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五首-登幽州臺歌》_第1頁
《古代詩歌五首-登幽州臺歌》_第2頁
《古代詩歌五首-登幽州臺歌》_第3頁
《古代詩歌五首-登幽州臺歌》_第4頁
《古代詩歌五首-登幽州臺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詩的國度。唐詩是中國詩歌之巔峰,可謂名家輩出、精品如林、盛況空前、后難為繼。唐詩以其卓越的思想性、藝術性永載中華詩歌藝術史冊,流芳百世。唐詩盛美并臻,千古流傳,膾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讀者朋友的喜愛。1唐詩精華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唐)23作者介紹陳子昂(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唐詩革新的先驅者。詩的代表作為《感遇》38首,旨在抨擊時弊,抒寫情懷。年輕時性格豪爽。二十四歲中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贊賞。他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所重視,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三十六七歲時隨建安王東征契丹,所提建議不被采納,反而受到降職處分。三十八歲解職還鄉(xiāng),被縣令段簡陷害,死于獄中,時年四十一歲。登幽州臺歌——文學常識在文學上,其詩思想充實,語言剛健質(zhì)樸,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張九齡、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從中受到啟迪。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陳伯玉集》傳世。

45登幽州臺歌登幽州臺歌——背景陳子昂二十四歲進士及第,在政治上擁護武則天。他在二十九歲時曾向武則天上書《答制問事八條》,主張輕刑罰、用賢才、納諫士、賞功勇、減徭役,提出了許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張。但武則天當時忙于稱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針,不但沒有重視陳子昂這個文學小臣的意見,反嫌他上疏議政太過多事,罷了他的職。6登幽州臺歌——背景幾年之后陳子昂重新出仕,又因曾隨左仆射喬知之北征并結為密友,牽連進喬知之一案,陷于獄中。出獄后在洛陽任右拾遺(拾遺:以諫為職的官員稱作諫官,又形象地被稱作言官,但言官亦指監(jiān)察官員。類似于諫議大夫、補闕、正言、司諫之類的官員,專挑皇帝的毛病)。當時東北邊境上住著契丹人,雖然勢力并不強大,卻是潛在威脅。7登幽州臺歌——背景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鎮(zhèn)守東北的松藩總督李盡忠背叛朝廷,企圖割據(jù),契丹人便乘機舉兵南侵,連陷幽、冀、營三州。通天元年,武則天選派了一個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草包軍事統(tǒng)帥武攸宜領兵北伐,陳子昂也隨軍北上,任參知軍事。但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才一接敵,便大敗虧輸,先鋒王孝杰全軍覆滅。陳子昂屢獻破敵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敵人來勢洶洶,不容坐視;陳子昂便請分軍萬人為前鋒,以阻敵勢。武攸宜這次不但不采納他的意見,還將他降職處分。在這樣的背景下,陳子昂偶爾登上了幽州臺,放眼河山,極目蒼莽,便有了縱臨千載、曠視四海的無窮感慨。

8910

登幽州臺歌[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11朗讀節(jié)奏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前兩句音節(jié)比較急促,表達了詩人生不逢時的不平之氣;后兩節(jié)各增加了一個虛字,多了一個停頓,音節(jié)就比較舒緩流暢,表現(xiàn)了無可奈何的悲憤之情。12朗讀指導13【注釋】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xiàn)今北京市。幽州臺:即燕國時期燕昭王所建的黃金臺。修建黃金臺用于招納賢才,因燕昭王將黃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師郭隗為例,成為當時燕昭王用黃金臺招納而來的第一位賢才。

2﹑前——向前看

3﹑念——想到。4、悠悠:渺遠的樣子。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5、愴chuàng然:悲傷凄涼。

6、涕:古時指眼淚。

詩歌大意

前兩句:(在幽州臺上)我向歷史長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樣的賢君。后兩句:當?shù)桥_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獨寂寞,悲從中來,悵然淚下.14登幽州臺歌——古詩譯文15意譯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賢人的蹤影,回頭看看也不見一個效仿古賢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遠、地悠悠而廣袤的天地之間,我獨自憂傷啊,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沾濕了衣襟!直譯

見不到往昔招賢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歷史上的那些事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無奈,獨自憑吊,我眼淚縱橫凄惻悲愁!

登幽州臺歌——鑒賞詩的前兩句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從時間的角度表現(xiàn)主人公的孤獨。"古人"和"來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wěi那樣禮賢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賢臣。前賢不見,后賢不及,想到自己懷才不遇,屢受挫折,求賢主而不得,欲報國而無門,不禁悲從中來,感慨萬端。

遙想戰(zhàn)國時燕昭王曾在此筑臺招賢納士,而今物是人非,徒增蒼涼之感。16這首詩,是古今一致公認的名篇。詩人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并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fā)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扒安灰姽湃恕币痪湮鍌€字,但卻包括了燕昭王在內(nèi)的許多古代賢王,他們知人善任,人盡其才,大約怎么也不會任用像武攸宜這樣的無能之人;至于作者自己,如有像燕昭王這樣的統(tǒng)治者,才能一定會得到施展,抱負終會實現(xiàn)。但這一切不過是感慨而已,因為前代的賢王已成過去,是見不著的。

1718“后不見來者”,后代的賢君也將會有的,但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暫,自己又怎么能見得著呢!前代的賢王見不著,后代的賢君等不到,空有治國安民的理想,終一生不得實現(xiàn),這該是多么令人憂郁的事情啊!

登幽州臺歌——鑒賞詩歌的后兩句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后兩句從空間角度表現(xiàn)了主人公的孤獨。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浩瀚的天宇和蒼茫的原野交融在一起,詩人寂寞地站在這個時間和空間的交匯處,感慨天地悠悠,嘆息知音難求。19內(nèi)容解析:201、孤獨

2、生之短促

3、懷才不遇封建士子共同的命運人類擺脫不了的命運}21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怎么樣的情懷?

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以及對賞賢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達了人生的孤獨感。體會1.意境:天地人三位一體,創(chuàng)造出遼闊幽遠,空曠蒼茫,慷慨悲涼的意境。

2.

本詩情感:抒發(fā)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孤獨和悲憤。

3.

深刻典型社會意義: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會那些品行端正,富有治國才能的知識分子,處處遭受打擊的現(xiàn)實,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獨悲憤的心情。

2223在藝術表現(xiàn)上,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jié)前緊后舒,這樣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詩的題目有一個“登”字但是詩中無一處點明這個字,不過讀者又處處感到有這個字的存在。一、二句的“前”與“后”自然是詩人登高所望的“眼前”與“身后”,但他卻因此聯(lián)想到久遠的古昔與以后的時代;古今相連,造成了時間的漫長。詩人的苦悶痛苦的心情因時間與空間的襯托,得到了極為深沉的表現(xiàn)。

24前三句寫詩人登高時的心理活動,最后一句才寫外部表情。內(nèi)心是表情的依賴,表情是內(nèi)心的反映,兩者恰當結合,勾畫出一個胸懷大志而又不逢其時、獨立悲嘆的動人形象。全詩的語句長短不齊,音調(diào)富于變化,更有助于表達詩人起伏強烈的慨嘆之情。25藝術特色:一二句:時間:俯仰古今,時間綿長。前--后;古人--來者。兩用“不見”相連,表現(xiàn)自己的孤獨寂寞。三四句:空間:宇宙寥闊與綿長,個人卻渺小與短暫,更何況生不逢時,于是傷感無限,涕淚交橫。

一、直抒胸臆,破空而來,感情的潮水澎湃而出,震撼人心,具有蒼涼悲壯的陽剛之氣。三、深受《楚辭》的影響。1、《遠游》: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2、采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

二、社會意識、宇宙意識。登幽州臺歌——總結陳子昂壓卷之作。創(chuàng)造出了空曠蒼茫、慷慨悲涼的意境。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和孤獨之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