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月考歷史試卷(9月份)(附答案詳解)_第1頁
2020-2021學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月考歷史試卷(9月份)(附答案詳解)_第2頁
2020-2021學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月考歷史試卷(9月份)(附答案詳解)_第3頁
2020-2021學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月考歷史試卷(9月份)(附答案詳解)_第4頁
2020-2021學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月考歷史試卷(9月份)(附答案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1學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學高三(上)月考歷

史試卷(9月份)(2)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62小題,共62.0分)

1.專制主義制度很容易使皇帝與丞相之間產生矛盾,從漢至明清,歷代皇帝曾經采取

過的限制相權的措施不包括()

A.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以丞相為首的中央官不能參與決策

B.三省長官同為宰相,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

C.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設三司使管理財政

D.設立宣政院現(xiàn)瀟院管理宗教、民族等事務

2.中國歷史上的民族和民族關系問題是史學界的熱門話題。下列有關宣政院的敘述正

確的是()

A.職官僧俗并用,軍民通攝

B.主管院事的高級長官稱“班禪”

C.接見各民族王公貴族、外國使節(jié)及處理朝政的場所

D.負責新疆和西藏的行政、賦稅、兵刑、戶口、宗教等事務

3.美國學者包弼德指出,作為一個描述社會成分的術語,“土”在唐代的多數(shù)時間里

可以被譯為“世家大族”,在北宋可以譯為“文官家族”。該觀點的依據(jù)是,唐宋

之際()

A.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動B.政局日益趨向于動蕩

C.科舉取土制度的創(chuàng)立D.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

4.元代規(guī)定行中書省為地方行政機構。行省“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行省高級長官

由蒙古人、色目人擔任,中下級官員由漢人擔任。行省官員每日“早聚圓坐,參議

詞訟,理會公事”。據(jù)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A.擴大了對地方監(jiān)察權B.弱化了其政權的民族色彩

C.有效制約了君主專制D.有利于集思廣益制定決策

5.區(qū)劃、職官、文書運轉是考察地方治理的三大視角。這同樣可以借以考察中國古代

監(jiān)察制度。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秦代開始設御史監(jiān)察皇帝B.漢朝劃十三州分設司隸校尉

C.唐宋刑獄監(jiān)察逐漸專職化D.明清以密折制監(jiān)察地方政治

6.我國幅員遼闊,邊疆地區(qū)地域十分廣袤。云南在中國古代邊疆治理的歷史中有突出

的地位。下列關于歷代對云南治理的表述正確的是()

A.秦朝在此地置南海郡B.元朝在此地設云南行省

C.明代大規(guī)模改土歸流D.清初平南王一度鎮(zhèn)守此地

7.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fā)展變化中,尤以加強皇權為處理君臣關系的核心。下列屬

于加強皇權的舉措是()

A.建立世官制B.增設“參知政事”

C.強化“外朝”D.實行議政王大臣會議

8.宋代保留隋唐傳統(tǒng)官稱,僅代表資歷、俸祿高低。文官有稱為“職”的銜號,如殿

閣學士、修撰等,其實際工作、權力則有差遣決定,多稱為權知(或提舉、提點)

某機構事、充(或判、行等)某職之類,表示為臨時委派之職事。此舉意在()

A.繼承隋唐政治傳統(tǒng)B.防止官員專擅權力

C.提高土人政治地位D.創(chuàng)新官員監(jiān)察機制

9.宋代皇帝不可未經中書門下(三省)和樞密院將“圣旨”以“指揮”形式直接下達

有關機構,否則,便不符合“國體”。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揮”后

也要參照前后敕令,審度可否,還要付錄門下省審讀,然后行下。這表明,宋代中

樞機構()

A.具有嚴密的運作程序B.開始出現(xiàn)分權與制衡

C.有效制約了君主專制D.相權受到進一步分割

10.宋代對科舉制進行了調整,廢除“公薦”之制,確立殿試制度,抑制權貴子弟,實

行“鎖院”制度,實行糊名、譽錄法。這些舉措()

A.保證了人才選拔的公平公正B.有利于選官制度的發(fā)展完善

C.解決了科舉制度的種種弊端D.不利于權貴平民的合理競爭

11.忽必烈即汗位后,立即遣使進藏清查戶口,設立大小驛站共35處,此后還多次賑

濟貧困站戶。此舉旨在()

A.改善當?shù)亟煌ㄩ]塞狀況B.強化對邊疆的行政控制

C.打通東西方間國際商路D.促進漢藏文化交流傳播

12.1333年,元朝開科取土,在所取進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閱、哈喇

魯、畏兀兒等民族50名,有58%母親為漢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漢人為妻。

這說明了元朝()

A.奉行民族歧視政策B.已經完全實現(xiàn)漢化

C.科舉考試更加公平D.民族交融趨勢加強

第2頁,共48頁

13.如圖是一位同學繪制的某個朝代的統(tǒng)治機構示意圖,其中①處的機構應該是()

A.中書省B.門下省C.尚書省D.政事堂

14.如表是世祖至元五年四川行省請示中書省的咨文及中書省的回復。據(jù)此可知,元代

()

咨但有罪名,除欽依圣旨體例及中書省明文檢擬外,有該載不盡罪名,不知憑何

文例定奪,請定度事。

本省相度,遇有刑名公事,先送檢法擬定,再行參詳有無情法相應,更為酌古

準今,擬定明白罪名。除重刑結案咨文外,輕囚就便量請(情)斷遣,請依上

施行。

A.中書省是國家最高司法機關B.審理獄案都要依據(jù)皇帝旨意

C.行省行使權力受到中央節(jié)制D.古代中央集權制度最終確立

15.行御史臺是元朝獨創(chuàng)的監(jiān)察官署,是如史臺的源出和分設機構,其職能以監(jiān)察行省

長官為主。行省與行御史臺的最高行政長官都是從品,地位權力上平行且行御史臺

的人事任免由御史臺掌握。這有利于()

A.形成獨立的地方監(jiān)察體系B.確保兩機構相互制衡

C.完善地方權力的監(jiān)督機制D.進一步維護中央權威

16.元朝行省制與宋朝分割地方權力的制度明顯有異。行省官員中僅有主要長官能掌握

軍權,而這類職務通常不授予漢人,因此地方權重之弊可以通過民族防范、民族控

制得到部分彌補。材料反映了行省制的設置()

A.利于解決中央與地方的矛盾B.并未消除各族之間的差異

C.與宋代相比更利于中央集權D.與元朝民族征服背景相關

17.元朝時為實施有效管理。在全國分設十個行省。行省“掌國庶務,統(tǒng)郡縣,鎮(zhèn)邊

鄙……凡錢糧、兵甲、囤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但調動行省所屬軍隊

須皇帝批準。地方官吏的選用主要由中書省和吏部負責。這說明元朝設行省旨在

()

A.解決邊患危機,成為后世省制的開端

B.擴大行省權力,調動地方政治自主性

C.放權給地方,調動地方積極性

D.加強中央集權,調整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18.“這一行政模式的性質具有兩重性,又長期代表中央分馭各地,主要為中央收權兼

替地方分留部分權力,所握權力大而不?!??!斑@一行政模式”是指()

A.漢代刺史制度B.元朝行省制度C.明代三司制度D.清代督撫制度

19.元世祖末期,行省官在一地任職五年以上的時有發(fā)生?!毒萌喂賳T遷轉》頒布后,

“行省官久任”的現(xiàn)象雖然遲遲未能絕跡,但行省官遷調已帶有一定的普遍性。這

種變化()

A.折射出行省地位的下降B.迎合了國家大一統(tǒng)的需要

C.說明行省體制已固定化D.表明政府加強對邊疆管理

20.在元朝的某疆域示意圖中,有一片區(qū)域標示為“宣政院轄地”,這片區(qū)域涉及今天

的()

A.西藏、四川、新疆B.西藏、四川、青海

C.新疆、青海、甘肅D.西藏、甘肅、蒙古

21.《續(xù)資治通鑒?宋寧宗嘉定十一年》記載:“(金)戶部尚書瓜勒佳必喇為翰林學

土承旨、權參知政事,行省于遼東?!标懹卧凇犊v筆》一詩中也寫道:“行省當年

駐隴頭,腐儒隨牒亦西游?!庇腥藫?jù)此認為行省制度開始于宋代。下列說法最為合

理的是()

A.年代久遠導致行省制度確立時間莫衷一是

B.只通過歷史文獻就可以準確還原歷史真相

C.以詩證史的方法可證明宋代確立行省制度

D.元代的行省制存在對前代地方官制的繼承

22.土司制度是元朝時期開始在西南、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實施的地方管理制度。其長官

土司既是由中央政府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又擁有轄區(qū)土地的世襲所有權及對附著

在土地上的農民的世襲統(tǒng)治權。土司制度的實施()

A.加強了中央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控制

B.體現(xiàn)了分封制的持續(xù)發(fā)展

C.保證了西南和西北地區(qū)的長期繁榮

D.對元朝中央集權造成威脅

23.忽必烈意取傳統(tǒng)經典《易經》中“至哉坤元"將國號由“大蒙古國“改為“大元”,

向來以正統(tǒng)皇帝自居的朱元璋稱各民族“華夷一家”,雍正帝宣稱清朝建立是“堯

舜以來中外一家之統(tǒng)也”.這說明()

A.中華文化凝聚力很強B.傳統(tǒng)華夷觀已經被摒棄

C.民族平等思想的發(fā)展D.少數(shù)民族融入中原文化

第4頁,共48頁

24.如表元朝中期吏部統(tǒng)計表(單位:員)

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總計

朝官93811512089

京官155351506

外任官56891423619925

如表據(jù)學者研究整理而成,表明當時元朝()

A.鞏固了大一統(tǒng)國家B.注意發(fā)揮漢族地主作用

C.實行四民平等政策D.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

25.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曹翰知潁州,“部內不治”。其下屬汝陰縣令孫崇望告發(fā)曹翰

“盜用官錢,擅筑烽臺,私蓄兵器,擅補牙官,取官租羨利錢五百萬,絹百匹”等,

太宗因而削奪曹翰官爵。據(jù)此可知,北宋前期()

A.地方行政制度混亂B.州縣官員權勢過重

C.中央集權得以強化D.君主專制制度完善

26.如圖兩幅地圖用于研究性學習,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是()

元朝大運河

①都使后來王朝短命而亡

②都貫通南北,成為交通動脈

③都給人民帶來沉重負擔

④都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

27.南宋時期,出現(xiàn)了“坪田”、“沙田”、“涂田”等多種土地利用形式;稻麥兩熟

制得以推廣,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種植其他糧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綠肥作物。這些現(xiàn)

象()

A.有利于緩解人口增長的壓力B.表明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

C.說明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受到當時土地政策的影響

28.元代王禎的《農書》記載:“北方村落之間,多結為鋤社。以十家為率,先鋤一家

之田,本家供其飲食,其余次之,旬日之間,各家田皆鋤治?!g有病患之家,

共力助之,故苗無荒穢,歲皆豐熟。”這一現(xiàn)象()

A.推動大土地所有制發(fā)展B.萌發(fā)了早期的土地公有

C.消除了農村的貧富分化D.有助于穩(wěn)定自耕農經濟

29.“古來名窯出盛世,盛世昌南多名瓷”。昌南制瓷,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宋真

宗景德年間,昌南鎮(zhèn)改名為景德鎮(zhèn),后成為著名的瓷都。下列有關我國古代瓷器發(fā)

展的表述正確的是()

A.東漢-擺脫了原始瓷的狀態(tài),燒制出成熟的白瓷器

B.唐代-制瓷業(yè)得到發(fā)展,形成“南白北青”兩大窯系

C.元代-青花瓷一統(tǒng)江湖、釉里紅出現(xiàn)

D.明清-開始進入彩瓷階段,出現(xiàn)五彩、斗彩、粉彩和法瑯彩

30.南宋理學家朱熹的外祖父祝確所經營的商棧、邸舍(即旅店)、酒肆,曾占據(jù)歙州

城一半以上,人稱“祝半城”。朱熹一生的著作都由祝家書坊印銷,出版收入相當

于七八十萬兩銀子。這說明南宋時期()

A.文化事業(yè)與商業(yè)相互促進B.大商人控制國家經濟命脈

C.理學思想主導了商業(yè)經營D.區(qū)域性商人群體實力雄厚

31.據(jù)宋朝《春明退朝錄》記載:“(宋)太宗時,命張公洎制坊名,列牌樓上。按唐

馬周始建議,置冬冬鼓(警夜鼓),惟兩京有之。后北都亦有冬冬鼓,是則京都之

制也。二紀以來,不聞街鼓之聲,金吾之職廢矣。”這則材料可用來佐證宋朝()

A.商業(yè)不受官吏直接監(jiān)管B.“市”突破時間上的限制

C.商業(yè)區(qū)已經相當繁華D.出現(xiàn)了娛樂場所“瓦肆”

32.如表為北宋賺稅結構變化表,據(jù)此變化可知,當時的北宋()

租稅(正賦)收

時間征榷收入商稅收入農業(yè)稅:非農業(yè)稅

至道末(997年)2408.11167.740061:39

天禧末(1021年)2641.22670.0120440:60

熙寧十年(1077年)2021.34248.4868.828:72

第6頁,共48頁

A.傳統(tǒng)經濟結構已發(fā)生根本性變化B.征收重稅以限制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C.賦稅多元化改變了政府財政來源D.征收賦稅多元化促進了經濟發(fā)展

33.宋史專家漆俠指出,我國古代城市往往隨著政治軍事中心的轉移而表現(xiàn)出它的盛衰。

北宋滅亡,汴京也隨之而蕭然一空;南宋滅亡,臨安也失去了往昔的光彩和繁華。

這說明()

A.城市發(fā)展受制于政治因素B.城市的經濟職能薄弱

C.兩宋時期的城市發(fā)展艱難D.城市有其發(fā)展的周期

34.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描繪了一位正在送外賣的酒店伙計形象。據(jù)追述北宋

都城東京開封府城市風貌的著作《東京夢華錄》記載:“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于

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菜?!边@說明,北宋()

A.重農抑商政策廢除B.城市經濟繁榮

C.坊市格局已被打破D.自然經濟瓦解

35.下列圖片顯示了宋代經濟發(fā)展的相關狀況。由此可見,當時()

《清明上河圖》中的駱駝兩隊兩宋時期的罹場末代海外貿易示意圖

A.商幫推動了城市的繁榮B.國家經濟集權日益加強

C.產業(yè)結構發(fā)生根本變革D.商品經濟取得良好發(fā)展

36.觀察如表,其數(shù)據(jù)變化反映出明朝()

宋朝和明朝城市發(fā)展情況表

宋朝明朝

府級城市30140

州級城市254193

縣級城市12341138

合計15181471

A.城市商品經濟活躍B.重視府級城市建設

C.城市擴張步伐加快D.注重城市均衡發(fā)展

37.北宋時期,西北和京師是消費性商業(yè)市場,而東南則是生產發(fā)達的地區(qū),京師與西

北貨幣供應量大,東南貨幣供應量小,而東南的銅錢不斷地通過上供形式流向北方,

這一矛盾是宋代商品貨幣流通的一大特色。該特色反映了這一時期()

A.東南地區(qū)商品經濟滯后B.政治、軍事因素影響貨幣流通

C.銅錢地區(qū)間分布不平衡D.西北與東南地區(qū)無法直接貿易

38.北宋時期,政府改變了以往官營商業(yè)采取的壟斷性經營方式,而是將糧食市場、副

食品市場、手工業(yè)產品市場等領域逐步放開,甚至有些官署部門直接參與到了“分

民之利”的工商業(yè)活動中。這一做法()

A.增強了商品市場活躍程度B.擠壓了民營工商業(yè)發(fā)展空間

C.推動政府改變了抑商政策D.遏制了政府部門的經濟腐敗

39.《太平廣記》是一部宋代編纂的小說集,其中一篇記載:“唐汴州西有板橋店。店

娃三娘子者,不知何從來,寡居……有舍數(shù)間,以鬻餐為業(yè),然而家甚富貴,多有

驢畜。往來公私車乘,有不逮者,輒賤其估以濟之。人皆謂之有道,故遠近行旅多

歸之?!边@有助于了解()

A.小農經濟的統(tǒng)治地位B.工商皆本思想的影響

C.商業(yè)發(fā)展與社會風氣D.當時文學的主流形式

40.北宋時期,白銀躋身于流通領域,從而形成了銅錢、鐵錢、楮幣和銀兩并行的過渡

性貨幣體系。汴京、臨安城內出現(xiàn)了“金銀鹽鈔引交易鋪”即不同貨幣的兌換處。

這反映了()

A.商業(yè)規(guī)模的擴大交易頻繁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動

C.白銀開始出現(xiàn)貨幣化趨勢D.城市發(fā)展打破了空間限制

41.元朝政府起初在南方先后設七個市舶司,后來合并為廣州、泉州、慶元三處,還制

定了市舶法則,規(guī)定由市舶司審批貨物等,發(fā)給公驗、公憑。元朝政府設立市舶司

主要目的是()

A.加強商業(yè)直接監(jiān)管B.政府壟斷對外貿易

C.加強對外貿易管理D.為了增加商業(yè)稅收

42.在宋明時期,理學出現(xiàn)了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兩個重要的分支。雖然二者的主張有

明顯的不同,但它們殊途同歸。“同歸”是指他們都()

A.強調理的作用B.贊同知與行合一

C.壓制人的欲望D.服務于現(xiàn)實政治

43.岳飛在《滿江紅》中寫道:“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

年頭,空悲切?!边@表明岳飛()

第8頁,共48頁

A.認為人應該樹立起自己的尊嚴B.強調人應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C.深受“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D.對程朱所倡修身養(yǎng)性非常推崇

44.如圖是《X學者思想研究》一書的目錄(局部),據(jù)

()與僦幅----

此推斷這位學者最有可能是()-WMt

(二)動為的時代...M

A.程頤二鐘鐘觀…

(-)enmia

B.朱熹

仁)‘強時辛丁------

C.陸九淵(=).叫無亞,一____—

D.王陽明=ftjo~-

(-)濟用---------

45.宋代書院選址講求獨立性,即避開當權政局,遠離喧

囂的市井,選擇環(huán)境幽靜的山林作為辦學場所。這表達了怎樣的辦學理念()

A.關注下層民眾的教育需求B.反對封建政府控制教育

C.追求修身養(yǎng)性和學術自由D.抨擊時弊揭露社會現(xiàn)實

46.甲問:“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

才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乙答:“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

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他們探討的

是()

A.心外無物B.知行合一C.萬法唯識D.格物致知

47.北宋儒家學者范祖禹贊揚宋仁宗,認為他“其事有五:'畏天、愛民、奉宗廟、好

學、聽諫',仁宗行此五者于天下,所以為仁也”。該觀點反映了北宋儒學()

A.具有神化君權色彩B.批判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C.被確立為正統(tǒng)思想D.繼承孟子“仁政”學說

48.孔子提倡下學而上達,孟子主張盡心知性知天,老子說“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莊

子講道無處不在,甚至在污穢之物上。這些思想在宋明理學中的體現(xiàn)是()

A.經世致用B.格物致知C.知行合一D.心即理也

49.元代科舉取土強調明經,四書五經以朱熹的注釋為準,官方欽定的朱學風行海內,

從太學到鄉(xiāng)學,多以誦講朱學為主。據(jù)此可知,在元代()

A.政治經濟全面漢化B.陸王心學影響式微

C.理學影響迅速擴展D.儒士地位顯著提高

50.宋元明時期,過去主要由國家政權支持的修史事業(yè)平民百姓也力所能及,私人修史

開始成為一種風氣。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

A.市民階層的發(fā)展壯大B.科舉制提高文人素質

C.文化傳播方式的進步D.政府思想控制的減弱

51.宋元以來的理學思想形態(tài)中,從人到天,從家到國,從圣到王,即從人文到自然,

從倫理到政治,從修養(yǎng)到行為,都有面面俱到的安排,而這些安排都是由“理”所

主宰的結果。這體現(xiàn)了宋元以來思想的()

A.神圣化內涵B.世俗化趨向C.一體化特征D.政治化原則

52.宋明時期,一些儒者以及醫(yī)者紛紛援醫(yī)人儒。中醫(yī)書籍《儒門事親》中記載:“夫

谷肉果菜之屬,猶君之德教也;汗下吐之屬,猶君之刑罰也?!惫嗜眨骸暗陆蹋d

平之粱肉;刑罰,治亂之藥石?!边@反映出()

A.中醫(yī)藥學思想豐富了君主集權理論

B.中醫(yī)理論推動了儒家治國之道的傳播

C.醫(yī)學成為儒者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載體

D.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論任務已經完成

53.有學者認為:“宋元以后,中華文明開始呈現(xiàn)出復雜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經濟發(fā)展

所帶來的文化世俗化傾向;二是理學和文化專制強化以后表現(xiàn)出的高雅文化傾向?!?/p>

他最可能選擇的依據(jù)分別是()

A.風俗畫和文人畫B.話本和小說

C.漢賦和唐詩D.元曲和京戲

54.北宋《宣和畫譜》稱:李公麟畫人物“能分別狀貌,畫尊卑貴賤,咸有區(qū)別”。比

如他繪制的《孝經圖》中的侍女,通常是垂首而立或低眉端坐,形象拘謹;寬衣長

袖,僅從發(fā)飾上才可看出女性的性征特點。李公麟這種繪畫方式旨在()

A.再現(xiàn)真實的生活場景B.宣揚儒家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

C.呼吁尊重并體恤女性D.開創(chuàng)文人畫新的繪畫技巧

55.兩宋山水畫對比,某同學據(jù)如表得出“地貌差異決定了繪畫風格”的結論,該同學

()

時期北宋南宋

代表類型以汴梁為中心的北方山水以臨安為中心的南方山水

內容高山大川岸芷汀蘭

植被多表現(xiàn)闊葉落葉林多表現(xiàn)常綠闊葉落葉林

用筆強調筆法強調墨法

意境陽剛、壯美、雄渾陰柔、優(yōu)美、飄渺

A.運用了唯物史觀分析法B.全面準確解讀了表格的信息

C.忽視了政治經濟等因素D.展現(xiàn)了對藝術品的鑒賞能力

第10頁,共48頁

56.元朝共舉行科舉考試17次,只設進士一科,后16次僅登科進士1135人,而且進

土分配名額極不公平,蒙古、色目、漢人的人口基數(shù)相差極端懸殊,但名額卻一樣。

據(jù)此可推知,元代的科舉制度在客觀上有利于()

A.戲曲藝術的發(fā)展B.民族凝聚力增強

C.科舉制度的完善D.元朝統(tǒng)治的強化

57.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說:“初無所謂先離后合、始困終亨之事也?!m有

惡人交構其間,而其蹈湯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

亦無愧色也。”下列項中,符合這一評價的是()

A.《紅梅記》B.《感天動地竇娥冤》

C.《水滸傳》D.《紅樓夢》

58.作為反對派,司馬光曾評價王安石變法“盡變更祖宗舊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

右者左之,成者毀之,棄者取之,放放焉窮日力,繼之以夜,而不得息”。劉摯也

說“二三年間,開闔動搖,舉天地之內,無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由此可知,這

一時期的北宋()

A.邊防壓力得到緩解B.社會秩序相對穩(wěn)定

C.崇文抑武受到沖擊D.統(tǒng)治集團黨爭激烈

59.梁啟超在《王安石傳》中提到北宋中期改變了當時害民的差役制,施行募役制,讓

百姓交一些請人賦役的錢作為招募差役的資本,這近似于一種人身稅,這是王安石

的第一好政策。據(jù)此可知,梁啟超認為募役法的實施()

A.轉嫁了財政危機B.緩和了階級矛盾

C.減輕了農民負擔D.增加了財政收入

60.白鋼指出:行省的職掌,在忽必烈時期主要是錢糧、戶口、屯種、漕運等事務。成

宗即位后,頒給行省長官虎符,使其就領本省軍隊。軍政要務沒有中書省、樞密院

轉發(fā)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也不能調動軍隊。材料表明行?。ǎ?/p>

A.職權范圍受到削弱B.長官不由朝廷任命

C.權力受到中央節(jié)制D.與中央的矛盾擴大

61.如表宋元時期三部重要的農業(yè)典籍在對我國古代農業(yè)生產技術的記述上帶有各自

鮮明的特色,這客觀上反映了這一時期()

農書成書時間主要內容

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專論江南地區(qū)水田農事

南宋紹興十九年

陳敷《農書》和生產技術的

(1149年)

綜合性農書

由司農司撰寫的一部官方農業(yè)著作,以北

元世祖至元十年

《農桑輯要》方農業(yè)為研

(1273年)

究對象

兼論南北方農業(yè)技術,對耕作、農具、桑

元仁宗皇慶二年

王楨《農書》蠶等的記述,都

(1313年)

顧及南北差別,致意于其相互交流

A.農業(yè)科技最為發(fā)達B.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C.統(tǒng)一局面漸趨形成D.民族交融不斷發(fā)展

62.元朝設置宣政院管轄西藏等地;明朝設置都司衛(wèi)所等機構管理蒙古等地:清朝設置

理藩院管轄蒙古、新疆及西臧等地。這些機構的設置()

A.推動了邊疆地區(qū)對外開放B.鞏固了統(tǒng)一民族國家

C.旨在防御西方列強的侵略D.促成了各民族風俗趨同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0.0分)

6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趙宋王朝……創(chuàng)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線主干來劃分,路級機構的設置,一

改漢州、唐道固定區(qū)域、固定治所、固定機構、固定人員、權力集中的原則,采取

分而治之、相互牽制的方針。每路設轉運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和安撫司,

形成宋代路級諸司并立、互不統(tǒng)屬、各司其責的地方分權體制。……就功能而言,

宋代之后的路、三司、督撫顯然與漢州、唐道不同,……已經由監(jiān)察轉向收地方行、

財、軍等各項權力?!瓮醭忠?guī)定了諸司互察法和行政復查制度。宋代的這一

做法被后世的元明清所繼承,元代的行省制度、明清時期的三司與督撫制度,都采

取了分權制衡原則。……就此而言,宋代所創(chuàng)的路級體制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地方行

政制度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是中國古代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是具有劃時代意義

的地方行政制度設計。

-摘編自張小穩(wěn)《宋代的路:劃時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設計》材料二八國聯(lián)軍在北方

橫行之時,南省中國“東南互?!?,免除了列強的南顧之憂。南省初指劉坤一、張

之洞管轄的五省,不久浙江、福建相繼參加。后李鴻章聲明自保兩廣,斷不尊奉慈

第12頁,共48頁

禧對列強的宣戰(zhàn)詔書。山東巡撫袁世凱雖為懲辦拳匪最得力之人,但此時也與劉坤

一、張之洞態(tài)度一致。四川、陜西、河南督撫也同意劉坤一、張之洞的主張。這樣,

互保的區(qū)域實際上包括了十三省。地方坐視朝廷危機,不發(fā)兵勤王,而且事后也未

追究??梢姡醒霗嗤呀浵陆档綐O點,地方權力不斷擴大,使得晚清政府搖搖欲

墜。

-摘編自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

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路制的特點及其意義。

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晚晴漢族政治集團崛起的原因及其影響。

6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日本學者內藤湖南(1866-1934)認為:唐和宋在文化性質上有顯著差異。唐

代是中世的結束。而宋代則是近世的開始。內藤湖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第一,政治上的變化。唐宋政治上的變化主要是貴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獨裁的出現(xiàn)。

第二,經濟上的變化。由于唐宋處在實物經濟結束時期和貨幣經濟開始交替之際,

其間貨幣的形式和名稱自然發(fā)生變化。第三,文學上,宋詞等文學形式,不再以包

含典故的古語為主而變?yōu)橐运渍Z自由地表現(xiàn)。文學曾經屬于貴族,從此變成為庶民

之物。

-摘編自內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時代觀》根據(jù)材料及所學,運用中國古代史的相關

知識,試對材料觀點進行評析。(贊同、質疑、反對均可,要求:觀點明確、史論

結合、言之成理。)

6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若從古都變遷的軌跡看,西安,洛陽,開封成橫線排列在我國中部,恰好都

在渭河-黃河南岸,是古代中原的腹心地區(qū),也是先秦至唐中葉各王朝都城的基本

所在區(qū)域:而北京則位于華北平原北部,居古代中原的邊緣,唐中葉以后,北方戰(zhàn)

亂時間較長,人口大量減少,經濟日且蕭條。而秦嶺-淮河以南地區(qū)比較安寧,經

濟發(fā)展因北方人民避亂遷入而大大加快。開封居黃河與大遠河交匯處,比??拷?/p>

淮地區(qū),因此唐以后終于取代西安和洛陽,成為統(tǒng)一王朝都城。元朝和清朝都是邊

疆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建立的朝代,兩朝都是先取北京,再取華北,在定都北京后統(tǒng)

一全國的。此外,對于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者來說,北京更貼近他們的故鄉(xiāng),便于

保持與故鄉(xiāng)的聯(lián)系,以便保留一條退路,

一摘編自吳松弟《中國古代都城》表1912-1949年間中國首都的變動

定(遷)都時間概況

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成立臨時政府,孫

1912年1月

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

2月25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tǒng);

1912年4月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職;4月,中華民國移都

北京。

4月14日,國民黨中央通過決議:建都南京,成立國民政

1927年4月

府18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11月19日,《國民政府移臟重慶宣言》發(fā)布;12月1日,

1937年12月

重慶正式成為中國戰(zhàn)時首都。

4月23日,重慶國民政府決定還都南京;5月5日,國民

1946年5月

政府首都遷回南京。

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

1949年9月

將北平改名為北京,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一據(jù)孫宅瓶、蔣順興《民國遷都紀實》等整理

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中國古代都城變遷的趨勢,分析說明影響中

國古代都城變遷的主要因素。

第14頁,共48頁

根據(jù)材料二,歸納1912-1949年間中國首都變動的特點。結合相關歷史背景,評述

1937年和1949年中國首都的變動。

66.貨幣是一種所有者與市場關于交換權的契約,貨幣既推動肴經濟的發(fā)展,又影響著

政治的變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宋朝事實》載:“四川山路峻險,鐵錢腳重,難于赍挈”,“當時設法者

措置得宜,常預樁留本錢百萬貫,以權三百萬貫交子(紙幣),公私物一,流通無

阻,故蜀人便之?!痹榱酥Ц舵?zhèn)壓農民軍的軍費,新的鈔票大量印行,不到兩

年,原先規(guī)定可以兌換1000文銅錢的至正印造元寶交鈔,便只能兌十幾文了。元

末人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中收有散曲《醉太平》小今:“堂堂大元,奸佞專權。

開河(黃河)變鈔(鈔票貶位)禍根源,惹紅巾(起義軍)萬千……”

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說明宋朝交子流通的背景。并比較宋元時期紙幣流通的作用有

何不同。

材料二三十年代初,中國白銀被西方列強大量搶購,經濟形勢日益惡化。同期,日本企

圖形成日滿華經濟區(qū),以推進華北的分離。為此國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頒布《法幣政

策實施法》及《兌換法幣辦法》,設立專門委員會,辦理法幣發(fā)行等事宜。倪定一切款

項概以法幣為限,禁止白銀流通?!◣诺陌l(fā)行一舉結束了千百年來貨幣發(fā)行與流通

的混亂狀態(tài),實現(xiàn)了中國幣制的統(tǒng)一。相對于舊的貨幣體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廣、更

多層面的發(fā)揮對經濟的調節(jié)作用-這也是現(xiàn)代經濟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國家經濟共

同體,在金觸方面完成了對日作戰(zhàn)的準備,為“增強抗戰(zhàn)能力之最大因素。”

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國民黨政府采取通貨膨脹政策,法幣急劇貶位。1937年

抗戰(zhàn)前夕,法幣發(fā)行總額不過14億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幣發(fā)行額已達5千億元。

到1947年4月,發(fā)行額又增至16萬億元以上。1948年,法幣發(fā)行額竟達660萬億元

以上,等于抗日戰(zhàn)爭前的47萬倍,物價上漲了3492萬倍,法幣徹底崩潰。

-摘編自《中國貨幣銀元》、《民國中央銀行貨幣史?法幣》

依據(jù)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國民政府進行幣制改革的原因和主要措施,分析國民政府

法幣政策變化的彩響。

材料三每次金觸危機必然導致國際貨幣體系的深刻變革,1930年代大簫條催生布雷頓

森林體系,1970年代的匯率動蕩和通貨膨脹為歐元誕生鋪平道路。

-向松柞《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思想和戰(zhàn)略》

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布雷頓森林體系形成和崩潰的原因。

第16頁,共48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設立宣政院現(xiàn)瀟院管理宗教、民族等事務是元朝管理少數(shù)民族

的政策,不是限制相權的措施,故D項錯誤,符合題意。

A項是漢武帝時期限制相權的措施,不符合題意。

B項是隋唐時期限制相權的措施,不符合題意。

C項是北宋限制相權的措施,不符合題意。

故選:Do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解題的關鍵是對從漢代到明清時期限制相權措施的理解,

同時注意把握元朝管理少數(shù)民族的政策。

本題考查對從漢代到明清時期限制相權措施的把握,同時注意把握從漢代到明清時期加

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旨在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的能力。

2.【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宣政院是元代管理全國佛教僧徒和藏族軍民政教事務的中央官

署。主管院事的高級長官稱“國師”,職官僧俗并用,軍民通攝,以便于對藏族地區(qū)實

行管理,故A項正確,C項排除;

B項,“班禪”冊封于清朝,排除;

D項,宣政院并不涉及新疆事務,排除。

故選:Ao

本題考查元朝行省制度,結合元代中央機構設置及職能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元朝行省制度,本題掌握元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進行分析解答。

3.【答案】A

【解析】A.由唐朝的“世家大族”到宋代的“文官家族”,說明的是社會的流動性增

強,故正確;

B.材料中沒有涉及到唐宋時期的社會是否動蕩,故排除;

C.科舉制創(chuàng)立的時間是隋朝,故排除;

D.材料涉及的是選官制度,未涉及君主專制的強化,故排除。

故選:A。

本題考查的是從漢到元的選官制度,側重于考查的是唐宋時期社會階層的變動。

本題考查的是唐宋時期科舉制的變化導致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增強,答題的關鍵是對

'“土”在唐代的多數(shù)時間里可以被譯為“世家大族”,在北宋可以譯為“文官家族”

的解讀,難度系數(shù)中等。

4.【答案】D

【解析】A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地方監(jiān)察權,排除;

從材料信息行省高級長官由蒙古人、色目人擔任,中下級官員由漢人擔任可知強化了政

權的民族色彩,排除B;

行省制度是元代實行的地方行政體制,是對唐宋以來的地方行政體制的發(fā)展,加強了對

地方的控制和中央集權,而不是制約了君主專制,排除C;

從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行省官員每日集會,商討公事,這樣有利于集思廣益制定決策,D

正確。

故選:D。

本題考查的是行省制度,解答的關鍵信息是行省官員每日“早聚圓坐,參議詞訟,理會

公事”。結合選項內容逐項分析即可。

本題考查了行省制度,考查了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調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秦代的御史大夫的職能是監(jiān)察百官,不是監(jiān)察皇帝,故A項錯

誤。

漢朝漢武帝時期劃十三州分設刺史,故B項錯誤。

唐宋刑獄監(jiān)察逐漸專職化,故C項正確。

以密折制監(jiān)察地方政治出現(xiàn)在清朝雍正帝時期,故D項錯誤。

故選:Co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監(jiān)察制度。解答本題需要掌握秦朝、漢朝、唐宋時期以及清朝的監(jiān)

察制度。

本題考查對中國古代歷代王朝監(jiān)察制度的把握,旨在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的

第18頁,共48頁

能力。

6.【答案】B

【解析】A.秦朝的設置的南??ぶ饕芾淼氖菑V東、廣西一帶,而不是云南。秦朝在

云南地區(qū)的主要管理措施是修“五尺道”,派官“置吏”,故A不對、

B.元朝開創(chuàng)行省制度,并且云南專門設云南行省進行管理,故B正確。

C.明代在云南開始進行改土歸流,但不是大規(guī)模進行,故C錯誤。

D.平南王鎮(zhèn)守的是廣西一帶,而平西王才是鎮(zhèn)守的云南,故D錯誤。

故選:B,

本題主要是考查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對云南的治理措施。

本題重在考查學生歷代王朝對西南地區(qū)特指云南這一區(qū)域管理舉措的識記情況。

7.【答案】B

【解析】注意題干信息“加強皇權的舉措”,結合所學可知,北宋為了削弱相權,加強

皇權,增設“參知政事”分散宰相的行政權,故B項正確。

A項是先秦時期的選官制度,排除。

漢武帝時期設立中朝制度,削弱以丞相為代表的外朝,而不是強化外朝,故C項錯誤。

議政王大臣會議對皇權有一定的制約作用,故D項錯誤。

故選:Bo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加強皇權的舉措”,結合北宋加強

君主專制的措施分析,同時注意分析其他選項制度的內容和作用。

本題考查對北宋二府三司制的把握,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北宋為了加強皇權,削弱相權,設中書門下為宰相,增

設參知政事分散宰相的行政權;增樞密院分散宰相的軍權;增設三司分散宰相的財權。

8.【答案】B

【解析】A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這種官職差遣分離、名實混淆的現(xiàn)象自唐中葉以來已經大量出現(xiàn),宋初統(tǒng)治者未予重新

規(guī)范,反而有意識地使其更加普遍化,意圖在于表現(xiàn)官員“名若不正、義若不久”,其

工作帶有臨時性質,不得長期專擅某項權力。所以此舉意在防止官員專擅權力,B正確;

CD材料中并沒有體現(xiàn),排除。

故選:B,

本題考查的是從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解答的關鍵信息是“其實際工作、權力則有差遣

決定”“表示為臨時委派之職事”,然后結合選項內容逐項分析即可。

本題考查了從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考查了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調動、運用知識解

決問題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出宋代皇帝、中書門下和樞密院之間的聯(lián)系,故A正確;

錯在“開始”一詞,故排除B;

材料的做法有利于制約皇權,但說“有效”是錯誤的,故排除C;

材料沒有體現(xiàn),故排除D。

故選:Ao

此題主要考查宋代政治制度,解題關鍵是理解材料。

宋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至關重要的王朝,經濟上商業(yè)大發(fā)展,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政治上“重文輕武”;文化上,科舉制大發(fā)展,程朱理學等。

10.【答案】B

【解析】題干所給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宋代完善科舉制的措施,其本質是為封建統(tǒng)治服務,

所以這些措施不能真正保證人才選拔的公平公正,也不能徹底解決科舉制度的種種弊端,

故A、C項表述絕對化。

根據(jù)題干所給材料中“廢除'公薦’之制,確立殿試制度,抑制權貴子弟,實行‘鎖院’

制度,實行糊名、善錄法”可知,這些措施有利于選官制度的發(fā)展完善,故B符合題意?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對科舉制的完善,有利于權貴平民的合理競爭,故D項表述錯誤。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科舉制,解答本題需正確解讀題干所給材料中“廢除'公薦’之制,確立

殿試制度,抑制權貴子弟,實行‘鎖院'制度,實行糊名、善錄法”的主旨,并正確掌

握科舉制的演變歷程及歷史影響。

第20頁,共48頁

本題主要考查科舉制,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

11.【答案】B

【解析】通過材料“立即遣使進藏清查戶口,設立大小驛站共35處,此后還多次賑濟

貧困站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看出,元朝時期在西藏地區(qū)設立驛站,政績貧困家庭,其

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對西藏地區(qū)的管理與控制,故B正確;

設立驛站并不能改善交通狀況,排除A;

東西方國際商路是指絲綢之路,沒有經過西藏地區(qū),排除C;

D是客觀作用而不是主觀目的,排除D。

故選:B。

本題考查從漢到元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元朝時期的驛站制度。

解答本題關鍵是學生通過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元朝時期對西藏地區(qū)的管理。主要

考查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讀能力。

12.【答案】D

【解析】通過材料''所取進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闌、哈喇魯、畏兀兒等

民族50名,有58%母親為漢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漢人為妻”結合所學知識可以

看出,這體現(xiàn)了民族間的相互通婚,說明民族交融趨勢加強,故D正確;

材料信息無法看出民族歧視政策,排除A;

B完全實現(xiàn)說法過于絕對,排除;

材料信息主旨不是科舉制,排除C。

故選:D。

本題考查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主要考查元朝時期的民族融合。

解答本題關鍵是學生通過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元朝時期的民族融合。主要考查學生基

礎知識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讀能力。

13.【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書省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機構,管理六部,對地方通過行

省制的方式進行管轄,故A正確。

BCD在元朝已經不復存在,排除。

故選:A。

本題考查元朝行省制度。關鍵詞有“六部”“行省”。

本題考查君主專制演進情況,旨在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依據(jù)

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用排除法解決問題,難度適中。

14.【答案】C

【解析】通過材料中的行省咨文以及中書省的回復可以看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