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種群(population)與種群生態(tài)學(populationecology)種群統(tǒng)計學(populationstatistics)種群增長(populationgrowth)種群調節(jié)(populationregulation)與生態(tài)學對策(ecologicalstrategies)種群遺傳學(populationgenetics)異質種群(metapopulation)種群關系(Interactionbetweenpopulations)種群生態(tài)學八、種群關系種內關系
Intraspecificinteraction種間關系
Interspecificinteraction1種內關系No1.1什么是種內關系1.2類別1.2.1互利合作關系1.2.2競爭關系1.2.3殘殺關系1.2.1互利合作關系
婚配關系集群和社群行為集群利弊分析
對獵物的好處A不容易被捕食者發(fā)現(xiàn)B稀釋效應C警覺性提高有助于及早發(fā)現(xiàn)捕食者D集體防御E迷惑捕食者
對捕食者的好處A通過信息交換更快地找到食物B提高捕食成功率C便于捕捉較大的獵物D有利于捕食者在與其它捕食者的競爭中取勝
社群生活的代價A資源競爭隨著群體大小的增加而增加;B增加疾病和寄生物傳播的機會。1.2.2種內競爭
表現(xiàn)形式
-配偶競爭;
-食物競爭;
-產卵場(巢)競爭;
-棲息地競爭;最后產量衡值法則
Y=Wa
d=KiWhereY為單位面積產量,Wa為個體平均體重,d為密度。Ki常數(shù)。-3/2自疏現(xiàn)象
W=Cd-aWhereW為個體體重,d為密度,C為常數(shù)。1.2.2種內競爭yes1.2.3殘殺關系
殺嬰同胞相殘2種間關系Yes2.1種間關系類型概述2.2種間關系分述2.1種間關系類型概述2.1.1定義種間關系:兩個或多個不同物種在共同的時間和空間環(huán)境中生活,由于不同物種之間成為環(huán)境因子,故形成了不同物種之間的相互作用。2.1.2三種形式有利:“+”
有害:“-”
中性:“0”2.1.3八小類(作用類型細分)競爭、偏害、捕食、寄生、中性、偏利、共生、原始合作2.1種間關系類型概述
八小類-種間關系類型2.1.3正負相互作用(1)負相互作用兩個物種間的關系至少對一方是不利的關系。包括競爭、偏害、捕食和寄生。(2)正相互作用物種間的關系對彼此都無害,而且至少對一方是有利的。包括偏利共生、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2.2種間關系分述2.2.1原始合作2.2.2偏利共生2.2.3互利共生2.2.4寄生2.2.5種間競爭2.2.6捕食作用(1)定義
兩物種的相互關系雖對雙方都有益處,但兩者之間的依賴不強烈,彼此均能獨立生活。(2)例子-動物與動物2.2.1原始合作-兼性共生
動物與動物蚜蟲與螞蟻(蜜露與保衛(wèi))裂唇魚與笛鯛(吃寄生蟲與食物)蟹與腔腸動物(運動與偽裝)
隆頭魚中的藍帶裂唇魚,是具有十分奇妙習性的一種魚,它們會毫不在乎地接近比自己體形大的魚,例如石斑和笛鯛。它們以清理大魚口中或鰓內的寄生蟲為食,而這些大魚非但不想吃它們,甚至主動地接近它們,可說是受到大魚的十分歡迎。因此藍帶裂唇魚有醫(yī)生魚、清潔魚等別名。藍帶裂唇魚(2)例子-動物與植物2.2.1原始合作-兼性共生
動物與植物開花植物與蜜蜂食草獸與草本植物(1)定義兩個物種間的相互作用,對其中一方有利,對另一方無害的情況。(2)例子藤壺與鯨:藤壺固著于鯨背,遨游四海,增加獲取食物機會,得利;鯨則未受到明顯的利害。2.2.2偏利共生(1)定義
對物種雙方都是必需的,沒有對方,另一方將不能生存的一種種間關系,又稱專性共生。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越是嚴酷的環(huán)境條件(如高寒、缺氧或干旱等),共生越普遍。(2)例子白蟻與鞭毛蟲白蟻與其腸道內的腹鞭毛蟲(生存環(huán)境與幫助消化纖維素)2.2.3互利共生2.2.3互利共生地衣(lichen)
-1867前:綠色植物。
-地衣單細胞藻類、真菌共生體(1867,德國植物學家S.施文德納)。(1)定義一種生物從另一種生物的體液、組織或已消化物質獲取營養(yǎng)并造成對寄主的危害。(2)寄生與捕食的比較寄生是弱者依附于強者,與捕食的弱肉強食不同。捕食通常將獵物殺死;而寄生一般不“立即”或直接殺死寄主。2.2.4寄生(3)寄生者與寄主的協(xié)同進化寄主與寄生者進行“軍備競賽”。另一方面,寄生者也在向對寄主危害程度最小的方向進化,這也最有利于它自身的利益。(4)協(xié)同進化的定義有關系的雙方相互適應對方的變化而共同進化的現(xiàn)象。一個物種的性狀作為對另一物種性狀的反應而進化,而后一物種的這一性狀本身又是作為前一物種性狀的反應而進化。2.2.5寄生(5)擬寄生導致寄主死亡的一種寄生現(xiàn)象,是介于捕食和寄生之間的一種種間關系。例子見圖43。圖43擬寄生:寄生蜂將卵產在別的昆蟲體內
在生物界也非常普遍,常見的主要有:(1)異種抑制作用定義:植物能分泌一種能抑制其他植物生長的化學物質的現(xiàn)象。例子——胡桃樹能分泌胡桃醌,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2)抗生作用定義:一種微生物能產生一種能抑制另一種微生物生長的化學物質的現(xiàn)象。例子——青霉素、紅霉素等。2.2.5偏害作用(amensalism)Forexample,Walnutquinine(胡桃醌)secretedbywalnut(胡桃)caninhibitthegrowthofitssurroundingplants水花生,菱,浮萍vs.柵藻.太湖水域幾種高等水生植物的克藻效應.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2019,17(3):42-44,47高等水生植物克藻作用(1)捕食包括狹義捕食廣義捕食(2)狹義捕食食肉動物捕食食草動物或其他食肉動物。
2.2.6捕食狹義捕食:華南虎與鹿(3)廣義捕食定義高一營養(yǎng)級動物取食和傷害低一營養(yǎng)級動物或植物的關系。類型
-肉食
-植食
-擬寄生
生物群落的能量由捕食作用得到傳遞;捕食者對被捕食者種群進行合理的調節(jié);捕食者在被捕食者的進化中起著選擇性作用。(4)捕食的生態(tài)學意義捕食者:設法提高捕食效率,如特殊捕捉器官。被食者:設法逃避捕食,如加快奔跑速度,產生次生物質。協(xié)同進化的結果:
(5)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協(xié)同進化-環(huán)境不穩(wěn)定時,導致食性泛化捕食者為了對付不利環(huán)境,節(jié)約捕食能量消耗,逐漸適應各種可利用食物,導致多食性。-環(huán)境穩(wěn)定時,有利于產生單食性。單食性捕食者就有可能將捕食器官特化,以提高捕食效率。(6)捕食的數(shù)學模型NO無捕食時,被捕食者種群數(shù)量:dN/dt=r1N
捕食者種群數(shù)量:dP/dt=-r2P
式中,r1被捕食者的內稟增長率,r2為捕食者瞬時死亡率。
捕食時,被捕食者種群數(shù)量:dN/dt=(r1-εP)N
捕食者種群數(shù)量:dP/dt=(-r2+θN)P
式中,ε——捕食壓力常數(shù);θ——捕食效率常數(shù)
理論上
1/4周期的時滯。自然種群有各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影響種群數(shù)量的因素非常多的緣故。取決于哪一種因素在起主導作用。(7)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數(shù)量動態(tài)特征(1)類型資源利用性競爭兩種生物競爭利用相同的資源而引起資源量的減少,從而造成對競爭對手存活、生殖和生長的間接影響,兩種生物本身之間沒有直接的干涉。相互干涉性競爭
兩種生物中一方直接干擾對方的生長、生殖而達到競爭的勝利。例子:雜擬谷盜和鋸谷盜。2.2.8種間競爭yes(2)種間競爭的特點不對稱性:指競爭對各方影響的大小和后果的不同,即競爭結果的不平等性;對一個資源的競爭影響對另一資源的競爭,例如植物冠層和根部的競爭。(3)似然競爭:因為共享一個捕食者而產生競爭。2.2.8種間競爭yesNOα12為物種2對物種1的競爭系數(shù),α21為物種1對物種2的競爭系數(shù)(物種1、2因個體大小的不同,相同的空間能容納的1、2個體數(shù)量是不同的,但兩者可相互轉化,即:N1=α12N2,N2=α21
N1,其中,α12、α21為轉換系數(shù))。1/K2(物種2的種內競爭強度)>α12/K1(物種2的種間競爭強度);α21/K2(物種1的種間競爭強度)>1/K1(物種1的種內競爭強度)1/K2(物種2的種內競爭強度)<α12/K1(物種2的種間競爭強度);α21/K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證券從業(yè)資格證相關資訊通知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投資理念發(fā)展試題及答案
- 如何成功通過證券從業(yè)資格證考試的試題及答案
- 廉政承諾書內容
- 標新立異的工作方案計劃
- 國際業(yè)務發(fā)展月度工作計劃
- 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中時間分配策略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資格認證考試復習重點試題及答案
- 品牌與用戶生命周期分析計劃
- 行政管理師知識理解提升試題及答案
- GB/T 14713-2009旋切機通用技術條件
- 低成本自動化的開展與案例課件
- 不予受理反訴民事上訴狀(標準版)
- 高中英語語法之虛擬語氣(課件3份)
- 粵教版2022年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期中測試試卷及答案2022-2023
- 北師大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三單元《圖形的運動》教學設計
- 國際石油合作主要合同模式課件
- 橋梁加固改造工程施工質量管理體系與措施
- 第二十六章慢性腎小球腎炎演示文稿
- 設施設備維修記錄表
- 自動化設備檢修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