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shè)計(通用6篇)_第1頁
2023年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shè)計(通用6篇)_第2頁
2023年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shè)計(通用6篇)_第3頁
2023年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shè)計(通用6篇)_第4頁
2023年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shè)計(通用6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3年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shè)計(通用6篇)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shè)計篇1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育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yǎng)。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留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方法:閱讀法,學導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詩句導入?!叭欘l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幾句詩寫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學生回答引出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才智的化身,其實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日就讓我們學習一篇諸葛亮寫給他兒子的家信——《誡子書》,去體會慈父的殷殷情懷,智者的諄諄訓誨。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順。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留意停頓。

2、找學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師生共同明確加點字的注音和課文朗讀停頓。

夫:澹泊::淫慢:險躁:窮廬: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安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全班齊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精確翻譯。

1、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譯讀課文。

溫馨提示:

A、聯(lián)系實虛詞的日常積累(如“以”的常見用法),遷移聯(lián)想,猜讀翻譯,合作溝通,取長補短,后總結(jié)成型。

B、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本文的簡潔精警)

2、合作探究:小組合作,解決個人翻譯過程遇到的難題。

3、師生共同解疑。老師賜予點撥,對學生進行古文學習方法的指導。

四、品讀課文,領(lǐng)悟深意。

本環(huán)節(jié)老師以一系列的問題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深化理解。

1、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告誡兒子立志學習、修身養(yǎng)性、淡泊名利、珍惜時間。要留意修身養(yǎng)性,生活節(jié)儉,以此來培育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需具備哪幾個條件?(從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組探討溝通,指定代表回答;齊讀原句,體會作者情感,力求熟讀至誦)

明確:

A、淡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安靜無以致遠

B、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請寫出這兩句話。

4、從文中找出你喜愛的一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fā)。

明確: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安靜無以致遠。

六、課堂小結(jié):

真正的才智,可以超越時空,歷久彌新,愿這些經(jīng)典的語句伴隨我們大家行走一生。讓我們一起背誦全文。

七、課后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搜集有關(guān)諸葛亮的詩句或成語或典故。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shè)計篇2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1、了解作者及相關(guān)文學常識,熟讀并背誦課文。

2、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3、概括主題,感受傳統(tǒng)文化,提升自己的品德。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2、熟讀并背誦課文。

三、課時支配

1課時

四、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導入

由父母對子女的教化導入。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

2、正音正字。

fúyínzào

夫君子之行淫慢險躁

3、全班齊讀。

(三)明確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相關(guān)文學常識,熟讀并背誦課文。

2、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3、概括主題,感受傳統(tǒng)文化,提升自己的品德。

(四)了解作者及相關(guān)文學常識

參見:教材P81注釋①《學法大視野》“作家名片”

(五)熟讀課文

1、分組朗讀。

2、全班齊讀。

(六)翻譯課文

1、學生在書上作注解,自主翻譯。

補充注釋:

行:品德,行為操守。

修身:涵養(yǎng)德行。

安靜:靜心專一。

成學:使學業(yè)有成。

遂成:最終,最終。

(七)積累文言詞匯

1、師生一起概括重要文言詞語:行、儉、淡泊、安靜、致、廣、成、淫慢、險躁、馳

2、學生齊讀。

3、指名說出這些重要文言詞語的意義,然后全班復述。

(八)概括主題,感受傳統(tǒng)文化,提升自己的品德。

1、齊讀課文。

2、師生一起概括主題。

本文作者通過懇切的言詞,勸勉兒子勤學勵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安靜”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險躁”。

3、啟發(fā)學生談自己接受父母教化的經(jīng)驗和體會。

4、概括課文和學生經(jīng)驗,指出“淡泊”和“修身”對人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學生培育良好的品德。

(九)總結(jié)本節(jié)課內(nèi)容,強調(diào)文言詞匯的積累和課文主題。

(十)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做《學法大視野》。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shè)計篇3

學習目標

1、反復吟誦,熟讀成誦。

2、重點句子的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學習過程:

一、導入

看幾個典故、故事:空城記足智多謀、草船借箭、舌戰(zhàn)群儒,這些典故故事都與誰有關(guān)?(諸葛亮)這些我們耳熟能詳?shù)墓适轮姓凵涑鲋T葛亮才智的光線,后人稱頌他的詩句更可以看出他的忠君愛國。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八陣圖》,他的《誡子書》高度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準則,堪稱教子的千古范文。今日我們就來學習諸葛亮的《誡子書》。

二、出示學習目標

1、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熟讀成誦。

2、理解文中諸葛亮對兒子的諄(zhūn)諄(zhūn)告誡,殷殷訓誨。

三、生讀:諸葛亮,名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時期聞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被稱為“古今第一賢相”。

四、初讀課文,師指名讀,正音。

師出示帶拼音的PPT,個別讀,齊讀。

師出示帶節(jié)奏劃分的PPT,生齊讀。

五、結(jié)合課下注釋,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君子的操守、品德,是用安靜來修身養(yǎng)性,用節(jié)儉來培育德行。

不內(nèi)心恬淡就沒方法明確志向,擔心靜就沒方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需靜心,才能來自學習,不學習就不能增長才能,沒有志向就不能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懈怠就不能激昂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紀伴同時間而疾速逝去,意志伴同歲月而消逝,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悲傷地守著那窮困的陋室,又怎么來得及?

六、這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諄諄告誡,那這個父親又是怎樣的呢?

他品德高尚,高風亮節(jié),為后世楷模。諸葛亮身為蜀相,統(tǒng)領(lǐng)一國軍政,他兢兢業(yè)業(yè),日理萬機,以至于“汗流終日”,而且以身作則,嚴于律已。第一次北伐,馬謖“違亮節(jié)度,舉動失宜”,遭致街亭慘敗。諸葛亮為整肅軍紀,揮淚斬馬謖,但也“自貶三等,以督厥咎”,絕不飾非掩過,推卸責任。諸葛亮為官廉正,兩袖清風,世稱“循吏”,他身前留下遺囑:“若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彼谑駠庸χ畟ィ瑓s無意身后功名,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需器物?!睆慕?,青山幸埋忠骨,諸葛亮一身正氣,淡泊之志,千古傳頌。

七、諄諄告誡,殷殷訓誨;文短情長,蘊意深遠,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師相機板書:修身、治學、惜時(淡泊明志安靜致遠)

八、師試著提示背誦。

九、背誦課文。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shè)計篇4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駕馭關(guān)鍵詞句,理解文章內(nèi)容

2、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讀課文,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

4、熟讀文章成誦,傾聽先哲教育,吸取精神養(yǎng)料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修身養(yǎng)性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情感,賞析精彩妙點

教學方法:

點撥法、誦讀賞析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進入“名人榜”

“他有濟世愛民之心,經(jīng)天緯地之才,‘智絕千古’,特殊是隆中決策,高瞻遠矚,不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可謂‘專待春雷驚夢回,一聲長嘯安天下’,引后世多數(shù)英雄競折腰,被稱為‘古今第一賢相’。”他是誰?

進入“名人知多少”

諸葛亮,字孔明,漢末瑯琊都人。三國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

與諸葛亮有關(guān)的詩句: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的故事: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空城計等

歌頌諸葛亮的成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的事跡可謂家喻戶曉,他更以淡泊明志、安靜致遠的高風亮節(jié)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日,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傾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訓誨?!墩]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信。

二、進行新課

(一)進入“誦讀堂”

1、一生范讀課文

2、生配樂齊讀課文,留意讀準字音及詞句停頓

3、一生配樂背誦課文

4、生配樂齊背誦

(二)進入“學問屋”

1、自主學習:生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有疑問的圈畫出來

2、合作探究:小組合作,解決個人疑難問題,探究不成的,小組代表上臺板書

3、師點撥,抽背重點字、詞、句釋義

重點詞:澹泊、明志、安靜、致遠、淫慢、治性、險躁、窮廬

重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安靜無以致遠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三)進入“賞析閣”

1、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勸勉兒子勤學勵志,須從澹泊安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

2、諸葛亮是如何勸誡兒子的?

提出中心論點,接著從治學和修身兩方面進行論述,最終提出要惜時,貢獻社會(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4、從課文中找出你最喜愛的一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fā),由此你聯(lián)想到哪些名人名言?

澹泊篇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陶淵明)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

心閑天地原來寬。(陸游)

立志篇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

惜時篇

奢侈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三、拓展延長

進入“拓展軒”

閱讀諸葛亮的《誡外甥書》,從中找出你認為有警示作用的句子寫下來并翻譯

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shù)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xián)吝(lìn),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靜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四、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

小結(jié):同學們,通過今日的賞析,你有哪些收獲?

作業(yè):找出《誡外甥書》中對你啟發(fā)最大的句子,寫寫你對它的理解。

五、板書設(shè)計

誡子書

諸葛亮

澹泊立志惜時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shè)計篇5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熟讀成誦。

2、留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chǔ)上翻譯全文。

3、引導學生理解成才的三個條件:志、學、才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

4、引導學生領(lǐng)悟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儉以養(yǎng)德”與“靜”的關(guān)系。

教法、學法設(shè)想:

1、探究式學習方法。設(shè)計問題,分組探討。

2、置換法。

課時支配: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讀詩猜人,看看誰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歷史上哪位名人?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士,千載誰堪伯仲間?

同學們猜的很對,這就是寫的三國時期蜀國宰相孔明諸葛亮的。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才智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安靜致遠的高風亮節(jié)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日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傾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訓誨。

二、走進孔明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聞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躬耕隴畝時“茍全姓名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但留意結(jié)交名士,研讀古籍,留心時政,常以管仲、樂毅自勵。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做軍師之后就提出聞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lián)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chǔ)。蜀漢建立,拜為丞相。為完成統(tǒng)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yè),他效忠先主,輔佐后主,外聯(lián)東吳,內(nèi)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國,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chǎn)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返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深為后人傳誦。

三、放聲朗讀

1、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借助工具書掃清生字障礙,留意停頓。

2、找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

留意(1)生字

夫(fú)

澹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廬(lú)

(2)停頓

3、先看PPT依據(jù)斷句留意節(jié)奏自讀課文,再集體朗讀課文。

四、專心解讀

讀一讀,想一想,讀懂了什么,哪些詞語、句子不理解的?比照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1、自譯與質(zhì)疑想結(jié)合。

2、補充注釋:

以:介詞,表目的,用來;

廣才:使……廣博成學:成就

勵精:激昂年與時馳:年華

意與日去:意志;歲月

遂成枯落:最終;枯敗,凋零。

3、生譯全文。先找生通譯全文,再同桌間口譯。在本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學生譯文的語言,除了達到文通字順外,也要力求文字美麗。

有才德的人的操守品德,通過安靜專一來修養(yǎng)自己的身心,通過節(jié)儉來培育自己的品德。

不內(nèi)心恬淡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

學習必需用心致志,獲得才能必需刻苦學習。

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使學習有所成就。

五、問題探究

1、探究文章的結(jié)構(gòu)

提出論點——正(靜)反(躁)兩方面論證(治學、修身)——勸戒惜時,有所為

A、論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B、治學(靜):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正)。

C、修身(躁):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

D、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文中表達中心愿思的關(guān)鍵句是哪一句?(中心論點)

3、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什么?

4、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是如何綻開論述的?你能再補充一個論據(jù)嗎(道理或事實均可)?

A.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B.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都強調(diào)一個“靜”字,修身要靜,學習要靜,獲得勝利也取決于靜,把失敗歸結(jié)于“躁”字,把靜、躁加以對比,增加了論述的效果。

5、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必需具備哪幾個條件?

A、淡泊安靜: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安靜無以致遠

B、立志、學習: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6、“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安靜無以致遠。”這兩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yǎng)德”和“靜”是否有關(guān)系?

看似無關(guān),實則關(guān)系親密。因為節(jié)儉方可清心寡欲、避開奢侈,這就要求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始終保持安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zhì)享受而分身勞力。

7、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主旨)是什么?

告誡兒子修身養(yǎng)性,生活節(jié)儉,珍惜時間,以此來培育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作者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愿望。

8、舉例說明本文的句式特點。

如“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安靜無以致遠?!边@樣的句子文中還有很多,它們多用對偶句,句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文章用語簡明,用意卻很深刻。

六、名句賞析

(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安靜無以致遠

這是邏輯學中“雙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確定,以劇烈而委婉的語氣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諄諄訓誨與無限期望。

“淡泊”、“安靜”,看起來是不想有所作為,但現(xiàn)在“不為”正是為了將來“有所為”。

“淡泊”、“安靜”正是韜光養(yǎng)晦、臥薪嘗膽的階段,等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干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yè)-------更加有所為。

“淡泊”與“安靜”,不是消極頹廢的無奈感傷,而是以“明志”與“致遠”為終極目標和遠大志向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主動向上和進取的,是催人奮進的。

“淡泊”與“安靜”,不是消極地躲避現(xiàn)實,而是志在修身,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老子《道德經(jīng)》中所提倡的,“無為”的結(jié)果是“無不為”。

“淡泊明志,安靜致遠”,雖只寥寥八字,卻被諸葛亮鐘愛一生,而且貫穿諸葛亮一生,成為他的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

(二)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非學無以廣才

無論人處于什么階段(少年,中年,晚年),學習與志向總是最重要的。

古今中外的天才寧有種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誡兒子“非學無以廣才”的話語既是很一般的諄諄告誡,也是亙古未變的哲理。

他不但告誡兒子要學習,而且還要珍惜時間,發(fā)憤學習,并要留意學習方法:要“靜”、“志”,不能“淫慢”、“險躁”,并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時間的無情消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的人生無奈與悲嘆警醒兒子。

非志無以成學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北宋蘇軾)沒有志向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們不是行走于世,而是同流合污。他們的人生注定將是無所作為的一生,平凡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終只能“悲守窮廬”。

“志不強者智不達?!保☉?zhàn)國墨翟)沒有堅決的志向和信念是不行能成就自己的學業(yè)的。東晉時期的葛洪就說:“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睕]有堅決而崇高的志向是不行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學中去的。

“身可危也,而志不行奪也?!保ā抖Y記儒行》)人是靠肉體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撐生存于世的。肉體上倘如出了問題疾病是可以用湯藥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問題疾病卻是很難治愈的。“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弊畲蟮谋瘋^于思想上的無望。思想上的無望比任何難以治愈的頑疾都要可怕千萬倍。

“人無志,非人也。”(三國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動物。人若無志,則與動物何異?心中沒有志向,生活也便索然無味。沒有志向的人就猶如精神空虛、靈魂縹緲的一副軀殼,即使茍活于世,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七、自然成誦

八、綜合練習

課堂練習,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

1、說明重點詞語:

⑴夫(fú):發(fā)語詞,無實在的意義。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泊:也寫做“淡泊”,寧靜而不貪圖名利。

⑷安靜:這里指寧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遠:達到遠大目標。

⑹廣才:增長才能。

⑺淫慢:放縱懈怠。

⑻勵精:激昂精神。

⑼險躁:輕薄浮躁。

⑽治性:修養(yǎng)性情。

⑾馳:消逝、逝去。

⑿日:時間。

⒀遂:于是。

⒁接世:對社會有貢獻/接觸社會。(有“用世”的意思。)

⒂窮廬:破房子。

⒃將復何及:怎么還來得及。

⒄才須學也。才:才能

⒅意與日去。意:意志

九、課外拓展

《又誡子書》

夫酒之設(shè),合理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辦法未殫,賓有余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

宴席上的酒的設(shè)置,在于合符禮節(jié)、表達情意,適應身體和性格的須要,禮節(jié)盡到了就該退席,這就達到和諧的頂點了。主子的情意還未盡,客人也還有余量,可以飲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丟失理智而胡行亂來。

談的是飲酒應盡興而不亂性。

《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靜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一個人應當有高尚遠大的志向,仰慕先賢,戒絕情欲,拋棄阻礙前進的因素,使先賢的志向,在自己身上顯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內(nèi)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丟棄瑣碎,廣泛地向人請教詢問,除去埋怨和懊悔,這樣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滯留,也不會損傷自己的美妙志趣,又何必擔憂達不到目的。倘如志向不剛毅堅毅,意氣不慷慨激揚,那就會無所作為地沉湎于流俗,靜默無聞地被情欲束縛,勢必恒久淪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為庸俗的低微沒有出息之輩。

十、思索

諸葛亮幾千前對兒子說的話,今日還有意義嗎?對你有何啟發(fā)?(同學們各抒己見)

十一、作業(yè)布置

十二、課后作業(yè):

抄寫原文、課下注釋,并翻譯全文。背誦并默寫這篇文章。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shè)計篇6

學問與技能: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育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yǎng)。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留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誦讀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

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義。

一、導入

在上課之前呢,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的爸爸媽媽重視對你們的教化嗎?的確,一朵花的盛開離不開暖和的陽光,一棵樹的蔥郁離不開甘甜的雨露,而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化。我們中華民族歷來都特別重視對子女的教化,古人們往往通過書信寄語孩子諄諄訓誨和殷切期望,因此留下了大量出名的家訓和家書。其中有一封1700多年前的家書,僅僅86個字,讀來卻發(fā)人深省,是歷代學子們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就是我們今日要學習的《誡子書》。(板書課題:誡子書)

二、解題

有沒有同學結(jié)合書上的注釋告知老師,誡子書是什么意思呢?告誡勸勉兒子的書信。是誰寫給孩子的呢?(板書作者:諸葛亮)

三、我要積累

師:關(guān)于諸葛亮,信任同學們都不是很生疏了。請大家結(jié)合學過的歷史學問,說一說你了解的諸葛亮。生:……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大家一起為他們點個贊。老師也幫你們整理了一些。

諸葛亮:名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蜀漢聞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被稱為“古今第一賢相”,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

師:諸葛亮是杜甫筆下的忠魂,是《三國演義》里面的智絕,是人們心目中才智的化身,其實他還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親。47歲才老來得子的諸葛亮對兒子是疼愛有加,多么想陪在孩子身邊看著他漸漸長大,但自古家國不兩全。諸葛亮深知劉備白帝城托孤的重任,他得親自北伐輔佐后主劉禪;他也深知北伐是兇多吉少,于是在第六次北伐也就是臨終之前,54歲的諸葛亮給當時年僅8歲的孩子留下了這封信。同學們,我們來讀一讀課文。

四、我會朗讀

師:先聽我讀,聽的時候留意字音和停頓。舉手搶答,每答對一道題就給小組加一顆星。

師:聽了我的朗讀,接下來我要考考大家了,這些字你會讀嗎?(三次搶答)

1、聽老師范讀,掃清字音障礙

標記生字注音,掃除文字障礙。

1.夫:淡泊:2.淫慢:險躁:3.遂:窮廬:

師:同學們,我們不僅要會讀,還要會寫。要留意淡泊的泊,不要寫成了厚薄的薄。淫慢的慢是豎心旁,不要寫成了三點水,它是懈怠的意思。險躁的躁是浮躁的意思,跟脾氣有關(guān),比如急躁、急躁,急得跺腳了。好,我們解決了字音字形,一起來讀讀課文吧!留意,讀準字音!

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

劃分停頓

師:同學們,讀準字音是不夠的,還得留意停頓。這篇課文究竟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