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化性起偽到禮法并施荀子人性論視域下教育的目的及其教育反思_第1頁
從化性起偽到禮法并施荀子人性論視域下教育的目的及其教育反思_第2頁
從化性起偽到禮法并施荀子人性論視域下教育的目的及其教育反思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化性起偽到禮法并施荀子人性論視域下教育的目的及其教育反思

一、從“化性起偽”看教育的目荀子說:“堯、舜和堯是普通人,他們有同一個性格,一個是紳士和一個惡棍。”?!痹谲髯涌磥?所有人的本性都是一樣的。人性中本無禮義,所以需要后天學習而求得。人性本不知道禮義,需要不斷思考得知。又如荀子在《性惡》中說:“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不可學,不可事之在天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在荀子看來,人天生的能力則是性,后天習得的能力則是偽。如若習得后天能力,習得禮儀道德,須“化性起偽?!避髯舆€提倡禮法教育。他說:“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勸學》)此外,荀子還認為人有認識真理的能力,客觀真理是可知的?!胺惨灾?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解蔽》)荀子認為,一般的認識過程包括“聞、見、知、行”四個過程。而這種認識過程與教學過程是一致的。君子做學問,就是把所學的聽入耳中,記在心中,融會貫通到整個身心,表現(xiàn)在一舉一動上,這體現(xiàn)了荀子學思行統(tǒng)一的教學過程,重在學思,旨在踐行。二、教育是完善人性在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中,就有了關于人性的論述??鬃诱J為,“性相近,習相遠?!痹诳鬃涌磥?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之所以有差異,是受到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而在孟子看來,“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若加強教育、學習和自身修養(yǎng),那么人的善性就不斷地得到發(fā)展。荀子則認為,所有人的本性都是一樣的?!敖袢酥?固無禮義,故強學而求有之也?!痹谲髯涌磥?人性中本無禮義,所以需要后天教育和學習而求得。人性本不知道禮義,需要不斷思考得知。由此可見,在儒家文化中,教育是可以完善人性的。教育包含一定的人性論前提?!盁o論何種形態(tài)的教育都是以一定的人性論預設為基礎的,都是以一定的人學理念、主張為前提的,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有著怎樣的人性論預設、主張,就會有怎樣的教育?!比?、從荀子的人性理論到教育的目1.以教育的方式引導人性,達到化性起偽,達到化性起偽“以善先人者,謂之教”,“博學,積善而化性?!痹谲髯涌磥?教育就在于使人積善,改變?nèi)诵?達到化性起偽?!败髯雨P于教育的定義,賦予了教育的目的性、主動性和社會性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社會職能,反映了先秦教育思想家對教育本質(zhì)的認識水平?!?.從“禮義教育”看“人”荀子提倡禮法教育。他說:“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勸學》)由此可見,禮是法制的前提,是各種條例的總綱,作為人,萬萬不可丟棄。此外,在荀子看來,禮還有特殊的意義。那就是,禮有著規(guī)范人倫和維護統(tǒng)治秩序的重要意義,是治國平天下的根本所在。荀子還利用禮法將人劃分為三個階層:圣人、有方之士和無方之民。荀子認為,無方之民是指那些不按照禮來做事以及不重視禮的人,有方之士是指那些能夠按照禮的要求行事并重視禮的人,而那些依禮行事,在禮中善于思考,堅守原則,持之以恒并且始終愛好禮的人便是圣人。對于圣人和有方之士,適用于禮義教育,然而對于無方之民,則必須依賴于法數(shù)教化。如荀子在《富國》中所說:“由士以上則必以禮樂節(jié)之,眾庶百姓則必以法數(shù)制之?!庇纱丝梢?荀子突出強調(diào)了人的道德屬性是后天教育的結(jié)果,即突出了禮儀法治教育對于人的化性起偽的重要性。此外,荀子還認為,人首先是生物性的,有各種物質(zhì)生活需求,且人的欲望又是無止境的,然而物質(zhì)生活條件本身又是有限的,這就造成了兩者的矛盾。這一矛盾導致了社會的混亂,于是禮儀就起著調(diào)節(jié)需求與生產(chǎn)的作用?!梆嚩?寒而欲暖,勞而欲休”,“目好色,耳好聲??诤梦?心好利?!?《性惡》)因此,在荀子看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調(diào)節(jié)需求與生產(chǎn)的作用。從而規(guī)范人倫和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其實質(zhì)是為政治服務的。正如苗春德所認為的,一定的階級和政治包含教育,教育服務于一定的階級和政治。這是任何階級都得遵循的準則,是不容懷疑的結(jié)論。然而,任何剝削階級都不會公開承認這種關系,并且都會全力遮擋和掩飾這種關系3.從“化性起偽”看教育的目“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痹谲髯涌磥?人天生就有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而客觀事物可知性是客觀真理。荀子認為,一般的認識過程包括“聞、見、知、行”四個過程。“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倍@種認識過程與教學過程是一致的。君子做學問,就是把所學的聽入耳中,記在心中,融會貫通到整個身心,表現(xiàn)在一舉一動上,這便體現(xiàn)了荀子學思行統(tǒng)一的教學過程,重在學思,旨在踐行。荀子所倡導的化性起偽,其目的就是通過化性起偽來培養(yǎng)能力,從而引導百姓學習禮儀道德,身體力行,習得禮儀道德,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從而為統(tǒng)治者鞏固封建統(tǒng)治服務。通過化性起偽來把人培養(yǎng)成能夠?qū)W思行統(tǒng)一的、有道德、懂禮法的圣人。由此可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思知行的圣人。石中英先生在論述蒙田的教育思想時曾認為:“在紳士教育過程中,孩子們學到知識后,重要的不是口頭上說,而是行動上做。他們應在行動中復習學過的東西?!彼摹⒔逃姆此?.教育需有相對獨立性荀子認為,圣人高于社會之上,由他們來決定環(huán)境和改造人性,實施法治教育,從而實現(xiàn)化性起偽。卻忽視了圣人也是人,也是環(huán)境與教育的產(chǎn)物。圣人自己又是怎么樣實現(xiàn)化性起偽的呢?這就啟發(fā)我們:教育不能過于崇拜權威,教育不能完全服務于政治,應該有自己的相對獨立性。可是歷史告訴我們的恰恰不是這樣的?!霸缭诖呵飸?zhàn)國時代,中國就是“學在官府”“以吏為師”。政教合一是中國文化的明顯特征,教化的作用被看作是教育的實質(zhì)。如果進入工業(yè)化社會以后,對這種特征不予根本改造,就必然會使包含豐富合理性的教育主張改革蒙上一層陰影,使新教育的理想對傳統(tǒng)教育弊端的批判流于表面化,甚至庸俗化,從而背離原先的理想?!?.“孔子”與孔孟的關聯(lián)荀子希望通過禮義教育和法治來為統(tǒng)治階級進行封建統(tǒng)治服務。此外,“荀子與孔孟還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都有輕視和貶抑個人的存私求利的傾向,都是重義輕利的,不承認人在一定程度上的自利存私是合理的自然的,是人的權利?!?.“明貴”知識的內(nèi)涵荀子倡導禮儀教育和法治,從而規(guī)范社會秩序,促進教育的發(fā)展。荀子在其《正名》篇中提到了“別異同”和“明貴賤”兩種知識?!皠e異同”是指具體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懊髻F賤”則是關于整體之道的知識,包括宏觀的自然科學理論知識和哲學宗教知識等。在荀子看來,整體之道的知識具有優(yōu)先性。因此,導致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道的知識的泛濫而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