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高志》所見隋初周禮六官制度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00e7299f89bbae2a0b4e35ead9d4b20/600e7299f89bbae2a0b4e35ead9d4b201.gif)
![《隋書高志》所見隋初周禮六官制度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00e7299f89bbae2a0b4e35ead9d4b20/600e7299f89bbae2a0b4e35ead9d4b202.gif)
![《隋書高志》所見隋初周禮六官制度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00e7299f89bbae2a0b4e35ead9d4b20/600e7299f89bbae2a0b4e35ead9d4b203.gif)
![《隋書高志》所見隋初周禮六官制度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00e7299f89bbae2a0b4e35ead9d4b20/600e7299f89bbae2a0b4e35ead9d4b204.gif)
![《隋書高志》所見隋初周禮六官制度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00e7299f89bbae2a0b4e35ead9d4b20/600e7299f89bbae2a0b4e35ead9d4b20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隋書高志》所見隋初周禮六官制度
隋朝是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在魏晉長期分裂后,成為一個大統(tǒng)一的王朝。為鞏固統(tǒng)一,加強集權,楊堅、楊廣父子在職官制度上曾作了許多改革。這些改革,不僅在當時對于消除分裂割據(jù)起過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對我國以后封建專制主義政治的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一)省之建立及分工楊隋政權是篡周而建立起來的,但從職官制度來說,它卻主要是承襲了魏晉、北齊的制度。關于這一點,《隋書·百官志》在序言中曾有詳細的記載:“有周創(chuàng)據(jù)關右,……酌酆鎬之遺文,置六官以綜務,詳其典制,有可稱焉。高祖踐極,百度伊始,復廢周官,還依漢、魏?!瓱鬯梦?意存稽古,建官分職,率由舊章。大業(yè)三年,始行新令?!边@段論述既交代了隋代官制的淵源,也對文帝、煬帝的兩次改革作了簡明的評論。它是研究隋代官制的一個提綱。關于隋文帝一即位就廢除北周的周禮六官制度一事,《隋書·高祖紀》載:“開皇元年二月甲子,上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于臨光殿?!笊飧脑?。易周氏官儀,依漢魏之舊。”即位當天就宣布了改革。隋文帝所以迫不及待地廢除六官制度,正如陳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中指出的,宇文周為團結(jié)內(nèi)部,故“假借關中本是姬周的故土”,實行托古改制。然而,歷史畢竟是發(fā)展的,古代官制必然不能適應已經(jīng)發(fā)展了的社會現(xiàn)實,所以北周改制,也只是在中央文官中采用了一些周官名號而巳。文帝時的官制,基本上是承襲了江左及北齊的漢魏遺制,但其中也有承襲北周的。就是承襲江左、北齊的,而有些機構(gòu)的設置和職掌,官員的權力與品級,也有很多的更動。文帝時的官制改革,影響較大的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立起了三省六部制度。隋初中央有五省、二臺、九寺、十二衛(wèi)等機構(gòu)。五省即尚書、內(nèi)史、門下、秘書、內(nèi)侍。歷史上一般稱為三省制度,是因為秘書省掌國家圖書典籍,地位雖高,但職務清閑;內(nèi)侍省管理宮廷內(nèi)部事務,官員由宦官充當。這兩機構(gòu)都與國家大政無多大影響。當時真正負責國家政務的是尚書、內(nèi)史、門下三省,以及尚書省所屬的六部。三省之名,隋以前早已存在,而三省并立,各有分工,以及三省長官共同向皇帝負責,則應始自于隋。中國封建社會自兩漢以來,隨著地主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也在不斷加強。中書、尚書之名,秦漢時已有。中書、尚書稱省則始自魏晉。中書、尚書原是一職,漢武帝用宦官稱為中書,漢成帝改用士人,稱為尚書。故唐人徐堅說,兩漢時,“漢成帝已后,無復中書之職?!奔爸翓|漢末年,才又有中書的名號。當時曹操封為魏王,于魏國設秘書令,“典尚書奏事”門下省也是魏晉后成立的。晉志說:“給事黃門侍郎,秦官也。漢已后并因之,與侍中俱管門下眾事?!遍T下之名始見于此。可見晉時已稱門下省。門下省的長官侍中,原是漢時一種無定員的加官,其職責就是侍從皇帝。魏晉以后,地位漸高,從“備切問近對,拾遺補闕”,進而為“與三公參國政,直侍左右,應對獻替”的決策人物。從上述可見,自兩漢以后,為集權于自己之手,帝王多是采用了分割大臣事權及任用親信近臣的辦法。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的先后出現(xiàn),便是這種專制主義政治發(fā)展的具體體現(xiàn)。三省在魏晉雖早已有之,但當時三省并未有明確的分工。三省長官成為國家中樞首腦還有一個時間先后的過程。對此,王應麟曾說:“漢政歸尚書,魏晉政歸中書,后魏政歸門下。”三省并立,即是由三省長官代替秦漢時的丞相,把相權一分為三,以便于皇帝總攬大權。三省中的分工,隋唐時中書草擬詔令,門下審議封駁,尚書負責施行,這也是過去中書“掌贊詔命”,門下“獻正諫納”,尚書“總典綱紀”的繼續(xù)。在隋代的三省長官中,尚書令品秩最高,為正二品,納言、內(nèi)史令皆正三品。文帝以為尚書令位高權重,故不置尚書令,以左、右仆射主持省事。尚書省所屬六部、廿四司,也是隋文帝初年確定的。西漢時,按《漢舊儀》所述,尚書屬下為曹,當時有五曹,即三公、常侍、二千石、民曹、客曹。東漢時有的說五曹,有的說六曹,說法不一。列曹尚書之下又有三十四郎,具體分管多種事務。魏晉以后,五尚書、六尚書不等,其下少者十八曹郎,多者二十八曹郎。到隋文帝確定尚書省下設吏、度支、禮、兵、都官、工六尚書。每一尚書轄有四個子司,共二十四司。此后,這一制度沿至清代。三省六部制度的確立,是中國職官制度史上的重大變革。它將相權一分為三,把決策和執(zhí)行機構(gòu)加以劃分,對于防止權臣篡位,穩(wěn)定政局,維護統(tǒng)一,都起了積極的作用。二是對武官制度的改革。隋代的武官制度主要是承襲西魏、北周而來的。西魏行府兵制度,開始時領軍有六柱國、十二大將軍、二十四開府將軍,故當時有六軍、十二軍、二十四軍之名。這些軍當時雖總屬于宇文泰,但都“自相督率,不編戶貫”。從職官制度考察,隋初最高的軍事機構(gòu)是十二府,最高的軍官是十二府中的大將軍。文帝規(guī)定,十二府直屬于皇帝,十二府所領軍隊都是皇帝的禁衛(wèi)兵。他不僅將軍權分散,便于自己控制,同時,又將十二府軍隊分成內(nèi)衛(wèi)、外衛(wèi)兩種,就是內(nèi)衛(wèi),也有主次之分,使之互相牽制。再以武官品級來看,西魏、北周握有兵權的柱國、大將軍都是正九命,相當于后來的正一品。至隋,上柱國、柱國都是勛官,不領兵。握兵的最高武官是十二府中的大將軍,為正三品,與前代相比,降低了二品。隋初十二府之下就是各地的驃騎府、車騎府,其長官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分別為正四品和正五品。這兩職原由西魏時開府儀同將軍及儀同將軍改名而來,在周都是九命,即相當以后的從一品。相比之下,都降低了好幾品。另外,在開皇十年,文帝又下詔不再為府兵另立戶籍,將府兵和一般農(nóng)民同編在一個戶籍上。府兵也多從均田戶中挑選。這樣,府兵既是軍人,也是地方上的百姓,使地方州縣就有權進行監(jiān)督。不僅如此,以前府兵分居于軍坊及鄉(xiāng)團,由坊主、團主統(tǒng)領,自成系統(tǒng)。至此,這一系統(tǒng)也由州縣以下的鄉(xiāng)里組織所代替,軍人居住也分散了。無疑地,這也是削弱了地方驃騎府的權力。文帝分散軍權,降低領軍將領的品級,削弱基層府兵將領權力,加強對地方軍府的監(jiān)督,目的就在于把軍權集中到皇帝的手中。三是地方職官制度上的改革。自秦漢以后,地方實行郡縣兩級制度。到漢武帝時,為加強對地方的督察,分全國為十三部(州),各設刺史,巡行郡國。十三州當時僅只是個監(jiān)察區(qū),并未有行政的建置。至東漢末年,為強加地方軍事力量來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遂將州變?yōu)橐坏胤叫姓C構(gòu)。從此,地方有州、郡、縣三級。到魏晉以后,戰(zhàn)亂不斷,于是州刺史多帶將軍名號?!赌淆R書·百官志》說:“魏晉世州牧隆重,刺史任重者為使持節(jié)都督,輕者為持節(jié)都督?!边@些刺史也可以開置幕府,自署僚屬,權力極大。魏晉以來所以社會長期分裂割據(jù),這亦是重要原因之一。不僅如此,行政層次多,官吏也必然大大增加,加重了國家的負擔。所以文帝于開皇三年下令“罷天下諸郡”,變?nèi)墳橹菘h兩級。于此同時,他還廢除了周、齊以來州郡自辟僚屬的制度?!端鍟ぐ俟僦尽份d:“舊周、齊州郡縣職,自州都郡縣正以下,皆州郡將縣令至而調(diào)用,理時事。至是不知時事,直謂之鄉(xiāng)官。別置品官,皆吏部除授,每歲考殿最。剌史、縣令三年一遷,佐官四年一遷?!边@一改革,既精簡了機構(gòu)和官吏,節(jié)約了開支,也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監(jiān)督,提高了行政效率。此外,改三級為二級后,州刺史相當于過去的郡太守,所以除邊遠的州以外,刺史自此再不帶“使持節(jié)”等名號,只管民政,不握軍權,并且三年一遷,不能久任,連僚屬也由中央任免、考課。這就大大削弱了地方州郡官吏的權力,使他們再也無力起來反抗中央了。四是制定勛官、散官等名號。勛官出自西魏、北周,《舊唐書·職官志》說:“勛官者出自周齊交戰(zhàn)之際,本以酬戰(zhàn)士,其后漸及朝流,階爵之外,更為節(jié)級?!北敝軙r有柱國、大將軍、開府儀同大將軍等名號,初時人數(shù)不多,后來逐步增加,于是這些名號“咸是散秩,無所統(tǒng)御”,只成了一個空頭銜了。散官之名,亦起自南北朝。在此之前,封建政權中亦曾有一些無定員、無職守的官吏。兩漢有所謂“加官”,魏晉南朝曾給致仕的大官僚以光祿大夫等名號,即所謂“優(yōu)崇之制”,但當時還未見散官之名。散官之名最早見于北魏。北魏曾制“散官五等”,然此種散官與后來的散官性質(zhì)不同。它是“百官有缺者,則于中擢以補之”,上兩種官名,到隋文帝時,他加以整齊劃一,建立了散官、勛官制度?!端鍟ぐ俟僦尽氛f:“高祖又采后周之制,置上柱國、柱國、上大將軍、大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上儀同三司、儀同三司……總十一等,以酬勛勞。又有特進、左右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朝議大夫、朝散大夫,并為散官,以加文武之德聲者,并不理事?!硬苡新殑照邽閳?zhí)事官,無職務者為散官,戎上柱國以下為散實官,軍為散號官。”這樣,自隋開始有執(zhí)事官、散官、勛官等的分別。執(zhí)事官是各機構(gòu)中具體辦事的官員;散官只代表品級,是文武官員的一種榮譽官號,不理事;勛官則是酬賞將士的,也同散官一樣,無實權,純是一種榮譽。這一制度沿至大業(yè)六年,煬帝下令:“五品以上通著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緋綠”,文帝制定散官、勛官的各種名號,實際上為了安置眾多的功臣、宿將,以及征戰(zhàn)有功的戰(zhàn)士,使他們得到心理上的一定滿足,增強對中央的向心力,有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二)擴大察察權,強化諸科如果說文帝在職官制度上的改革曾對消除分裂、維護統(tǒng)一起了積極的作用,那么,煬帝的進一步改革,卻倒是為他獨斷專橫、施行虐政鋪平了道路。煬帝對官制又一次改革是在大業(yè)三年,主要有下列幾點:首先是調(diào)整了中央省的機構(gòu)。文帝時原有五省。煬帝改內(nèi)侍省為長秋監(jiān),另增設了殿內(nèi)省。殿內(nèi)省是從門下省及太仆寺分出來的。門下省原來統(tǒng)有城門、尚食、尚藥、符璽、御府、殿內(nèi)六局。這些是掌管京師城門啟閉、天子符璽及服御等事的機構(gòu)。煬帝改殿內(nèi)為尚舍,御府為尚衣,又從太仆寺中分出驊騮署,改為尚乘,另置尚輦局,連同原有的尚食、尚藥,仍為六局,成立殿內(nèi)省以統(tǒng)之。這樣,原來由門下省掌管的皇帝飲食、服御、起居、行幸等事,改由殿內(nèi)省接管了。這實際上是分割了門下的權力。尚書省是全國行政的總匯。煬帝對尚書省內(nèi)部的事權也加以分割限制。文帝時,他就不設尚書令,以左右仆射主持省事。到仁壽年間,他還嫌左右仆射權力太大,加以限制。他曾對左仆射楊素說:“仆射國之宰輔,不可躬案細務,但三五日一度向省,評論大事?!边@件事,正如《隋書》作者所揭露,是“外示優(yōu)崇,實奪之權也?!彼源撕笃蜕洹霸俨粡屯ㄅ惺∈?。”與提高左右丞地位的同時,煬帝又在其下增設了“都司郎各一人”,為從五品,作為左右丞的付手。至唐,此職改為左右司郎中。增設都司郎,實際上也是煬帝分散左右丞權力的一種手段。對于尚書省屬下的六部,煬帝則用提高侍郎的地位來分割尚書的權力。文帝時,六部分二十四司,侍郎是司的長官。其中除吏部侍郎為正四品外,余皆為正六品。到煬帝時,他以侍郎“貳尚書之職”通過以上改動,我們可以看出,尚書省名義上轄有六部,而實際上六部卻已成各自獨立的機構(gòu)了。因為從尚書省內(nèi)各職來看,煬帝時已無左右仆射,主持省事的是左右丞,他們是正四品,而各部尚書卻是正三品,各部侍郎也是正四品。尚書左右丞的品級與各部侍郎相等,所以他也就不可能把品級比自己高的各部尚書當成自己的屬下。他們與各部的關系,只能是一種監(jiān)督的地位。各部尚書都是一個獨立機構(gòu)的長官。這樣,尚書省內(nèi),許多機構(gòu)并立,許多官員品級相當,相互牽制,權力也就分散了。其次是改革府兵領軍制度,進一步集中軍權。煬帝時,改十二府為十二衛(wèi),用以統(tǒng)領府兵。此外,他又增設了四府,即左右備身府,左右監(jiān)門府。這四府不統(tǒng)領府兵,其中官兵多是官僚子弟,或者由召募而來。煬帝用他們侍衛(wèi)左右及分掌宮殿門禁。所以煬帝時已有十六府。從職官制度來看,文帝時府設大將軍,為正三品,將軍為從三品。至煬帝時,又于“諸衛(wèi)置護軍四人,掌貳將軍?!贝寺毢蟾臑槲滟S郎將,為正四品。武賁之下又設武牙郎將,為從四品。與增添將官同時,煬帝還提高了諸衛(wèi)長史的地位,由從六品進為從五品。這些改動,明顯的一點是:也同文職機構(gòu)一樣,增加官員,互為付職,分散權力,便于皇帝控制。煬帝為使自己握有更多的軍隊,還建立了一支親軍。大業(yè)九年,煬帝下詔,“征天下兵,募民為驍果。”驍果也同府兵一樣,“蠲免賦役”。對于地方軍府的官制,煬帝也有所改革。他改驃騎府為鷹揚府,改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為鷹揚郎將、鷹擊郎將,并且分別將其品級從正四品和正五品降為正五品和從五品,都降低了一級。與此相應的,原車騎將軍之下的大都督、帥都督等官也改為校尉、旅帥、隊正,并降低了品級。降低品級,當然是為了削弱地方軍府長官的權力。與集中兵權相聯(lián)系的,煬帝還在駐軍的郡內(nèi)設立了都尉和付都尉兩職。隋志說:“舊有兵處,則刺史帶諸軍事以統(tǒng)之,至是別置都尉、付都尉。都尉正四品,領兵,與郡不相知?!鄙厦嬖f到文帝時邊遠的州因有駐兵,故有些刺史尚帶有“諸軍事”的名號,而煬帝設置都尉,駐兵再不由州史刺管轄,剝奪了刺史的兵權。顯然這也是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的一項措施。再次是煬帝增設了司隸、謁者兩臺,加強了監(jiān)察力量。自東漢成立御史臺以后,御史臺即成了封建國家的唯一監(jiān)察機構(gòu)。這一機構(gòu)自東漢沿襲至隋。文帝、煬帝雖也有損益,但與前大致不異。唯侍御史、監(jiān)察御史的品級有所提高。煬帝時,還有“以御史監(jiān)軍事”煬帝加強監(jiān)察力量,主要是增設了司隸、謁者兩臺。司隸臺設大夫一人,正四品,“掌諸巡察”。其下設別駕二人,巡察畿內(nèi);刺史十四人,巡察畿外。這些機構(gòu)的官員亦效法西漢刺史,以六條巡察郡縣。這六條是;一、察品官以上理政能不;二、察官人貪殘害政;三、察豪強姦滑,侵害下人,及田宅踰制,官司不能禁止者;四、察水旱蟲災,不以實言,枉征賦役,及無災妄蠲免者;五、察部內(nèi)盜賊,不能窮逐,隱而不申者;六、察德行孝悌,茂才異行,隱不貢者。這些官員每年二月出巡,十月入奏。顯然這是為監(jiān)視地方而設立的。后來煬帝雖廢去司隸臺名號,但司隸從事的官員仍然存在,不時地仍派他們?nèi)タたh巡察。謁者臺亦是煬帝新設的,其主要任務雖然是“掌受詔勞問,出使撫慰”,是專門受皇帝派遣出使的機構(gòu),但其職掌中還有“持節(jié)察授,及受冤枉而申奏之”的責任,顯然他們也是皇帝的耳目,代表中央監(jiān)察地方的官吏。最后是煬帝在地方行政上的改革。大業(yè)三年,煬帝改州為郡,以郡統(tǒng)縣。這一改動,地方行政雖然仍是二級制度,但自魏晉以來,州比郡高,以州改郡,相應的就是降低了地方官的品級。所以,煬帝時郡太守的品級都比前的州刺史分別降低了一級。不僅如此,煬帝為分割地方長官權力,還在“諸郡各加置通守一人,位次太守?!痹O立通守,自然是用來分太守之權的。在地方行政改革中,我想特別要提一下郡丞的地位及作用。丞者,翊也,是付佐之意。秦時九寺、執(zhí)金吾皆有丞,為九卿之付職,秩皆千石??な?、郡尉亦有丞,秩六百石??h丞則員四百石。除以上改革外,煬帝還對監(jiān)、寺、東宮、王府的職官品級及散官等位各方面都有所改動,因與全國政事影響不大,不再贅述。就以上各點來看,煬帝設立殿內(nèi)省,就是要分割門下省之權;尚書省不設令仆,提高尚書左右丞的品級,以及六部中增設侍郎,目的就是要分散尚書省內(nèi)部的事權;改革軍事系統(tǒng),降低軍官品級,召募驍果,增設都尉,就要把軍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設通守,增大丞的權力,也是為了削弱地方的權力,使之互相牽制,只能完全聽命于中央。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強化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統(tǒng)治,都是為了把軍政大權集中到皇帝一人的手中。也正是通過上述改革,所以煬帝能做到大權獨攬,專橫暴虐,故在大業(yè)九年以前,沒有官吏能敢于站出來進行公開反抗。相反的,最先于大業(yè)九年起來反抗的楊玄感,卻倒是假借煬帝的詔令于黎陽集兵的。一直到大業(yè)十二年,當時農(nóng)民起義已遍及全國,煬帝的統(tǒng)治行將崩潰,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特種功能焊接材料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PP改性新材料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玻璃纖維仿形織物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水質(zhì)監(jiān)測系統(tǒng)合作協(xié)議書
- 八年級英語下冊 Unit 3 單元綜合測試卷(人教版 2025年春)
- 2024-2025學年河北省石家莊市高新區(qū)四年級(上)期末數(shù)學試卷
- 三年級作文詩歌:乒乓球賽
- 2025年個體工商戶雇傭合同(2篇)
- 2025年人才培訓勞動合同樣本(2篇)
- 2025年中學高三年級下學期班級工作總結(jié)(三篇)
- 2025年初級社會工作者綜合能力全國考試題庫(含答案)
- 小型餐飲店退股協(xié)議書
- 第九講 全面依法治國PPT習概論2023優(yōu)化版教學課件
- 兩淮礦區(qū)地面定向多分支水平井鉆進作業(yè)技術規(guī)程
- vc約起來史上最全180個知名投資人聯(lián)系方式
- 中國酒文化英文介紹
- 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報告風險評估參考
- GB/T 14343-2008化學纖維長絲線密度試驗方法
- 制冷操作證培訓教材-制冷與空調(diào)設備運行操作作業(yè)培課件
- 中交與機械竣工區(qū)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