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國、王朝平城的歷史與歷史基于正史《西域傳》的西域地域范圍演變探微_第1頁
西域國、王朝平城的歷史與歷史基于正史《西域傳》的西域地域范圍演變探微_第2頁
西域國、王朝平城的歷史與歷史基于正史《西域傳》的西域地域范圍演變探微_第3頁
西域國、王朝平城的歷史與歷史基于正史《西域傳》的西域地域范圍演變探微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西域國、王朝平城的歷史與歷史基于正史《西域傳》的西域地域范圍演變探微

一西域地域的界定在這24個故事中,《西域傳》是一部以西北、中亞、南亞乃至地中海沿岸廣大地區(qū)為命名的國家和部落的傳記,始于班固對西域歷史的描述。傳記的開頭給出了“西域”這個詞的定義。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東則接漢,阸以玉門、陽關(guān),西則限以蔥嶺。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其河有兩原:一出蔥嶺山,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鹽澤者也,去玉門、陽關(guān)三百余里“南山”即今之昆侖山,自《漢書》首開《西域傳》記述之先,以后歷朝正史中以《西域傳》之名而記的有六部,分別為《后漢書·西域傳》《魏書·西域傳》《隋書·西域傳》《北史·西域傳》《新唐書·西域傳》《明史·西域傳》。這隨后幾部正史的《西域傳》所記載的地域都是以《漢書·西域傳》中所記載的地域為基礎(chǔ),然后根據(jù)當時各朝對西域的經(jīng)營控制以及歷史的進展對其記載,可謂是一脈相承,而又各有時代特色。班固作為《漢書》的作者,在對《漢書》各傳的體例設(shè)計時,就要考慮如何對其進行分門別類,也要考慮如何對史料進行編排和記述的范圍。為此,給廣大的西域地區(qū)下定義就是必須要做的工作。但是,班超又為何要把西域的范圍定義在當今新疆這一特定的區(qū)域內(nèi)呢?田衛(wèi)疆認為:“西域……從一開始它就有濃厚的政治色彩?!蔽覀冊诳吹轿饔虻赜蚨x范圍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在《漢書·西域傳》中有“西域諸國大率土著,有城郭田畜,與匈奴、烏孫異俗,故皆役屬匈奴”出現(xiàn)這一矛盾,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作者并未注意到這一矛盾之處。第二種可能是書出多人之手,難免會有誤?!啊稘h書》乃考其始未,凡經(jīng)四人手,閱三十四年,始成完書,然后知其審訂之密也?!钡谌N可能是作者在確定西域的地域范圍時,沿用了《史記·大宛列傳》中的“是歲漢遣驃騎破匈奴西域數(shù)萬人,至祁連山”繼《漢書》之后的《后漢書·西域傳》在對西域地理范圍的認識上雷同于《漢書》記載,但有自己的認識:西域內(nèi)屬諸國,東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東極玉門、陽關(guān),西至蔥領(lǐng)。其東北與匈奴、烏孫相接。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其河有兩源,一出蔥領(lǐng)東流,一出于闐南山下北流,與蔥領(lǐng)河合,東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鹽澤,去玉門三百余里。其后甘英乃抵條支而歷安息,臨西海以望大秦,拒玉門、陽關(guān)者四萬余里。這里的蔥領(lǐng)當指今蔥嶺,所載之河應(yīng)為塔里木河從譚其驤先生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可看出,當東漢政權(quán)最為興盛時,烏孫國并未進入其國家正式版圖。由此得出一則疑問,為何在西漢時已臣屬于漢王朝的烏孫國見于《漢書·西域傳》,而不見于《后漢書·西域傳》為其單獨立傳?有關(guān)烏孫的記載散落在《耿恭傳》、《班超傳》、《袁安傳》、《南匈奴傳》、《鮮卑傳》、《西域傳》等傳中,即使如此,也只是提及而已,并未對其詳細記載?!段簳の饔騻鳌纷裱稘h書·西域傳》所定之范圍,西達大秦(古羅馬帝國),南達印度,但是記載過于簡略,還有很多是抄襲了前兩傳的內(nèi)容。這可能因為在魏晉時,中原戰(zhàn)亂頻繁,影響了西域和中原王朝之間的交流,如《通典》所載,“爰自魏及晉,中原多故,西域朝貢不過三四國焉”二西域地域的“東向發(fā)展”有關(guān)西域地域范圍的定義直到《隋書·西域傳》后才正式確定。漢氏初開西域,有三十六國,其后分立五十五王,置校尉、都護以撫納之。王莽篡位,西域遂絕。至于后漢,班超所通者五十余國,西至西海,東西四萬里,皆來朝貢。這一定義的范圍使之更明確并與《后漢書·西域傳》所說前后呼應(yīng),達到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三十六國,其后分立五十五王”同時,在《隋書·西域傳》中分別出現(xiàn)了青藏高原的政權(quán)—吐谷渾、河西游牧部落—黨項和女國,其載:吐谷渾,本遼西鮮卑徒河涉歸子也。初,涉歸有二子,庶長曰吐谷渾,少曰若洛黨項羌者,三苗之后也,其種有宕昌、白狼,皆自稱獼猴種。東接臨洮、西平,西拒葉護,南北數(shù)千里,處山谷間。把吐谷渾和黨項兩個民族政權(quán)的記載歸在《西域傳》中,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把吐谷渾活動的這一地區(qū)(正是現(xiàn)今青藏高原的北部地域,按現(xiàn)在的藏區(qū)劃分,其地大多屬于安多藏區(qū)的范圍,)正式列入西域范圍,同時,也把黨項的主要活動區(qū)域之一的河西地區(qū)也正式列入西域地域范圍。這也昭示著西域的地域范圍正式向東擴大到青藏高原和甘肅河西地區(qū)。談到這里,不得不對“西域”地域的“東向發(fā)展”作一個說明。匈奴是最早使用“西域”這一地名來特指其包括河西在內(nèi)的西部領(lǐng)地。據(jù)《史記·大宛列傳》,匈奴單于收養(yǎng)的烏孫昆莫成年后,匈奴單于將其所轄的部眾還予昆莫,“令長守于西域”女國的記載,《隋書·西域傳》中有,在隨后的《北史·西域傳》也出現(xiàn)。現(xiàn)在對比《隋書》與《北史》兩史記載的女國:女國,在蔥嶺之南,其國代以女為王。王姓蘇毗,字末羯,在位二十年。女王之夫,號曰金聚,不知政事。國內(nèi)丈夫唯以征伐為務(wù)。山上為城,方五六里,人有萬家。王居九層之樓,侍女數(shù)百人,五日一聽朝。復有小女王,共知國政。女國,在蔥嶺南。其國世以女為王,姓蘇毗,字末羯,在位二十年。女王夫號曰金聚,不知政事。國內(nèi)丈夫,唯以征伐為務(wù)。山上為城,方五六里,人有萬家。王居九層之樓,侍女數(shù)百人,五日一聽朝,復有小女王共知國政。經(jīng)對比可知,兩史所言女國,實則一國也。實為《北史》作者引用了《隋書》之記載。按譚其驤先生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兩史所記載女國的地域范圍就是現(xiàn)在的西藏阿里及毗連的部分地區(qū),在《隋書·西域傳》于闐條也有“于闐國,都蔥嶺之北二百余里?!瓥|去鄯善千五百里,南去女國三千里,西去朱俱波千里,北去龜茲千四百里,東北去瓜州二千八百里”《新唐書·西域傳》沒有對西域的范圍進行說明,而是直接就按已形成的西域范圍記載西域國家。這里筆者注意到了一個地名—東女國,其國地理位置所記如下:東女,亦曰蘇伐刺拏瞿咀羅,羌別種也,西海亦有女自王,故稱東別之。東與吐蕃、黨項、茂州接,西屬三波訶,北距于闐,東南屬雅州羅女蠻、白狼夷。據(jù)《元和郡縣圖志》,唐時的茂州和雅州即當今四川雅安和阿壩地區(qū),漢時為冉駹和夷獠聚集區(qū),現(xiàn)在這一地區(qū)屬于康巴藏區(qū),地理位置屬于四川省西部的青藏高原東緣。由此可知,東女國的地理范圍已經(jīng)深入到了青藏高原內(nèi)部,并且已深入到青藏高原東部。但這里有一個問題,《新唐書·西域傳》中的東女國是《隋書·西域傳》和《北史·西域傳》中的女國嗎?據(jù)《大唐西域記》卷四,婆羅吸摩補羅國條:“此國境北大雪山中,有蘇伐剌拏瞿咀國,……東西長,南北狹。即東女國也?!瓥|接吐蕃國,北接于闐國,西接三波訶國?!蓖罗?在長安之西八千里,本漢西羌之地也。其種落莫知所出也,或云南涼禿發(fā)利鹿孤之后也。利鹿孤有子曰樊尼。及利鹿孤卒,樊尼尚幼,弟傉檀嗣位,以樊尼為安西將軍。后魏神瑞元年,傉檀為西秦乞佛熾盤所滅,樊尼招集余眾,以投沮渠蒙遜,蒙遜以為臨松太守。及蒙遜滅,樊尼乃率眾西奔,濟黃河,逾積石,于羌中建國,開地千里。樊尼威惠夙著,為群羌所懷,皆撫以恩信,歸之如市。遂改姓為窣勃野,以“禿發(fā)”為國號,語訛謂之“吐蕃”。其后子孫繁昌,又侵伐不息,土宇漸廣。歷周及隋,猶隔諸羌,未通于中國。其國人號其王為“贊普”?!懹^八年,其贊普棄宗弄贊始遣使朝貢。從這一記載來看,吐蕃與女國、黨項一樣,都屬于羌種。后來,統(tǒng)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元朝時期納入中央王朝的政治版圖,到了明代,也屬于明朝。這時西域的地域范圍已經(jīng)包括了青藏高原,所以在《明史·西域傳》中就把青藏高原全部都包括在了西域的地域范圍之內(nèi)。遵上文所述,在西域地域范圍的確定上有三個特點:一是在對西域地域的認識上是循序漸進的,并非一蹴而就。如陳垣所言“西域之名,漢已有之,其范圍隨時代之地理知識及政治勢力而異”。三《明史西域傳》中的西域地域清人修《明史·西域傳》,就必然要面對“西域的地域范圍包括哪些地區(qū)”這個問題??傮w來說:《明史·西域傳》地域的特點是既相承于前朝正史的記載范圍,又反映了時人對西域地域的認識和國家實際統(tǒng)御的版圖。西域地域范圍的認識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完善的理論,從《漢書》開始不斷的給予完善,到了《隋書》編纂時,對西域地域范圍的認識正式確定,那就是:西出現(xiàn)今的甘肅省嘉峪關(guān),向西到達今天的地中海、紅海沿岸,向北到達中亞的咸海以及我國新疆的阿爾泰山之下,南到青藏高原和南亞的廣大地區(qū)。這就是《明史》之前的各朝正史的《西域傳》反映的西域地域,其中并不包括北方蒙古高原以及西伯利亞的各民族政權(quán)和各部落。正是前朝正史對西域地域的認識已經(jīng)形成,所以,清人在修《明史·西域傳》時,按照纂修正史的“正統(tǒng)思想”一脈相承,對總的方向和框架沒有進行根本的改變。但是,又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有了自己新的認識。一是對西域的地域范圍的西端設(shè)定在了今西亞地區(qū),并未包括地中海地區(qū),非洲地區(qū)也未涉及。二是向南包括了衛(wèi)藏地區(qū)、安多、康巴藏區(qū)以及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爾、不丹和現(xiàn)在的克什米爾部分地區(qū),南亞的其它地區(qū)并未包括其中。產(chǎn)生如此變化,筆者認為原因是:一、明末清初,東西方交流的不斷深入,來自西方全球性的地理地域觀念傳播到中國,對《明史·西域傳》中對西域地域范圍的最后形成有一定的影響。二、隨著航海技術(shù)的發(fā)展,海上絲綢之路也成為了一條非常重要的貿(mào)易通道,把部分沿海地區(qū)記入它傳是符合歷史發(fā)展進程和史書編纂需要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