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作業(yè)一、小閱讀-課內(nèi)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核心就是孟子認(rèn)為人都具備“仁義禮智”四端,簡要回答孟子是如何論證的。2.《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庇纱颂岢鋈硕加兴亩耍骸皭烹[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辭讓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边@也正是孟子性善論主要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這一理論的?請談?wù)勛约旱目捶ā?.學(xué)習(xí)《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你對孟子的“四端”是如何認(rèn)識的?4.我們具備了“仁義禮智”四種發(fā)端,是不是就已經(jīng)具備了“仁義禮智”這四種品德?(《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二、選擇類5.下列各句的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B.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C.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D.然后知生于憂患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完成下面小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怵惕:恐懼。B.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內(nèi):同“納”,結(jié)交。C.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要:求取。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然:……的樣子。7.下列各項中,對上面選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認(rèn)為,如果國君有了憐愛別人的心,有了施行憐愛別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好像可以放在手掌上運轉(zhuǎn)一樣容易了。B.本章是孟子闡述“性善”基本理論的一章,孟子認(rèn)為“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仁義禮智四端和四肢一樣,都是與生俱來的,固有的。C.孟子所提出的“仁義禮智”都是發(fā)端于這種“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更是成了中國古代哲學(xué)中的“性善論”的理論基礎(chǔ)和支柱。D.孟子主張人性本善,強調(diào)天賦道德,推行仁愛政治,這些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如果能擴充四個善端,就能夠用來侍奉父母,就足夠用來安定天下。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2)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兼愛》)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保ㄟx自《孟子·公孫丑上》第六章)(二)(公孫丑)【1】:“敢問夫子惡【2】乎長?”(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薄案覇柡沃^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3】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4】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渥于叾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何謂知言?”曰:“诐【5】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于其心,害于其政;發(fā)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復(fù)起,必從吾言矣。”(選自《孟子·公孫丑上》第二章)注:【1】公孫丑:孟子的學(xué)生。【2】惡:同“烏”,疑問詞,哪,何?!?】慊:通“愜”??煨?,滿意。【4】告子:孟子同時代人,兩人所持觀點不同,有過辯論?!?】诐辭:偏頗的言辭。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忍:憐憫B(tài).自賊者也
賊:傷害C.今日病矣
?。浩>隓.淫辭知其所陷
淫:過度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不忍人之心
以其外之也B.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則塞于天地之間C.人之有是四端也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D.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
其子趨而往視之1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提出的“仁義禮智”都發(fā)端于“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成為中國古代哲學(xué)中“性善論”的理論基礎(chǔ)。B.孟子主張人性本善,強調(diào)天賦道德,認(rèn)為“仁義禮智”本就存在于內(nèi)心,只須去心中尋找,無須后天培養(yǎng)。C.孟子認(rèn)為浩然正氣須于心中蓄積,而非依靠外物之力獲取,若是自欺欺人,拔苗助長,浩然之氣也就會衰亡。D.“浩然正氣”是孟子對個人最高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對約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堅毅的人格功莫大焉。12.下列文學(xué)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記錄并整理而成的語錄體著作。南宋朱熹把它與《禮記》中的《大學(xué)》《中庸》兩篇以及《論語》合為“四書”。B.《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據(jù)傳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三傳弟子所作,為西漢禮學(xué)家戴圣所編,是研究西漢社會的重要資料。C.老子,即老聃,相傳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D.墨子名翟,墨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頗有成就,常被譽為“科圣”?!赌印氛Z言質(zhì)樸,邏輯嚴(yán)密,善于運用具體事例說理。13.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1)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2)“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4.在文本二中,孟子認(rèn)為怎樣才能“養(yǎng)吾浩然之氣”?請逐條陳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甲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痹唬骸叭艄讶苏撸梢员C窈踉??”曰:“可?!痹唬骸昂斡芍峥梢??”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蓖踉唬骸吧嶂∥岵蝗唐潇馋?,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薄蛔R有諸?”曰:“有之?!痹唬骸笆切淖阋酝跻印0傩战砸酝鯙閻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蓖踉唬骸叭?,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痹唬骸巴鯚o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痹唬骸盁o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蜃又^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選自《孟子·梁惠王上》)乙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保ㄟx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上》)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B.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C.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D.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寡人,即為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B.釁鐘,是古代的一種禮儀。在古代,新鑄成的鐘要用牲口的鮮血予以祭祀。C.《詩》即《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D.鄉(xiāng)黨,指鄉(xiāng)里、家鄉(xiāng)。周制,古代五百家為鄉(xiāng),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黨,合而稱鄉(xiāng)黨。這里指同鄉(xiāng),鄉(xiāng)親。1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齊宣王問齊桓、晉文之事,是因為齊桓公和晉文公,春秋時先后稱霸,為當(dāng)時諸侯盟主。齊宣王有志效法齊桓、晉文,稱霸于諸侯,故以此問孟子。B.甲文齊宣王“以羊易?!?,百姓都認(rèn)為大王是吝惜一頭牛。而孟子認(rèn)為如果齊宣王是因為痛惜牛沒有罪過卻要走向死亡,那么牛和羊沒有什么區(qū)別。C.乙文孟子的思路是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由此發(fā)展出“仁義禮智”,擴而充之推導(dǎo)出仁政。由于這種“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他主張人性本善,否定后天培養(yǎng)的作用。D.兩篇選文體現(xiàn)出孟子長于說理,善于論辯,邏輯嚴(yán)密,思路清晰。孟子“仁政”學(xué)說的德政思想繼承了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并在其基礎(chǔ)上進行發(fā)展,同時是對孔子德政思想的超越。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2)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19.結(jié)合兩則材料,說說“不忍之心”和孟子“保民而王”思想之間的聯(lián)系。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薄献印度私杂胁蝗倘酥摹?0.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內(nèi):同“納”,結(jié)交B.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要:求取C.自賊者也
賊:小人D.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保:使……安定2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及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B.知皆擴而充之矣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D.治天下可運之掌上22.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B.無欲速,無見小利C.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D.若火之始然23.翻譯文中劃線句子。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閱讀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題。(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保ǘü珜O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薄案覇柡沃^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2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B.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C.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D.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2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歷史上堯、舜、禹、湯、文、武幾個有名的帝王。B.鄉(xiāng)黨,指鄉(xiāng)里、家鄉(xiāng),也指同鄉(xiāng)、鄉(xiāng)親。古代五百家為黨,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xiāng),合而稱鄉(xiāng)黨。C.四海,古代人認(rèn)為中國包含了東海、西海、南海、北海,因而用“四?!狈褐柑煜赂魈?。D.告子,其中的“子”是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xué)問的人為“子”。26.下列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告訴公孫丑,浩然正氣是最偉大、最剛勁的,如果用正義去培養(yǎng)而不傷害它的話,它就會充塞于天地之間,無所不在。B.孟子認(rèn)為,君子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來源于自身的正氣,需要在長期的修養(yǎng)中獲得,而非一蹴而就。C.對于所養(yǎng)之“氣”是什么性質(zhì)的東西,孟子認(rèn)為難以用言語表述,但他還是對浩然之氣作了一番具體的描述。D.文中孟子借用“揠苗助長”的寓言,形象地闡述了“助長”對“知言”的嚴(yán)重危害,說理形象而又深刻。2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28.簡要分析材料一論證的方法。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保ü?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29.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怵惕:驚駭,恐懼。B.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內(nèi):同“納”,接納。C.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要譽:博取名譽。D.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
賊:邪惡,不正派。30.下列對選文論證特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開宗明義立論,先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觀點,并以“仁心”推導(dǎo)出“仁政”,順理成章。B.孟子用“孺子將入于井”所引發(fā)的反應(yīng)以及對這一反應(yīng)的分析,既論證了中心觀點,又增強說服力。C.選文先正面立論“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再從反面推論“無惻隱之心,非人也”,論證富有論辯力。D.文中“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運用類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形象地論述了發(fā)展擴充“四端”的重要性。31.孟子認(rèn)為,人應(yīng)該怎樣才有可能達到“仁、義、禮、智”的境界?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薄案覇柡沃^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注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薄献釉唬骸叭私杂胁蝗倘酥?。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保ㄕ浴睹献印す珜O丑上》)3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B.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C.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D.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3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子,對年長而學(xué)問好的人的尊稱,孔門尊稱孔子為夫子,文中即指孔子。B.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歷史上堯、舜、禹、湯、文等幾個有名的帝王。C.鄉(xiāng)黨,古代五百家為黨,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xiāng),合稱鄉(xiāng)黨。選文中指同鄉(xiāng)。D.四海,指天下,多將五湖四海聯(lián)系,喻指全國各地。如“六王畢,四海一”。3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善于培養(yǎng)自己的浩然之氣,認(rèn)為只要做了于心有愧的事,浩然之氣就會疲軟。B.告子把義看成心外之物,孟子也認(rèn)為必須把義看成心外之物,要培養(yǎng)它,記住它。C.孟子認(rèn)為每個人都有憐恤別人的心情,執(zhí)政者把善心推及到政治上,則天下大治。D.孟子提出人有“四端”,這四種萌芽,正好比人有手足四肢一樣,是與生俱來的。3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②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36.荀子主張人性本惡,認(rèn)為人要注重后天學(xué)習(xí);孟子主張人性本善。那么孟子對于人的后天學(xué)習(xí)持什么態(tài)度?請結(jié)合原文簡要回答。閱讀下文,回答小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保ㄟx自《孟子·公孫丑上》)37.填入文中方框處的虛詞是(
)A.也 B.耳 C.矣 D.者38.劃線句中,孟子舉例證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觀點時,用了一個怎樣的推理形式?39.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以性善論為前提,以實現(xiàn)政治理想為旨歸,由仁心推導(dǎo)出仁政:不忍人之心是人固有之仁心,因而仁政也應(yīng)該是天經(jīng)地義的。B.孟子在討論“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原因時,以“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憂惕惻隱之心”一事為例進行分析論證。C.孟子以“人之四體”喻“仁德之四端”,生動貼切,強調(diào)了“四端”與生俱來的特性,同時又為后文論述張本。D.《孟子》和《論語》不同,前者是專題散文,長于論辯,氣勢磅礴,后者是語錄體散文,用意深遠,言簡意賅。40.梳理本文的論證思路。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謙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渥于叾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推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公孫丑上·第二章》)材料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公孫丑上·第六章》)材料三: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于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保ā豆珜O丑上·第八章》)4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B.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C.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于人者42.下面加點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xué)》)B.敢問夫子惡乎長?
非惡其聲而然也。(《孟子》)C.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D.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莊子》)43.下面句子中“之”的意義與用法,辨析正確的一項是(
)①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②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③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墨子》)④邇之事父,遠之事君。(《論語》)⑤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⑥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孟子》)⑦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孟子》)⑧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⑨蚓無爪牙之利(《勸學(xué)》)A.①⑦/②④⑤/③⑥/⑧/⑨ B.①⑦/②⑤/③⑥/④/⑧/⑨C.①⑦/②④⑤⑨/③⑥/⑧ D.①⑦⑧/②④⑤/③⑥/⑨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題。甲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lt;老子>四章》乙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44.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慎終如始
慎:謹(jǐn)慎B.不貴難得之貨
貴:尊貴的人C.惻隱之心
惻隱:哀痛,憐憫D.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治:治理45.下列句中加點字不屬于通假字的一項是(
)A.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若火之始然C.其脆易泮 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46.下列對兩個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經(jīng)驗展開哲理思辨,論說道理。B.《<老子>四章》認(rèn)為,人與禽獸兩者的本質(zhì)區(qū)別在于人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如果沒有這些“心”,就不能算作人。C.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稱為“亞圣”。D.“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做事要從最基礎(chǔ)開始,經(jīng)過逐步的積累,才能有所成就。4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參考答案:1.一是運用層進式的手法引出論說中心。首先提出一個觀點:“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這種“不忍人之心”就是“惻隱之心”,既然人皆有“惻隱之心”,那么,就會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恥,見他人的不善而憎惡”的“羞惡之心”;因而也就會有“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備了“仁義禮智”四種發(fā)端了。這里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邏輯手法,層層推進,一步步逼近論說中心。二是運用正反對比的手法引出論說中心。從大的方面來講,先從正面立論——“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著從反面推論——無惻隱之心,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接著再把“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歸為“仁義禮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論說的中心。正反對比,辯證有力。三是運用例證法,如在論述全文中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時,孟子運用“孺子”事例展開論述,使得觀點渾厚大度。2.孟子的性善論既有充分的思想淵源,又有深刻的社會根源。從社會條件來看,孟子所處的戰(zhàn)國中期,由于階級斗爭與社會矛盾的尖銳化、復(fù)雜化,不同層次和不同人的思想品德都充分暴露了出來,在社會上形成了一些混亂。于是促使思想家去探索人性與現(xiàn)實之間的關(guān)系。正是這一背景,對于新的人性問題的提出提供了現(xiàn)實條件,使得孟子對人性問題的探討更加深入。從內(nèi)容上看,孟子“性善論”的思想是對孔子仁學(xué)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鬃雨P(guān)于人性問題說的并不多,只說:“性相近也,習(xí)相遠也。”孔子主張:“仁者,愛人。”而且“仁愛”之人還能在道德實踐中體現(xiàn)“忠恕之道”,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現(xiàn)實的利益與人性的本質(zhì)“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與人后天受的教育、教化水平,以及人格修養(yǎng)方式等都有所關(guān)聯(lián)。通過和別的思想家的辯論,孟子發(fā)展和豐富了對人本性上的認(rèn)識,使自己的“性善論”成為先秦時期的理論的代表。孟子的“性善”中的“性”指人不同于動物的東西,是人的本質(zhì)。他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辭讓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四心”又稱“四端”,“四端”發(fā)展成為仁義禮智“四德”。所以說,仁義禮智是人生而具有的東西,也是性善的主要內(nèi)容。孟子認(rèn)為每個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主張仁政的統(tǒng)治者都是根據(jù)自己的不忍人之心推己及人的結(jié)果,因此,仁政也是源于性善論。孟子比較系統(tǒng)地提出了性善論,雖然他的論證過程也具有合理性,但仍有讓人懷疑的地方,同時也提供了方法論依據(jù)以及豐富的思想資源,讓后人們?nèi)ジ玫难芯咳诵詥栴}。因此,他的“性善論”在倫理學(xué)史、中國哲學(xué)史上的意義是不可懷疑的。孟子有了一種很大的進步就是用社會屬性來界定人的本質(zhì)。孟子以“仁”為性善論的基礎(chǔ),肯定了人們在道德實踐和道德修養(yǎng)中的重要性。為了保持“善”的性質(zhì),需要人們自覺地修養(yǎng)和提升人格。在理想人格的養(yǎng)成中,孟子對人的道德自覺、主觀能動性、道德理性有比較清楚的認(rèn)識。而這正是我們現(xiàn)代社會道德教育中需要汲取的有益思想。3.“四端”說是孟子提出性善論理論思想的一部分。具體來講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分別為“仁”“義”“禮”“智”的源頭;孟子稱這四個源頭為“四端”。“四端”說是孟子思想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也是他對先秦儒學(xué)理論的一個重要貢獻。孟子的性善論、仁義論、仁政論等都與“四端”說有關(guān),是圍繞“四端”說展開的。可以說,“四端”說的提出,才真正標(biāo)志著孟子思想的成熟。4.孟子告訴我們,擁有了“仁義禮智”四種發(fā)端并不意味著我們就擁有了“仁義禮智”,只是說我們具備了達到“仁義禮智”境界的潛能。問題的關(guān)鍵就在于有沒有去發(fā)現(xiàn)并挖掘這種固有的潛能,也就是文中所說的“擴而充之”,如果你挖掘了你的潛能,你就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如果你自暴自棄了,你也就流入了凡庸甚至墮入了邪惡。5.A6.D7.B8.(1)有了這四種發(fā)端卻自認(rèn)為不行的,是自暴自棄的人。(2)這就好像醫(y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必須知道疾病產(chǎn)生的根源,于是能進行醫(yī)治。9.A10.C11.B12.B13.(1)不是為著要在同鄉(xiāng)朋友中間博取名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房產(chǎn)買賣合同履約保證金管理合同模板3篇
- 靜電地板鋪裝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版?zhèn)€人合伙環(huán)保咨詢服務(wù)公司退伙服務(wù)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分紅型債券投資合同4篇
- 廊坊公路聲屏障施工方案
- 員工投訴與舉報機制
- 二零二五版制造業(yè)實習(xí)生勞動合同范本及實施細則3篇
- 醫(yī)院腫瘤管理
- 2025版行政合同主體資質(zhì)審核與升級服務(wù)合同3篇
- 公司收購協(xié)議書范本
- 語言學(xué)概論全套教學(xué)課件
- 大數(shù)據(jù)與人工智能概論
- 《史記》上冊注音版
- 2018年湖北省武漢市中考數(shù)學(xué)試卷含解析
- 測繪工程產(chǎn)品價格表匯編
- 《腎臟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課件
- 裝飾圖案設(shè)計-裝飾圖案的形式課件
- 護理學(xué)基礎(chǔ)教案導(dǎo)尿術(shù)catheterization
- ICU護理工作流程
- 天津市新版就業(yè)、勞動合同登記名冊
- 廣東版高中信息技術(shù)教案(全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