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期的鄉(xiāng)村及修舊政策_第1頁
漢武帝時期的鄉(xiāng)村及修舊政策_第2頁
漢武帝時期的鄉(xiāng)村及修舊政策_第3頁
漢武帝時期的鄉(xiāng)村及修舊政策_第4頁
漢武帝時期的鄉(xiāng)村及修舊政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漢武帝時期的鄉(xiāng)村及修舊政策

西漢帝劉震統(tǒng)治54年,他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思想和文化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由于這些舉措的成功實施,對外:漢武帝拓展了西漢的疆域,解除了北方匈奴對中原經(jīng)濟的長期侵擾與破壞。西漢與西域交通的恢復(fù),促進了漢帝國與中亞地區(qū)的友好往來。對內(nèi):漢武帝在前朝平定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動亂的基礎(chǔ)上,更頒布“推恩令”,徹底地削弱了地方割據(jù)勢力,而“獨尊儒術(shù)”的思想文化政策更將中央集權(quán)的統(tǒng)治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這一切鞏固了大一統(tǒng)的西漢皇朝統(tǒng)治,同時也成就了漢武帝作為一代英明皇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崇高地位。然而所有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漢武帝時期所執(zhí)行的一系列重大經(jīng)濟政策。即所謂:鹽鐵官營,算緡告緡,均輸平準及酒榷專賣等。這些政策,史學(xué)界曾從不同角度給以深刻分析。但究其根本,筆者認為這些政策的實施最直接的目的還是為武帝的文治武功聚斂巨額財富,為西漢皇朝的鞏固奠定雄厚的物質(zhì)基礎(chǔ)。因此將這些經(jīng)濟政策稱之為斂財政策更為實際。漢武帝的斂財政策的實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實現(xiàn)了決策者的初衷,取得了成功的正面效應(yīng),同時這些政策在執(zhí)行后也對西漢社會以及后續(xù)年代帶來了不可小視的負面影響。一、“人治雁門阻險”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召開鹽鐵會議。會議以賢良、文學(xué)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和御史、丞相等為另一方,就漢武帝時期一系列政治經(jīng)濟政策進行討論。首當其沖的是議鹽鐵官營、均輸平準、酒類專賣等增殖國家財政收入等項政策是否得當。桑弘羊明確指出,實施這些經(jīng)濟政策的目的有二。一是因為抗擊匈奴,“邊用度不足,故興鹽鐵,設(shè)酒榷,置均輸,蕃貨長財,以佐助邊費?!?《鹽鐵論·本議》)二是“令意總一鹽鐵,非獨為利入也,將以建本抑末,離朋黨、禁淫侈,絕并兼之路也?!?《鹽鐵論·復(fù)古》)暫且不論桑弘羊這第二項目的是否奏效,就其實施這些政策的最高決策者漢武帝本意來看,實在是為了解決當朝的財政困難,是急于斂財。因為這幾項重大經(jīng)濟政策出臺并不是孤立的,伴隨其前后曾出臺了一系列斂財辦法。所有斂財政策出臺共用去了34年的時間,與武帝的文治武功事業(yè)相始終。建元六年(前135年)太皇太后竇氏過世。漢武帝親政,憑借較強國勢,他一改先朝對匈奴和親政策,決定主動出擊匈奴,以徹底解決北方邊患。漢武帝本想用王恢“馬邑之謀”誘單于就擒,以最小的代價解決邊患,不料計謀失敗,反而導(dǎo)致邊患加劇。漢朝只能加緊備戰(zhàn)。元光五年(前130年)“又發(fā)卒萬人治雁門阻險”,(《漢書·武帝紀》)拉開大規(guī)模反擊匈奴戰(zhàn)爭的序幕。斂財政策因而次第出臺。元光六年(前129年),史載漢朝初算商車?!稘h書·武帝紀》注引李奇曰:“始稅商賈車船,令出算?!本驮谶@一年“匈奴入上谷,殺略吏民”,(《漢書·武帝紀》)衛(wèi)青等人出擊匈奴略獲小勝。元朔二年(前127年),漢武帝為解除匈奴對長安的威脅,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河南(河套以南)戰(zhàn)役,衛(wèi)青大獲全勝。于是財政開始緊張:“又興十萬余人衛(wèi)朔方,轉(zhuǎn)漕甚遼遠,自山東咸被其勞,費數(shù)十百巨萬,府庫益虛?!苯鉀Q的辦法是:“乃募民能入奴婢得以終身復(fù),為郎增秩,及入羊為郎,始于此”(《史記·平準書》)。此后匈奴為奪回河南之地,連續(xù)四年入侵,衛(wèi)青與之反復(fù)再戰(zhàn),終于在殺虜匈奴3.4萬余人之后,戰(zhàn)事略停。漢政府為之“捕斬首虜之士受賜黃金二十余萬斤,虜數(shù)萬人皆得厚賞,衣食仰給縣官?!蓖瑫r也造成:“而漢軍之士馬死者十余萬,兵甲之財轉(zhuǎn)漕之費不與焉。于是大農(nóng)陳藏錢經(jīng)耗,賦稅既竭,猶不足以奉戰(zhàn)士?!?《史記·平準書》)結(jié)果漢武帝于元朔六年(前123年)六月“詔令民得買爵及贖禁錮,免減罪。置賞官,名曰武功爵,級十七萬,凡直三十余萬金。諸買武功爵至千夫者,得先除為吏。”(《資治通鑒·卷一九》)“軍功多用越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史記·平準書》)以期解決財政困難。元狩二年(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西,打響了與匈奴的河西戰(zhàn)役。此役漢軍斬匈奴首級4萬,打通了漢與西域的通路。匈奴渾邪王率4萬人來降,號稱10萬。“既至,受賞,賜及有功之士。是歲費凡百余巨萬?!?《史記·平準書》)渾邪王來降時,漢武帝準備發(fā)車2萬乘迎接,“縣官無錢,從民貰馬。”(《資治通鑒·卷一九》。)而“民或匿馬,馬不具”。(《資治通鑒·卷一九》)漢武帝面子大傷,一怒之下欲斬長安令,最終還是殺了500多大小商人解氣。緊跟著第二年(前120年)山東大水災(zāi),為救災(zāi),郡國倉庫挖空,仍不足以解困,于是政府“又募豪富人相貸假”,并將災(zāi)民千里徙至長安以北、朔方以南的新秦中,既解決災(zāi)民就食又加強邊防。這樣便造成“其費以億計,不可勝數(shù)。于是縣官大空?!?《史記·平準書》)西漢財政呈危機狀。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不因此而罷兵,他派衛(wèi)青、霍去病于元狩四年(前119年)出擊漠北,徹底追殺匈奴主力,動用了騎兵10萬,步兵、輜重兵幾十萬,還有隨軍私從者14萬,將匈奴主力徹底擊潰?!笆呛笮倥h遁,而幕南無王庭?!苯K于解除了匈奴對漢朝的威脅。然而代價也是沉重的。漢武帝對衛(wèi)青、霍去病“賞賜五十萬金?!笨墒恰皾h軍馬死者十余萬匹,轉(zhuǎn)漕車甲之費不與焉。是時財匱,戰(zhàn)士頗不得祿矣?!?《史記·平準書》)漢的財政眼看要崩潰。于是就在這一年,在丞相張湯主持下,任用大商人東郭咸陽、孔僅為大農(nóng)丞,桑弘羊以計算用事,侍中。出臺一系列解決財政危機的政策:造白金、皮幣。皮幣用白鹿皮制,一尺見方價值40萬錢,王侯家室朝見時用現(xiàn)錢換皮幣進貢。宣布鹽鐵官營:“詔禁民敢私鑄鐵器、煮鹽者鈦左趾?!睂嵭兴憔?鼓勵告緡,并公布了算緡的具體辦法和獎勵告緡者的措施。(《資治通鑒·卷一九》》)元狩五年(前118年),由于漠北之戰(zhàn)死亡馬匹過多,政府因“天下馬少”而“平牡馬匹二十萬。”(《漢書·武帝紀》)同時徹底整頓幣制,發(fā)行五銖錢。元鼎二年(前115年)孔僅為大農(nóng)令,桑弘羊就任大農(nóng)丞,試辦均輸,“稍稍置均輸以通貨物?!?《史記·平準書》)這一年,漢與西域之交通恢復(fù)。元鼎三年(前114年),又下一次告緡令:“十一月,令民告緡者以其半與之。”(《漢書·武帝紀》)漢財政危機開始好轉(zhuǎn)。于是漢武帝經(jīng)略西南。元鼎五年、六年(前112年,前111年)連續(xù)兩年武帝派兵征討西南夷,平定兩越、西羌叛亂。并在西南地區(qū)、南越地區(qū)置15郡,西北地區(qū)置張掖、敦煌二郡。元封元年(前110年)桑弘羊為治粟都尉兼大農(nóng)令并主管鹽鐵事,于是在全國各郡、縣設(shè)鹽鐵均輸官。這一年同時出臺:平準?!爸闷綔视诰?都受天下委輸。”桑弘羊特別在這一年又向武帝請示了一項重大政策,即:“又請令吏得入粟補官,及罪人贖罪。令民能入粟甘泉各有差,以復(fù)終身,不告緡?!?《史記·平準書》)由于“不告緡”令下,史載這一年,“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同時平準、均輸也大見成效,武帝巡視郡國,費用皆取自大農(nóng)。西漢財政危機基本解除。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令下東擊朝鮮平定叛亂,太初三年(前102年)為了汗血馬遠征大宛。天漢三年(前98年)宣布酒類專賣令:“初榷酒酤?!?《漢書·武帝紀》。)第二年(前97年)漢武帝“令死罪(人)[入]贖錢五十萬減死一等?!碧级?前95年)又再次下令“死罪(人)[入]贖錢五十萬減死一等?!?《漢書·武帝紀》)財政又趨緊張。從元光六年宣布對商人運輸車收稅,至太始二年最后一次下令贖錢減死罪一等止,漢武帝的斂財政策總共出臺13次9項內(nèi)容,用了34年的時間。二、武帝時期的財力政策我們可以將漢武帝這13次9項斂財政策分成三個階段述評其出臺原因及正面效應(yīng)。第一個階段自前129年至前120年。這一階段斂財政策出臺特點是:與“民”協(xié)商,互為換利。基本上是“入物者補官,出貨者除罪?!?《史記·平準書》)政府要求有錢的富者、商人為了國家的利益有錢的出錢,有物的出物。而政府對這些人則給以封侯、補官、減罪等作為補償,以提高其社會地位。實在不愿意舍錢物的,也可以貸錢給政府。就在此時,出了一位人物,名卜式。卜式十分支持漢武帝北伐匈奴的國策,作為畜牧主他自愿捐獻一半家產(chǎn)以助邊用。并且他并不愿作官,還說:“天子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jié)于邊,有財者宜輸委,如此而匈奴可滅也。”(《史記·平準書》)卜式的這個舉動深得武帝歡心,然卻不被朝中官員所理解。丞相公孫弘甚至認為這是亂臣,哪有不要回報而白白捐助國家的!武帝默然,沒有接受卜式的捐產(chǎn)。說明此時漢武帝、朝廷上下官員均深信:只要國家給商人以好處,作為交換,按常情,商人則應(yīng)當急國家所急,因抗擊匈奴所造成的國庫空虛,是不難解決的。然而事與愿違,當?shù)诙螌π倥珣?zhàn)役結(jié)束,戰(zhàn)爭費用已然是上百余巨萬,又要安置數(shù)萬來降的渾邪王士兵及其部落,西漢政府向“民”貰馬而不可得,武帝殺戒大開仍無濟于事。政府供給不足,皇帝被逼得只好自掏腰包:“天子乃損膳,解乘輿駟,出御府禁藏以贍之?!?《史記·平準書》)前120年山東大水,為救災(zāi),“其費以億計”。不僅中央財政吃緊,連各郡國倉庫都已告罄。卜式這次又主動捐資20萬錢以救災(zāi)民。漢武帝不僅立即接受,而且不管卜式是否愿意,對他是又封官又賞賜。官拜中郎,爵左庶長,賜外徭400人,賞歲錢12萬,賜田10頃。武帝還特別“布告天下”,將卜式樹為榜樣。希望借助榜樣的力量帶動更多的豪民富商向卜式學(xué)習(xí),可是并無人響應(yīng),史載:“是時富豪皆爭匿財,唯式尤欲輸之助費。”(《史記·平準書》)西漢政府此時財政走到山窮水盡之地,“而富商大賈或■財役貧,轉(zhuǎn)谷百數(shù),廢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給。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史記·平準書》)希圖靠與富商大賈協(xié)商互利的政策是無法從他們手中挖出錢財了,封侯許愿對于富比王侯的商人已然失去意義,怎么辦?只有從協(xié)商為主的政策改為強行剝奪。自前120年冬,即前119年始(此時漢仍以冬十月為歲首)至前110年止,是斂財政策的第二個階段。這一階段斂財政策的特點是:以法治商,與“民”爭利。官營鹽鐵,均輸平準,同時再輔以“以粟補官”,獎懲并用的算緡、告緡、不告緡和整頓幣制。以這一系列政策達到“摧浮淫并兼之徒”,“籠盡天下貨物”(《史記·平準書》。)的目的。首先分析算緡、告緡和不告緡令。早在元光六年(前129年)下過一次算緡令,但那只是對有籍商人收運輸車稅,而在10年后再次下算緡令則是針對社會上五行八作全體經(jīng)商者。對手工業(yè)者無論有無市籍,一律按資產(chǎn)征收財產(chǎn)稅。經(jīng)商及高利貸資本2000收一算(120錢一算),手工業(yè)者減半;商人一車收二算,普通人減半;船五丈以上收一算。采取財產(chǎn)自報,凡“匿不自占,占不悉,戍邊一歲,沒入緡錢。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史記·平準書》)這其中鼓勵告緡是很厲害的。元狩五年至六年間(前118年~前117年)楊可在武帝支持下主持告緡。一時間,告緡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薄凹粗慰囧X,得民財物以億計,奴婢以千萬數(shù),田大縣數(shù)百頃,小縣百余頃,宅亦如之?!?《史記·平準書》)執(zhí)行告緡令是有斗爭的。當時主持京師治安的右內(nèi)史義縱,認為到處告緡的人是亂民,要逮捕楊可手下的告緡者。結(jié)果漢武帝撤了義縱的官并殺了他,而且在元鼎三年又重申一次告緡令。(《通鑒》認為這一次告緡令是漢書記錯了時間,筆者認為是重申。)告緡令的厲害并不完全在于它能使“商賈中家以上大率破”,而是當人們?nèi)f分懼怕這一政策后,再宣布如何做就可以享受不告緡或除告緡的特權(quán),就成為了一種最受歡迎的獎勵政策。原先對入粟補官者多次頒布過獎勵政策,成效都不大,而在這個階段中出臺了不告緡政令:“令民能入粟甘泉各有差,以復(fù)終身,不告緡?!边@就是說,凡是能向邊境入粟的,不僅可以本人終身免役,全家更可以享受不被告緡的特權(quán)。商賈人等,有了這一條,就是偷稅漏稅,也不用耽心家產(chǎn)被政府沒收。入粟換來了財產(chǎn)及人身安全。這是前110年的事情。其實在這之前的元鼎四年(前113年)漢武帝為了解決邊防馬匹不足的問題,就用過一次此法令。那一年武帝視察郡國及邊防,到了新秦中,漢武帝對那里的邊防非常不滿。新秦中千里邊防線上既不設(shè)亭侯,又不巡察,武帝殺了北地太守以下所有官員。大約是因為馬匹不足導(dǎo)致邊防形同虛設(shè),漢武帝下令:“官假馬母,三歲而歸,及息什一,以除告緡,用充仞新秦中?!?《史記·平準書》。)這除告緡一令與告緡令相輔相成都成為最有實效的斂財政策,而看起來不告緡令的威力更勝一籌。就在入粟邊境可不告緡令下達的當年:“他郡各輸急處,而諸農(nóng)各致粟,山東漕益歲六百萬石。一歲之中,太倉、甘泉倉滿。邊余谷諸物均輸帛五百萬匹。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史記·平準書》)可見漢武帝的告緡令并不是出于要普遍打擊商賈,而是怎樣能斂財就怎樣制定政策。以往史家都未曾注意到不告緡、除告緡這一條政令。再談平準均輸。平準的政策十分明確,于元封元年在京師設(shè)平準官,接受全國的各種積壓物資,然后調(diào)劑有無,平抑物價,由官府控制貿(mào)易。均輸則較為復(fù)雜。均輸這一條在《史記·平準書》中是這樣記載的:“弘羊以諸官各自市,相與爭,物故騰躍,而天下賦輸或不償其僦費,乃請置大農(nóng)部丞數(shù)十人,分部主郡國,各往往縣置均輸鹽鐵官,令遠方各以其物貴時商賈所轉(zhuǎn)販者為賦,而相灌輸?!痹凇稘h書·食貨志》中所記,其它各句同史記,而最后一句則記為:“令遠方各以其物如異時商賈所轉(zhuǎn)販者為賦,而相灌輸”。歷來注書無人解釋:“貴時”與“異時”的一字之差。筆者認為,這一字之差,反映了西漢在均輸過程中的政策變化。均輸本先于平準五年而試行,在試行中達到了“稍稍置均輸以通貨物”的目的。究竟怎么做到這一點的,史書沒有記載。到了元封元年設(shè)立正式均輸官員之時,就有了這么一句,應(yīng)當視為是總結(jié)了五年均輸?shù)慕?jīng)驗。這一句意為:讓遠地方的郡國所交納的貢賦按商賈販運時的最高價折物,這樣由于價高所折物相對少,運輸費用相對低,與從近的地方所輸貢賦的價值及費用相當,是謂均輸。以此種辦法調(diào)動遠方郡國輸物為賦的積極性。但是均輸發(fā)展到后來,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逐漸起了變化,均輸官員設(shè)到各地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都不按規(guī)定作,而是不論離均輸所遠近,都按“如異時商賈所轉(zhuǎn)販者為賦?!彼^“異時”,《史記》索隱在注算緡條中解釋為:“異時猶者昔時也?!币簿褪钦f按照過去商賈販運貨物時的時價折物輸賦,其實就成了隨行就市,甚至為獲暴利按低價折物,官府獲利更多?!稘h書》這樣改動,反映了后來執(zhí)行均輸?shù)恼鎸嵡闆r。施行平準均輸?shù)漠斈?效果還是非常顯著的。這一年武帝“東到太山,巡海上并北邊以歸。所過賞賜,用帛百余萬匹,錢金以巨萬計,皆取足大農(nóng)?!?《史記·平準書》)三述鹽鐵官營。據(jù)《漢書·地理志》記載西漢時期鹽官設(shè)36處,分布在27郡;鐵官設(shè)49處,分布在40郡。鹽官的主要作用是組織生產(chǎn)鹽務(wù)并轉(zhuǎn)運及收取鹽的專賣稅,“愿募民自給費,因縣官器,煮鹽予用?!?《鹽鐵論·刺權(quán)》)對于銷售鹽則“籠合稅之,令利入官。”(《史記·正義》)鐵器則從制造到銷售都是官營,《鹽鐵論·水旱》賢良說:“吏數(shù)不在,器難得,……遠市田器,則后良時”,可以佐證。鹽鐵官營最直接的效果仍是聚集財力:“總一鹽鐵,通山川之利而萬物殖。是以縣官用饒足?!薄爱敶酥畷r,西方征暴亂,車甲之費,克獲之賞,以億萬計”,“皆贍于大農(nóng)”是“鹽鐵之福?!?《鹽鐵論·輕重》)鐵器官營官銷還有一個不大被人注意的正面效應(yīng),即延緩了鐵兵器的外傳,保證了西漢武帝時軍隊的戰(zhàn)斗力。漢元帝時,西域都護段會宗被烏孫兵圍困,上書皇帝,請發(fā)敦煌兵以自救。元帝猶豫不決,請陳湯議事,陳湯曰:“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漢書·陳湯傳》)鐵器官營官銷六七十年后,鐵兵器的制造技術(shù)才外傳,而且與漢兵器的質(zhì)量仍相差甚遠。當然,鹽鐵官營確實有打擊專以冶鐵煮鹽而稱富于天下的豪民大賈的目的,但打擊他們主要還是因為當初這些人不“佐國家之急?!彼闹v整頓幣制。漢武帝時期幣制的穩(wěn)定經(jīng)過相當長的實踐過程。從文帝四銖錢改三銖錢,又從三銖錢改半兩,再改半兩為三銖。反復(fù)變動幣制,一是國家急需用錢,二是允許郡縣鑄錢,“民間亦間盜鑄錢”。這樣“錢益多而輕,物益少而貴”,造成嚴重通貨膨脹。前119年漢武帝決定造白金貨幣來兌現(xiàn)太濫的三銖錢,結(jié)果民間再直接盜鑄白金幣,直到白金幣也貶值。前118年改制五銖錢,仍是盜鑄不止,甚至“赦吏民之坐盜鑄金錢死者數(shù)十萬人”,“赦自出者百余萬人”,弄到“犯者眾,吏不能盡誅取”(《史記·平準書》)的地步。最終的解決辦法是在元鼎二年將鑄幣權(quán)收回中央,由上林三官制錢,不僅嚴禁民間盜鑄,而且也不允許地方政府、郡國制錢。同時提高鑄造質(zhì)量,使仿制較為困難。西漢幣制終于穩(wěn)定在五銖錢,并一直沿用到南北朝時期。這對于國家經(jīng)濟的正常運行和財富的積累是至關(guān)重要的。因此這個階段的斂財政策之所以比較成功,效應(yīng)巨大,幣制整頓成功是其關(guān)鍵。這里附帶提提白鹿皮幣。皮幣出臺并不是希圖對社會經(jīng)濟有什么作用,只是為了讓王侯多拿出些上貢的錢。但是漢武帝卻在無意之中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現(xiàn)代意義的貨幣即紙幣的前身。白鹿皮在西漢是俯身即可拾的材料,制造成幣極為容易,要比冶銅制錢簡單多了。但是卻人為地定值極高,一尺見方價值40萬錢,反而無人造假。這是因為它本身價值根本就值不了這么多,而是君王說它值多少就值多少,不受市場制約,一旦廢除就成了廢皮一堆。當時大農(nóng)令顏異不懂武帝搞這種錢幣的用心,反而諫言:“今王侯朝賀以蒼壁,直數(shù)千,而其皮薦反四十萬,本末不相稱?!?《漢書·武帝紀》)弄得武帝十分不高興,后來找個茬把他殺了。這也反證漢武帝搞幣制整頓最大目的是斂財。這第二階段的斂財效果極為顯著,數(shù)以億萬計的財富不僅支持了西漢對匈奴的最后一戰(zhàn),完成了征討四夷、拓疆建郡的大業(yè),而且封禪泰山、威儀天下,達到了武帝一生事業(yè)的最高峰。同時漢武帝也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統(tǒng)一作出了偉大的歷史貢獻。第三階段的斂財始自前98年止于前95年。這個階段只出臺了兩項政策,一是酒類專賣,二是用錢贖死罪。這是斂財政策的尾聲了,表現(xiàn)了一種極盡物欲,不計后果的特點。從天漢元年(前100年)至后元二年(前87年),是漢武帝統(tǒng)治的后14年。自元封元年漢武帝統(tǒng)治達到最高峰,他再向任何方向邁步都是走下坡路了,更何況他選擇了極盡奢侈享樂這一條最陡的下坡路。由于第二階段斂財政策的成功,朝廷財政狀況大為好轉(zhuǎn),武帝便開始了享受著帝王所能享受的一切奢華。西征大宛四年,多半是為了汗血馬及打開獲取奢侈品的通路,陡增戰(zhàn)爭費用。同時又在長安大興土木建宮室樓臺,史載武帝此時的奢華:“今陛下以城中為小,圖起建章,左鳳闕,右神明,號稱千門萬戶;木土衣綺纟肅;狗馬被繢酒類專賣,始于武帝,許多人以為又是桑弘羊首創(chuàng)。其實主意是少府出的:“故少府丞令請建酒榷以贍也。”(《鹽鐵論·憂邊》)少府,秩二千石,據(jù)《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養(yǎng)?!睅煿抛?“大司農(nóng)供軍國之用,少府以養(yǎng)天子也?!鄙俑岢鲆肀儇斣?可見他感到皇室費用不足,但打的旗號卻是“以贍邊”。究竟酒類專賣政府可有多少進賬?據(jù)吳慧先生計算,制成一千釀酒,官府至少可得25.2萬錢的盈利,相當米價(每石35錢)的2.8倍。(吳慧:《桑弘羊研究》,齊魯書社1981年版。)那么全國總計應(yīng)當是一筆相當巨大的收入,支付邊防應(yīng)該有余,因此時并無大的戰(zhàn)爭。然而第二年(前97年)西漢政府卻發(fā)布了贖錢50萬可減死罪一等的法令,隔年又宣告一次,這就說明酒類專賣的收入仍無法填補因奢侈所造成的財政缺口。此時西漢社會已相當不穩(wěn):“(天漢二年)泰山瑯邪群盜徐勃等陰山攻城,道路不通?!?《漢書·武帝紀》)但漢武帝為了斂財卻又將出了贖錢的亡命之徒放回到社會上,實在是不顧后果的下策。西漢后期社會實堪可憂了,斂財政策的種種負面影響開始顯露。三、巧取豪剝奪、上行下效的官商集團漢武帝的斂財政策在支持國家統(tǒng)一,加強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治,拓展疆域,擴大對外交往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正面效應(yīng),并且也滿足了漢武帝作為封建皇朝最高統(tǒng)治者個人的生活享受欲望,實現(xiàn)了當初制定決策的初衷。但同時這些政策也給西漢社會以及后續(xù)時代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以下從四個方面作一簡要述評。其一,培植出了商人、地主、官僚三位一體的統(tǒng)治集團及社會階層。漢武帝在選拔官吏上,特別是高級官吏上有一條非常明確的標準,即凡是支持他內(nèi)興功作,處事四夷國策而又能為他斂財?shù)娜?不管此人過去是作什么的,必定委以高官,授以厚祿。漢武帝選擇大鹽鐵商人東部咸陽、孔僅主持鹽鐵官營;任用善于理財?shù)膶m廷侍中桑弘羊任大司農(nóng)。畜牧主卜式因擁護漢武帝征伐匈奴且捐錢物佐國家之急,便被封官加爵,賞賜錢財,而當卜式對鹽鐵官營有微詞時則立即貶官。大農(nóng)令顏異不過對皮幣作用不甚理解,說了幾句不同意見,在武帝默許之下,丞相張湯就公報私仇將其處死。如此,造成高級官員無人再敢對斂財政策有任何非議,“而公卿大夫多諂諛取容矣?!?《史記·平準書》)這樣就無法避免斂財政策的負面影響。中下級吏員官僚則通過“入粟補官”,“入財者得補郎”,使得官員成分雜亂,導(dǎo)致吏治腐敗。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員們在為帝室、朝廷斂財?shù)倪^程中,利用手中權(quán)力紛紛“坐市列肆,販物求利,”(《史記·平準書》)趁機中飽私囊。正如董仲舒所說,各級官吏們“身寵而載高位,家溫而食厚祿,因乘富貴之資力,以與民爭利于下?!?《漢書·董仲舒?zhèn)鳌?他們“自市,則吏容奸”,“縣官猥發(fā),闔門擅市。”于是壟斷市場,吏商勾結(jié),巧取豪奪,造成“有司之慮遠,而權(quán)家之利近。令意所禁微,而奢僭之道著,自利官之役,三業(yè)之起,貴人之家,云行于涂,轂擊于道,攘公法,申私利,跨山澤,擅官市,非特巨海魚鹽也;執(zhí)國家之柄以行海內(nèi),非特田常之勢,陪臣之權(quán)也;威重于六卿,富累于陶、衛(wèi),輿服僭于王公,宮室溢于制度,并兼列宅,隔絕閭巷,閣道錯連足以游觀,鑿池曲道足以騁騖,臨淵釣魚,放犬走兔,隆財鼎力,蹋鞠斗雞,中山素女,撫流征于堂上,鳴鼓巴、俞作于堂下,婦女被羅紈,婢妾曳纟希纟寧,子孫連車列騎,田獵出入,畢弋捷健。”《鹽鐵論·刺權(quán)》。這些新貴們比舊日的鹽鐵私商更要富有。同時出現(xiàn)了上行下效的情景:“公卿積億萬,大夫積千金,士積百金?!?《鹽鐵論·地廣》)“長吏厲諸小吏,小吏厲諸萬姓,”(《鹽鐵論·疾貧》)這種官、商、地主三位一體的集團最大特點就是“其貪而無厭也”(《鹽鐵論·疾貧》)。漢武帝的斂財政策在執(zhí)行過程中確實打擊了部分“不佐國家之急”的大商人,但是卻扶植出這樣一批更貪婪的官商階層,從這個階層中將要滋生出更大的豪強地主兼官僚,后來的歷史發(fā)展證實這一點。西漢后期的豪族皆出自公卿,他們對百姓的壓榨是極其殘酷的??杀氖?自漢武帝始,歷朝歷代都承繼了這官商一體的傳統(tǒng),由此造成了中國古代社會的商業(yè)永遠附屬于官僚集團的狀態(tài)。其二,某些政策本身的局限造成對生產(chǎn)力的破壞。最突出的例子當推鹽鐵官營。鹽鐵官營,除了可以給政府帶來豐富的財源外,還應(yīng)當說能在更廣更深的程度上提高鹽鐵的生產(chǎn)能力,能在更廣的范圍內(nèi)推廣鐵器的應(yīng)用。但是漢武帝時期的官營冶鐵業(yè)中,所使用的勞動者是卒、徒。他們作為被政府征發(fā)的服役者而被迫出賣勞動力,談不上什么生產(chǎn)積極性。由于是官商,獨家壟斷,沒有競爭,則必然造成鹽鐵生產(chǎn)中只追求數(shù)量,不求質(zhì)量,不問社會實際需求而品種單一,而且是質(zhì)次價高。正如《鹽鐵論·水旱》中賢良所說:“今縣官作鐵器,多苦惡,用費不省,卒徒煩而力作不盡。”“鹽鐵賈貴,百姓不便”,“縣官鼓鑄鐵器,大抵多為大器,務(wù)應(yīng)員程,不給民用。民用鈍弊,割草不痛。”而且這種質(zhì)次價昂的鐵器還不好買:“吏數(shù)不在,器難得”。“棄膏腴之日,遠市田器,則后良時?!比绱吮厝挥绊戅r(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農(nóng)民生活,造成“貧民或木耕手耨,土同時大規(guī)模的冶鐵,又不講成本核算,不改進技術(shù),只是一味向自然索取,必然加速生態(tài)壞境的破壞,導(dǎo)致水旱災(zāi)害頻繁發(fā)生。元帝時御史大夫貢禹曾就大規(guī)模地攻山取銅鐵,指出:“鑿地數(shù)百丈,銷陰氣之精,地臧空虛,不能含氣出云;斬伐林木亡有時禁,水旱之災(zāi)未必不由此也?!?《漢書·貢禹傳》)他的這個見解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其三,鹽鐵官營及均輸平準在具體執(zhí)行中的失誤及錯誤導(dǎo)致西漢流民增加。鹽鐵官營之前,大鹽鐵商人所雇傭的勞力多是:“一家聚眾或至千余人,大抵盡收放流人民也。”(《鹽鐵論·復(fù)古》)即多是破產(chǎn)農(nóng)民?,F(xiàn)在官營,所使用的勞力是卒、徒“……諸鐵官皆羅直吏卒徒,攻山取銅鐵,一歲功十萬人已上”(《漢書·貢禹傳》)征發(fā)正在田中勞作的農(nóng)民去服徭役煉鐵銅,鑄鐵器銅錢。倘若一個中等勞力可供七個人的糧食,那么就將造成“是七十萬人常受其饑也?!?《漢書·貢禹傳》)然而受饑的農(nóng)戶還要上繳各種賦稅口算,不堪勞苦必然逃亡,逃亡后又沒有出路。而未逃亡的還要承擔(dān)逃亡者的賦稅,正所謂:“刻急細民,細民不堪,流亡遠去;中家為之代出,后亡者為先亡者服事?!薄笆且蕴锏厝栈?城郭空虛?!?《鹽鐵論·未通》)若官營冶鐵也以收留破產(chǎn)流亡農(nó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