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鑒賞詩歌形象_第1頁
高考鑒賞詩歌形象_第2頁
高考鑒賞詩歌形象_第3頁
高考鑒賞詩歌形象_第4頁
高考鑒賞詩歌形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鑒賞2012年全國各地高考匯總省份朝代體裁題目作者主題問題數(shù)量分值大綱唐詩律詩落葉修睦注詠物詩2個8分安徽宋詩絕句最愛東山晴后雪楊萬里寫景詩2個8分重慶金詞小令鷓鴣天預(yù)報王

寂思鄉(xiāng)詩2個6分天津宋詩絕句野菊楊萬里詠物詩3個8分江西宋詞中調(diào)江城子秦觀惜別詩2個8分江蘇宋詞小令夢江南溫庭筠閑適詩3個10分湖南唐詩絕句度破訥沙李益邊塞詩2個6分廣東元詩絕句余杭四月白珽寫景詩2個7分湖北唐詩絕句送鄒明府游靈武賈島寫人詩2個8分山東宋詩絕句吳松道中二首晁補之思鄉(xiāng)詩2個8分福建宋詞中調(diào)望江南李綱寫景詩2個6分四川元詩絕句子規(guī)曹伯啟思鄉(xiāng)詩2個8分遼寧宋詩絕句初見嵩山張耒寫景詩2個11分題目特點

盤點一、歷年的古典詩歌高考試題均選自唐宋詩詞,具有經(jīng)典、規(guī)范的特點;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觀題和主觀題,以主觀題為主;

盤點二、歷年的高考試題均是近體詩,且大多數(shù)是短小精悍的絕句,沒有一年選古體詩或其他形式的詩歌;

盤點三、選材力避兩點:1、家喻戶曉的作品不選,以免給猜題押題者提供機會;2、艱澀冷僻者也不予考慮;

盤點四、鑒賞的詩歌均選自課外。故閱讀相當數(shù)量的課外古典詩歌是做好鑒賞題目的前提。

古代詩歌鑒賞,《考試說明》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nèi)容?!睆慕鼉赡甑母呖荚嚲韥砜?,鑒賞“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往往是融會在一起而不是單獨立題的,但是許多考生對古代詩歌鑒賞似乎還不曾入門,往往答非所問,甚至全然牛頭馬嘴,因此這里試圖采用由分而總的方法,幫助考生提高基本的鑒賞能力??键c闡釋

1.鑒賞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2.鑒賞作品的語言包括準確理解有關(guān)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暗示意義;還包括準確理解重要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賞析詩歌語言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chuàng)造意境的藝術(shù)效果。

3.賞析表達技巧包括比喻、比擬、借代、夸張、互文、通感、雙關(guān)、襯托、對比、反語、反復(fù)等修辭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征、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jié)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詩歌)等表現(xiàn)手法。

4.評價作品思想內(nèi)容包括概括主旨,簡析作品的政治意義、思想意義、人生意義,賞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和藝術(shù)風格,指出局限性。

【考綱陳述】能力層級為E級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1)上看:看詩歌題目,圈出題眼(主要內(nèi)容、感情基調(diào))。再看作者,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如南宋的愛國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詩歌的背景,尋找詩歌內(nèi)容和情感的線索。(3)中看:看全詩主體,每句圈出一兩個詞作為句眼,特別注意詩歌中的表現(xiàn)情感的形容詞和副詞(如:孤、獨、自、寂)。后部分一般運用議論、抒情手法,是詩的主旨。古代詩歌鑒賞之鑒賞詩歌的形象什么是詩歌的形象?形象(意象)人(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詠物詩或雜詩中的物象)景(寫景詩或雜詩中的景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詩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chuàng)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shù)形象。鑒賞詩歌中的形象(1)人物形象分為兩種,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主人公)。另一類是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如《江雪》中的漁翁)。(2)景物形象是指詩歌中描繪的自然景象(如《詠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歸園田居》中的方宅、草屋等)。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稱之為“意象”。(3)事物形象是指那些托物言志詩中描繪的形象(如《石灰吟》中所詠嘆的石灰),詩人往往借助具有某種特定內(nèi)涵的事物來表明自己的心跡或某種情感。一人物形象

鑒賞人物形象知識概說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兩類: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登高》中杜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如《觀獵》中將軍的形象。古典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它可以是人物的一個眼神、一個笑容、一個動作、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或一組人物的語言、聲音,或是一個典型的細節(jié)。因此,鑒賞人物形象應(yīng)以人物(肖像、行動、語言、神態(tài)、心理)、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情節(jié)為依據(jù),以所寫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對所寫人物的態(tài)度為角度進行。怎樣鑒賞(分析)人物形象

閱讀李白詩《獨坐敬亭山》,試分析詩中所塑造的詩人形象。獨坐敬亭山李白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答案一:一個山頭,一座亭子,一個人,所有的鳥兒都飛走了,連云兒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環(huán)境中,詩人守望山頭,“相看兩不厭”寫出了作者的凄涼,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內(nèi)心的感受。解答不具體,且答非所問。

答案二:我雙手背在身后,抬頭仰望天上那群鳥兒不停地向遠處飛去,眼睛充滿無限的憂傷。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隨著好冷的風閑散地飄向遠方,這時,我的衣襟被風吹起。望著那高高的敬亭山,無語,望著它,漸漸地,我覺得我變得與它一樣高大,我用我憂傷的眼神看著它,而它也用那渾然的自然的眼神看著我,一樣的無語,但我倆彼此都不覺得厭煩,此時我孤獨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誤例分析:擴寫語段的好例子,詩歌鑒賞的壞典型。判為0分。

答案三:詩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羈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與敬亭山廝守,不去理睬“眾鳥”與“孤云”,清高自傲的詩人形象自然流露,但從詩中我們隱約可見詩人的寂寞心情,或為功名,或為宦海浮沉。也許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與李白比孤比傲比豪邁。不是本詩的表現(xiàn)正解:答案由三個部分構(gòu)成

全詩塑造了一個不與世俗同列又有點孤寂的詩人的形象。

眾鳥之“高飛”與孤云之“獨去”,寫出了山靜而空的特點,暗示了世俗對詩人的冷遇,表現(xiàn)出詩人孤獨生活;只有“相看不厭”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時,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xiàn)出人世的“無情”,從而又寫出了詩人孤獨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強的性格。表現(xiàn)出詩人從自然中尋求快樂,忘懷得失的思想感情。

概括特點分析依據(jù)指出意義(情感)(1)用兩三個詞概括形象特點(性格+身份);(2)結(jié)合詩句分析形象具有這些特點的依據(jù);(3)總結(jié)指出形象的意義(或作者的情感)。

給你技巧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構(gòu)成:提問方式: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變式提問:請分析抒情主人公當時的心情?(一)知人論世,關(guān)注背景

訴衷情陸游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于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2、抓人物心理:“萬里匹馬”、“關(guān)河夢斷”、“身老滄州”

抓人物神態(tài):“淚空流”等詞句理解全詞。

這首詞前兩句回憶當年在抗金前線的戰(zhàn)斗生活,匹馬征萬里,其颯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氣可見;“關(guān)河夢斷何處”是說一覺醒來,關(guān)河要塞不知在何處,意謂脫離了前線;“塵暗舊貂裘”是說塵土積滿從軍時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達敵人尚未消滅,自己衰鬢先斑的慨嘆,“天山”代指抗金前線?!靶脑谔焐?,身老滄洲”表達了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幽憤。1、知人論世,關(guān)注背景:人:陸游;世:南宋,抗金;背景:詞后“滄州”的注釋,暗示此詞是詩人晚年閑居三山時所寫。例1:簡析下面這首宋詞中的人物形象。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注: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于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答案:詩中描寫了一個被閑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詩中人物曾經(jīng)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xiàn)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什么形象形象的特征形象的意義分析李清照的《點絳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點絳唇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刬(chǎn)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1、塑造了一個活潑嬌媚、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又略帶幾分矜持的少女形象。2、第一句是動作描寫,寫出了少女的活潑快樂;第二句寫少女的神態(tài),展現(xiàn)了人物嬌媚的風姿;第三句寫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狀;第四句在“走”與“回首”的矛盾和“卻把青梅嗅”的掩飾中展現(xiàn)了想見又怕見的微妙復(fù)雜的心理(含羞、好奇、愛戀等)。3、這表現(xiàn)了她的天真、活潑和勇敢的一面。分析依據(jù)指出意義(情感)概括特點(二)注意細節(jié)、動作﹑心理等的描寫

約客趙師秀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答案:全詩通過對撩人思緒的環(huán)境及“閑敲棋子”這一細節(jié)動作的渲染,既寫了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也寫出約客未至的一種悵惘的心情,可謂形神兼?zhèn)?。全詩生活氣息較濃,又擺脫了雕琢之習,語言清麗可誦。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坶T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注:帶郭,意即靠近外城。

問:詩中的陸鴻漸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形象: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隱士形象。

形象特征:前四句寫環(huán)境幽僻、高雅,表現(xiàn)了他的高潔不俗。后兩句寫西鄰對他行蹤的敘述,側(cè)面烘托了他的瀟灑。

形象意義:通過塑造這一形象表現(xiàn)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三)注意環(huán)境描寫尋陸鴻漸不遇皎然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⑴這首詩的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環(huán)境。⑵試簡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寒冷、寂靜在寒冷寂靜的天地里,漁翁不怕天冷雪大,專心釣魚,形體雖然孤單,形象卻顯清高超脫。這個清高超脫的漁翁形象,實際上這就是詩人要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的寫照。《題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個怎樣的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李凝是一個過著悠閑、寧靜生活的隱士形象。首聯(lián)詩人用“少鄰”“草徑”“荒園”的環(huán)境描寫,表現(xiàn)了李凝居處的荒僻,暗示其隱士身份。頷聯(lián)的以動襯靜,頸聯(lián)的歸路所見,表現(xiàn)李凝居處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閑、寧靜。尾聯(lián)的作者心理活動彰顯主旨,表現(xiàn)作者對這種隱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隨堂練習

題葡萄圖

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長,號青藤居士。天資聰穎,才華橫溢,詩文書畫戲劇俱佳,然終生不得志于功名。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

①詩歌塑造了一個飽嘗辛酸、懷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②首句既寫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寫出了現(xiàn)狀的落魄;但“獨立書齋嘯晚風”一句卻寫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氣概;三四句以“明珠”為喻,既指畫中葡萄拋擲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被埋沒。③詩人借此表達了自己對當時社會的傲視和嘲弄。形象的意義(思想內(nèi)容及觀點態(tài)度)人物形象分析答案構(gòu)成:形象的總體特征+結(jié)合詩句分析其特征+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1、知人論世,結(jié)合背景了解人物當時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為、語言、心理細節(jié)等,把握人物特征。3、注意環(huán)境描寫。小結(jié):人物形象鑒賞的方法

人物形象題的答題模式1、什么形象(概括形象)2、形象的特征(結(jié)合詩句分析)3、形象的意義(形象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常見人物形象類舉1.不慕權(quán)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如李白?!鞍材艽菝颊垩聶?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xiàn)了他淡于富貴、傲視權(quán)貴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痹娙瞬⒉粌H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展現(xiàn)的是悠游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xiàn)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注)通過對晚秋時節(jié)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寫,表達了對山水風光的喜愛。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寫前不見圣賢之君,后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的流下眼淚。塑造了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形象。5.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陸游和辛棄疾的許多詩歌都反映出他們忠心報國,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鮮明。如《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破陣子》(注)。6.友人送別、思念故鄉(xiāng)的形象。如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7.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涼州詞》(注),王昌齡的《出塞》表現(xiàn)了他們忠心報國,獻身邊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車行》則體察人民痛苦,反對戰(zhàn)爭。8.愛恨情長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鈴》寫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后相思的綿綿情意,塑造了一個愛恨情長的藝術(shù)形象。人物形象:豪放瀟灑、英姿颯爽、武藝不凡、斗志昂揚不拘禮節(jié)、天真頑皮、勇猛剽悍、干練果決英武豪邁、寂寞惆悵、飽經(jīng)磨難、顧影自憐身孤影單、百無聊賴、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悠閑自得、怡然自得安閑寧靜、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獨苦悶輾轉(zhuǎn)漂泊、羈旅天涯、真題再現(xiàn)一、[2012·湖北卷]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送鄒明府游靈武[注]賈島曾宰西畿縣,三年馬不肥。債多憑劍與,官滿載書歸。邊雪藏行徑,林風透臥衣。靈州聽曉角,客館未開扉。[注]明府:對縣令的尊稱。靈武:即靈州(治所在今寧夏靈武縣)。(1)請概括鄒明府這個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并作簡要分析。(4分)(2)賈島注重用字推敲,請對第三聯(lián)中的“藏”、“透”二字作簡要賞析。(4分)(1)請概括鄒明府這個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并作簡要分析。(4分)真題再現(xiàn)[答案]詩中鄒明府形象的主要特點是:清正廉潔。三年縣令任滿離去,馬依舊瘦弱,隨身相伴的還是那些書。如今冒雪遠游朔方,前程艱險,單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風。正是通過這些細節(jié)的刻畫,展現(xiàn)了鄒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真題再現(xiàn)二、[2012·安徽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最愛東山晴后雪①[宋]楊萬里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最愛東山晴后雪,軟紅光里涌銀山?!咀ⅰ竣俦驹姙椤堆┖笸砬?,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后雪〉二絕句》中的一首。8.請簡要分析這首詩中詩人的形象。(4分)9.請賞析“軟紅光里涌銀山”中“軟”“涌”二字的妙處(4分)[答案]詩人只顧追尋勝景而不覺春寒,駐足春風夕陽中凝望東山,對東山雪景充滿喜愛之情。從這些動作與心理的描寫中,可以看到一個心境悠閑、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詩人形象。8.請簡要分析這首詩中詩人的形象。(4分)真題再現(xiàn)鑒賞詩歌中的事物形象

白鷺圖

(劉羽)芳草垂楊蔭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無人識,獨向斜陽嘆白頭。

問題:這是一首題畫詠物詩,詩人筆下的白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白鷺是一個孤獨、寂寞、追求清高而無人理解的悲劇形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描繪對象。詩人通過這種象征性的物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xiàn)他的品格節(jié)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

古詩中的事物形象:

1、具有象征意義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所以詠物詩運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過對某一具體事物的描繪來表達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小松杜荀鶴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開頭兩句描寫了“小松”怎樣的特點。

2、說說你對本詩主題的理解。①描寫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頑強生命力的特點。②這首詩以“松”寫人,用“小松”初時不為人注意而最終長成凌云大樹,比喻人才雖出身卑微而終能成就大業(yè),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淺陋。1、分析思路欣賞這類詩時,一要提煉所寫物象描寫特征的詞語,挖掘物象內(nèi)在的品格、精神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與志的“契合點”,力求明白作者意在何為,情為何端。2、答題步驟(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形象(結(jié)合表現(xiàn)手法);(3)點出形象的意義(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典例分析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早

梅張

渭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消。問:詩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案】(步驟1)本詩展現(xiàn)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風而發(fā)的形象。(步驟2)“寒”字點明早梅生存條件的惡劣;“迥”字表現(xiàn)出早梅的孤單;“白玉條”之喻、疑梅為雪之錯覺,鮮明地表現(xiàn)出早梅冰清玉潔之質(zhì)。(步驟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1)在這首詩中,詩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詩人借此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詩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征。(2)主要運用了襯托(用冰雪襯托梅之堅毅)、對比(用桃李對比以顯示梅之高潔守志)的手法;詩人借此表達了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小結(jié):鑒賞物象要注意以下幾點:(1)熟記物象的象征意義。(2)鑒賞一般物象要注意結(jié)合作者的處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形象的象征意義。(3)抓住物象的特征與作者所寄寓的感情。鑒賞詩歌中的景物形象1意象2意境什么是意象?先看一首詩:春曉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中寫了那些形象?這些形象讓你產(chǎn)生怎樣的聯(lián)想?分析啼鳥:早上起來,到處聽到小鳥的啼唱……風雨:昨晚風雨交加……落花:花都凋謝了,落了一地……啼鳥:歡快的氣氛風雨:無情的風雨落花:實讓人惋惜先想到再想到

在這首詩中,詩人借啼鳥寫出自己的高興的心情,借風雨、落花寫出詩人的感傷之情,將喜春、惜春之情表現(xiàn)得貼切自然??偨Y(jié)一下這就是意象

從剛才的詩歌中,可以歸納兩點:有些形象可引發(fā)我們的豐富聯(lián)想。形象是意象的根。這種聯(lián)想以我們的生活底蘊、人生閱歷為資本,又與詩歌具體語境有關(guān)。意象是讀者與作者共同完成的。

要由“落花”產(chǎn)生“讓人惋惜”的聯(lián)想,首先,讀者要有一定生活體驗,其次,作者有明顯的語言暗示(“知多少”)。最后,給意象下個定義: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是作者內(nèi)在的思想情感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tǒng)一。知識準備——意象

意象“意”——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興?!跋蟆薄锵?、形象。

滲透著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是“意”與“象”的統(tǒng)一。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是詩人感情的載體。意象的共性與個性

意象的形成,是歷史文化積淀的產(chǎn)物,受到民族文化與民族心理的規(guī)定與制約,具有一定的約定俗成性,即共性。如“折柳”寓“惜別懷遠”之意

在把握意象的時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約定,即其共性,又要喚醒個人的生活底蘊、人生閱歷,深入分析詩歌語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詩中的寓意,即意象的個性。

如賀知章《詠柳》(注):“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當中的“柳”就是一種個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別懷遠”,而是表現(xiàn)爛漫的春光。常見意象<意象的共性>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為人類的情感或品格的載體,從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見意象。熟記這些意象,應(yīng)從其特性入手,揣摩這一特性與寓意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記憶。古詩常見意象送別類(或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或敘寫別后思念)

(1)楊柳。它源于《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tài)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傲迸c“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常見意象類舉

(2)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在古詩詞中,它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鈴》中的“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見于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別》中的“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等。

(4)酒。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lián)系在一起的詩詞多不勝舉,如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情。

思鄉(xiāng)類(或表達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

(1)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xiāng)的代名詞。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p>

(2)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3)雙鯉。古時人們多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藏書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詩文中以鯉魚代指書信。如宋人晏幾道《蝶戀花》詞:“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p>

(4)搗衣。月下?lián)v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游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xiāng)主題的傳統(tǒng)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愁苦類(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

(1)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2)芭蕉。在詩文中,它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lián)系。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兒》中“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股腦兒傾吐出來。

(3)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思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p>

(4)猿猴。古詩詞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如唐代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5)杜鵑鳥。古代神話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鳥,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p>

另外,斜陽(夕陽、落日),也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彼未醢彩豆鹬ο恪そ鹆陸压拧罚骸罢鞣ヨ堦柪?背西風、酒旗斜矗?!?/p>

抒懷類(或托物顯志,或抒發(fā)感慨)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zhì)。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寫了很多詠菊詩,將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聯(lián)系在一起,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句,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詩“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來寫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言淺而意深。

(3)松柏?!墩撜Z·子罕》中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贊揚松柏的耐寒,來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形象鮮明,意境深遠,啟迪了后世文人無盡的詩情畫意。如三國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碧拼畎住顿洉逃S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表f黃裳一向諂媚權(quán)貴,李白寫詩規(guī)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贏得古今詩人的喜愛和稱頌。鄭板橋一生詠竹畫竹,留下了很多詠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贊美了立于巖石之中的翠竹堅定頑強、不屈不撓的風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稟性。

(5)黍離?!笆螂x”常用來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如姜夔《揚州慢》:“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p>

(6)冰雪、草木。古代詩歌中,常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苯纭稉P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p>

愛情類(用以表達戀愛、相思之情)

(1)紅豆。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疆,哭于樹下而死,化為紅豆,于是紅豆又稱“相思子”,常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如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2)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p>

(3)連理枝、比翼鳥。連理枝,指根和枝交錯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對恩愛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p>

戰(zhàn)爭類(或表達對戰(zhàn)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向往)

(1)投筆?!逗鬂h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后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如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p>

(2)長城。《南史·檀道濟傳》記載,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臣,權(quán)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來宋文帝借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很顯然是指宋文帝殺害將領(lǐng),瓦解自己的軍隊。后來就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lǐng)。如陸游詩《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p>

(3)樓蘭?!皹翘m”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yè)。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p>

(4)柳營。指軍營?!妒酚洝そ{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軍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jīng)周亞夫許可,才可入營,文帝極為贊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后代多以“柳營”稱紀律嚴明的軍營。如唐代王維《觀獵》:“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p>

(5)請纓。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焙笠云溆鳉硤髧?。岳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唐代邊塞詩中經(jīng)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贬瘏ⅰ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狈吨傺汀稘O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鼻嫉寻l(fā)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意同象異意象歸類象同意異解意象品詩歌意同象異思鄉(xiāng)懷遠離愁別緒高潔品格凄涼憂傷邊塞生活解意象品詩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靜夜思》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歸》: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王之渙《涼州詞》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李白《菩薩蠻》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秋思》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范仲淹《蘇幕遮》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李商隱《夜雨寄北》解意象品詩歌思鄉(xiāng)懷遠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靜夜思》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歸》: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王之渙《涼州詞》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李白《菩薩蠻》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秋思》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范仲淹《蘇幕遮》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李商隱《夜雨寄北》思鄉(xiāng)懷遠解意象品詩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jīng)》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戴叔倫《堤上柳》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故關(guān)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雨時。

——盧綸《送李端》解意象品詩歌離愁別緒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jīng)》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戴叔倫《堤上柳》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故關(guān)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雨時。

——盧綸《送李端》離愁別緒解意象品詩歌凄涼憂傷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李清照《聲聲慢》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铎稀断嘁姎g》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此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秦觀《踏莎行》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文天祥《金陵驛》解意象品詩歌凄涼憂傷風急天高猿嘯哀?!鸥Α兜歉摺?/p>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浪淘沙》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劉禹錫《烏衣巷》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秋思》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李清照《聲聲慢》解意象品詩歌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劉楨《贈從弟》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的《竹里館》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卜算子·詠梅》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離騷》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解意象品詩歌高潔品格高潔品格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劉楨《贈從弟》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的《竹里館》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卜算子·詠梅》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離騷》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解意象品詩歌邊塞生活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蹙S《使至塞上》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畎住度虑?/p>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李頎《古從軍行》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從軍行》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范仲淹《漁家傲》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王之渙《涼州詞》解意象品詩歌邊塞生活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蹙S《使至塞上》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畎住度虑?/p>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李頎《古從軍行》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從軍行》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范仲淹《漁家傲》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王之渙《涼州詞》解意象品詩歌象同意異

“猿啼”意象解意象品詩歌“酒”意象“菊花”意象“杜鵑”意象“梅”意象“月”意象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白居易解意象品詩歌此三句中,都用了“猿”意象,他們表達的情感一致嗎?愉快興奮凄苦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李白《將進酒》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

——李清照《聲聲慢》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懿佟抖谈栊小方庖庀笃吩姼韬缿n這些句子中,都用了“酒”意象,他們表達的情感一致嗎?解意象品詩歌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孟浩然《過故人莊》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杜甫說《聞官兵收河南河北》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杜甫《客至》

樂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李清照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諟Y明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黃巢《詠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不第后賦菊》

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毛澤東《采桑子·重陽》解意象品詩歌凄涼隱逸斗志積極昂揚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白居易《琵琶行》杜宇一聲春曉——蘇軾《西江月》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秦觀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李商隱解意象品詩歌凄涼歡快思鄉(xiāng)思念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醢彩睹坊ā繁┝种兄松恚煌依罨旆級m。

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

——王冕《白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懹巍恫匪阕釉伱贰?/p>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毛澤東《卜算子詠梅》解意象品詩歌高潔脫俗孤芳自賞、凄涼抑郁昂揚自信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畎住鹅o夜思》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江城子》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劉禹錫《石頭城》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姜夔《揚州慢》解意象品詩歌思鄉(xiāng)寂寞凄涼人生感慨哲理之思解意象品詩歌以上內(nèi)容告訴我們在鑒賞時要抓意象的特殊內(nèi)涵。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詩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來表達主題思想及感情,這些事物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詩人賦予了某種特定的內(nèi)涵。分析古代詩歌可以從這些事物的特有內(nèi)涵入手。

意境的概念

概念: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gòu)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詩人主觀的“意”(思想感情)與客觀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機統(tǒng)一。

象——境——情

登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詩人一連用八個意象(秋風、蒼天、猿、洲渚、白沙、飛鳥、落木、長江)并置,創(chuàng)設(shè)出一個宏闊、肅殺的秋景圖。為全詩定下了悲傷的感情基調(diào)。意象與意境的關(guān)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鐵絲網(wǎng)、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用這樣簡單的關(guān)系式來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圍常見意境特點舉隅

雄渾壯麗壯闊蒼茫蒼涼悲壯閑適恬淡清幽明凈明麗清新蕭疏凄寂安謐美好幽僻冷寂高遠深邃淡雅幽遠清冷幽靜蒼勁

幽靜

生機勃勃繁華熱鬧冷落寂寞蕭索凄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黑云壓城城欲摧雄渾壯觀悲壯慘烈恬淡閑適清冷孤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寧靜溫馨品味意境意境分析要點一、繪景:抓住詩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詩中展現(xiàn)的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二、析境:準確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三、悟情:分析、體悟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一般表達式

本詩通過描寫……等景物,營造了……氛圍(描繪出一幅……的圖畫),表達了……的感情。特別提示:題目中如要求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一定注意結(jié)合原詩中的意象進行具體闡釋。【提問方式】這首詩描繪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提問變體】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答題方法點撥】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個方面缺一不可。詩中意象是熔鑄詩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jù)詩歌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性質(zhì),在讀懂詩歌的基礎(chǔ)上概括出詩歌的象征意義和社會意義。1、找出描寫詩歌形象的詞語;2、概括形象特點;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參考答案

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香,泥融土濕,燕子筑巢,日麗沙暖,鴛鴦靜睡(步驟一)

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xiàn)了詩人結(jié)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雙調(diào)·清江引(張可久)

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簡要分析這首詩的意境。(步驟一)__________________(步驟二)__________________(步驟三)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這首詩取西風、雁啼、紅葉、黃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節(jié)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種濃深的秋意,蕭瑟中帶著熱烈的氛圍,抒發(fā)了游子身處異地,思念家鄉(xiāng)的濃烈的愁情.(遼寧卷)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8分)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側(cè)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yīng)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1)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借此營造的是一種什么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jié)合詩的具體內(nèi)容簡要賞析。(4分)答案:(1)“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為全詩定下了基本色調(diào)??痛?、“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氛圍”“心緒”各2分。)

野望王績(初唐)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本詩畫出了一幅怎樣的圖景?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野秋晚圖,畫面以詩人登高遠望為中心,看到是落日的余輝中樹葉凋零、山山錯落、牧人驅(qū)犢、獵馬帶禽返家的一派蕭瑟景象,這一景象和詩句“相顧無相識”“徙倚欲何依”結(jié)合起來表達了作者落寞欲隱的心情?,F(xiàn)場批閱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4分)絕句漫興九首(其七)杜甫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用簡括的語言說說該詩描寫的是一幅怎樣的圖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