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承德四大斡銀耳_第1頁
淺析承德四大斡銀耳_第2頁
淺析承德四大斡銀耳_第3頁
淺析承德四大斡銀耳_第4頁
淺析承德四大斡銀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析承德四大斡銀耳

一、基于鄂爾多斯部門的形成歷史上,鄂爾多斯部落是一個以職業(yè)關系為聯(lián)系的社區(qū)。這是在成吉思汗時代建立的約勒姆組織和軟弱的薛伊夫組織基礎上形成的一個特殊部落。(一)打造大蒙古的租置制度鄂爾多斯,蒙古語詞ordos的音譯詞,原指“宮殿群落”,后指部落名稱,現(xiàn)為地域名稱。古代有“斡耳朵”、“斡魯朵”、“斡里朵”、“兀魯朵”等多種音寫,至清代才出現(xiàn)了“鄂爾多”的寫法。其詞義為宮帳或宮殿,是突厥、蒙古、契丹等游牧民族的皇家住所和后宮管理、繼承單位,最早見于唐代古突厥文碑銘。遼朝和元朝有斡魯朵制度或斡耳朵制度。成吉思汗時期的斡耳朵制度源于遼代的斡魯朵制度。史載:“元初起塞外,無城郭宮室,故襲遼制,名大帳所屯,曰斡爾朵。因以后妃分屬焉。歷世相傳?!?P.74)遼代的斡魯朵制度始建于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時期。史載:“太祖以迭剌部受禪,分本部為五院、六院,統(tǒng)以皇族,而親衛(wèi)缺然。乃立斡魯朵法,裂州縣,割戶丁,以強干弱支。詒謀嗣續(xù),世建宮衛(wèi)。入則居守,出則扈從,葬則因以守陵?!?卷35《兵衛(wèi)志中》P.402)遼代的斡魯朵制度對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的統(tǒng)治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成吉思汗以自己的四位皇后為中心創(chuàng)立了大蒙古國的斡耳朵組織。日本學者那珂通世在《成吉思汗實錄》中對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的所在地進行了比較權威的考定,認為第一斡耳朵即大斡耳朵,在曾可爾河回流點附近、克魯倫河中島上;第二斡耳朵即薩里川行宮,在清朝《一統(tǒng)輿圖》標注為“噶老臺泊”之湖邊;第三斡耳朵即土剌河合剌屯斡耳朵,在克烈部王罕舊營;第四斡耳朵即杭愛山北麓的乃蠻國兀里朵(PP.671~672)。日本學者岡田英弘對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的來源做了非常簡要的交代,即大斡耳朵為主兒勤部的薛扯別乞、臺出的舊營;第二斡耳朵為薩里川的乞顏部舊營;第三斡耳朵為克烈亦惕部王汗的舊營;第四斡耳朵為杭愛山中的乃蠻部塔陽汗的舊營。換言之,所謂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是在蒙古四大部落首領舊營的基礎上形成的。也就是說,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各部后,把原有的主兒勤部、乞顏部、克烈亦惕部、乃蠻部部落首領的舊營分別交由四位夫人管領,形成了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大蒙古國的大汗斡耳朵并非由一座斡耳朵組成,而是一處以一座斡耳朵為中心,有“車帳千百”(P.55)。而且,四斡耳朵中的成吉思汗后妃也不止四位。據(jù)《元史》記載,成吉思汗的后妃有38位。箭內(nèi)氏根據(jù)《元史·后妃表》和《元史》其他部分,分別列出了第一斡耳朵的主人為大皇后孛兒臺旭真皇后,其下有六皇后一妃子;第二斡耳朵的主人為忽蘭皇后,其下有三皇后四妃子;第三斡耳朵的主人為也速皇后,其下有六皇后三妃子;第四斡耳朵的主人為也速干皇后,其下有四皇后七妃子(P.67)。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不僅是皇帝和后妃的居住地,也是處理軍國大事的地點,是相互獨立的經(jīng)濟集團。四大斡耳朵有數(shù)量不菲的屬民和牲畜,統(tǒng)歸大汗所有,而大汗又將其分屬于四斡耳朵,由四位皇后具體管理。成吉思汗時期,大汗根據(jù)所需行幸于四斡耳朵之間,處理軍國大事,四斡耳朵起著大蒙古國政治中心的作用。這四大斡耳朵屬民的后裔后來發(fā)展為鄂爾多斯部的主體。(二)矯正職守,一當一為人成吉思汗斡耳朵的禁衛(wèi)事務并不是由全體斡耳朵人戶擔任,而是由其中一部分人———怯薛丹擔負。成吉思汗第一次選拔怯薛丹是在攻打乃蠻國之前的1204年。他在喀爾喀河邊下營整軍時,在任命千戶、百戶、十戶長的同時,從他們的子弟中選出智聰體健者550人,組建了第一批怯薛丹。這些怯薛丹又稱“質子軍”。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時怯薛丹擴編至一萬人,分四怯薛,由心腹大臣博爾忽、博爾術、木華黎、赤老溫四人擔任怯薛長,每三日而一更。這一萬名怯薛丹,平時司拱衛(wèi)成吉思汗大斡耳朵之責,戰(zhàn)時則擔任中軍護駕,也是在戰(zhàn)爭的最關鍵時刻投入戰(zhàn)場的生力軍。韓儒林認為:“大汗直接掌握著這樣一支最強悍的親信軍隊,就足以制約任何一個在外的諸王和那顏。同時,各級那顏的子弟都被征入護衛(wèi)軍,等于‘質子’,也有助于成吉思汗更牢固地聯(lián)系和控制分布各地的那顏,使他們效忠于自己。”(P.82)蕭啟慶則認為,怯薛有三種功能,“第一功能是擔任可汗的護衛(wèi)”,“其次,掌管王室的家事工作”,“最后,蒙古帝國最初的中央行政機構”(PP.227~228)。怯薛軍職守明確,制度嚴密,享有種種特權,是成吉思汗最親近、最信任的武裝力量。成吉思汗時的怯薛組織中有:火兒赤,佩弓矢者;云都赤,帶刀者;昔寶赤,鷹人;扎里赤,書寫圣旨者;必阇赤,書記,主文史者;博爾赤,廚子;闊端赤,掌從馬者;八剌哈赤,守城門者;答剌赤,掌酒者;兀剌赤,典車馬者;速古兒赤,掌內(nèi)府尚供衣服者;怯里馬赤,傳譯者;貼麥赤,牧駱駝者;火你赤,牧羊者;忽剌罕赤,捕盜者;虎兒赤,奏樂者。這些職位的職權范圍涵蓋了皇室的安全保衛(wèi)、中央政權的軍政事務、皇室成員的飲食起居及后勤供給等諸多方面??傊?斡耳朵組織和怯薛組織的人戶共同構成了鄂爾多斯部的先民。二、岱總汗的關系鄂爾多斯以部落為稱呼較早出現(xiàn)在17世紀的蒙古文史書中。蒙古文《黃金史綱》記載:“阿噶巴爾濟濟農(nóng)還是不答應,而以鄂爾多斯的哈丹特穆爾與永謝布的諾該特穆爾二人為使,去至衛(wèi)喇特那里,聲稱‘我已脫離兄長岱總可汗,愿與四萬衛(wèi)喇特合伙,哈爾固楚克臺吉只不過是一位先鋒而已,殺掉哈爾固楚克臺吉、桑得格沁徹辰二人吧!”(P.60)岱總汗的在位時間是1433~1452年。據(jù)此有學者認為,鄂爾多斯部形成的時間為15世紀中葉。然而,這只是“鄂爾多斯”一詞以部落名稱在史書中出現(xiàn)的年代,并不代表鄂爾多斯部形成的確切年代。討論鄂爾多斯部的形成過程,必須要搞清楚蒙元時期的守宮制度和守宮部落。(一)打造麻黃靈廟的可能,實現(xiàn)從唐武帝祭祀到阿拉克氏信仰的歷史演變蒙元時期的“守宮”是指帝王死后,其生前居住過的斡耳朵由后妃們依次繼承,并負責管理和祭祀的制度。成吉思汗去世之后,所屬四大斡耳朵并沒有荒廢,原有屬民也沒有隨之離散。史載,至順二年(1331)二月,“以太祖四大行帳世留朔方不遷者,其馬駝孳畜多死損,發(fā)鈔萬錠。命內(nèi)史府市以給之?!?卷35《文宗紀四》PP.777~778)元順帝至元六年(1340)丁巳,“大斡耳朵思風雪為災,馬多死,以鈔八萬錠賑之?!?卷40《順帝紀三》P.855)這說明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仍舊留在漠北原地。如遇突發(fā)事件,朝廷通過內(nèi)史府予以解決。那么,成吉思汗去世之后,保留長達一百多年的斡耳朵究竟留作何用?對此,以往的研究僅據(jù)《元史》等史書的簡單描寫作一些淺顯的探討。例如,《元史》記載:“然其居則有曰斡耳朵之分;沒,復有繼承守宮之法。”(卷106《后妃表》P.2693)《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斡耳朵”條目載:“成吉思汗有四大斡耳朵,分別屬于四個皇后,帝、后死后,大斡耳朵由幼子拖雷的家族繼承。元朝建立后,為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先后設置了四所總管府和一所都總管府,下轄提舉司、長官司和各種造作匠局等二十幾個機構……元廷歷封宗王甘麻剌和他的子孫為晉王,鎮(zhèn)守漠北,兼領四大斡耳朵,稱‘守宮’?!?P.386)這種解釋只回答了由誰來繼承成吉思汗斡耳朵的財產(chǎn)和民戶;由誰來管理以及用什么來維持成吉思汗斡耳朵的日常開銷等問題,而對最核心的祭祀問題并未回答。如果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或者后來的八白室沒有代代續(xù)接的祭祀,就不可能綿延800年。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各部,在蒙古族群眾心目中被視之為超圣出凡的天帝神人。蒙古歷代君主認為,成吉思汗生前是大汗天子,死后一定成圣為神,庇護眾庶,福蔭子孫。若要皇族興旺、江山永固,必須供奉有加,祀之唯謹。這就是保存并守護四大斡耳朵的動因所在。只不過四大斡耳朵地處“祖宗根本之地”,毗鄰蒙元皇帝的“大禁地”而保密程度高,很少有人留下文字記載罷了。薄音湖認為:“從一開始,成吉思汗的祭祀同成吉思汗的四大斡耳朵密切相關?!钡苏f因沒有利用新近的考古學資料而有欠深入。20世紀,外國考古隊一批接一批地根據(jù)《史集》和《元史》提供的線索,在蒙古國境內(nèi)尋找成吉思汗陵墓,但都無功而返。雖然探尋成吉思汗墓地的努力一次次以失敗告終,但卻發(fā)現(xiàn)了成吉思汗靈廟遺址。20世紀60年代,蒙古和東德的考古學者在肯特省德勒格爾罕縣境內(nèi),對阿烏拉嘎(“A’uruq”———老小營)遺址進行發(fā)掘時,發(fā)現(xiàn)了成吉思汗第一斡耳朵遺址。2001年和2004年,蒙古國和日本的考古隊對該遺址重新挖掘,發(fā)現(xiàn)了帶有明顯的祭祀性質的建筑遺存,并初步確定該建筑為成吉思汗靈廟遺址。該遺址距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市約260公里,方位與當年的克魯倫河中島相對應,是一座四角形的石頭平臺,為大帳的基座。基座的周圍埋葬著許多馬骨和骨灰。還有從上面看為“凸”形的、高約40厘米的石壁,上面有火燒的痕跡。在基座的南側出土了刻有作為皇帝象征的龍紋樣的香爐??脊艑W家認為,這是一座具有北方民族特色的帶有明顯的祭祀性質的靈廟遺存。參與發(fā)掘的日本方面的負責人新瀉大學教授白石典之撰文指出,最初的成吉思汗廟是成吉思汗的皇宮(大斡耳朵),是由成吉思汗建造,經(jīng)由窩闊臺改建的祭祀宮帳。它是現(xiàn)存于內(nèi)蒙古的成吉思汗靈廟(指成吉思汗陵———筆者)的原始形態(tài)。這一考古發(fā)現(xiàn),從源頭上解決了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以及后來的演變體八白室的用途和性質問題。由此看來,成吉思汗去世之后,他的繼承者把成吉思汗的葬地和祭祀地分作兩處,葬地由兀良哈人守護,靈廟由鄂爾多斯人守護。成吉思汗第一斡耳朵演變?yōu)殪`廟一事,在14世紀的波斯文史書和漢文史書中也有反映。如晉王甘麻剌在四斡耳朵所在地制成祖先神像焚香致祭、蒙哥汗拜謁太祖行宮,等等。史載:“夏六月,謁太祖行宮,祭旗鼓,復會于怯魯連之地,還幸月兒滅怯土。秋,駐蹕于軍腦兒,釃馬乳祭天。九月出師南征?!?卷3《憲宗本紀》P.50)這里的“謁”當為“祭拜”。古代蒙古人在出征前要舉行一系列軍禮活動,其中包括祭天、告廟等。這些活動具有“報告上天”、“恭行天罰”、“受命于祖先”等意義。蒙哥汗于1258年攻打南宋前,前往克魯倫河復會諸王軍將,“謁太祖行宮”、“祭旗鼓”,又在軍腦兒舉行“釃馬乳祭天”等活動就是這種軍禮儀式的生動體現(xiàn)。這是太祖行宮演變?yōu)殪`廟的文字證據(jù)。古代蒙古貴族有焚燒馬骨祭奠祖先的習俗。葉子奇《草木子》記:“元朝人死致祭曰燒飯,其大祭則燒馬?!?P.322)普蘭·卡爾賓的游記中也記載:“為了安寧死者的靈魂,他們用火將宰食的馬骨燒掉?!?P.28)阿烏拉嘎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眾多馬骨和骨灰正是這種祭祖行為的最好佐證。可以說,阿烏拉嘎遺址的發(fā)掘與上述記載互為參證,為成吉思汗第一斡耳朵的變遷提供了實物證據(jù)和資料支撐??梢源_定,守宮是為了祭祀,祭祀是蒙元守宮制度的核心內(nèi)涵。(二)舊無法客觀地理原因對于留守四大斡耳朵的常住居民情況亦有史料為證。至順二年(1331)八月甲寅,“斡兒朵思之地頻年災,畜牧多死,民戶萬七千一百六十,命內(nèi)史府給鈔二萬錠賑之。”(卷35《文宗本紀》P.789)陳得芝在《赤那思之地小考》中談到:“這是有關該地戶口數(shù)目的惟一資料,若按每戶五、六口計,該地區(qū)人口約有十萬口上下?!?P.268)這十萬人口當是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真正的守宮部眾,也是后來稱之為“鄂爾多斯部”的直接祖先。在史籍中還有累朝舊斡耳朵組成人員的情況。《元史》載:“累朝舊邸宮分饔人(廚子)三千二百二十四人,當留者千一百二十人。媵臣(陪家人)、怯憐口(家中兒郎)共萬人,當留者六千人,其汰去者,斥本部著籍應役?!?卷34《文宗本紀》P.765)由此可以推斷,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的組成人員不外乎以下幾種人。第一,帝后親族后裔和媵臣。1331年,成吉思汗后妃們早已相繼過世,可能有較少一部分帝后親族后裔以及諸后妃的陪家人存留下來。在今天鄂爾多斯人中,為忽蘭哈屯斡耳朵提供供品的蔑兒乞·索倫嘎姓人大概是忽蘭哈屯陪家人后裔。第二,歸降部落或民族中賜給后妃們的部分百姓必定隨后妃守護斡耳朵,今天鄂爾多斯人中的客列亦惕姓人與此有關。第三,元代中晚期留守已故皇帝斡耳朵的宿衛(wèi)軍。史載:“國制,累朝行帳設衛(wèi)士、給事如在位時。今嘗冗濫,武宗、仁宗兩朝,各定為八百人,英宗七百人?!?卷35《文宗本紀》P.774)按每斡耳朵七八百人計算,四斡耳朵所設宿衛(wèi)在3千人左右,占守宮人士的很少一部分。第四,部分饔人。元文宗至順元年,僅累朝舊邸直接役使的饔人就達3200人,占各斡耳朵人口的1/3強,說明充當饔人的人口數(shù)量相當可觀。第五,怯憐口。怯憐口主要由各類牧戶、農(nóng)戶、工匠戶和鷹房捕獵戶等組成,很可能占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人戶的多數(shù)?,F(xiàn)在的鄂爾多斯人中有烏喇特(工匠)、錫包沁(獵鷹人)、阿噶塔沁(牧馬人)、浩尼沁(牧羊人)、烏古爾沁(牧牛人)等姓當與此有關。還有騰格里沁(主持祭天者)、珠瑪齊納爾(主持割牲禮者)、圖格沁(照管軍旗者)、巴噶那斯(照管馬樁者)、濟老沁(照管鞍髻者)、燭喇坦(照管圣燈者)等姓與成吉思汗祭祀人有關。值得注意的線索還有,在元末明初明朝軍隊深入漠北腹地的情況下四大斡耳朵及其守宮部眾的去向問題。明洪武元年(1368)八月,徐達率軍攻陷大都,元惠宗北逃至上都,后逃到應昌,失敗后在應昌病世。應昌之戰(zhàn)后,元惠宗之子愛猷識理達臘逃往漠北,不久即汗位。明太祖朱元璋從洪武三年(1370)至二十九年(1396)的26年間,先后8次遣軍北伐(號稱永清沙漠),企圖徹底摧毀北元王朝。其間,或為躲避敵軍突襲,或因汗權更迭和游牧需求,蒙古大汗的斡耳朵所在地不斷發(fā)生變化。大汗走到哪兒,汗斡耳朵就跟到哪兒。洪武二十一年(1388),蘭玉所率明軍在捕魚兒海東北,一舉搗毀北元可汗脫古思帖木兒汗斡耳朵一事也印證了這一點。元昭宗北走后不久,成吉思汗四斡耳朵守宮部眾為了安全起見,也很快攜斡耳朵進入游牧狀態(tài)。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命15萬明軍兵分三路北征,其中,李文忠所率東路軍由居庸關而趨應昌,路經(jīng)大斡耳朵所在的克魯倫河上游,一直打到和林,“略地至驢駒河、朵顏等處”(P.306)。驢駒河即克魯倫河;所謂朵顏,并非指明代遼東的朵顏三衛(wèi),而是指留守成吉思汗墓地的兀良哈人(大禁地兀良哈,與朵顏兀良哈同出一部———筆者注)。他們當時與守護成吉思汗大斡耳朵的部眾毗鄰而居。故此,明軍抵達的驢駒河和朵顏正是蒙元皇帝的“大禁地”和成吉思汗第一斡耳朵所在地。史籍記載,李文忠經(jīng)過驢駒河及朵顏處時,沒有留下遭遇蒙軍抵抗的記錄,也沒有繳獲成吉思汗斡耳朵的記載,說明蒙古人為了使祖宗神祀免遭明軍劫掠和摧毀,早已攜斡耳朵撤離此地。成吉思汗四斡耳朵尤其是位于克魯倫河上游的大斡耳朵是象征意義很大的戰(zhàn)略要地,明朝軍隊不可能視而不見或置之不理。而到明成祖永樂八年(1410年)第一次北征時,四斡耳朵所在地已成廢墟。隨永樂皇帝北征的金幼孜就留下了“食后再行,晚次雙泉海,即撒里怯兒,元太祖發(fā)跡之所。舊嘗建宮殿及郊壇,每歲于此度夏”(P.53)的親歷紀錄。撒里怯兒即薩里川,曾是成吉思汗第二斡耳朵(忽蘭哈屯斡耳朵)所在。朱棣率軍抵達時,已空無人煙。據(jù)此有學者認為,“舊嘗建宮殿及郊壇”即“太祖靈宮則常設于薩里川,定期祭禮”。從《元史》的相關記載看,有元一代成吉思汗四斡耳朵分別保存在原址。以太祖和正妻孛兒帖靈宮(第一斡耳朵)、忽蘭哈屯靈宮(第二斡耳朵)、也遂哈屯靈宮(第三斡耳朵)、也速干哈屯靈宮(第四斡耳朵)的形式存在。晉王統(tǒng)領四斡耳朵時,忽蘭哈屯早已過世,但其斡耳朵人戶仍出現(xiàn)在史乘中。《通制條格》卷二《戶令以籍為定》記載:“如今晉王的令旨,塔察兒小名的人說有,這軍每是忽蘭皇后斡耳朵里民戶有來,軍的數(shù)目里不教行有。”(P.23)忽蘭哈屯去世之后,忽蘭皇后斡耳朵人戶就成為專司守護和祭祀忽蘭哈屯靈宮的群體。如今忽蘭哈屯白室的供品由她的陪嫁人后裔蔑兒乞·索倫嘎姓人提供的事例也說了明這一點。故薩里川郊壇遺址不是成吉思汗的祭祀遺址,而是忽蘭哈屯的祭祀遺址?!对贰分谐30芽唆攤惡右粠ХQ做“太祖肇基之地”、“太祖始興之地”、“祖宗根本之地”,即使是政治中心南遷之后,這里也一直是重兵把守。正如達力札布所言:“對蒙古大汗來講,擁有四大斡耳朵就象征著繼承了成吉思汗的遺產(chǎn),也就有了宗王的資格。所以,有元一代大汗都牢牢地控制著嶺北地區(qū),特別是大斡耳朵所在的克魯倫河中上游至三河之源地區(qū)?!?P.99)對于失去半壁江山的北元皇帝愛猷識理答臘而言,成吉思汗大斡耳朵的得失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大斡耳朵的存在是元王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