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與東漢+通史專練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歷史一輪復習_第1頁
西漢與東漢+通史專練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歷史一輪復習_第2頁
西漢與東漢+通史專練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歷史一輪復習_第3頁
西漢與東漢+通史專練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歷史一輪復習_第4頁
西漢與東漢+通史專練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歷史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pagenumber"pagenumber頁,共NUMPAGES"numberofpages"numberofpages頁第PAGE"pagenumber"pagenumber頁,共NUMPAGES"numberofpages"numberofpages頁高三歷史高考一輪復習通史專練——西漢與東漢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2小題)1.(江西省宜黃縣第一中學2023屆高三下學期第一次高等學校入學模考歷史試題)下圖為漢武帝后期至東漢末年的行政區(qū)劃示意圖,該圖表明漢代①實行郡國并行制②實行內外朝制度③王國問題依然存在④縣級單位形式多樣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河北省滄州市2023屆高三一模歷史試題)漢武帝取消太尉,任命外戚衛(wèi)青為大司馬大將軍,作為最高軍事長官,不參與朝政。漢昭帝后,大司馬大將軍參預機密,兼管軍政,與丞相、大司空合稱三公,“大司馬兼將軍一官遂永為外戚輔政之職”。這一變化表明(

)A.外戚干政的現(xiàn)象顯現(xiàn) B.三公九卿的職權日益明確C.中樞權力實現(xiàn)再分配 D.決策權與行政權趨向分離3.(陜西省渭南市2023屆高三一模歷史試題)秦漢時期,官吏分為“長吏”(朝廷命官)和“少吏”(低級官吏)。少吏雖然職位和俸祿較低,但名目與人數(shù)眾多,有關規(guī)定和限制也很嚴格,如下表所示。由此可推知,秦漢時期項目內容選拔資格家貲限制;年齡限制;道德和才能標準;文字知識和曉習律令;特殊群體的限制,即贅婿、賈人及吏坐贓者升遷制度察廉制度與功次制度;孝廉、賢良方正、茂才、捕格群盜尤異社會待遇賜錢、賜金;賜爵、賜肉、賜酒、賜食;益俸;休假A.地方行政體制發(fā)生嬗變 B.官僚政治有助于加強封建統(tǒng)治C.統(tǒng)治階層內部矛盾緩解 D.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效能遭到削弱4.(湖南省長沙市四大名校2023屆高三下學期高考沖刺(一)歷史試題)漢武帝給刺史規(guī)定了明確的監(jiān)察職責,叫“六條問事”,其中第一條是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由第一條可以看出,西漢(

)A.王國勢力空前強大 B.地方土地兼并嚴重C.加強皇權勢在必行 D.地方管理暴政嚴重5.(江西省宜黃縣第一中學2023屆高三下學期第一次高等學校入學??細v史試題)漢武帝時期,改變了過去郡國貢獻各自為政的辦法,統(tǒng)一派遣官吏將所要征收的貢賦,折成當?shù)爻霎a豐饒的土特產品收上來,一部分運往京師供應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賈那樣運往需要這些物品的地區(qū)轉手獲利。這一措施A.體現(xiàn)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B.改變了政府稅收的主要來源C.解決了封國對中央的威脅 D.抬高了部分地區(qū)的商品價格6.(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3屆高三一模歷史試題)如圖為漢代畫像磚圖“二桃殺三士”,齊景公與晏嬰合謀,饋二桃于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三人,由他們“計功而食桃”。三人述說了各自的功績,公孫接、田開疆聽了古冶子的事跡,認為“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遂拔劍自刎。古冶子恥于自己的言行,自認不仁、不義,也拔劍自刎了。據(jù)此可知,該畫像磚A.反映出漢代思想文化多元化 B.有利于推動儒學的社會教化C.是研究秦漢歷史的二手史料 D.再現(xiàn)了齊國尚武的社會風貌7.(浙江省金麗衢十二校2023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一模)歷史試題)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xù)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yè)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有關絲綢之路的史實對應不準確的是:(

)A.草原絲綢之路: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遷,很多是沿著這條商路進行的B.海上絲綢之路:宋元時期,廣州、泉州、明州等沿??诎?,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C.陸上絲綢之路:魏晉以后,受割據(jù)、戰(zhàn)亂等影響,在東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漸趨下降D.西南絲綢之路:在溝通古代中國西南地區(qū)與東南亞、南亞的聯(lián)系上,長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8.(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縣實驗中學2023屆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妖言容易引發(fā)損害國家統(tǒng)治穩(wěn)定的叛亂,因而備受統(tǒng)治者重視。秦代存在“行沃(同妖)律”甚至不惜興起大獄,漢文帝廢除誹謗妖盲之法,東漢統(tǒng)治者曾多次針對妖言案頒布赦令。這一變化反映了漢代A.國家統(tǒng)治堅持以妖言人罪 B.全面廢除關于妖言的法律C.統(tǒng)治者反省和慎重的態(tài)度 D.政治制度受到鬼神論影響9.(重慶市2023屆高三一模歷史試題(主城區(qū)))范曄認為:“東京皇統(tǒng)屢絕,權歸女主,外立者四帝,臨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睂е逻@一現(xiàn)象的根源在于(

)A.君主權力高度集中 B.外戚宦官輪流專權C.地方豪強勢力強大 D.自然經濟的脆弱性10.(四川省樂山市2023屆高三一模歷史試題)司馬光從《漢武故事》和《趙飛燕外傳》這樣的小說家言中擇取材料,經過苦心編排,塑造出漢武帝晚年遷善改過的歷史形象。由此可見,司馬光歷史編撰的目的是(

)A.鞏固儒學,捍衛(wèi)道統(tǒng) B.以古喻今,服務政治C.辨析真?zhèn)?,尊重史?D.以史為鑒,推動變法11.(四川省南充市2023屆高三一模歷史試題)西漢時期對開發(fā)邊疆的移民,大司農會組織農耕并提供補給,政府還實行假民公田和賦民公田等制度。到東漢,大司農將發(fā)展農業(yè)的主動權交給了地方政府,豪族在開發(fā)農業(y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批流民和欲求保護的自耕農紛紛投靠豪強地主。這一變化(

)A.改變了傳統(tǒng)“重本輕末”思想 B.推動土地兼并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C.加速農民人身依附關系的發(fā)展 D.弱化了對地方政府的控制12.(湖南省長沙市湖南師大附中2023屆高三一模歷史試題)據(jù)考古研究,西漢初年的王侯墓沿襲了戰(zhàn)國墓制,墳丘高大,棺槨多重,以銅陶器陪葬。文景之后的墓中開始出現(xiàn)府邸建筑,還有絲織品、金銀玉器、車馬炊具等。這體現(xiàn)了(

)A.封建禮教嚴密 B.地方勢力發(fā)展 C.社會生產恢復 D.奢靡之風盛行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13.(江蘇省連云港市2023屆高三一模歷史試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公元前2世紀里19個侯國的人口增長(部分)侯國所在郡國初封時戶數(shù)國除時戶數(shù)年代(公元前)年增長率(%)人口密度(人數(shù)/平方公里)今地(摘者注)魏其瑯琊10003000201—1542.445.9山東青島絳陽濟南7401500201—1531.587.5山東濟南酂沛800026000201—1521.65.5安徽淮北成涿25005600201—1511.648.8北京曲周廣平40009300201—1482.8177.4河北曲周柳丘勃海10003000201—1431.935.4河北黃驊——許倬云《漢代農業(yè):早期中國農業(yè)經濟的形成》(1)提取表中信息,說明其對研究西漢歷史的史料價值。(2)據(jù)表格資料來源,歸納形成表格研究成果的方法。14.(廣東省廣州市2023屆高三一模歷史試題(B卷))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静牧稀坎牧弦?/p>

西周墓葬,在考古發(fā)掘中多有發(fā)現(xiàn)。每個宗族都有一塊公共墓地,宗族內的家族又有相對集中的墓地區(qū)。與商代相比,周代人殉呈現(xiàn)逐漸減少的趨勢。隨葬品中的銅禮器組合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食器增多,酒器相對減少。最常見的禮器有鼎、簋、盤、匜、壺等,形成了以鼎、簋配套組合的定制,分為5個等級。這類墓葬主要分布在陜西西安、河南洛陽、甘肅靈臺、江蘇丹徒和安徽屯溪等地區(qū),對于研究西周時代的葬俗具有重要作用。

——摘編自吳存浩《西周時代葬俗試論》等材料二

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漢墓中大量使用畫像石和畫像磚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的。畫像石(磚)上常見牛耕、嘉禾、狩獵、放牧、樓閣建筑、人物、車馬行列、舞樂百戲、祥鳥瑞獸、天文星象、歷史故事等圖案。許多畫像墓是氣勢宏偉的多室大墓,墓葬形制結構復雜,墓主多為官僚和地主。墓內隨葬品往往有大量錢幣和陶器,其中陶器多為鼎、壺、甕、倉房、廁所、灶、爐、磨、牛、豬、狗等。

——摘編自安金槐《中國考古》【問題】(1)概述材料一西周墓葬所反映的社會狀況。(2)分析材料二漢代厚葬文化形成的時代背景。(3)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墓葬考古的意義。

參考答案1.【答案】D【詳解】根據(jù)材料,從示意圖中“侯國”的存在說明實行郡國并行制;從示意圖反映的郡以下有侯國、縣、邑、道,說明當時縣級單位形式多樣。①④說法合適,D項正確;②內外朝制度是中央行政制度,排除A項;從示意圖反映的王國降為侯國接受郡的管轄可以看出,王國問題得到解決,③說法錯誤,排除B項;③王國問題在漢武帝時期已經解決,排除C項。故選D項。2.【答案】C【詳解】西漢前期,太尉作為最高軍事長官執(zhí)掌重要兵權,丞相輔助皇帝處理政務;漢武帝任命外戚為大司馬大將軍,由其執(zhí)掌兵權,此后又賦予大將軍參與朝政的權力;綜上,太尉和丞相的職權向外戚出任的內朝官員轉移,西漢中樞權力實現(xiàn)再分配,C項正確;外戚干政漢初就出現(xiàn),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三公九卿職權的變化,排除B項;決策權在皇帝,行政權在丞相,從秦朝三公九卿制開始就是分離的,并不是漢代才有,排除D項。故選C項。3.【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秦漢時期的官僚政治。材料主要體現(xiàn)了秦漢時期“少吏”在選拔資格、升遷制度、社會待遇等方面的規(guī)定,由此可推知秦漢時期官僚政治有助于加強封建統(tǒng)治,B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xiàn)地方行政體制發(fā)生嬗變,排除A項;材料沒有相關統(tǒng)治階層內部矛盾的信息,排除C項;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少吏”制度提高了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效能,排除D項。故選B項。4.【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西漢(中國)。根據(jù)所學可知,西漢經過七八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經濟得到了發(fā)展,但同時導致了土地加快集中,出現(xiàn)了嚴重的土地兼并現(xiàn)象,漢武帝為了打擊土地兼并,明確刺史監(jiān)察職責之一:豪強地主,土地太多,仗勢做惡,應予以打擊限制,B項正確;“六條問事”中第一條針對強宗豪右,不是針對王國勢力,排除A項;這是加強對地方統(tǒng)治,加強了中央集權,排除C項;土地兼并是封建經濟發(fā)展的結果,與暴政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5.【答案】A【詳解】“另一部分像商賈那樣運往需要這些物品的地區(qū)轉手獲利”等字眼足以證明漢政府是在抑制私商而發(fā)展官商,這是漢政府的抑商政策的具體體現(xiàn),選A是符合題意的,正確;稅收的主要來源未改變,只是改變稅收的征收方式而已,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這一措施和解決封國對中央的威脅無關聯(lián),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D在材料中并沒有明確的表述,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A。6.【答案】B【詳解】根據(jù)材料可知,畫像磚中的人物舍生取義、勇于赴死、重仁義等行為,有利于推動儒學的社會教化,B項正確;材料主要信息是儒家思想價值觀的影響,得不出漢代思想文化多元化,排除A項;材料是漢代畫像磚記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典故,沒有秦朝史料,排除C項;“二桃殺三士”中的“殺”不是勇武相斗,而是從儒家理念分析自己的行為,最終在價值觀的影響下自殺而亡,這不是“尚武”,排除D項。故選B項。7.【答案】C【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陸上絲綢之路在魏晉以后,受割據(jù)、戰(zhàn)亂等影響,在東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漸趨暫時下降,隋唐時期又進入輝煌時期,選項錯誤,符合題意,C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遷,很多是沿著草原絲綢之路進行的,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興盛,廣州、泉州、明州等沿??诎?,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根據(jù)所學可知西南絲綢之路在溝通古代中國西南地區(qū)與東南亞、南亞的聯(lián)系上,長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8.【答案】C【詳解】根據(jù)材料“妖言容易引發(fā)損害國家統(tǒng)治穩(wěn)定的叛亂,因而備受統(tǒng)治者重視”說明統(tǒng)治者對妖言的重視態(tài)度,秦到東漢對妖言的治理政策不同,說明妖言對國家秩序穩(wěn)定和統(tǒng)治有重要影響引起了統(tǒng)治者的重視和反思,C項正確;A項與漢代政策不符,排除A項;全面廢除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題干中不涉及政治制度,排除D項。故選C項。9.【答案】A【詳解】根據(jù)題干論述在東漢外戚專權頻繁發(fā)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外戚專權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是君主專制制度,只要得到皇帝一人的信任或控制一人就可以達到專權的目的,A項正確;外戚宦官輪流專權是東漢時期的政治現(xiàn)象,并非根源,排除B項;外戚專權威脅君主專制,地方豪強威脅中央集權,兩者不同,排除C項;題干并未體現(xiàn)自然經濟的脆弱性,排除D項。故選A項。10.【答案】B【詳解】根據(jù)材料“司馬光從《漢武故事》和《趙飛燕外傳》這樣的小說家言中擇取材料,經過苦心編排,塑造出漢武帝晚年遷善改過的歷史形象?!笨芍?,司馬光從《漢武故事》和《趙飛燕外傳》這樣的小說家言中擇取材料,苦心編排,塑造出漢武帝晚年遷善改過的歷史形象,其目的是用苦心編排的漢武帝形象來為其政治目的服務,即以古喻今,服務政治,B項正確;鞏固儒學,捍衛(wèi)道統(tǒng),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辨析真?zhèn)危鹬厥穼?,與材料苦心編排信息不符,排除C項;以史為鑒,推動變法,司馬光是不是改革派,排除D項。故選B項。11.【答案】C【詳解】根據(jù)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強調西漢時大司農會組織農耕并提供補給到東漢時,大司農將發(fā)展農業(yè)的主動權交給了地方政府,豪族在開發(fā)農業(y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動豪強勢力的發(fā)展,大批流民和自耕農紛紛投靠豪強地主,從而加速農民人身依附關系的發(fā)展,C項正確;重農抑商政策一直是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政策,排除A項;材料行為會導致土地兼并現(xiàn)象加重,排除B項;弱化了對地方政府的控制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2.【答案】C【詳解】墓葬內容發(fā)生的變化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生活水平以及社會的經濟發(fā)展狀況,C項正確;材料無法反映封建禮教和地方勢力發(fā)展的信息,排除AB項;材料無法反映奢靡之風盛行,排除D項。故選C項。13.【答案】(1)信息價值據(jù)“侯國”“郡國”“年代”信息可用來研究西漢初期實行的郡國并行制有助于研究政治經濟的互動關系。據(jù)“侯國”“今地”信息可用來研究漢初封國的地域分布問題據(jù)“侯國”“初封時戶數(shù)”“國除時戶數(shù)”“年增長率”信息1.可用來研究西漢前期的削藩問題;2.可用來研究西漢前期經濟的恢復與發(fā)展情況據(jù)“侯國”“今地”“人口密度”信息可用來研究西漢前期人口分布的情況提取信息必須和史料價值匹配(2)搜集史料;整理史料,區(qū)分一手和二手史料;辨析史料;借鑒他人研究成果;運用內推法、分析法、綜合法、計量史學方法等進行研究?!驹斀狻浚?)信息和價值:根據(jù)表格中的“侯國”“郡國”“年代”信息,可用來研究西漢初期實行的郡國并行制;根據(jù)表格中的“侯國”“今地”信息,可用來研究漢初封國的地域分布問題;根據(jù)“侯國”“初封時戶數(shù)”“國除時戶數(shù)”“年增長率”信息,可用來研究西漢前期的削藩問題及西漢前期經濟的恢復與發(fā)展情況;根據(jù)表格中的“侯國”“今地”“人口密度”信息,可用來研究西漢前期人口分布的情況。(2)方法:結合所學可知,在對史料的研究過程中,先搜集史料在對史料進行整理,區(qū)分一手和二手史料;接著對史料進行辨析;借鑒他人的研究成果;運用內推法、分析法、綜合法、計量史學方法等進行研究。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