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裝配工藝及要求_第1頁
通用裝配工藝及要求_第2頁
通用裝配工藝及要求_第3頁
通用裝配工藝及要求_第4頁
通用裝配工藝及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通用裝配工藝及要求

裝配基本規(guī)范在進行裝配工作之前,裝配工應該熟悉本工位的工藝文件、圖紙和技術要求。在裝配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工藝和產品圖紙等技術要求。機械裝配必須按照設計部提供的裝配圖紙和工藝要求進行,嚴禁私自修改作業(yè)內容或以非正常的方式更改零件。在裝配之前,應該檢查零件與裝配有關的形狀和尺寸精度是否合格,檢查有無變形、損壞等,注意零件上各種標記,防止錯裝。裝配前應主動檢查零部件的正確性和外觀質量,發(fā)現(xiàn)不合格產品及零部件不應裝配,應及時向質量人員報告。外購件必須先經過試驗檢查合格后,才能投入裝配。在裝配過程中,零件和工具應該有專門的擺放設施,原則上不允許將零件和工具放在機器上或直接放在地上,如果需要的話,應該在擺放處鋪設防護墊或地毯。在裝配過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切傷,不得損傷零件表面,或使零件明顯彎、扭、變形,零件的配合表面不得有損傷。各配鉆孔應按照裝配圖和工藝規(guī)定。相配零件的配合尺寸要準確,不得偏斜。需在整車上進行焊接作業(yè)時,應斷開整車電源總開關,以及其它精密控制單元的插接器(如電控發(fā)動機ECU,自動變速箱ECU等),焊接用搭鐵線應盡量遠離整車線束,并且搭鐵要牢固、可靠。壓入平鍵及裝卸軸承時,不得用鐵錘敲打,應用木錘、鉛、鋁、紫銅錘或用裝配工具進行裝配。裝配滑動零件,如花鍵軸和帶花鍵孔的齒輪等,應保證能相對地靈活移動。裝配在同一位置的螺釘,應保證長短一致,松緊均勻。部件上各外露件如螺釘、鉚釘、銷釘、標牌、軸頭及發(fā)藍、電鍍等件均應整齊完好,不許有損傷或字跡不清等現(xiàn)象,否則應予以更換,以確保外觀質量。滾動軸承的裝配工藝要點軸承的安裝必須在干燥、清潔的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在安裝之前,應仔細檢查軸和外殼的配合表面、凸肩的端面、溝槽和連接表面的加工質量。所有配合連接表面必須仔細清洗并除去毛刺,鑄件未加工表面必須除凈型砂。在軸承裝配之前,軸承位不得有任何的污質存在。軸承裝配時應在配合件表面涂一層潤滑油,軸承無型號的一端應朝里,即靠軸肩方向必須在套圈端面的圓周上施加均等的壓力,將套圈壓入。不得用鎯頭等工具直接敲擊軸承端面,以免損傷軸承。在過盈量較小的情況下,可在常溫下用套筒壓住軸承套圈端面,用鎯頭敲打套筒,通過套筒將套圈均衡地壓入。套裝軸承時加力的大小、方向、位置應適當,不應使保護架或滾動體受力,應均勻對稱受力,保證端面與軸垂直。裝配銷時,應選擇相應的方法進行裝入,避免使其承受載荷。同時,應確保銷孔位置正確。對于定位精度要求高的銷和銷孔,在裝配前應檢查其接觸面積是否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guī)定。如果沒有規(guī)定,應采用總接觸面積的50%至75%作為標準。如果發(fā)現(xiàn)銷和銷孔不符合要求,應鉸孔并另配新銷。對于定位精度要求高的部件,應在設備的幾何精度符合要求或空運轉實驗合格后進行裝配。定位銷的端面應略高出零件表面。對于帶螺尾的錐銷,裝入相關零件后,其大端應沉入孔內。對于開口銷,裝入相關零件后,其尾部應分開60度至90度。在使用密封膠進行裝配時,應將結合面上的油污、水分、鐵銹及其他污物清除干凈。油封裝配時,應確保油封唇部無損傷,并在油封唇部和軸表面涂以潤滑劑。裝配方向應使介質工作壓力把密封唇部緊壓在主軸上,不得裝反。油封在殼體內應可靠地固定,不得有軸向移動或轉動現(xiàn)象。裝配“O”形密封圈時,應確保密封圈無扭曲和損傷,并選擇正確的預壓量。當橡膠密封圈用于固定密封和法蘭密封時,其預壓量應為橡膠圈直徑的20%至25%。當用于動密封時,其預壓量應為橡膠圈直徑的10%至15%。在裝配V、U、Y形密封圈時,應確保支承環(huán)、密封環(huán)和壓環(huán)組裝正確,且不宜壓得過緊。凹槽應對著壓力高的一側,唇邊不得損傷。機械密封零件不應有損壞、變形,密封面不得有裂紋、擦痕等缺陷。在線束的敷設過程中,應確保電線束整齊、走向順暢,各線束之間不能相互交叉、纏繞、扭轉。線束應盡量避免與尖銳金屬、棱邊、運動、發(fā)熱部件接觸。每隔約20cm應捆扎一塑料緊固帶,每隔約50cm應有固定點,特殊位置需增加固定點。不允許出現(xiàn)線束雜亂、懸垂、干涉摩擦等現(xiàn)象。當需要向外側敷設線束時,應通過相應的過線孔,并在過線孔處加裝穿線護套。當線束上帶插接器時,應避免在插接器處轉彎太急。在連接存在相對運動關系的部件后,應按工藝要求保證敷設后預留有足夠的余量。兩個插接件連接時,要插接到位、牢固,兩插接件之間的接觸面積應達到100%。插接件連接完畢后,應將自帶的橡膠或塑料絕緣護套套好,線束內及插接件上的金屬介質不能外露。兩個多孔插接器連接時,插接器之間的自鎖機構要徒手裝配到不能動為止,保證自鎖機構裝配到位,插接完畢后,要檢查插接器中插接件不能退出插接器。插接器連接完畢后,應盡可能水平布置。在線束敷設過程中,需要在可能與金屬部件相互摩擦的位置加裝線束保護。當在發(fā)熱元件附近敷設線束時,應盡量遠離發(fā)熱元件,并將其捆扎固定(安全距離≥20cm),如果距離過近,需要加裝隔熱保護。在插接件或插接器與電器部件連接時,插接件必須插入到位并牢固,插接件上的絕緣護套也要套裝好,金屬介質不能外露。對于多孔插接器,需要徒手將其自鎖機構裝配到位,然后將護套進線端盡量向下布置。對于帶插接器的線束,距離插接器最近的塑料緊固帶不能小于80mm。所有塑料緊固帶捆扎完畢后,需要使用斜口鉗剪整齊,確保塑料緊固帶不會出現(xiàn)過長或有尖角現(xiàn)象,剪下部分應及時清掃,保持場地整潔。在搭鐵線接地時,需要將連接件的平面與駕駛室或車架的金屬本體接觸,并在金屬本體與搭鐵線之間加裝齒形墊圈。在敷設和捆扎氣管路和油管路時,可以參照電器部分中的相關要求。氣管路和燃油管路捆扎時,優(yōu)先考慮與同方向的鋼管和線束一起捆扎,但應避免與高溫零部件(如打氣泵鋼管、排氣管)靠近或接觸(與排氣系的最小距離為20cm,與發(fā)動機本體的最小距離為10cm)。在連接氣管路和油管路之前,應檢查頭部、坡口有無折裂及異物,管內和管口應清潔,聯(lián)管螺母牙型完整,以保證可靠連接。氣管路的走向要自然、流暢,避免纏繞,不得產生扭曲,裝配過程中出現(xiàn)打折的氣管需要重新剪裁,氣管長度剪裁要合適,不能因過長或過短造成走向不合理,以免造成氣管路振動磨損或因拉應力漏氣。在裝配氣管路和油管路的接頭時,應常溫自然裝配,嚴禁采用火烤等加熱方法裝配,燃油管路軟管應完全插入管接頭的倒齒臺階面上;卡套式管接頭連接時,應在螺紋部分涂適量管螺紋密封膠,注意不得使膠液進入管腔,以防堵塞管路。在使用卡箍與鋼管連接橡膠軟管時,卡箍應卡在鋼管凸臺(滾筋)的內側,軟管邊緣距卡箍的距離應不少于3mm。涂密封劑、粘合劑和緊固劑前,需要用干凈的纖維織物擦拭干凈,不允許有油污。在涂螺紋鎖固膠(如回天2711、回天2431等)時,應將鎖固劑先涂抹在螺紋部分,再進行裝配。在涂氣管路接頭密封劑時(回天5691),應沿管件外螺紋涂膠一圈,涂膠寬度不少于三道螺紋,充滿螺紋的根部,注意密封膠不得進入管腔,防止堵塞管路及閥件;對于鋼管還應增加在卡套后端沿鋼管外壁涂密封膠一圈。在進行底盤改裝時,需要避免尼龍管受到火星和飛屑的傷害,所以在焊接或鉆孔操作時應特別注意。在加孔時,特別是在縱梁的上下翼緣上,應該非常慎重。必須嚴格限制孔的數(shù)量和直徑,并將其控制在最低水平。在縱橫梁連接處,絕不能在其翼緣上加孔。在翼緣的其他部位加孔時,應該嚴格限制孔的直徑,輕型車不得大于φ11mm,中型車不得大于φ13mm,重型車不得大于φ20mm。此外,孔位不應距開口邊太近,最好保持在40mm以上。如果孔徑較大,則孔距也應相應加大。同時,應禁止使用過于粗糙的鉆孔,尤其是禁止使用氣焊吹孔的方法。在尾部采用氣焊切割時,必須在氣割后進行修磨,以消除割痕,做到表面平整無缺。不要在緊固前先臨時點焊裝置件在車架上,因為點焊處往往會誘發(fā)裂紋,從而導致早期損壞。在縱梁翼緣的邊緣上點焊應絕對禁止。當副車架采用U形螺栓時,必須在梁內嵌入墊塊或撐板,以防止梁的翼緣變形過大和連接失效。螺母必須鎖緊,以防松動。在不能采用U形螺栓的地方,可以采用連接支架。限位板與縱梁以螺栓緊固,與副梁則可以相焊。排氣尾管的朝向應該合理,不得吹向路邊行人。供油軟管不能急彎,以防油管打折或阻礙燃油流動。供油軟管的長度要適當,不能過分拉伸或壓縮。在完成每個部件的裝配后,都必須按以下項目進行檢查。如果發(fā)現(xiàn)裝配問題,應及時分析和處理。首先要核對裝配圖紙,檢查是否漏裝了零件。其次,要核對裝配圖紙或遵循上述規(guī)范要求,檢查各零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