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清代軍馬新采買與牧放制度
清朝統(tǒng)治者把騎馬作為國家的基本計劃,高度重視軍事人員的管理和維護。在清代江南(含江蘇、安徽兩省)駐軍中,駐防八旗與綠營均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軍馬,江南軍馬的管理模式在南方各省份中頗具代表性。學界對清代馬政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a,但多以全國范圍為視角,鮮見對江南馬政的專門探討。本文擬依據(jù)檔案、會典等史料,對乾隆朝江南軍馬的采買與牧放等問題進行初步考察,以期揭示江南馬政的特點。一參用軍馬的數(shù)量清代江南軍馬分為八旗軍馬與綠營軍馬兩大類,二者在管理上自成體系。八旗軍馬,即江寧、京口(鎮(zhèn)江)兩處駐防的軍馬。八旗兵向來以騎射見長,馬兵所占比例遠高于綠營。康熙時,江寧駐防馬兵4000人、步兵700人,京口駐防馬兵2000人、步兵700人。因京口駐防全系漢軍,故而馬兵比例稍低。兩地額定馬數(shù),江寧官員1114匹、兵丁12015匹,京口官員603匹、兵丁6043匹b。按照此定制,八旗兵丁每人有馬3匹,以便換乘。然而,江南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不利于馬匹蓄養(yǎng),在和平時期保持人均3匹的軍馬數(shù)量既甚為困難,也無此必要。約自康熙后期起,江南八旗兵丁每人僅有實拴馬1匹,另2匹則謂之存價馬,事實上并未蓄養(yǎng),僅將馬價銀存于庫中,待需要時再行采買補充。此外,江寧、京口駐防“除向例應拴馬匹外,又有每兵五名公拴馬一匹”c,兩地公拴馬共1200匹。雍正至乾隆初年,江寧、京口兩處駐防實有軍馬共7000余匹。乾隆十六年(1751年),兵丁公拴馬1200匹均停止喂養(yǎng)。乾隆二十八年,京口漢軍出旗,原有的2000馬兵及軍馬悉數(shù)被裁,清廷調(diào)撥江寧蒙古八旗前往替代。江南駐防八旗實拴馬總數(shù)遂減至4000匹d。清代中前期,江南綠營各兵種的比例為“馬一步九”e,馬兵僅占十分之一。據(jù)會典,康熙年間江南督、撫、提、鎮(zhèn)各標官員馬1498匹、兵丁馬4928匹f。軍馬總數(shù)此后略有減少,乾隆時,江南“綠營額馬”為4040匹g。由上文可知,康熙中后期至乾隆二十八年,江南八旗、綠營軍馬實際總數(shù)超過10000匹,乾隆二十八年后,則在8000匹左右。清代規(guī)定,綠營軍馬未及年限倒斃的,分別責令賠項,稱為“賠樁”。即使是賠樁年限已滿的馬匹,每年上報倒斃的數(shù)量亦有一定限額h。鑒于南方養(yǎng)馬不易,康熙初年,清廷將南方諸省的賠樁年限定為3年,少于北方的5年i。盡管如此,由于江南境內(nèi)多“濱海之區(qū),地土卑洼,濕熱薰蒸”,馬匹易于染病,每年“倒斃者多,每致逾于常報之數(shù)”。如駐松江的江南提督標下各營設馬963匹,每年上報倒馬的限額為220匹。而自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一月至次年年底,該部實際倒馬433匹j,遠超定額。軍馬的大量倒斃,一方面導致江南馬匹短缺現(xiàn)象嚴重,各營實存馬數(shù)往往少于定制;另一方面,也使得每年新采買的軍馬數(shù)量居高不下。乾隆前期,江南綠營“各營歲需買馬一千數(shù)百匹”k。八旗軍馬無賠樁之制,但同樣面臨著大量倒斃的問題,亦須購買補充。京口八旗駐防“拴養(yǎng)馬二千匹,每年約需買補五六百匹不等”l。而據(jù)滿文檔案記載,江寧駐防乾隆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等年份采買軍馬數(shù)分別為1492匹、1054匹、1036匹、998匹m??梢酝扑愠?乾隆二十八年前,江南八旗、綠營各部每年需采買軍馬3000余匹,此后則為2000—2500匹。江南每年新購軍馬數(shù)量,約占額定總馬數(shù)的25%—30%。二江南軍馬補買江南本地不產(chǎn)馬匹,駐防八旗每年新添軍馬大多購自張家口等北京西北長城各口,稱為“口馬”。江寧駐防每年采買口馬時,“每旗委派官一員,領催、披甲各七員前往購買”n,京口駐防的情形也與之類似。綠營各部購馬方式較為復雜,康雍年間,江南綠營只有京口將軍、兩江總督、巡撫與提督標下各營派員赴各口買馬。每年買馬之時,“督提等標分委備弁、兵丁,給以咨批,至兵部掛號,前赴張家口采辦??谏仙特溔说染阆纫载浳飺Q回蒙古馬匹,成群牧放。差員到口,即向商販交易”o。此外,蘇松、狼山鎮(zhèn)標“尚或另請購買,其余各協(xié)營并無赴口買馬之例,亦不附各標營帶買,或就當?shù)刭徱?或從行販轉(zhuǎn)買”p。雍正十一年后,江南綠營才改為一律采買口馬。乾隆十八年,鑒于“南省地土卑濕,天氣炎蒸,且飼喂草豆各殊,口馬性不相習,每致倒斃,即有存留,亦不能經(jīng)久”,清廷下令江南等南方省份停止采買口馬,改為在本省及鄰省購買“土馬”q。不過,土馬身形弱小,“難勝馳載”,遠遜于“身高力大”r的口馬。更為嚴重的是,江南“本地素不產(chǎn)馬,接壤之山東、河南、浙江、江西亦俱非產(chǎn)馬之區(qū),雖湖廣間出土馬,亦為數(shù)無多”s,不能滿足南方數(shù)省駐軍的巨大需求,以至江南八旗、綠營的軍馬補充均陷入困境。乾隆二十年,江寧駐防八旗實存“蒙古馬一千七百零二匹、采買之漢馬五百零三匹,于正額仍少近一千八百匹”t,馬匹缺少數(shù)竟接近原額的一半。兩江總督鄂容安、京口將軍海常、閩浙總督喀爾吉善等南方各省大員紛紛上折陳情,呼吁仍行采買口馬。在此情形下,清廷只得調(diào)整政策,規(guī)定各省先暫買土馬,“俟一二年后,口外馬匹充裕,再行赴口采辦”u。此后,江南的軍馬采買雖然逐漸回歸原有模式,但改買土馬的惡劣影響仍在持續(xù)。直到乾隆二十七年,江寧駐防兵丁應拴馬4000匹,實存3300余匹;京口駐防兵丁應拴馬2000匹,實存1700余匹。不僅缺額仍然較多,而且現(xiàn)存馬匹“皆為此數(shù)年從本省、鄰省各地采買者”v,其質(zhì)量遠不及體壯力健的蒙古馬。江南駐軍采買軍馬的費用,包括馬匹本身價格與運輸沿途盤費草料等項開支。口馬的價格并無官方規(guī)定,取決于市場行情,“視馬匹之多寡,定價值之低昂,各年之價,貴賤不同。乾隆十六、七、八等年,馬價每匹八、九兩不等。加以官兵赴口腳力、往返盤費、馬匹進口報稅并雇人趕放回營,以及長途馬有倒斃,一群均攤,種種加增,每匹又需銀二、三兩零。統(tǒng)計口馬一匹買回到營,連盤費等項實需銀十一、二兩不等”w。張家口距江南路途遙遠,口馬運輸所需雜費高達馬價的三成左右,成為額外的軍費負擔。這也是導致清廷下令停賣口馬、改買土馬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南方土馬雖品質(zhì)低劣,卻因數(shù)量稀少,價格反倒遠超口馬。當時售賣的“川種騍馬,每匹價值十四五兩”,廣西土馬的價格更是高達每匹17兩x,盤費雜項尚不計在內(nèi)。土馬“不但價值較昂,而跋涉水陸,計其用值盤費,倍于口馬”y。停買口馬,不僅沒有減少軍費開支,反而加重了江南兵丁的經(jīng)濟負擔。這一政策難以推行,很快即被廢止。江南綠營、八旗購馬費用的承擔方式并不相同。綠營兵丁購馬時,由藩庫按定額撥給銀兩,馬價與“一切盤費草料統(tǒng)算在內(nèi)”;八旗購馬則“并無開銷,馬價俱系兵丁自備添補”。這兩種模式各有其弊端。綠營購馬費用雖由官方開銷,但實際支出往往逾于定額。如乾隆二十年,江南官方所定的購馬費用為每匹13兩9錢7分,而實際采買時,各類雜費相加,每匹需銀高達“二十兩上下”z,多出定額的部分須由兵丁自行承擔。八旗兵丁自費購馬,本人往往不能親赴口上,而是經(jīng)由旗員轉(zhuǎn)買。一些不肖旗員便抬高馬價、販賣劣馬,借機中飽。雍正年間,杭州將軍安泰“管事家人梁大,伙同前任將軍諾羅布家人董二,從口上販馬到浙,散給旗兵,每匹價銀二十兩、十九兩至十二兩不等,按月糧扣還。馬匹多屬疲瘦,是以窮兵含怨”ヒ。這是杭州八旗駐防揭露出的購馬弊端,江寧、京口兩地駐防的情形亦當與之類似。無論是藩庫撥銀,還是自費購馬,都給兵丁施加了額外的經(jīng)濟負擔,對其生計造成影響。三軍事視角下江南軍馬在南江的駐牧清代八旗駐防軍馬蓄養(yǎng)方式有圈馬與拴馬之分,前者系“設立官圈,輪派官兵喂養(yǎng)”,后者則是將馬匹分派各兵丁自行拴養(yǎng)フ。由于江寧、京口兩地八旗兵丁“懂得養(yǎng)馬之人少,故而不能使馬匹上膘,且南省地方濕熱,馬匹易于染病,倒斃者多”ヘ,因而兩地八旗軍馬均為圈養(yǎng),由各佐領設立官圈,集中管理。每年春夏,還要將官圈中的軍馬趕至野外放青,以促進其膘壯。但是,江南地狹人稠、水網(wǎng)密集,“除城市村莊之外,皆耕種田園,并無曠土閑田可資游牧”ホ,馬匹的牧放在此地顯得尤為困難。在軍馬牧放與保護農(nóng)田之間尋找平衡,是清廷面臨的重要問題。順治初年,江南八旗軍曾肆意牧放戰(zhàn)馬,縱使其踐食田禾。在蘇州,“北兵人挾二馬,縱之于野,大傷田稼”マ;在江寧,百姓被迫“舍已田以牧馬”,以至“環(huán)城六十里內(nèi),稻田俱盡矣”ミ。八旗軍的野蠻行徑破壞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導致軍民關系緊張,很快即遭清廷制止。清廷陸續(xù)為江南駐軍劃定牧地,嚴禁八旗兵丁在牧場以外地區(qū)“牧放馬匹、踐踏田麥”ム。江寧駐防八旗的牧地有兩處,分別位于江寧城東的鐘山與安徽萬春湖。順治年間,清廷“將鐘山明陵禁墻外空地撥充滿營兵丁牧馬廠”メ。鐘山與江寧滿城相距咫尺,便于八旗兵丁就近牧放馬匹。萬春湖位于蕪湖、當涂兩縣境內(nèi),距江寧二百余里,當?shù)亍八鸩菝?最宜牧牲,且不致有妨農(nóng)事”モ,在江南是難覓的上佳牧場。每年三月,八旗兵丁將軍馬趕至萬春湖牧放,五、六月份湖水上漲后,即將馬匹撤回,“在上元縣界之神烈山(即鐘山——筆者注)一帶放牧”ヤ。七月間,湖水消落,則繼續(xù)赴萬春湖牧放,直到十月份才“收槽”ユ。與江寧駐防不同,京口駐防始終沒有專屬牧場。乾隆三年,京口將軍王釴為解決軍馬牧放問題,曾“在鎮(zhèn)江府南城外覓有山地一處,欲行購買,后因民人呈控妨礙田墓,因而中止”。其后,將軍薩爾哈岱又在鎮(zhèn)江城南“覓有山地五千八百余畝”,準備買作牧場ヨ。然而該地山勢崎嶇、水草不豐,并不適宜牧馬,此議遂被否決。京口駐防雖無專門劃定的牧場,但軍馬也并非完全圈養(yǎng)。每年春季,八旗官兵都要將馬匹趕往城外空曠山崗、沙洲等地“放青兩月余”ラ。乾隆四十三年后,京口駐防馬匹改為與江寧馬匹同在萬春湖牧放リ。清代綠營軍馬設場牧放的地區(qū)只有兩處:一為陜甘,一為江南ル。清初,江南綠營軍馬牧放并無統(tǒng)一定制,“放青之地,歷來未有定所”,致使滋擾民間之事頻發(fā)。春夏季節(jié)為軍馬牧放之時,而此時江南各地遍栽禾麥,“不肖兵丁故意縱食,一有攔阻,輒言打傷官馬,誑營移究。即能審出實情,追陪之價無補踐食訟費之十一”。百姓無奈之下,“牧放所至,惟有賄求遠避,因而兵以為利,愈致居奇,遂其欲者,既無侵犯,拂其貪者,恣意踐食。其害甚熾,比比皆然”レ。乾隆四年,清廷為緩解綠營馬匹牧放帶來的嚴重軍民矛盾,規(guī)定了各營軍馬的蓄養(yǎng)方式:“如各營實在騎操之馬在四十匹以上者,為數(shù)已多,應宜設立馬廠,以資牧放;如各營實在騎操之馬在四十匹以下者,為數(shù)較少,或在槽喂養(yǎng),或城廂隙地、山側(cè)水涯,就便放牧。”經(jīng)當局統(tǒng)計,江南各營中,兩江總督標、安徽巡撫標、江南提督標、安慶、徽州、松江、劉河等54營已有牧地,不必另設;浦口、六安、川沙、吳淞等24營實存馬40匹以上,卻“向無牧場,今均應擇地設立”;江蘇巡撫標、福山、常州、揚州等6營實存馬40匹以上,然而“或該處并無曠土,或分汛差操,難以聚牧,情愿歸槽喂養(yǎng),均毋庸設立廠地”;瓜洲、青山、溧陽、南匯等18營實在馬在40匹以下,亦無需設立牧場。需要新設牧地的24營中,凡“夏秋半支料干之營,應酌量每馬一匹,給草地一畝”,其余“長年全支料干之營”,則“每馬五匹,給地一畝”。為加強管理,還在各營牧地“四圍多栽柳樹,密編荊籬,止留一門出入。如可掘溝為限之處,概令四圍掘溝,令兵看守,毋令逾逸。仍四面樹立界碑,庶使馬有關欄,兵民均得安便”ロ。在清廷的約束下,綠營軍馬肆意踐食田禾、騷擾百姓的事件逐漸減少。不過,受制于江南的自然環(huán)境,軍馬牧放的成效有限。此后,江南各營軍馬大抵仍是“膘壯者少,疲瘦者多”。“非兵丁喂養(yǎng)不力,實由地方不宜馬性之故”ワ,對此并無良策。江南作為傳統(tǒng)農(nóng)耕地區(qū),并不適宜馬匹的生長與蓄養(yǎng),這使得清代江南馬政面臨著諸多無法克服的困難。一方面,當?shù)夭划a(chǎn)馬匹,必須遠赴外地采購并承擔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 4-1 信息資源管理及其沿革 教學設計
- 海南省華僑中學高一信息技術必修一教學設計:3.3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 第五單元 第4章 第2節(jié) 細菌(新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冊生物(人教版)
- 2025年供需合同補充協(xié)議范例
- 2025年企業(yè)正式員工合同簽訂范本
- 2025年網(wǎng)絡商業(yè)推廣合同
- 實習學生臨時工勞動合同示例(2025年)
- 云計算資源管理合同2025
- 2025年醫(yī)療機構主治醫(yī)師績效合同范本
- 合同法律風險評估與控制
- 永磁滾筒設備操作規(guī)程
- 大班科學活動小實驗
-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檢測技術規(guī)程
- 裝修合同違約解除通知書
- 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中國文化史》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新版)六西格瑪綠帶認證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2024屆清華大學強基計劃數(shù)學學科筆試試題(附答案)
- 偵查學總論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小說物象含義及作用
- 臨終關懷模式
- (完整版)安全技術交底的范本(全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