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地方史jsp課件_第1頁
咸陽地方史jsp課件_第2頁
咸陽地方史jsp課件_第3頁
咸陽地方史jsp課件_第4頁
咸陽地方史jsp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咸陽地方史》主講:唐群咸陽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咸陽地方史》主講:唐群咸陽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1秦宮秦宮2

咸陽市轄3個區(qū)(秦都區(qū)、渭城區(qū)、涇渭新區(qū))、1市(興平市)、10縣(武功縣、禮泉縣、乾縣、涇陽縣、三原縣、永壽縣、彬縣、長武縣、旬邑縣、淳化縣),共有107個建制鎮(zhèn)、62個鄉(xiāng)。全市總人口480萬。有漢、回、蒙、藏等41個民族,其中漢族約占99.8%。市區(qū)人口40多萬人。咸陽市區(qū)圖咸陽市轄3個區(qū)(秦都區(qū)、渭城區(qū)、涇渭新區(qū))、1市(興平市3魅力咸陽

2004年10月12日晚18時,中央電視臺在北京居庸關長城腳下舉行盛大頒獎晚會。咸陽,煙臺,桂林等20個城市從全國600多個中小城市中脫穎而出,榮獲首屆“中國魅力城市”稱號。咸陽市成為西北地區(qū)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頒獎晚會上這樣介紹咸陽:咸陽是中國版圖的圓心城市,早在漢唐以前就完成了城市性格的塑造,先民開創(chuàng)的周秦雄風延續(xù)成后來的漢唐氣韻。咸陽人熱情誠實、明理誠信,崇尚一言九鼎,維持著城市的王者風范。咸陽市市長在頒獎晚會上領獎

魅力咸陽2004年10月12日晚18時,中央電4取名為“咸陽”的幾種說法1.“雙陽”說《三輔黃圖·三輔》:《禹貢》九州,舜置十二牧,雍其一也。古豐、鎬之地,平王東遷,以岐、豐之地賜秦襄公,至孝公始都咸陽。秦孝公十二年,于渭北作咸陽,徙都之。咸陽在九嵏山、渭水北,山水俱在南,故名咸陽。陳直:《三輔黃圖校注》清修《陜西通志》和1937年修《重修咸陽縣志》2.“星宿”說或“天象”說《史記·秦始皇本紀》,司馬貞做注時又作了進一步的延伸“咸”為西北方位的星名《周易·系辭》:“澤山咸”在六十四卦中為兌卦,兌為正西方位,“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水下潤,潤下作咸”“陽”剛健主動“因此陵營殿,端門四達,以制紫宮象帝居,引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史記·秦始皇本紀》)3.氏族說《路史·后紀》:咸氏族:巫咸族后裔巫咸是伏羲部的一支“山”——“北山”——“九嵏山”咸陽塬——“畢陌”、“畢塬”——“咸陽北坂”——“渭城北坂”;——“五陵塬”——“北塬”原——塬荀況在秦昭王時來到咸陽,曾盛贊咸陽“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

取名為“咸陽”的幾種說法1.“雙陽”說5咸陽地方志的編修

三輔:長安以東為京兆尹渭城以西為右扶風長陵以北為左馮翊(即憑依)謂之“三輔”方志:記述地方情況的史志《周禮》:外史掌四方之志、小史掌邦國之志先秦:《詩經(jīng)》:“豳風”、“秦風”《尚書》:“禹貢”、“周書”、《春秋》三傳中的有關部分兩漢至魏、晉時期:賦、記、錄、傳、圖西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東漢班固、張衡《兩京賦》、《兩都賦》,東漢長陵人趙岐《三輔決錄》漢魏時無名氏撰《三輔黃圖》晉時葛洪《西京雜記》潘岳《關中記》薛冥的《西京記》《三輔舊事》、《三輔故事》、《三輔耆老傳》、《京師錄》唐:《新唐書·藝文志》收有鮑堅《京兆郡方物志》王方慶的《九嵏山志》凌準《邠志》宋代:宋敏求《長安志》路隋平《邠志》以“記”為名:唐·鮑堅的《南雍州記》唐·韋述《兩京新記》宋·元澄《秦京內(nèi)外雜記》宋·范致明《池陽記》宋·李綽《秦中歲時記》(又名《咸鎬歲時記》)以“錄”為名:程大昌《雍錄》、趙源一《奉天錄》元代:駱天驤《類編長安志》李好問《長安圖志》從明代開始,開創(chuàng)了“天下自國史外,郡邑莫不有志”的局面,形成了以政區(qū)為系統(tǒng)的較為完整的志書系列私人編修:武功人康?!段涔h志》宋廷佐《乾州志》閻奉恩《邠州志》官修:明憲宗成化《三原縣志》明世宗嘉靖《醴泉縣志》穆宗隆慶《興平縣志》神宗萬歷《咸陽新志》明成化十年《陜西通志》(已佚)嘉靖十八年《陜西通志》萬歷三十九年《陜西通志》清代孫星衍《直隸邠州志》、《三水縣志》、《醴泉縣志》洪亮吉《淳化縣志》、《長武縣志》鄉(xiāng)土志:興平縣《仕女志》、《馬嵬志》三原縣《魯橋鎮(zhèn)志》涇陽縣《涇渠志》總數(shù)達40余部通志:康熙《陜西通志》雍正《陜西通志》民國時期:《續(xù)修魯橋鎮(zhèn)志》(1923年馮庚撰寫)專志:《周陵志》(1934年宋聯(lián)奎撰)范紫東《乾州新志》1937年咸陽縣長劉安國監(jiān)修《重修咸陽縣志》1949——1982年,地方志編修是空白五卷本《咸陽市志》已出版發(fā)行各區(qū)縣志已全部出版《永壽縣志》獲全國地方志編修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部門志:《咸陽建設銀行志》、《彩虹志》、《陜毛一廠志》、《咸陽紡織機械志》、《西北國棉七廠志》、《西北國棉一廠志》、《西北國棉二廠志》、《陜西紡織器材研究所志》、《中醫(yī)學院志》、《西北輕工業(yè)學院志》《三原南關村志》《咸陽大事記》、《咸陽年鑒》、《地方志研究》咸陽地方志的編修三輔:從明代開始,開創(chuàng)了“天下自國史外,郡6咸陽的城建史秦都咸陽是當時世界東方最大的城市明咸陽縣城為0.34平方公里清咸陽老城區(qū)為0.97平方公里1949年為1.4平方公里現(xiàn)已擴大到30平方公里西郊為電子出口工業(yè)區(qū),中部為紡織工業(yè)區(qū),東郊為石油化工區(qū),五陵原為教育區(qū)、文物風景旅游區(qū)

咸陽的城建史秦都咸陽是當時世界東方最大的城市7秦都咸陽

———一代名都的誕生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作咸陽,筑冀闕,秦徙都之”,從此開始了咸陽建城史。從商鞅變法到贏政統(tǒng)一,秦人在這里經(jīng)營長達一個半世紀之久。公元前221年,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多民族的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秦王朝在這里誕生。嗣后,咸陽作為漢唐帝國的京畿之地,又成為溝通中西文明的絲綢之路第一站。唐代詩人王維曾寫過一首著名的《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反映的就是當時咸陽的情景。秦都咸陽

8秦都咸陽布局示意圖秦都咸陽布局示意圖9秦都咸陽的設計思想渭水貫都以向天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天漢與渭水紫宮與咸陽宮閣道與橫橋營室與阿房宮秦都咸陽的設計思想渭水貫都以向天漢10秦都咸陽范圍及布局

秦都咸陽規(guī)模形成了以咸陽宮為中心,“北至九嵏、甘泉,南至戶、杜,東至黃河,西至千謂之交,東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離宮別館,相望聯(lián)屬的大都會。其范圍南起今戶縣,北到淳化約100公里,西起千渭之交,東至黃河約250公里,總面積25000平方公里。秦都咸陽范圍及布局秦都咸陽規(guī)模形成了以咸陽宮為中心,“北11秦咸陽宮殿陵區(qū)圖秦咸陽宮殿陵區(qū)圖12秦咸陽宮殿1號宮復原圖秦咸陽宮殿1號宮復原圖13秦始皇陵秦始皇陵14普京五問兵馬俑普京五問兵馬俑:一問:陶俑的鞋子為什么各不相同?二問:陶俑的身后怎么帶著兩個環(huán)?三問:鞍馬怎么沒有腳鐙子?四問:秦朝的馬為什么都不高?五問:銅車馬的車輪子上凸出的部位叫什么?這個部位怎么沒裝兵器?普京五問兵馬俑普京五問兵馬俑:15陶耳杯陶缶陶鬲生活器具秦風陶耳杯陶缶陶鬲生活器具秦風16秦俗秦俗17秦下葬文化秦人下葬時蜷身曲腿頭向西秦下葬文化秦人下葬時蜷身曲腿頭向西18秦出土文物秦權樂府鍾下官鍾商鞅方升秦出土文物秦權樂府鍾下官鍾商鞅方升19冀闕宮廷咸陽宮既是秦王議決政事的朝宮,又是一處巨大的建筑,尋覓它的所在是人們所關心的。1976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在咸陽宮遺址發(fā)掘了大量壁畫,三號宮殿廊壁上的車馬出行圖,每套四馬一車,馬的造型雄壯驃悍,人物各具形態(tài),逼真而富有神韻。《咸陽宮》李商隱咸陽宮闕郁嵯峨,六國樓臺艷綺羅;自是當時天帝醉,不關秦地有山河。冀闕宮廷咸陽宮既是秦王議決政事的朝宮,又是一處巨20市井市井21咸陽古渡咸陽古渡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咸陽古渡幾千年”從漢開始,咸陽渭河上各個渡口,逐漸有了自己的名稱麻子渡、西閭渡、兩寺渡、庵陽渡、咸陽渡、嘉麥渡、中橋渡、千家渡咸陽古渡咸陽古渡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22咸陽古渡咸陽古渡23西漢世系表長陵(劉邦)西漢世系表長陵(劉邦)24漢十一陵位置漢十一陵位置25咸陽原漢陵1934年10月21日蔣介石與夫人在茂陵前留影咸陽原漢陵1934年10月21日蔣介石與夫人在茂陵前留影26五陵邑與五陵原(塬)1.陵邑的淵源《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記載:“園邑之興,始自疆秦?!睗h元帝廢除置邑徙民的政策麗邑“北第”和“東第”為榮“北闕甲第”《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位為通侯,居列東第。”2.設置陵邑的原因西漢帝陵附近設置陵邑的原因有二:一、是為了供奉陵園,這對后世影響相當深遠,唐代仍規(guī)定“每陵取側近六鄉(xiāng)以供陵寢”.(《舊唐書·禮儀志》)這個制度一直延續(xù)到封建社會滅亡。二、是遷徙關東大族、達官巨富,消除不安定因素,鞏固中央統(tǒng)治,同時也繁榮陵邑附近地區(qū)的經(jīng)濟和文化。3.陵邑中的居民成份長陵邑:關東齊地田蚡、車千秋、第五倫、趙岐等均出自齊地諸田家族“徙齊諸田”于長陵的佐證安陵邑:關東楚地文獻中記載的安陵爰氏、班氏、昭氏、屈氏和景氏等,均為楚人。“倡優(yōu)樂人”,“女啁陵”《關中記》載:“徙關東倡優(yōu)樂人五千戶以為陵邑。善為啁戲,故俗稱女啁陵也”。先秦時,楚地之舞,鄭衛(wèi)之聲,聞名天下,所謂關東倡優(yōu)樂人,楚地和中州的藝人。陽陵邑:關東其中的大家有田氏、革氏、爰氏、秘氏、酈氏、奚氏、周氏、張氏和翟氏等。如田延年,原齊地人。茂陵邑:全國各地家貲300萬以上董仲舒、司馬相如、司馬遷等司馬遷,家居茂陵邑顯武里平陵邑;全國各地大族平陵邑:魏相、王嘉、平當和平晏四位漢代著名文人、學者:韋賢、朱云、張山拊、鄭寬中、涂惲、士孫張、吳章等,均家居平陵邑。東漢大儒:魯恭、魯丕、蘇竟、竇武、何敞等,也出自平陵邑平陵邑巨商:石氏,如氏、苴氏家資巨萬,被譽為高資。夫妻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的梁鴻、孟光是平陵邑人。五陵邑與五陵原(塬)1.陵邑的淵源27原邑原邑284.人口與生活《漢書·地理志》:長陵邑五萬戶;茂陵邑六萬戶《史記·呂不韋傳·索引》:安、平、杜陵皆三萬戶《文獻通考》卷124:惠帝安陵、文帝霸陵、景帝陽陵邑皆三萬至五萬戶跳丸鼗鼓蹴鞠軺車炙5.陵邑的官吏西漢諸陵邑屬于“縣”級單位,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縣西漢初期和中期,直屬朝廷的“太常”管轄漢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諸陵邑開始隸屬于三輔西漢諸陵邑行政長官稱“縣令”《漢書·百官公卿表》:一般縣令“秩千石至六百石”?!伴L陵令秩二千石”縣令之下的屬官:“縣丞”和“縣尉”“丞署文書”,“尉主盜賊”《漢書·地理志》:“五方雜厝,風俗不純,其世家則好禮文,富人則商賈為利,豪杰則游俠通奸?!?.人口與生活29五陵原二十八宿墓呂后玉璽甘泉宮遺址前的石熊、石鼓五陵原二十八宿墓呂后玉璽甘泉宮遺址前的石熊、石鼓30五陵原上故事多長陵的故事李夫人的英陵茂陵的故事鉤弋夫人的故事舉案齊眉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一鄧十三村五陵原上故事多長陵的故事31社會生活(一)斗牛投壺蹴鞠戲車社會生活(一)斗牛投壺蹴鞠戲車32社會生活(二)四合院拋丸圖樂舞庖廚出行圖社會生活(二)四合院拋丸圖樂舞庖廚出行圖33社會生活(三)搖錢樹射雀射猴圖狩獵與收獲圖社會生活(三)搖錢樹射雀射猴圖狩獵與收獲圖34黃腸題湊題湊:一種葬式黃腸:柏木黃心“題”是頭或端,指每根槨木兩端伸出的榫頭“湊”指槨木的榫頭在槨室南北兩側形成的長方形框式規(guī)范天子“黃腸題湊”《漢書·霍光傳》:霍光死后,漢宣帝“賜黃腸題湊一具”《漢書·宣帝紀》“天子柏槨,諸侯松??;天子題湊、諸侯不題湊。”黃腸題湊題湊:一種葬式35渭水三橋漢長安城建在渭水南一二級階地上,城北約一公里是漢渭水故道。從北方或西方進入長安城,都必須經(jīng)過渭水,秦漢時期在這段渭河上先后修建了三座橋梁,即東渭橋、中渭橋和西渭橋,總稱“渭河三橋”。渭水三橋漢長安城建在渭水南一二級階地上,城北約一36漢陽陵(一)漢陽陵(一)37漢陽陵(二)三出闕遺址陽陵漢俑裸體著彩著衣,身高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是一群在寬松的氣氛中,靈氣十足、神采飛揚的偶物,它所表現(xiàn)的是豐富多彩的皇室生活。漢陽陵(二)三出闕遺址38漢陽陵(三)漢陽陵(三)39漢星宿圖洛陽元父墓顯象圖(公元386-534年)本圖突出表示了銀河和恒星等天體系統(tǒng),銀河貫穿南北,恒星表示有三百多顆,并均用朱色繪出,還以不同的符號區(qū)分恒星大小,星座和亮星之間用線相連接,地圖對天體表示很形象逼真,對常見星及星座從圖上很容易識別,如北斗、紫微、紫微左垣、紫微右垣、太微左垣、太微右垣、軒轅、北河、南河等,它是我國已發(fā)現(xiàn)最早的星圖之一?,F(xiàn)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漢星宿圖洛陽元父墓顯象圖(公元386-540四象瓦當青龍瓦當白虎瓦當朱雀瓦當玄武瓦當四象瓦當青龍瓦當白虎瓦當朱雀瓦當玄武瓦當41南北朝時期的咸陽

從漢末開始,黃巾起義和隨之而起的新舊軍閥之間的大混戰(zhàn),交織在一起,形成了空前的戰(zhàn)亂局面,整個北中國一派刀光劍影、血雨腥風,在此時間里,咸陽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戰(zhàn)亂,昔日繁華的五陵邑全部毀于戰(zhàn)火之中,咸陽的人口已不滿百戶,五陵原,成了一片廢墟之地。南北朝時期的咸陽從漢末開始,黃巾起義和隨之而起的42西北少數(shù)民族內(nèi)遷表西北少數(shù)民族內(nèi)遷表43唐宋咸陽縣城唐高祖武德元年,分涇陽縣南部和始平縣東部之地設咸陽縣,縣城最初游移不定,后定在中渭橋西北,即漢代杜郵亭所在地。其中心區(qū)域在今渭城區(qū)任家嘴一帶。以后的宋、金、元各代咸陽縣城均在此。據(jù)宋敏求《長安志》載:“縣城崇高一丈五尺,壕深九尺,寬一丈二尺,周四里?!碧扑蜗剃柨h城唐高祖武德元年,分涇陽縣南部和始平縣東部之地設咸44明清咸陽經(jīng)濟三原龍橋乾州的磑石與碌碡武亭河礪石布商總匯之區(qū)煤礦的開采桑蠶館與軋棉機商業(yè)性油坊乾州的掛面皮毛的集散渭北名鎮(zhèn):三原涇陽明清咸陽經(jīng)濟三原龍橋桑蠶館與軋棉機45洪武城明洪武二年咸陽縣丞孔文郁在唐宋咸陽縣城以西4公里的渭河北岸(渭水驛)筑新咸陽縣城。洪武四年縣城建成。城為矩形:城周四里,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有東、西、東南、東北四城門,城內(nèi)長短3條東西街和4條南北巷,城區(qū)面積0.3平方公里。此城洪武年間修,稱“洪武城”。洪武城明洪武二年咸陽縣丞孔文郁在唐宋咸陽縣城以西4公里的渭河46嘉靖城嘉靖二十六年,在撫軍謝蘭和道臺劉志主持下,將洪武年間所建咸陽縣城的城區(qū)向東、西、北三面拓展,擴建后的咸陽縣城:雄居渭岸,屈曲不方,以象斗杓。城門增為九座,俗稱:“九關九守九里山”??偯娣e為0.97平方公里,因其在明嘉靖年間擴建。稱“嘉靖城”。嘉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