言之,幸得復召見。書奏上而案尚書大行無遺詔詔書獨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矯先帝詔罪當棄市。五年十月,悉論灌夫及家屬。魏其良久乃聞,聞即恚,病痱,不食欲死?;蚵勆蠠o意殺魏其,魏其復食,治病,議定不死矣。乃有蜚語為惡言聞上,故以十二月晦論棄市渭城。(節(jié)選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有刪節(jié))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書奏上而案尚書/大行無遺詔/詔書獨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矯/先帝詔罪當棄市B.書奏上/而案尚書大行無遺/詔詔書獨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矯先帝詔/罪當棄市C.書奏上而案尚書/大行無遺詔/詔書獨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矯/先帝詔罪當棄市D.書奏上/而案尚書大行無遺詔/詔書獨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矯先帝詔/罪當棄市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A.梁孝王,漢景帝劉啟的弟弟。漢朝初期實行郡國并行制,封子嗣為諸侯王。B.太后,中國古代通常把皇帝的母親稱為太后,并且太后不一定是皇帝的生母,也可能是養(yǎng)母。C.孝景,漢景帝劉啟年號。年號,如清朝皇帝使用的“乾隆”“嘉慶“光緒”等等。D.拜,文中指授予官職,這個意思也可以是如《出師表》中“陟罰臧否”的“陟”的意思。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竇嬰年少為官。竇嬰是漢文帝皇后竇漪房的侄子,在漢文帝時做過吳國丞相,后來因病免官了。B.竇嬰忠君得罪太后。梁王劉武是竇太后小兒子,竇太后因為竇嬰為皇帝開脫沒有讓“兄終弟及”實現(xiàn)而開出竇嬰族籍。C.竇嬰建功封侯。因為平定七國之亂有功,被封為“魏其侯”,之后很多人士都投奔他這里來。D.竇嬰含冤而死。因為竇嬰獲罪,他做了一個假的遺詔,被小人彈劾最后被斬首示眾。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所賜金,陳之廊廡下,軍吏過,輒令財取為用,金無入家者。(2)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諸公莫敢復明言于上。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翼奉字少君,東海下邳人也。治《齊詩》,與蕭望之、匡衡同師。三人經(jīng)術皆明,衡為后進,望之施之政事,而奉惇學不仕,好律歷陰陽之占。元帝初即位,諸儒薦之,征待詔宦者署,數(shù)言事宴見,天子敬焉。時,平昌侯王臨以宣帝外屬侍中,稱詔欲從奉學其術。奉不肯與言,而上封事曰:“臣聞之于師,治道要務,在知下之邪正。人誠鄉(xiāng)正,雖愚為用;若乃懷邪,知益為害。愚臣誠不敢以語邪人?!笔菤q,關東大水,郡國十一饑疫尤甚上乃下詔江海陂湖園池屬少府者以假貧民勿租稅損大官膳減樂府員省苑馬諸宮館稀御幸者勿繕治太仆、少府減食谷馬,水衡省食肉獸。明年二月戊午,地震。其夏,齊地人相食。七月己酉,地復震。上曰:“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勝饑寒,以陷刑辟,朕甚閔焉。已詔吏虛倉廩,開府臧,振救貧民,群司其茂思天地之戒,有可蠲除減省以便萬姓者,各條奏。悉意陳朕過失,靡有所諱?!币蛏馓煜拢e直言極諫之士。奉奏封事曰:“諸侯王園,與其后宮,宜為設員,出其過制者,此損陰氣應天救邪之道也。今異至不應,災將隨之。唯陛下財察。”上復延問以得失。奉以為祭天地于云陽汾陰,及諸寢廟不以親疏迭毀①,皆煩費,違古制。又宮室苑囿,奢泰難供,以故民困國虛,亡累年之畜。所繇來久,不改其本,難以末正,乃上疏遷都正本。書奏,天子異其意,答曰:“問奉:今園廟有七,云東徙,狀何如?”奉對曰“昔成王徙洛,般庚遷殷,其所避就,皆陛下所明知也。非有圣明,不能一變天下之道。臣奉愚戇狂惑,唯陛下裁赦。”其后,貢禹亦言當定迭毀禮,上遂從之。年老以壽終。(選自《漢書·翼奉傳》有刪改)(注)①迭毀,古宗廟制度。天子設七廟供奉七代祖先,諸侯設五廟供奉五代祖先。其中始封之君、開國帝王之廟,世世不毀,余則親過高祖而毀其廟,遷其牌位于太廟中。親廟依次而毀,故稱“迭毀”。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郡國十一/饑疫尤甚/上乃下詔江海陂湖園池屬少府者以假貧民/勿租稅/損大官膳/減樂府員/省苑馬諸宮館/稀御幸者勿繕治/B.郡國十一饑/疫尤甚/上乃下詔江海陂湖園池屬少府者以假貧民/勿租稅損大官/膳減樂府員/省苑馬/諸宮館稀御幸者勿繕治/C.郡國十一/饑疫尤甚/上乃下詔江海陂湖園池屬少府者以假貧民/勿租稅損大官膳/減樂府員/省苑馬諸宮館稀御/幸者勿繕治/D.郡國十一饑/疫尤甚/上乃下詔江海陂湖園池屬少府者以假貧民/勿租稅/損大官膳/減樂府員/省苑馬/諸宮館稀御幸者勿繕治/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封事: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時臣下上書奏事,為了防止泄漏,用皂囊封緘。B.關東:秦漢時指山海關以東地區(qū),“沛公欲王關中”的“關中”則指其西地區(qū)。C.己酉:己酉屬天干地支紀年法,除此以外古代還有年號紀年法、王公年次紀年法。D.般庚遷殷:般庚,商朝君主,繼位后把都城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史稱“般庚遷殷”。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翼奉精通經(jīng)術。他希望能把經(jīng)術運用于政事,勤奮學習卻不愿做官,喜歡歷法陰陽占卜之術。元帝即位后,經(jīng)儒生推薦,被征召到了宦者署。B.翼奉為人正直。平昌侯憑借外戚的身份想向翼奉學習經(jīng)術,翼奉不愿意,他認為平昌侯懷有奸邪之心,知識越多,危害越大。C.翼奉直言不諱。因為連年發(fā)生災禍,皇帝憂懼不安,廣開言路,翼奉上奏指出,要對諸侯王的園林和后宮加以縮減裁汰,以此來應天救邪。D.翼奉憂國憂民。認為長安寢廟不行迭毀禮,花費很多,豪華的宮室苑囿又致民困國虛,他引述歷史建議遷都,皇上采納了他的建議。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勝饑寒,以陷刑辟。(2)又宮室苑囿,奢泰難供,以故民困國虛,亡累年之畜。12.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有一種觀點認為:教育是競技比賽,贏在起點,贏得先機,贏得成功,愛拼才會贏。也有一種觀點認為:教育是生長、成長,無所謂輸贏,自然而然就好。站在基礎教育即將結(jié)束的今天,一路走來,你對“教育”一詞是怎么看的,說說你的理解。根據(jù)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參考答案1、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對詞語含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要審清題意,結(jié)合語言背景辨析。B項,“是內(nèi)心不思進取的流露”理解錯誤。節(jié)氣,是指干支歷中表示季節(jié)、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jié)令。是指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指南針,不可能有負面的東西。故選B。2、1.B2.C3.A【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注意熟記分號、冒號、引號、括號、嘆號、問號的用法,重點注意句子中分層時逗號、頓號、分號的綜合運用,以及引號和冒號的綜合應用。B項,引文不是一個獨立的句子,句號要放在引號外。故選B。2.本題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題者從一段文字中選擇一個句子,將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題中列出四種修改情形,要求選出修改最恰當?shù)囊环N。此類試題解答時,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見類型。常見的病句類型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jié)構(gòu)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等。A項,“由于”和“使”淹沒主語,“同化”用詞錯誤;B項,“經(jīng)?!蔽恢貌粚?,多層狀語語序不當;D項,“同化”用詞錯誤。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的連貫性。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設題的形式,如本題是從文中抽出一句話讓考生進行選擇,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語境,明確主語的一致性,明確句式的對稱性,明確前后內(nèi)容的照應。B項,先說結(jié)論,與上文連接不緊湊。C項,“這兩種……”與上文連接緊湊,但“說明人的存在,離不開美的存在”結(jié)論關系不正確,應強調(diào)“美的存在,離不開人的存在”。D項,先說結(jié)論,與上文連接不緊湊,結(jié)論關系也不正確。故選A。3、1.D2.不明確解答我的疑問,性格外剛內(nèi)柔;給我的繼父寫信、交涉、做決定,做事雷厲風行;直接指出繼父的惡劣行徑,善惡分明;愿意收留我,善良慈祥。3.“我”是問題的焦點,是情節(jié)沖突的緣起;對于“我”的安排引發(fā)了姨奶奶和父親的交鋒,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通過“我”的觀察和心理活動描寫,側(cè)面烘托展示姨奶奶的形象?!窘馕觥俊痉治觥?.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nèi)容、人物、語言、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jié)合語境。D項,“后悔不已”錯誤。默德斯通先生從始至終也沒有認識和承認過他的錯誤,更談不上后悔。故選D。2.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題要結(jié)合文章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先在文章中找到與表現(xiàn)人物形象相關的內(nèi)容,再從不同角度進行概括。特別要注意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的句段。答題時一般是先概括性格特點,再結(jié)合文章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開頭與“我”的對話,“我已經(jīng)給他寄了封信,告訴他應該當心,或者說他和我會有番理論!”“‘這個我也一點也不知道,’”姨奶奶搖搖頭說,‘說實話,我不能說什么。要看情形呢?!北憩F(xiàn)姨奶奶性格外剛內(nèi)柔;姨奶奶對我的安排做了決定這件事,從給繼父寫信、與繼父交涉的過程,到最后“你愿走就可以走了;我要來試試這個孩子”“‘再見!’姨奶奶的神色和這些話一樣強烈剛硬”做決定,表現(xiàn)姨奶奶做事雷厲風行;文中有三次寫姨奶奶“尖銳”地看著他,揭露他“你讓媽媽過的什么日子嗎?她已經(jīng)去你不愿馬上去的地方了,你又把這孩子弄成這讓人恨的樣子”,直接表現(xiàn)出姨奶奶對“我”繼父的鄙視與厭棄,表現(xiàn)姨奶奶愛憎分明的態(tài)度;“這孩子要說什么呢?”姨奶奶說道,“你愿意走嗎,大衛(wèi)?”“姨奶奶把我拉到她身邊”“我要來試試這個孩子”表現(xiàn)姨奶奶的慈愛和善良。3.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主要鑒賞人物描寫中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為主要人物服務: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深化主題;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烘托氣氛等。小說的主人公的姨奶奶,“我”是小說的次要人物。從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上,小說開篇“我確信我就是她出神的中心,于是就更急于想知道她對我的處置意向了”交代了“我”是故事的緣起,圍繞對“我”的處置展開情節(jié),姨奶奶與繼父就“我”的去留問題展開討論、交涉,可見“我”是小說的線索人物,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從人物塑造來看,“早晨我下樓時,發(fā)現(xiàn)姨奶奶倚在餐桌上,正在出神,我確信我就是她出神的中心”“姨奶奶比平日更加嚴厲和容易激怒一些,但我看不出她為接待我那么怕的客人做了什么準備”“我姨奶奶很尖銳地看了他一眼說道”“我姨奶奶很專往地聽這番話。這時,她坐得直挺挺的,雙手疊放在膝蓋上,忿忿地盯著那說話的人”“姨奶奶把我拉到她身邊”“姨奶奶的神色和這些話一樣強烈剛硬”,通過“我”的觀察和心理活動描寫,側(cè)面烘托展示姨奶奶的形象?!军c睛】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式,正面描寫主要有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等方式,側(cè)面描寫主要是環(huán)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傳說等、通過特殊的藝術手法比如對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當然有時也有小說常用的方法,比如語言、動作等細節(jié)描寫等,注意答出手法還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4、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應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加點虛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的用法,然后根據(jù)虛詞在句中的位置和虛詞前后詞語的詞性來分析用法。D項,兩個“與”都是動詞,結(jié)交,親附。A項,第一個“以”是介詞,憑借;第二個“以”是介詞,用、拿。B項,第一個“為”是語氣助詞;第二個“為”是動詞,以為、認為。C項,第一個“因”是介詞,通過、經(jīng)由;第二個“因”是動詞,沿襲。故選D?!军c睛】虛詞的辨析方法如下:一、關注詞性差異。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虛詞的用法和意義都會隨其在句中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明確這一點,不僅能在學習的時候做到綱舉目張,事半功倍,答題時也能給我們提供一個更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質(zhì)。應該說大多數(shù)虛詞的用法都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積累,多總結(jié),熟練掌握并不難,但對其中一些虛詞的重要用法,如果沒有準確、深刻的認識,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質(zhì)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題時丟分。四、結(jié)合具體語境??荚嚧痤}時,面對試卷中陌生的語段,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原則,結(jié)合具體語境,在準確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判斷相應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切不可機械、盲目。5、1.C2.①“落葉何心定流水”句擷選“落葉”和“流水”兩個意象?!傲魉庇髦笗r代大勢,“落葉”是自喻,喻指個人力量。詩人用“何心定”串聯(lián)兩個意象,表達了自己難以阻擋這一歷史趨勢的悲痛之情。②“黃花無主更西風”擷選“黃花”和“西風”兩個意象?!包S花”,即黃菊,素有生命力頑強、品格高貴的寓意?!拔黠L”,即秋風,常寄予蕭殺之意?!包S花”無主卻更勝蕭殺的“西風”,詩人以勇立“西風”中的無主“黃花”自喻,表達了自己堅守理想和民族大義、絕不屈服的決心?!窘馕觥?.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各選項內(nèi)容涉及了對詩歌的形象、手法、情感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參看注釋,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本題C項,“堅信能重獲自由的樂觀豁達”錯,到文天祥被捕、身陷囹圄的時候,全國都已淪陷,包括當時的皇帝、皇太后等都投降了,作者清醒地知道沒有多少重獲自由的可能;后文詩句盡管表達出寧死不屈的心意,但屬于對華夏民族氣節(jié)的忠守。所以,“堅信”“樂觀豁達”顯得言過其實,理解為“仍存再獲自由的心愿”更為恰當。故答案為C。2.本題考查對意象、情感的鑒賞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對各類常見意象所傳達的情感有明確認識。首先篩選出詩歌中用到的意象,然后結(jié)合本句詩及上下文理解意象中寄托的作者的情感。解答時要借助題目、注釋、背景等信息綜合考慮情感主旨。本題頸聯(lián)用到的意象有:“落葉”“流水”“黃花”“西風”四個意象。分析情感時結(jié)合背景可知,這些意象均有比喻或象征意義?!傲魉庇髦笗r代大勢;“落葉”是自喻,喻指個人力量;“黃花”,即黃菊,素有生命力頑強、品格高貴的寓意;“西風”,即秋風,常寄予蕭殺之意。再結(jié)合詩句中其他表露情感的詞語分析詩人情感。如“何心定”表達了自己難以阻擋這一歷史趨勢的悲痛之情;“更”,寫“黃花”無主卻更勝蕭殺的“西風”,表達了自己堅守理想和民族大義、絕不屈服的決心?!军c睛】鑒賞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要從這幾點入手:①抓顯情語。指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觀點和情感態(tài)度的詞語或句子;②分析景語。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詩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結(jié)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創(chuàng)作風格。要注意平時積累一些詩人的相關材料,特別是對一些影響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詩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詩歌類別和常見的內(nèi)容,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數(shù)詩歌表達的思想情并非單一,而是豐富復雜的;⑤注意積累古詩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詞語:歡快、愉悅、激動、煩悶、恬淡、閑適、歡樂、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6、一水中分白鷺洲不破樓蘭終不還今宵酒醒何處斷橋頭賣魚人散何當共剪西窗燭逸豫可以亡身花之隱逸者也非寧靜無以致遠【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識記的能力。要求考生課下多讀名篇,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解答此類試題時,如果是情境默寫,一定仔細斟酌提示語;默寫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義分不開,學生應借助字義來識別字形。注意重點字詞:白鷺洲,宵,逸豫,隱逸,致。7、1.C2.D3.相同點:都是為了吸引讀者閱讀。不同點:經(jīng)典標題合情合理合法合道,實事求是,既醒目別致,又接地氣而品位不俗。標題黨的標題卻往往題文不相符,甚至內(nèi)容粗制濫造,夸大其詞,嘩眾取寵,只為獲取點擊率。【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然后瀏覽選項,到材料中圈出相關的內(nèi)容,進行比對,做出判斷。C項,“其內(nèi)容卻都稀松平常,胡編亂造、東拉西扯,令人生厭”錯誤,由原文“而一旦打開網(wǎng)頁,就發(fā)現(xiàn)內(nèi)容稀松平常,一點也不‘震驚’。更多的網(wǎng)文則多是胡編亂造、東拉西扯、信口開河,目的就是掙點擊率”可知,是“更多的”網(wǎng)文多是胡編亂造、東拉西扯,并不是“都”是胡編亂造、東拉西扯,以偏概全。C錯誤。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時要在原文中找對應句。先在選項中選定需要“定位”的關鍵詞語,依據(jù)選定的“關鍵詞”尋找、確定選項在原文中的對應句。然后將選項與對應句進行比較,比較選項和對應句時,應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異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確選項,否則是錯誤選項。D項,“寫文章,則無需在標題上下多少功夫”錯誤,由原文“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至關重要。尤其在今天,一個亮眼的標題往往讓人產(chǎn)生閱讀欲望,能夠在網(wǎng)絡帶來高點擊率。因而,在題目上做文章天經(jīng)地義、無可指責,然而要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合道,即立論要有根據(jù),夸張不能離譜,渲染不能無度,演繹要有底線,總之一句話,就是要實事求是,遠離旁門左道”可知,作者還是贊同在題目上做文章的,因為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至關重要,只是要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合道,不能過度,所以并不是無需在標題上下多少功夫。D錯誤。故選D。3.此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篩選的題目,首先要求審清題干,確定答題的方向,通過分析題干確定試題的類型是局部信息篩選還是綜合信息篩選,局部信息篩選要鎖定區(qū)位,對段落進行簡單的劃分,分出層次,找到關鍵詞語,聯(lián)詞成句分條作答;綜合信息篩選要立足全文,對文章進行段落的劃分,篩選文中的重要語句,整合后作答。重點關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條作答。相同點:由原文“‘標題黨’最愛用‘震驚’二字,一般都以‘震驚’開頭,緊跟著一個感嘆號,吸引網(wǎng)友注意力”和“魯迅的《為了忘卻的記念》《文學和出汗》、毛澤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別了,司徒雷登》、雨果的《悲慘世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等書目篇名,既醒目又別致,既接地氣又品位不俗,堪稱標題經(jīng)典,值得借鑒”可知,“標題學”的標題和經(jīng)典標題都是為了吸引讀者閱讀。不同點:由原文“因而,在題目上做文章天經(jīng)地義、無可指責,然而要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合道,即立論要有根據(jù),夸張不能離譜,渲染不能無度,演繹要有底線,總之一句話,就是要實事求是,遠離旁門左道”可知,經(jīng)典標題合情合理合法合道,實事求是;由原文“魯迅的《為了忘卻的記念》……既醒目又別致,既接地氣又品位不俗,堪稱標題經(jīng)典,值得借鑒”可知,經(jīng)典標題醒目別致,又接地氣而品位不俗。由原文“一般都以‘震驚’開頭,緊跟著一個感嘆號,吸引網(wǎng)友注意力,然后是一個表述瞹昧模糊但又引人聯(lián)想的句子。而一旦打開網(wǎng)頁,就發(fā)現(xiàn)內(nèi)容稀松平常,一點也不‘震驚’。更多的網(wǎng)文則多是胡編亂造、東拉西扯、信口開河,目的就是掙點擊率”可知,標題黨的標題卻往往題文不相符,甚至內(nèi)容粗制濫造,夸大其詞,嘩眾取寵,只為獲取點擊率。【點睛】對文章內(nèi)容的篩選和歸納,首先瀏覽選項標敏感點,敏感點就是題干要求的“內(nèi)容”“藝術特色”等。其次回歸原文找對應句,根據(jù)選項內(nèi)容回歸原文尋找對應句,篩選信息類要注意是否改變了原文判斷,評價賞析類的選項要特別關注標注的敏感點是否有原文依據(jù)。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據(jù)“知識性錯誤”優(yōu)先的原則,先將有“知識性錯誤”的選項挑選出來,然后再考慮賞析不當?shù)倪x項,最后確定答案。8、1.C2.D3.D【解析】1.本題考查考生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C級。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明確題干的提問方式,然后瀏覽選項,到文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進行比對,設題的誤區(qū)如下:因果關系不當、于文無據(jù)、以偏概全、說法過于絕對化、變未然為已然等。本題選正確的一項。A項,“孔子對于《詩經(jīng)》的評論被稱為‘詩教’觀”理解有誤,原文中說“作為‘仁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孔子的文藝觀主要通過他對《詩經(jīng)》的評論提出,因此又被稱作‘詩教’觀”,“詩教”觀是指孔子對《詩經(jīng)》評論中所包含的文藝觀。選項偷換概念。B項,錯把論據(jù)當論點,根據(jù)原文第二段可知孔子文藝觀的鮮明特色是“在重‘教’的同時并不忽視‘詩’”,“興觀群怨”只是說明這個特色的例子。D項,“都是孔子文藝思想影響的產(chǎn)物”說法有誤,言過其實,并非“自古以來的文藝理論都是孔子文藝思想影響的產(chǎn)物”。C項,理解正確。故選C。2.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jù),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jù)。本題選“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D項,“孔子‘詩教’觀對傳統(tǒng)文藝有重大影響”是結(jié)論,不是前提,邏輯倒置。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所問,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選項的內(nèi)容,進行比對,一看內(nèi)容是否吻合,二看選項所答與題干所問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實是學生的細心和耐心。本題選說法不正確的一項。D項,說法有誤,文章結(jié)尾雖然強調(diào)了“詩”的重要性,但縱觀全文,重“教”重“詩”、以“教”為本才是文章論述的中心。故選D。9、1.原文:生活中與梧桐的相伴相隨2.用擬人(或比喻)的手法,賦予樹、風以人的習性,寫出了風中梧桐枝葉為城市晨昏帶來了美妙悅耳的聲音,表達了作者對梧桐樹的喜愛感情。3.“似乎”表明作者表達的是一種感覺;本句作者由梧桐樹感受到人生的使命感和緊迫感,體味了人生的滄桑和生命的靜美,因此而心態(tài)坦然平和、心靈詩意棲息,超然觀照人生,內(nèi)心充盈,充滿信心和期待。4.DE5.陪伴一代代人成長;分享人們的悲歡離合;讓人觸景生情升華為文學意境;啟發(fā)人生使命感、緊迫感;見證歷史、寄托情感。6.梧桐樹,原生于中國云南,在歐洲等許多地區(qū)也能生長。樹形高大;樹齡久(或:多年生喬木);春天開花,花黃綠色;為闊葉植物,秋天葉落,適宜栽種為行道樹?!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文意以及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考生需要分析補寫所在段落的意思,分析橫線前后句子的意思,同時還要分析該段與上下文的關聯(lián)。第二段說“我對梧桐親近有加,除了歐洲之行的意外發(fā)現(xiàn),也緣于……”,由此可知,橫線上的內(nèi)容應該是解釋“我對梧桐親近有加”的原因,且從第二段的結(jié)構(gòu)特點以及與上下文的關聯(lián)可知,第二段應該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段,“除了歐洲之行的意外發(fā)現(xiàn)”緊承第一段,那么后半句應該是引出下文;第三段說“自我有記憶起,梧桐樹就沒有離開過我的視野”,第五段“有多少個夏季,我背著書包,穿過這道梧桐濃蔭上學、回家;有多少個盛夏的夜晚,我與伙伴們一起借著微弱的路燈,在梧桐腳下覓蟬洞、拾蟬蛻;又有多少個突襲而來的下雨天,我與路人一起站在嚴嚴實實的梧桐樹底下,躲過了一場又一場雨……”,這些內(nèi)容展現(xiàn)出“我”與梧桐的相伴相隨,這應該是“我”對梧桐親近有加的另一個原因,考生根據(jù)這個進行填寫即可。2.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從題干的要求來看,本題要求“從一個角度,就第⑶段畫線句作簡要賞析”。首先要找到劃線句,把握該句所寫的對象,再分析是如何來寫的,有什么效果。“城市梧桐樹站立于飛塵和喧囂中,努力讓枝葉像琴翼一樣張開,等候風的手指,即興彈奏城市的晨昏”,這句話的描寫對象是“城市梧桐樹”,劃線句使用“站立”“努力”“等候”“彈奏”等詞語來寫“梧桐樹”,這是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讓枝葉像琴翼一樣張開,等候風的手指”使用比喻的修辭,“枝葉”比作“琴翼”,刮來的風比作“手指”,展現(xiàn)出風吹梧桐樹葉發(fā)出的美妙聲音,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句子含義,篩選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從題干的要求來看,本題問的是第⑼段作者為什么說心中“似乎也浸滿了陽光、充滿了溫暖”,然后找到題干中的引文,結(jié)合語境理解其意思,并結(jié)合語境分析作者這樣說的原因。從文中來看,“我的心里似乎也浸滿了陽光、充滿了溫暖”,“似乎”意思是“好像”,作者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源于第八段的所見,即“秋天到了,梧桐樹的葉子開始枯黃,到了深秋,枯黃的葉子開始離枝而去,顯得是那般的無可奈何——每片葉子記錄著瀟瀟落木生命的故事,它把春的經(jīng)歷、夏的傳說寫在落葉的回憶里,告訴人們風中的成長、雨中的茁壯,繁茂的瀟灑和落寞的傷懷”,這是寫梧桐樹葉的飄落,葉子雖然飄落,但是它記錄了很多東西,并把這些東西告訴人們,由此作者有了第九段的感慨,即“每個人哪怕到了生命的秋天,也絕不能自暴自棄,理當心生一種莊嚴的使命感和人生的緊迫感,因為此時此刻,你最能體味人生的滄桑和生命的靜美,從而以坦然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路途上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你最能找到心靈詩意的棲息地,懷著超然的眼光觀照人生途中無處不在的美妙風景,在心靈深處葆藏充盈、信心和期待”,這些應該是作者這樣說的根本原因??忌梢愿鶕?jù)這些內(nèi)容進行概括。4.本題考查學生對散文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nèi)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點)分析,思想情感賞析,表現(xiàn)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干的選擇要求,如本題“下面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A項,“‘中國梧桐’和‘法國梧桐’這兩個梧桐樹種”錯誤,從第一段來看,“原來,梧桐生長于中國云南,因曾移栽于法租界內(nèi),故有人稱之為‘法國梧桐’。爾后,梧桐被帶到法國種植,法國人以至全歐洲人皆稱之為‘中國梧桐’”,由此可知,并非“兩個梧桐樹種”。B項,“這些都令作者感到些許不快”錯誤,第三段說的是“一俟其吐絮,便似乎優(yōu)雅不再,那飛絮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會四處飛揚”,文中說的是“似乎”,并非真的如此。C項,“作者樂于享受梧桐樹默默奉獻的蔭涼,卻敬畏它的威嚴氣勢和典雅孤傲的外在形象”錯誤,第四段說“它質(zhì)樸得像平民。……分明帶著鄉(xiāng)間的味道,散發(fā)著幽深的泥土氣息。只有那巍峨的樹冠,才給人以典雅而又孤傲的感覺,無論遠遠望去或者走近仰望,它都具有一種威嚴的氣勢。但它只管花謝花開,自吟自歌,為行人提供一片蔭涼”,由此可知,作者認為梧桐樹如平民一樣質(zhì)樸,是“樹冠”給人“典雅孤傲”“威嚴”的感覺。故選DE。5.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明確篩選的要求,如本題“綜觀全文,分析梧桐樹對城里人的關愛有哪些”,然后到文中圈出梧桐樹對城里人關愛的內(nèi)容,再根據(jù)分值分點進行概括。如第五段“梧桐每一天都與人們一起分享著悲歡離合的故事,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根據(jù)這個可以概括出第一點和第二點;如第六段“想及才女李易安當年不也有‘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意境么”和第七段“次日早晨,當人們走上街頭,看到這樣的場景,無不唏噓感嘆”,根據(jù)這個可以概括出第三點;如第九段“走在由梧桐樹陪伴的秋天城市街道,我總會生發(fā)這樣的感慨:每個人哪怕到了生命的秋天,也絕不能自暴自棄,理當心生一種莊嚴的使命感和人生的緊迫感,因為此時此刻,你最能體味人生的滄桑和生命的靜美,從而以坦然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路途上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你最能找到心靈詩意的棲息地,懷著超然的眼光觀照人生途中無處不在的美妙風景,在心靈深處葆藏充盈、信心和期待”,根據(jù)這個可以概括出第四點;如第十段“梧桐如時間老人,它見證著歷史,它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根據(jù)這個可以概括出第五點。6.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確要求,如本題要求“根據(jù)文中信息,為梧桐樹寫一段50字左右的介紹性文字”,然后要了解介紹性文字的特點,再根據(jù)其特點到文中篩選出相關的信息進行概括?!敖榻B性文字”類似于說明性文字,主要是介紹客觀事物的形狀、構(gòu)造、性質(zhì)、特點、成因、關系、功用等。就本題來看,介紹的對象是“梧桐樹”,那么應該到文中圈出其產(chǎn)地、特點、價值功用等。如第一段介紹其產(chǎn)地,“原來,梧桐生長于中國云南,因曾移栽于法租界內(nèi),故有人稱之為‘法國梧桐’,爾后,梧桐被帶到法國種植,法國人以至全歐洲人皆稱之為‘中國梧桐’”;如第三段是其外形特點,“它花開春季,但花并不美,所謂花,只不過是很不起眼的黃綠色”;如下文還介紹其功用價值,“而臺風是樹的勁敵,每當臺風襲來,梧桐樹都在被掃蕩之列,它的濃蔭讓它無法藏匿”“城市梧桐樹站立于飛塵和喧囂中”,考生可以根據(jù)這些內(nèi)容為“梧桐樹”寫介紹性的文字。10、1.D2.C3.D4.(1)皇上所賞賜給的黃金,都擺列在走廊穿堂里,屬下的小軍官經(jīng)過時,就讓他們酌量取用,皇帝賞賜的黃金一點兒也沒有拿回家。(2)等到自己被拘禁,灌夫定罪要滅族,情況一天比一天緊急,大臣們誰也不敢再向皇帝說明這件事?!窘馕觥?.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通讀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為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注意主語常省略。其次找動詞,動詞通常作謂語。借助句子成份,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jié)構(gòu)關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此外,文言虛詞和特殊句式對文言文句讀有很大的輔助作用。斷句題還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斷開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題。劃線句的翻譯是:奏書呈送皇上,可是查對尚書保管的檔案,卻沒有景帝臨終的這份遺詔。這道詔書只封藏在魏其侯家中,是由魏其侯的家臣蓋印加封的。于是便彈劾魏其侯偽造先帝的詔書,應該判處斬首示眾的罪?!岸北磙D(zhuǎn)折,在其前斷開,排除AC;“遺詔”與“詔書”不能連用,故中間斷開,排除B。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文學常識的積累。文學常識,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中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nèi)容。本題中,C項,“漢景帝劉啟年號”錯誤。漢武帝之后才有年號,而漢景帝是漢武帝的父親?!靶⒕啊笔侵u號。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本題中,D項,“他做了一個假的遺詔”錯誤,竇嬰并沒有作假的遺詔,景帝生前確實給過竇嬰遺詔。故選D。4.本題考查準確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翻譯語句要結(jié)合語境,將所翻譯的句子放到語境中理解其大概的意思。翻譯之前先確定句子中的重要的得分點,比如特殊句式、重點詞語、詞語的特殊用法等;然后再逐字落實;最后要對所翻譯的句子加以潤色,如調(diào)、刪、補、換等。翻譯的原則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句中的重點詞語有:(1)陳,擺列;軍吏過,財取為用,酌量取用。(2)系,被拘禁;族,滅族;日,一天天地,作狀語?!军c睛】常用的斷句方法有:①根據(jù)文意斷句。②利用對話標志斷句,對話常以“曰”、“云”、“言”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③借助文言虛詞斷句,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也、矣、焉、耳等經(jīng)常用于陳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斷開;疑問語氣詞: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詞或固定結(jié)構(gòu)之后,一般可構(gòu)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④借助對比、對偶、排比、頂真等修辭斷句。參考譯文:魏其侯竇嬰,是漢文帝竇皇后堂兄的兒子。他的父輩以上世世代代是觀津人。他喜歡賓客。漢文帝時,竇嬰任吳國國相,困病免職。漢景帝剛剛即位時,他任詹事。梁孝王是漢景帝的弟弟,他的母親竇太后很疼愛他。有一次梁孝王入朝,漢景帝以兄弟的身份與他一起宴飲,這時漢景帝還沒有立太子。酒興正濃時,漢景帝隨便地說:“我死之后把帝位傳給梁王?!备]太后聽了非常高興。這時竇嬰端起一杯酒獻給皇上,說道:“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應當父子相傳,這是漢朝立下的制度規(guī)定,皇上憑什么要擅自傳給梁王!”竇太后因此憎恨竇嬰。竇嬰也嫌詹事的官職太小,就借口生病辭職。竇太后于是開除了竇嬰進出宮門的名籍,每逢節(jié)日也不準許他進宮朝見。漢景帝三年(前154),吳、楚等七國反叛,皇上考察到皇族成員和竇姓諸人沒有誰像竇嬰那樣賢能的了,于是就召見竇嬰。竇嬰入宮拜見,堅決推辭,借口有病,不能勝任。竇太后至此也感到慚愧。于是皇上就說:“天下正有急難,你怎么可以推辭呢?”于是便任命竇嬰為大將軍,賞賜給他黃金千斤。這時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都退職閑居在家,竇嬰就向皇上推薦起用他們?;噬纤p賜給的黃金,都擺列在走廊穿堂里,屬下的小軍官經(jīng)過時,就讓他們酌量取用,皇帝賞賜的黃金一點兒也沒有拿回家。竇嬰駐守滎陽時,監(jiān)督齊國和趙國兩路兵馬,等到七國的叛亂全部被平定之后,皇上就賜封竇嬰為魏其侯。這時那些游士賓客都爭相歸附魏其侯。漢景帝時每次朝廷討論軍政大事,所有列侯都不敢與條侯周亞夫、魏其侯竇嬰平起平坐。武安侯田蚡(fén),是漢景帝皇后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長陵。田蚡宴請各位賓客,竇嬰因為灌夫的原因之后被牽連獲罪。于是皇上派御史按照文簿記載的灌夫的罪行進行追查,與魏其侯所說的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犯了欺騙皇上的罪行。被彈劾,拘禁在名叫都司空的特別監(jiān)獄里。漢景帝時,魏其侯曾接收過他臨死時的詔書,那上面寫道:“假如遇到對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隨機應變,把你的意見呈報給皇帝。”等到自己被拘禁,灌夫定罪要滅族,情況一天比一天緊急,大臣們誰也不敢再向皇帝說明這件事。魏其侯便讓侄子上書向皇帝報告接受遺詔的事,希望再次得到皇上的召見。奏書呈送皇上,可是查對尚書保管的檔案,卻沒有景帝臨終的這份遺詔。這道詔書只封藏在魏其侯家中,是由魏其侯的家臣蓋印加封的。于是便彈劾魏其侯偽造先帝的詔書,應該判處斬首示眾的罪。元光五年(前130)十月間,灌夫和他的家屬全部被處決了。魏其侯過了許久才聽到這個消息,聽到后憤慨萬分,患了中風病,飯也不吃了,打算死。有人聽說皇上沒有殺魏其侯的意思,魏其侯又開始吃飯了,開始醫(yī)治疾病,討論決定不處死刑了。意然有流言蜚語,制造了許多誹謗魏其侯的話讓皇上聽到,因此就在當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將魏其侯在渭城大街上斬首示眾。11、1.D2.B3.D4.(1)連年沒有豐收(好的收成),百姓饑困貧乏,受不了饑餓寒冷,以致于觸犯刑法(刑律)。(2)而且宮室園囿,奢侈過度難以供給,以致百姓窮困國庫空虛,失去了這么多年的積蓄。【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應對此類問題,要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jié)構(gòu)的對稱,人稱的轉(zhuǎn)換和在句中充當?shù)某煞?,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相反的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jié)合文意進行分析?!翱火嚒笔峭暾闹髦^結(jié)構(gòu),中間不能分開,所以排除A、C兩項;“勿租稅”“損大官膳”“減樂府員”“省苑馬”句子結(jié)構(gòu)相同,應分別斷句,排除B。譯文:十分之一的郡國發(fā)生了饑荒,瘟疫更加盛行。元帝于是下詔那些屬于少府的江海湖泊園林池塘用來資助貧窮的老百姓,不收賦稅;減損太官負責供應的御膳,裁減樂府中的成員,減少苑中馬匹的數(shù)量,皇帝很少臨幸的各個宮殿館閣不再修繕。故選D。2.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對文化常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稱謂、官職的變遷、人才的選拔、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域劃分、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與課本注釋相關的內(nèi)容。B項,“山海關以東地區(qū)”,錯,秦漢時,“關東”指函谷關以東;“關中”指函谷關以西。故選B。3.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據(jù)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翻譯錯誤、手法錯誤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后將原文內(nèi)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fā)現(xiàn)問題。D項,“皇上采納了他的建議”錯誤,原文是“其后,貢禹亦言當定迭毀禮,上遂從之”,皇上采納的是“定迭毀禮”,并沒有采納遷都的建議。故選D。4.此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nèi)容根據(jù)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賦分點:(1)“比年”,連年;“登”,豐收;“元元”,百姓;“勝”,禁得??;“刑辟”,刑法。(2)“又”,而且;“奢泰”,奢侈過度;“以故”,因為這個原因,以致;“亡”,失去;“畜”,積蓄。【點睛】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特殊句式和詞類活用是文言文閱讀的基礎,因為不理解實詞、虛詞,詞類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無法進行文言文翻譯。因此,考生對于考綱規(guī)定的12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常見的詞類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譯文:翼奉字少君,東海下邳人。研究《齊詩》,和蕭望之、匡衡師從同一個老師。三個人對經(jīng)術都很精通,匡衡是后輩,望之把經(jīng)術運用到政事上,而翼奉勤奮學習不愿做官,喜歡歷法陰陽占卜之術。元帝即位不久,許多儒者就推薦他,他被征召在詔宦者署中,多次上書言事并在皇帝閑暇時被召見,天子很尊敬他。當時,平昌侯王臨憑著是宣帝外戚擔任侍中,稱詔要跟隨翼奉學習經(jīng)術。翼奉不肯和他說,就上了一封密封的奏章說:“我從老師那里聽說,治道最要緊的在于知道人的正邪。人如果追求品行端正(正道),即使愚笨也是有用的;如果他懷著奸邪之心,那么知識越多,危害越大。我實在不敢將它告訴邪惡之人。”這一年,關東發(fā)生大水災,十分之一的郡國發(fā)生了饑荒,瘟疫更加盛行。元帝于是下詔那些屬于少府的江海湖泊園林池塘用來資助貧窮的老百姓,不收賦稅;減損太官(“大”通“太”)負責供應的御膳,裁減樂府中的成員,減少苑中馬匹的數(shù)量,皇帝很少臨幸的各個宮殿館閣不再修繕;太仆少府減少喂馬的谷物,水衡(掌管的上林苑中喂養(yǎng)的鷹犬)少吃肉類食物。第二年二月戊午那天發(fā)生了地震。夏天,齊地發(fā)生人吃人的慘劇。七月己酉那天,又發(fā)生地震?;噬险f:“連年沒有豐收(好的收成),百姓饑困貧乏,受不了饑餓寒冷,以致于觸犯刑法(刑律),我很憐憫他們。已經(jīng)下令讓官吏打開倉庫,救濟貧窮的老百姓。各位官員也要好好想想天地的告誡,有可以免除、減少、節(jié)省而方便老百姓的,可以上奏給我。盡心指出我的過失,不要有所顧忌?!庇谑谴笊馓煜拢x拔直言敢諫的人。翼奉上奏了一封密封的奏章說:“諸侯王的園林和他們的后宮,最好設定限額,遣出那些超過制度的人,這是消損陰氣回應上天救治邪祟的辦法。如今怪異的事發(fā)生而不回應改正,災難就會隨之而來。愿陛下裁奪?!痹塾窒蛞矸钫埥痰檬е隆R矸钫J為在云陽汾陰祭祀天地,以及各個寢廟不因為親疏而毀掉一部分,都要花費很多,這是違背古代制度的。而且宮室園囿,過度奢華難以供給,以致百姓窮困國庫空虛,失去了這么多年的積蓄。這些由來已久,如果不改變根本,很難使末正常,于是上書建議遷都以正根本。奏章呈上之后,皇帝認為翼奉的意見與眾不同,就批復說:“問奉:如今皇帝墓地所在的宗廟有七個,你說要向東遷徙,怎么辦?”翼奉回答說:“以前成王遷到洛,般庚遷到殷,(他們)回避什么追求什么,都是陛下清楚知道的,不是有圣明之德,不能改變天下,我剛直愚昧狂妄昏惑,全憑陛下裁斷?!逼浜?,貢禹也說應當定下迭毀之禮,元帝于是聽從的他的意見。翼奉年老而終。12、例文:“吃苦”與“快樂”哪種才是好教育“頭懸梁,錐刺股”我國自古的“吃苦”教育名言,從孔子教育來說一直都是提倡“吃苦”教育,我國的傳統(tǒng)教育一直都是: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是,社會教育發(fā)展的迅速,包括中國越來越發(fā)現(xiàn)西方教育更人性化、更加的能夠使學生愛上學習。所以現(xiàn)在很多人都提出了,對學生的教育是“吃苦”教育好還是“快樂”教育好?錢文忠先生一篇關于抨擊“快樂教育”的演講文章,戳中了很多家長的心扉。中國孩子誠然有很多言行、教養(yǎng)方面的問題,但關于“學不好”這一項,真的是教育本身“沒讓孩子吃苦”的原因么?對此,南橋提出和錢文忠先生頗不相同的意見,認為讓孩子一味吃苦的“逼迫教育”,實際上是脫離孩子本身與實際的、因循守舊的教育方法。錢文忠先生曾在一篇名為《教育,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有萌寵出游更添樂趣的秘訣
- 2025年度大學外籍教師聘請與跨文化教學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生物制藥原料質(zhì)量控制與追溯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食品包裝OEM生產(chǎn)合作協(xié)議書3篇
- 科技賦能下的家庭教育新模式與德育工作創(chuàng)新
- 二零二五年度車輛抵押擔保車輛拍賣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財務顧問與內(nèi)部控制建設合同3篇
- 2025版智慧社區(qū)裝修設計施工一體化合同2篇
-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家庭教育問題及解決方案
- 科技在家庭急救箱中的應用與發(fā)展
- 環(huán)境監(jiān)測對環(huán)境保護的意義
- 2023年數(shù)學競賽AMC8試卷(含答案)
- 神經(jīng)外科課件:神經(jīng)外科急重癥
- 2024年低壓電工證理論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3年十天突破公務員面試
- 《瘋狂動物城》中英文對照(全本臺詞)
- 醫(yī)院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證明(樣本)
- 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理解100篇(及答案)
- 氣功修煉十奧妙
- 安徽省物業(yè)服務標準
- 勾股定理的歷史與證明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